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五个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指什么

        这是内蒙古的“8337”的发展思路。

       其中的“8”即“五个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的发展定位,具体如下:

       1、“五个基地”分别是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2、“两个屏障”分别是努力把内蒙古建设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3、“一个桥头堡”是努力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

       扩展资料:

       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

       1、三个着力

       “8337”中的“3”一方面在工作重点上,明确了“3”个“着力”。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壮大县域经济;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2、三个更加注重

       另一方面明确了“3”个“更加注重”。

       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

       3、七个重点工作

       “8337”中的“7”,指的是七项重点工作。

       要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做好“三农三牧”工作;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和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8337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 内蒙古代表两会展风采 亮丽风景线蓝图更宏伟

白泉山旅游感受

       当年,我们曾被嘲讽为“澳门人”(撬门的意思),只因为外地抓住几个乌盟籍的撬门小偷,就被戴上了那个不雅的帽子。

       难道别的地方就没有小偷吗

       我们乌兰察布人招谁惹谁了

       如今,在这个本该明丽的春天里,一场场的雾霾却不约而同地飘然而至。

       微信圈里,有关于乌兰察布的正面和负面消息多得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乌兰察布,这片曾经贫瘠苦涩、如今终于生机初现的土地,又一次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做为土生土长的乌兰察布人,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

       不是我们见不得媒体的监督、听不得别人的批评,好不容易有人带领我们喊出了“贫穷不会生根,落后不会永远”的心声;好不容易在破“三论”、立“三观”思路的引领下打起了精神;好不容易踏上了跨越发展、弯道超车的新旅程。

       我们背着落后的帽子穷怕了,我们担心前行的脚步因此而出现停顿。

       面对批评,我们是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面对以偏概全,我们更也不该妄自菲薄、以讹传讹。

       做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我们愿意用自己的眼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换一个角度来看看家乡在短短几年内的巨大变迁—

       理念一变天地宽。

       狠抓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崛起,成为乌兰察布的必然选择。

       围绕“8337发展思路,打造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

       光、休闲度假基地,集宁区启动了“三山两河三园(老虎山、白泉山、卧龙山,霸王河、泉玉林河,植物园、红海子体育公园、白海子湿地公园)”生态建设工程,

       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倾力做好“山、水、绿”三篇文章。

       3年栽植树木278万多株(头),是建国60年来植树造林累计总数的五倍多。

       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部分发达城市;城市绿地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公共绿地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倍。

       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自治区园林城市并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

       一片树林就是一座水库,曾经数十年干枯龟裂的霸王河碧波荡漾,空气清新湿润,几年来,集宁风调雨顺。

       一度寒冷干燥、风沙弥漫的乌兰察布,如今变

       得春夏有花,秋季有果,四季常绿。

       植树造林、开河蓄水带给这座城市的好处犹如存款,我们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我们的后辈儿孙将是连本带息的分享者。

       漫步在生

       态绿化与改善民生完美结合的幸福之城里,乌兰察布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信自豪、扬眉吐气。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盛夏时节,在全区推动科学发展观摩检查乌兰察布市点评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这样说道:“面对差距和困难,乌兰察布市的广大干部群众没有退缩,没有气馁,知难而上,脚踏实地做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令人欣慰,来之不易”。

       城镇建设风生水起,市政建设、公益设施和城市景观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城镇规模空前扩展,城市面貌彻底改善,为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公路铁路纵横交错,飞机场和高铁即将开通。

       从首都北京到列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乌兰察布,半个小时的飞行、一个小时的高铁、三个小时的自驾,便可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山河起屏障、绿染敕勒川。

       首都后花园的旅游业渐成气候。

       首都后花园、神舟家园、京津夏都,一顶顶桂冠戴在了乌兰察布的头顶。

       以“一心(以集宁为旅游服务集散中心)、两翼(南翼山水风光、北翼草原休闲)、三大境区”(格根塔拉、辉腾锡勒、岱海景区)为重点,以“吉祥草原、避暑胜地”为文化品牌的一条条黄金旅游线路向着草原腹地延伸。

       格根塔拉典型草原景区、辉腾锡勒高山草甸草原景区以及高原湖泊岱海景区、苏木山森林景区,名声鹊起,人流如织。

       乌兰察布的文化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动力和重要增长极。

       “空中三峡,风电之都”建设再扬风帆,90项风电项目征得国家和自治区发改委前期工作核准,风力发电已也已走在自治区前列。

       “中国薯都”农牧业产业化进程风生水起,冷凉蔬菜列入“十二五”重点发展产业,科技引导,加工跟进,设施农业、高效养殖业效益激增。

       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农校对接,北京市场上的马铃薯有70%来自乌兰察布,到“十二五”末,乌兰察布种薯面积将稳定达到20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生产供应基地。

       当年茶马古道上草原商埠的皮毛生产贸易之路,计划经济时期的“熊猫”皮衣也曾名闻遐迩。

       集宁的皮革产业之路,曾经行进得跌宕起伏,历经了盛衰演

       变。

       直到如今,中国北方最大的物流基地渐成气候,“中国集宁·草原皮都”终于迎来了收获的丰盈之秋,实现了再一次的灿烂绽放

       做为集宁人,从前来了客人也

       就是一顿烧酒一盆手把肉,如今,我们总会兴致勃勃地对客人说:“走

       带你去霸王河、白泉山看看

       领你去国际皮革城转转

       那种溢于言表的幸福感,来自我们

       每个人内心。

       集宁人是好客的,我们也希望来集宁的朋友多走走多看看,不要只盯着那么一小块地方看,有人说这里的房子盖大了,那里的房子盖多了,是的,还有盖

       得更多更大的呢

       那就是遍布乌兰察布的幸福院

       截止2022年年底,全市已建设养老互助幸福院431处、40636户,投入建设资金约20亿元

       用不了多

       久,全市农村牧区60岁以上贫困老人将全部入住幸福院。

       这一顺民意、解民忧的民心工程,走出了一条“集中居住、分户生活、自我管理、互助服务”的新路子、新模式,得到了国家民政部、住建部充分肯定。

       2022年,全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危房改造现场会、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相继在乌兰察布召开,使这一创新实践在国家和自治区层面得到了进一步推

       广。

       这是集宁新区新建的市民住宅小区,中间也有一个用建筑废土堆积起来的假山(就是有些人说的“靠山”),怎么就没有人来这里看一看、拍一拍、问一问呢

       蓝天白云下、绿树红花旁,生在幸福之城里的人们,怎么会觉得自己是身在“鬼城”呢

       走近集宁,你一定会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生态份量,是如此的真实与厚重:开门见绿,推窗现绿,移步皆绿。

       这座将崇尚自然,呵护生态融入每个生灵血液中的绿色城市,不出城市而获山水之乐,身居闹市可寻林泉之趣。

       远离尘嚣,放飞心情,在碧波荡漾的霸王河畔,在层林尽染的白泉山上,让清新湿润的空气浸润、包围你整个的身心,亲近自然、阅读自然。

       老虎山之巅,人民英雄纪念碑挺立着这座城市的红色记忆;文宣王庙学碑,散发出这座城市浓郁的君子品格和儒雅气息;卧龙山的万千青松张扬着我们倔

       强的个性,在巨变有目共睹今天,一心想甩掉落后帽子的乌兰察布人,不愿再折腾,只想保持这种凝心聚力的良好势头和干劲,把我们自己的家乡建设好。

       正如习总

       书记所说:“我们的事业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我们的道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我们希望并且相信,乌兰察布前行的脚步,任凭艰难险阻也注定不会停

       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