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伦理范文10篇

  企业伦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伦理伦理建设对策

  企业伦理(businessethics)也称商业伦理,是指蕴含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生活中的伦理关系、伦理意识、伦理准则与伦理活动的总和。[1]它表明的是一个企业为什么要存在,将会以什么方式和途径来体现和实现存在。企业伦理观反映的是企业“善与恶”的价值判断,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一个企业在其经营管理活动中,只有重视和加强企业的伦理建设,严格遵循企业的伦理规范,才能真正达到经营管理的理想境界,使企业具有强劲的竞争力。当前,由于各种机制的缺陷以及市场规则的不健全,引起了市场经济秩序上的诸多混乱,经济领域中出现的假冒伪劣、偷逃税款、不讲信用等种种反伦理行为不仅影响了企业声誉、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使社会秩序混乱、社会伦理道德水平下降,因此,正视企业伦理问题,加快企业伦理建设已迫在眉睫。[2]

  一、企业伦理的功能及作用

  企业伦理道德以其特有的社会功能对企业发展施以影响。在企业内部,伦理道德规范作为一种校正人们行为及人际关系的软约束,它有助于企业确立整体价值观和发扬企业精神,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助于群体行为合理化,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企业外部,企业伦理是企业立足社会的保证。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活动,履行社会的义务和完成社会的使命,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1、导向功能。企业伦理是企业正确认识和处理它在社会上、市场上的角色、功能、责任、义务所不可缺少的,可以为企业正确处理它和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正确的指导原则。企业只有使自己的求利行为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整体利益、可持续发展等价值取向,即以伦理为决策导向,才能在决策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进而获得管理的成功。

  2、凝聚功能。管理者的人格魅力主要由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决定,它能产生威信,使管理者赢得员工的信任,有助于二者之间的沟通,它能产生感染力和号召力,使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责任感,并进一步转化为对企业的忠诚,产生强大的内聚力。企业伦理能帮助管理者塑造良好的道德形象,扩大人格魅力的影响力,消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亲和二者的关系,使管理决策得到积极响应,取得良好的管理绩效。

  3、规范功能。伦理的自律性表现为:它能在企业中造就一种良好的氛围,成为员工的自觉信仰,会以“理应如此”的无形的精神尺度来衡量自己的行动,达到自我评价、自我规范的功效。

  4、激励功能。企业伦理能给全体员工提供一种强有力的精神激发力,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和行为都保持着高昂的状态。管理者运用伦理手段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5、有助于企业享有良好的商誉,提高其社会地位。企业的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大类,综观国内外,著名企业的无形资产都远远大于有形资产,从一定意义上说,无形资产的大小决定一个现代企业的价值,企业伦理就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商誉又是无形资产中的关键因素。企业商誉是一个企业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赞美的程度,它己越来越成为企业赢得现代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商誉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加入WTO后,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认同市场经济伦理道德的形势非常紧迫。我们面对的是全球化的市场,我们面临的竞争对手除了国内企业外,还有一直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的跨国企业。因此,中国企业必须通过逐步建立“诚信、公平”的伦理道德,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更好的融入经济一体化的全球环境。

  二、我国企业伦理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国企业一直比较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伦理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少企业的伦理建设还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3]

  1、不良的社会风气和法制不够健全。社会风气的好坏对企业的伦理建设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确出现了以经济建设为犯罪为特征的严重的腐败现象,这种现象是新旧体制交替时期的伴生物。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企业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使用各种手段来达到竞争中取胜的,客观上为某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社会上则假冒伪劣现象泛滥成灾,企业的三角债问题、不遵守合同、不守信用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不良的社会风气无形中又影响到企业,一些企业的领导以此为自己的企业违反伦理的行为找借口。

  目前,相对于迅速发展的经济建设,我国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一些法律规定不十分明确。很多不良的商业行为就是钻了法律不明确的空子。此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舆论等社会监督体系软弱无力等都是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使得企业伦理建设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没有法律强有力的依托和后盾,企业伦理建设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2、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够,为企业的道德失范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目前我国的市场体制还不完善,而且还存在行政主体介入市场的问题。价格双轨制的长期存在导致企业往往在不规范的市场规则下采取不规范的牟利行为,这种有较强的功利主义特点的企业难以通过市场和社会的机制将其牟利行为转化为社会的福利。

  3、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伦理重视不足,员工伦理意识淡薄。现阶段我国企业伦理教育滞后,企业高层管理者忽视伦理的重要性,伦理意识不足,员工缺乏相应的伦理知识。管理者的伦理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负责人对商业伦理(企业伦理)了解不多;(2)企业负责人对部分非道德行为采取容忍的态度;(3)企业负责人把不道德行为归因于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现在许多员工对企业无感情,责任意识淡薄,更多关心的是自己的物质利益,对企业的发展不感兴趣。甚至有个别员工为牟取私利故意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影响到企业正当利益的获得。4、企业伦理规范建设明显滞后。当前,我国企业伦理规范建设明显滞后。市场运行规则的不完善或规则执行缺乏有力监控,使得那些投机经营等违背企业伦理的企业非但不受惩罚反而能够获得大利;相反,那些遵从伦理道德的企业却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回报或面临成本过高的压力,最终导致有些企业不再注重甚至放弃企业伦理建设。有些企业虽然认识到了企业伦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底子薄、实力弱,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或在生存上苦于挣扎、或刚刚突出重围、起死回生、或潜心致力于内部生产技术等,认为企业伦理建设是重要的,但无瑕顾及,等到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再实施。

  三、加强我国企业伦理建设的对策

  企业伦理的选择和建设是一项重要战略的决策与实施过程,除了要具备独特性、持续性、延展性和显著的经济性等核心资源所必备的特点,还要考虑企业本身的特殊性,要从我国企业管理的实际和传统出发,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建设新路子。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企业伦理建设的第一步是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反映企业生存的根本价值和意义的整体化、个性化的群体意识。价值观为企业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行为指南,解决了企业该干什么、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做得好坏的评判标准。[4]

  作为合伦理性企业的价值观,必须是正确而明晰的,也就是说必须是崇高的。崇高的价值观,意味着企业应服务社会,追求进步,对人类文化做贡献,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美满、个性全面发展等。具体来说,企业应从思想观念的改革入手,特别注意以下两个观念的树立:第一,树立诚信观念。诚信是道德建设的根本,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要根治诚信缺失现象,需要企业加强自律,也需要国家建立有效的诚信制度。要让企业家明白诚信是企业的宝贵资源。只有每一个企业都从我做起,整个社会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信用环境。不讲诚信的行为起初是伤及别人,但最终必然伤及自身。只有每一个企业都从我做起,整个社会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信用环境。第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企业要意识到不能以“道德代价”换取企业的狭隘利益和短暂效益,企业只有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才可能持续发展。

  2、制定企业伦理规范。提高伦理水平不能单纯依靠道德说教,如果能把企业伦理的准则规范化,形成内部的各种管理制度,则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企业伦理准则所规范的是企业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关系,侧重于企业自身行为约束。伦理准则虽然不具备法律上的强制约束力,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企业的文化和行为。伦理观念和伦理准则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能够协调好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我国目前很少有企业制定伦理准则,因此,我国企业必须要顺应现代社会企业伦理趋向,树立社会责任、诚实守信、竞争合作、顾客至上、尊重员工等现代企业伦理观念,并且依据现代企业伦理观念来制定企业伦理准则。[5]制定伦理准则或守则的作用在于,一是可以促使员工思考他们的职责,激发员工的道德意识;二是培育企业优良的道德文化,形成企业的道德传统;三是有助于防止自上而下的不道德行为;四是能提高企业社会上的道德声誉。通过企业伦理规范来明确股东、员工处理与顾客、社区、行政机关、群众团体、社会大众的利益关系的行为,重点是突出企业的责任,强调企业的自我约束,也应包含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和道德理想。

  3、建立公开的企业伦理监督机制。企业作为社会的成员,其行为也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一个公开有效的企业伦理监督机制不仅需要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还需要一个双向公开的信息沟通渠道。企业要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管理手段,对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进行有效整合,以提高信息传递效果和沟通质量。要根据技术发展和环境变化寻找适合的载体。伦理建设既要提纲挈领,有骨有肉;又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伦理取向要适当地具体化、实物化,寻找合适的载体,“让员工随时随地体会到,让客户随时随地感受到”,发挥其长久的影响力。

  4、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企业伦理与法律的关系密不可分,法律制度具有伦理教育作用,它可以告诉并强制规定人们的行为活动领域,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人的活动具有选择的自由,超出了这一范围就会受到惩罚。因此,必须完善企业面临的法律环境。通过法律制度使伦理道德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同时增强道德的规范性,通过健全与完善法律体系对企业行为形成强约束,可以有效地抑制企业的反伦理行为,净化社会道德环境,促使人们尽快形成遵循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6]因此通过健全与完善法律体系会对企业行为形成强约束,可以有效地抑制企业的反伦理行为,促使企业尽快形成遵循社会伦理规范的行为习惯。一是要增强立法的公正性,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性,即法律内容的无歧视性。二是要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伦理素质,使他们在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管时更加注重企业的行为是否符合伦理原则。

  5、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中国目前企业伦理水平低下的状况与政府的某些行为有很大关系。作为政府,此时往往成为某些企业的后台靠山,企业可以凭政权的力量从事一些反伦理活动,因此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成为当务之急。[7]

  一方面,政府应不对企业进行行政干预,让企业在市场上享有自主的权利;政府通过税收、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企业能够独立自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社会伦理规范为准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提高企业伦理水平。

  另一方面,政府引导开展道德改革运动,转变企业的经营道德观念,迫使各主体加强其自身的“自律行为”,强化个人的诚信责任感,使企业主动进行伦理经营。

  6、加强员工企业伦理教育。我国企业目前普遍重视对员工的职业技能训练,忽视企业伦理道德教育,企业员工的整体道德素质不高。企业伦理教育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起点,并以提升成员个体的道德人格和企业整体的伦理品质为目的。通过对员工进行伦理道德培训,教育和帮助广大员工牢记社会道德的核心,树立集体主义观念、主人翁观念和诚实劳动观念,引导员工主动了解、关心消费者的需要,提供质量优良的产品和服务。[8]

  (1)提高企业管理层的伦理素养。企业伦理规则确立的最大推动者是企业的管理阶层,企业管理层的重视是商业伦理得以贯彻的重要因素。管理层自身的伦理道德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员工乃至企业的伦理观念及各种行为。因此,企业管理层必须增强道德意识,自觉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一是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企业管理者必须认识、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与伦理有关的知识,才能修炼成较高的道德品质。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伦理素质。三是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与反思。

  (2)提高企业员工伦理素养。企业伦理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有赖于企业员工不去从事各种反伦理行为;另一方面也有赖于企业员工积极配合对企业反伦理行为进行揭发与监督,因此,对员工进行道德伦理培训极为必要。通过教育和帮助广大员工牢记社会道德的核心,树立集体主义观念、主人翁观念和诚实劳动观念,引导员工主动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和喜好,为其提供质量优良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广大员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对员工的伦理培训不能是简单的说教,也不能强行灌输,重要的是培育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感。必须指出,员工对公司的价值观的认同需要时日,培训是长期的,否则会稀释公司的价值观。

  总之,以伦理道德为思想基础推进企业伦理建设是管理发展的需要,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我国企业必须正视企业伦理建设的不足,根据自身情况切实加快企业伦理建设,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千高原.企业伦理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11-13.

