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原理与技术措施

第一篇:森林病虫害防治原理与技术措施

       森林病虫害防治原理与技术措施

       一、森林植物检疫的任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是对外检疫,即禁止危险性病、虫、杂草随着林木及其产品由国外传人或由国内输出。第二是对内检疫,即将在国内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封锁,使它不能传到无病区,并在疫区将其消灭。

       第三是当危险性病、虫、杂草侵入到新区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其蔓延或彻底消灭之。第四是保障林木及其产品的正常流通。

       二、产地检疫:产地检疫是指在植物生长和检疫对象发生期间,由森林植物检疫人员到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产地所进行的检疫。

       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

       四、生物防治的优点:

       大多数天敌对人、畜、植物无毒无害,选择性强,不污染空气、土壤和水域,不会产生抗性,能有效保护天敌,被驯化而建立了优势群落的天敌能长期控制害虫。

       五、生物防治的途径主要有哪些方面?

       利用微生物防治。

       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

       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

       利用昆虫激素防治。

       六、赤眼蜂的释放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掌握好赤眼蜂羽化与松毛虫产卵时间相吻合,即“蜂卵相遇”。

       七、苏云金杆菌,是一种能产生内毒素(伴孢晶体)和外毒素的芽孢杆菌。

       八、白僵菌属于半知菌类的虫生真菌,具有菌丝和分生孢子。

       九、利用性信息素防治害虫一般有几种方法?

       一是放置有性信息素的诱捕器诱来雄虫,采用黏胶、毒药或其他方法杀死,若用诱虫灯或高压电网配合,效果更好;

       二是在交尾高峰期,在林内喷洒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或大量散布含有性信息素的小纸片,使雄虫迷失趋向雌虫的方向;

       三是用性信息素将雄虫诱来,用一些不育剂或射线处理后破坏其生殖器官,使其不育,放返林间,这些不育雄虫与雌虫交配后,将不产生后代以达到逐渐降低害虫种群数量。

       十、物理防治法:物理防治法是指利用一些器械或物理因素(光、热、电、风及放射能等)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十一、食物诱杀:利用害虫喜食某种食物的习性来诱杀害虫的方法称为食物诱杀。

       十二、农药的发展趋势:选用高效、低毒、无污染、低残毒,走仿生化的道路。

       十三、杀虫剂按作用方式分为:

       胃毒剂: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害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百虫等。

       触杀剂:通过接触表皮渗透入害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滴滴涕、氰戊菊酯等。熏蒸剂:以气体状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害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溴甲烷、磷化铝等。

       内吸剂:通过植物根、茎、叶的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并能传导至植物其它部位,害虫取食植物组织或汁液时,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氧化乐果、久效磷等。

       十四、杀鼠剂按作用分类:胃毒性杀鼠剂,如磷化锌等;抗凝血类杀鼠剂,如杀鼠灵、多效唑等。

       十五、农药的加工剂型可分为:

       1、粉剂

       2、可湿性粉剂

       3、乳油

       4、可溶性粉剂(水溶剂)

       5、悬浮剂

       6、油剂(超低溶量剂)

       7、烟剂

       8、微胶囊悬浮剂

       十六、用晶体石硫合剂5千克,稀释75倍作冬季防治过冬害螨,需加水多少升?

       解:公式,稀释剂用量=原药剂重量×(稀释倍数 — 1)据上式得:

       加水量=5(75—1)= 370升

       答:需加水370升。

       十七、用50%的DDV乳油1500倍液来防治松毛虫,2千克需加水多少千克?

       解:根据公式:

       稀释剂用量=原药剂重量×稀释倍数

       代入公式:加水量=2Kg×1500 =3000Kg

       答:需加水3000千克。

       十八、喷粉法的优缺点:

       它是利用喷粉机或其它器械所产生的风力直接将药粉喷撒到防治对象表面。优点是它不用水、工效高、方法简便、药粉分布均匀等;缺点:药粉在防治对象上附着吸收能力较差,容易飘移而造成药粉损失和污染环境,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性较差。喷粉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头,切忌顺风喷,以防药粉喷到自己身上而发生中毒事故。

