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岗位职责 强化队伍建设(共8篇)

第1篇:坚持科学发展强化检察队伍建设思考

       坚持科学发展强化检察队伍建设思考

       坚持科学发展强化检察队伍建设思考

       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是推动检察工作与时俱进的关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检察工作与时俱进,最根本的基础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的思路,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努力提高检察队伍整体综合素质,塑造新时期亲民爱民护民的检察形象。

       一、强化素质,提高检察干警的学习力。检察工作有新的起色、新的发展、新的成绩,首要的任务是提高检察干警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学习,应该说学习是一种方式、一种途径。而提高检察干警学习力就是要强化学习意识,坚持不懈地搞好学习,真正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觉悟、一种境界,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1、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政治素质是检察干警的必备素质,是执行的政治保障。要努力在全面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上下功夫,真正吃透精神,把握实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认识水平,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实际,努力提高现有检察人员素质,通过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强化对干警岗位技能训练,着力培养一批优秀公诉人,优秀侦查员和综合业务能手。

       2、坚持文化育人,实施素质兴检。按照上级检察机关的人才发展规划,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努力改善检察干警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结构,着力培养一大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强化素质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检察干警素质,坚持向素质要警力,向素质要战斗力,向素质要效益。

       3、树立新型理念,营造学习氛围。在加强学习的基础上,破除旧的传统的学习观念,自觉崇尚良好的学习风气。树立学习是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的理念,把学习当作是对自己未来的投资,是为自己的生存而学,为自己的发展而学。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终身进行学习,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把学习引入工作,整合工作、学习与知识的关系,使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树立创造性学习理念,重新塑造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自觉主动学习,扩展创造性能量,使学习成为创新发展,开创各项检察工作新局面的动力。

       二、以人为本,提高检察队伍的凝聚力。检察工作是靠人来完成,一流的检察队伍是一流工作业绩的前提和保证。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抓好队伍的凝心工程,来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1、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建设一个“让党委和上级放心,让干警信赖”的好班子,营造一种团结向上,干事谋事,识大体、顾大局的良好氛围。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以及消化矛盾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始终能够把握大纲、善谋大局、会抓大事、处事大气、确保大节,只有建设成为团结、务实的好班子,才能带出一支好队伍。

       2、广泛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干部绩效综合考评机制和严格规范的用人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以实力、实干、实绩来评价、考察、使用干部。建立干警荣誉档案、培训档案、健康档案,积极构建平台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同志干成事、干好事,树立扶正压邪,健康向上,积极有为,勇于创先的良好风气。同时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爱护干警,落实从优待检的各项措施,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热爱检察工作,安心检察工作,从而更好地开展法律监督工作。

       3、大力发展检察文化。创新载体,建立具有检察特色的现代职业文化,构建文化网络体系,经常性地开展文化活动,全面提升检察人员的内在素质,提高企业执法的水平,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更好地履行公正执法的水平,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促进检察事业可持续性发展。

       三、加强管理,提高检察干警的执行力。执行力的有效载体是制度建设,而加强制度建设必须重视管理,狠抓落实,要把“执行”作为一种制度来管理,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制度建设更加科学化,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好现有各项>规章制度,按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确保制度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

       1、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追究。要统一制定各部门业务目标和共同目标,使工作任务量化、责任细化、措施落实、标准统一,使工作有导向,衡量有标尺,考核有标准,奖罚有依据。做到“三个明确”,即党组班子成员分工明确,科室工作目标明确,干警责任明确,敢于给干警压担子、压任务,在全院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机制。

       2、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要按照责任制的要求,管人与管事相结合,坚持两手抓,既要抓业务,又要抓队伍,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政治思想、办公室的作用,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把每一个干警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执法办案活动纳入内部监督之下,通过完善各种监督考核制度,提高执行效率。

       3、坚持按章办事,提高执行能力。要切实增强广大干部对上级方针政策的领悟能力,善于准确把握,全面地理解,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不能望文生义,就事论事。要切实做到令行禁止,说一不二,在工作中把一条一条具体要求,一项一项工作,一个一个目标任务看成一道道军令。同时,要在全体干警中提倡多干事少应酬、多谋事少谋人,把精力扎扎实实用到各项工作中去,从而提高干警的执行能力,落实能力、突破能力。