  [2]陈荣耀.企业伦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5-48.

  [3]龙兴海.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道德问题及其对策[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5:12-14.

  [4]朱泰.企业伦理文化:现代企业发展的精神实质[J].学术探索,2002,3:56-59.

  [5]欧阳润平.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伦理品质[J].伦理学研究,2003,5:21-23.

  [6]邹先平.企业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浅析[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3,3:55-57.

  企业伦理范文篇2

  关键词:炼油企业伦理决策指标体系模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炼油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实践表明,传统的企业经营中的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非伦理经营已经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而更加人性化和伦理化的伦理经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所重视。企业伦理是企业一种极为宝贵的无形资产,它可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得益彰。

  通常企业在面临生产决策时,一般只进行经济效益的决策,很少进行伦理决策。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以及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家,在进行经济决策的同时应当而且也需要进行伦理决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建立其伦理决策的模型,并借助它来进行伦理决策,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1炼油企业伦理概述

  炼油企业伦理就是对参与炼油企业生产经营各方行为善恶进行判断的规范,着重从道德的角度思考炼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对炼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道德评判[1]。炼油企业伦理所要解决的问题就内容上可以分为炼油企业与消费者(顾客)关系中的伦理问题、炼油企业与供应者关系中的伦理问题、炼油企业与竞争者关系中的伦理问题、炼油企业与所有者关系中的伦理问题、炼油企业与环境关系中的伦理问题等等。石油化工产品的消费者、炼油企业供应链中的各油田、来自同行业的其他炼油企业以及替代产品的生产者、炼油企业的各种所有者、炼油企业所面临的自然环境和社区环境等构成了炼油企业主要的利益相关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步伐的加快,炼油企业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社会里,利润关系到每一个炼油企业的命运。但是,作为基础产业部门,炼油企业决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不顾企业长远的发展。

  企业伦理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造就"道德的企业"和"道德的个人"[1]。炼油企业作为一级社会经济组织存在于这个社会上,它必然要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炼油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三方面[1]。同其他企业一样,炼油企业的经济责任可以概括为传统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问题,这也是一般情况下决策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而炼油企业的法律责任可以概括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据法律合法经营的问题,这是宏观政策环境对炼油企业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有的炼油企业经营者在履行经济责任的时候,会采取一些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做法,这时候企业的行为即便是合法的,但不一定是道德的,这就会涉及到炼油企业的道德责任问题。炼油企业道德责任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在面临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时,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不一样的。只有当炼油企业充分完成了应当承担的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各种责任,才是一个"道德的企业"。而炼油企业的员工,既作为相关权力的享有者,又作为炼油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者,炼油企业伦理的实践者,也只有很好的完成了这些责任,才能够说是一个"道德的个人"。因此,炼油企业及其成员完成社会责任情况的好与坏,是评价炼油企业及其成员道德与否的一个重要依据。

  2炼油企业伦理决策的内容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2.1炼油企业伦理决策的内容

  炼油企业最终经营结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机制的好与坏。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炼油企业的决策机制除了要满足发掘企业内在动力,激发企业决策机制的生机和增强协调功能,提高企业决策机制的效率等几方面的要求外,还应该对炼油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有清楚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在决策内容上引入伦理的因素进行决策。要求炼油企业除了要考虑决策可能带来的经济利益以外,还得考虑可能带来的对环境、对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可能带来的道德方面的问题。

  对一般的企业伦理决策而言,伦理决策内容主要涉及到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供应者,企业与竞争者,企业与环境,企业与所有者,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伦理问题[1]。根据炼油企业本身的生产特性和实际情况,炼油企业的伦理问题主要是炼油企业与所有者的伦理问题,即炼油企业怎样维护所有者的经济效益问题,这个问题一般在进行经济决策的时候就完成了,那么炼油企业与消费者、炼油企业与环境以及炼油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伦理问题即构成了炼油企业伦理决策的主要内容。

  2.2炼油企业伦理决策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进行任何一项伦理决策的时候,不同的决策者有不同的考虑。这也就是说,伦理决策与决策者的利益决策发生矛盾的时候,决策者个人的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时候就表现出伦理决策在结果上的混合性(每个备选方案都涉及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和不确定性[1]。

  在建立炼油企业的伦理决策模型之前,为了使炼油企业能科学、客观进行伦理决策,有必要建立一套全面、客观、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决策指标体系。

  建立炼油企业伦理决策指标体系,需从炼油企业担负的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入手。在炼油企业与消费者方面,炼油企业需要担负的社会责任主要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合理、产品安全、质量保证、售后服务等。在炼油企业与环境方面,炼油企业担负的社会责任主要有:"三废"治理问题,资源的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在炼油企业与员工方面,炼油企业担负的社会责任主要有:员工的薪酬、员工生产安全、员工的培训等[1]。在此基础上,结合炼油企业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便构成了企业的伦理决策的主要内容。于是得到炼油企业伦理决策指标体系的结构,如表1所示。

  表1炼油企业伦理决策指标体系

  内容炼油企业伦理指数Xk(k=1,2,3)伦理指标体系伦理指标体系指数Ykl指标权重Wkl炼油企业伦理综合评价指数X炼油企业与消费者X1满足消费者的需求Y11W11价格合理Y12W13产品安全Y13W13质量保证Y>14W14售后服务Y15W15炼油企业与环境X2"三废"治理Y21W21资源的合理利用Y22W22"清洁生产"Y23W23炼油企业与员工X3员工的薪酬Y31W31员工生产安全Y32W32员工的培训Y33W33其他Y34W34

  3炼油企业伦理决策模型

  3.1炼油企业伦理决策模型建立的思路

  设决策目标集为X={X1,X2,X3},其中每个Xk(k=1,2,3)又是由l个子目标组成,记为Xk={Yk1,Yk2…Ykl}[2]。在决策方案中对不同的伦理指标体系指数赋予不同的数值,即完成了对指标的量化。关于对表1中所列的定性的伦理指标体系指数量化,一般采用五阶段量表进行量化处理,如表2所示。

  表2五阶段量表

  很不好不好一般好很好12345

  炼油企业伦理指数Xk的值就可以根据下列公式求得:

  由(1)式可以看出,由于Ykl的集合为Ykl={1,2,3,4,5},而0≤Wkl≤1,且=1那么炼油企业的伦理指数Xk是在0到5之间取值。造成Xk取值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决策者在面临不同的伦理指标体系时,结合自己的经济考虑,侧重点不同造成的。同理,考虑的侧重点不一样,也会给炼油企业带来不同的经济利益。这就是说,当我们在处理实际决策问题的时候,各伦理指标体系指数Ykl以及指标体系指数的权重Wkl,在不同的方案中或是不同的决策者进行决策时,是不尽相同的,就形成了不同的方案。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企业的伦理指数与决策者所希望带来的不同经济效益相结合,组成不同的决策模型。

  3.2炼油企业伦理决策模型的建立

  在进行此类伦理决策的时候,决策者往往很难在经济利益与企业的伦理指数、以及不同的伦理指数之间找出一种比较确定的关系。所以,一般情况下,当炼油企业在进行伦理决策时,面临的多半是指标间关系为不定形式的多指标决策。并可通过指标间关系为不定形式的多指标决策模型[3],来建立相应的炼油企业伦理决策模型。

  假设有m个可行方案,则由不同方案的炼油企业伦理指数X1、X2、X3和年经济效益的期望值X4这四个评价指标构造出该问题的决策矩阵为:

  对上述决策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可以运用向量归一化方法予以求解,求得标准化矩阵R。

  (i=1,2,3,…m;j=1,2,3,4)

  指标间关系为不定形式的多指标决策的求解方法常用"最大最小法"和"最大最大法"[3]。当用最大最小法进行决策,选取方案时,最优方案At应当满足:

  而当用最大最大法进行决策,选取方案时,最优方案At应当满足:

  4应用举例

  假定某炼油厂拟设立分厂,在进行经济分析时提出了五个预备方案分别为A1、A2、A3、A4和A5,其年经济收益的期望值X4分别为:X14=2200万元,X24=2100万元,X34=2000万元,X44=2150万元,X54

  =2300万元。经过慎重考虑,分厂伦理指标体系指数及其权重的取值如表3所示。

  表3某炼油厂伦理决策指标体系

  内容企业伦理指数XK(k=1,2,3)伦理指标体系伦理指标体系指数YKl指标权重WKlXKlA1A2A3A4A5炼油企业伦理综合评价指数X炼油企业与消费者X1满足消费者的需求Y110.151234价格合理Y120.145123产品安全Y130.334512质量保证Y140.223451售后服务Y150.312345炼油企业与环境X2"三废"治理Y210.654321资源的合理利用Y220.143215"清洁生产"Y230.332154炼油企业与员工X3员工的薪酬Y310.354321员工生产安全Y320.443215员工的培训Y330.232154其他Y340.121543

  首先,通过(1)式算出在不同的方案下的Xk值。

  在方案一(A1)当中,有X11=50.1+40.1+30.3+20.2+10.3=2.5;X12=50.6+40.1+30.3=4.3;X13=50.3+40.4+30.2+20.1=3.9;

  同理,

  在方案二(A2)当中,有X21=3.0,X22=3.3,X23=2.9;

  在方案三(A3)当中,有X31=3.5,X32=2.3,X33=2.4;

  在方案四(A4)当中,有X41=3.0,X42=2.8,X43=2.4;

  在方案五(A5)当中,有X51=3.0,X52=2.3,X53=3.4。

  接着,根据算出的不同方案下的炼油企业伦理指数Xk的值和已知的年经济效益期望值X4的值,构造出和(2)式相类似的决策矩阵。

  然后,用(3)式对上述决策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类似于(4)式的标准化矩阵。

  再根据计算结果用最大最小法或者最大最大法进行决策。

  当用最大最小法时,有

  所以按照最大最小法选取的最优方案为方案二。

  当用最大最大法时,有

  所以按照最大最大法选取的最优方案为方案一。

  综上,在该问题中可以选取的方案为方案一或者方案二。

  5结论及建议

  (1)给出了炼油企业伦理决策指标体系,建立了相应的炼油企业伦理决策模型,并且进行了实例分析,

  计算与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是合理、实用的,从而有助于炼油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正确进行伦理决策。

  (2)在炼油企业的决策过程中伦理指标体系指数(Xkl)和指标权重(Wkl)的取值将会直接影响到决策结果,因此,科学、客观地确定它们的取值,对正确进行伦理决策极为重要。

  (3)炼油企业的决策者可以结合各伦理指标体系指数及其权重,对炼油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消费者、环境、员工)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

  又须指出的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建议炼油企业将伦理决策与经济决策同时进行,以便于及时对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陈炳富,周祖城编著.企业伦理学概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5

  2欧阳电平,甘碧群.企业营销道德测试与评价系统研究.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44

  3张吉军.现代决策分析方法及应用.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11

  企业伦理范文篇3

  伦理是指道德关系及其相应的道德规范。企业伦理是伦理的具体表现之一,通过企业道德规范来调节企业和企业员工的行为。所谓企业伦理,是指企业全体员工认同并在实际处理各种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善恶标准、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伦理道德是一种习俗,是人们自觉自愿追求的,对人们行为活动具有约束力。企业伦理道德属于企业文化系统中的习俗要素,对企业和企业员工的约束是自然的,对企业和企业员工的影响是长期的。企业伦理道德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的一种文化,企业伦理道德的优劣对企业的发展又具有深远的影响。企业伦理道德包括员工个体道德和企业法人道德两个方面。

