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10篇

  儿童安全

  成人怀抱挤压伤害 多数家长习惯抱着儿童乘车,殊不知,一个人在高速撞击事故当中,产生的冲力相当于一头大象的重量。此种情况下,家长非但不能作出反应保护好孩子,反倒可能对孩子产生挤压,严重者可致孩子内脏出血。

  家长对策:不要抱着孩子乘车,有条件的话,尽量让孩子自己坐。

  紧急刹车惯性伤害当遇有急刹车时,儿童颈部极易受到过大的惯性冲力而造成伤害。儿童与成人相比,头部的比例大,致使颈部受力更大;尤其婴幼儿的骨骼更是十分脆弱,其颈部更易受到致命性伤害。

  家长对策:自驾车时,为孩子准备儿童专用的安全座椅或安全座垫可以有效预防急刹车的危害。

  气囊弹出冲击伤害汽车前排座椅的安全气囊对成人来说是安全的保障,但对儿童来说却非常危险。因为儿童的肌肉骨骼较成年人脆弱得多,气囊张开时的冲击力足可导致儿童胸部肋骨骨折等险情的发生。

  家长对策:儿童乘车不宜坐副驾驶位。

  误吸零食窒息伤害孩子乘车时间过长需进食食物,当车子行经不平的路段或紧急制动时,儿童食用果冻、糖果、小饼干等零食可能误吸入气道,引发气道梗阻窒息而危及生命。

  家长对策:应采用将孩子抱着倒置过来压肚子的急救法,通过冲击顶压,增高孩子的腹内压和胸内压,将吸入气道的食物挤出来。如果仍不能缓解,家长要赶紧将孩子送到附近的医院。

  肢体外移刮碰伤害孩子自制力和控制力较差,当车窗开启时,不自觉将肢体伸出车外,易被路边树木栅栏刮碰,更为危险的是遭遇同向急驰而来的后方超车刮碰。

  家长对策:儿童乘车时,不要随意开启车窗锁,尽量不要坐在靠窗位置。

  车门误开致命伤害儿童天性活泼好动,自我保护意识差,尤其在急速行驶过程中,如果孩子误开了车门,会将儿童抛出车外。

  家长对策:自驾车时,孩子坐后排椅要有家人看护,避免意外发生。

  套用系带勒割伤害由于儿童身高还不够高,如直接使用汽车后座的成人适用的安全带,有可能会使安全带越过儿童的脖子,造成勒伤或割伤。出现交通事故时,儿童还有可能从安全带中被抛出去。

  家长对策:儿童和成人安全带是不配套的,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车内添置儿童专用的安全增高座垫,再系成人安全带就比较合适了。

  关启门窗夹击伤害车门开启时如果推不到定位,微微回弹的力很容易夹伤孩子的手指。电动窗的简易操作更可能导致玻璃窗夹伤手指甚至头颈部。

  家长对策:有儿童乘车的情况时,注意不要让孩子来开门窗。

  坚硬物品戳刺伤害孩子手中拿握棒棒糖、玩具枪刀等,一旦汽车变速或紧急刹车,器物极有可能戳伤孩子。

  家长对策:在车内给孩子提供毛绒类玩具。

  儿童安全篇2

  (一)校园活动安全教育

  中小学作为实施义务教育的场所,经常会组织儿童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活动。无论是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场地的管理者,均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儿童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要求,防止事故的发生。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儿童食品、玩具、游乐设施和用具,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和健康。学校和幼儿园安排儿童参加文化娱乐、集会、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面对儿童活泼好动的特性,学校一定要加强儿童的安全教育,加强对课内与课外活动的管理,保证各种教学设施的安全。

  (二)消防安全教育

  消防安全是儿童安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需要全社会在改善整个消防安全环境的同时,加强对儿童的消防安全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消防安全监管保护。校园的消防安全工作,不仅关系到校园正常的教学教育秩序,也关系到儿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小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因此,做好校园的消防安全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全球儿童安全网络曾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每年有将近1100名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火灾,因为儿童玩火引发的火灾事故也呈上升趋势,达到平均每年1万多起。[3]目前,这种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学校一定要强化消防安全教育,向学生全面讲解和宣传科学知识,教育他们远离炉火、煤气等易燃易爆物品,以防意外事故之发生。带领儿童学习消防知识,看演习,请消防队员讲解火灾形成的原因,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儿童切实掌握简单的基本自救技能。

  (三)网络安全教育

  我们生活在网络的时代。不可否认,网络越来越早的进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当前,形形的网吧遍布于城乡的每个角落,其中存在不少没有合法运营牌照的“黑网吧”,这些黑网吧的主要市场就是学龄儿童。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有些儿童失去了抵抗力,深陷其中,整日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荒废了学业,身体健康也由此受到严重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学校要加强对儿童的网络健康教育,提高儿童网络安全意识,争做网络文明的好学生,科学用网,维护网络安全。

  (四)食品安全教育

  众所周知,儿童食品安全是攸关儿童健康的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甚至是整个国民的健康水平,因而成为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当下,儿童普遍存在食品消费心理急切、食品安全辨别能力弱的现象,因此,通过对儿童及家长进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的教育,引导和鼓励儿童形成科学饮食、均衡营养的良好习惯,提高儿童的生活技能和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家长正确选择食品、合理搭配食品的能力。在学校里,教师要特别注意儿童的食品安全教育,例如: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乱吃零食、不吃不洁净的食物等。