       四、廉洁自律,提高检察干警的免疫力。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能力的执法面广,并处在腐蚀与反腐蚀的前沿阵地,我们每一位检察干警手中或多或少地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如何规范用好手中权力,确保自身廉洁自律,杜绝干警违法违纪的发生也是我们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着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应当牢牢把握廉政自律防线,强化内外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干警的免疫力。

       1、坚持经常性教育,从思想上进行渗透。有针对性地开展纪律作风教育和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教育干警坚持以身作则,做到模范地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自觉把握好自律的主动权,坚持自我约束,自查自纠,防微杜渐,真正做到廉洁、奉公、守法、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检,扎扎实实办事,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忧。

       2、坚持“一岗双责”,从机制上进行防范。要抓好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廉政保证金和廉政档案制度,探索“八小时”外管理的新途径,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综合运用教育、管理和监督等多种手段,延伸管理触觉,规范干警行为,进一步构建起严以自律不想为,严肃查处不敢为,严格管理不能为,严格监督不便为的廉政建设机制,以提高检察干警的自我约束能力。

       3、坚持自查自纠,从手段上监督。要强化监督意识,认真对待监督,自觉接受监督,始终将自己置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并自我设置监督,及时查找廉政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苗头,要及时纠正,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要坚持予以查处,决不手软。

第2篇:司法局强化队伍建设

       县司法局开展“四抓”活动强化队伍建设近日来,县司法局大力开展“四抓”活动,努力开创了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

       一、抓班子、带队伍。“火车跑得快,全看车头带。”县司法局紧紧围绕“公正司法行政、一心便民为民”的工作主题,力图打造出一支职业素质优良、司法行政能力较强、工作作风严谨的干警队伍。完善健全了本局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在管理中规范工作,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理财。

       二、抓学习、强素质。局领导班子始终把学习当做首要任务来抓,充分利用一切业余时间抓学习、抓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工作指导水平和广大司法行政干警的业务能力。

       三、抓作风、树形象。按照“工作态度明显转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工作质量明显提升、工作纪律明显加强”的要求,司法局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搞好“五个破除”,树牢“五种意识”。“ 五个破除”:即破除满足现状、低标准工作的落后思想;破除懒惰等靠、贪图安逸的落后思想;破除因循守旧、怕担风险的落后思想;破除反应迟钝、等待观望的落后思想;破除各自为战、自我封闭的落后思想。树牢“五种意识”:一是科学发展意识。二是忧患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要受得了寂寞,守得住情操,耐得住清贫,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是创新意识。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作载体、创新发展举措、创新领导方法。四是全局意识。牢固树立全局上下一盘棋、系统上下一股劲思想,形成制度健全、机制完善、管理规范、运转协调的机关工作秩序,形成推动工作务实创新的强大结合。五是服务意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法律思维,弘扬法治精神,正确处理依法履行职责与服务经济建设的关系,在服务中推进司法行政工作。

       四、抓硬件、上台阶。县司法局大力改善办公环境,根据各所需求配备了硬件设施,使机关办公条件明显改善,为干警营造了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和鼓励干警工作、支持干警办事的浓厚氛围。

第3篇: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五抓”并举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新学期,我校采取将五项措施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抓学习。把《走进新课程》、《现代教育导报》、《东营教育》等作为教师的必读刊物,要求广泛学习新课程理论,使新课改理念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为。并印发校本学习材料,进一步提升每位教师的思想境界及综合素质。

       二是抓活动。大力开展教学通用基本功和学科基本功训练,层层开展优质课评选、精品课展示、课堂教学分级达标等活动,人人参与课改课题研究、教学成果研讨会,为每位教师搭建起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是抓培训。实施“借脑兴教”工程,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外出一次向先进单位学习活动,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支持教师学历深造。目前,我校已先后到北宋三中、汀罗

       一中、汀罗二中、陈庄三中求取真经,近期将组织人员赴安丘四中考察学习。

       四是抓骨干。规定,凡是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必须选择一名青年教师作为帮扶对象,并使之在1-3年内达到相应的水平或拿到相应的称号。各学科教研组长,必须选择本学科1名后进教师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并尽快使其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规定,进一步激发骨干教师的干劲。

