第一篇:13.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句子理解速度

       句子理解速度

       XXX 应用心理学 X 班

       摘要

       研究表明句子的形式会影响对它所表达内容的理解。McMahon 曾用匹配图形的方法来研究句子类型与理解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正确肯定的句子与图画匹配最快,正确否定的句子匹配最慢,错误肯定句子和错误否定句子。被试结果为错误肯定时间最短,正确否定时间最长,可能是因为存在练习误差和疲劳效应。

       关键词

       正确肯定 错误肯定 正确否定

       错误否定

       1.引言

       人在句子理解的过程中,几乎不注意句子的结构,而是通常只把握句子的意思,也就是说,进入我们意识之中的通常只有句子的表面语序和句子的意义,但是句子的正确理解是离不开句法结构的剖析的,纯粹的语义模式和纯粹的句法模式对同一个句子的理解和解释是完全不同的。根据语义模式,每一个词项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意义,且它们只能以一种方式组合成有意义的思想,这样,一个句子的恰当解释既不需要进行句法分析,也不需要考虑表层语序。对象与方法

       2.1 被试

       教师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班 2 班同学 1 名,矫正视力正常,色觉正常。

       2.2 仪器

       实验仪器为计算机,PsyKey 实验平台 2.3 实验材料

       实验共有三幅图,分别是鸭子、教师和卡车.实验时从中选择一幅,以及关于此图的 24 个句子(正确肯定、正确否定、错误肯定、错误否定各 6 句)

       2.4 程序

       本实验也采用匹配图画的办法来测定不同类型的句子的理解速度。图片呈现 15 秒钟,请被试认真观察,之后,随机呈现。请被试判断是否符合图画的内容,并按红键(符合)和绿键(不符合)作出反应。句子之间间隔 1.5 秒,连续做完 24 个句子。

       3.结果

       表 表 1 句子理解速度结果

       图 图 1 句子理解速度结果图

       句子类型

       反应时(ms)

       正确率 正确肯定

       1609

       100.00 错误肯定

       1467

       100.00 正确否定

       2180

       100.00 错误否定

       1842

       100.00

       分析与讨论

       4X3的混合方差分析表明,句子类型明显地影响到句子理解时间,也就是说,句子的内容和形式确实会很大地影响到对它所表达内容的理解。而图片类型无论主效应还是与句子类型的交互作用都不显著,可见,不论是复杂的、包含信息量较多的图片,还是简单的、包含信息量较少的图片,都不影响被试理解句子与图片的关系。这一点与实验前的预期有出入。也许因为这张图片都比较简单,包含的信息量都不算太大,被试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得同样快同样好。

       由实验结果可知,正确否定句和错误否定句的理解时间都远长于其它两种句子,错误否定时间较长,正确否定时间最长。按已有研究应是正确肯定时间最短,正确否定时间最长。存在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句子太多,被试急于完成实验,按键时手速过快,被试存在练习效应。

       从本实验结果可以知道,正确的以肯定语气表达的句子更容易被阅读者理解。由此可知,我们在写文章或说话时尽量多用正确的肯定的句子,能更方便顺畅地表达意思。而有多重否定的句子更容易让阅读者或听话人产生混淆。

       实验过程中,因为本实验需进行多次重复实验,被试易产生疲劳效应和练习效应,需要主试合理安排被试的实验时间。

       结论

       正确肯定的句子与图画匹配最快,正确否定的句子匹配最慢,错误肯定句子和错误否定句子。被试结果为错误肯定时间最短,正确否定时间最长,可能是因为存在练习误差和疲劳效应。

       参考文献

       [1]郭秀艳.实验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10.01

第二篇:《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

       上海体育学院

       《实验心理学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

       姓名:郭沛琦 学号:15620229 任课教师: 杨苏勇

       实验名称: 引言

       (测量的原理)方法 2.1 被试

       (人数,性别,年龄)2.2 材料

       2.3 程序

       (例如)首先,检查反应器和刺激呈现器是否完好,并接通电源。然后,打开仪器,并预热三分钟。分别进行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的视觉试验以及听觉的简单反应时实验。正式开始测验:在呈现刺激时被时按下对应的按钮,并记录下错误的次数和反应时。每个被试重复进行20次测试。…)结果

       (计算过程和最终结果,必要时呈现图表)4 讨论

       (回顾结果;存在的不足)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原始数据] 注意:实验报告打印一律采用A4纸,单面打印,左侧装订;正文内容采用小四宋体,1.5倍行距。文中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可参考心理学报正式发表的论文的格式。

