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面工作汇报(共8篇)

第1篇:我系在人才培养方面

       我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在职业教育活动中,对课程设置方面尽量满足,要求毕业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取得施工员、造价员与毕业证,同时做到毕业生毕业3-6年内,能够考取二级建造师或一级建造师和造价师。在专业设置和行业需求方面进行对接,我们与地方经济建设活动充分融入,设置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与水利水电专业,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与四川省三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三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省大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学习见习、就业等

第2篇:人才培养改革方面的突出进展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突出进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的高能技应用型人才。围绕这一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将职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工学结合的“4+1+1”人才培养模式。

       一、应用型人才与其他类型人才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强调学习基础的、成熟的和适用的知识。

       2.应用型人才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其能力不仅是岗位能力,更应是职业岗位群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不仅是就业能力,还应是一定的创业能力。

       3.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对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要求则相对较低。

       二、“4+1+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学生开学之初,先进行为期一周的专业知识、专业岗位认知: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岗位知识,了解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对应的岗位群,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目标性。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创造性地提出“实学+实练+实用”三步曲:(1)实学:强调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密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一方面学生扎实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将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有效整合学科知识,适当删减一些陈旧的、重复的或纯理论的知识。教材针对生产实际提出的理论问题,教师联系生产实际讲解理论问题,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模拟训练,弄懂理论问题。

       (2)实练:“从做中学”是最能体现应用型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训练和尝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验证知识,发现知识,获取经验,掌握技能,提高能力,是培养计算机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最有效方法。良好的素质、技能和实践能力不是单靠讲授和课堂上的演示所获得的,必须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形成。加大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到实际环境中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如我系的校内实训基地:数字媒体实训室、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等以及12个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实验、实训、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分阶段、分层次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专业能力的训练。第一阶段是计算机基础技能训练,例如:办公自动化的练习、计算机维修和组装等。第二阶段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学生在一定工程环境下运用一门或几门课程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技术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性”,例如: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处理,计算机故障的检测和维护,网络的连接和维护等。第三阶段是计算机综合能力训练,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就到公司、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解决具体的计算机问题,例如:广告设计,网站的组建和维护,计算机系统的调试等,充分贴近实际,使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就能进入职业环境,缩短了就业后的适应期,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这样分段安排、分层递进,不仅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与巩固,也加深了他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3)实用:“学以致用”,这是求学者的最终目标。也是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准则。通过

       二、三年的专业学习,使学生真正将专业知识技术学到手,具备做事的真本领,整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将“做人”的教育与“做事”的教育结合起来,在实施科学教育时渗透人文教育,使他们不仅获得科学的知识,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更重要的还要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念,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同时,引导学生以一种人文的观点关注科学的发展。

       总之,经过一年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的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学生自己能主动的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主动的到社会中实习、实训,学以至用,学生、学校也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学生就业率逐年提高,用人单位对我系毕业生的满意率也越来越高。相信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逐渐完善以后,学生的就业率,社会的认可度都将有更大、更喜的变化。

第3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主题汇报

       创新求实 科学发展

       全面提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会上的主题汇报

       2022年10月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收获的深秋季节,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教育厅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评估专家组一行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这对学院未来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学院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下面,我就学院基本情况和人才培养工作向各位领导、专家做简要汇报。我的汇报分四个部分:

       一、历史与现状

第4篇:建筑企业人才培养工作汇报

       建筑企业人才培养工作汇报

       ——下级分公司向上级总公司汇报

       一、员工教育

       分公司每年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于老员工主要加强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鼓励各部门主动获取外培机构开展的关于提升业务技能的培训信息,提倡多参加外培,加强对外沟通联系。对于新员工主要加强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如何进入岗位角色方面的培训教育,每年分公司各部门结合本部门情况开展新员工培训,组织新员工参加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帮助新员工了解企业,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二、项目部机构人员配置情况

       分公司现有项目部管理人员84人,占分公司全部管理人员119人的70%,占到分公司总职工人数213人的39%。另有工人转管理岗位5人。此外,庆邦在职项目部管理人员9人,占总人数16人的44%。