       十九、喷雾法的优缺点

       利用机械,在一定压力下将药液以雾状喷出,均匀地覆盖在林木和防治对象的体表。此法适用于乳油、水剂、浓乳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等农药。药液可直接触及防治对象,分布均匀、见效好、方法简便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药液容易飘移流失,需要良好的水源。

       二十、放烟条件:应在害虫幼龄时期。产生气温逆增时,一般产生在日落后至次日黎明前。放烟时,林内风速不超过1.5ms。

       二十一、简述波尔多液的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配制方法:采用1:2:200:CuSO4:石灰:水

       优良的波尔多液呈胶体悬液状。配制顺序:先用110的水制成石灰乳。910配成CuSO4溶液。然后把CuSO4液慢慢的倒入石灰乳中,并强烈搅拌。或对半制液再倒入第三桶中。注意事项:

       (1)、现配现用,不能超过两个星期。

       (2)、选用青蓝色有光泽的CuSO4和生石灰,块状,如消石灰可加量13。

       (3)、不可将浓石灰水倒入CuSO4溶液中。

       (4)、两溶液温度要均匀,并且低于室内温度,不能用金属容器和搅棒。

       (5)、使用时可直接喷雾,对易受CuSO4药害的林木,可用多石灰量配药,反之。避免阴湿天,雨天施用,否则无效。及时清洗喷雾器械。

       二十二、简述白涂剂的配方。

       配方:选用纯、质量好的生石灰(CaO)或消石灰(CaOH2)浸透后无颗粒。采用:5kg(生石灰) 0.5 kg(石硫合剂原液) 0.5 kg盐 0.1kg(动物油) 20kg水。先将石灰与盐用热水化开.再将两液混合搅匀,然后加入动物油和石硫合剂。涂抹时间一般在10月中下旬,涂刷越高越好,1—2m或再高。

       二十三、试论述使用农药的基本原则。

       1、对症下药。

       各种药剂都有它一定防治范围和对象,因此在决定施药前,要弄清防治对象的性质,选择适宜的药剂,切实做到对症下药。

       2、适时用药。

       在预测预报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治早治小,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幼龄时抗药力弱。对子吓菌和半知菌类引起的病害,一般应在冬季消灭越冬病原和在生长季节孢子萌发阶段喷药防治。

       3、严格掌握用药量

       超量用药,浪费,产生药害和发生人畜中毒事故。用量低,达不到防治效果。

       4、合理混用农药、交替用药。

       长期使用一种农药防治一种害虫或病害,易使害虫或病菌产生抗药性,要经常使用几种不同类型的农药,防止害虫和病菌产生抗药性。

       根部和种实病虫害防治

       一、苗圃害虫有地下和地上两大类,其中以地下害虫为害较严重。

       二、苗圃的病害,发生在苗木上时,造成危害严重的原因:

       (1)苗木组织幼嫩,对病害的抵抗力弱。

       (2)幼苗植株体积小,受病部分的面积往往占全植株面积的很大比重。

       (3)苗木植株密集,易受暴干暴湿和骤冷骤热的影响。适于病菌的传播和侵染,引起病害的流行。

       三、有些金龟成虫嗜食蓖麻叶,饱食后麻痹中毒,甚至死亡。

       四、苗木猝倒病(幼苗猝倒病、苗木立枯病)其症状一般可分为几种种类型?

       (1)种芽腐烂:

       (2)幼苗猝倒:

       (3)茎叶腐烂:

       (4)苗木立枯:

       五、简述种实霉烂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绝大多数是种实表面携带的。这些菌类普遍存在于各种容器、土壤、水、空气和库房里。成熟的种实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采收和贮藏时含水量大或受潮,存放密度高,病害则发展快,引起此病的主要因子是其生长温度,一般以25℃左右适宜。

       防治方法:

       (1)在种实成熟时及时采收,避免损伤。

       (2)贮藏前种子应适当干燥,除大粒种子外,一般应干燥至含水量为10%-15%,并将坏种、病种剔除。库内温度保持在0-4℃,并保持通风。

       (3)仓库应消毒处理,并经常保持库内卫生,以减少病菌。

       (4)用沙埋种子催芽时,种子和沙均要消毒。用0.5%高锰酸钾液浸种15-35分钟,清洗后再混沙。沙也要先用40%甲醛1:10倍液喷洒消毒,30分钟后摊开,待药味散尽后再用。

