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复习要点

第一篇:体育教学论复习要点

       体育教学论

       一、基本概念

       1.P209体育教材化?

       2.P117体育教学模式?

       3.P230体育教学设计?

       4.P14体育教学目标?

       5.P153体育教学内容?

       6.P234体育教学计划?

       7.P289体育教学评价?

       8.P312体育教学环境?

       二、基本知识点

       1.P6构成体育教学的8个基本因素?

       2.P53体育教学过程的层次?

       3.P72发挥体育教师主导性的条件?

       4.P117体育教学模式三个基本组成要素?

       5.P313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的功能?

       三.基本问题

       1.P72、P75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主体性有哪些条件?

       2.P67什么是体育教师的主导性?它包括哪些内容?

       3.P209简述体育教材化的具体意义?

       4.P290简述体育教学评价的特点?

       5.P90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的含义和依据是什么?贯彻该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6.P92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的含义和依据是什么?贯彻该原则有哪些基本要

       求?

       四.能力拓展

       1.P44试述体育教学过程的性质及其客观规律?

       2.P179、P194试述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性及其改革与发展的课题?

       3.谈谈你学习《体育教学论》后对体育教学工作的认识?

       4.P336谈谈我国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及你的建议?

第二篇:生物教学论复习要点

       中学生物教学论-期末总结

       各章节复习要点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与生物教育相关的网站及中文期刊

       第一章

       1、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

       2、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价值

       3、什么是课程标准,由谁制定的,有什么作用?

       5、在生物新课程标准中体现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初中、高中)

       6、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7、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8、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这给生物学教学带来了什么变化?。

       第二章

       1、科学的特征是什么

       2、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

       3、什么是科学素养?什么是生物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该包含的基本素质

       4、科学的本质

       5、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能够在哪些领域得到发展? 第三章

       1、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对教育影响最大的三大理论是哪些?

       2、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的突出特点

       3、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极力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 第四章

       1、生物教学常用的课堂教学技能

       2、根据板书设计的原则,请写出你认为最满意的一节课的板书设计

       3、选择生物学教材某一章节,写一段你认为最精彩的导入 第五章

       1、生物学常用的教学策略包括哪些?

       2、什么是概念图?有什么特点?在教学中的用途?能依据一些概念能实际绘制概念图

       3、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

       4、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5、什么是STS教学?STS教学与传统教学在五个学习领域的有什么特点? 第六章

       1、直观教学的优势

       2、直观教学的类型

       3、在生物教学中,使用教具时应注意什么

       4、直观教具对教学中的作用 第七章

       多媒体计算机的特点及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八章

       1、实验操作技能目标包括哪些

       2、如何准备一节中学生物学实验课

       3、在你以前学习的学校,生物实验课的开设还存在哪些困难或不足? 第九章

       1、备课的依据?备课的意义是什么?

       2、生物学教学设计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哪些?

       3、生物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分析教材?

       4、备课从哪些方面了解学生?

       5、选择在初中或高中生物学的教材中,任选一节课,能按新课程要求陈述三维教学目标。

       6、选择初中生物学教材某一章节,写一段你认为最精彩的导入

       7、一份教学设计如何体现新课标的某一课程理念,这节课哪些地方的教学处理怎样较好地验证了你所学的某一学习理论 第十章

       1、教学评价的目的

       2、教学评价的种类

       3、教学评价的原则

       4、新课程改革后评价方式发生了哪些方面变化?

       5、什么是双向细目表?如何设计

       6、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

       7、实作评价 第十一章

       分析你实习的学校开展生物学课外活动的现状

       2、什么是课程资源?生物课程资源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第十二章

       1、新课程的教师观

       2、新课程的学生观

       3、当代生物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4、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第三篇:体育教学论复习题解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体育教学论:是分科教学论的组成成分,是研究和说明体育教学的现象、基本因素、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和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教师、目标、内容、过程、环境、方法、评价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知识点

       1、第一个提出“教学论”概念的是德国人拉特克。而推动其教学论思想进一步发展的是捷克人夸美纽斯。

       2、在国外学校教育中最早关注体育教学的应属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他主张学生应从7岁进入国立初等学校,在修完雅典学校的普通课程后进入体操学校学习游戏、舞蹈、角力、掷铁饼、投抢、赛跑、射箭、骑马和野营生活等内容。

       3、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夸美纽斯和卢梭的思想,构建了以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为中心的教学论思想。

       4、对中国传统教学思想产生深远影响的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

       5、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自然主义教育哲学思想,认为人的发展是沿着身体、情感和理智的顺序进行的,因此教育也应遵循这一自然的顺序,先进行体育,再进行德育,最后进行智育和美育。

       6、近代的国外学校教育,由于受到夸美纽斯、洛克、卢梭、古兹姆斯和裴斯塔洛齐等自然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普遍重视学生的身体发展和体育锻炼。7、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体育课程的必修地位,这是中国近代体育教学的真正起步。

       8、“六艺”中的“乐”、“射”、“御”中就含有体育教学的成份,是古代学校体育的雏形。

       9、体育教学共由哪几个基本因素组成?