第三篇:8.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似动现象

       似动现象

       XXX 应用心理学 X 班

       摘要

       该实验是在黑色背景下以两个红色亮点为研究对象,在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两个变量的影响下,观察两个亮点之间的关系是先后出现、同时出现还是由一点向另一点移动;根据实验结果来判断两点产生似动现象的最优时空条件。了解似动现象的时间和空间条件。

       关键词 似动现象

       时间知觉 空间知觉 1.引言

       两个间隔一定距离的静止刺激物,以适当的时间间隔先后呈现。观察者会产生刺激物由一点移动到另一点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似动现象。似动现象是指当某一物体实际上没有发生空间位移而被知觉为好像在运动,是一种对静止物体产生的运动错觉。

       似动现象是由于先后呈现的刺激作用于感受野使机体产生了与真实运动相似的生理刺激。第一个刺激停止后,它所引起的神经兴奋还会持续一个短暂的时间,在这个短暂时间内,如果还出现第二个刺激,它所引起的神经兴奋就会与第一个刺激所引起的暂时持续的兴奋相连,所以感觉上第一个刺激就移动到第二个刺激的地方。

       德国心理学家 M.韦特默,于 1912 年最早研究似动现象。电影、电视的摄制和放映就是利用了似动现象的原理。对象与方法

       2.1 被试

       西昌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2022 级应用心理学班 2 班同学 1 名,矫正视力正常,色觉正常,左右手正常。

       2.2 仪器

       实验仪器为计算机,PsyKey 实验平台,耳机 2.3 实验材料

       黑色屏幕,红色小圆点 2.4 程序

       在黑色背景上先后呈现两个红色小圆点(直径 0.5cm)两个小圆点可在不同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条件下呈现。在每种空间距离的条件下按照 5ms、10ms、20ms、60ms、100ms、150ms、200ms、250ms、300ms、350ms、400ms、500ms 这 12 个时许的升序和降序做 24 次判断。在每种时距,空距条件下,演示一次从左到右的相继呈现:

       刺激 1

       →

       时距

       →

       刺激 2 60ms

       5-500ms

       60ms 空间距离的实验顺序按照拉丁方的方法进行排列,将被试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按三种不同顺序进行实验,图示如下:

       表 表 1 实验顺序设计

       组别

       顺序 甲

       乙

       丙

       在每个空距条件下,时距从 5ms 开始,依次增加到 500ms,每个时距做一次判断,让被试判断两个刺激是同时出现、先后出现、还是一个刺激从一点向另一点移动;然后再从 500ms 开始,逐渐减少到5ms,同时每个时距做一次判断。每个被试对空距判断 24 次,三个空距共判断 72 次。

       3.结果

       表 表 2 同时、似动和先后的 次数百分数

       时距 空距 5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500

       同时 动 先后 16

       0

       0

       0

       0

       0 51

       0

       0

       0

       0

       0

       0

       0 33

       同时 动 先后 51

       0

       0

       0

       0

       0

       0 16

       0

       0

       0

       0

       0

       0

       0

       0

       0

       同时 动 先后 3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67

       表 表 3 同时、似动和先后的平均次数百分数 时距 空距(cm)5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5005 8 16

       0

       0

       0

       0

       0 51

       0

       0

       0

       0

       0

       0

       0 33

       图 图 1 各时空距离下观察亮点的似动次数比

       ***5 10 20 6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500似动次数百分数(%))时距(ms)2cm5cm8cm

       分析与讨论

       4.1 由实验结果可得出,时距一定时,空距越大,似动现象越难产生。空距一定时,时距越大,似动现象越难产生。

       4.2 因为背景为黑色,被试需要在黑色背景板上长时注视两红点的运动状态,可能会眼花,产生的视错觉与生活中正常的视错觉会有些偏差,也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产生一定误差。

       4.3 在排除录入数据出错的情况,被试的部分数据明显不符合实验要求,这可能是因为实验存在疲劳误差和练习误差和期望误差。因为本实验需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实验程序较为简单,被试易产生疲劳误差,需要主试合理安排被试的实验时间,减少疲劳误差。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疲劳误差和练习误差主试需要合理安排被试实验时间。

       4.4 不同个体间一定存在个体差异,本实验仅一被试,实验结果不具代表性,且本次实验数据可能受疲劳误差,练习误差,期望误差以及环境影响,实验结果可能具有极大不准确性。故此实验应该需要大量被试,且实验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

       结论

       本次实验中,该被试的最优空距为 2cm,最优时距为 5cm。

       存在疲劳误差,练习误差,期望误差,且受环境影响。参考文献

       [1]郭秀艳.实验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10.01:366-370

第四篇:14.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

       XXX 应用心理学 X 班

       摘要

       通过学习前摄和倒摄的实验设计,检验学习迁移的作用。存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本实验中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都会对被试造成一定的干扰,但倒摄抑制的干扰更大。实验中存在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关键词