  1.员工个体道德。员工个体道德的主体是企业单个的员工,员工个人道德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任何人的道德素质的各个方面都有内在的一致性,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都统一在人的根本道德价值观念。人内在的根本的道德价值观念,控制、导向、左右和调节人在各种场合下的道德行为。事实上,我国古代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就是人的道德行为在各种场合的统一性。员工个体道德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整个社会风气,也必然影响整个企业的形象。员工个人道德对整个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员工的职业道德上,加强员工职业道德的教育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内容。

  2.企业法人道德。企业法人道德是以善良、正直、公正、诚信等为标准,来评价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并调整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顾客、企业与员工等之间的行为规范。企业道德一方面通过舆论和教育来影响员工个体道德,形成员工的爱憎、善恶、是非的观念,另一方面又通过制度在企业确定下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道德准则,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成为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原则和规范。企业法人道德素质的优劣,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比员工个体道德的影响更大,并直接决定着整个企业的形象和发展前途。企业道德建设必须从现代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明确企业法人道德在整个道德体系中的根本或关键地位,着眼于用优良的企业法人道德来带动整个社会道德风气的优化。企业正而后市场平,市场平而后社会稳,社会稳而后民风纯,由此可见,企业法人道德建设的地位重要、作用重大。

  二、企业伦理道德的建设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是我国古代讲的“修己安人”的道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已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安人的行为,体现了一种系统的管理哲学,其根本的核心就是“规规矩矩地做事,诚诚恳恳地做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立于不败地位,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有两个方面的层次,一是员工个体道德的建设,二是企业法人道德的建设。员工个体道德与企业法人道德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者之中,企业法人道德处于主导地位,因此,企业伦理道德的建设,应重点加强企业法人道德的建设。

  1.员工个体道德的建设。员工个体道德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占居重要地位,加强员工个体道德建设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中国传统文化非常讲究修身养性,完美人格,儒家文化对人们修身养性的影响已有几千年了。仁、义、礼、智、信、温、良、勤、俭、让、真、善、美、诚、敏、圣、宽、严、勇等,都有着丰富而浓厚的内容,即使在现代高度文明的社会,也有着新的内涵,对人格的完善仍然具有超强的影响力。在我国,企业员工道德建设已有一定的历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如今,面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迎接世纪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企业员工个体道德建设的核心就是加强职工职业道德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遵守企业行为规范,爱集体,爱岗位,爱劳动,爱他人;讲责任,讲纪律,计协作,讲奉献,讲和谐;忠于职守,勤奋工作,诚实劳动,承认差距;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团结互助,不断创新,创造价值。

  2.企业法人道德的建设。企业法人道德与员工个体道德是有区别的,两者在层次上是不同的,企业法人道德缺失的危害远比员工个体道德缺失的危害要大得多。但两者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法人道德的建立,必然会对员工提出相应的要求,必然要部分地体现在每一员工的言行之中,特别会经常性地体现在员工的职业道德之中。在当前,我国企业法人伦理道德的建设,应充分关注企业的社会道德、生态道德、人际道德和行业道德四个方面的建设。

  ⑴企业社会道德建设。就是要处理好企业、国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是无可厚非的,但必须在法律道德规范的范围内进行,如果一个企业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惜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是不道德的,是一种社会病害。一个遵守文明道德行为准则的企业,才具备了良好的社会道德。就企业与国家关系来说,毫无疑义,国家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企业无论在何时何地的任何行为,都应自觉地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就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来说,无论企业大小、强弱,都不能靠损害社会求发展,应充分考虑并承担企业的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如慈善资助等,而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的发展环境。就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来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提倡公平合理的文明竞争,在企业自身求发展的同时,不中伤陷害其他企业。

  ⑵企业生态道德的建设。就是要处理好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个企业对它所处的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有很大影响的。企业不仅改变自然环境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而且还会改变社会环境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一个能与环境共同优化发展的企业,才具备了良好的生态道德。就企业与自然环境关系来说,企业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已是责无旁贷,企业必须采用先进工艺和先进技术,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做到企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就企业与社会环境关系来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促进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如交通拥挤、生态环境污染等,最大限度地提高对社会环境的正面影响,如促进地区的经济繁荣、参与社会公共事业的建设等。

  ⑶企业人际道德的建设。就是要处理好企业与人的关系。企业发展的关键归根到底在于人,企业如果只关心生产而不关心人,不仅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是不道德的。一个能全面关心人的企业,才具备了良好的人际道德

  企业伦理范文篇4

  摘要:全球化的大潮对成长中的中国企业提出了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的迫切要求,本文在论述建构企业伦理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伦理全球化中国特色

  一、建构企业伦理何以必要

  以世俗观之,企业与伦理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企业之根本在于逐利,伦理之根本在于求义,二者如何可以相提并论?因此在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就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即“企业非道德性神话”。也就是说,“经营之终极目标是获得收益。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经营者才有动力去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并致力于买卖交易行为。而根据这一观念,企业及从业人员并不直接关注伦理道德。他们并不是破坏伦理或不道德的,而是认为自身行为与道德无关。在他们看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进行伦理道德的考虑是不合时宜的。总而言之,生意就是生意,他们不愿将其道德化,他们讨厌伦理学家无聊说教,当然他们也不会因为竞争激烈而用石头砸对手的玻璃窗。这一观念的本质含义是:伦理与企业经营根本就是两回事。”那么,企业与伦理真的是非此即彼的吗?伦理对企业来说,真的是毫无必要的吗?显然,不能这样认为。

  首先,企业伦理是社会对企业的责任要求。企业本身是生存在社会里的,它的行为受到周围社会和环境的强烈影响。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政府和公众的态度、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都会对企业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企业的行为也会对社会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它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收入来源、生产商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与这些有益的经济影响伴随而来的是一些负面的社会影响,如环境污染、假冒伪劣产品、违法或缺德的行为等等。很显然,企业和社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相互影响,其影响的结果对两者而言,有时是消极的,有时是积极的。因而“在最近的40年里,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继续发展和扩大。全部社会责任的观念比单纯的经济责任的观念要宽,并且越来越令人信服,越来越被管理者所接受,并比以前更多地被付诸于行动。”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多种多样的,如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及自由选择的责任,如慈善、捐助等。而企业的社会伦理责任日益成为企业的重要的社会责任。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指出:“一个健康的企业和一个病态的社会是很难共存的”,种族主义、战争、暴力犯罪、像艾滋病一样的传染病,以及失败的学校,这些都不是由企业引起的社会病症,但减轻这些病症企业也会从中受益。因而作为社会的基本组织,企业必然应具有社会伦理责任意识。有一些人是反对企业要具有社会伦理责任意识的,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强烈反对企业把责任扩展到市场决策以外,反对企业承担包括伦理责任在内的任何责任,他曾从古典经济学的角度做出明确申明:“企业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社会责任——使用它的资源,按照游戏的规则,从事增加利润的活动,只要它存在一天它就如此,也就是说,在一种公开自由环境中竞争,没有阴谋和欺骗。如果企业管理者接受这种社会责任的观念,而不是尽可能其股东创造价值,那就几乎没有什么倾向能如此在破坏我们这个自由社会的基础了。这种观点基本上是一种破坏社会信条。”但即使这种看似维护企业自由的观点也印证了一个普遍的观念,即每一个地区都有各自的道德习俗,这些风俗判断行为是非的标依然关系着它对一个社会整体利益的影响。还有一些人认为企业无需承担社会伦理责任,它已经被包含在企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中了。虽然在企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中也有道德的成份,但伦理责任还不止这些,因为它还另外确定了一些社会成员所期望或禁止的活动和实践的义务,虽然这些活动和实践也许并没有变成法律条文。因此,伦理责任体现了有关行为的规范、标准或期望的范围,它反映了对主要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员工、业主及其他人是否公平或公正的关注。

  其次,企业伦理是企业自身信誉的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是社会性活动。当个人在企业中构成一定的组织从事经济活动时,必然就面临着经济组织的整体合力问题。而企业伦理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参与和运作,正是企业整体组织合力形成、保持和发掘的动力和源头所在。

  在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员工的单个活力当然很重要,但员工的单个活力并不一定就能形成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的整体活力,企业整体的组织合力与员工单个活力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企业的组织合力并不一下等于员工单个人力资本效用的简单之和。也就是说,如果企业员工没有对企业目标持有一致的愿景,也未对企业现有的运作模式抱有共同的关注,那么鼓励员工个人活力的增加只会增加管理的成本,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企业组织的整体合力。

  正是基于此,林恩·夏普·佩因指出:“一些企业明智地选择了通过组织信誉来解决伦理问题。信誉这个词在起源与意义上都相当丰富。它起源于拉丁语integritas,意思是全体或纯洁,因而经常等同于诚实、可靠、公平交易等品质。但它也意味着一般意义上的责任、一系列义务和自治的能力。并且从广义上讲,信誉暗示着身份与责任的一致整合。此外,信誉还具有许多性质。并呈现出不同程度。其中,最高层次的信誉与面对逆境和诱惑所表现出来的较强的道德原则有关。”

  理查德·狄乔治认为,“公司的信誉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这份资产并不显示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信誉就是可以依靠依赖,这是讲究道德的公司理所当然地从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的用户那里得到的一种报酬。员工们为在信誉好的公司服务而感到自豪,他们将自己的前程寄托给公司,并相信自己会得到公司的公正对待。他们对公司的忠心换来了公司对他们的忠心。承包商和其他商家宁愿跟有诚信名声的商家打交道。信誉是持续道德的结果,也是一种伦理的企业文化的结果。”然而在企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却总是存在着两种对伦理的不正当认识。一种是“代价论”。它认为企业要发展经济,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和超额利润,总要付出一定的伦理道德上的代价。这种观点在逻辑上是矛盾的,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如果这种代价确实存在,市场交易中一部分的利益的获得必须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那么,社会经济不可能得到持续的健康发展。另一种是“制度经济论”。它认为只要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建立和健全社会的经济和法律制度,就可以解决市场经济中出现的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当然,市场经济必须实行法制,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法律制度可以解决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切问题,特别是市场经济中的伦理道德规范问题。法律与伦理的区别在于:法律把人们的市场经济行为控制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而伦理把人们的市场经济行为调节在道德所规范的范围内。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强制安排,伦理则是一种价值观,是人类应有的自觉行为。企业伦理对企业信誉建立是社会法制所不能完全替代的。

  第三,企业伦理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实施“不施害”的宗旨。有害的事例包括污染环境、歧视工人、生产危险性的产品、误导性广告等。虽然在有些时候,有害的行为似乎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并且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但一时一地的利益并不能否定伦理规范的合理性,比如废物处理在这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每个企业都认为轻率地排放废物对社会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其结果对整个社会就是灾难性的。必须明确,有些行为受到了商业法律责任的约束,有的则没有。伦理责任蕴含了法律、法规的“精神”,而且有助于在法规不健全或根本不存在的决策领域内指导商业行为。有些人认为,伦理的最低底线或企业行为的最底限是合法,然而人们经常期望合乎伦理的公司或管理者能够在法律所要求的最低限之上行事。

