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初步调查报告(共3篇)

第1篇:场地调查报告编制

       报告编制的几个关键点

       1.潜在污染区域及污染物的确定

       (1)潜在污染区域

       生产装置区、物料储存及装卸区域、危险物质储存区、固体废物堆放或填埋区域、物料输送管廊区域的储罐储槽、各类地下输送管线(或沟渠)集水井、检查井等所在区域、污染处理设施区域、敏感目标方向的厂界、根据资料或已有调查确定存在污染的区域、该企业曾发生过泄露事故或环境污染事故涉及的区域、其他存在明显污染痕迹或存在异味的区域。(2)潜在污染物

       结合生产工艺用到的原辅材料、生产工艺、中间及产物环节和最终产品类型,采取保守原则确定潜在污染物,同时考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可以参考重点监管企业自行监测指南的行业特征污染物。

       2.监测点位的布设

       (1)背景点的布设 1土壤背景点: ○在距离企业2km以内的外部区域或企业内远离各潜在污染区域及设施处布设至少1个土壤背景监测点。背景监测点应设置在所有潜在污染区域及设施的上游,或尽量选择在一定时间内未经外界扰动的裸露土壤。

       原则上应采集表层土壤样品,采样深度尽可能与场地表层土壤采样深度相同,如有必要也可采集深层土壤样品。2地下水背景点: ○应在所有潜在污染区域的地下水流向的上游,与污染物监测井相同的地层平面上设置至少1个背景监测井。地下水背景监测井应与污染物监测井设置在同一含水层。背景监测井距离所有潜在污染源的距离均应大于地下水的水流影响半径,位置应尽量选择一定时间内未经外界扰动的区域。(2)土壤监测点位的布设

       1初步调查` ○地块面积≤5000m2,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3个;地块面积﹥5000m2,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6个。

       可根据原场地使用功能和污染特征,选择可能污染较重的若干地块,作为土壤污染物识别的监测地块。原则上监测点位应选择地块的中央或有明显污染的部位,如生产车间、污水管线、废弃物堆放处等。

       对于污染较均匀的场地(包括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程度)和地貌严重破坏的场地(包括拆迁性破坏、历史变更性破坏),可根据场地的形状采用系统随机布点法,在每个地块的中心采样。

       采样深度应扣除地表非土壤硬化层厚度,原则上建议3m以内深层土壤的采样间隔为0.5m,3m~6m采样间隔为1m,6m至地下水采样间隔为2m。

       2详细调查 ○对于根据污染识别和初步调查筛选的涉嫌污染区域,土壤采样点位数每400m2不少于1个,其他区域每1600m2不少于1个。地下水采样点位数每6400m2不少于1个。原则上最多1600m2对应一个监测点,面积较小的地块,应不少于5个监测点。(3)地下水监测点位的布设

       对于地下水流向及地下水位,可结合环境调查结论间隔一定距离按三角形或者四边形至少布设3~4个点位监测判断。地下水监测点位应沿地下水流向布设,可在地下水流向上游、地下水可能污染较严重区域和地下水流向下游分别布设监测点位。

       一般情况下,采样深度应在监测井水面0.5m以下。对于低密度非水溶性有机物污染,监测点位应设置在含水层顶部;对于高密度非水溶性有机物污染,监测点位应设置在含水层底部和不透水层顶部。

       一般情况下,应在地下水流向上游的一定距离设置对照监测井。

       3.土壤及地下水监测项目的确定

       检测项目应根据保守性原则,按照场地内外潜在污染源和污染物,同时考虑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判断样品的检测分析项目。一般工业场地可选择的检测项目有: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氰化物和石棉等。(1)土壤中检测项目

       基本项目:重金属(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共计45项。GB36600-2022 此外,pH、锌、石油烃类污染物、多氯联苯类也常常需要考虑。(2)地下水检测项目

       常规指标:pH、氨氮、石油类、六价铬、砷、汞、镉、铅、铜和镍。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

       4.风险评价筛选值的确定

       (1)土壤风险筛选值

       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参考的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22)、《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筛选值珠江三角洲》(DB44/T1415-2022)等。(2)地下水风险筛选值 参考《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22),该标准未列出的指标参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3)地表水质量标准

       执行《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22)

       报告中要注意的地方

       (1)相关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2)

       (3)

第2篇:场地环境调查报告

       XXX地块场地环境初步调查报告(评审稿)

       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五月

       XXX地块场地环境初步调查报告

       项目编号:2022-041(HP)项目负责:

       编写:

       审核: 审定:

       总工程师: 总经理:

