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

第一篇: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

       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向纵深发展,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新兴大国的崛起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正在起引导作用。然而,什么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全球经济治理究竟面临着什么挑战?什么原因导致全球经济治理低效率运作?“中国方案”如何回应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关切?上述问题的分析对于理解或者促进未来全球宏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关键词:全球失衡 治理 合作共赢

       一、全球治理的背景与挑战

       虽然全球经济治理越来越受关注,但对什么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问题仍然缺乏统一的观点,全球经济治理尚没有一致的概念。重要原因在于全球经济治理涉及内容十分广泛,难以简单地进行定义。然而,综合世界经济发展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来看,全球经济治理大致包含三层要素,即全球经济谁来治理、治理什么及如何治理。尽管世界各国都是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但大国巨大的体量及较强的实力注定了全球经济运行通常由大国主导。这套国际规则与制度并非总是最优的,它是某一时期世界主要国家通过自身综合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博弈形成的,更多体现强国的意志。

       全球化能够促进全球经济更快发展,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财富,为世界带来巨大好处,那为何当前会出现去全球化的问题呢?观察当前反全球化的相关现象,全球失衡是最重要的原因。虽然全球化为人类提供了创造更多财富的机会,但世界各国从中得到的好处却并不相同。

       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较大,这也就不难理解金融危机以来为何发达大国更热衷于推动去全球化的进程。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大国对中国等国商品采取更严厉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虽然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显然与发达大国在全球化中收益下降有关。2022 年英国脱欧等事件的发酵突出了一体化过程中各国的权责分配矛盾问题,欧盟一体化虽然推动了欧盟经济的发展。虽然欧盟与全球化并不一致,但欧盟代表着全球化更深层次的发展,客观上也揭示了开放合作的问题所在。

       二、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

       如何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创新以遏制去全球化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及业界关心的重要内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改革开放融入了全球化,成为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中国希望自身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经济体的共同发展,希望其他经济体能够搭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合作共赢的全球经济治理新理念,借此保障世界各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共同受益,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失衡的问题。国际社会对此充满较高的期待。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与外部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中国近年来正在加速探索构建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通过自贸园区战略探索国内高标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自贸园区战略将着力推动制度创新,探索如何构建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二是通过自贸区战略深化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双向或者多边开放,推动区域经贸规则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合作共赢治理体系的构建。三是通过“一带一路”等战略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伴随着相关战略的稳步推进,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日益清晰,全球失衡的问题理论上有望从“中国方案”中逐步得到解决。

第二篇:论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xiexiebang推荐)

       论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

       全球治理是全球化的重要阶段,也是国际体系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大国既是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又是国际体系权力转移的主要方向,它们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符合世界大势的客观进程。在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低迷状态,难以提供全球治理公共品的背景下,新兴大国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治理的重要特点之一。同时,新兴大国在全球治理不同领域的能力发展极不平衡:全球经济治理走向深入,全球安全治理陷入僵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具体化阶段。中国需要与其他新兴大国在全球治理各领域发挥各自特长,协同作战,互为补充。

       [关键词]全球性问题 全球化 中国方案

       对未来10年全球治理的走向产生重要

       2022年以来,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影响。

       化成为当代全球治理议程中最受关注

       其次,全球治理机制呈现马赛克的两大议题。然而,除了G20(20国化趋势。全球治理在全球范围内激发集团)一举跃升为世界金融治理的主了公众参与的热情,跨国非政府组织要平台和重要机制,并在协调内政方和公民社会团体从私有机构如跨国公面取得些微进展外,全球气候变化谈司到科学家网络,从环保主义者到政判依然未能走出僵局。府间国际组织,非国家行为体对全球一.全球治理的新发展 治理的参与日趋活跃,极大丰富了全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问题球治理的参与层次和参与机制。当前日趋增加和恶化,并使得任一政府间的全球治理出现了不同层次和不同种组织或民族国家政府都难以单独应类的决策和执行系统,其中既有垂直对,全球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均取得了的超国家、国际、国家、次国家等不比较大的进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同层次的决策权威,也有平行决策系发展中国家,都对全球治理的议程和统之间的横向联合,并出现了一些新目标表现出更多关注。与此同时,越型的合作关系,如公私伙伴关系和私来越多非国家行为体则在更大的范围私伙伴关系。