  (五)防触电、溺水、踩踏等各类生活安全教育

  触电是日常生中比较常见的意外伤害,少年儿童因触电而死亡人数占儿童意外死亡总人数的10.6%。[4]小学要经常对儿童进行防触电教育告诫儿童不能随便玩电器,不用剪刀剪电线,不用小刀刻或划电线,不将铁丝等插到电源插座里等。溺水多发生在幼儿园高年级和小学生之间,他们常常背着家长去非开放水域嬉水,因各种意外而发生溺水的现象并不少见。在儿童中间进行防溺水教育,一定要告诉他们不能私自到水库等危险水域嬉水,外出游泳须有成年人监护。此外,告诫儿童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也是儿童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据报道,2014年9月26日,昆明市北京路明通小学发生踩踏事故,酿成6人死亡的悲剧;2011年11月,新疆阿克苏市第五小学发生踩踏事故,酿成6人重伤、34人轻伤的严重恶果;2009年12月,湖南湘乡市一所私立学校发生学童踩踏事故,造成8人死亡、26人受伤的人间惨剧。这些事件无不反映出加强儿童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与急迫性,学校要对儿童实施防触电、溺水、踩踏等各类生活安全的教育。

  二、小学教育中实施儿童安全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运用案例教学,避免空洞说教

  同样的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最后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小学教育阶段,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是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小学生之所以对儿童安全教育的学习兴趣不高,主要是教育者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简单落后。据笔者调查,我县绝大多数小学进行安全教育主要是通过说教,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而现场模拟教学却很少引入。比如,我们可以邀请消防、交通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来校开展安全教育演练。有数据表明,小学生普遍喜欢的教育形式包括:观看相关电影,教师举例讲解以及观摩演习等。可见,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还主要是那些与生活能紧密结合的,有详细案例或者能够亲身体验到的教育模式。[5]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及创造的能力。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当充分运用到小学儿童安全教育中,增进儿童对安全知识的理解,避免空洞的概念描述以及宏大叙事式般的理论说教,真正增进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讲解的安全知识只有同生动的实际案例相结合,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达到让学生真正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二)利用情景教学,亲身体验生命安全的价值存在?

  情景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没有学科偏见,不受学科范畴的局限。成功的情景教学好比汤羹中的调味剂,能够使课堂教学远离枯燥,通过情景布置,使学生真正置身于其中,把平时不理解的知识以可以观察到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与客观事实进行比对后会引起强烈的认知冲突并进一步加以反思,最终彻底地理解客观事实。笔者认为,将情景教学引入到小学儿童安全教育中来,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对象、规模等,提供适合的安全材料,布置各种安全场景。还可以组织各年龄段的儿童进行安全模拟演习,比如,模拟地震时的逃生场景,学生面对地震来临如何自保;模拟火灾场景,学会利用湿毛巾捂住鼻口匍匐逃生;带领儿童观察公路车辆运行情况,让儿童亲身体验“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安全常识,让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安全知识,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生命安全的价值。

  (三)充分考虑儿童接受能力,使儿童明白珍惜生命安全的意义

  儿童安全篇3

  儿童相对于成人其注意能力和水平都要弱很多,注意的范围和稳定性都很差,但是对感兴趣的事物却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儿童的记忆呈现直观形象的特点,是机械性的记忆,逻辑记忆的能力还很差,记忆还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儿童的思维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其逻辑思维水平是较低的。儿童的想象带有很大的复制性和模仿性,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儿童容易冲动,情感不稳定,易变化,情感外露,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对儿童的教育,采用的表征形式至关重要。由于儿童的注意能力和水平很弱,记忆呈现直观形象的特点,所以表征的形式必须具有吸引力。描绘性表征经常被用来形象直观地说明问题,并通过描述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使得儿童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学的内容上。但是,一味地使用描述性表征,会让儿童的注意力偏离到学习内容的非重点部分,往往被形式所吸引,而忘记所要学的内容。所以,在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叙述性表征通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培养受教兴趣的同时,阐明受教内容的重要性和原因,会让受教的儿童有顿悟的感觉。很多教育效果低下的原因在于不恰当的问题表征形式和单一的问题表征形式,增加了学习者的学习心理负荷,使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减退,甚至对学习内容产生厌恶情绪。

  2基于多元表征的儿童交通安全教育效果试验研究

  本次试验通过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效果以及心理负荷量的问卷统计,来评价3类教学方式的教育效果。选取某市3所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3所小学分别为2所普通的九年制义务小学和1所交通安全教育学校,每所小学随机选取二年级小学生20名,授课教师为本市交警支队一位有10多年安全宣传教育的民警,授课内容选用交通安全教育小学读本——《平安伴你成长》(1~3年级)。授课方式分3种,第1种为普通的课堂讲解,第2种为课堂讲解结合动画资料的播放,第3种为利用交通安全教育学校的现实场景,让儿童自己驾车和步行,以游戏的方式,配合交警讲解来展开。课堂授课时间为45分钟。教育结束后,立即发放准备好的测试资料和心理负荷问卷,1个月后再次发放相同的测试资料。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测试题目为20道题,3个班立即测试的平均成绩分别为8.05、8.25、7.4,1个月后的测试结果如下,3个班的平均成绩分别为5.9、6.25、6.7,同期分别下降了26.7%,24.2%,10.4%。3种授课方式对儿童的认知负荷量统计(立即测试)如图2所示,包括困倦感、压抑感、吃力感、累的感觉、逃离感、焦躁感、有趣感和兴奋感等。实验研究表明:

  (1)普通的课堂讲解形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够提高对儿童安全教育的学习效果,但是长期记忆效果明显弱于课堂讲解配合动画资料播放的方式和实地场景模拟、儿童参与其中的方式。

  (2)实地场景模拟、儿童参与其中的方式短期记忆效果不是很好,可能是由于儿童贪玩的个性,使得注意未能主要集中在需要理解和记忆的安全知识上。

  (3)3种方式中,实地场景模拟、儿童参与其中的方式心理负荷水平较低,兴奋感和有趣感较强,而普通的课堂讲解形式较其他两种方式对儿童心理负荷产生较大影响,儿童在45分钟的学习中,会产生一定的困倦感、压抑感、逃离感等负面情绪。

  (4)试验结果表明对儿童的交通安全教育必须遵守趣味性和重点知识突出相结合的特点,对知识的呈现,必须遵守多元表征的方式,利用多通道体验和刺激模式,做到视觉、听觉、触觉相结合,通过互动交流完成对儿童的交通安全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3结论

  儿童安全篇4

  论文摘要:学校安全教育一直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管理上存在许多漏洞,儿童的生命安全教育仍面临诸多问题。要走出安全教育的误区,正确理解和把握安全教育的含义和核心,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中小学校落实安全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安全教育的宗旨所在。

  学校安全教育一直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管理上存在许多漏洞,安全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给教育管理者敲响了警钟。抓好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儿童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

  有媒体报道,某校的《学校安全须知》第五条规定:不要与陌生人说话,以防受骗。在开学后的第一堂安全教育课上,老师们再次向全体学生强调了这一要求。[1]作为学校,安全教育必不可少。我们不可否认学校如此规定的善意,但孩子们不与陌生人说话,就有了安全屏障了吗?这种规定只考虑到设置保护孩子的防线,而没有思考这样的防线对未成年人心理的负面影响,这会造成孩子们对社会的普遍不信任、不友善,甚至敌意,不敢同别人主动交往,由此会影响其人际交往能力,也不利于孩子性格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正确理解和把握安全教育的含义和核心中小学校落实安全教育的关键。

  一、正确理解安全教育的含义

  安全教育是在尊重和保护生命的基础上,是社会为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安全,提高其防范与处理事故能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能力使他们能应对生活世界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处境的教育。儿童是永远的弱势群体,他们有得到足够的安全保障与监护的权利,从小接受锻炼并增强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儿童在应对外界危险处境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教育不等于保护教育,自我封闭教育。安全教育不光是确保儿童身体的安全,更为重要的是确保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健康,这才是安全健康的宗旨所在。但是,在现今的学校安全教育中,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安全使安全教育适得其反。

  二、走出安全教育的误区:安全教育不等于束缚教育

  在安全教育越来越引起学校社会关注的同时,有些学校为避免出事,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十分谨慎,他们把安全教育等同于束缚教育,制定了许多在他们看来是能最大程度确保学生生命安全的规定,就是尽量让学生少动或不动。例如,取消应有的实践活动保安全:徒步行军、军训射击、春游野炊、野外探险等在安全第一的命令声中,学生们许多有意义的活动被无情取消;手工操作课,本该让幼儿动手进行操作,拿剪刀剪剪贴贴,可现在是只贴不剪,原因是怕幼儿用剪刀“危险”;化学实验课也变成了只有教师独自一人示的示课,理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浓酸实验,浓酸有可能腐蚀学生身体;体育课上一些对抗性强的项目被一个安全可靠的运动项目代替了。[2]在这种安全教育下,学生如同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纵有空中翱翔的愿望无奈于牢笼的樊篱。试想如长期在这种安全教育模式下,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毅力品质等等都将被无情抹杀,那我们的安全教育的目的又何在?难道仅仅是为活着吗?教育的意义有何在?

  三、正确地实施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要重点加强对儿童自我保护意识的灌输,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具有强烈的自保意识。儿童需要保护,但过分受保护的儿童是不利于避免危险能力的培养,反而更易造成儿童精神世界的封闭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的消磨。学校和家庭应对儿童加强精神文明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他们独自应付环境、适应环境的能力;启发和诱导他们明确什么是安全、什么是不安全,以及不安全所带来的后果;学习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技能。例如遵纪守法、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课间安全、体育活动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各种训练活动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中小学校可以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如运动受伤后的模拟训练、学生打架时的模拟处理、食物中毒后的模拟处理、火灾现场逃生模拟训练,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适时开展健康安全教育。[3]同时可借鉴国外安全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国外,安全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实用。比如日本有一种“敬畏生命”教育,要学生把重达五六斤的沙袋绑在腹部一天,让他们体会妈妈孕育出一个生命是多么艰难,从而认识到生命的宝贵、生命的价值以及自己要承担的责任。在日本还有一项训练课叫“人工心肺复苏”,帮助模型娃娃进行心肺复苏,要求所有的中小学生都必须过关。

  实施安全教育并不等于对儿童实行束缚教育,在当前学校教育中应该推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学校管理策略手段的变革,用更加具有“人情味儿”的管理手段,来呵护少年儿童身心安全健康的成长。学校和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实施人性化教育,尊重儿童少年作为“人”的权利和尊严;体现对“人”自身的关注;强调对“人”的发展的促进功能。学校制度安排和日常管理常规,都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所应享有的一切权利,为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

  安全教育理应成为促进儿童生命健康成长的加速器,正确理解和贯彻安全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安全教育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15日第2版.

