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包括哪些(共3篇)

第1篇:应急预案包括哪些内容

       应急预案包括哪些内容

       【篇1: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包括的内容】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包括的内容

       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基本的原则方针:

       是制定安全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优先保护人和优先保护大多数人,优先保护贵重财产等原则和方针。

       二、企业与项目的基本情况。

       包括:

       1.企业及工程项目基本情况简介:介绍项目的工程概况和施工特点和内容;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工地外围的环境、居民、交通和安全注意事项等:气象状况等。

       2.施工现场的临时医务室或保健医药设施及场外医疗机构。要说明医务人员名单,联系电话,有哪些常用医药和抢救设施,附近医疗机构的情况介绍,位置,距离,联系电话等。

       3.工地现场内外的消防、救助设施及人员状况。介绍工地消防机构和成员,成立义务消防队,有哪些消防、救助设施及其分布,消防通道等情况。

       4.附施工消防平面布置图(如各楼层不一样,还应分层绘制),画出消防栓、灭火器的设置位置,易燃易爆的位置,消防紧急通道,疏散路线等。

       三、可能发生事故的确定及其影响。

       根据施工特点和任务,分析本工程可能发生较大的事故和发生位置、影响范围等。如列出工程中常见的事故:建筑质量安全事故、施工毗邻建筑坍塌事故、土方坍塌事故、气体中毒事故、架体倒塌事故、高空坠落事故、掉物伤心事故、触电事故等;对于土方坍塌、气体中毒事故等应分析和预知其可能对周围的不利影响和严重程度。

       四、应急机构组成后,应明确责任和分工。

       1.包括指挥机构和救援队伍的组成,具体指挥机构组成可列附表说明。企业或工程项目部应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企业经理或项目经理、有关副经理及生产、安全、设备、保卫等负责人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或小组(可设在施工质安部),日常工作由质安部兼管负责。发生重大事故时,领导小组成员迅速到达指定岗位,因特殊情况不能到岗的,所在单位按职务排序递补。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单位经理为总指挥,有关副经理为副总指挥,负责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提醒注意的是:救援队伍必须是经培训合格的人员组成。

       2.职责:如写明指挥领导小组(部)的职责;负责本单位或项目“预案”的指定和修订;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组织和实施求援行动;组织事故调查和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

       3.分工:写明各机构组成的分工情况。如,总指挥:组织指挥整个应争救援工作;安全负责人;负责事故的具体处置情况;后勤负责人;负责应急人员、受伤人员的生活必须品的供应工作。

       五、报警与通讯方式。

       写出各救援电话及有关部门、人员的联络电话或方式。如写出:消防报警公安:110,医疗:120,交通、省市县建设局、安监局电话、工地应急机构办公室、可提供救援协助临近单位电话等。

       六、事故应急救援步骤。

       1.写明应急程序:如重大事故。首先发现紧急大声呼救-条件许可紧急施救-报告联络有关人员(紧急时立刻报警、打救助电话)成立指挥部(组)必要时向社会发出救援请求-实施应急救援、上报有关部门、保护事故现场等-善后处理;一般伤害事故。首先发现者紧急大声呼救-条件许可紧急施救-报告联络有关人员-实施应急救援、保护事故现场等-事故调查处理。

       2.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可根据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事故列表写出事故类别,事故原因,现场救援措施等。

       七、相关规定与要求。

       要写明有关的纪律,救援训练、学习等各种制度和要求。

       建筑施工是属于高危险的工作,事故的发生无法完全避免。因此大家必须重视和认真编制好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突发事故处理,提高应急救援快速反应能力,减少施工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篇2: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应急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所需的应急准备和应急行

       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其核心内容应包括:

       对紧急情况或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辩识、评价; 应急各方的职责分配;

       行动的指挥与协调;

       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

       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

       在紧急情况或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

       现场恢复;

       其他,如应急培训和演练规定,法律法规要求,的管理

       等。

       按照“1+4”的预案基本结构,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如下: 1.基本(1)发布令