  合乎道德的行为是由个人性格和外在刺激的结合激发出来的。在一个伦理氛围很差的企业里,即使是诚实的员工也可能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来。“道德能使人意识到自己的尊严。它能提供这样的依据,人们可以依照它们来评价自己并相互做出评价。”…在一定意义上,这种评价是人的一种自我设计、自我限制和自我要求。这种评价也同样适用于企业。企业可以根据这种自我理解来“决定”自己应该干什么和不应该干什么,比如它可以通过公正地交换从社会或其它企业那里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也同样可以通过欺骗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可见,伦理并非偶尔才影响企业生活,哪里有做好工作的决心,哪里就会有伦理道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企业伦理将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的必要性也会越来越显现出来。

  二、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何以必要

  随着企业伦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对成长中的中国企业来说愈来愈迫切。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资产重组风起云涌,企业并购愈演愈烈,经济的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走向。但经济的全球化并非是单一的进程,赫尔德在《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就把全球化视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都无法摆脱全球化进程的影响。这些进程体现在所有社会领域中,从文化领域到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法律领域、军事领域及环境领域。

  全球化最好被理解为一个多面的或者分化的社会现象。不能把它看作一个单一的状态,相反它指的是在社会活动的所有关键领域中不断全球化的相互联系的模式……任何对全球化进程的一般性解释都必须认识到,全球化不是单一的状态,最好把它理解为一个分化的、多面的进程。”当代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同样没有把全球化定义为单一的经济进程:“经济全球化是我们正在面临的现实,而且,它不仅只是过去年代的趋势的某种延续或者回复……不过,如果只是将全球化的观念应用于字面意义上的‘世界范围内’的联系,并且视其仅仅是、或者主要的经济方面的进程,那么,对全球化这一观念就会产生误解。全球化的内容无论如何也不仅仅是、甚至不主要是关于经济上的全球化,而是我们生活中时一空的巨变。”马克思曾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恩格斯也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说:“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历史时期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经济全球化成为了文化等其它领域全球化的逻辑起点。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任何一个企业从一开始面临的就是国际竞争压力。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需要具有“身心”两方面的成熟。“身”的成熟要求企业利用公平竞争的手段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壮大自身实力,建立名牌,巩固市场,利用积聚的资本实力,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为参与竞争打下坚实的个体微观基础。“心”的成熟,既表现为企业树立长远的发展战略,又表现为企业对同行、对消费者以及对社会长远利益负责的社会责任感,这正是当今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的企业伦理。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的全球化并不能为我们直接带来适用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的企业伦理,虽然文化也逐渐呈现出一体化进程,但毕竟企业伦理的建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特定的文化决定了企业伦理建构的特定性。德国的经济伦理学家帕特里希亚·派尔·舍勒在谈到跨文化管理的时候曾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中国的“长者至上原则”常常不能使素质优秀、才能卓越、学历不低的年轻人也能向众人证明自己的能力。倘使某团队成员发现,西方工作人员没做出符合这一原则的行动,那么团队内部(同一文化内)成员便会“建议”年轻人遵循中国这条原则。

  这就是说,年轻些的人必须时刻独立地置自己于这条中国原则之下,必须控制自己的劳绩,以论资提升。这里举个例子:

  一个年轻有为的中方工作人员很受西方上司重用。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不再如以往积极肯干,经过多次劝说他也没能跨出这条自己设定的界限。

  问题出在两个方面:

  ——欧洲式企业管理忽视了中方工作人员集体主义行动原则,导致中方内部惩罚性行为。

  ——中西双方的相互作用和反应,特别是西方上司对中方那位年轻“被保护人”采取的不相适应的措施导致问题产生。年轻人极不情愿地被惩罚性措施置于一种恰恰是中方团队所希望的处境。

  由于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这样的管理方式往往失去中方优秀后备力量。¨因此,我们建构企业伦理的目标,即便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也必须立足于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扎根于当代中国文化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建构起适合我们自己的,真正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才能真正地指导中国的大企业去应对规模经济竞争。“什么是最民族或最有民族性的呢?是在目前的竞争中富有国际性的,最富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换一句话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三、如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对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建设也具有指导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建构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呢?首先,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这就要求企业伦理既要符合一般的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内容,还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的特殊内容。或者说,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既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还要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相适应,既要遵守市场的道德准则,还要研究它在反映社会属性上的一些特殊的道德要求。这就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的要求。

  1996年l0月,中共中央就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一决议强调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经历了近2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在“道德行为的标准在某些领域已经下降”以及大量严重的道德问题存在(拜金主义、色情、泛滥、生产假冒伪劣商品、欺诈、腐败)的情况下,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放到同样重要的地位上”的战略方针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求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而且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围绕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行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规范。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要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加强公民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建立严格的信用制度,规范契约关系。各类经济主体都要守法经营。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偷税骗税、经济欺诈、恶意逃废债务等行为,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同志的这一精辟论述,阐述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伦理的基本内容,并从方法论上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其次,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必须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法律和道德作为人类行为的社会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法律以其强大的威慑力量要求人们“必须怎样”,道德则以劝诫、诱导、激励要求人们“应当怎样”,二者一个重在惩罚,一个重在教育,都是健康的社会不可或缺的。

  因此,企业伦理必须在与相关的法律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而相关的法律只有在与企业伦理的相互支持下,才会在企业运作中更具强制力。“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企业伦理范文篇5

  关键词:伦理道德企业文化个体企业法人

  企业文化在中国的兴起,使东方文明重伦理、讲道德的优秀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为了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伦理道德的观点与内涵,又必然会突破历史的局限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企业伦理道德的内容

  伦理是指道德关系及其相应的道德规范。企业伦理是伦理的具体表现之一,通过企业道德规范来调节企业和企业员工的行为。所谓企业伦理,是指企业全体员工认同并在实际处理各种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善恶标准、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伦理道德是一种习俗,是人们自觉自愿追求的,对人们行为活动具有约束力。企业伦理道德属于企业文化系统中的习俗要素,对企业和企业员工的约束是自然的,对企业和企业员工的影响是长期的。企业伦理道德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的一种文化,企业伦理道德的优劣对企业的发展又具有深远的影响。企业伦理道德包括员工个体道德和企业法人道德两个方面。

  1.员工个体道德。员工个体道德的主体是企业单个的员工,员工个人道德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任何人的道德素质的各个方面都有内在的一致性,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都统一在人的根本道德价值观念。人内在的根本的道德价值观念,控制、导向、左右和调节人在各种场合下的道德行为。事实上,我国古代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就是人的道德行为在各种场合的统一性。员工个体道德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整个社会风气,也必然影响整个企业的形象。员工个人道德对整个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员工的职业道德上,加强员工职业道德的教育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内容。

  2.企业法人道德。企业法人道德是以善良、正直、公正、诚信等为标准,来评价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并调整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顾客、企业与员工等之间的行为规范。企业道德一方面通过舆论和教育来影响员工个体道德,形成员工的爱憎、善恶、是非的观念,另一方面又通过制度在企业确定下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道德准则,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成为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原则和规范。企业法人道德素质的优劣,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比员工个体道德的影响更大,并直接决定着整个企业的形象和发展前途。企业道德建设必须从现代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明确企业法人道德在整个道德体系中的根本或关键地位,着眼于用优良的企业法人道德来带动整个社会道德风气的优化。企业正而后市场平,市场平而后社会稳,社会稳而后民风纯,由此可见,企业法人道德建设的地位重要、作用重大。

  二、企业伦理道德的建设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是我国古代讲的“修己安人”的道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已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安人的行为,体现了一种系统的管理哲学,其根本的核心就是“规规矩矩地做事,诚诚恳恳地做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立于不败地位,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有两个方面的层次,一是员工个体道德的建设,二是企业法人道德的建设。员工个体道德与企业法人道德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者之中,企业法人道德处于主导地位,因此,企业伦理道德的建设,应重点加强企业法人道德的建设。

  1.员工个体道德的建设。员工个体道德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占居重要地位,加强员工个体道德建设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中国传统文化非常讲究修身养性,完美人格,儒家文化对人们修身养性的影响已有几千年了。仁、义、礼、智、信、温、良、勤、俭、让、真、善、美、诚、敏、圣、宽、严、勇等,都有着丰富而浓厚的内容,即使在现代高度文明的社会,也有着新的内涵,对人格的完善仍然具有超强的影响力。在我国,企业员工道德建设已有一定的历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如今,面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迎接世纪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企业员工个体道德建设的核心就是加强职工职业道德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遵守企业行为规范,爱集体,爱岗位,爱劳动,爱他人;讲责任,讲纪律,计协作,讲奉献,讲和谐;忠于职守,勤奋工作,诚实劳动,承认差距;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团结互助,不断创新,创造价值。

  2.企业法人道德的建设。企业法人道德与员工个体道德是有区别的,两者在层次上是不同的,企业法人道德缺失的危害远比员工个体道德缺失的危害要大得多。但两者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法人道德的建立,必然会对员工提出相应的要求,必然要部分地体现在每一员工的言行之中,特别会经常性地体现在员工的职业道德之中。在当前,我国企业法人伦理道德的建设,应充分关注企业的社会道德、生态道德、人际道德和行业道德四个方面的建设。

  ⑴企业社会道德建设。就是要处理好企业、国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是无可厚非的,但必须在法律道德规范的范围内进行,如果一个企业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惜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是不道德的,是一种社会病害。一个遵守文明道德行为准则的企业,才具备了良好的社会道德。就企业与国家关系来说,毫无疑义,国家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企业无论在何时何地的任何行为,都应自觉地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就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来说,无论企业大小、强弱,都不能靠损害社会求发展,应充分考虑并承担企业的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如慈善资助等,而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的发展环境。就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来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提倡公平合理的文明竞争,在企业自身求发展的同时,不中伤陷害其他企业。

  ⑵企业生态道德的建设。就是要处理好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个企业对它所处的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有很大影响的。企业不仅改变自然环境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而且还会改变社会环境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一个能与环境共同优化发展的企业,才具备了良好的生态道德。就企业与自然环境关系来说,企业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已是责无旁贷,企业必须采用先进工艺和先进技术,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做到企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就企业与社会环境关系来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促进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如交通拥挤、生态环境污染等,最大限度地提高对社会环境的正面影响,如促进地区的经济繁荣、参与社会公共事业的建设等。

  ⑶企业人际道德的建设。就是要处理好企业与人的关系。企业发展的关键归根到底在于人,企业如果只关心生产而不关心人,不仅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是不道德的。一个能全面关心人的企业,才具备了良好的人际道德。企业不仅要关心人,而且还要全面地关心人,要从各方面关心并尽可能地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企业人际道德的建设,要求企业不仅要关心企业内部的员工,而且还要关心全社会各种各样的人,如客户、社区居民等。

  企业伦理范文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伦理建设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超过1000万家,其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城镇就业总数的75%,而产值和利税所占比例分别为60%和40%,在“金字塔式”的企业构架内中小企业构成了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塔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缓解当前国企改革中最大的难题——就业问题,同时也为国家的大中型企业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冲刷着人们已有的观念,新的经济形势要求企业具备自主性、趋利性、竞争性、平等性,以保证其生存发展。但这些特性又有可能使企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自主性强化了“自我利益”和本位主义倾向;趋利性诱发和助长了“一切向钱看”;竞争性可能导致恶性竞争等等。结果,目前假冒伪劣、坑骗顾客的行为屡屡发生,虚假广告泛滥,合同违约,环保意识薄弱,员工权益受到损害。现实表明,以上问题在中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中小企业违背伦理道德经营行为的发生,一方面给中小企业本身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为中小企业量多、面广,涉及到的用户或消费者较多,一旦其中有违背企业伦理的行为发生,其影响的面就很大,从而出现了目前中小企业的信誉危机状况,这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这些违背企业伦理的行为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企业自身利益的获得是以资源的浪费、国家税收的流失、他人生命财产的损失等作为代价的。从整个社会来说,企业微小的收益对应的却是巨大的社会成本。本文对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道德失范现象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中小企业加强自身伦理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