       XXX有限公司

       2022年 5月

       目录

       摘要.......i 1 前言......1 2 概述......2

       2.1 调查目的和原则..2

       2.1.1 调查目的...2 2.1.2 调查原则...2 2.2 调查依据.3

       2.2.1 相关法律法规........3 2.2.2 相关技术规范和导则.........3 2.2.3 评价标准和文件....3 2.3工作内容及工作路线........4

       2.3.1 工作内容...4 2.3.2 技术路线...5 3 场地概况.6

       3.1 区域环境状况......6

       3.1.1 自然地理...6 3.1.2 气候气象...6 3.1.3 地形地貌...6 3.1.4 水文水资源..6 3.2 场地描述.6

       3.2.1 场地地理位置........6 3.2.2 场地周边河流........7 3.2.3 工程地质条件........7 3.3 场地用地情况....10

       3.3.1 场地现状.10 3.3.2 场地历史.12 3.3.3 场地利用规划......14

       3.4 相邻场地用地情况.........15

       3.4.1 相邻场地现状......15 3.4.2 相邻场地历史......18 3.5 场地及周边污染源识别.20 3.6 场地周边敏感目标.........20 4 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22

       4.1 布点原则..22 4.2 现场采样布点....22 4.3 土壤采样..23 4.4 地下水采样........24 4.5 实验室分析........25 4.6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30 5 结果和评价.....31

       5.1 场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31

       5.1.1 场地浅部地层分布特征...31 5.1.2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特征...32 5.2 质控数据审核....33 5.3 评估标准..35 5.4 土壤样品检测结果和评估37 5.5 地下水样品检测结果和评估......38 6 结论和建议.....41

       6.1 结论.......41 6.2 建议.......42 6.3 不确定性说明....42 附件 1 现场访谈记录表.43 附件 2 地下水监测井成井结构图.45 附件 3 土壤采样记录表.47 附件 4 洗井记录 49 附件 5 样品流转单.........50 附件 6 检测报告及相关资质......51

       摘 要

       XXX有限公司受XXX土地储备中心委托,对XXX地块进行场地环境初步调查。场地环境初步调查现场工作于 XXX时间开展,现场工作包括现场踏勘、人员访谈、样品采集。土壤及地下水样品采集于 XXX时间,并于当天送往XXX实验室,于XXX时间检测。

       场地描述

       XXX地块位于XXX区,XXX以东、XXX以南、XXX以西、XXX以北,总用地面积为 XXX平方米。该场地历史上为XXX。

       土壤、地下水初步采样监测工作

       本次调查共采集 XXX 个土壤样品(包括 1个土壤平行样、1个土壤对照样)和 XXX个地下水样品(包括 1个地下水平行样、1个地下水对照样)。土壤样品的检测指标包括: pH值、14项重金属、总石油烃、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地下水样品的检测指标包括: pH值、13项重金属、总石油烃、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

       评价标准

       XXX地块拟规划为XXX。本次调查选用的评价标准,其中土壤监测项目评价标准参照XXX敏感用地筛选值进行评价。地下水监测项目评价标准优先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III类标准,对于该标准未包含的因子选用《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22)III类标准及《荷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标准》(2022)相关标准来评价。

       调查结果分析

       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显示,监测因子未超过《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敏感用地筛选值;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地下水样品中 pH值、重金属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和《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22)中 III类标准限值;总石油烃的检测结果均符合《荷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标准》(2022)中的标准限值;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结果均低于检出限。

       结论及建议

       XXX地块场地无需开展场地环境详细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可以作为XXX规划开发。

       1 前 言

       国家和地方文件规定和要求: XXX

       调查场地的基本概况:

       XXX地块位于XXX区,XXX以东、XXX以南、XXX以西、XXX以北,总用地面积为 XXX平方米。该场地历史上为XXX,规划用途XXX,XXX公司受XXX委托对该场地进行初步环境调查。

       2 概 述

       2.1 调查目的和原则

       2.1.1 调查目的(1)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掌握场地及周围区域的自然和社会信息,并初步识别场地及周围区域会导致潜在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责任的环境影响及监测的目标物质。(2)提供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信息。通过土壤和地下水样品采集和分析,初步掌握XXX地块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为地块后续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3)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根据土壤和地下水样品实验室检测结果,参照相关评价标准,对XXX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4)提出针对性结论及建议。在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针对XXX地块规划用途,对存在环境质量问题、安全隐患的区域提出针对性建议及措施。

       2.1.2 调查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场地的特征和潜在污染物特性,进行污染浓度和空间分布调查,为场地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规范性原则

       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场地环境调查过程,保证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可操作性原则

