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创新案例成果总结(五篇模版)

第一篇:德育工作创新案例成果总结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成果总结

       南宫市紫冢中学 陈双玲

       早恋就像是青苹果,涩涩的,它会给人带来痛苦;成熟的感情就像红苹果,丰收的季节才能采摘。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

       一、早恋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种是自然型。学生从进入初中起,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变异。就生理方面而言,第二性征开始在这一时期出现,于是对于异性的吸引和爱慕的心理特征也就随之出现。加上多数学生在此阶段并未接受这一方面教育引导,使他们将这种变异特征同成年人的恋爱简单地结合起来,进入“心里恋爱”。一般是心里爱慕,而表现出来的则只是对对方的特殊“留心”,并未真正提出来。

       第二种是逆反型。有些学生的“恋爱”,是被某些老师、家长或其他同学硬逼出来的。常有一些老师和家长见异性学生在一起、或有来往,便不问青红皂白,将“早恋”的帽子扣在俩人的头上。而实际上,他们并非真的在谈恋爱,但他们受不了老师和家长的训斥,受不了同学们的讥笑,只好两个人“团结”起来,形成真的“恋爱”关系。第三是虚荣心的满足。某些学生认为围着自己的异性朋友越多,越能表现出自己的魅力或风度。

       第四是寄托型。有一部分学生的家长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型,还有一部分学生父母离异了。这些学生中多数得不到理解和关心,心灵上

       有一定的创伤。于是便到外面去寻找自己的知音,寻我自己的精神寄托。由于“同病”使这样的学生自然地“相怜”了起来,进而彼此间由同情向“恋爱”转化。

       第五是成熟型。这样的学生一般都生活在相当民主化的家庭中,他们的性格开朗、乐观,与父母没有太深的鸿沟。这些学生多爱好文学艺术。由此,他们的情感较同龄人有显著的成熟的特点,对“爱情”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能正确看待“恋爱”与学习的关系。这一类型的学生是极个别的。

       二、早恋的危害:

       1.影响学习和生活

       有的中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两个人志同道合,谈恋爱不会影响学习”,或者认为:“相爱产生动力,促进两人学习”,这些都是极不客观的。实际上,早恋者往往以恋爱为中心,以对方为航向,感情为对方所牵制,学习没有不分心,成绩没有不下降的,许多早恋者两人交往虽然很隐蔽,之所以最终还是被家长、老师发现,主要的原因就是学习成绩下滑引起家长的注意,追问之下,道出实情。

       2.早恋更容易使人受到伤害

       青少年态度还不稳定,恋爱中容易产生矛盾,心理上不成熟、脆弱且耐受力差,容易在感情的波折中受到伤害。有的青少年因早恋受挫怀疑人生,怀疑是否有真正的爱情,给自己的感情生活投下阴影,影响成年后的婚姻生活。

       3.“早恋”极难成功

       由于早恋的盲目性和不成熟性使早恋者极少走向婚姻的殿堂。父母、学校的干预,两人感情的裂痕,升学、转学、工作等太多的因素都使早恋这个不健康的婴孩中途夭折。早恋是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前的少男少女所产生的过早恋爱的现象,一般发生于20岁之前。这个时期,由于年令局限、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而更多的是跟着感觉走。

       早恋是青春期性萌动的结果,异性相吸本无可厚非,但是没有成熟的果子。中学生早恋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从生理上说,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从心理或思想上来说都属于尚未成熟的成长期。中学生思想敏锐、求知欲强、记忆力好,正是增长知识、开发智力的黄金时期。早恋常会占去不少学习时间,使学生精力分散,影响学习和进步。早恋也常使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处于波动状态,给中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

       三、解决的方法:

       1、理解学生的“自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情是“个人内心世界圣洁的情感”,认为它对人的道德面貌的形成和进步、对新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该生的早恋,我没有批评、指责,而是 “珍视它、爱护它”。