       内参与全球治理的各项议程。尤其最再次,全球数字革命,随着新技近10年以来,全球治理的参与主体和术尤其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参与机制都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从总换代,使得当今世界已经名副其实地体上看,国家依然是实现全球治理的进入了信息化时代。2022年初发生的最重要行为体,而且新兴国家和发展“阿拉伯之春”,以及当前的叙利亚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局势,无不凸显了数字革命的巨大力到了很大提升。

       量。由于信息的传递空前便利,使得

       首先,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改变任何国内政治事件都会遭到即时的围了全球治理的整体格局。包括中国、观甚至参与,从而深刻影响了世界政印度、巴西等在内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治的变革,甚至成为驱动世界变革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迅速增强,一个力量。这种情况不仅深刻影响当历史性地打破了西方国家主导全球治 今世界变革的诸多方面,对于全球治理的局面,加速了全球政治的多极化 理的决策环境和实践环节亦将带来深 远的影响。进程。以G20为标志的全球治理新机二.中国“十三五”规划与治理方案 制的兴起充分体现了这一进程,并将

       中国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格局,是推动全球治理变局的重要积极力量。中国和平崛起也需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方向前进。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应当在推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做出特殊的谋划,为确立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作出更大贡献。

       第一,从中国健康发展和世界合理化发展的全球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与合理定位全球治理体系及其演变方向。要深刻认识当代全球治理格局变化的多元基础、发展动力、演进逻辑、内在缺陷、问题根源和解决途径,准确预见全球治理体系的未来趋势和价值导向,继续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以思想上的超前建构为实践上的合理设计提供思想引领和价值指导。

       第二,善于依据全球治理格局未来定位统筹国内大局,自觉推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要努力深化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国际关系演进规律、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治国理政规律的认识,在发掘中国传统优秀治理文化、学习世界先进治理理论和发掘马克思主义治理理论的统一中推进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的思想创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善于统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政党、外交和国防治理,努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升治国理政新境界,使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完整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

       第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自觉履行发展中大国的世界责任,以内促外,努力提升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制订规则的能力,确立中国话语权。一方面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

       际体系,维护和巩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积极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另一方面要勇于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善于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努力占领发展和道义制高点,提高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要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和亚投行等机构,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中国国内治理体系与全球治理体系的良性健康互动,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光学.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

       [J].学术论坛,2022(2):44-47 [2]黄仁伟.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新特

       点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机遇[J].当代世界,2022(2):52-59 [3]张胜军.全球治理的新变化[J].当

       代世界,2022(2):107-112 [4]欧阳康.全球治理变局与中国治理

       能力的时代性提升[N].光明日报,2022-12-09(13)

第三篇: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简答题:

       1、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的表现。

       全球化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

       国际贸易迅速的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②国际金融的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③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④跨国公司遍及世界各地,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⑤国际组织的建立。⑥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等

       2、全球治理的概念、核心

       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是一个社会学或国际关系的术语,是指为了解决超出一国或一地区的某一问题,而由各国进行政治协商以共同解决的方式。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全球治理的价值。二是全球治理的规制。三是全球治理的主体。四是全球治理的客体。五是全球治理的效果。

       3、全球问题的总特征

       一、全球联系密切,容易产生连锁反应,波及范围小到区域、大到全球。

       二、全球问题需全球解决,已经超越区域范畴,全球国家都责任共同参与解决之。

       三、国际性组织成为协调解决全球问题的重要机构,其影响力对民族国家主权造成干预。

       四、经济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国际社会的重要问题

       五、文明协商已经基本取代战争,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方式。

       六、全球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平衡国家间的经济社会发展。

       七、全球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有助于推荐民主价值的全球化。

       4、简述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源

       1.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冲突让位于种族的与宗教的以文化价值为分界线的冲突。这种冲突是孕育国际恐怖主义的温床; 2.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帝国,它的单边主义政策引起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弱小的不发达国家的不满与仇恨;