       五是抓考评。依据教研室评价方案,我校进一步细化、规范了《北岭中学教学成绩计算办法及奖惩方案》,通过听评课、查常规评出校级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并对这些优秀教师实行动态管理,激发教师不断进取的内驱力。

第4篇: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

       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

       1、研究村班子现状,优化班子结构,增强发展经济的能力。

       2、对村班子开展学习、培训、考察,强化班子整体素质,增强统筹谋划的能力。

       3、召开村班子例会和完善后备干部培养,活化班子工作干劲,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

       4、开展谈心谈话,推行双向互动,亮化班子工作情况,增强民主管理的能力。

       5、推进“三三五五”工程 强化农村民主监督。

       6、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村干部队伍管理。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落实好以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财务管理等制度规定,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用制度、规则、约束和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保证村级组织正常、有序运转。

       7、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一是提高村干部待遇;二是 拓展村干部发展空间;三是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离任补助和困难救助机制;四是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五是努力优化村干部的工作环境。

       8、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提高村干部履职效能。一是健全完善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二是创新考核方法。

第5篇:强化村支书队伍建设

       创新“五大机制” 强化村支书队伍建设

       引入课题: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的首要任务”。农村党支部书记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直接宣传者和执行者,是农村最基层各项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村党支部能否发挥核心领导和战斗堡垒作用,村党支部书记是关键因素。因此,新时期下加强和改进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对于加强党对农村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2年5月4日,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的培养选拔、责任监督、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等各项工作机制,着力培养选拔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党性、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

       如果说中组部下发关于加强省、市级,甚至县一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文件并不鲜见。但是,农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最基层一级的“干部”,中组部如此重视地印发了《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却是真得不多见。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重视。

       农村稳、天下安。“村子稳不稳、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书”。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近年来,我县通过“两推一选”的方式,一大批有能力、口碑好、肯实干的农村能人走上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这必然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今天借这次培训的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强化村支书队伍建设这一问题。

       一、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基本情况

       我县辖15乡6镇、117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现有村级党组织书记225名。从年龄结构上看,平均年龄为49.9岁,其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没有一个;31-39岁的9人,占4%;40-49岁的97人,占43.1%;50-59岁的113人,占50.2% ;60岁以上的有6人,占2.6%。从文化程度上看,具有大专文化的15人,占6.7%;中专、高中文化的138人,占61.3%;初中文化的70人,占31.1%;小学文化的2人,占0.9%。从性别上看,女性村级党组织书记11人,占4.9%。从职务上看,村书记、村主任“一肩挑”的有145人,占64.4%。从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反映来看,大部分村级党组织书记在基层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于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越来越

       重视,各级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得益于此,村支书队伍建设的内外机制也逐渐走向完善和优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农村基层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形势日益复杂。相对新时期的要求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愿望,村党支部书记队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差距。

       1、素质结构有待优化。突出表现在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等方面的问题。全县村支书初中及以下文化有72人,占32 %。,而大专及以上仅为15人;50岁以上的有118人,占52.4 %,其中60岁以上的还有6人;30岁以下的一个都没有。部分村支书由于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势必导致对上级方针政策理解不够、把握不准,在贯彻落实上难免出现偏差;导致对新问题研究不深、认识不透,欠缺运用新思维解决新问题的实际能力,工作压力较大;导致对一些新技能难以及时学习掌握,影响村级工作规范化建设,如难以熟练操作、运用和管理远程教育设备。由于年龄偏大,精力不够,开展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势必影响带领群众致富的效果。

       如:在前不久组织部组织的一次问卷调查中,认为当前村级党组织书记最缺乏带头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有299人,占55.1%;认为最缺乏依法治村、依法办事能力的有198人,占36.5%;认为最缺乏正确理解、宣传和执行政策能力的有166人,占30.6%。

       2、待遇保障有待加强。虽然有关村干部待遇保障的政策制度在逐步建立完善,但由于我县经济贫困、财力紧张等诸多因素,现有的经济政治待遇还相对较低,离村干部的心理期望可能会有一定差距,以致难以真正调动村支书的工作积极性。在这次调查中,许多党员和群众认为村支书的补贴少了,有的村民还戏笑说:“我出去打一日零工都