       在分公司项目管理人员中,项目经理级10人,项目副经理级4人,技术负责人4人,工长级12人,工艺施工员25人,电气施工员7人,质量员?人,安全员7人,材料员8人,预算员4人,其他3人。庆邦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经理1人,施工员2人,安全员4人,预算员1人,材料员1人。

       虽然近两年招聘新员工较多,但仍未满足项目施工管理需求,主要原因是新员工经验不足,兼顾工作面不广,需要安排多名人员工作才能正常开展。

       三、人才培养、梯队建设、人才成长

       人才培养方面,一是为员工提供学习、继续教育,加强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二是给员工压担子,将一些有多年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调整到更重要的岗位,以培养其项目全局观和统筹掌管能力。比如将有经验的进步快的施工员调岗为工长,将能力突出的工长调岗为项目副经理或技术负责人,将小型项目负责人调到大型项目担任项目副经理,将能力突出的项目副经理任命为项目经理等;三是坚持实施师傅带徒管理办法,新老员工结成师徒关系,搭建“传、帮、带”平台。

       分公司既重视培养现在人才,也重视引进外部人才,近两年从社会招聘各类人员近70人,很多人员到岗后发挥了重大作用。

       分公司的梯队建设,主要从部门和项目部着手。今年除了继续设置部门主办科员外,新设了副科级科员。在部门,形成了科员、主办科员、副科级科员,副科级负责人、科级负责人由低到高的梯队结构,每一级的人员都会成为上一级别的后备力量。今年任命主办科员14人,副科级科员5人,其中副科级科员有2人为项目部管理人员,3人为部门管理人员。在项目部,设置一二级项目经理、一二级项目副经理、一二级技术负责人、工长、一般施工管理人员。

       关于人才成长,抓好对新员工进行新员工入职培训、实行以老带新措施,平时还加强对新员工的进步情况的掌握,要求新员工在入职三个月后进行阶段性的工作总结,以此了解新员工思想、成长情况,同时每半年对新员工实行大中专毕业生考核评价,以此帮助新员工了解的长处和不足,为分公司加强指导新员工提供依据。

第5篇:企业的人才培养的四上方面

       企业的人才培养的四上方面

       一、人力资源结构盘点

       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应包括不同时期公司甚至每个部门人员的学历、司龄、性别、工作年限、流失率、人员增长数量等结构变化趋势,从整体与局部分别掌握公司人力资源数量的各项特征。

       二、人力资源效率效益盘点

       企业人力资源效率效益应包括不同时期公司以及每个业务部门的人均销售额、人均利润;也包括支持性部门的服务比例(如每一个财务人员服务于多少人,服务比例反映的是职能工作效率)、公司及各部门管理跨度与管理幅度的变化趋势。通过对公司人力资源效率效益盘点,我们可以从宏观上去评价公司近几年不同类别岗位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推断出员工能力的升降。

       三、既有关键人才的能力盘点

       我们可以通过岗位素质模型测评或者简单运用360°能力评价,来定性评价既有关键人才,包括中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依次判定他们实际工作中各项能力表现是否胜任。

       四、评估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未来的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需求的差异

       通过解读企业长期的战略与短期的年度规划,以此判定出企业未来对各类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需求。再将未来需求与既有的现状进行点对点的评估,找出企业未来人才培养的需求。比如,通过了解企

       业未来战略规划得出企业未来需要大批量的、高端的研发工程师,而企业既有的研发岗位人力资源数量和能力都达不到需求,那么未来几年企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点工作就是大批量培养企业的研发工程师。

第6篇:关于对公司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

       关于对公司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拘一格,慧眼识才”,成都市近期出台“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对于企业而言,人才是一种资本,也是宝贵资源。公司要赢得未来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需要培养更多综合人才,需要积蓄冲刺发展的能量。

       “有用即是才”。公司可通过创新人才资源要素供给,实施人才综合能力提升培养计划,构建企业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人才再学习、再整合、再创新,形成依靠人才驱动转型发展的源动力。