  儿童安全篇5

  儿童感冒,不用任何药物行吗?

  普通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3~7天可以退热,而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大部分在10~14天得到缓解。既然已有报道感冒药误服和过量使用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甚至致死,那么,不使用药物岂不更安全?

  此言过于极端。普通感冒的某些症状,如发热、严重鼻塞、流涕、头痛,咳嗽等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活,影响吸乳和进食,也会令家长焦虑不安。提倡完全不用药,而仅仅让儿童多休息、多喝水,在我国可能是不现实的,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辈也不会同意。也更有可能因此而导致过多使用抗生素、使用成人感冒药给小儿服用、使用镇痛剂等处方药,凡此必将更增加用药的不安全性。所以,合理使用感冒药进行对症治疗,并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还是很有必要的。

  剂量增加,不良反应“叠加”

  通常,在推荐治疗剂量范围之内,常用的感冒药是安全的,可以有效地减轻和缓解感冒症状。据统计,感冒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比例仅为1/2 000万用药次数,不良反应大多数发生在超剂量情况下,是我们常用治疗剂量的10倍乃至30倍,死亡约5/10万。国外报道的不良反应个案都是使用剂量不当、意外过量摄入以及重复用药所致。

  感冒药往往由多种药物组合而成,每种组分,各有功效,也各有不良反应,而不同商品名的感冒药常含有相同成分,因此,如果同时使用含有同一种成分而不同商品名的感冒药,就有可能造成重复用药、超常剂量,引致叠加的不良反应。

  巧用药,避开用药误区

  目前,我国感冒药尚未大规模进入超市开架销售,而是由医院和药店管理。建议家长正确看待使用感冒药引起不良反应这个问题,避开误区:

  2岁以下婴幼儿 大部分感冒药没有2岁以下儿童服用的推荐剂量,在药物上市前的研究中也缺乏这部分人群有效性和安全性资料,所以原则不用。家长决不能擅自购买,随意给儿童服用。

  2~6儿童 2~6岁儿童使用感冒药也需谨慎,只有在有明确的确认剂量前提下,才可以作为非处方药使用。不提倡使用成人感冒药代替。

  建议家长在使用感冒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严格遵照推荐剂量服用。如果对感冒药服用方法存在疑问,最好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使用感冒药“3防”

  1,防误服,药物应放置在儿童不能自行取到的地方、药物的包装应该是儿童无法自行开启的。

  儿童安全篇6

  Q1分不清食品的成分和功能。

  不少家长往往分不清奶乳制品与乳酸菌类饮料,乳酸菌饮料适用于肠胃不太好的儿童,两者选择不当,反而会引起肠胃不适等症状。

  Q2过分迷信洋食品。

  从有关部门的抽查结果可以看出,进口儿童食品也并非100%完美。客观地讲,如今的国产儿童食品,从质量和包装上来看,比前几年已有很大的进步,有不少已达到出口标准,因而不能迷信于一个“洋”字。

  Q3过分偏食。

  儿童食物过敏者中大约30%是由偏食造成的。因为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使人体细胞发生中毒反应,长期偏食某种食物,会导致某些“毒性”成分在体内蓄积,当蓄积量达到或超过体内细胞的耐受量时,就会出现过敏症状。大量研究资料显示,不科学的饮食作为一个致病因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并不比细胞、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小。

  Q4多吃营养滋补品。

  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是通过一日三餐获得的。各种滋补营养品的摄入量本来就很小,其中对身体真正有益的成分仅是微量,有些甚至具有副作用。

  Q5用乳饮料代替牛奶。

  用果汁饮料代替水果。现在,家长们受广告的影响,往往用“钙奶、果奶”之类的乳饮料代替牛奶,用果汁饮料代替水果给孩子增加营养。殊不知,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饮料根本无法代替牛奶和水果带给孩子的营养和健康。

  Q6长期食用“精食”。

  长期进细食物,不仅会因减少B族维生素的摄入而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还有可能因为铬元素缺乏”株连”视力。铬含量不足会使胰岛素的活性减退,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致使食物中的糖分不能正常代谢而滞留于血液中,导致眼睛屈光度改变,最终造成近视。

  Q7用方便面代替正餐。

  方便面是在没有时间做饭时偶尔用来充饥的食品,其中以面粉为主,又经过高温油炸,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均严重不足,营养价值较低,还常常存在脂肪氧化的问题,常常食用方便面会导致营养不良。

  Q8用甜饮料解渴,餐前必喝饮料。

  甜饮料中含糖达10%以上,饮后具有饱腹感,妨碍儿童正餐时的食欲。若要解渴,最好饮用白开水,它不仅容易吸收,而且可以帮助身体排除废物,不增加肾脏的负担。

  Q9吃大量巧克力、甜点和冷饮。

  甜味是人出生后本能喜爱的味道,其他味觉是后天形成的。如果一味沉溺于甜味之中,儿童的味觉将发育不良,无法感受天然食物的清淡滋味,甚至影响到大脑的发育。同时甜食、冷饮中含有大量糖分,其出众的口感主要依赖于添加剂,而这类食品中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低,会加剧营养不平衡的状况,引起儿童虚胖。

  儿童安全篇7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有关少年儿童交通安全的法律,对儿童的交通安全教育,大多数人还存在着误区,认为是家长的事,这是很危险的看法。全社会都要关心儿童的安全出行,从娃娃教育做起,保护孩子们的安全出行。