  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伦理建设现状

  伦理就是人与人之间应遵循的准则和规范。而企业的伦理关系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发生的所有关系。伦理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人对群体的依附性,依附性越强伦理的约束力越强。对于企业也同样。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一般规模相对较小,产品或服务的影响力不大,它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少,它不像大企业的运转要依靠内外每一环节的配合,一旦某一环节脱钩则会出现重大损失。所以相对而言,中小企业对社会的依附性相对较低,从而导致企业伦理对中小企业的约束力降低,企业反伦理经营的机会成本相对较低。我国目前企业经营活动中反伦理经营现象日益泛滥,突出表现在:市场竞争中假冒伪劣随处可见;虚假广告、赖账逃债、肆意毁约经常发生;管理者道德水平低下,涉嫌企业的经济犯罪案件不断曝光;偷税漏税、伪造账目时有发生;在产品质量方面造假贩假;在售后服务方面缺乏伦理关怀,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从而毁坏公司自身品牌形象;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劳资对立,为了利润最大化而损坏被雇佣者利益;不重视环境保护,为了企业自身利益污染环境,对资源过度开采使用,等等。企业的反伦理经营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从根本上有损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和长远发展。

  首先,我国企业伦理明确度不高,企业对“伦理经营”行为没有清晰的认识。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不仅仅是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而且是社会结构和经济理念、价值观念的大变革。社会失序、行为失范、价值失衡,随之各种伦理观念纷涌而起,而我国的道德规范又未跟上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我国企业伦理观念混乱,道德失范,企业伦理明确度较低。

  其次,我国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反伦理行为的敏感度低,从而使不道德企业有机可乘。对企业反伦理行为的敏感度取决于利益相关者的判断力,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而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许多配套制度缺失或者不完善,从而使得企业的反伦理行为成为可能。同时,国民受教育程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利益相关者的判断素质不高,加之我国企业在信息体系建设方面的不完善,相关信息收集困难,甚至无法获取有关信息,这就使得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反伦理行为的侵害程度和性质严重程度缺乏正确的判断。因此,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反伦理行为不敏感。

  其三,中小企业严重的人才缺乏。由于中小企业资金规模有限,很难有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同时,特别是一些私营中小业主的经营思想陈旧,经常会束缚人的能力发挥。这样,即使企业付给高薪,由于工作环境的不如意,也很难吸引人才。人才的缺乏,导致知识缺乏,企业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创新,产品开发能力就有限,企业很难摸准市场需求变化。为了生存,为了获利,就时有违背企业伦理的事出现。

  其四,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反应转化程度比较低。我国的市场体系正处于构建中,因而会存在市场机制的扭曲失灵现象。因此,在我国,利益相关者直接方式的反应转化程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和谐发展观下的企业伦理建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追求的是商品的价值。而商品的价值能否在市场交换中实现,主要取决于该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因此,商品生产经营者必须考虑消费者的要求,必须千方百计地为社会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在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平等竞争、公平交易、诚实守信来实现自身的利益。因此,规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引导市场的各个主体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约束,共同营造有序的市场环境。行业内部的自律意识、企业的自我约束功能、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观念等等,不仅是人们的主观意识,更是市场经济内在的要求。没有这些条件,市场经济是没法正常运行的。因此加强伦理建设无论对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还是市场改革进程的良性运行都有促进作用。

  提高法律意识

  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规则,提高法律意识和执法力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道德失范是一种负外部性行为,政府应该加强立法,增强信息透明度,使企业反伦理经营的机会成本加大。

  制定企业伦理准则

  企业伦理准则所规范的是企业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关系,侧重于企业自身行为约束。伦理准则虽然不具备法律上的强制约束力,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企业的文化和行为。伦理观念和伦理准则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能够协调好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我国目前很少有企业制定伦理准则,因此,我国企业必须要顺应现代社会企业伦理趋向,树立社会责任、诚实守信、竞争合作、顾客至上、尊重员工等现代企业伦理观念,并且依据现代企业伦理观念来制定企业伦理准则。

  加强员工的伦理教育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企业有了良好的企业伦理观念和伦理准则还不够,还要重视对员工的伦理教育。我国企业目前普遍重视对员工的职业技能训练,忽视企业伦理道德教育,企业员工的整体道德素质不高。发达国家企业则非常重视对员工的伦理教育,而且其经营管理实践显示,通过企业伦理教育可以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企业可以通过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典型示范等多种方法来对员工进行伦理教育,加强员工对企业伦理的认识和自觉履行伦理规范。

  提高企业经营者的人格素质

  企业经营者的人格素质是企业伦理的轴心,企业经营者的人格塑造是企业伦理建设的重点。所谓企业精神,实际就是企业经营者人格精神的延伸;企业凝聚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人格魅力。作为企业的决策者更应首先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真正领会企业伦理对企业和社会的重大影响,并同时带领企业所有职工加强伦理道德的学习,与此同时欢迎社会舆论监督企业的行为,这样在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伦理水平。在实践中,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就更应谨慎行事,正确处理好自己与相关利益者的关系。因此,企业伦理建设要求企业的经营者具有较强的伦理道德素质并遵守企业的伦理准则,起到表率作用,从而带动员工自觉遵守企业伦理守则。

  加强相关行业协会的建设

  对我国企业发展现状来说,需要成立行业中介机构来引导企业伦理化经营。行业中介机构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要求,有引导、监督、服务、协调等功能。行业中介机构要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要指导企业制定相关的伦理法则和伦理经营的策略与方法;二是要协调行业之间的关系,监督企业的经营行为,对不道德行为进行劝导和警告;三是协助企业进行伦理培训等。

  参考文献:

  1.徐大建.企业伦理学(m).上海出版社,2002

  2.朱泰.企业伦理文化:现代企业发展的精神实质(j).学术探索,2002,(3)

  企业伦理范文篇7

  摘要:全球化的大潮对成长中的中国企业提出了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的迫切要求,本文在论述建构企业伦理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伦理全球化中国特色

  一、建构企业伦理何以必要

  以世俗观之,企业与伦理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企业之根本在于逐利,伦理之根本在于求义,二者如何可以相提并论?因此在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就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即“企业非道德性神话”。也就是说,“经营之终极目标是获得收益。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经营者才有动力去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并致力于买卖交易行为。而根据这一观念,企业及从业人员并不直接关注伦理道德。他们并不是破坏伦理或不道德的,而是认为自身行为与道德无关。在他们看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进行伦理道德的考虑是不合时宜的。总而言之,生意就是生意,他们不愿将其道德化,他们讨厌伦理学家无聊说教,当然他们也不会因为竞争激烈而用石头砸对手的玻璃窗。这一观念的本质含义是:伦理与企业经营根本就是两回事。”那么,企业与伦理真的是非此即彼的吗?伦理对企业来说,真的是毫无必要的吗?显然,不能这样认为。

  首先,企业伦理是社会对企业的责任要求。企业本身是生存在社会里的,它的行为受到周围社会和环境的强烈影响。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政府和公众的态度、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都会对企业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企业的行为也会对社会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它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收入来源、生产商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与这些有益的经济影响伴随而来的是一些负面的社会影响,如环境污染、假冒伪劣产品、违法或缺德的行为等等。很显然,企业和社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相互影响,其影响的结果对两者而言,有时是消极的,有时是积极的。因而“在最近的40年里,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继续发展和扩大。全部社会责任的观念比单纯的经济责任的观念要宽,并且越来越令人信服,越来越被管理者所接受,并比以前更多地被付诸于行动。”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多种多样的,如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及自由选择的责任,如慈善、捐助等。而企业的社会伦理责任日益成为企业的重要的社会责任。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指出:“一个健康的企业和一个病态的社会是很难共存的”,种族主义、战争、暴力犯罪、像艾滋病一样的传染病,以及失败的学校,这些都不是由企业引起的社会病症,但减轻这些病症企业也会从中受益。因而作为社会的基本组织,企业必然应具有社会伦理责任意识。有一些人是反对企业要具有社会伦理责任意识的,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强烈反对企业把责任扩展到市场决策以外,反对企业承担包括伦理责任在内的任何责任,他曾从古典经济学的角度做出明确申明:“企业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社会责任——使用它的资源,按照游戏的规则,从事增加利润的活动,只要它存在一天它就如此,也就是说,在一种公开自由环境中竞争,没有阴谋和欺骗。如果企业管理者接受这种社会责任的观念,而不是尽可能其股东创造价值,那就几乎没有什么倾向能如此在破坏我们这个自由社会的基础了。这种观点基本上是一种破坏社会信条。”但即使这种看似维护企业自由的观点也印证了一个普遍的观念,即每一个地区都有各自的道德习俗,这些风俗判断行为是非的标依然关系着它对一个社会整体利益的影响。还有一些人认为企业无需承担社会伦理责任,它已经被包含在企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中了。虽然在企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中也有道德的成份,但伦理责任还不止这些,因为它还另外确定了一些社会成员所期望或禁止的活动和实践的义务,虽然这些活动和实践也许并没有变成法律条文。因此,伦理责任体现了有关行为的规范、标准或期望的范围,它反映了对主要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员工、业主及其他人是否公平或公正的关注。

  其次,企业伦理是企业自身信誉的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是社会性活动。当个人在企业中构成一定的组织从事经济活动时,必然就面临着经济组织的整体合力问题。而企业伦理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参与和运作,正是企业整体组织合力形成、保持和发掘的动力和源头所在。

  在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员工的单个活力当然很重要,但员工的单个活力并不一定就能形成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的整体活力,企业整体的组织合力与员工单个活力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企业的组织合力并不一下等于员工单个人力资本效用的简单之和。也就是说,如果企业员工没有对企业目标持有一致的愿景,也未对企业现有的运作模式抱有共同的关注,那么鼓励员工个人活力的增加只会增加管理的成本,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企业组织的整体合力。

  正是基于此,林恩·夏普·佩因指出:“一些企业明智地选择了通过组织信誉来解决伦理问题。信誉这个词在起源与意义上都相当丰富。它起源于拉丁语integritas,意思是全体或纯洁,因而经常等同于诚实、可靠、公平交易等品质。但它也意味着一般意义上的责任、一系列义务和自治的能力。并且从广义上讲,信誉暗示着身份与责任的一致整合。此外,信誉还具有许多性质。并呈现出不同程度。其中,最高层次的信誉与面对逆境和诱惑所表现出来的较强的道德原则有关。”

  理查德·狄乔治认为,“公司的信誉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这份资产并不显示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信誉就是可以依靠依赖,这是讲究道德的公司理所当然地从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的用户那里得到的一种报酬。员工们为在信誉好的公司服务而感到自豪,他们将自己的前程寄托给公司,并相信自己会得到公司的公正对待。他们对公司的忠心换来了公司对他们的忠心。承包商和其他商家宁愿跟有诚信名声的商家打交道。信誉是持续道德的结果,也是一种伦理的企业文化的结果。”然而在企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却总是存在着两种对伦理的不正当认识。一种是“代价论”。它认为企业要发展经济,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和超额利润,总要付出一定的伦理道德上的代价。这种观点在逻辑上是矛盾的,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如果这种代价确实存在,市场交易中一部分的利益的获得必须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那么,社会经济不可能得到持续的健康发展。另一种是“制度经济论”。它认为只要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建立和健全社会的经济和法律制度,就可以解决市场经济中出现的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当然,市场经济必须实行法制,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法律制度可以解决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切问题,特别是市场经济中的伦理道德规范问题。法律与伦理的区别在于:法律把人们的市场经济行为控制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而伦理把人们的市场经济行为调节在道德所规范的范围内。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强制安排,伦理则是一种价值观,是人类应有的自觉行为。企业伦理对企业信誉建立是社会法制所不能完全替代的。