       3.西方文化价值与东方文化价值的冲突是造成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催化剂; 4.全球化使经济不发达的穆斯林国家愈益贫穷,伊斯兰恐怖主义是阿拉伯国家从石油聚敛的金钱与赤贫的政治与文化落后的穆斯林国家结合而生的怪胎; 5.美国亲以色列的中东政策激发起阿拉伯国家的反美与反犹情绪,这种反美与反犹情绪在原教旨主义中找到了极端的反映;

       6.有些穆斯林国家教育极不发达,对青少年的教育大部分由宗教学校免费提供,而这种宗教学校正是灌输原教旨主义和圣战思想的基地,正是驱使穆斯林青年追从宗教狂热的基地。

       5、简述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资源利用的全球方案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量开采和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表现为:

       (1)人口过量增长: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必然要大量开发和利用土地、森林、草原、水资源、能源利矿产等各种资源,从而对地球上的环境资源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人口增长使得人口与耕地的矛盾尖锐化,人口增长使森林资源的供需矛盾尖锐化,人口增长使得水资源的缺乏日趋严重.(2)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对煤电油运和重要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重要能源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加剧.今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能源资源需求总量还会增加,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将长期存在.(3)过量开采和不合理利用: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认识或技术上的不足,造成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对不可再生资源(矿产)的不合理开采,以及对可在生资源的滥用造成自然资源不可逆转的退化,表现在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的利用方面.由于人类的无知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而比无知更危及环境的是由于追求经济上的增长而对自然资源的过渡开采和向环境中肆意的排放废弃物.加快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6、治理国际贸易摩擦的意义

       (1)从全球范围来说,是为了维系相对稳定的国际贸易秩序,是多边贸易效益最大化。

       (2)治理国际贸易摩擦一方面可以遏制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控制,另一方面就是一定程度得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民族经济。

       (3)通过全球规则的制定,可以协调解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失衡问题,也可以更多地减少相关的类似贫困、生态、粮食短缺、资源短缺、恐怖主义等全球问题。

       7、中国大量进口转基因粮食对国家安全有无威胁?

       大量引进转基因作物将威胁中国战略性国家安全。转基因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食用它是否安全的问题。即使忽略转基因食物的生物有害性问题,若大量引进外来转基因农作物,则将威胁中国全体国民赖以为生的长远食物和种植业的国家安全。大量引进种植国外转基因物种将对国内自然原生态物种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即使以后想恢复原来的原生态物种和环境也将不可能。

       8、什么是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主要内容?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是联合国全体191个成员国一致通过的一项旨在将全球贫困水平在2022年之前降低一半(以1990年的水平为标准)的行动计划,2000年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上由189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千年宣言》,正式做出此项承诺。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共有8个方面,包括:

       1、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

       靠每日不到1美元维生的人口比例减半;

       使所有人包括妇女和青年人都享有充分的生产就业和体面工作; 挨饿的人口比例减半

       2、普及小学教育:

       确保不论男童或女童都能完成全部初等教育课程

       3、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

       最好到2022年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中消除两性差距,至迟于2022年在各级教育中消除此种差距

       4、降低儿童死亡率:

       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

       5、改善产妇保健:

       产妇死亡率降低四分之三;

       到2022年实现普遍享有生殖保健;

       6、对抗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疟疾以及其他疾病: 遏止并开始扭转艾滋病毒/艾滋病的蔓延;

       到2022年向所有需要者普遍提供艾滋病毒/艾滋病治疗; 遏止并开始扭转疟疾和其他主要疾病的发病率增长

       7、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

       将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国家政策和方案; 扭转环境资源的流失;

       减少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到2022年显著降低丧失率;

       到2022年将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设施的人口比例减半; 到2022年使至少1亿贫民窟居民的生活有明显改善

       8、全球合作促进发展:

       进一步发展开放的、遵循规则的、可预测的、非歧视性的贸易和金融体制。包括在国家和国际两级致力于善政、发展和减轻贫穷;

       满足最不发达国家的特殊需要。这包括:对其出口免征关税、不实行配额; 加强重债穷国的减债方案,注销官方双边债务; 向致力于减贫的国家提供更为慷慨的官方发展援助; 满足内陆国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要;

       通过国家和国际措施全面处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使债务可以长期持续承受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为青年创造体面的生产性就业机会;