       六、七十块,村干部在村里误工一日才得八块钱,一日的烟钱都不够”。我们也听到一些村支书说待遇过低,希望进一步提高待遇标准。还有一些村支书认为认为“干得再好,也成不了公务员,离任后没有保障,晚年凄凉”。对村干部离职补助较低的现状不太满意,担心年老离职后生活无保障,希望解决养老保险问题。另外,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苦于无钱办事,村支书在抓村级发展工作时感到困难重重、压力很大。在问卷调查中,认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来源主要靠向上级争取资金的有386人,占71.1%;认为没有其它来源的有198人,占了36.5%。因为一系列保障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使得村级党组织书记岗位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在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中连选连任的现象相当普遍,目前,全县连续两届任书记的有197人,占87.6%,其中累计任职年限最长的达到了36年,同时在工作中很多是靠党性、靠觉悟。

       3、思想作风有待转变。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部分村支书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跟不上发展步伐,存在“穿旧鞋、走老路”的现象,在工作中不是怨政策不配套,就是怨领导不支持、群

       众不理解;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小康则稳”思想,不思进取,不求发展;存在“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困惑,不能大胆开展工作。个别村支书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工作上存在畏难情绪,思想不够稳定,经常外出谋自己的事,对工作欠缺积极性。还有的村支书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够,甚至认为党建工作虚多实少,难以让群众信服,不如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兴办实事实在,从而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更有个别村支书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公仆角色错位,工作上急功近利,追求形式主义,议事不民主,处事不公正,办事不实在,有的甚至出现腐败行为。

       4、“双带”本领有待提高。一些党员群众认为村支书最缺乏的就是带头致富的能力,而群众最希望的是能人来担任村支书。有些村支书个人致富的本领不弱,但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上却不强。有些村支书经济意识薄弱,致富技术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少,不仅自己致富无门、难以带头致富,对如何发展村级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更显得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少数村支书开拓创新能力不强,开展工作习惯于等文件、等指示,依赖上级计划安排,缺乏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有的村支书尤其是一些新任职的村支书缺乏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处理办法不多、效果不好。还有的村支书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在有些

       问题上不依法办事,导致群众意见大,甚至出现上访、集访等事件。调查中,有28%的党员群众认为本村村支书缺乏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

       5、队伍活力有待增强。一是后备人才匮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流动,一些急需人才的村,有文化、有经济头脑的、年富力强的回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有专长的青年农民流入城市,部分村甚至出现以“老、少、病、残”为主,使村级党组织书记选人的视野和空间受到限制,特别是一些落后村“选人难”的问题愈加突出,有时不得不降低要求,“矮子里面挑高子”。从我们平时了解到的情况看,越是贫困落后的村,人才流失越严重。一些素质较好的党员认为村级工作压力大、报酬低,当选后会影响自己的家庭收入,而不愿当村干部。也有的村支书存在“培养年轻的、能力超过自己的,会挤掉自己”的思想,对后备干部培养工作不重视,存在选拔不规范、培养不够严、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难以形成规范有效的后备人才培养选拔机制。由于这些问题,许多村的后备干部培养资源不断流失,给村支书的培养选拔工作造成较大难度。一些村支书高龄任职、长期任职的现象,也体现了村支书选拔难的问题。二是工作活力欠缺。有些村支书认为反正村里年轻党员、后备干部少,工作干好干坏都是自己当,工作缺乏压力,没有动力。有些村支书认为担子重、压力大、报酬低,当不当

       无所谓,工作缺乏干劲。有的村支书认为“干一辈子,干得再好,离任后还是农民一个”,当村干部付出和获得的反差较大,以致心理失衡,工作不安心,动力和创造性不足。

       三、加强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为加强新时期我县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必须遵循村支书成长规律,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深化改革,完善机制,综合运用教育、培养、选拔、使用、监督、管理等各种手段,不断提高村支书队伍建设的水平,更好地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1、健全培养选拔机制。建设高素质的村支书队伍,选拔任用是前提和基础。村支书是农村人力资源中最优秀的部分,其配臵、流动、选拔、任用必须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实现最优化。一要转变用人观念,拓展用人思路。选择什么样的人担任村支书,或者说什么人适合当村支书,这既是一个用人标准的问题,也是一个用人观念、用人导向的问题。要破除“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旧框框,扩大选人的视野,拓宽用人的途径,实行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多方式的选拔。可以尝试从外村“引”、从大学毕业中生“选”、从乡镇干部中“派”、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士中“挑”等方式。要冲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旧传统、旧观念的束缚,大胆启用是思路宽、方法活,敢于创新,能够独立开创事业的人,大胆提拔使用党员中的能人。二要坚