  儿童自身的一些因素也影响着孩子的出行安全

  缺乏安全出行的基本知识,是孩子发生交通伤害最重要的原因,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比成年人淡薄,判断能力弱,在遇到突况时,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儿童的生理上尚未成熟,视觉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如看到一辆行驶的汽车时间需要4秒钟,而成人只需1/4秒。儿童心理上常处于不稳定状态,不仅注意力集中时间低于成人,而且缺乏对危险的判断能力。

  加强暑期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的途径

  首先是家长要充分认识儿童安全的重要性。成人的不良习惯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儿童,如闯红灯、逆向行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驾驶时接打手机以及不戴安全头盔、不系安全带等等,都会对儿童交通安全意识的养成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家长应起到表率作用,不仅要随时提醒儿童注意安全,自己更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家长带儿童外出时更要注意安全。许多人在自驾时,让孩子坐在前排副驾驶的座位上,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据汽车厂家提供数据表明,在时速40公里时汽车发生碰撞,一个5.5公斤的物件会产生110公斤的冲力,而八是难以承受的。带孩子出行乘车时,最好是放在副驾驶座位后面的位置上。

  其次是教育驾驶员把孩子的交通安全放在首位。曾有媒体报道,一名3岁幼儿被司机遗忘在幼儿园校车内6小时导致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幼儿园、学校校车的驾驶员,一定要绷紧儿童交通安全这根弦。各地在暑假期间也应大力整治校车,提高校车司机的交通安全意识。

  再次是多措并举教给儿童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多样化的儿童交通安全教育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宣传教育的效率。传统的交通安全教育,往往局限于书本,老师、家长只注重传授,强化儿童对交通知识的记忆。缺乏生活化的设计,缺乏学生参与,往往令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发达国家的交通安全教育方式值得借鉴,比如日本的交通安全主题公园,宝马公司举办的交通安全夏令营等,事实证明,体验是最真实、最感性的一种内心的感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安全篇8

  关键词:人的安全理论;江西;留守儿童;人身安全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1-0131-03

  我省农村发生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受到伤害的恶性案件有明显增多的趋势,近年来见诸媒体报端的就有:2012年5月宜春天台镇发生一起5名农村留守儿童意外溺水事件;2012年5月万年县一城中村住房起火,一对5岁和3岁的留守小兄妹不幸遇难; 2012年12月江西贵溪校车落水11名儿童遇难事件;2013年瑞昌6名女童遭老师事件;2013年6月南昌市红谷滩新区3个亲兄妹在村口一池塘旁边洗衣戏水时,全部溺水身亡事件,2015年7月10日鄱阳朱家嘴村四名中学生到沿河路边老大桥下游泳三名溺亡事件等。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状况颇令人担忧。

  一、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安全现状

  1.江西省是我国中部地区农业大省。有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全省乡村人口2 493.09万,占全省总口的55.35%(全省人口总数为4 503.93万),全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756.3万人,占全省乡村人口总数的30.33%,农民人均收入7 828元,比上年增长13.6%,恩格尔系数43.5%。可见,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的同时,伴生着富有特色的“留守现象”,农村剩下的只有老人、妇女、儿童,占全省乡村人口总数30.33%的青壮年迫于生计向城市奔袭,农村安全防范能力大大削弱,间接催生了各种涉及留守儿童人身安全的事件。

  2.江西省地理环境特殊(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形成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农村人口多呈散布状态在丘陵地区居住,户与户距差较大,有的直线距离虽较短,但需绕行,绕行距离较长。这在无形中延长了农民的心理距离,也给农民生活增加了不便,留守儿童安全防范的潜在难度加大。

  3.由于背负“留守人员”的身份,留守儿童一般自己或结伴上学,加上受地理环境影响,上学用在路上的时间较长。有调查数据显示,我省农村留守儿童步行上学时间在半小时以上的占41.2%,一小时以上的占20.4%,两小时以上的占8%,遭受过外界欺负的占77%,女童遭受害的案件也时有发生。农村留守儿童上学用在路上的时间较长,催生安全隐患的时间空间就较大,概率也就越高。

  二、关于留守儿童安全状况的调查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笔者和课题组其他成员,于2014年5月,对我省F县18所乡村中学就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我们通过问卷、访问、座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F县18所乡镇中学1 396名初一年级学生及部分学生家长、38位班主任老师、18位学校校长等就学生的安全状况进行了调查,对有典型意义的调查对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跟踪访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800份,收回问卷1 749份,其中无效问卷41份,实际有效问卷1708份,有效率94.89%,其中,学生共发放问卷1 396份,收回1 396份,无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1 391份,有效率99.64%。

  对1 396名初一学生调查数据的统计基本情况:男生599人,女生797人,其中女生占总学生数的57.09%;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有983人,占调查总数的70.42%;学校与家的距离在1-3华里的占11.2%,3-5华里的占28.1%,5-7华里的占20.6%,8-9华里的占15.4%,10华里以上的占24.7%;男生住校的人数187人,占男生总数的31.2%,女生住校的296人,占女生总数的37.1%;中午在学校小餐桌就餐的有39.8%的学生。

  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F县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观方面。父母不在身边,和家人交流较少,缺少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孤僻、胆怯、自卑等心理疾病,调查对象中称没有交流对象、没有好朋友的占52.3%;有私自下池塘玩水经历的学生占38.4%,其中女生占37.8%;有玩火经历的占64.9%。