       结合现阶段科学技术发展能力,分阶段进行场地环境调查,逐步降低调查中的不确定性,提高调查的效率和质量,使调查过程切实可行。

       2.2调查依据

       本次场地环境初步调查依据如下:

       2.2.1相关法律法规: XXX 2.2.2相关技术规范和导则

       XXX 2.2.3 评价标准和文件

       (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

       (2)《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

       (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4)《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22)

       (5)《荷兰土壤和地下水质量标准》(2022)

       2.3工作内容及工作路线

       2.3.1 工作内容

       本次场地环境初步调查范围为XXX地块及周边区域(500m范围内)。本次场地环境初步调查主要参照XXX文件规定和规范,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制定初步调查工作计划、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结果分析与报告编制,具体调查工作内容如下:

       (1)资料收集

       通过资料查阅、人员访谈等方式收集场地及周围区域土地利用变迁资料、场地环境资料、场地相关记录、相关政府文件、以及场地所在区域的自然和社会信息等。

       (2)现场踏勘

       对现场进行踏勘,识别会导致潜在土壤地下水环境责任的环境影响。现场踏勘范围以场地内部为主,包括场地及周围区域。现场观察评估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与历史情况等,以识别会对场地造成环境风险的场地周边活动,并以当面交流的方式对场地现状或历史的知情人员进行访谈。

       (3)制定初步调查工作计划

       根据前期收集的资料以及信息的核对制定初步监测工作计划,包括核查已有信息、制定初步监测采样方案、制定样品分析方案、制定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程序等工作内容。(4)现场采样对资料分析,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场地环境监测工作计划,本项目场地环境监测主要工作如下:

       本次调查在场地内布置 XXX个土壤采样孔,XXX个地下水监测井。在场外布置 1个土壤和地下水对照点(DS/DW)。本次调查共采集 XXX个土壤样品(包括 1个土壤平行样品和 3个土壤对照样品)、XXX个地下水样品(包括 1个地下水平行样品、1个地下水对照样品)。(5)实验室分析将所有土壤和地下水样品送至中检集团理化检测有限公司进行检测。本次土壤样品的检测指标包括: pH值、重金属 14项(镉、汞、砷、铜、铅、铬、锌、镍、锑、银、铍、硒、六价铬、铊)、总石油烃(TPH)、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

       本次地下水检测指标包括: pH值、重金属 13项(砷、铍、镉、铜、铅、镍、硒、锌、汞、银、锑、铊、六价铬)、总石油烃(TPH)、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

       (6)结果分析与报告编制

       在实验室化学分析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场地环境调查情况,评估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编制XXX地块场地环境初步调查报告。

       2.3.2技术路线

       本次调查的技术路线如图 2.1所示。

       图 2.1 技术路线图

       3 场地概况

       3.1 区域环境状况

       3.1.1 自然地理

       XXX 3.1.2气候气象

       XXX 3.1.3地形地貌

       XXX 3.1.4 水文

       XXX 3.2场地描述

       3.2.1 场地地理位置

       该地块地理位置详见图 3.1。

       图 3.1 场地地理位置图

       3.2.2 场地周边河流

       XXX 3.2.3 水文地质条件

       (1)地层

       (2)地下水

       3.3场地用地情况

       3.3.1场地现状

       详见场地现状影像图 3.2和场地现状照片 3.3。

       图 3.2 场地现状影像图 图 3.3 场地现状照片

       3.3.2 场地历史

       图 3.4 场地历史影响图 图 3.5 场地历史影响图

       3.3.3 场地利用规划

       XXX 3.4相邻场地用地情况

       3.4.1 相邻场地现状

       图 3.6相邻场地现状影像图 图 3.7相邻场地现状照片 图 3.8相邻场地历史影像图

       3.5 场地及周边污染源识别

       根据场地用地情况和相邻场地用地情况可知,本场地和周边区域现状及历史用地主要为居民住宅及学校,无明显污染源存在,综合考虑并作为后续场地开发的本底值参考,确定本次土壤和地下水调查的检测指标为 pH值、重金属、总石油烃、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

       3.6 场地周边敏感目标

       敏感目标是指场地周围可能受污染物影响的居民区、学校、医院、行政办公区、商业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及公共场所等地点。根据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情况,本项目的敏感目标范围为场地外扩 500m,敏感目标如表 3.1所示。