       城市最高行政官员应为预案签署发布令,援引国家、省和城市相应法律和规章的授权规定,宣布应急预案生效。其目的是要明确实施应急预案的合法授权,保证应急预案的权威性。

       在预案发布令中,城市最高行政官员应表明其对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支持,并督促各应急机构完善内部应急响应机制,制定标准操作程序,积极参与培训、演习和预案的编制与

       更新等。

       (2)应急机构署名页

       在应急预案中,也可以包括各有关应急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署名页,表明各应急机构对城市应急预案编制的参与和认同,以

       及对履行所承担职责的承诺。(3)术语与定义

       对应急中需要明确的术语和定义进行解释和说明。(4)相关法律法规

       列出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5)方针与原则

       列出应急所针对的(或紧急情况)类型、适用的范围和救援的任务,以及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的方针和指导原则。方针与原则应体现的优先原则,如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此外,方针与原则还应体现事故损失控制、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高效协调

       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6)危险分析与环境综述 列出城市所面临的潜在重大危险及后果预测,给出当地的地

       理、气象、人文等有关环境信息,具体包括;

       1)主要危险物质的种类、数量及特性,包括数量大或使用范

       围广的危险物质;

       2)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 3)危险物质运输路线分布;

       4)潜在的重大、灾害类型、影响区域及后果;

       5)城市区域分布、人口、地形地貌、河流、交通干道等;

       6)常年季节性的风向、风速、气温、雨量及其他可能对造成影响的气象条件;

       7)重要保护目标的划分与分布情况; 8)可能影响工作的不利条件。(7)应急资源

       该部分应对应急资源调度和经费保障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规定,并列出城市可用的应急资源情况及其来源的总体情况,包

       括:

       1)城市的应急力量的组成,各自的应急能力及分布情况; 2)各种重要应急设施(备)、物资的准备情况; 3)上级救援机构或相邻城市可用的应急资源。(8)机构与职责

       应列出在城市重大中承担相关职责的所有应急机构和部门、负责人及其后补负责人、联络方式,明确其在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各个阶段中的职责,包括: 1)城市最高行政官员; 2)应急管理部门; 3)应急中心; 4)专家组;

       5)医疗救治(通常由医院、急救中心和军队医院组成);

       6)消防与抢险(公安消防队、专业抢险队、有关企业的工程抢

       险队、军队防化兵和工程兵等);

       7)监测组织(环保监测站、卫生防疫站、军队防化侦察分队、气象部门等);

       8)公众疏散组织(公安、交通、民政部门和街道居委会等); 9)警戒与治安组织(公安部门、武警,军队、联防等);

       10)洗消去污组织(公安消防队伍、环卫队伍、军队防化部队 等);

       11)后勤保障组织(物资供应、交通,通讯、民政、公共基础设

       施等);

       12)其他,如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学校、重大危险源单位等。(9)教育、培训与演练

       为全面提高应急能力,应对公众教育、应急训练和演习作出相应的规定,包括其内容、计划、组织与准备、效果评估等。公众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的性质与应急特点,事故警报与通知的规定,基本防护知识,撤离的组织、方法和程序,在污染区行动时必须遵守的规则,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常识,简易消毒方法等。应急训练包括基础培训和训

       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及其他训练等。应急演习的具体形式既可以是桌面演习,也可以是实战模拟演习。按演习的规模可

       以分为单项演习、组合演习和全面演习。(10)与其他应急的关系

       明确本预案与其他应急预案的关系,列出本预案可能用到的其他应急预案(包括企业预案)。(11)互助协议

       列出与相邻城市签署的正式互助协议,明确可提供的互助力

       量(消防、医疗、检测)、物资、设备、技术等。(12)管理

       应急的管理应明确: 1)

       负责组织应急的制定、修改及更新的部门: 2)的审查、批准程序;

       3)建立的修改记录,包括修改日期、已修改的页码、签

       名等;

       4)建立预案的发放登记记录,及时对已发放的进行更

       新;

       5)对应急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评审,保证持续改进的规

       定。

       2.应急功能设置(1)接警与通知

       该部分应明确24小时报警(应急响应)电话,建立接警和事故

       【篇3: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季节急事故严重程度进行确定。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明确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4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4.2 预警行动