  2.客观方面。由于“撤点并校,划片招生”,原有“就近入学”式的农村中学在国家大形势下被优化、被整合了,学校和家的距离无形中加大,“黑校车”、“超载校车”、“摩的”等非法营运车辆应运而生,学生读书乘坐社会非法营运车辆的占66.7%。家与学校的距离加大,也增加了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管理的难度,去过网吧的占32.6%;被高年级学生或者在上学路上被社会闲杂人员欺负过的占27.1%;被调查的18所学校有私人承包学生小餐桌的有6所,承包人相关资质齐全的只有1家;住校生中有过吸烟、打牌、喝酒行为的占12.6%;另外留守女生中被虐待、猥亵等问题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三、问题的提出

  在党的十报告中三十多次用到“和谐”一词,唱响了当前社会建设的主旋律。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农民安全感的提升。尤其是近几年农民生存环境的恶化,不只是来自水源、空气等安全隐患,危害人身安全的潜在因素在逐渐增多,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2015年6月在批示毕节儿童服毒死亡事件时表示“悲剧不能一再发生”。

  如何在江西新农村建设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落实“20字”要求的同时,更好地维护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问题、确保留守儿童客观上不受威胁,主观上没有恐惧就成为当前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四、人的安全理论

  “安全理论”虽没有系统明确的体系,但仍可谓源远流长。古今中外思想家、学者们都曾试图想给出一个具体、明确的概念,却始终没有统一的认识。

  殷周时期,我国一些思想家从民心向背对政治稳定影响的角度,阐释了早期的安全观。如《尚书・五子之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管子・牧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英国学者巴里・布赞将安全定义为对“免于威胁的追求”,显示“国家和领土完整,反对敌对势力的能力”。美国学者卡尔・多伊奇认为,安全意味着和平与对和平的维护。思想家们对于“安全”的界定往往是局限于国家的范畴,一提到“安全”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安全。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们对“安全”所包含的内容有了新的衍生,已涉及个人、群体领域。为了便于研究和区分,前者被人们称为传统安全观,后者被称为非传统安全观。

  “罗马俱乐部”的知名学者、工程师和科学家发表的《增长的极限》《人类处于转折点》等几份著名的研究报告,预警人类可能发生某些非军事性灾难,最先提出了非传统安全的问题(是指来自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对社会各元素,包括个人、群体及全人类非军事威胁和侵害)。批判安全研究强调个体安全重于国家安全,突破了传统安全各流派以国家安全为中心的认识,更加倾向于非传统安全流派中的个人和群体的地位。受到批判安全研究的影响,女性主义安全研究视角也得到拓展,把研究范围广泛的各种对象作为女性可能受到威胁的安全客体,从社会性别角度批判地研究各个维度上以及层次上的安全问题。这其中已经涉及“人的安全”领域。

  无疑,人的安全理论是对以往传统安全观和非传统安全观的进一步发展,是对批判安全研究流派的继承,又是对女权主义学派的补充,更加注重向“人”这个维度倾斜,同时也越来越符合“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环境复杂,各地呈现出的人的安全问题又各具特色。显然,批判发展的人的安全理论是难以完全解释中国式的人的安全问题,但对人的安全理论的现实需求无疑为其寻求市场提供了颇为充足的理由。已有学者对人的安全理论的实践操作进行了出色探讨,如封永平《安全新概念:人的安全解析》等。

  五、人的安全理论下维护农村留守儿童人身安全的出路

  从我省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影响农村留守儿童人身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经济状况,二是固有地理地貌,三是“留守儿童”被迫适应留守生活。在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当中,农村经济状况和留守儿童方面是通过主观努力可以适当改变的,为此,在人的安全理论指导下,维护农村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就应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

  1.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农村经济普遍发展程度不高成为制约维护农村留守儿童人身安全的瓶颈,农民往往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人”的安全。为此,首先要解决的应是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根据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案例可以发现,农村经济可以挖掘的空间较大,只要方法得当和信息对称,就有可能使农村经济发生质的变化,如电视剧《女人的村庄》所反映的农村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只是广大农村追求自身经济发展的一个成功缩影,其不仅生产生猪,而且建有自己的生猪屠宰加工厂,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是一条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建筑工程队,向服务业转行,这为我们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新的思路。华西村的发展模式对广大农村来说,是一个高大上的神话,但张岭村的发展模式对广大农村来说绝对可行,其既能发展农村经济,又能留住农村过剩的劳动力,让农村儿童不再背负“留守”的重担。其次,是要转变农民“经济利益第一”的观念,使农村渐行渐远的“人本思想”自然回归,牢固树立“人的安全第一”理念,从马斯洛人的需要理论出发,要使广大农民工深刻地认识到孩子们在吃饱、穿暖、上学等需要满足的同时,还有更高一层次的安全需要。为此,迫切要求农民工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儿童的人身安全问题。

  2.农村留守儿童方面。关于困扰广大农民工的留守儿童人身安全问题,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既然在短时期内农村经济不能得到有效的改观,农民还迫切需要外出务工改变自身的经济状况,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还将在未来一定时间段内存在的状态下,可以从留守儿童自身的角度来思考解决这一难题的权宜之途径。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设立专门办公室,联合农民工在广大留守农村组建留守儿童互助组织,把分散的留守儿童分年龄段以自然村、学校为单位组织起来,设立小分队,注重涉留守儿童人身安全问题信息的搜集和及时报送。同时可以帮助留守儿童转变安全观念,教授安全小知识,引导孩子们在没有家长照看的情况下,提高自我维护安全的能力,自觉远离威胁,不玩水,不玩火。组建留守儿童互助组织,有其现实的可能性,也必将是解决留守儿童人身安全问题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Barry Buzan. New Patterns of Global Security in the 21st Century [C]// in William Olson(ed.).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1994.