       表 3.1场地周边敏感目标

       4 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

       4.1布点原则

       通过现场踏勘及人员访谈,XXX地块原为XXX。结合场地现状及历史情况,采样布点参照《上海市经营性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场地环境保护技术指南》(试行)中关于 “经营性用地流转 ” 土壤采样点的布设要求,采用系统布点法,即将区域划分为面积不大于 80 m80 m的若干地块,在每个地块内布设一个监测点位,一般在每个地块的中心部位进行采样。对于每个监测点位,根据现场情况分两层或三层采样,分两层采样的监测点位,分别采集表层土壤、深层土壤;分三层采样的监测点位,分别采集表层土壤、深层土壤、饱和带土壤,且整个场地至少 50%的监测点位要分三层采集土壤样品。

       4.2现场采样布点

       本次调查采样布点考虑到场地历史用地情况,按照 80 m80 m的系统布点法进行布点。

       本次调查在XXX地块内布设 4个土壤采样点(S1/W1、S2、S3、S4/W2),其中 2个土壤采样点(S1/W1、S4/W2)兼作地下水采样点;每个土壤采样孔采集 2-3层土壤样品(土壤采样孔 S1、S4采集 3层土壤样品,其余土壤采样孔采集 2层土壤样品)。此外,在XXX场地外布置 1个场外土壤和地下水对照采样点(DS/DW),采集 3层土壤样品和 1个地下水样。根据场地内地下水的埋深和地层结构,确定三层土壤(表层土壤、深层土壤和饱和带土壤)样品的采集深度为 0-0.2m、0.6-0.8m、2.0-2.2m。

       本次调查共采集 14个土壤样品(包括 1个土壤平行样、3个土壤对照样)和 4个地下水样品(含 1个地下水平行样、1个地下水对照样)。土壤和地下水采样点布设见图 4.1,具体采样点及采样情况汇总见表 4.1。

       表 4.1 实际采样点及采样情况汇总表 图 4.1土壤和地下水采样点布设图

       4.3土壤采样

       针对场地特点,本次调查采用荷兰 Geoprobe 7822DT型钻机采集土壤样品。土壤钻孔最大深度为 6.0 m(便于建井后安装地下水监测井),并编制钻孔记录。土壤采样时尽量减少土壤扰动,防止目标监测物散失,同时保证土壤样品在采样过程不被二次污染。土样样品采集后马上装入实验室提供的采样瓶(体积约 0.5 L)中,并贴上标签,置于 4ºC以下的低温环境(如恒温箱)中保存至运送、移交到实验室。现场土壤采样情况见图 4.2。

       图 4.2 现场土壤样品采集

       4.4地下水采样

       (1)地下水监测井采集完土壤样品的采样孔继续钻进至 6m。在完成钻孔后,安装地下水监测井。地下水监测井成井结构图见附图 2。地下水监测井安装技术要求如下:

       ①监测井的材料:管径为 63 mm带出水缝的硬质聚氯乙烯管(含氯释放量低于饮用水的标准),0.5~5.5m为滤水管,开缝直径 0.5mm,井材为 PVC。

       ②监测井深度: 6m;

       ③监测井填料及止水:井管与周围孔壁用清洁的石英砂填充作为地下水过滤层,石英砂填至筛管顶部 0.5m处。过滤层上方用膨润土止水密封。

       ④监测井防护:安装防护井盖,防止地表物质流入监测井内。

       (2)洗井

       用贝勒管从地下水监测井吊取地下水,每次吊取监测井中水体积的 2倍左右时,测量一次地下水的 pH、电导率,直到连续三次的 pH变化≤ 0.1、电导率变化≤10%为止。为了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每个监测井指定 1个贝勒管。采样人员书面记录现场测试结果。

       洗井记录见附件 4。(3)采样

       待地下水静置沉淀 24h后,使用一次性贝勒管采集地下水样品。具体程序如下: ①将采样使用的设备和容器放在监测井旁边干净的地方;

       ②使用一次性贝勒管采集地下水样品,并装入到实验室提供的适合不同分析方法的清洗过并加有适当样品保护剂的采样容器中;

       ③采样瓶容器需被贴上正确的标签;

       ④地下水样品放入保温箱中,用冰袋保温至 4ºC。

       4.5 实验室分析

       本次调查共采集 14个土壤样品、4个地下水样品。样品委托中检集团理化检测有限公司进行分析检测。根据场地历史和现状情况,确定本次土壤调查的检测指标为 pH值、重金属、总石油烃、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

       本次土壤样品的检测指标包括: pH值、重金属 14项(镉、汞、砷、铜、铅、铬、锌、镍、锑、银、铍、硒、六价铬、铊)、总石油烃(TPH)、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

       本次地下水检测指标包括: pH值、重金属 13项(砷、铍、镉、铜、铅、镍、硒、锌、汞、银、锑、铊、六价铬)、总石油烃(TPH)、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