  第三,企业伦理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实施“不施害”的宗旨。有害的事例包括污染环境、歧视工人、生产危险性的产品、误导性广告等。虽然在有些时候,有害的行为似乎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并且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但一时一地的利益并不能否定伦理规范的合理性,比如废物处理在这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每个企业都认为轻率地排放废物对社会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其结果对整个社会就是灾难性的。必须明确,有些行为受到了商业法律责任的约束,有的则没有。伦理责任蕴含了法律、法规的“精神”,而且有助于在法规不健全或根本不存在的决策领域内指导商业行为。有些人认为,伦理的最低底线或企业行为的最底限是合法,然而人们经常期望合乎伦理的公司或管理者能够在法律所要求的最低限之上行事。

  合乎道德的行为是由个人性格和外在刺激的结合激发出来的。在一个伦理氛围很差的企业里,即使是诚实的员工也可能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来。“道德能使人意识到自己的尊严。它能提供这样的依据,人们可以依照它们来评价自己并相互做出评价。”…在一定意义上,这种评价是人的一种自我设计、自我限制和自我要求。这种评价也同样适用于企业。企业可以根据这种自我理解来“决定”自己应该干什么和不应该干什么,比如它可以通过公正地交换从社会或其它企业那里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也同样可以通过欺骗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可见,伦理并非偶尔才影响企业生活,哪里有做好工作的决心,哪里就会有伦理道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企业伦理将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的必要性也会越来越显现出来。

  二、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何以必要

  随着企业伦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对成长中的中国企业来说愈来愈迫切。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资产重组风起云涌,企业并购愈演愈烈,经济的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走向。但经济的全球化并非是单一的进程,赫尔德在《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就把全球化视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都无法摆脱全球化进程的影响。这些进程体现在所有社会领域中,从文化领域到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法律领域、军事领域及环境领域。

  全球化最好被理解为一个多面的或者分化的社会现象。不能把它看作一个单一的状态,相反它指的是在社会活动的所有关键领域中不断全球化的相互联系的模式……任何对全球化进程的一般性解释都必须认识到,全球化不是单一的状态,最好把它理解为一个分化的、多面的进程。”当代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同样没有把全球化定义为单一的经济进程:“经济全球化是我们正在面临的现实,而且,它不仅只是过去年代的趋势的某种延续或者回复……不过,如果只是将全球化的观念应用于字面意义上的‘世界范围内’的联系,并且视其仅仅是、或者主要的经济方面的进程,那么,对全球化这一观念就会产生误解。全球化的内容无论如何也不仅仅是、甚至不主要是关于经济上的全球化,而是我们生活中时一空的巨变。”马克思曾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恩格斯也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说:“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历史时期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经济全球化成为了文化等其它领域全球化的逻辑起点。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任何一个企业从一开始面临的就是国际竞争压力。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需要具有“身心”两方面的成熟。“身”的成熟要求企业利用公平竞争的手段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壮大自身实力,建立名牌,巩固市场,利用积聚的资本实力,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为参与竞争打下坚实的个体微观基础。“心”的成熟,既表现为企业树立长远的发展战略,又表现为企业对同行、对消费者以及对社会长远利益负责的社会责任感,这正是当今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的企业伦理。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的全球化并不能为我们直接带来适用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的企业伦理,虽然文化也逐渐呈现出一体化进程,但毕竟企业伦理的建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特定的文化决定了企业伦理建构的特定性。德国的经济伦理学家帕特里希亚·派尔·舍勒在谈到跨文化管理的时候曾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中国的“长者至上原则”常常不能使素质优秀、才能卓越、学历不低的年轻人也能向众人证明自己的能力。倘使某团队成员发现,西方工作人员没做出符合这一原则的行动,那么团队内部(同一文化内)成员便会“建议”年轻人遵循中国这条原则。

  这就是说,年轻些的人必须时刻独立地置自己于这条中国原则之下,必须控制自己的劳绩,以论资提升。这里举个例子:

  一个年轻有为的中方工作人员很受西方上司重用。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不再如以往积极肯干,经过多次劝说他也没能跨出这条自己设定的界限。

  问题出在两个方面:

  ——欧洲式企业管理忽视了中方工作人员集体主义行动原则,导致中方内部惩罚性行为。

  ——中西双方的相互作用和反应,特别是西方上司对中方那位年轻“被保护人”采取的不相适应的措施导致问题产生。年轻人极不情愿地被惩罚性措施置于一种恰恰是中方团队所希望的处境。

  由于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这样的管理方式往往失去中方优秀后备力量。¨因此,我们建构企业伦理的目标,即便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也必须立足于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扎根于当代中国文化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建构起适合我们自己的,真正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才能真正地指导中国的大企业去应对规模经济竞争。“什么是最民族或最有民族性的呢?是在目前的竞争中富有国际性的,最富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换一句话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三、如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对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建设也具有指导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建构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呢?首先,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这就要求企业伦理既要符合一般的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内容,还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的特殊内容。或者说,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既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还要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相适应,既要遵守市场的道德准则,还要研究它在反映社会属性上的一些特殊的道德要求。这就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的要求。

  1996年l0月,中共中央就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一决议强调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经历了近2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在“道德行为的标准在某些领域已经下降”以及大量严重的道德问题存在(拜金主义、色情、泛滥、生产假冒伪劣商品、欺诈、腐败)的情况下,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放到同样重要的地位上”的战略方针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求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而且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围绕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行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规范。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要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加强公民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建立严格的信用制度,规范契约关系。各类经济主体都要守法经营。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偷税骗税、经济欺诈、恶意逃废债务等行为,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同志的这一精辟论述,阐述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伦理的基本内容,并从方法论上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其次,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必须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法律和道德作为人类行为的社会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法律以其强大的威慑力量要求人们“必须怎样”,道德则以劝诫、诱导、激励要求人们“应当怎样”,二者一个重在惩罚,一个重在教育,都是健康的社会不可或缺的。

  因此,企业伦理必须在与相关的法律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而相关的法律只有在与企业伦理的相互支持下,才会在企业运作中更具强制力。“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企业伦理范文篇8

  [论文摘要]全球化的大潮对成长中的中国企业提出了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的迫切要求,本文在论述建构企业伦理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建构企业伦理何以必要

  以世俗观之,企业与伦理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企业之根本在于逐利,伦理之根本在于求义,二者如何可以相提并论?因此在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就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即“企业非道德性神话”。也就是说,“经营之终极目标是获得收益。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经营者才有动力去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并致力于买卖交易行为。而根据这一观念,企业及从业人员并不直接关注伦理道德。他们并不是破坏伦理或不道德的,而是认为自身行为与道德无关。在他们看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进行伦理道德的考虑是不合时宜的。总而言之,生意就是生意,他们不愿将其道德化,他们讨厌伦理学家无聊说教,当然他们也不会因为竞争激烈而用石头砸对手的玻璃窗。这一观念的本质含义是:伦理与企业经营根本就是两回事。”那么,企业与伦理真的是非此即彼的吗?伦理对企业来说,真的是毫无必要的吗?显然,不能这样认为。

  首先,企业伦理是社会对企业的责任要求。企业本身是生存在社会里的,它的行为受到周围社会和环境的强烈影响。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政府和公众的态度、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都会对企业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企业的行为也会对社会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它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收入来源、生产商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与这些有益的经济影响伴随而来的是一些负面的社会影响,如环境污染、假冒伪劣产品、违法或缺德的行为等等。很显然,企业和社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相互影响,其影响的结果对两者而言,有时是消极的,有时是积极的。因而“在最近的40年里,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继续发展和扩大。全部社会责任的观念比单纯的经济责任的观念要宽,并且越来越令人信服,越来越被管理者所接受,并比以前更多地被付诸于行动。”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多种多样的,如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及自由选择的责任,如慈善、捐助等。而企业的社会伦理责任日益成为企业的重要的社会责任。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指出:“一个健康的企业和一个病态的社会是很难共存的”,种族主义、战争、暴力犯罪、像艾滋病一样的传染病,以及失败的学校,这些都不是由企业引起的社会病症,但减轻这些病症企业也会从中受益。因而作为社会的基本组织,企业必然应具有社会伦理责任意识。有一些人是反对企业要具有社会伦理责任意识的,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强烈反对企业把责任扩展到市场决策以外,反对企业承担包括伦理责任在内的任何责任,他曾从古典经济学的角度做出明确申明:“企业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社会责任——使用它的资源,按照游戏的规则,从事增加利润的活动,只要它存在一天它就如此,也就是说,在一种公开自由环境中竞争,没有阴谋和欺骗。如果企业管理者接受这种社会责任的观念,而不是尽可能其股东创造价值,那就几乎没有什么倾向能如此在破坏我们这个自由社会的基础了。这种观点基本上是一种破坏社会信条。”但即使这种看似维护企业自由的观点也印证了一个普遍的观念,即每一个地区都有各自的道德习俗,这些风俗判断行为是非的标依然关系着它对一个社会整体利益的影响。还有一些人认为企业无需承担社会伦理责任,它已经被包含在企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中了。虽然在企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中也有道德的成份,但伦理责任还不止这些,因为它还另外确定了一些社会成员所期望或禁止的活动和实践的义务,虽然这些活动和实践也许并没有变成法律条文。因此,伦理责任体现了有关行为的规范、标准或期望的范围,它反映了对主要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员工、业主及其他人是否公平或公正的关注。

  其次,企业伦理是企业自身信誉的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是社会性活动。当个人在企业中构成一定的组织从事经济活动时,必然就面临着经济组织的整体合力问题。而企业伦理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参与和运作,正是企业整体组织合力形成、保持和发掘的动力和源头所在。

  在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员工的单个活力当然很重要,但员工的单个活力并不一定就能形成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的整体活力,企业整体的组织合力与员工单个活力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企业的组织合力并不一下等于员工单个人力资本效用的简单之和。也就是说,如果企业员工没有对企业目标持有一致的愿景,也未对企业现有的运作模式抱有共同的关注,那么鼓励员工个人活力的增加只会增加管理的成本,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企业组织的整体合力。

  正是基于此,林恩·夏普·佩因指出:“一些企业明智地选择了通过组织信誉来解决伦理问题。信誉这个词在起源与意义上都相当丰富。它起源于拉丁语integritas,意思是全体或纯洁,因而经常等同于诚实、可靠、公平交易等品质。但它也意味着一般意义上的责任、一系列义务和自治的能力。并且从广义上讲,信誉暗示着身份与责任的一致整合。此外,信誉还具有许多性质。并呈现出不同程度。其中,最高层次的信誉与面对逆境和诱惑所表现出来的较强的道德原则有关。”