       答:体育教学因素有8个基本因素组成。即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一、概念

       1、体育教学目标: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

       二、知识点

       1、体育教学目标的外部特征包括:目标的层次、目标的功能与特性、目标的着眼点、目标登载的文件。

       2、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目标写进课时目标,是因为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哪一外部特征不清晰所致?(2)

       ①目标的层次;②目标的功能与特性;③目标的着眼点;④目标搭载的文件

       3、体育教学目标的内部要素包括:条件、标准和课题。

       4、决定目标难度的因素是:(2)①标准;②条件;③课题

       5、“踢手抛球5次,其中有4次超过27米”的课时目标,其中“课题”是手抛球、“条件”是踢球、“标准”是 5次中有4次超过27米。

       6、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1)各个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的总和就是最终的体育教学目标。(2)最终的体育教学目标(代表着最终成)是实现了体育教学目的(意图)的标志。(3)体育教学任务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和体育教学目标嗦应该做的实际工作和责任。

       7、制订课时体育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 答:(1)要有准确的时间观点(2)要有“条件”的观点(3)要有全面的观点(4)目标要具体、清晰。

       第三章:体育教学过程

       一、概念

       1、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过程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

       二、知识点

       1、怎样理解体育教学过程是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

       答:体验运动乐趣是体育教学过程的五大规律之一,体育本身就是充满了乐趣的运动文化,忽视体育中的乐趣因素也可使体育教学成为“身顺心为”的过程,体育教学中的乐趣体验过程是:(1)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技能水平上充分地运动从而体验运动的乐趣的阶段;(2)学生向新的技能水平进行挑战从而体验运动学习乐趣的阶段;(3)学生在运动技能习得以后进行技术和战术的创新从而体验探究和创新乐趣的阶段。

       2、简述运动机能的形成规律。答:运动技能的形成要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巩固到巩固的发展过程。动作技能形成。提高的过程是:(1)粗略掌握动作阶段;(2)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3)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第四章:体育教学主体

       一、概念

       1、教师主导性:是对应学生主体性的概念。主导性表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和主要责任。主导性包括对学生的领导、诱导和指导等综合的作用与责任。

       2、学生主体性: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行为。

       二、知识点

       1、体育教师主导性的内容? 答:(1)贯彻体育教学指导思想(2)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材加工(3)选择与学生学习需要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4)进行体育学习的评价(5)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体育教学环境(6)“导航”学生体育学习方式

       2、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自主性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答:(1)表现在他们对自己学习的方略有着独立自主的意识,这主要体现在思想意识的层面(2)表现在学生对体育学习活动有着一定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的可能性,这主要体现在个性化学习方式和个性化学习行为方面。(3)表现在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学生在学习中有着各种潜力存在,如想象力、变化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

       3、从“行为体现”和“课中的行为方式”两个方面,列出体育课中“学生主体性”与“学生自由性”的区别。答: 行为体现

       对学习有积极性

       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探究愿望 对练习有自主性 需求同学间的互帮互助 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对学习没有积极性

       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探究愿望

       队联系没有兴趣,只趋向舒适和有趣味的活动 不需求同学间的互帮互助,需求相互的自由交流 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课中的主要行为方式

       学习、练习、讨论、探究、回答问题、思索问题等

       自由活动、玩耍、扎堆聊天等

       第五章:体育教学主体

       一、概念

       1、体育教学原则:是实施体育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是保持体育教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是判断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

       2、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体现体育教学的本质特点——身体活动性,还要使学生身体所承受的运动负荷要有效、合理,以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机能的需要。

       3、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运动的乐趣,以使学生喜爱运动并养成参加运动的习惯。

       4、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实现有效地体育教学。

       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各不相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心健康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6、安全运动和安全教育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安全地从事运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如何安全运动的教育。

       二、知识点

       1、贯彻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1)身体活动量的安排要服从体育教学目标(2)身体活动量的安排要服从学生身体发展状况与发展需要(3)要通过科学的教程、教材和教法设计来合理地安排身体活动量。

       2、贯彻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1)要正确理解和对待运动中的乐趣(2)注重“从学生的立场去理解教材”(3)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不断地获得成功的经验(4)要处理好体验运动乐趣与掌握运动机能的关系(5)要开发多种有利于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方法(6)体验乐趣不忘“磨炼”、体验成功不忘“失败”

       3、贯彻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1)要正确认识运动技能提高在体育学习中的重要意义(2)要明确运动技能学习的目的,有层次地掌握运动技能(3)要钻研“学理”和“教法”,提高教学质量(4)要创造提高运动技能的环境和条件。

       4、贯彻安全运动和安全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1)教师必须周到地设想所有可预测性的危险因素(2)时时刻刻地对学生进行安全运动的教育(3)要建立运动安全的有关安全制度和安全设备(4)在体育教学中要安排负责安全的小干部。