       明确具体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5 信息报告程序:

       主要包括:

       a)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

       b)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报警器等;

       c)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d)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e)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6 应急处置

       6.1 相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6.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6.3 处置措施 针对本单位事故类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危险性,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如:煤矿瓦斯爆炸、冒顶片帮、火灾、透水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质与装备数量、管理和维护、正确使用等。

       现场处理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现场处理方案的主要内容: 1.事故特征

       主要包括:

       a)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c)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险害程度; d)事故可能出现的征兆。2.应急组织与职责

       主要内容:

       a)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b)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应同单位或车间、班组人员工作职责紧密结合,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应急工作职责。3.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4.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a)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b)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c)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d)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e)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f)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g)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附 件

       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并不断进行更新。

       2.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重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和联系电话等。

       3.规范化格式文件

       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主要包括:

       a)报警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b)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

       c)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d)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

       e)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5.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列出与本预案相关的或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名称。6.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支援协议或备忘录。

第2篇:应急预案包括哪些内容

       应急预案包括的内容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计划,是政府为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它提供突发事件应对的标准化反应程序,是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和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

       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内容,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一般应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九部分内容。

       (一)总则

       1、编制目的。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保障和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危害及保障安全等。

       2、编制依据。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国家相应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是指预案针对某一区域内,某种类型突发事件作出反应,预案只在制定单位管辖地域和职责范围适用,要级别明确、针对性强。

       4、工作原则。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预防为主、快速处置等原则。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组织指挥是应急预案的重点内容,预案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统

       一、有序、高效的指挥和运行机制。

       1、按照突发事件处置需要设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组成人员及相应的职权。

       2、应急指挥机构涉及的部门(单位)及其相应的职权和义务。

       3、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为主线,明确突发事件发生、报告、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环节的主管与协作联动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参与部门的职责。

       (三)预防预警机制

       应急预案的对象就是假定发生的突发事件,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应急准备,因此,预防预警机制是预案的关键内容。

       1、信息监测。确定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和发布的方法、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2、预警行动。明确预警方法、渠道以及监督检查措施和信息交流与通报程序,预警期间采取的应急措施及有关应急准备。

       3、预警支持系统。建立预警体系和相关技术支持平台,明确使用、维护、改进系统的要求。

       4、预警级别发布。明确预警级别的确定原则、信息确认与发布程序等。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的4级预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四)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即应急指挥机构应用反馈机制,合理应用应急力量和资源,把握时机强化控制力度,防止事态恶化;对已发生的事件,将其破坏力和影响范围控制在最低级别。一般应包括以下7个方面:

       1、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突发事件确定科学的分级标准,按照突发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的4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行动。突发事件的响应级别与预警级别密切相关,但也有所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应急响应行动。根据突发事件级别明确预案启动级别和条件,明确响应主体、指挥机构工作职责、权限和要求,阐明应急响应及处置过程等。对于跨国(境)、跨区域、跨部门的突发事件,可针对实际情况列举不同措施,同时避免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

       3、信息报送和处理。明确信息采集的范围、内容、方法、报送程序和时限,要求符合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如果突发事件涉及港、澳、台和境外人员,或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有关地区和国家通报的,明确通报程序和部门。

       4、指挥和协调。现场指挥遵循属地为主的原则,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突发事件主管部门为主、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明确指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建立决策机制,报告、请示等制度,信息分析、专家咨询、损失评估等程序。

       5、应急处置。制定详细、科学的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方案、处置措施,明确各级指挥机构调派应急队伍的数量及处置措施,队伍集中、部署的方式,设备器材、物资药品的调用程序,各应急队伍之间协作程序等。

       6、信息发布。按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遵循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明确信息发布的内容、方式、机构及程序。

       7、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状态解除或紧急响应措施终止的发布机构及程序,并注意与现场抢救活动的结束区别开来。