  理查德·狄乔治认为,“公司的信誉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这份资产并不显示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信誉就是可以依靠依赖,这是讲究道德的公司理所当然地从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的用户那里得到的一种报酬。员工们为在信誉好的公司服务而感到自豪,他们将自己的前程寄托给公司,并相信自己会得到公司的公正对待。他们对公司的忠心换来了公司对他们的忠心。承包商和其他商家宁愿跟有诚信名声的商家打交道。信誉是持续道德的结果,也是一种伦理的企业文化的结果。”然而在企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却总是存在着两种对伦理的不正当认识。一种是“代价论”。它认为企业要发展经济,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和超额利润,总要付出一定的伦理道德上的代价。这种观点在逻辑上是矛盾的,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如果这种代价确实存在,市场交易中一部分的利益的获得必须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那么,社会经济不可能得到持续的健康发展。另一种是“制度经济论”。它认为只要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建立和健全社会的经济和法律制度,就可以解决市场经济中出现的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当然,市场经济必须实行法制,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法律制度可以解决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切问题,特别是市场经济中的伦理道德规范问题。法律与伦理的区别在于:法律把人们的市场经济行为控制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而伦理把人们的市场经济行为调节在道德所规范的范围内。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强制安排,伦理则是一种价值观,是人类应有的自觉行为。企业伦理对企业信誉建立是社会法制所不能完全替代的。

  第三,企业伦理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实施“不施害”的宗旨。有害的事例包括污染环境、歧视工人、生产危险性的产品、误导性广告等。虽然在有些时候,有害的行为似乎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并且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但一时一地的利益并不能否定伦理规范的合理性,比如废物处理在这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每个企业都认为轻率地排放废物对社会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其结果对整个社会就是灾难性的。必须明确,有些行为受到了商业法律责任的约束,有的则没有。伦理责任蕴含了法律、法规的“精神”,而且有助于在法规不健全或根本不存在的决策领域内指导商业行为。有些人认为,伦理的最低底线或企业行为的最底限是合法,然而人们经常期望合乎伦理的公司或管理者能够在法律所要求的最低限之上行事。

  合乎道德的行为是由个人性格和外在刺激的结合激发出来的。在一个伦理氛围很差的企业里,即使是诚实的员工也可能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来。“道德能使人意识到自己的尊严。它能提供这样的依据,人们可以依照它们来评价自己并相互做出评价。”…在一定意义上,这种评价是人的一种自我设计、自我限制和自我要求。这种评价也同样适用于企业。企业可以根据这种自我理解来“决定”自己应该干什么和不应该干什么,比如它可以通过公正地交换从社会或其它企业那里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也同样可以通过欺骗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可见,伦理并非偶尔才影响企业生活,哪里有做好工作的决心,哪里就会有伦理道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企业伦理将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的必要性也会越来越显现出来。

  二、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何以必要

  随着企业伦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对成长中的中国企业来说愈来愈迫切。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资产重组风起云涌,企业并购愈演愈烈,经济的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走向。但经济的全球化并非是单一的进程,赫尔德在《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就把全球化视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都无法摆脱全球化进程的影响。这些进程体现在所有社会领域中,从文化领域到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法律领域、军事领域及环境领域。

  全球化最好被理解为一个多面的或者分化的社会现象。不能把它看作一个单一的状态,相反它指的是在社会活动的所有关键领域中不断全球化的相互联系的模式……任何对全球化进程的一般性解释都必须认识到,全球化不是单一的状态,最好把它理解为一个分化的、多面的进程。”当代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同样没有把全球化定义为单一的经济进程:“经济全球化是我们正在面临的现实,而且,它不仅只是过去年代的趋势的某种延续或者回复……不过,如果只是将全球化的观念应用于字面意义上的‘世界范围内’的联系,并且视其仅仅是、或者主要的经济方面的进程,那么,对全球化这一观念就会产生误解。全球化的内容无论如何也不仅仅是、甚至不主要是关于经济上的全球化,而是我们生活中时一空的巨变。”马克思曾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恩格斯也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说:“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历史时期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经济全球化成为了文化等其它领域全球化的逻辑起点。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任何一个企业从一开始面临的就是国际竞争压力。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需要具有“身心”两方面的成熟。“身”的成熟要求企业利用公平竞争的手段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壮大自身实力,建立名牌,巩固市场,利用积聚的资本实力,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为参与竞争打下坚实的个体微观基础。“心”的成熟,既表现为企业树立长远的发展战略,又表现为企业对同行、对消费者以及对社会长远利益负责的社会责任感,这正是当今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的企业伦理。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的全球化并不能为我们直接带来适用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的企业伦理,虽然文化也逐渐呈现出一体化进程,但毕竟企业伦理的建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特定的文化决定了企业伦理建构的特定性。德国的经济伦理学家帕特里希亚·派尔·舍勒在谈到跨文化管理的时候曾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中国的“长者至上原则”常常不能使素质优秀、才能卓越、学历不低的年轻人也能向众人证明自己的能力。倘使某团队成员发现,西方工作人员没做出符合这一原则的行动,那么团队内部(同一文化内)成员便会“建议”年轻人遵循中国这条原则。

  这就是说,年轻些的人必须时刻独立地置自己于这条中国原则之下,必须控制自己的劳绩,以论资提升。这里举个例子:

  一个年轻有为的中方工作人员很受西方上司重用。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不再如以往积极肯干,经过多次劝说他也没能跨出这条自己设定的界限。

  问题出在两个方面:

  ——欧洲式企业管理忽视了中方工作人员集体主义行动原则,导致中方内部惩罚性行为。

  ——中西双方的相互作用和反应,特别是西方上司对中方那位年轻“被保护人”采取的不相适应的措施导致问题产生。年轻人极不情愿地被惩罚性措施置于一种恰恰是中方团队所希望的处境。

  由于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这样的管理方式往往失去中方优秀后备力量。¨因此,我们建构企业伦理的目标,即便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也必须立足于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扎根于当代中国文化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建构起适合我们自己的,真正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才能真正地指导中国的大企业去应对规模经济竞争。“什么是最民族或最有民族性的呢?是在目前的竞争中富有国际性的,最富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换一句话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三、如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对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建设也具有指导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建构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呢?首先,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这就要求企业伦理既要符合一般的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内容,还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的特殊内容。或者说,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既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还要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相适应,既要遵守市场的道德准则,还要研究它在反映社会属性上的一些特殊的道德要求。这就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的要求。

  1996年l0月,中共中央就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一决议强调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经历了近2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在“道德行为的标准在某些领域已经下降”以及大量严重的道德问题存在(拜金主义、色情、泛滥、生产假冒伪劣商品、欺诈、腐败)的情况下,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放到同样重要的地位上”的战略方针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求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而且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围绕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行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规范。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要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加强公民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建立严格的信用制度,规范契约关系。各类经济主体都要守法经营。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偷税骗税、经济欺诈、恶意逃废债务等行为,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同志的这一精辟论述,阐述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伦理的基本内容,并从方法论上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其次,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必须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法律和道德作为人类行为的社会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法律以其强大的威慑力量要求人们“必须怎样”,道德则以劝诫、诱导、激励要求人们“应当怎样”,二者一个重在惩罚,一个重在教育,都是健康的社会不可或缺的。

  因此,企业伦理必须在与相关的法律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而相关的法律只有在与企业伦理的相互支持下,才会在企业运作中更具强制力。“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企业伦理范文篇9

  关键词:企业伦理伦理建设对策

  企业伦理(businessethics)也称商业伦理,是指蕴含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生活中的伦理关系、伦理意识、伦理准则与伦理活动的总和。[1]它表明的是一个企业为什么要存在,将会以什么方式和途径来体现和实现存在。企业伦理观反映的是企业“善与恶”的价值判断,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一个企业在其经营管理活动中,只有重视和加强企业的伦理建设,严格遵循企业的伦理规范,才能真正达到经营管理的理想境界,使企业具有强劲的竞争力。当前,由于各种机制的缺陷以及市场规则的不健全,引起了市场经济秩序上的诸多混乱,经济领域中出现的假冒伪劣、偷逃税款、不讲信用等种种反伦理行为不仅影响了企业声誉、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使社会秩序混乱、社会伦理道德水平下降,因此,正视企业伦理问题,加快企业伦理建设已迫在眉睫。[2]

  一、企业伦理的功能及作用

  企业伦理道德以其特有的社会功能对企业发展施以影响。在企业内部,伦理道德规范作为一种校正人们行为及人际关系的软约束,它有助于企业确立整体价值观和发扬企业精神,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助于群体行为合理化,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企业外部,企业伦理是企业立足社会的保证。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活动,履行社会的义务和完成社会的使命,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1、导向功能。企业伦理是企业正确认识和处理它在社会上、市场上的角色、功能、责任、义务所不可缺少的,可以为企业正确处理它和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正确的指导原则。企业只有使自己的求利行为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整体利益、可持续发展等价值取向,即以伦理为决策导向,才能在决策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进而获得管理的成功。

  2、凝聚功能。管理者的人格魅力主要由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决定,它能产生威信,使管理者赢得员工的信任,有助于二者之间的沟通,它能产生感染力和号召力,使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责任感,并进一步转化为对企业的忠诚,产生强大的内聚力。企业伦理能帮助管理者塑造良好的道德形象,扩大人格魅力的影响力,消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亲和二者的关系,使管理决策得到积极响应,取得良好的管理绩效。

  3、规范功能。伦理的自律性表现为:它能在企业中造就一种良好的氛围,成为员工的自觉信仰,会以“理应如此”的无形的精神尺度来衡量自己的行动,达到自我评价、自我规范的功效。

  4、激励功能。企业伦理能给全体员工提供一种强有力的精神激发力,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和行为都保持着高昂的状态。管理者运用伦理手段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5、有助于企业享有良好的商誉,提高其社会地位。企业的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大类,综观国内外,著名企业的无形资产都远远大于有形资产,从一定意义上说,无形资产的大小决定一个现代企业的价值,企业伦理就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商誉又是无形资产中的关键因素。企业商誉是一个企业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赞美的程度,它己越来越成为企业赢得现代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商誉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加入WTO后,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认同市场经济伦理道德的形势非常紧迫。我们面对的是全球化的市场,我们面临的竞争对手除了国内企业外,还有一直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的跨国企业。因此,中国企业必须通过逐步建立“诚信、公平”的伦理道德,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更好的融入经济一体化的全球环境。

  二、我国企业伦理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国企业一直比较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伦理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少企业的伦理建设还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3]

  1、不良的社会风气和法制不够健全。社会风气的好坏对企业的伦理建设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确出现了以经济建设为犯罪为特征的严重的腐败现象,这种现象是新旧体制交替时期的伴生物。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企业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使用各种手段来达到竞争中取胜的,客观上为某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社会上则假冒伪劣现象泛滥成灾,企业的三角债问题、不遵守合同、不守信用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不良的社会风气无形中又影响到企业,一些企业的领导以此为自己的企业违反伦理的行为找借口。

  目前,相对于迅速发展的经济建设,我国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一些法律规定不十分明确。很多不良的商业行为就是钻了法律不明确的空子。此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舆论等社会监督体系软弱无力等都是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使得企业伦理建设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没有法律强有力的依托和后盾,企业伦理建设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2、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够,为企业的道德失范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目前我国的市场体制还不完善,而且还存在行政主体介入市场的问题。价格双轨制的长期存在导致企业往往在不规范的市场规则下采取不规范的牟利行为,这种有较强的功利主义特点的企业难以通过市场和社会的机制将其牟利行为转化为社会的福利。