       第六章:体育教学模式

       一、概念

       1、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某种体育教学思想合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育教学的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事实上。

       二、知识点

       1、本教材罗列了哪几种较为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除此之外你还了解理论界那些体育教学模式? 答:(1)技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2)快乐体育的“目标学习”教学模式(3)小群体教学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4)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2、叙述技能掌握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和教学过程结构特征。答:(1)指导思想:经常被称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受苏联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它主要是依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而设计的,是以系统地传授运动技能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特征:教学的单元设计以某一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线,一大到目标的难度来判断单元的规模,多采用中大型单元,单元教学内容的排列主要以技术的难度为顺序。教学科的设计以某个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为主线,注重联系的次数和必要的运动负荷安排,主张精讲多练,注重对运动技能掌握效果的评价,有人也称这种教学过程为“三段制教学”。

       3、叙述快乐体育的“目标学习”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和教学过程结构特征。答:(1)指导思想:快乐体育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它是针对学生的厌学体育的现状,并为实现学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的连接而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快乐体育依据游戏理论,主要依据体育活动中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而设计的,“目标学习”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和身体锻炼的同时,能够体验到运动和体育学习的乐趣,从而为形成学生终生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服务。

       (2)教学过程结构特征:具有“让学生充分运动体验运动的乐趣”、“让学生挑战新的技能体验和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进行探究体验创新乐趣”这样2~3个体验运动和学习乐趣的教学环节,这这些环节互相连接,层层推进,使学生分别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体育固有乐趣。“目标学习”教学模式经常采用自主性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比赛法、讨论法、小集团学习法等教学方法。第七章:体育教学方法

       一、概念

       1、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育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

       2、讲解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体育知识、向学生传授运动技能的方法。

       3、演示法: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4、分解练习法:是指将完整动作分成几部分,逐段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

       5、完整练习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

       二、知识点

       1、叙述当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答:(1)体育教学方法的现代化(2)体育教学方法的心理变化(3)体育教学方法的个性化、公平化和民主化。

       2、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答:(1)讲解法(2)问答法(3)讨论法

       3、运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时要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答:(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2)教师的语言要清晰(3)要多用设问和解疑(4)结合黑板、挂图等进行讲授和讨论。

       4、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答:(1)动作示范法(2)演示法(3)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

       5、动作示范通常有哪几种“示范面”? 答:(1)正面示范(2)背面示范(3)侧面示范(4)镜面示范

       6、动作示范法有那几个要素? 答:(1)速度(2)距离(3)视线(4)视线干扰(5)多媒体配合

       7、常见的产生动作错误的原因有那几个方面? 答:(1)学生对完成动作不认真、敷衍了事,会把动作做错(2)学生对所学动作技术的概念模糊不清(3)学生受旧技能的干扰(4)学生的能力较差导致产生动作错误(5)学生在疲劳情况下进行学、练导致产生动作错误。

       8、叙述运用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时的注意事项。答:(1)在指出动作错误之时,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以利于学生接受和增强改错的信心,切忌讽刺和挖苦学生;(2)要纠正主要的动作错误,有时主要的动作错误被纠正了,相关的动作错误也就随之消除;(3)要合理使用各种方法纠正动作错误。

       9、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答:(1)分解练习法(2)完整练习法(3)领会教学法(4)循环练习法。

       10、图示“分进式”、“连进式”和“递进式”等三种分段教学方法? 答:书P149——150

       11、试述领会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的特点。答:(1)从项目整体特征入手,然后再回到具体技能学习,最后再回到整体的认识和训练中。(2)强调从战术意识入手,把战术意识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整体意识和战术为主导的特征很强。(3)突出主要的运动技术,而忽略一些枝节性的运动技术。(4)注重比赛的形式,并在比赛和实战中培养学生对项目的理解,教学往往从“尝试性比赛”开始,以“总结性比赛”结束。

       12、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答:(1)运动游戏法(2)运动竞赛法(3)情景教学法 第八章:体育教学内容

       一、概念

       1、体育教学内容:是依据体育教学的目标选择出来、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条件进行加工的、在体育教学环境下传授给学生的体育知识原理运动技术和比赛方法等。

       二、知识点

       1、体育教学内容的变化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1)随着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兴起和普及,正规的竞技体育运动正逐渐代替乡土性的体育教学内容;(2)体育教学内容的数量在减少,但难度有所增加,越来越需要有过专门训练的体育教师来传授;(3)体育教学内容中的娱乐因素逐渐减少,而“练”和“炼”d的因素有所增加;(4)体育教学内容所需要的运动器材越来越正规化。第九章:体育教材化

       一、概念

       1、体育教材化: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针对体育教学条件将体育的素材加工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