  [2]子杉.国家的选择与安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重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6-7.

  [3]苏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起源与应对――全球化角度[C]//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国际问题论坛编.非传统安全与学术研讨会资料集,2008.

  [4]楚树龙.国际关系基本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程明,戚中美.困境与出路:人的安全与江西农村经济发展的平衡――基于人的安全理论维度[J].学理论,2014(10).

  [6]程明,戚中美.农村留守学生安全问题研究――基于南方F县18所乡镇中学的调查[J].社科纵横,2015(8).

  [7]戚中美,程明.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理论下农村安全稳定问题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4(3).

  [8]封永平.安全新概念:“人的安全”解析[J].学术探索,2006(4).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Low Carbon New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Taking Tangshan as an Example

  BO Jianzhu,ZHAO Yanxia,SI fuli,CAO Jie,HAN Jia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063009, China)

  儿童安全篇9

  魏祥孔何建存祁燕辉杨发国雷平

  (1.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刘家峡水电厂,甘肃永靖731600)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了千家万户,与此同时,儿童乘车的安全性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目前儿童乘车的现状,对影响儿童乘车安全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儿童;乘车;安全性

  0绪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在人们享受汽车所带来的舒适、便捷的出行时,却忽视了儿童乘车时的安全性,因为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对儿童来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当孩子在车内一人独坐遇到紧急刹车时,他会因为惯性毫无防备的撞向前方,从而导致重伤或死亡。即使系上安全带也会因为身高的不足被勒到脖子处,从而造成窒息。所以儿童乘车的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

  1我国儿童乘车的现状

  目前汽车上的座椅、安全气囊、安全带等装置都是根据成年人设计的,所以当儿童乘车时既不舒适也不安全。而且儿童的身体结构相对于成年人来说脆弱得多,在遇到车祸时造成的伤害也更大。所以仅采用这些专为成年人设计的安全设施来保护儿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使用额外的安全措施来保障儿童的乘车安全。

  根据我国交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有7077名15岁以下的儿童在交通事故中死亡;有28016名15岁以下的儿童在交通事故中受伤。《2012~2013中国汽车社会蓝皮书》显示,我国儿童因交通安全事故的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交通事故已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因。蓝皮书还显示,我国75.66%的汽车内没有安装儿童安全座椅;39.95%的家长曾让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43.12%的家长选择在乘车时怀抱儿童[1]。

  2影响儿童乘车安全性的因素

  2.1儿童的乘坐位置

  1)出门在外,我们在汽车副驾驶位置经常可以看到儿童自己一人坐在那的情景看似离驾驶员的近,安全性高,实则当发生碰撞时,气囊会以大约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打开,这足以让一个儿童窒息。此外,气囊爆开时与儿童头部的瞬间接触力可高达几百公斤,远远超过儿童的承受能力[2]。所以无论汽车是否装有气囊,将儿童单独放在副驾驶位置都是不安全的。

  2)另外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把儿童抱在自己怀里才是最安全的,殊不知当遇到紧急状况刹车时儿童则变成了大人的安全气囊。有数据显示,当汽车在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突然紧急刹车,那么在惯性的作用下,5.5千克重的婴儿会变成110千克,家长根本无法抱紧,儿童会像子弹一样飞出去或者成为大人的安全气囊[3]。这样家长不但不能保护儿童,反而成为威胁儿童生命的潜在因素。

  2.2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

  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对儿童乘车安全起到了极大的保护作用。有数据显示汽车使用儿童专用的安全装置可有效地将儿童受伤害的几率降低70%左右,伤亡的比例从11.5%减少至3.5%,其中儿童汽车安全座椅是最为关键的安全装备[4]。但是我国的相关法律对儿童乘车一直没有强制规定,家长对儿童乘车安全认识也不充分。据调查,在北京、上海、成都、天津等几个私家车保有量较大的城市,汽车儿童座椅的平均使用率仅5%左右[5]。即使在车上安装了儿童安全座椅,但由于安全座椅对儿童的束缚性较强,“绑”久了儿童会哭闹。于是,更多时候安全座椅成了摆设。

  2.3儿童自身的特殊性

  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加上好奇心的驱使,当车窗开启时,他们会不自觉将肢体伸出车外,这样就很容易被路边的树枝、栅栏刮碰,更为危险的是遭遇同向急驰而来的后方超车的刮碰。

  2.4空调废气中毒伤害

  当车内长时间开启空调时会导致车内外空气不能对流,尤其是在汽车停止时,继续运转空调可使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聚集于车内。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健全,这就导致在车内休息、睡眠时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所以当家长发现儿童有精神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该立即打开车窗通风。

  3结论

  儿童乘车的安全性问题刻不容缓,为了保证儿童乘车时的安全性,措施有:(1)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儿童乘车安全的重要性;(2)深入开展汽车安全性的研究,研发出适合我国儿童乘车的安全装置;(3)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力度,为儿童安全乘车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伟栋.儿童安全座椅不应再是摆设[N].光明日报,2014-1-23.

  [2]行者.儿童乘车安全误区[J].汽车与配件,2006(22):27-29.

  [3]霍庆泽.宝贝计划—通过法规等行政手段保护儿童乘车安全[J].世界汽车,2008(10):32-33.