       本次土壤和地下水样品分析方法参照我国国家环保部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规定方法以及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方法及检出限,详见表 4.2、表 4.3及附件 6中的检测报告。

       4.6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监测中采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法包括:(1)野外采样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野外土壤样品采用荷兰 Geoprobe 7822DT型钻机采集,工作人员配戴一次性手套,使用实验室提供的干净采样袋、采样瓶分层分类包装,以免相互影响;地下水样采集时,采样人员需配戴一次性手套,每个监测井单独使用 1根贝勒管,且取样前用所取水样洗涤 1~2次,水样采集后均放入保温箱,用冰袋保温至 4ºC;另外,采用标准的监管链进行记录,项目名称、项目位置、样品编号、采样日期、采样人及样品运送的详细信息等被记录在标准的监管链中,且样品当天送到实验室。

       (2)实验室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使用合格的人员和已经获得相关认证的实验室(内部的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协议)来具体完成实验室的分析工作。

       2)每批次样品进行平行样及运输空白样的测定。

       3)加标样品和加标样品平行样百分回收率与它们相应的准确度限值相比较。实验室控制的加标样和加标平行样分析结果均满足相对百分偏差限值的要求。

       4)所有样品的保存时间和实验室内部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全部满足必要的标准要求。

       5 结果和评价

       5.1 场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5.1.1 场地浅部地层分布特征

       详见浅部地层描述表 5.1。

       表 5.1 浅部地层简述

       5.1.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特征

       表 5.2 地下水监测井相关数据表

       图 5.1 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5.2质控数据审核

       (1)质控样品采集

       为确保采集、运输、贮存过程中的样品质量,本项目在现场采样过程中采集 1个土壤平行样、1个地下水平行样、1个运输空白样。

       (2)平行样品检测结果平行样的数据有效性是通过相对百分差异(RPD)的计算来检验,一般而言,土壤中重金属指标 RPD是 10%,有机指标是 30%,地下水中分析物的 RPD为 30%是可以接受的。由表 5.3可知,各检测指标的 RPD均在要求限值以内。因此,认为此项目中土壤的取样及实验室分析是有效的。

       表 5.3 土壤平行样品检测结果

       (3)运输空白样检测结果

       本次采样及送样过程备有 1个运输空白样,对运输空白样检测挥发性有机物,检测结果显示均检测结果均低于检出限。因此认为,本次采样及送样过程中未受到污染。

       5.3评估标准

       (1)土壤

       根据《上海市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要求,本项目土壤监测指标评估首先参照《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中的敏感用地标准限值进行评估。

       《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自 2022年 10月 1日起实施,主要用于本市建设用地开发用地过程中,不同场景下场地土壤环境调查初步筛选的判定依据。包含敏感用地及非敏感用地两类场地土壤健康风险筛选值。敏感用地 GB50137-2022规定的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公园绿地(G1)等,以及农村地区此类建设用地;非敏感用地方式包括 GB 50137-2022规定的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工业用地(M)、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共设施用地(U)、物流仓储用地(W)等,以及农村地区此类建设用地。以上两类混合区域,视为敏感用地。如果场地土壤环境调查监测结果低于筛选值,则可以认为场地土壤污染健康风险可接受。如果高于筛选值,需要开展进一步的场地土壤环境详细调查和健康风险评估。

       (2)地下水

       根据《上海市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的要求,本项目地下水监测指标的评价优先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III类标准。对上述标准中尚未包含在内的监测指标,则采用《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22)III类标准和《荷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标准》(2022)作为参考标准。

       1)《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根据《上海市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试行),本项目地下水的评价优先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III类标准。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V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2)《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22)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状况和人体健康风险,参照生活饮用水和工业、农业等用水水质要求,依据各组分含量高低(pH除外),分为五类。Ⅰ类: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低,适用于各种用途;Ⅱ类: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较低,适用于各种用途;Ⅲ类: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中等,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Ⅳ类: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较高,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质量要求以及一定水平的人体健康风险为依据,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V类: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高,不宜作生活饮用水,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3)《荷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标准》(2022)

       是荷兰政府在 2022《荷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标准》(Soil Remediation Circular 2022)年发布的,是对 2022年发布的关于土壤和地下水中的修复目标限值的调整、补充和完善。

       5.4 土壤样品检测结果和评估

       本次初步调查共采集 14个土壤样品(包括 1个平行样、3个场外土壤对照样品),样品检测结果详见附件 6。根据土壤样品的检测数据,统计分析检出项的最小检出值、最大检出值,并与场外对照点检出数据和《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中敏感用地限值进行比较,评估结果如下表 5.5所示。

       表 5.5 土壤样品检出项的检测值及评价结果(单位: mg/kg,pH无量纲)