       (5)用新鲜稠李叶片快速切碎后与种子拌混在一起播种,可防止播种时种实霉烂。用1份干牛粪加3份水浸泡3天后(25℃),再加3份水过滤,用清液处理种子,可以起到壮苗灭菌的作用。

       (6)利用氮气(气态或液态)贮藏种实,能保存种实的所有生物特性和营养价值,不霉烂、不污染。

       叶部病虫害防治

       一、落叶松毛虫一年或二年发生一代。以幼虫枯枝落叶层下越冬。

       二、简述落叶松毛虫防法方法(请自己补充):

       (1)营林技术措施

       (2)物理和人工防治

       (3)生物防治

       (4)化学防治:对我国北方地区的松毛虫,利用其下树越冬、出蛰后上树的习性,可用毒环、毒笔阻杀。

       毒环

       毒绳

       毒笔

       三、黄褐天幕毛虫一年一代,以卵越冬。翌春孵化,初孵幼虫吐丝做巢,群居生活。稍大后于枝杈间结成大的丝网群居,白天潜伏,夜间取食。

       四、试论述舞毒蛾防治方法:

       (1)林业措施。封山育林,营造混交林,改善和促进森林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可有利于控制毒蛾成灾。加强林区抚育,合理采伐,保持适当密度,对减少毒蛾为害有一定作用。因舞毒蛾多发生于通风透光林分,应注意调节林分郁闭度。

       (2)人工防治。于秋、冬或早春刮卵块,或采用煤焦油或石油加沥青(2:1)涂抹卵块,可收到好的防治效果,又可避免遗漏。还可将卵放人寄生蜂保护器中,使寄生蜂飞出,以保护天敌昆虫。

       (3)灯光诱杀:毒蛾成虫多具趋光性,可因虫、因地、因时制宜,采用黑光灯、高压诱虫灯、100-200W白炽灯,甚至火堆诱杀成虫,并有利于测报虫情。

       (4)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毒蛾的天敌种类很多,如卵蜂、姬蜂、寄生蜂、小蜂及寄蝇等,对控制害虫的种群增殖有明显的作用。在幼虫期,喷每克或每毫升含孢子100亿个以上的青虫菌制剂,均有效果。

       (5)化学防治:幼虫期可采用50%杀螟硫磷乳油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4000-6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等化学药剂2 500-5 000倍液喷杀。用毒环、毒笔等,对舞毒蛾等的幼虫,群集上、下树时实施阻杀。

       五、简述叶甲的防治方法。

       (1)早春及解除夏眠前及时除治上树成虫,可采用涂毒环、绑毒绳等方法阻杀成虫。

       (2)利用初出蛰成虫假死性,实施人工振落捕杀。

       (3)人工摘除卵枝和初龄幼虫群集的叶片,集中烧毁。

       (4)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卵期的赤眼蜂、跳小蜂,幼虫期的寄生蝇,成虫期的鸟类及蜀蝽等。

       (5)在卵期,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幼虫为害期,在树干两侧交错刮去死皮长15cm的半圆环,用40%氧化乐果乳油原液涂刷。

       六、落叶松杨锈病,俗称黄粉病,青杨叶锈病。此病害病原菌的另一个转主寄主是杨属植物上。病菌的O、Ⅰ寄生在落叶松上,Ⅱ、Ⅲ、Ⅳ寄生在杨属植物上。

       七、杨灰斑病(黑脖子病):病原有性世代为东北球腔菌。无性世代为杨棒盘孢菌。

       八、杨灰斑病(黑脖子病)防治方法:

       (1)播种苗不要过密,适当间苗或打去叶片,使其透风降湿。

       (2)清除病落叶和带病萌条,减少病菌来源。

       (3)6月开始喷65%代森锌500倍,或1:1:125—170倍波尔多液,每半月喷 1次共3—4次,施放五氯酸钠烟剂等。

       干部病虫害防治

       一、杨树三种检疫枝干害虫危害状

       A,白杨透翅蛾:

       B,杨干象甲:

       C,青杨天牛:

       A:被害枝干有一瘤状虫瘿,在离虫瘿一指处有一羽化孔,通常蛹皮留在坑口处。B:危害处具有刀砍状横裂纹。

       C:被害处有一倒马蹄形刻痕(槽)。

       二、柳蝙蛾危害状:

       坑道口呈环状凹陷,坑口外由丝网粘满木屑连缀成包状。

       三、松大蚜成若虫常群居在松树1-2年生嫩梢或幼树枝干上,吸食树液,被害枝条针叶颜色渐淡,生长不良,嫩枝常有一层黑色分泌物。

       四、松大象二年一代,以成虫和幼虫越冬,第二年5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常集中于落叶松更新地上取食交尾。

       五、光肩星天牛幼虫为害多种杨、柳、槭树。成虫取食嫩枝和叶脉。

       六、松疱锈病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等地,分别发生在二针松和五针松上。在黑龙江以红松和樟子松发病为重。

       七、红松疱锈病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的茶藨生柱锈菌。

       八、红松疱锈病由红松上散发的锈孢子在阴湿条件下侵入中间寄主茶藨子和马先蒿叶片,经10—11天,产生夏孢子堆,并进行再侵染。

       九、樟子松疱锈病病原菌为松芍柱锈菌,症状基本与红松疱锈病相似,侧枝发病率高于主干。Ⅱ、Ⅲ在芍药叶上。

       十、杨烂皮病防治方法:

       (1)选良种状苗,抚育管理,树干涂白,防治蛀干害虫。

       (2)林地卫生、迎风口栽植小灌木或榆树保护。

       (3)将患病以小刀刺破,再涂药剂。使用10%碱水,25×多菌灵、托布津、50 Beˊ石硫合剂,涂后5天,用50单位内疗素涂治病斑。

       十一、松烂皮病(垂枝病、软枝病)病原为薄盘菌属的铁锈薄盘菌。

       十二、松烂皮病此病菌是森林习居菌。常态下生长在树木下层的侧枝上,具有整枝作用。

       十三、立木和木材腐朽的病原绝大多数是担子菌中的多孔菌,它们能分泌多种水解酶,把木材中的纤维素和木素分解成简单的糖类,作为生活的养料。

       森林鼠害防治

       一、在森林内生存繁衍的鼠类,大多数是以植物为食。

       二、鼠类为害林木的方式有几种:

       1.啃食幼苗、幼树的树皮,形成带状或环状剥皮,重者则使树木死亡。

       2.啃食幼树的嫩枝、嫩芽,影响树木生长或造成树木畸形。

       3.啃食和破坏树根;

       4.盗食果实和直播造林的种子。

       三、花鼠背部有5条明显的暗黑色纵纹,俗称五道眉。

       四、一般在一个地区或某一生境调查的鼠类中有20%以上是属同一种鼠时,这个鼠种就是优势种,应是防治的对象或重点。

       五、生态学方法灭鼠就是通过采取破坏森林鼠类适宜的栖息、繁殖、生存环境及食物条件等措施,使鼠类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从而影响鼠类数量的增长。

第二篇: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

       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

       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森林具有防止风沙、减轻洪灾、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保护森林人人有责。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森林不仅是工业、建筑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而且在影响生态环境中的诸多因素中,森林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它不仅可以调节改善生态环境中大气候,起到改善、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定性的作用,更可以涵养水源、减少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能的作用,也是一个大的生物多性的资源库、对保持生态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保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宏伟目标,发展林业生产、保护林业生产,是我们林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1、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对森林病虫害的危害认识不足

       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严重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治理上的长期性、艰巨性。长期以来,没有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缺乏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使森防工作在抓法上和工作力度上,与造林绿化和森林防火相比,都有相当差距。因而在推进森防工作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

       2、病虫害发生面积扩大

       近些年来我国人工造林面积增加,特别是单一品种的森林造成了病虫害的增加。主要原因是第一由于近些年来的干旱和暖冬的天气原因,森林病虫害向多样化以及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使成灾害虫的种类增多,给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比较高的难度。第二,林地与耕地交叉,使农作物害虫朝着林地发展,带来比较大的治理难度。第三,害虫出现变异,造成常有发生顽固难治暴发现象,造成研制防治害虫农药上更加困难。最后,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害虫的天敌大量消失,发生造成生态治理的缺失。