       2、以诚相待

       知道了该生有了早恋现象之后,我从那天几乎每天课外活动都和她拼在一起。有时候是做做运动,但我的目的是开导她,她也明白。

       我和她谈人生,谈她的优势,谈她凭借自己的潜力,未来肯定很美好。路还很长,现在不是恋爱的时候。她被我的执着所感动。

       3、心理沟通

       作为班主任平时要多抽点时间,像朋友一样和孩子交谈,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改变自已的心理,用正确的心理来引导教育孩子,关心他们的成长,解决成长中遇到的所有困惑。

       4、理想教育

       在和小昕谈话中,我问他“你有理想吗?有些什么理想呀?”“如果你保持现在这种学习态度和精神状态,这些理想会实现吗?”“为什么?”“从现在开始你应该怎样做?”等等。

       5、事例说服

       空洞的道德说教,不仅会扼杀在个别学生的心灵里刚刚萌发的爱的幼芽,而且会使他们对爱情产生错误的认识。处于空洞说教下的孩子,精神世界是空虚的、狭小的。我及时运用身边事例来说服早恋的危害。

       6、让该生科学地自我调整。

       现在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光阴一去不复返,而谈情说爱,等有了一定成就再说,那时才会知道什么样的人最适合我。当前是任务是学习。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去,多参加集体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迁移情感的注意力。用坚强的意志克制自己情感的流露。对自己爱慕的同学,也像对其他同学一样,落落大方,一视同仁。时间一长,这种感情就会逐渐消失淡化。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尊重她们长大了得想法和情感,尊重他们的爱好和兴趣。所以说尊重是打开与孩子心灵沟通的钥匙,拥有这把钥匙,孩子就不会拒老师千里之外。

第二篇:德育工作创新案例成果报告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成果报告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导的培养目标,当前学生责任感危机的现状,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活动。希望通过实施责任教育来转变这一现状,同时为实施责任感教育提供理论借鉴。

       我们制定了责任感培养的目标,分成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四大版块,分块实施,整体组合。我们通过明确责任、强化责任、实践责任的教育活动,使责任要求内化为责任情感,并自觉落实于责任行动。针对学生不同年龄和不同年级的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有重点、分阶段地对其进行责任感教育,形成一个序列。

       开展了书面问卷调查。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责任感培养。开发、利用好校本课程。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开展家长培训,与家长共同培养孩子责任感。开展专题系列活动教育。

       本次活动,我们编写了校本教材一本、责任感少年故事集一本,教师撰写论文30余篇,通过定期开展责任感主题教育,表彰责任感强的学生,使学生增强了集体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集体荣誉感,使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我校学生初步具备了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另外我们也意识到。激活学生的责任理念,让学生认识到责任不应推出去,而应拉到自身来,是责任教育的首要一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任重而道远,还得由学生自身、家庭、社会、国家等各方面的努力,这样才能使我们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建设者茁壮成长。

第三篇:德育工作创新案例成果总结报告

       以系列活动为手段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成果总结报告

       活动背景: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学生普遍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同学关系冷漠、心理承受力低等现状,这对教育及成长带来一定困难。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单靠枯燥的说教,学生没有兴趣,同时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基于以上原因,我校对学生进行了开展多种活动,寓德育教育与活动之中的方法。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感悟了关心他人,付出爱心将会收获更多的关心和爱心,这样的教育可谓和风细雨但深入人心,这是教师在讲台上无论用多大分贝的说教远不能及的。我校德育教育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不用空洞的说教。

       活动实施过程:

       我校实施以活动育人地方法,通过以下一系列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暑假期间,奥运会刚刚结束,同学们平时谈论的话题就是奥运,我校进行了以奥运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找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奥运会运动员,谈一谈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并组织征文和演讲活动。并号召学生向他们学习,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活动,并通过活动受到了教育。

       二、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学生普遍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同学关系冷漠、心理承受力低等现状,这对教育及成长带来一定

       困难。为此,九月末,我校举行了秋季运动会和拔河比赛。通过学生喜欢竞争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十二月末,我校又进行了迎元旦文艺联欢会、歌咏比赛、书法绘画展览等一系列的活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争取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机会。