       二、知识点

       1、体育学习卡片作为体育教材的一种载体形式,它主要有哪几种运用形式? 答:(1)在体育课中向学生提供学习信息的学习卡片(2)在体育课中促进学生思索问题的学习卡片(3)在课中帮助学生互相交流的学习卡片(4)在课中和课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学习卡片(5)在课中和课后帮助师生进行交流的学习卡片(6)帮助学生在课中进行自学的学习卡片。

       第十章:体育教学设计与计划

       一、概念

       1、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条件,对某个过程(如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学时)的教学所进行的各方面的最优化研究工作和计划工作。

       2、体育教学计划:是体育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是根据国家颁发的体育教学指导文件,参照学校所选用的体育教科书,结合学校的体育教学实际而制定的体育教学指导方案和教学过程实施方案。

       二、知识点

       1、试述制定教案的基本步骤。答:(1)确定学时教学目标(2)排列教学内容(3)针对各教学内容组织教法(4)安排各项内容教学时间和各个练习的次数(5)设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6)设计本课所需的场地器材和用具(7)课后小结

       2、针对教学内容组织教法时,一般应考虑那几个方面的问题? 答:(1)教法的选用和运用顺序(2)教具的安排(3)分组和分组轮换的方法(4)学生的调动(5)如何有效利用场地与器材(6)学生自主练习的形式(7)交流与反馈(8)集体性活动安排(9)安全措施(10)学生干部。

       3、以典型45分钟体育课为例,通常应如何安排各项教学内容时间和各个练习的次数? 第十一章: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一、概念

       1、体育课堂教学:是指在法定的一节课中,针对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由教师和学生在规定的教学地点进行的体育的教授和学习活动。

       2、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对体育教学环境、人际关系、教学纪律以及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的设计与控制工作i。

       二、知识点

       1、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矛盾有哪些? 答:(1)讲解与练习的矛盾(2)约束与自主的矛盾(3)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的矛盾(4)成功与挫折的矛盾

       2、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精讲多练”? 答:(1)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的不同课型中,讲解和练习的比例不一样(2)在不同任务的不同课堂教学阶段中,讲解和练习的比例不一样(3)在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时,讲解和练习的比例不一样。

       3、在新授课中讲解的运用形式主要有哪几种?为什么? 答:主要有四种:(1)引导性讲解(2)叙述性讲解(3)说明性讲解(4)对比性讲解 因为在探究课中,教学任务是发现和探究问题,明白道理,因此围绕发现问题的引导性讲解是很重要的,教师云学生之间的问答也是很多的,练习则是尝试性的、验证性的,练习量不能很大。

       4、在新授课中练习的种类通常主要有哪几种?为什么? 答:主要有三种:(!)常识性(体验性)练习(2)模仿性练习(3)对比性练习

       因为在活动和锻炼课中,教学任务是身体的发展,讲解只是提醒性和指导性,而练习的量是最重要的因素,要有较大的练习量。

       5、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可分为那几个环节?

       答: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可分“导学、讨论、点拨、练习”4个主要环节。

       6、叙述在发展速度素质的组织与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答:(1)速度练习要与运动项目特点及要求紧密结合(2)合理安排速度练习的时间与顺序(3)合理安排速度练习中的负荷

       7、叙述在发展耐力素质的组织与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答:(1)根据教学对象,合理安排负荷强度(2)合理安排练习的距离、次数和间歇时间(3)变换耐力练习的形式,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8、叙述在发展力量素质的组织与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答:(1)力量练习应循序渐进,以中小负荷练习为主,不宜在过度疲劳状态下进行(2)力量练习前要做好准备活动,练习结束要注意放松与按摩(3)在灵活性和耐力练习后,不应做大重量力量练习,以防运动损伤。(4)枯燥单调的力量练习会令人厌倦乏味。在组织学生进行力量练习时,应变换不同的练习方法,增加练习的新颖性,提高学生练习兴趣。

       9、叙述在体育课中组织和调动队形时的注意事项。答:(1)把握好运用时机。(2)根据项目特点、教学内容来合理安排与调动队伍。(3)队形安排应有利于教师讲解、示范、指导,有利于学生观察,有利于教学顺序的安排。并使学生背光、背风、背干扰,符合卫生与安全的要求。(4)调动队伍是应尽量缩短时间,并使学生积极配合课中各项活动队伍调动,做到步调一致,提高教学效率。第十二章:体育教学评价

       一、概念

       1、体育教学评价: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原则,对体育的“教”与“学”的过程及其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和量评工作。

       二、知识点

       1、如何理解体育教学中“即时评价”的特点?