       3、病虫害发生的严重恶化

       温室效应不仅使全球沙漠化扩大和旱涝灾害频发,也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由于全球气候异常,使林木生长条件发生极剧变化,暖冬现象使森林病虫害越冬基数增大,为其病虫害的大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4、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能力

       林业生产环节脱节,造林、育苗、引种、规划设计等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处于被动局面。例如,不管是当地苗木种子的流动销售或者是外调种子,都没有一签两证,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致使外地病虫害随之而来,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5、病虫种类繁多

       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70多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省,由于我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1、选育多组合、多功能抗性树种

       建造树种合作防御模式,只选单一抗虫品种不行,需要选育出抗主要害虫的树种组合,抗次要害虫的树种组合,兼抗主、次要害虫树种和抗虫耐害树种等,并定植在病虫害灾区,长期进行抗性鉴定,根据国家林木良种选育标准,筛选出一批多组合、多功能的抗虫耐害良种,为建设防御模式提供优良种源。短期内良种不配套的,可选用部分具有相对抗性的树种代替,以后更换。

       2、加强检疫控制外来生物的入侵

       外来入侵生物,一旦入侵定居后,由于没有入侵生物原产地天敌的控制,很可能就成我们的新病虫害,往往很难防治。如美国白蛾自从**口岸入侵后,已经迅速蔓延,并成为辽宁省林业生产的主要食叶性害虫。因此,从源头上封锁堵截境外有害生物的入侵,对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完善森林病虫预测预报网络

       搭建信息平台,共享资源,指导并服务生产。充分利用病虫测报信息,对森林病虫灾害性事件实时监测,对暴发性病虫实时监控,快速反应,从容应对。建立害虫发生的预警机制,为防治工作做前期准备。确立主要、优势害虫,科学制定防治阈值。分析气候环境动态,调查害虫发生基数,根据当地森林病虫档案,抓住森林主要发生的害虫进行密切观察、跟踪,掌握其发生态势,确立主要防治对象,兼顾防治其他害虫。森林中不可能仅仅只有1种害虫发生危害,所以在防治实践中,要以森林虫口复合发生指标来确定防治阈值。

       4、提高森林防护工作的科技含量

       一要加强重点病虫害的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研究推广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二要扩大宣传,加强技术培训,普及基本技能,实行专业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三要强化政府行为和依法防治,必须实行多部门的有效配合和全社会的支持。四要切实加强综合性营林措施。从病虫害源头抓起,在保护好现有林业的基础上,坚持适地适树造林,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5、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人与自然灾害做斗争、保障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千百年来,人们在防治各种森林病虫害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大量好的经验和办法,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等,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促进r我国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以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为出发点,在防治方式上。应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可以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一种平衡。总之,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我们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防治。在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同时,采取多种有利措施,使森林的正常生产经营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6、遗传控制病虫害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7、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二是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应加大投入;三是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按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森林保健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

       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

       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们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

       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境是这类病害的主要诱因,当逆境生态因子导致树木生长势下降至某一个阈值时,病原一寄主复合体开始病理过程,使寄主细胞、组织发生病变,表现出枯梢、枝干溃疡或腐烂等症状,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时造成树木的死亡。生态性病害由于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可长期潜伏在树木体内,因此具有隐蔽性;由于气候生态逆境是其主要诱引,因此具有突发性。