       四、2022年3月,我校进行了《弟子规》主题教育,学校利用校园广播、书法课、黑板报、学习实践《弟子规》的专栏,宣传学习的内容、心得及体会。

       我校还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的活动、举行《弟子规》吟诵比赛、组织班队主题活动、进行“知行《弟子规》,学做有德人”的征文比赛、排练情景剧参加文艺汇演、以《弟子规》中的学习内容为载体在各兴趣小组中开展针对性的训练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的实践体验。借此机会,我积极组织学生认真参加此次活动,同学们以极大热情投入其中,并从中学到了很多,此次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我校还举行了文明礼仪主题教育、“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同学”的双爱教育活动、等。争取做到两周一活动,一月一主题。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进行教育,寓德育教育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教育。这是我在教育工作中得到经验。德育教育通过系列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效果: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教育,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校的校容校貌大为改观,师生的精神状态奋发向上。经过全校师生的齐心协力,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思想稳定,学生普遍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2022年9月

第四篇:德育工作创新案例总结

       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静待花开

       (一)实施背景: 由于家长婚姻家庭观念带来的影响,很多孩子是离异、单亲或重组家庭子女,这些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一位心理学家曾说:“父母离婚会造成孩子人格扭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父母的离异导致有的孩子谁也不相信了,甚至也不自信了;有的孩子远离人群,成为一只孤雁;有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归宿,逐步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中很多人特别敏感,性格乖张,跟群体格格不入,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教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我校离异、单亲或重组家庭子女的比例已超过百分之十,由于居住环境、文化意识、经济条件以及家庭中诸多的特殊性与不均衡性,使得这部分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同学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学校在转化学生思想,规范养成教育及落实文明礼仪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学年内,结合课题研究,我们养成教育的着重点在特殊学生的扶助与转化工作。

       (二)实施时间: 2022年9月——2022年6月

       (三)实施过程: 这样的“特殊孩子”在我们每个班级中都有,被老师们称为“问题学生”,他们是每个老师最关注、倾注心血最多的学生,也是最令班主任、老师头疼的学生。另外,学校还有小部分的特殊学生,有的甚至是“双特殊生”、“三特殊生”......如何走近这些特殊的孩子,给予他们最真诚的帮助和最有效的指导是让他们摆脱困境的最佳途径。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家访,了解“特殊学生”的现状,分析其原因,确定研究对象,研究教育教学对策,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转化工作的力度。在各年级段都开展了帮困活动,参与面广,活动开展正常、有序,中、高年级段的效果尤其明显。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落实:

       1、树立自信心。我们平常所指的特殊学生,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绝对特殊生”,另一类是“相对特殊学生”,即心理健康,但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因为外部因素的影响,没有达到教学所规定的水平。在我校中插班生不少,且多数是“相对学困生”,大多因为缺少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习惯所致。无论是学困生或贫困生,在他们身上几乎看不到自信。学校从上而下,都非常关心他们,从党支部、校行政到工会,都向学生伸出了援助之手,全体教师分别与学校的特殊学生“一帮一”结对,全体教师与“特殊学生”结对,从生活上、学习上双管齐下,让他们体会到浓浓的关爱。师爱是一种强大无比的感召力和教育力。教师倾注的爱像春雨般滋润着他们干枯的心田,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2、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师爱叩启了孩子的心扉,而要想改变他们的学习现状,首先就要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在学科建设中,各科任教师起到了关键重要,他们立足各自的课堂实践,给予学困生特别的关照。如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即从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过程分层、评价分层等方面入手,大胆尝试,不断反思,及时总结得失,始终以激发学困生的兴趣为宗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3、开展课外辅导。在加强课堂建设,弥补学生之间小差异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大差异,这是造成他们不同的最直接的原因。为此,学校要求教师进行对策研究,根据家庭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在每周安排谈话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此项工作得到所有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已经步入正轨。

       4、密切家校联系。学校在辅导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校学生的生源决定了家教工作的薄弱,但教师能正视客观差距,理解家长的困难,努力探求切实可行的三结合教育途径。充分利用网校资源密切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各年级的家长学校活动都能有目标、按计划地进行,并能及时反馈信息,总结经验,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此项活动。除常规工作外,家长们对学校的帮教措施也十分支持,能配合做好班中帮教对象的督促工作,各科老师能及时联系部分家长,以便让他们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进步情况和学习的近况。在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不少孩子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的努力有时会让老师们“大吃一惊”,让同伴们“刮目相看”,更让他们自己“沾沾自喜”。