       答: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技术学习行为实际上是正式或非正式地被即时评价着,如一个学生的动作做得好于不好,同学们都是看在眼中,挂在嘴上,具有很强的外显性和即时性,这与其他学科的评价很不相同,因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成果主要是头脑中的认知和理解,不具有很强的外显性和即时性。因此这个特点容易使那些技能很差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感到难堪,这也是一部分学生视体育课如“畏途”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这个评价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和调整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即时评价,扬长避短,是体育教学评价发挥激励和发展的作用。

       2、体育教学评价有那几个视角? 答:(1)从体育教学评价的目标方面讲,体育教学评价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发展视角。(2)从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方面讲,体育教学评价有“对过程的评价”和“对结果的评价”两个视角。

       (3)从体育教学评价的主体方面讲,体育教学评价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之间的评价”等视角。

       (4)从体育教学评价的方式方面讲,体育教学评价有“定量性评价”和“定性性评价”的视角。

       (5)从体育教学评价的方法方面讲,体育教学评价有书面测验、运动技能评定、运动成绩测试与评定等视角。

       3、叙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答:过程性评价的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参与程度、拼搏精神和学习效果。主要方法有:表扬、批评、抑制、激励;

       手段为:口头指示、手势、眼神、问卷、技能小测验、间断评语等

       4、叙述学生对教学过程评价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答:评价内容:教师所选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教态。评价方法:评课、反馈、建议、要求

       评价手段:学习卡片上的对话、意见表、课中随时的提问和反馈。第十三章:体育教学环境

       一、概念

       1、体育教学环境: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和“学”的条件的总和,主要包括制度、集体、氛围、物质等方面的条件。

       二、知识点

       1、体育教学的物理(物质)环境包括哪些方面? 答:(1)体育教学场所和设备(2)体育教学的自然环境(3)体育教学信息(4)班级规模(5)队列与队形

       2、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包括哪些方面? 答:(1)校风与班风(2)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3)体育课堂常规(4)体育课堂心理气氛(5)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第十四章:体育教学技能与训练

       一、概念

       1、体育教学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完成某种体育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一系列的行为方式。

       二、知识点

       1、试述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程序。答:(1)理论的学习与研究(2)提供示范(3)确定培训技能与编写教案(4)训练实践(5)反馈和评价(6)修改教案后重新进行训练实践。第十五章:体育教学研究

       一、概念

       1、体育教学研究:是为完善体育教学理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以体育教学实践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方法与手段,解释体育教学现象背后的本质并探索体育教学规律所进行的探究工作。

       2、测量的效度:指测量的有效性。即测量到的一定是所要测定的属性和特征。

       3、测量的信度:即测量的可靠性,它是测量反映被侧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量的准确性,也有人称之为测量的一致性。

       二、知识点

       1、问卷的结构包括那几个部分?

       答:问卷一般包括题目、指导语、问卷的具体内容和编号三个组成部分。

       2、问卷指导语的内容通常包括那几个方面?

       答:指导语的内容包括: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对被调查者的希望和要求,问卷调查的匿名性和保密原则,回复问卷的时间和方式,以及调查的单位、组织或个人的身份和联系方式等。

       3、设计问卷有哪些基本要求?

第四篇:体育教学论复习重点

       1.体育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 体育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持续和效益,对体育教学环境、人际关系、体育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 教学纪律以及教学反馈登方面进行的设计与控制工作 2.评价 评价:通过系统地收集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组织实施的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 评价 的活动 3.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根据 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需要和特点来安排 4.体育教学过程 体育教学过程: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接受各种体育 体育教学过程 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 5.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性差异 与不同需求;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6.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 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 1>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情况;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学校体育教学条件 2>体育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行为主体(学生);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 5 个领域 运动参与 运动参与领域、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领域、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领域、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领域、心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 个领域: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 心理 健康领域、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领域 6 级标准 1-2 年级、3-4 年级、5-6 年级、初中、高中、高中阶段的发展性目 健康 社会适应 标 8.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教学环境的开放性、运动技能学习的主要性、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人际关系的多边性、教学效果的综 合性 9.体育教学的三大规律 体育教学的三大规律 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10.体育教学过程的六个层次 体育教学过程的六个层次 超学段体育教学过程、学段体育教学过程、学年体育教学过程、学期体育教学过程、单元体育教学过程、课时体育教学过程 11.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 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 学生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体育与智力活动的相结合性、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动态性、实践性、社 会交往性、组织具有复杂性 12.发挥教师主导性的 3 个条件 教学观念、教师熟知体育教材 体育教材、教师熟知学生 发挥教师主导性的 个条件:教师熟知体育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 体育教材 13.教师主导性发

第五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精选)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要点

       第一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1.语文的本质:A、语文就是语言,是口头与书面语的全称。B、语文是一个综合体,语言是其根本质。C、语文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科目。D、语文之语言是言语。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语言是以言语为根本质的饱含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多元素在内的一个综合体。2.语文的特征:符号性、工具性、A、语言是思维的工具B、语言是交际的工具。C、语文是信息的载体。D、语文是文化的载体。人文性。

       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具有多种属性的人文应用课程,其特点一般表现为工具性、人文性、文学性、综合性、社会性等。期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言课程的基本特点国,其他则为其一般特征。

       4.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论基础(1)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言教学就会陷入科学主义的泥潭,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言教学将沦为人文主义的乌托邦。2社会发展研究理论的进步(3)关于人的理论研究的发展。5.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除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征之外,还取决于三个方面:

       1语文学习过程的特殊性。2 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3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综上所述,无论从理论研究发展的成果还是从中国现实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角度看,语文课程都必有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言课程的本质牲,也是语言教学的独特个性。6.人文教育的特点:

       一、民族性:语言不仅在语音、语汇、语法、倏等方面具胡鲜明的民族性,而且在神韵、气质、风骨上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语文教育活动的本质内容,就是学习民族语言与其所包容的民族文化精神,了解民族思想情感和生活的历史。

       二、时代性。语文教育活动的内容来自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化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及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往往制约着语文教育,要求语文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代生活的节奏同步,反映时代文化精神的内在,表现时代文化精神的风貌和物质。从而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服务。

       三、复合性。

       7.人文教育的途径

       一、语文内容及教学主体对内容的理解

       二、言语内涵,即通过语文本身所蕴涵的人文性,来实话人文教育。

       三、言语行为及言语态度。

       四、语文的形式美。8.语文课程的功能 不应该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矢量积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高中语文矢量积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 的思想首先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一的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项功能可概括为两大类:即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人文教育的功能。

       第二章 语言课程与教学目标

       1.课程目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 的培养目标。2语文课程三个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语文课程三个目标的实质:a过程与结果的统一b认知与情意的统一c接受性与体验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1 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2 突出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3突出语文课的实践性本质

       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语文课程的总目标。。。P30 第三章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素养: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常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3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1)热爱祖国语文-----爱国主义情愿 具体表现。(2)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3)丰富的语言知识(4)扎实的语言能力(5)较强的语感(6)发展思维能力(7)良好的个性(8)健全的人格

       4语文素养的构成要素的结构特点:首先语文素养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其次,语文素养是一个动态实施过程。再次,语文素养是一个逐渐养成和持续作用的过程。3.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将会人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1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作为语文课程的目标理念的形象展示,它实质在于倡导语文教学应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2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必然会促进语文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实践的深入忆改3“冰山模型”还启示我们:语言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一定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界限。需要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师协同一致,连续地努力。

       2、语文教育的特点:(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学生反应的多元性。(2)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与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3)母语学习与感性把握,(4)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8.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必然性

       (1)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2)学习方式内在逻辑的客观要求P58 第五章 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

       1.教学方式:是一个多层次的要领,它泛指为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一切手段、技术、途径和程序,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及课堂教学组织结构等等。2.分类:从教育才的哲学观上分,有启发式和注入式两大类。从师生的双边活动上分,有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以学生为主的学习式和以师生双边共同活动为其表现形式的议论式。从学生信息的途径和来源即教学信息仁慈的方式看,教学方式又可分为语言的、直观的和体验的三种方式。3.语感教学:语感是指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咱直觉感情,语感教学刚是指以学生对言语伤口积极主动的感情自得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培植学生的精神人格为终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

       4.语感教学的原则 :它是指语感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和一般原理,它是圆通语感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座桥梁。(1)强化学生对言语作品的体验。A、消解权威魅力,为学生体验排队心理障碍。B、寻找“丢失”的自我,唤起学生主动体验的热情。C、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强烈的体验感。D、给予时间和自由,让学生在言语世界中体验。(2)讲究教学言语的情感性传达。教师要唤起学生的情感,要做到下面几点:A、与言语作品展开倾情对话B、关于捕捉言语作品的唤情点C、讲究教学言语的情感性。5.语感教学的策略:

       (1)诵读吟咏。A、组织诵读,导引语感B、探究吟咏,强化语感C、反复诵读,升华语感。(2)涵泳品味A、比照探幽,品味言语。(比照词语、比照句式)B、想像联想,丰富语感(讲究布白艺术,提供想像空间、把握主体形象启发再造想像、鼓励创新求异,激发创造想像)C、依据,体悟言语(依据言辞语境,把握言语的所指、依据非言辞语境,体悟言语的内蕴)6.体验教学:体验教学打破要领化教学模式,即无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对话,静态地考察、机械地图解,宏伟了语文鲜活丰盈的生命活性,而把教学基本点从对文本的概念化分析转到学生自主性体验和创造性理解上来,以主体体验活动建构文本的意义,促进学生对自我的全新建构。7.体验教学的过程:(1)整体感知:情绪感染的体验层次。A、注重直接体验B、利用情景性间接体验(2)具体品味:情感共鸣的体验层次。A、品味语言,触摸心灵B、情感换位,拨动心弦。C、激发想像,开拓意境。(3)寓情于理:情感升华的体验层次。A、在形式中体味B、在写作活动中迁移

       8.体验教学的策略:(1)加强诵读教学(2)注重语境体验(3)深入角色体验。9.对话教学 对话大体包含A对话双方是平等的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B对话是主体间的互动交流,而不是单向的独白以C对话意味着相互理解与事例,意味着意义的生成与创造。10.对话教学的特征、(1)教学主体性。体现为老师充分发挥作为对话参与者,启发者,引导者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感悟广西丰富的内涵,使学生体现 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自我超越性,即在老师学生文本的双向对话交流中,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