       这类病害在北美、欧洲以及东北亚分布广泛,各国在经历了化学防治的失败后,目前的研究都集中在抗性育种和集约栽培上,试图通过提高抗逆性和抗病性以及提高树势来最终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生态性病害由于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因此,控制的根本途径是生态控制技术。对于客观上具有或可能出现一定演替过程、形成一定自组织性而具有一定程度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功能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病虫灾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从乔、灌、草及农作物多植物种合理配置人手,提高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改造现有林和营造混交林,为系统的演替过程构建初始可启动状态,使其伴随演替过程逐步最大程度地实现自组织性,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抗逆补偿功能和自我调控病虫灾害功能。同时辅助以环境允许的人为措施,将病虫灾害控制在允许水平。对于城市绿化树木和干旱及半干旱地域的造林树木,客观上很难或不可能形成一定自组织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生态性病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通过树木根系和根际土壤生态环境的改造,使其形成及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发达、水分和养分的持续有效利用、病菌侵染预防和侵入后的抑制功能等,从而保健树木、提高树势、增强树木的抗逆性和抗病性,达到持续、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国家进步的表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林业又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林业生产建康发展,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又正是保护林业生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生态作用,因此,就要求我们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是不污染生态环境的生态防治技术,必须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第三篇:生物农药防治森林病虫害

       生物农药防治森林病虫害

       生物农药防治森林病虫害

       生物防治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生物农药。现就林业生产上常用的几类生物农药简介如下:

       1、昆虫病原细菌 苏云金芽胞杆菌(简称BT)是我国工业化和生产水平最高的生物农药之一,目前发酵水平大约3000-4000国际单位,达到国际20世纪80年代水准。BT是我国森林害虫防治中一种重要的生物农药,每年用于防治松毛虫(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云南松毛虫等)面积约100万公顷,还广泛用于其他森林食叶害虫的防治。

       2、昆虫病原真菌 在森林害虫防治中,以白僵菌应用最为广泛,特别是我国南方许多省份,利用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森林生态环境,在松毛虫低虫口密度下施放白僵菌,实现有虫不成灾。同时,还用于防治松褐天牛等蛀干害虫。虽然南方许多省、区生产各种类型

       白僵菌孢粉产品,但还没有提取出白僵菌毒素等产品。其他处于试验阶段的真菌制剂有绿僵菌、粉拟青霉和蜡蚧轮枝菌等。

       3、昆虫病原病毒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CPV)是我国林业应用最多的昆虫病原病毒,生产上常将DCPV、BT和白僵菌等混用防治马尾松毛虫,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福建应用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XNPV)防治木麻黄的害虫木毒蛾。1978年美国林务局将

       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登记注册,商品名为CYPCHECK,主要用于高密度舞毒蛾种群的防治。

       4、昆虫生长调节剂 灭幼脲是我国当前防治森林害虫上应用最多的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其中灭幼脲3号是我国70年代中期开发的一种具有特异性的仿生农药,它具有对环境影响小、对天敌安全、有一定后效作用等特点,因此已作为防治马尾松毛虫主要农药之一。

       5、植物源农药 苦豆碱是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野生灌木——苦豆草中所含多种生物碱中的一种。据初步试验,苦豆碱对松材线虫具极强的杀线活性,而且其毒力随时间而逐渐增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商品化的植物源生物农药。具有直接毒性的植物,如鱼藤、烟草、除虫菊等,未包括在内。

       6、转基因植物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转基因抗虫植物,是森林害虫防治的一条新途径。北京林业大学利用中国林科院研究的转基因欧洲黑杨防治美国白蛾,发现转BT基因抗虫杨树叶片对美国白娥幼虫中肠酯酶、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且随饲喂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加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植物将逐步得到推广。

       我国在加大使用生物农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同时,必须解决以下研究开发中的几个问题。

       将生物农药的生产与应用,列为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建议将其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加大经费的投入,研究开发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集中力量研究解决生物农药研制和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包括生物农药的品种、剂型和工厂化生产技术等。同时,森林病虫害防治受林木高度、立地条件等的限制,对生物农药的施放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也应予以解决。

       加大生物农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进程。林业生物农药长期处于一种小规模低水平的生产过程。我国白僵菌生产厂家虽然众多,但至今还没有正式商品化的产品和比较先进的生产工艺。其他产品也多处于实验室或小中型试验阶段,需要加大扶持,以满足需求。

       加强对生物农药应用的宣传。长期以来,人们只看到使用化学农药速效的一面,而忽视了它对污染环境、杀伤有益生物及引起残留中毒等的另一面。使用生物农药既能防治病虫害,又可避免环境受污染,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持续控灾的效果,因此,应加强这方 面的宣传、示范和推广工作