       (四)创新点: 通过开展手抄报、趣味体育比赛、演讲比赛、歌唱比赛、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师一对一、一对多帮扶等活动,以及多方努力,使我校特殊学生更加自信,获得自我认同并获得全校师生的认同与理解。全校上下群策群力,师生之间坦诚相见,形成了有效沟通。特别是“特殊学生”的转化工作,其重要意义得到了全体教师的认同,正确对待“特殊学生”,努力转化“特殊学生”也是面向全体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正是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注重反思,以不懈的努力去实践教育新理念。

       (五)总结与反思: 一年多来,学校对教师帮助“特殊学生”活动进行了调查、反馈和总结。主要通过四个途径进行:一是通过政风行风评议;二是利用家长学校活动;三是在学生中开展调查;四是通过各类节日教育和德育主题活动。从调查、反馈的总体情况看,广大家长及社会人士对学校开展的帮困工作都持支持态度,对此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肯定,尤其是家长朋友们,他们希望学校能更加坚实地把这项工作推广下去、深入发展下去。但是帮助范围相对还是太小了,应该发动身边的人(比如各个社区等)都行动起来,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特殊学生”,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跟大家愉快相处。

第五篇: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闪光的“储蓄罐”

        徐如华

       “只勤不俭无底洞,只俭不勤水无源。”这句民间俗语深深地烙在黄坑中心小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里。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孩子的零用钱也多了,不少学生不知道劳动的艰辛,视钱财如粪土,挥霍一空,根本

       不知道为什么要勤俭。家长、教师对他们进行教育,孩子们却疑惑:现在,我们生活富裕了,勤俭不多余吗?

       如何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勤俭教育,校委会经多次讨论,最后决定:给每位孩子设立“储蓄罐”,并建立了一系列实施方案,这一活动取得良好的成效。

       2022/2022学年初,学校号召全体学生设立一个“储蓄罐”、一本“储蓄卡”、一本“帐目收支登记本”、一本“日记本”。教育学生既要勤劳又不乱花钱,同时鼓励学生该用钱的地方应大大方方地用,不要吝啬。要求学生把平日节省下的少量零花钱存进“储蓄灌”中,积到一定数目后再存入“储蓄卡”中,并做好记录,记清楚钱的来龙去脉(低年级的学生由家长协助完成),最后要求中高年级的学生每周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上一则收支经过和体会。在班上,由教师协助班委几天检查一次,对做得好的学生在班级给予表扬,学校每学期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彰、鼓励。

       这一举措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学生认识到勤俭的好处,并付诸于行动中。从学生“帐目收支登记本”和“日记本”中,折射出少年儿童闪光的思想:

       1、从小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孩子们把过年压岁钱,平时零花钱节省下来了,同时不乱买零食、玩具,生活变俭朴了。

       2、养成勤俭节约,赚钱为父母分忧的观念。许多孩子利用节假日,进厂帮妈妈拣筷子,用汗水换来的钱交学费、购书等。班级的学生把班级的废纸、冷饮罐收集起来换钱交班费,秋季许多孩子还下田拾稻穗等等,并且养成不随意向父母伸手要钱的良好习惯。

       3、即锻炼又培养孩子理财投资的意识。学生从小养成如何合理支配钱财,大部份学生在购书,募捐活动中,一般都从自己积蓄的钱中支付,从不吝啬。

       4、形成刻苦学习、为民服务的志向。当家才知柴米贵,学生在理财中认识到钱来之不易,父母赚钱的艰辛,觉得应该努力学习。逐渐地孩子们读书更勤奋了,还大量翻阅课外书籍,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写作水平。还得到家长的称赞:过去我的孩子连双筷子都不愿洗,一伸手就要钱的孩子,如今能帮父母端水洗脚,而且会给我们建议如何勤俭持家,真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未来和希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所做的这些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在日积月累中,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埋下了勤俭节约的种子,将来定会获得一笔无价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