       持选任标准,把好进入关口。要坚持“一好双强”的选任标准,真正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任到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来。要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尽最大可能确保所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党组织满意、群众满意,真正将懂经营、善管理、能致富的人选任到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来。三要引入竞争机制,改进选举方法。将竞争机制引入选举之中,变“要我选”为“我要选”,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切实解决部分村“人难选”、“难选人”的问题。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继续实行并不断完善“两推一选”,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真正把候选人的提名权、推荐权交给党员群众。大胆探索和实践村支书竞争上岗的公开选拔方式等。四要做好人才储备,增强后备力量。从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工作责任人手,努力构建有利于村级人才资源开发培育和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培养选拔一大批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具备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能够带领农村致富的后备村支书,建立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支书后备人才队伍。

       2、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教育培训是提高村支书队伍整体素质的根本性措施。当前,村支书队伍文化低、年龄较大、素质不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这一问题,要不断充实文化程度高、年纪轻和素质较强的新生力量,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村支书教育培训机制。一要加大教育力度,消除思想阻碍。强化村支书的政治理论素质,提高其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强

       化村支书抓党建的意识,注重党的理论修养的提高,业务能力的提升。强化村支书的公仆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帮助村级党组织书记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切实转变不思发展、片面发展、盲目发展等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超常发展”新理念,自觉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认识和处理工作中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真正起到“领头雁”的作用。二要拓展培训内涵,增强综合能力。坚持和完善集训轮训制度,坚持每年举办一次以上村支书集中培训班,集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7天,重点加强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管理、农村实用科学技术、政策法律法规、党务业务工作等知识的学习培训。培训经费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注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村支书外出参观学习、开展交流学习,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自加压力、激发动力。村党组织换届后,及时对新任村支书进行任职资格培训。强化在职学历培训。大力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鼓励村支书参加各类成人教育,攻读上一层次的学历或第二专业学历。

       3、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强化目标考核机制,是增强村支书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必要手段。一要明确考核指标。科学设定考核项目以及标准,重点是村级发展规划的完成情况,如党建工作、经济指标、村民增收、为民办实事情况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性工作。使村支书产生危机感、紧迫感,从而增强

       责任意识。二要健全考核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支书岗位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规定村支书的任期责任、目标要求、权利义务。要加强对村支书的日常、年度、届中和届期考核工作,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历史地分析评价村支书。积极探索村支书目标考核的新办法、新途径,建立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目标体系、强有力的目标监控体系、权威科学的评价体系和严格的考核奖惩体系。三要运用考核结果。对考核测评中,群众意见大,在党的建设上、经济社会发展上无任何进展,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上办法不多、效果不好,不能胜任现职工作的村支书,及时予以调整,把优秀的人才推选为接班人。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及时予以撤换和处理。

       4、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运用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建立起一个反应灵敏、覆盖面广、运行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一要建立健全自律机制。切实加强对村支书的教育和引导,使村支书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自律意识,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和陷阱。要进一步完善谈心谈话、批评谈话、诫勉谈话等制度,经常性地帮助村支书点问题、提要求、指方向,发现问题及时地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决不能溺爱袒护,回避矛盾,放任其发展。同时,建立完善村支书重大事项向组织报告制度。二要建立健全预控机制。把对村支书监督的关口前移,建立起对村支书监督的预控机制,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从优化村支书队伍入手,选优配强村支书。从创造防腐拒变环境入手,定期对

       村支书进行易地交流、回避性交流,抑制腐败产生的条件。从加强经常性考察入手,及时掌握村支书的思想、工作动态,避免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蔓延。三要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强化村支书经济责任任期和离任审计,健全民主议事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杜绝村支书“一言堂”,建立形成科学决策、规范用权的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实施“阳光行动”,增加村务工作的透明度。探索更科学、更有力的村级财务审批制度,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支出的审批管理和监督。四要建立健全联防机制。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建立全社会广泛参与、全方位实施监督的社会联防机制,加强对村支书各方面的监督。