  [4]RivaraFP.TraumaticdeathsofchildrenintheUnitedStates:currentlyavailablepreventionstrategies[J].Pediatrics,1985,75(3):456-462.

  儿童安全篇10

  【关键词】儿童安全教育 学校 家庭 社会

  经过学校、家庭、社会的长期努力,我国儿童生存安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儿童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这和我国党和政府大力推进儿童工作是分不开的,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由于传统思想影响,我们的儿童安全状况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游戏、饮食和运动中受伤居校园伤害之首2012年一项全国10个城市调查显示,儿童在游戏和运动时受伤的比例最高,“经常”和“偶尔”的选择率为53.6%;其次是“由于学校楼梯或其他通道拥挤所导致的事故”,“经常”和“偶尔”的选择率为13.1%;“上实验课时受伤”的人数比例是6.0%,其中“因受伤而住过医院”的人数比例为5.5%。调查还发现,有41.3%的人选择“上学、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口从来没有专门维持交通秩序的人员”。这说明一些学校的安全管理措施存在严重漏洞,这无疑增加了儿童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近年来学校等集体性食物中毒呈上升趋势,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2008年吉林153名学生疑食物中毒,2011年黑龙江八五一〇农场的13名儿童疑似食物中毒等这些无不说明了学校饮食是儿童安全的重重之重。目前在我国存在安全事故及其隐患的学校比率较高,而且,学龄前儿童由于岁数小在游戏和运动中最容易受到伤害,这个时间段特别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二、自由活动是儿童最易发生伤害事件时间在对教师、父母调查儿童“在学校中最容易发生伤害的环节”时,教师认为最容易发生伤害的环节依次是:学生自由活动时间、放学以后、体育课上,选择率分别为:47%、38.9%、8.8%。;父母认为最容易发生伤害的环节依次是:放学以后、学生自由活动时间、体育课和实验课,选择率分别为:41.3%、40.3%、12.9%、1.5%。统计发现,容易发生伤害事件的时间均是儿童活动较多的时间段,而恰恰在这一时间段,基本没有成人在场。门卫制度方面的漏洞已经成为公认的校园安全隐患,应引起学校注意。同时,儿童校园伤害问题已经成为教师和父母“最不能放心”的事情。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环节是无成人在场时,儿童活动较多的场合,因此急需对儿童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

  三、社会及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欠缺

  与高发安全事故及其隐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儿童对安全事故防范意识却很差,由于自身行为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生比例很高。其中骑车带人、骑车逆行、在马路上玩耍、翻越隔离栏杆等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46.6%、24.6%、21.9%、19.8%。在遇到紧急事情时,儿童闯红灯过马路现象就会更加严重。在儿童生活环境中,例如“公路正在修建,无安全提示”、“下水道没有盖子或没盖好”、“建筑施工现场无安全隔离设施”等安全隐患比例均较高。这表明社会诸多部门在保护儿童安全方面还没有树立应有的防范意识。儿童好动的天性与社会环境中充满安全事故隐患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是教师和父母们担心儿童自由活动时间和放学之后活动时间受到伤害的重要原因。

  四、城市儿童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高于乡镇

  城市儿童在生活环境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机会要明显高于县镇和乡村。分析城市儿童多发的安全事故类型可以发现,它们多与儿童的活动空间、家庭中的现代设施等因素有关。城市儿童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也明显高于乡镇儿童,城市儿童因受伤而住过院的人数比乡镇要高出两个百分点,并且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当然,这种情况也与城市在医疗方面便利有关。同时,城市儿童活动空间相对乡镇儿童来说过于狭小,城市中有关儿童安全防范措施明显不足。另外,现代城市生活出现了许多新的儿童安全事故隐患,增大了发生安全事故可能性。例如,各种新交通工具的使用、电器、煤气、游戏娱乐设施、城市建筑工地等都是儿童人身安全危险源。现代城市在建筑设计时,并没有对儿童的活动及其安全予以充分的注意,致使城市儿童的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如:今年的甘肃、辽宁相继发生校车重特大事故后12月丰县又发生校车重大安全事故,说明不管是社会还是学校、家庭都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学和幼儿园校车安全的宣传教育力度。教育学生坚决不乘拼装车、报废车、农用车、货运车等非法运营车辆和超员车辆上下学,教育提醒步行上下学的中小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主动安全避让行驶车辆,并要提醒学生家长提高安全意识和监护人责任意识,遇到恶劣天气特别是我们学龄前儿童可以调整上课、入园时间等安全措施。

  五、网络对儿童的心理伤害不容忽视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父母意识到了长时间使用电脑可能对孩子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不管孩子是否用电脑学习,他们都会嘱咐孩子注意休息,不要连续使用太长时间。但另一方面,仍有47%父母对孩子使用电脑不加限制,或在孩子用电脑学习时不加限制;11.6%父母对孩子使用电脑根本“没有限制”;18.7%父母认为只要孩子把电脑“用于学习则不加限制”;16.6%父母只是限制孩子上网玩游戏。他们显然没有考虑到长时间使用电脑可能给儿童造成的身体伤害,如视力下降、肌肉劳损等。父母对子女身体健康状况缺乏关注,也是导致儿童身体伤害的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家长、老师对孩子意外危害认知度较低是造成每年中国儿童意外频发的主要因素。儿童意外伤害本可以预防。加强公众、特别是儿童监护人的防范意识,有助于降低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是我们教育者应该特别关注的。

  针对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很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幼儿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