第四篇:中晚稻病虫害防治主要技术措施

       中晚稻病虫害防治主要技术措施.txt跌倒了,爬起来再哭~~~低调!才是最牛B的炫耀!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啊?真不好意思,让您贱笑了。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诱惑……老子不但有车,还是自行的……中晚稻病虫害防治主要技术措施

       农业和生态防治技术

       提倡健身栽培、浅水勤灌、适时搁田、合理施肥,避免偏施迟施氮肥,多施磷、钾肥。晚稻移栽缓苗后至抽穗前,可实行稻鸭共育,控草防病治虫。病毒病发病田要及时将感病稻株拔除或踩入泥中,掰蘖补苗,重病田要及时翻耕改种。

       诱杀控害技术

       在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害虫成虫发生期,集中连片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每盏灯可控制30亩~50亩稻田。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蛾期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每亩设置1个诱芯,连片设置,降低田间虫口基数。

       生物防治技术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发挥自然控害作用和生态服务功能。分蘖期放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防治指标,重点保护成穗期剑叶。推广应用苏云金杆菌(Bt)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于卵孵化盛期喷施,可有效控制害虫并保护天敌。稻瘟病和稻曲病常发区及感病品种田,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预防稻瘟病,井·蜡芽预防稻曲病和纹枯病,井冈霉素预防纹枯病。

       化学药剂应急防治技术

       提倡应用选择性、高效、环保型农药,实行达标防治,掌握好防治适期、药剂施用量、施用方法,每个农药品种每季使用不超过2次,避免产生抗药性。推广噻嗪酮(扑虱灵)、醚菊酯、吡蚜酮等药剂防治稻飞虱,如黄熟期田间无水时遇稻飞虱大发生,可选用敌敌畏毒土熏蒸;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区,防治白背飞虱时可加入病毒钝化剂,提高对病毒病的预防效果;应用丙溴磷、氯虫苯甲酰胺等防治稻纵卷叶螟;咪鲜胺、三环唑等药剂防治稻瘟病;杀虫双、杀虫单等药剂防治螟虫。中晚稻生长期间气温高、日照充足,田间作业应选择在清晨和傍晚进行,避免正午高温时喷药,并做好人员防护,避免发生农药生产性中毒事故。

       药剂防治指标

       稻飞虱:主害代低龄若虫发生期,分蘖期百丛1200头~1500头,孕穗期、穗期百丛1000头;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分蘖期百丛100头,孕穗期百丛50头,选用Bt等生物农药时,掌握在卵孵化盛期喷施;螟虫:卵孵化盛期至低龄幼虫期,分蘖期枯鞘株率3%,孕穗后期至抽穗期卵块每亩50块,选用Bt等生物农药时,掌握在卵孵化盛期喷施;稻瘟病:分蘖期田间出现急性病斑、发病中心或病叶率达到10%时防治叶瘟,抽穗破口期预防穗颈瘟,遇连阴雨天气时,齐穗期第二次施药;纹枯病:病丛率20%~30%;稻曲病:孕穗期破口前7天~10天药剂预防,遇连阴雨天气时,破口期第二次施药。

第五篇:四川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施办法.

       四川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施办法

       2022年05月24日 10:17

       四川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施办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施办法》已经1999年11月30日省人民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第一条 为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森林、林木经营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木材、竹材以及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森林植物的病害、虫害、鼠害(以下简称病虫害)的预防和除治。第四条 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第五条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行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森林病虫害防治纳入减灾计划,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制度,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第六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其所属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具体负责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组织、指导、协调和服务。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乡、镇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森林、林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第七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森林植物检疫;实施以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合理混交等营林预防措施为主,生物、化学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第八条 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国有森林经营单位或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机构负责其经营管理的森林、林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负责其经营管理的森林、林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公路、铁路行道树以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林木,由其主管部门组织进行病虫害防治。第九条 森林、林木经营管理单位或个人,应按规定在采种、育苗、造林、抚育、采伐、运输等环节采取预防森林病虫害滋生和蔓延的配套措施。