       5、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一要完善待遇保障机制,加强工作激励。对村支书的基本报酬,逐步推行以基本工资、考核工资和效益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切实提高待遇标准,使村支书的实绩与报酬相统一,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参照城镇职工参保的标准和办法,建立完善村支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的村支书大力宣传、表彰和奖励。对特别优秀的村支书,予以破格提拔使用,为他们的成长进步提供机会。对工作尽心尽力、表现较好,而因年龄问题退下来的村支书,给予妥善安臵。二要完善关心关爱机制,优化工作环境。村支书工作任务繁重,工作责任重大,大多数村支书为了把工作搞上去,个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在自身利益方面作出了很多的牺牲和奉献。对他们要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

       支持、生活上照顾。要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明确管理权限,规范工作程序,防止出现上级大事、小事抓住村支书不放,下级大事、小事都推给村支书的现象,做到职权明确、责任到人。在村支书遇到挫折时要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有不足或有倾向性苗头时及时给予帮助指正。对于坚持原则的干部遇到困难时,要分清原因,给予支持撑腰。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当村支书家庭碰到具体困难时,在政策范围内,组织上要主动为他们分忧解难,尽力帮助解决,为他们集中精力工作创造条件。

       总而言之,村支书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头人,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领头雁”,对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这次办这期村支书培训班是非常必要的,大家要提高认识,珍惜机会,认真学习,提高本领。

第6篇:人才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报告

       *县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以培训整合为重点,盘活用好现有人才。该县对在岗人员和上岗前工作人员都进行严格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侧重于提高专业技术和敬业精神,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重培养乡土实用人才。同时,采取上挂下派、进修深造等形式,输送有发展潜力的人才到高校学习深造,为人才加油充电。

       二是以优化机制为基础,发挥专业人才效益。通过不断完善人才的使用和激励机制,调动人才的积极性,该县明确规定,全县所有单位进人严格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对高层次人才,实行课题承包、项目承包的方式,并设立突出贡献奖,最大限度的调动专业人才的积极性。

       三是以县域发展为目标,着力培养后续人才。根据本县经济长远规划,制定出了一套符合县情实际的人才开发规划,以此为指导,有步骤、有重点的实施人才开发和利用工作。同时,建立乡土专业人才专项管理库,加强对乡土专业人才的选拨和培养,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经验丰富、对地方情况熟悉等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四是以政策机遇为抓手,拓宽人才补充途径。充分利用上级人才扶贫、智力扶贫活动的政策机遇,扎实做好支教、支医等各类志愿活动,充分发挥这类专业人才的技术优势,推动地方事业发展。同时,县上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对急需的专业人才,鼓励用人单位通过招聘、成果转让、技术咨询、兼职以及通过建立协作关系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人才,并积极为引进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生活环境,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推动县域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第7篇:强化队伍建设 优化教育管理

       强化队伍建设 优化教育管理

       为全面推进高均衡发展、打造高品质教育而努力奋斗

       ——萧山区教育局工作报告

       蔡仁林

       (2022年1月27日)

       同志们:

       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召开2022年教育局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区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去年教育工作,表彰2022年度各类先进,分析当前教育发展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工作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区教育工作者,全面推进高均衡发展,全力打造高品质教育,为开创萧山教育新一轮科学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代表区教育局作工作报告。

       一、过去一年工作的回顾

       2022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高均衡发展、打造高品质教育‛发展目标,重点实施‚学有所教‛六大行动,较好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年初教育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9%,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均接近或达到100%,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100%,-******81920222223-

第8篇:改善办学条件 强化队伍建设

       改善办学条件 强化队伍建设

       实现特殊教育的新跨越

       ——双阳区聋哑学校

       我校以《长春市特殊教育三年发展规划》为指引,以创办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为目标,坚持“多元化、特色化、科学化”的现代特殊教育办学方向,现已发展成为集义务教育、康复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