       论述题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本质,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资本的不断增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进行新的、急剧的扩张,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现象,是资本国际化进程的新的高级阶段.包括:⑴生产的全球化⑵贸易的全球化⑶金融的全球化⑷企业经营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经济全球化的影响: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各个国家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由于各国的经济实力不同,参与经济全球化所获得的利益也不同.⑵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积极影响.如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吸收外资,扩大就业,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带动本国经济发展等.⑶经济全球化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消极后果.如忽视社会进步、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发达国家形成依赖等等.机遇

       1.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2.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们解决改革攻坚阶段的棘手问题。3.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经济全球化可以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中国在人口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效、中国在世界人口治理中产生的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妇女总和生育率从实行计划生育前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人口治理使我国13亿人口日和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分别推迟了4年,为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重要条件,使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人口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明显改善,为世界人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探索的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新路子,使绝对贫困人口从改革开放前的2.5亿减少到1500万,在国际社会树立了负责任人口大国的良好形象。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制度创新,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用:(1)有利于国家加速资金积累。实行计划生育,使国家用于新增人口的消费减少,从而加速资金积累。

       (2)有利于劳动就业。实行计划生育,可以使每年进入劳动适龄人口减少,从而有利于劳动就业。(3)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国家可以把积累下来的资金用于教育,使更多的人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和技术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质量的目的。

       (4)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人均资源水平。实行计划生育,可以缓解人地矛盾,提高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人均占有粮食的水平。

       (5)有利于农民少生快富。实行计划生育使每个家庭的人口减少,不仅可以减少家庭消费,而且使家庭主要成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发展家庭经济和健康娱乐中,从而保证家庭幸福、社会稳定。

第四篇:当代全球问题与中国外交政策(精选)

       一.引言。

       国际恐怖主义(international terrorism)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特别是 2022年9月11日美国遭遇恐怖主义袭击后,国际恐怖主义罪行的惩治问题愈加成为国际社会与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国际恐怖主义罪行具有国际性、跨国性、有组织性、活动方式多样性和危害严重性等特征,在惩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方面,国际社会的应变措施时常显得捉襟见肘,世界各国的刑事对策也出现滞后的现象。因此,如何有效地惩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与各国刑事立法需要迫切因应的课题。本文拟从国际恐怖主 义的界定着手,进而分析其犯罪的性质,并就国际恐怖主义惩治的相关理论及法律对策加以论述。

       二.什么是国际恐怖主义

       1.国际恐怖主义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国际恐怖主义是在恐怖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学术界、各国立法及有关国际组织对恐怖主义的具体表述不同,但对恐怖主义的暴力性、政治性、恐怖性和刑事违法性等基本内涵的认识却是一致的。在恐怖主义具有了跨国性这一特征时,国际恐怖主义便出现了。

       从历史上看,国际恐怖主义经历了萌芽、形成、泛滥、回落、猖獗五个阶段,其产生的原因是世界范围经济、政治、文化等矛盾不断累积交互作用而生成。国际恐怖主义不仅是殖民主义制造的历史遗物,是冷战时期的产物,更是南北矛盾、宗教、民族极端主义激化的产物。冷战后,中东、中亚、拉美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恐怖主义的发展,根由在其经济贫困、政局动荡、政治腐败等,而西方发达国家遭受恐怖活动袭击愈益频繁,则与其社 会危机深化、社会管理体系的缺陷、贫富差距加大和资本主义价值观念有关。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矛盾和种族冲突、宗教矛盾是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主要 根源。由于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行强权政治,极力充当国际反恐怖主义运动的领导者和维护世界安全的超级大国角色,加之它在9·11事件后采取的反恐行动和 政策的失误,加剧的全球反美情绪的激化,致使它更多地成为国际恐怖主义打击的对象。国际恐怖主义是国际政治经济矛盾激化的一种表现,起源于资本主义社会。

       此外,高科技的普及与大众传媒的负效应更加助长了恐怖活动的嚣张气焰与杀伤力。

       2.国际恐怖主义的类型

       当前,国际恐怖主义的类型主要有四类:

       (1)、民族主义型恐怖主义。主要是指为实现民族独立、自治权或因为种族歧视和种族矛盾而引起的恐怖主义,如英国的“爱尔兰共和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此外还有法国的“科西嘉民族解放阵线”、俄罗斯的车臣民族分裂组织等。

       (2)、宗教型恐怖主义。这类恐怖主义往往带有狂热的宗教信仰,或者因为宗教矛盾激化而采取极端暴力的手段,如“穆斯林兄弟会”和哈马斯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

       (3)、极端恐怖主义,主要是指极“左”派和极右派恐怖主义。这类恐怖主义在极端意识形态的控制下,往往采取暴力手段对待意识形态上持不同政见者,如德国的新法西斯组织和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行动队”、“红色旅”等。

       (4)国家恐怖主义。这类恐怖主义或多或少地受到某国政府的直接或间接的支持,如本·拉登领导的恐怖组织曾受到阿富汗塔利班政府的支持。

       三.当前国际恐怖主义的特点

       概括而言,当前恐怖主义活动表现为五大特点:

       一是情绪更狂热。很多恐怖组织表现为强烈的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乃至邪教倾向。一些恐怖组织甚至以世界末日大决战的想象为动力.以升天为个人价值实现目标.具有了更强的攻击性和狂热性。

       二是指向更盲目。传统的带“革命”色彩的恐怖活动减少.恐怖袭击越来越多地指向非政府、非军事目标.转向更易得手的商业目标和平民。

       三是范围更广泛。根据美中央情报局纪录在案的恐怖组织就达3000多个.分布在世界60多个国家与地区。与历史上各恐怖组织单独行动的方式不同,当代恐怖主义组织经常组织跨国恐怖活动。恐怖主义分子常来自不同的国家,为着共同的目标实施恐怖主义行为。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联合国大会上说:“恐怖主义已经成为没有边界的往往是阵线不明的战争经常采用的有力武器。”恐怖主义的国际化给国际社会打击恐怖活动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四是手段更多样,后果更严重。除爆炸、袭击、绑架与劫持人质、暗杀、劫机等常规手段外,已发展到利用民用交通工具.甚至可能出现所谓的NBC(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恐怖主义,也可能使用网络武器、电磁武器。新技术革命为恐怖主义分子提拱了十分便利的条件,现代化的交通、通讯手段和各种极具杀伤力、破坏力的高科技经常为恐怖主义分子所使用。这一方面增加了恐怖主义分子的恐怖威力和对社会的危害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国际社会打击恐怖主义的难度。

       五.恐怖主义活动的国家背景日益突出。当代恐怖主义受到一些政府直接或间接支持,包括提供金钱、外交设施、护照、庇护、专家、训练营地、武器和爆炸物等。同时,利用新闻媒介对恐怖主义进行宣传报道,以扩大恐怖主义的影响,增强其威胁力。

       正因为有着这些特点,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当前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对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四.国际社会的应对

       1.国际联合反恐存在的问题(1)惩治滞后性

       当前国际社会对会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惩治大多还停留在案后刑事处罚的特殊预防阶段,在恐怖主义犯罪制造令人震惊的惨剧之后发出慰问与声援。

       (2)严重依赖军事手段,造成新的混乱

       对恐怖主义犯罪采取武装镇压并不是国际社会提倡的惩治策略。强硬武力政策在短期内或许有效,能够压制住恐怖主义活动的气焰.但是,从长期效果来看,却无法根除恐怖主义的根源。这是因为,消除恐怖主义绝对不能以肉体 毁灭或政权更替为目标。

       从事实上看,无论是邪恶的袭击,还是正义的自卫,受到伤害的总是那些易受攻击的和毫无戒备的平民。2022年在美国发生的“9.11”袭击事件引起世界各国的震惊,对于美国而言,这次事件确实损失惨重;另 一方面,美国为惩治恐怖主义分子的暴行而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拉登基地组织进行的武装打击行为,同样给阿富汗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3)治标不治本

       就当前而言,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策略较消除国际社会的不公正现象更简便易行。近年来适用的非刑事法律的手段,是对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国家或组织直接采取 经济制裁;近期适用的法律手段,则是通过法律措施摧毁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物质基础暨资助的源头,严惩给予恐怖主义犯罪各种帮助的国家、组织和个人。然而,单纯的武力镇压、经济制裁只能治标,却不根治其内在动因。