       学习迁移

       1.引言

       迁移是-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从迁移的效果来看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起消极作用的叫负迁移。通过用编码记忆仪器对被试的实验可以得出被试的学习迁移能力

       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进程发生影响叫做学习的迁移;如果前面学过的东西对后面学过的东西的保持发生了影响,则叫做前摄作用,而倒摄作用则是指后来学过的东西对前面学过的东西的保持发生的影响。

       如果实验组甲的保存量大于控制组,则乙对甲有前(倒)摄助长作用,反之,有前(倒)摄抑制作用。影响前(倒)摄作用的因素很多,如:材料相似程度、材料长度、学习程度及间隔时间等。对象与方法

       2.1 被试

       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班2班同学1名,矫正视力正常,色觉正常。

       2.2 仪器

       实验仪器为计算机,PsyKey 实验平台 2.3 实验材料

       三本实验用图形与数字对 照翻译的学习任务来研究前摄抑制作用和倒摄抑制作用.共有两种对照关系(甲和乙),甲和乙的图形是一样的,但与数字(1,2,3,4,5,6,7)的对照关系不同。

       2.4 程序

       五本实验既可用于对照组,又可用于实验组。在实验开始时,要做出选择,其中:主试要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向被试讲清楚实验过程。学习时,连续翻译 7 个图形,只要有一个翻译错误就要全部重翻译,并计为学习了一遍。而且在翻译错误时,屏幕上会呈现正确答案。检查时连续测试 3 遍,检查的错误次数指测试中的错误个

       数,而非错误遍数。

       3.结果

       表 表 1 实验结果

       分析与讨论

       识记时被试需要对图片进行信息处理,联想记忆,因为呈现时间过短,所以被试需要不断重复记忆。而实验分为控制组,前摄抑制组,后摄抑制组,实验过程中发现当被试熟悉实验流程后,由于图形未变,只是改变了其数字顺序,故实验进行到后面,被试会记忆更快。

       在翻译过程中,被试会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影响,可能会将图形错译为之前组数的数字,本实验结果表明,倒摄抑制也会对被试造成的干扰更大。

       被试必须集中注意力,才能记住部分汉字。实验过程中,环境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主试需保持实验环境无干扰状态,对无关变量进行合理的控制。因为本实验需进行多次重复实验,被试易产生疲劳效应,需要主试合理安排被试的实验时间。

       组数

       学习甲的遍数

       学习乙的遍数

       测验甲错误次数 控制组

       前摄抑制组

       倒摄抑制组

       结论

       存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本实验中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都会对被试造成一定的干扰,但倒摄抑制的干扰更大。实验中存在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参考文献

       [1]郭秀艳.实验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10.01

第五篇:汽油机速度特性实验报告

       汽油机速度特性试验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汽油机在节气门开度一定时,发动机扭矩Me、功率Ne、耗油率ge和小时油耗量GT随发动机转速n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从而确定发功机工作时的最佳转速范围。

       (二)熟悉发动机速度特性的制取方法。

       二、设备、仪器和工具

       测试用汽油发动机,测功器,油耗和转速测定装置,秒表,气压计,大气湿度计,常用工具等各1套。

       三、进行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试验条件 在试验过程中,若把化油器节气门(油门)开度置于最大位置,则所测特性为外特性,否则便是部分特性。因此,制取速度特性时应把节气门开度置于某一确定的位置。维持发动机的冷却水温,机油温度和机油压力在正常的工作范围内。

       (二)实验步骤

       1首先对所用设备及仪表进行仔细的俭查,必要时进行保养。

       2.对被测试的汽油机作起动前的例行保养。然后起动汽油机,使其运转至正常技术状态。

       3、按部位分工后,开始进行试验;将油门固定在某一确定的开度,使汽油机满负荷稳定运转在最低转速处。此时,即为试验的起点。能过测取并记录耗一定量燃油ΔV毫升所需要的时间t、测功器计数P和转速n。然后,操纵测功器依次减小发动机的负荷,使其转速逐渐增加,并根据所选择的转速间隔,使发动机稳定工作在某一转速处,这时,再测取并记录耗油ΔV所需时间t、测功器计数P值及此时的转速。

       在制取每一点时,均需记录发动机水温、机油温度及机油压力。

       4、根据原始数据,逐点算出Me、Ne.GT,ge值,并绘制汽油机速度特性曲线。

       5.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应分别观察并记录大气状态:压力,温度,相对湿度。如不符合“GB”规定标准,则应对计算结果加以修正。

       四、实验实习报告

       (一)整理计算所测实验数据,绘制汽油机速度特性曲线,并作特性变化规律分析。

       (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思考题:

       1.对速度特性曲线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