       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师生幸福感。

       1、购进先进教学康复设施设备,提高教学与康复质量。 我校在2022年迁入新教学楼后,先后在国家发改委和区财政局处争取到了130万元资金,购置了大量先进的现代化教学与康复器材,装备了语训室、测听室、感统训练室、多媒体教室、律动室等8个多功能教室。购进微机40余台,使学生微机拥有量达到2人/台,建成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使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开展了信息技术培训,以信息技术带动了我校特殊教育的现代化,也带动了优质高效课堂的生成。2022年我校教师唐春燕在全国信息技术课大赛中获一等奖。

       2、改善食宿条件,让残疾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我校实行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为了使学生能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三年来,学校累计投入20多万元,对食堂、餐厅和寝室进行了标准化改造,给学生购买了全新的被褥、床垫、衣柜和餐具,伙食由原来的一饭一菜提高为两菜一汤,在学生吃好住好的同时,为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我们购置了餐具消毒柜、热水饮水机,防止病从口入。开展了寝室、食堂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工作,通过文化的熏陶和制度的约束,使学生就餐、就寝行为得到良好规范。在食堂安装了液晶电视及接收系统,丰富学生课后生活。2022年我区贾区长来校视察,称赞我校寝室、食堂:“整洁美观、设施完备、管理规范”,同年我校寝室、食堂被评为省级优秀寝室、优秀食堂。

       3、以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彰显学校魅力。

       校园文化是提升学校品味、展现学校风格、提高办学质量的一条必经之路,是学校发展的风向标。正是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我校共投入5万余元及大量人力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经过外出考察学习及反复论证,我们确立了以“向上、向善、阳光、正气”为基调,以“同一片蓝天,共同健康快乐成长”为主题,以“自强不息,残而有为”为主旨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进行了大厅文化、楼层文化、班级文化建设,赋予墙壁以生命,让墙壁说话,并使其成为陶冶残障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4、美化校园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底蕴。

       校园环境是一所学校的窗口,是师生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优美、温馨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师生精神愉快,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为了做好校园美化绿化工作,学校多方努力,协调来80万元资金,高质量的完成了操场的柏油硬化工作。又投入15万元,在操场周围辅垫了方砖甬路400m2,修整了花池、绿地1120m2。栽种果树、花树和景观树100余棵、花草3000多株。如今的双阳区聋哑学校环境优美、整洁、典雅,已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的乐园。

       二、研培引领,德技双修,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热爱特殊教育教师的出现是特殊教育产生的基础,特殊教育教师的积极努力与探索又促使了特殊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特殊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了特殊教育发展的成败。

       1、科研引领,培养“研究型”教师。

       近年来,我校根据特殊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更新办学理念,梳理教育教学问题,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2022年——2022年,我校的省级课题《关于对聋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市级课题《在数学学科培养聋童实践性学习的研究》、区级课题《聋校语文课堂有效提问》顺利结题。

       2022年我校教师撰写的16篇省级论文被吉林省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表。19名教师的论文在全国第二届责任教育论坛研讨会上获奖。同年我校一个省级课题、13个国家级责任教育子课题完成结题,一人获得国家级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全校上下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在科研课题立项、结题和论文出版获奖工作中,我校位居我区首位,得到了区教育学会和区教育局的肯定表扬。教育科研使教师业务水平普遍提高,解决了教育教学中很多难题与困扰,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培训引领,培养“学习型”教师。

       为了有效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我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了贾君、柯魏等多名特教专家来校进行教育教学指导、培训讲座。累计投入9万元资金,先后派出教师80余人次到各省市参加国培、省培、特教培训班以及兄弟学校听课学习,开拓了教师视野,丰富了知识与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

       在“请进来、走出去”的同时,我校也不加强化师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手语培训”、“微机操作”、“简笔画”等特教基本功训练。每学期进行“教师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说课大赛”、“教师优秀课”等活动。我们给教师搭建成长平台,鼓励教师到各级各类大赛中去锻炼摔打自己,教师得到了快速成长,屡获佳绩:先后有15人次在国家、省市大赛中获奖;8名教师在省级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优秀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评选大赛,获得一等奖;两人获得省特殊教育先进个人和省级教学新秀荣誉称号、两人评为市级骨干教师、一人获得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6人评为区级骨干教师。2022年我校被区教育局评为“双阳区办学水平优秀校”。