       (1)pH值检测结果显示,土壤样品中 pH的检测结果为 8.50-9.30之间。

       (2)重金属: 土壤样品中,14项重金属检测指标检出 11项(汞、铍、铬、镍、铜、锌、砷、镉、锑、铊、铅),但各检出项(铊除外)的检测结果均未超过《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敏感用地筛选值;其它 3项重金属(硒、银、六价铬)的检测值均低于检出限,且检出限也低于相应敏感用地筛选值。

       该场地内土壤样品中铊的检出值(0.46~0.69 mg/kg)超过《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中相应的敏感用地筛选值(0.2 mg/kg),但与场外对照点土壤样品中铊的检测值(0.59~0.70 mg/kg)基本相当。另外,根据文献《上海地区 13种金属土壤背景值初探》(戴峰,上海环境科学,2022年)可知,上海市土壤中铊的背景值范围为 0.1~0.86 mg/kg,因此,该场地内土壤样品中铊的检测值在上海市土壤中铊的背景值范围内。

       (3)其它检测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该场地内土壤样品中总石油烃、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值均低于检出限,且各检测指标的检出限均低于相应敏感用地筛选值。场外土壤对照样品中总石油烃、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值均低于检出限,且各检测指标的检出限均低于相应敏感用地筛选值;场外土壤对照样品中检出部分半挥发性有机物(荧蒽、芘、1,2-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和苯并(g,h,i)苝),但检出的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值均低于相应敏感用地筛选值;未检出的半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值均低于检出限,且各检测指标的检出限均低于相应敏感用地筛选值。

       (4)根据表 5.5,将场地内土壤样品各检出指标与场外对照点土壤样品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可知,场地内土壤环境质量和场外土壤环境质量基本相当,无明显差异。5.5 地下水样品检测结果和评估

       本次初步调查共采集 4个地下水样品(包括 1个平行样、1个地下水对照样),检测结果详见附件 6。根据地下水样品的检测数据,统计分析最小检测值、最大检测值,并与场外对照点检测数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和《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22)中 III类标准限值进行比较。同时对检出指标的最大检测值(检测值低于检出限的按其检出限)进行分类评级,另当相同检测结果对应不同地下水质量类别时,从优不从劣,评价结果如表 5.6所示。

       (1)pH值

       地下水样品的 pH为 7.62~7.95,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 III类标准限值。

       (2)重金属

       该场地内地下水样品中重金属(汞、铍、镍、铜、锌、砷、硒、镉、铅、六价铬)的检测值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III类标准限值,其它 3项重金属(银、锑、铊)的检测值均未超过《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22)III类标准限值。

       (3)其它检测指标

       该场地内地下水样品中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值均低于相应的检出限,各地下水样品中均检出总石油烃,其含量均未超出《荷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标准》(2022)中总石油烃浓度的标准值(600 µg/L)。

       场外地下水对照样品中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值均低于相应的检出限,对照点水样中检出总石油烃,其含量亦未超出标准值。

       (4)根据表 5.6,综合对比场内地下水样品和场外对照地下水样品的检测结果可知,场地内地下水环境质量和场外地下水环境质量基本相当,无明显差异。

       6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XXX地块历史上主要为XXX,后期拟规划XXX。项目依据《上海市经营性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场地环境保护技术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开展场地环境初步调查工作,采用《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敏感用地限值、《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III类、《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22)III类和《荷兰土壤和地下水质量标准》(2022)进行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的评估。

       本次初步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1)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土壤样品中有 11项重金属(汞、铍、铬、镍、铜、锌、砷、镉、锑、铊、铅)检出,但各检出项的检测结果均未超过《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敏感用地筛选值。硒、银、六价铬、总石油烃、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值均低于检出限,且检出限也低于敏感用地限值。

       (2)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地下水样品中 pH值、重金属(汞、铍、镍、铜、锌、砷、硒、镉、铅、六价铬)的检测结果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III类标准限值,其它 3项重金属(银、锑、铊)的检测值均未超过《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22)III类标准限值。总石油烃、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结果均低于检出限。

       (3)基于该地块场地环境初步调查结果,XXX地块土壤监测因子低于《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敏感用地筛选值;地下水检测指标的含量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和《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22)III类标准及相关标准限值;无需开展场地环境详细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估工作,该地块可作为XXX开发利用。6.2 建议

       (1)针对该项目后续开展的土地开发利用,建议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做好建设过程中的环保监管工作。