  3、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伦理重视不足,员工伦理意识淡薄。现阶段我国企业伦理教育滞后,企业高层管理者忽视伦理的重要性,伦理意识不足,员工缺乏相应的伦理知识。管理者的伦理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负责人对商业伦理(企业伦理)了解不多;(2)企业负责人对部分非道德行为采取容忍的态度;(3)企业负责人把不道德行为归因于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现在许多员工对企业无感情,责任意识淡薄,更多关心的是自己的物质利益,对企业的发展不感兴趣。甚至有个别员工为牟取私利故意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影响到企业正当利益的获得。4、企业伦理规范建设明显滞后。当前,我国企业伦理规范建设明显滞后。市场运行规则的不完善或规则执行缺乏有力监控,使得那些投机经营等违背企业伦理的企业非但不受惩罚反而能够获得大利;相反,那些遵从伦理道德的企业却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回报或面临成本过高的压力,最终导致有些企业不再注重甚至放弃企业伦理建设。有些企业虽然认识到了企业伦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底子薄、实力弱,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或在生存上苦于挣扎、或刚刚突出重围、起死回生、或潜心致力于内部生产技术等,认为企业伦理建设是重要的,但无瑕顾及,等到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再实施。

  三、加强我国企业伦理建设的对策

  企业伦理的选择和建设是一项重要战略的决策与实施过程,除了要具备独特性、持续性、延展性和显著的经济性等核心资源所必备的特点,还要考虑企业本身的特殊性,要从我国企业管理的实际和传统出发,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建设新路子。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企业伦理建设的第一步是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反映企业生存的根本价值和意义的整体化、个性化的群体意识。价值观为企业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行为指南,解决了企业该干什么、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做得好坏的评判标准。[4]

  作为合伦理性企业的价值观,必须是正确而明晰的,也就是说必须是崇高的。崇高的价值观,意味着企业应服务社会,追求进步,对人类文化做贡献,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美满、个性全面发展等。具体来说,企业应从思想观念的改革入手,特别注意以下两个观念的树立:第一,树立诚信观念。诚信是道德建设的根本,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要根治诚信缺失现象,需要企业加强自律,也需要国家建立有效的诚信制度。要让企业家明白诚信是企业的宝贵资源。只有每一个企业都从我做起,整个社会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信用环境。不讲诚信的行为起初是伤及别人,但最终必然伤及自身。只有每一个企业都从我做起,整个社会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信用环境。第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企业要意识到不能以“道德代价”换取企业的狭隘利益和短暂效益,企业只有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才可能持续发展。

  2、制定企业伦理规范。提高伦理水平不能单纯依靠道德说教,如果能把企业伦理的准则规范化,形成内部的各种管理制度,则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企业伦理准则所规范的是企业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关系,侧重于企业自身行为约束。伦理准则虽然不具备法律上的强制约束力,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企业的文化和行为。伦理观念和伦理准则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能够协调好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我国目前很少有企业制定伦理准则,因此,我国企业必须要顺应现代社会企业伦理趋向,树立社会责任、诚实守信、竞争合作、顾客至上、尊重员工等现代企业伦理观念,并且依据现代企业伦理观念来制定企业伦理准则。[5]制定伦理准则或守则的作用在于,一是可以促使员工思考他们的职责,激发员工的道德意识;二是培育企业优良的道德文化,形成企业的道德传统;三是有助于防止自上而下的不道德行为;四是能提高企业社会上的道德声誉。通过企业伦理规范来明确股东、员工处理与顾客、社区、行政机关、群众团体、社会大众的利益关系的行为,重点是突出企业的责任,强调企业的自我约束,也应包含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和道德理想。

  3、建立公开的企业伦理监督机制。企业作为社会的成员,其行为也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一个公开有效的企业伦理监督机制不仅需要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还需要一个双向公开的信息沟通渠道。企业要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管理手段,对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进行有效整合,以提高信息传递效果和沟通质量。要根据技术发展和环境变化寻找适合的载体。伦理建设既要提纲挈领,有骨有肉;又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伦理取向要适当地具体化、实物化,寻找合适的载体,“让员工随时随地体会到,让客户随时随地感受到”,发挥其长久的影响力。

  4、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企业伦理与法律的关系密不可分,法律制度具有伦理教育作用,它可以告诉并强制规定人们的行为活动领域,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人的活动具有选择的自由,超出了这一范围就会受到惩罚。因此,必须完善企业面临的法律环境。通过法律制度使伦理道德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同时增强道德的规范性,通过健全与完善法律体系对企业行为形成强约束,可以有效地抑制企业的反伦理行为,净化社会道德环境,促使人们尽快形成遵循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6]因此通过健全与完善法律体系会对企业行为形成强约束,可以有效地抑制企业的反伦理行为,促使企业尽快形成遵循社会伦理规范的行为习惯。一是要增强立法的公正性,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性,即法律内容的无歧视性。二是要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伦理素质,使他们在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管时更加注重企业的行为是否符合伦理原则。

  5、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中国目前企业伦理水平低下的状况与政府的某些行为有很大关系。作为政府,此时往往成为某些企业的后台靠山,企业可以凭政权的力量从事一些反伦理活动,因此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成为当务之急。[7]

  一方面,政府应不对企业进行行政干预,让企业在市场上享有自主的权利;政府通过税收、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企业能够独立自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社会伦理规范为准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提高企业伦理水平。

  另一方面,政府引导开展道德改革运动,转变企业的经营道德观念,迫使各主体加强其自身的“自律行为”,强化个人的诚信责任感,使企业主动进行伦理经营。

  6、加强员工企业伦理教育。我国企业目前普遍重视对员工的职业技能训练,忽视企业伦理道德教育,企业员工的整体道德素质不高。企业伦理教育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起点,并以提升成员个体的道德人格和企业整体的伦理品质为目的。通过对员工进行伦理道德培训,教育和帮助广大员工牢记社会道德的核心,树立集体主义观念、主人翁观念和诚实劳动观念,引导员工主动了解、关心消费者的需要,提供质量优良的产品和服务。[8]

  (1)提高企业管理层的伦理素养。企业伦理规则确立的最大推动者是企业的管理阶层,企业管理层的重视是商业伦理得以贯彻的重要因素。管理层自身的伦理道德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员工乃至企业的伦理观念及各种行为。因此,企业管理层必须增强道德意识,自觉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一是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企业管理者必须认识、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与伦理有关的知识,才能修炼成较高的道德品质。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伦理素质。三是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与反思。

  (2)提高企业员工伦理素养。企业伦理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有赖于企业员工不去从事各种反伦理行为;另一方面也有赖于企业员工积极配合对企业反伦理行为进行揭发与监督,因此,对员工进行道德伦理培训极为必要。通过教育和帮助广大员工牢记社会道德的核心,树立集体主义观念、主人翁观念和诚实劳动观念,引导员工主动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和喜好,为其提供质量优良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广大员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对员工的伦理培训不能是简单的说教,也不能强行灌输,重要的是培育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感。必须指出,员工对公司的价值观的认同需要时日,培训是长期的,否则会稀释公司的价值观。

  总之,以伦理道德为思想基础推进企业伦理建设是管理发展的需要,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我国企业必须正视企业伦理建设的不足,根据自身情况切实加快企业伦理建设,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公务员之家

  参考文献:

  [1]千高原.企业伦理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11-13.

  [2]陈荣耀.企业伦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5-48.

  [3]龙兴海.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道德问题及其对策[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5:12-14.

  [4]朱泰.企业伦理文化:现代企业发展的精神实质[J].学术探索,2002,3:56-59.

  [5]欧阳润平.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伦理品质[J].伦理学研究,2003,5:21-23.

  [6]邹先平.企业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浅析[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3,3:55-57.

  企业伦理范文篇10

  1、没有有效的会计管理人员,检查监督力度不够。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在会计职业中不够强硬,纪律不严,赏罚在职业道德中不够明确,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典范也没有树立起来,这样错误的认识就会时常的出现在会计人员身上。加之领导人员的缺乏有力的检查监督手段,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就会经常发生,没有有效的管理会计人员,从而造成检查监督的力度不够。

  2、会计职业道德失范严重和观念较弱。现代社会中利益冲突时常出现,工作人员在对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冲突进行处理时,对于应有的原则很难去坚持,一些不良行为时有发生。在和审计人员出现矛盾时,一些会计人员觉得应付国家和社会的检查监督和掩饰问题是他们的职责。

  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和素质偏低。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在我国会计教育中还没有获取应有的重视,经常导致一些学生在办事时发生基础不够、能力不强和知识狭隘的情况,在做人中,也时常发生缺乏责任感和道德水平下降等不良现象。加之对于不正之风,会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没有自觉的去抵制,利益、权利和职位对他们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这样对《会计法》带来影响的现象也会时有发生。

  4、会计人员的自律机制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人们在对物质利益进行追求的过程中,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观念,将人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服务的思想就会被削弱,造成频繁的发生一些丑陋的情况。会计人员的自律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撼动,进而对会计工作人员在其中的会计观念和价值取向就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和伤害。

  二、有效的解决途径

  1、将制度建设速度提升上来,确保良好伦理氛围的实现。在良好的企业伦理氛围的基础上,将会计职业道德构建起来,如,构建相应的奖励机制、建立监管组织、完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等。对于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应该积极的参照国家会计惯例,对我国不够先进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进行完善,将合并会计报表、外币折算和企业合并等制定并颁发出来。此外,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奖励机制和考评机制等一定要建立并且给予完善,将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管组织和追踪记录制度组织要双管齐下的构建起来,将良好的工作氛围为会计工作人员们打造出来。

  2、将监督力度提升上来,强化监管效率。将政府监管力度提升上来,对行业的自律监管予以完善,对于社会公众的社会监督力量和广告媒体的力量要不断的去借鉴和完善。财政部门不但要主动积极的帮助协会将会计人员的自律监管工作开展起来,对于会计工作人员资格证书的年检工作也应该强化起来,对于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确保各个会计人员都可以及时的加入进来,进而有效的提升本身的素质。此外,对于审计、监察、财政和税务等职能部门的协调监管等也要予以强化,确保有一个有效的外部检查机制存在于其中,对于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是否遵守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对于会计人员的不法行为最大限度的去约束,针对违法的会计人员或者不称职的会计人员应该严厉的去处置,问题恶劣的将会计执照吊销。

  3、对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予以强化,将内部控制体系强化起来。对于切实可行的职业道德规范,我国的会计人员联合会一定要认真的将其建立起来,对于会计人员需要履行的义务和职责上要清晰的去明确,确保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能够被每个会计人员所掌握。此外,对于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企业内部也应该予以强化,由于其是提升经济效率和完善单位经营管理的重要措施。对于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内部也应该将其建立起来,将会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充分的调动起来。

  4、完善会计组织,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能力提升上来。道德比知识和技能都重要。技术专家不但是会计人员的重要表现,同时,道德专家也是他们的努力方向。各个会计人员都应该具备职业道德教育的信念和品质,会计教育不但要对技巧进行传授,对于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他们也应该积极的吸纳。

  5、将良好的社会风气树立起来。将良好的风气树立起来,对于良好的企业伦理氛围能够带来优化的作用,优秀的企业伦理氛围对于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可以有效的实施起来,所以,一定要为会计人员们建立一个制度完善、法制健全的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环境的净化,会计职业界应该不断去努力,同时,社会各界的协调和配合也是不能缺少的,对网络和媒体广告等宣传工具进行使用,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影响和感召力提升上来。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