       3、师德为先,培养“高尚型”教师。

       高尚师德是教师的首要素质,是学校发展的基石,三年来我们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优先发展位置。

       我们根据教育对象的特殊需求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制订了切实可行师德工作计划,与教师签订了师德承诺书。通过开展“一对一帮扶”、“道德讲堂”、“师德演讲”、“听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三爱”活动,“代理妈妈”等系列活动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水平。2022年9月份,我校唐春燕老师被评为长春市特殊教育系统十大感人教师

       三、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实现学校教学工作新突破。

       1、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初步完成1--9年级哑聋、培智语文和数学新教材的审定工作。聋哑学生由于生理的原因,信息技术教育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开发了“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在三至九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根据学生特点,积极探索教学新途径,培养聋生熟练有效地利用计算机。我校学生李兆斌、冷洪双制作的电子相册《美丽的校园》得到了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好评。

       2、着力提高智障教育水平与质量,我们把智障教育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给两个智障班配备了智障教育专业毕业教师,充分利用感统训练室、康复设备和新的康复手段,开展了低年级智障学生“自理、语训、认知、肌能、身体协调性”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效果,实现了聋哑与智障教育均衡发展。

       3、进行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实施分层教学,针对残疾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使每个不同的残疾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发展。进行了残疾学生综合评价的改革研究,建立了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特殊教育评价体系,实现医学康复评估与教育教学评估的有机结合。

       四、以发展职业教育为特色,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在职业教育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完善校本课程设置,增设专业课和扩大校企合作”三方面的工作。

       1、完善校本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我们在原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以及社会需求,以“补偿缺陷、普遍成长、学会生存、适应社会”为宗旨,在培智班分别开设我会洗脸、我会洗衣、我会打扫宿舍卫生等生活技能课程,在聋哑班分别开设缝纫、十字绣、米字绣、木工等劳动技能课程。在2022年第18个助残日活动中,学生的十字绣作品“梅”、“兰”、“竹”、“菊”,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嘉宾的高度赞誉,目前我校十字绣已初具规模和影响。

       2、不断探索社会需求,注重学生技能培训。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时,为了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组织教师到人才市场、用人单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在掌握社会给予的新的要求和信息后,在原有的专业课基础上,又增设了美工绘画专业课。力争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都能适应社会,得到社会认可。

       3、扩大合作企业范围,为学生就业服务。 学校在与原有企业继续开展合作的同时,又与四平华英木业、长春大华橡塑厂等企业开展合作,使多家企业成为学生学习、实践、就业的基地,为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三年来我校的15名毕业生因综合素质好全部实现就业,工资待遇也得到提高,实习期间最低工资1千6百元,交五险一金,实习结束工资都能达到2千2百元左右,免费食宿。我校的毕业生王云龙和朱振玉同学,现已成为所在企业的技术标兵,受到了用人单位的称赞。

       五、积极开展对外协调工作,关爱残疾孩子。

       我校特困学生李龙海家一家四口人全是智障,唯一的一间小草房也濒临倒塌,所在地政府难以给予解决,我们通过多次协调,区自来水公司为李龙海家盖起80多平米的砖瓦房,购买了家具,从此他们有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区粮食局为学生送来了高档的学习和生活用品;长春一汽为学生送来了名牌羽绒服、鞋、帽子和手套;吉林影视频道来校开展了爱心慰问活动,捐赠了大量优质的文体用品,并为我校录制了专题片;区残联给孩子捐赠了40套毛毯……通过对外协调,我们为残疾孩子及家庭解决很多实际困难,温暖了他们的心,使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爱,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年来,我校先后获得:“双阳区教学水平先进单位”、“双阳区教育系统扶困助学先进单位”、“长春市特殊教育先进集体”、“吉林省百姓口碑金奖单位”等荣誉。

       面对特殊教育的新形势,我校积极探索与进取,在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规模上都取得了进步,我们将再接再厉,争取早日把我校办成有质量、有创新、有特色、有活力的特殊教育名校。

       强化岗位职责

       保险公司队伍建设岗位职责

       强化 履行岗位职责

       银行强化岗位职责

       强化看守所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