       (2)建议在土地开发过程中若发现土壤和地下水有污染的异常迹象,如埋藏的罐、槽,恶臭的废弃物等污染痕迹时,应及时通知XXX环保局进行现场查验。6.3 不确定性说明

       本报告结果是基于现场采样点位的调查和监测的结果,报告结论是基于有限的资料、数据、工作范围、工作时间、费用以及目前可获得的调查事实而作出的专业判断。本次场地环境初步调查仅供XXX土地储备中心在今后场地开发之前对环境进行摸底调查与初步了解,无法全面反映场地实际情况,本次调查所采集的样品和分析数据不一定能代表场地内的极端情况。本报告的文件和内容仅限本项目的委托方使用,任何其他用户因使用本报告或者报告中的调查监测结果、结论或建议而产生的风险由用户自行负责。

第3篇:采煤机器人初步调查报告

       采煤机器人的研究意义:

       机器人是当今世界正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它集精密机械力学、光学, 电子学, 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 形成一门综合性新技术。机器人的出现和发展将使传统工业生产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在世界发达的国家中, 生产方式开始从机械化、自动化跨入人工智能时代。在工厂中的传球设备正在被机器人所代替, 从而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此, 工业发达的国家均把机器人技术作为国策, 制订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加速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而煤矿中的水灾、火灾、瓦斯和煤尘的爆炸等都直接威胁人的生命, 也是造成煤矿生产条件恶劣、死亡率高的主要因素。减少井下工作人员的数量、甚至实现井下无人生产, 所以在煤矿使用机器人是历史的必然。此外,实现采煤设备的机器人化可彻底改变煤炭生产人员伤亡事故频发的现状, 提高煤炭生产的安全性。由于不需要跟机操作, 机器人化也可在更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此外,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完善, 机器人化还可实现在更恶劣的条件下进行开采, 在更大程度上提高资源开采采出率。因此, 研究适合煤矿特殊环境的矿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有其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智能系统与机器人中心开发的矿井探索机器人 RATLER(Robotic All Terrain Lunar Exploration Rover),其最初的研发目的是用于月球表面的探测,但用途逐渐扩展,其中之一是用于矿井灾难后的现场探测作业。该机器人(如下图所示)安装了红外摄像机、无线射频信号收发器、危险气体传感器,采用遥控方式控制。1998年,曾在井下进行了试验,无线直线遥控距离为 250 英尺,约合 76 米。但未见其在煤矿应用的新报道。

       Simbot 是佛罗里达大学研制的矿井搜索机器人(如下图所示)。这种机器人小巧灵活,携带数字低照度摄像机和基本气体监视组件,可通过一个钻出的小洞钻进矿井,越过碎石和烂泥,并使用其携带的传感器发现受害矿工,探测氧气和甲烷气体含量以及生成矿井地图。

       土拨鼠,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开发的全自主矿井探测机器人(如下图所示),主要用途是探测井下环境,精确绘制井下立体地图。机械结构采用四轮导向、液压驱动,可实现零半径转弯,最高速度可达 10 公里/小时。装备了激光测距传感器、夜视摄像机、气体探测传感器、sinkage 传感器、陀螺仪,能够对矿井下的环境进行综合性的测量,建立立体的矿井的立体模型。

       由 Remotec 公司制造的 V2 煤矿救援机器人,大约 50 英寸高,1200 英磅重,使用防爆电动机驱动橡胶履带。安装有导航和监控摄像机、灯、气体传感器和一个机械臂,具有夜视能力和两路语音通讯功能。可在 5000 英尺以外的安全位置远程遥控,使用光纤通讯传送矿井环境信息,操纵者能够看到实时视频信息和易燃、有毒的气体浓度。如下图所示。

       我国的搜救机器人技术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22 年 6 月,中国矿业大学可靠性工程与救灾机器人研究所研制的 CUMT-Ⅰ型矿井搜救机器人,是我国第一台用于煤矿救援的机器人,如下图所示。该机器人装备有低照度摄像机、气体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等设备。能够探测灾害环境,实时传回灾区的瓦斯、一氧化碳、粉尘浓度和温度,以及现场图像等信息;具有双向语音对讲功能,能够使救灾指挥人员与受害者进行快速联络,指挥受伤人员选择最佳的逃生路线;具有无线网络通讯功能;同时还携带有食品、水、药品、救护工具等救助物资,使受害者能够积极开展自救。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为唐山开诚电器有限公司研制了煤矿井下探测机器人。该机器人为三节履带机构形式,分为驱动部分、摆臂部分和摆腿部分,如下图所示。控制系统分为井下机器人控制系统和井上控制盒遥控系统两部分。井下机器人控制系统实现机构运动控制、井下视频音频信号采集及温度、风速、CO、CH4 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井上控制盒遥控系统用于接收井下传来图像及声音信息,并通过两个控制摇杆和控制按键对系统发出控制命令,实现对井下系统的遥控。