       (2)主体交互性。注重老师主体文本主体学生主体的多向互动交流。

       (3)多元开放性。对话教学的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物的,目的产生于过程本身而不是外在先在于过程 教学内容不再限制于传授早已定下的结论,而趋向了广阔和社会生活。突破了只关注教案得以完满实施的程序化的观念。

       (4)意义生成性。教学过程是新的知识意义与理念不断生成与创造的过程。11对话教学的方式

       A师生对话互动交流 在对话中老师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具有师生相互欣赏相启发渴望交流的愉悦性B生生对话合作探究

       C与文本对话视界融合。备课与上课的过程中老师作为读者,应该投入到与文本的对话中,用心去体味文本质疑文本解读文本,真正地感情理解作品。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亲自体验文本把理解文本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品和思索。倡导形象的思维方式启发学生利用文本的空折,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像 允许学生有多义性的理解与阐释。D与自我对话,反思重构 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写作中不断同自己的内心对话,在加强写作能力的同时。实现自我生命的唤醒和人格的塑造。12审美教学的要求 a交流性:审美教学展开的必要前提 真实原理 适量原理 整分合原理 有效原理 b创造性审美教学运作的核心 创造性表现在改革教学方式,实现知识的迁移。质疑释疑,诱发创造潜能 c和谐性:审美教学的理想境界 心理协调思维流畅气势贯通 13审美教学的方法 一形象教学方法 它是通过审美媒介的鲜活形象来感染学生

       二情境教学方法是通过对一定事件的形象描述或模拟,设置一定的环境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从而达到一琮教育目的的教学方法。三情感教学方法 即教师借助一定的教育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突出特点就是它的感染性。1.简要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

       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方面获得发展。1.积累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2.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3.思考领悟。选读经典名著,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4.应用拓展。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在应用中开阔视野,增强文化意识,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5.发现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2.简要回答《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审美情趣、文化教养、语文能力、审美品质、思想品质、生活体验。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即人文性、实践性、文本性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该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确立适应所需要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3.简要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应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4.简述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语文素养是以语文知识与能力为核心的,提高语文素养必须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此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培养其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提高道德修养。④三维目标体系既突出了培养语文素养的主题,又有利于优化语文课程结构,合理配置语文课程资源,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1.工具性 工具性的本质是言语能力性,就是指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即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①言语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②言语能力是一种交际能力③言语能力是审美能力的重要的构成要素。2.人文性 人文性又叫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思想。它虽不为语文科专有,但它是语文科的一般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课程既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工具为根本目的的“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人格个性有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人文学科。简述语文素养的内容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16.简述《义标》对写作的基本认识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①写作的目标,先是写话,再是习作。这是为了降低难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③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加强平时练笔指导。④写作教学应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⑤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⑥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

       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审美性原则①要创设富于审美性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审美欲望和兴趣②审美视点要集中。如余映潮执教的《天上的街市》, 视点就是美读,他的教学设计里,不管是诗的音乐美、图画美、情感美及其所表现的韵味,均是通过美读读出来。③通过体验感悟使学生形成对美的认知和欣赏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美创造美。.生成性原则。语文课堂里生成性教学内容是学生独立思考、思维积极碰撞的必然结果。①教师要根据学情和教材的特点,对文本内容及解读顺序作一定的取舍和调整,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杜甫诗三首》的教学,总要涉及古诗词知识,简单的格律知识。可能会有同学问《春望》既然是一首五律为什么不押韵?要讲明这个问题很复杂,教师讲起来不容易讲得明白,学生理解起来更是困难。对于这种明显超出学生实际能力的内容,教师应果断不予以答疑。对这方面知识有兴趣的学生,可建议他们课后个别探讨。②要在内容上选好生成点,留出足够的解读空间,充分挖掘、丰富现有的解读资源。3.个性化原则。教学设计的个性化是达成文本解读个性化的重要桥梁,应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魅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抓住文本特质,洞悉解读指向,用自己的特色去解读。比如王君老师在讲授冰心的《纸船》时独辟蹊径,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修改《纸船》,从而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评改会。4.有效性原则①语文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帮助每一个学习者有效学习为目的。②教学内容要恰当、充实,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明确。③教学活动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例如《小狗包弟》的问题设计“请你从文中找出能够表现歉意的,能够触动你的心灵的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或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这个设计就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以便人人学习有所得。④实施时注重方法和策略。

       为什么说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新的理念,即继承了语文教育应该使学生切实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性打好语文基础这一传统的正确观点,又反映了语文教育应该体现固有的人文精神加强人文精神的新的时代观点,同时,澄清了工具性人文性各执一端的片面认识。应该说,这是语文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这一关键问题的解决,为语文教育端正了方向,把语文呢教育指向了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⑴如何理解此文段中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