       (4)“双重标准”混淆是非

       恐怖主义袭击及以反恐名义出现的不受制约的军事行动,无疑都会给世界安全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战争的形式甚至已经难以准确地区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恐怖主义使国际安全面临多重挑战,反恐怖行动同样使用世界秩序陷入一种暂时的混乱状态。美国2022年12月13日单方提出退出《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条约》,这不仅撼动了核威胁的平衡基石,而且预示了国际和平与稳定的潜在威胁,容易导致新的军备竞赛,从而出现“核恐怖”和“军事恐怖”的局面。(5)国际合作不彻底

       例如引 渡制度是在惩治恐怖主义犯罪合作中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成为惩治恐怖主义犯罪最直接的方法。但是,引渡制度在处理现代恐怖主义分子过程中不会太奏效,很大 程度上是因为政治不引渡原则的例外规定。根据该原则,即便是传统义务,一国也可以拒绝引渡被指控出于政治动机实施的犯罪行为。因此在国家支持和国家发起的恐怖 主义行为中,罪犯很容易获得保护伞。

       2.反恐要从治本下手

       当前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根本性的矛盾无法得到缓解,迫使一些弱势群体选择了极端的抗争方式。这些矛盾主要包括:西方文明同伊斯兰文明 的矛盾、美国霸权同阿拉伯世界的矛盾、贫富差距造成的矛盾、国内宗教矛盾、领土争端等。这些矛盾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矛盾对立中弱势一方往往无法找到有 效的、合法的手段进行诉求,而强势一方非但不主动缓解这种对立,反而试图采用强硬手段消除对立,变本加厉,激化矛盾。这种对立发展到极致,就成为此起彼伏 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从根本上讲,如果不能较好地缓解世界上的这些重大矛盾,就谈不上对恐怖主义进行”治本”的问题。在这过程中.应该给予贫穷人口更多的人道关怀,帮助落后国 家和地区走上发展之路,尊重国家主权和人们宗教信仰的自由,避免采取带有暴力色彩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真正做到淡化恐怖主义的气息,治愈人类社 会身上的毒瘤。(1)各国要凝聚共识,制定反恐政策和国家战略

       (2)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加强各种文明问的对话、交流、沟通与合作(3)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稳定

       五.结语。

       国际反恐任重而道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采取一致行动。反对恐怖主义不仅要消灭从事恐怖行动的人和组 织(所谓“治标”),更重要的是要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也就是“治本”)。军事行动是短期的,其目标集中于具体的人、组织或者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而 要从根本上消灭恐怖主义则复杂得多。恐怖组织依附掌控一定的民族、宗教,要将它与特定的民族宗教剥离和区隔.是个艰巨的工作。恐怖主义的产生跟国家利益的 矛盾、社会的腐败、民族、种族和宗教冲突紧密联系在一起,恐怖分子走上恐怖道路与其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身文化素养、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因而消除恐怖主义还 需要采取经济的、社会的、法律的、教育的、文化的途径与手段。要有效消除恐怖主义,国际社会应当正视当前反恐合作中存在的诸多分歧,本着„求大同、存小 异‟的原则,才能取得更多共识,进一步推动反恐斗争的发展。

第五篇:十八大以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思想与新实践

       十八大以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思想与新实践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中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这不仅是中国负责任大国地位的体现,同时也表明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国际地位、自信心、影响力和话语权也在不断提升。九派新闻通过中文大数据分析系统梳理了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重要的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双边外交、多边外交等场合的讲话得知,中国在全球安全治理、经济治理、发展治理、社会治理以及区域治理五个层面提出了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不仅为为国内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同时也为国际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全球安全治理的中国主张