       (五)善后工作

       1、善后处置。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以及做好卫生防疫、保险理赔工作等。

       2、社会救助。明确社会、个人或国内外机构的组织协调、捐赠款物的管理与监督等事项。

       3、后果评估。突发事件分析评估、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六)应急保障

       1、人力资源保障。列出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政府、军队、武警、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明确社会动员条件、范围、程序和必要的保障制度。

       2、财力保障。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管理监督措施,提供应急状态时政府经费的保障措施。

       3、物资保障。包括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能力储备、生产流程技术方案储备。

       4、通信保障。建立通信系统维护及信息采集等制度,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明确参与应急处置各部门单位的通讯方式和确保应急期间党、政、军领导机关及现场指挥的通信方案。

       5、交通运输保障。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信息,驾驶员的应急准备措施,征用单位的启用方案,交通管制方案和线路规划等。

       6、医疗卫生保障。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与专长、卫生疾病控制机构能力与分布、各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被调用方案等。

       7、人员防护。制定应急避险、人员疏散及救援人员安全措施等,规划和建立基本满足突发事件的人员避难场所。

       8、技术装备保障。包括技术系统及储备,应急设施设备,突发事件现场可供使用的应急设备类型、数量、性能和位置,备用措施以及相应的制度等。

       9、治安维护。制定应急状态下治安秩序的各项准备方案,包括警力培训、布局、调度和工作方案等。

       (七)监督管理

       预案的监督管理,即强调应急预案的演练、宣传和培训,明确预案不仅是让人看,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应用,在培训和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成为预案修改更新的参考。

       1、预案演练。明确应急演练的范围、内容、组织及工作要求等。

       2、宣传和培训。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的应急常识宣传,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的常规性和专业性培训以及培训的工作要求等。

       3、奖惩和责任。明确监督主体和罚则,明确奖励对象、方式及责任追究程序等。

       (八)附则

       1、名词术语解释。预案中专用名词、术语,缩写语和编码的定义,说明突发事件类别、等级以及对应的指标定义,统一信息技术、行动方案和机关术语等编码情况。

       2、预案管理与更新。明确预案制定、监督管理及实施部门单位,规定预案评审与更新方式。

       3、预案解释部门。明确预案批准、印发机关和解释部门。

       4、预案实施时间。明确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一般从印发之日起施行。

       (九)附件

       各种表单和说明文件,包括操作手册、指挥机构组织结构图、应急部门通讯方式、指挥部成员联系方式、人员疏散地图、资源位置图、紧急设备使用说明等。

第3篇:人力资源计划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计划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总计划:人力资源总计划陈述人力资源计划的总原则、总方针、总目标。

       2.职务编制计划:陈述企业的组织结构、植物设置、职务描述和职务资格要求等内容。

       3.人员配置计划:人员配置计划陈述企业每个职务的人员数量,人员的职务变动,职务人员空缺数量等。

       4.人员需求计划:通过总计划、职务编制计划、人员配置计划可以得出人员需求计划。需求计划中应陈述需要的职务名称、人员数量、希望到岗时间等。

       5.人员供给计划:人员供给计划是人员需求计划的对策性计划。主要陈述人员供给的方式、人员内部流动政策、人员外部流动政策、人员获取途径和获取实施计划等。

       6.教育培训计划:包括教育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考核等内容。

       7.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计划:计划中明确计划期内的人力资源政策的调整原因、调整步骤和调整范围等。

       8.投资预算:上述各项计划的费用预算。

       人力资源计划的发展趋势怎样?

       1.为了保证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人力资源计划将更加注重对关键环节的陈述;

       2.对人力资源计划中的长期计划而言,也倾向于将计划中的关键环节明确化、细致化,并将它们提炼成具体的可执行的计划,最好明确计划的责任和要求,并且有相应的评估策略。

       3.由于人力资源市场和企业发展的变化周期增快,企业更倾向于致力于编写年度人力资源计划和短期计划;

       4.企业的人力资源计划将会更加注重关键环节的数据分析和量化评估,并且将明确地限定人力资源计划的范围。

       应急预案包括哪些内容

       岗位职责应包括内容

       应急响应预案应包括什么(共20篇)

       党建工作总结应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综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