       造林绿化工程项目应把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纳入规划,实行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第十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病虫害应当定期组织普查,按规定划分森林病虫害常灾区、偶灾区和无灾区,制定相应的监测、预防措施。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点,负责森林病虫的动态监测;乡、镇人民政府或森林、林木经营管理单位应确定兼职测报人员,负责本乡、镇或本单位森林病虫害的调查和监测。并按省林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将调

       查和监测情况逐级上报。

       第十二条 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省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综合分析各地测报数据,定期发布全省森林病虫害中、长期趋势预报,并提出防治方案;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或其所属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应当综合分析本行政区内乡、镇和森林、林木经营管理单位

       测报数据,发布本地森林病虫害短、中期预报,并提出防治方案。

       第十三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建立无检疫对象和无其他危险性病虫的林木种苗基地及抗病虫品种的繁育基地。禁止使用带有检疫对象和其他危险性病虫的林木种苗造林。

       第十四条 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依法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防止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和其他危险性病虫害传播。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需要,可以建设、配置下列设施、设备:

       (一)测报、防治、检疫器械、设备和药剂储备仓库;

       (二)测报实验室、检疫检验室、检疫隔离试种苗圃;

       (三)交通、通讯设备;

       (四)临时简易机场;

       (五)林木种苗及木材薰蒸除害设备。

       第十六条 森林病虫害发生时,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应指导森林、林木经营管理单位或个人及时除治,防止扩散;发生暴发性、危险性森林病虫害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防治措施,防止蔓延。

       发生暴发性森林病虫害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发生暴发性森林病虫害面积在500公顷以上的,市(地、州)林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省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发生暴发性森林病虫害面积在2000 公顷以上的,省林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向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报告。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可向森林、林木经营管理单位或个人下达森林病虫害除治通知书,有关单位或个人必须按通知书的要求和期限除治森林病虫害。第十八条 森林病虫害成片发生区,乡(镇)、村可以实行统防统治;跨行政区域的,可以实行联防联治。

       第十九条 森林、林木经营管理单位和乡、镇人民政府应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除治工具,并确定专兼职人员实施防治。第二十条 森林、林木经营管理单位或个人使用农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应严格遵守农药管理法律法规。

       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应对使用农药防治森林病虫害进行指导,及时推广适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农药品种和药物防治技术。

       使用农药防治森林病虫害可能使他人利益遭受损失的,应当告知有关单位和个人,并共同采取防护措施。

       第二十一条 提倡利用益鸟、益兽、益虫等有益生物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有益生物,并鼓励、扶持繁育有益生物防治森林病虫害。第二十二条 森林、林木经营管理单位或个人需采伐被森林病虫害严重危害致死的林木以及濒死的病虫源木时,应按照下列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一)采伐面积5公顷以下的,经县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鉴定后,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二)采伐面积5公顷以上10公顷以下的,经市(地、州)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鉴定后,由市(地、州)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三)采伐面积10公顷以上的,经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鉴定后,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批准。采伐保护树种的,按照《四川省绿化条例》的规定审批。

       第二十三条 森林病虫害防治费用,由森林、林木经营管理单位或个人负担,其主管部门可予以补助。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从育林基金、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费以及其他造林绿化工程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

       集体经济组织根据需要,可以安排一定资金用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林木的病虫害防治。第二十四条 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必须专款专用,接受财政、审计监督,不得挪作他用;当年结余的资金,可以跨使用。统防统治筹集的防治费用,其开支必须帐目公开,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除治、赔偿损失,可以并处人民币100元至2000元的罚款:

       (一)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木种苗造林的;

       (二)发生森林病虫害不除治或者不按除治通知书的要求除治以及除治不力,造成森林病虫害蔓延成灾的;

       (三)隐瞒或者虚报森林病虫害情况,造成森林病虫害蔓延成灾的。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森林病虫害检疫对象蔓延的,依照植物检疫法律法规规定处罚。

       第二十七条 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被责令限期除治森林病虫害者逾期不除治的,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可以代为除治,由被责令限期除治者承担全部防治费用。

       代为除治森林病虫害的工作,不因被责令限期除治者申请复议或者起诉而停止执行。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决定。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知道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的60日内,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林业主管部门的同级人民政府或其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申请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申请复议或者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 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森林和林木,其病虫害防治工作由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9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