       ⑵联系实际,谈谈语文教学应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1)“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而“人文性”着重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关于两者的关系,新课标中运用的是“统一”而非“结合”.这是因为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又是工具性的灵魂,二者合一,方能放出异彩.(2)

       一、根据课文特点,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度”

       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回顾我们所教的一篇篇文章中,体现工具特点的是结构、语言及技巧,体现人文特点的是内容,主旨。有的文章语言隽永,有的文章内容深邃,前者可侧重于工具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后者可侧重于人文性,谈谈内涵的丰富。如《普罗米修斯》一课,老师就可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跨越时空,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让心与心慢慢地贴近在一起,尽而感受到普罗米修斯的伟大,神话的无穷魅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读书不充分的现象。学生读了书,但并没有时间将课文所表达的形象、意象、情境、意境在头脑里“活”起来,就匆匆让学生去谈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只有通过充分的读,学生才能与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从而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思想,体会文本情感,认识文本所描述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道理。所有这些唯读为重。因为读是对文本情感体验和表达的最直接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形象最具活力的方法。

       其次,教师要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要长文短教,抓住重点段落,找准生发感受的语言点,这需要老师有较高的语文素养,抓住这个语言点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学生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三、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的地位明显带有“文化霸权主义”和“知识权威主义”特征,忽视儿童各种学习权利,总是以教师为中心,滔滔不绝地满堂灌,让学生跟着自己走,导致课堂上师问生答、师讲生记、师令生从,学生智慧与个性压抑乃至衰减这些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因此,我们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即:要把课堂教学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基点上,这就是要以生为本,始终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本真。老师这堂课的教学,充分在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牢记课标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师必须还原语文的本来面目,让课堂教学“返璞归真”,就是要使我们的教学重新走上朴实、扎实、真实的轨道上,在继承传统时,也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尽量以“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减少非语文手段的运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倡导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的理念,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的来历:1903中国文学——1907年国文——国语——1950年语文

       叶圣陶先生:书面为语,口头为文。

       语文教学研究任务: 总体研究:语文课程论

       客体研究:语文教材论(文质兼美,适合教学)

       本体研究:语文教学论(阅读写作,创新能力,思维能力)

       主体研究:语文学习论 语文教师论 文质兼美适合教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模式:诵读儒家经典的模式,讲授范文为内容的模式,以训练语文技能的式,已达成真善美的高标模式。

       新课程追求的价值取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课程理念: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个性发展。6.记述说明议论应用文体

       7.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8.四个具体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自主学习: 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有自觉的意识,独立积极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的特征具有主动性、问题性、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9.语文素养: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10.语文课程的构成:语言、文学、文化

       11.就语文课程理论来看,夏特的观点语文课程的构架:学习语言、语言的学习、通过语言学习,(语言和语文是同一个)这一过程通过探究来沟通的。

       1、学习语言 “学习语言”主要是以语言实践活动为凭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理 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其着眼点在于学生基本语文能力的应用 和语文素养的培育。“学习语言”重视语文学习过程。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性,让学生在感悟、理解、欣赏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美的陶冶。

       2、通过语言学习“通过语言学习”指的是“我们如何使用语言来构建我们生活的世界图景”。它不仅包括文学和文化内容,还包括使用语言来学习社会科、科学、数学、艺术、音乐等内容;它以“关于语言的学习”和“学习语言”为基础,以语文学习过程中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形成的语文能力为依托,特别是通过文学、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具有“高 尚的情操”、“坚强的信念”、“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审美情趣”的过程。

       3、关于语言的学习“关于语言的学习”,“关于语言的 学习”是有关语文知识的学习(这里“知识”是广义的概念,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和策略),而不是仅限于语言学知识的学习。这些知识应该是有助于学习者使自身语言能力有效发挥以及品味文学作品、学习本民族和多元文化所需具备的语文方面的知识和策略。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定向(建立信息量)、自学、讨论、答疑(处理信息)、自测、自结(反馈信息)。理论依据:信息论。

       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

       完整的语言能力应是口头言语的听说能力和书面言语的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读写听说能力共同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结构,它是英语交际能力系统最简明、最科学的概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构成语文能力的整体。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是辩证统一的。

       一、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首先,从其本质来看,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不断地以新涌现的听说形成的口头语言的语汇充实、丰富书面语言也就是读写;书面语言读写又以其准确、精炼等优势,改造、规范口头语言听说,而口语能力提高,反过来必将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

       其次,从教学实际来看。听说读写之间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常是多种训练相结合。如识字、阅读、作文都体现了听说训练相结合。而且四种训练中,都是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读写又能促进听说。

       最后,从实际生活中看,听说读写是一个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的转换过程。听和读是人们吸收、理解信息的过程,完成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的转换。说和写是表达、传递信息的过程,完成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的转换。整个转换过程就是一个言语实践的过程,也是言语能力提高的过程,是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