       二、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实践

       三、全球发展治理的中国观点

       四、中国参与全球社会治理的新理念

       五、中国参与全球区域治理的新论断谈区域合作 舆论认为中欧合作引领世界合作《欧洲时报》刊文报道习近平访德说,在今后的若干年内,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中国和第四大国的德国,在经济上开足马力,继续当好世界经济火车头和欧洲经济发动机的同时,在政治和外交等其他方面,也将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谋求建立更为公正和合理的世界秩序。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评论习近平访法:“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不愿看见一个充满冲突的世界。中国乐见的是多极世界,寻求的是国际力量均衡发展。因此,中国强调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英国《卫报》刊发社论,英国政界对中英关系的重要性和拓展中英关系的必要性保持高度的一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向中国,英国也必须顺应潮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崔洪建认为,今天的中欧政治关系高端大气,经贸合作高效务实,在今日之大国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中法、中德、中英关系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良性竞争,必然带动中欧关系整体的、可持续推进,合作发展、相向共赢,而非对抗拆台、零合博弈已成为中欧关系的主流。中欧关系的成功经验完全可以成为中国与西方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新兴力量与既得利益国家协同发展、戮力创新的有益借鉴。谈命运共同体 舆论认为“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习式外交”的关键词韩联社:习近平的周边外交政策秉承“亲、诚、惠、容”的友善理念,有利于“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也有利于开创周边外交的新局面。随着这一政策的实施,中国在亚洲地区的亲和力和号召力会不断增强,也会对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秩序和安保秩序施加强有力的影响。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习式外交”的关键词。“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名词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而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开放和包容的发展模式。换言之,中国提出的这些倡议不仅是对中国自身有利,而且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德国全球新闻网:“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将影响沿线44亿人口。该项目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更是世界多极化的象征。欧洲应该搭乘中国快车,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机遇。谈和平发展 舆论认为中国展现大国担当英国广播公司网站:过去一些西方国家批评中国自私自利、缺乏消除国际贫困的意愿,而中国宣布提供20亿美元抗击贫穷,显示其希望被视为一个积极参与全球事务的国家。法新社:此前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长期批评中国未能承担更大的全球责任,习主席首次在联合国的演讲是对这一言论的很好回应,也化解了部分国家的顾虑。“欧亚评论”网站:同过去相比,习近平此次在联合国的演讲和系列活动说明,中国开始有意识地影响国际组织的架构和政策,一方面尊重发达国家在国际组织中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为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争取更多权益。习近平的许多表态,如“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等,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愿做助推世界和平的引擎的决心。谈经济治理 舆论认为中国主张体现大国地位美国前国会议员唐·邦克:习主席在演讲中呼吁加快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提高亚太开放型经济水平,具有现实意义,体现出中国的大国地位。巴基斯坦政策研究所所长拉赫曼:习主席在演讲中提出要坚持推进改革创新,中国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值得亚太地区国家共同学习。美国《华尔街日报》: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到的中国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已初见成效。谈气候治理 舆论认为中国求真务实《金融时报》:习近平此次出席巴黎气候大会可谓是“有备而来”:在中国国内,广大人民群众和各大国有企业对于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达成了高度的一致。中国将巴黎气候大会看作是一次机会,以此进一步推动低效率、高污染行业的深度改革。《美国外交官亚太时事杂志》:此次巴黎气候大会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法国总统奥朗德曾表示:“北京正式建立了巴黎气候会议成功的基础。”就在巴黎气候大会召开数日之前,中国发布了一份展示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做出巨大努力的报告,更证实了中国对此次气候大会的重视程度。《福布斯》杂志:中国以实际行动在节能减排与环保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去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值达1%,而今年该数值的增长仅为0.24%,为15年来最低的年增长量。此外,本的前10个月内,中国的煤炭生产量同比下降3.6%,而煤炭消耗量则下降4.6%。谈网络治理 舆论认同中国网络治理主张英国广播公司BBC:习近平主席在互联网大会上强调并呼吁各国尊重“网络主权”,这强调了中国和平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也表明中国希望国际社会不搞网络霸权,不干涉他国内政,更不从事、纵容或支持危害他国国家安全的网络活动。俄罗斯塔斯社: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发表演讲时,呼应了习近平主席的主张,同样表示互联网应该是开放的,但必须对其进行管理。梅德韦杰夫建议,互联网的管理应由国际组织来主导。他还提到,互联网对抵御各种袭击和侵害是脆弱的,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正在积极地掌握它,因此,互联网安全问题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责编:王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