       2022 年 6 月,河北省唐山市成功研制了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如下图所示),该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具有防爆、越障、涉水、自定位、采集识别和传输各种数据的功能,能进入事故现场采集影像、数据信息,为及时抢险救人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此外,2022 年 11 月 8 日,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沈阳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申报的山东省年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井下探险搜救机器人的研究通过审批。该项目将开展适合井下复杂路况和环境的探险搜救机器人的研究,攻克探险搜救机器人瓦斯等气体、环境参数、生命探测以及防水、防爆和无线通讯等关键技术,建立完善的探险搜救机器人开发和试验环境,完成井下探险机器人和搜救机器人的研制和示范应用。

       2022年5月4日,中国自主研发的旋转导向系统和随钻测井系统联袂在渤海完成钻井作业,掌握“贪吃蛇”钻井技术,中国在这两个技术领域打破了国际垄断,成为全球第二个同时拥有这两项技术的国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成为全球第四、国内第一个同时拥有这两项技术的企业。

       旋转导向系统(RSS)是在钻柱旋转钻进时,随钻实时完成导向功能的一种导向式钻井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定向钻井技术的重大变革。RSS钻进时具有摩阻与扭阻小、钻速高、成本低、建井周期短、井眼轨迹平滑、易调控并可延长水平段长度等特点,被认为是现代导向钻井技术的发展方向。

       我国目前已经掌握了贪吃蛇钻井技术,所使用的钻头能在地下几千米的坚硬岩石中自由穿行,找到矿产资源。如下图所示。

       采煤机器人目前存在以下的难点问题:

       1.需要适应复杂地形。设计特殊的行走机构,克服井下台阶、斜坡、沟道、碎石等行走障碍。

       2.导航技术。导航技术是煤矿机器人等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的关键,包括通过一定的检测手段获取移动机器人在空间中的位置、方向以及所处环境的信息,用一定的算法对所获信息进行处理,建立环境模型并进行路径规划。目前已有移动机器人定位的成熟理论与技术,但对于在煤矿复杂环境下的定位、避障、路径规划等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

       3.通信技术。包括机器与人,机器与机器,作业人员与指挥人员的可靠通信。有线通信可靠性高,但同样存在与有线供电一样的问题;井下无线通信,信号受到巷道等屏蔽,传播距离有限,同时需考虑大型设备启停产生的电磁干扰。

       4.可靠性技术。由于井下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一旦出现故障,不仅无法完成作业任务,而且可能引发事故,造成巨大损失。其可靠性技术包括2 个方面,一是机器人结构的可靠性,具备机动性和地面适应性好、越障能力强、可靠性高的机械结构,应具有防爆、防尘、防潮、防水、抗腐蚀等功能,解决其密封性与散热的矛盾;二是煤矿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作为复杂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目前已经取得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航空航天系统、核电站系统有许多成功应用,但在煤矿机器人方面的研究成果却非常有限,尚未见到有关理论报道及实际产品。

       5.针对急倾斜煤层,需要留设煤柱,这一过程为水下的自动化作业带来了难度。另外,矿井下环境恶劣,采煤机器人要具有防爆、防尘、防水、抗腐蚀等功能以及水下采煤后的运输问题都需要考虑。

       6.能耗问题。对于小功率采煤机器人,采用有线供电可不受机器人尺寸影响,但存在导线压降,需考虑井下电网中谐波对于设备控制的干扰,限制了其作业距离;电池供电可摆脱导线的限制,但电池性能限制了其续航能力和作业时间。大功率煤矿机器人需提高井下供电品质,保证设备可靠运行。7.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信息融合是指将多个传感器所提供的环境信息进行集成处理,形成对外部环境的统一表示。通过传感器之间的冗余数据和互补数据,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鲁棒性,扩展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观测范围,增强数据的可信任度和系统的分辨率。信息融合技术有助于改善机器人环境参数监测、路径规划与导航的能力,提高控制系统决策、规划、反应的快速性和正确性,降低决策风险。

       8.机器人软硬件模块化、标准化技术。机器人作为机电产品,要实现其产业化,必须实施软硬件分离,并将其软硬件模块化、标准化。采用标准化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增强系统的可拓展性,容易形成系列化产品。重视机器人研制的技术标准化、模块化,强调研发技术的继承性,能够降低后续研究风险,节约研究经费,提高系统可靠性,有利于产品产业化。

       初步调查报告

       场地初步调查(图文)

       场地环境调查报告

       污染场地调查报告

       土壤场地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