       作为刚入职不久的公司员工,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提倡考取工作领域相关证书。荣誉证书虽不是衡量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但通过相关专业知识学习,不仅能提升员工学习动力和专业素养,更可能涌现出一些“金点子”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专业考试基本紧跟市场变化,可转变考证员工的“故步自封”思维,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趋势。

       建议公司制定相应激励机制,为员工考证安排学习时间,奖励成功考证员工。

       二是提倡共享学习机制。“紧跟时代,永不退步”。当前,“共享”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操作模式。个体的知识量可以借助“共享”机制得以扩充,个体的见识也可以借助“共享”机制得以提升。

       建议,公司通过微信平台、微信群分享有用且合规的知识,如办公室的综合办公技能提升、工程运营小窍门、金融市场新型融资小贴士等,在线上快速传播,让公司员工第一时间掌握时代新潮流,做到全公司思想与行动相统一,进一步激发公司员工为公司发展献智献力的热情。

       建设图书室,配套办公、工程及金融行业专业领域相关书籍,日常时间供员工借阅,让书本专业知识服务工作。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长久的发展,公司应避免落入“只使用不培养”的过去式,需确保后期再教育的多层次全方面培养,进一步优化完善“人才”利用能效,确保“人尽其才”。公司应采取相应举措,积极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树立统一的企业文化观、认识观,增强员工使命感,最终实现员工学习的“量变”到人才发展的“质变”。

第7篇: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总结汇报

       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快推进幸福xx建设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家、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实施新兴产业“445”计划,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全力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至2022年,全市共组织各类职业培训xx万人,培养高技能人才xx万人;组织各类职业技能鉴定xx万人,xx万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至2022年12月底,全市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劳动者达xx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含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达xx万人,初、中、高级技能等级结构比例从“九五”末的xx优化到目前的xx,为我市产业与城市同步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加快培养一支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为重点,加强领导,创新思路,落实责任,着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协调配合,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经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2022年,市委专门研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工作措施,高

       —1—

       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在市科技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高技能人才工作办公室”,成员由市委组织部、人保局、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财政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建立多部门联动、全方位协调的责任机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排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建立目标任务考核评价制度,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等人才目标任务列入各镇(街道)党委、政府和部门重要考核指标。各镇(街道)成立由分管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明确目标、制定计划、落实专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城乡一体、全社会广泛关心支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格局。

       二、创新校企模式,拓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平台载体

       我市以实施“千名高技能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即每年由政府出资培养3000名高技能人才)为抓手,积极利用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企业和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构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

       一是确立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在全市大中型企业广泛开展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指导企业广泛开展在岗职工技能培训鉴定工作,鼓励企业通过技师研修、名师带徒和技术交流等制度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逐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重视、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新机制。全市有近30家企业列为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和鉴定工作。

       二是确立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在各类职业院校毕业生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为促进初、中、高级技能人才梯次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积极指导市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有步骤地组织开展高级技工和

       —2—

       预备技师培养,为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确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职业院校,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在全市设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10家,基本形成了符合我市产业结构特点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在培养目标上,各类职业院校深入企业调研,按照企业生产、技术岗位特点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建立订单式培养制度,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高技能人才。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主动派遣专业讲师到企业担任“星期天工程师”,同时选聘企业优秀工程师、技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校企互动、资源共享,培养了一大批生产一线优秀技能人才。

       三、服务转型升级,畅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

       目前,我市正处于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过程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不仅需要一流的管理人才、一流的科研人才,还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因此,我们着重在畅通新兴产业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渠道上做文章。一是建立柔性高技能人才库。按照“不求所有所在、但求所用有用”的原则,建立特色高技能人才引进机制,努力打造高技能人才特区,充分利用国内外新兴产业领域优秀高技能人才,通过承接课题、开发项目、开展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入股、兼职等形式柔性参与我市新兴产业发展,在服务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培养本地优秀高技能人才。二是实施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按照我市新兴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情况和特点,及时调整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向,制定专项培训计划,重点打造低碳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现代物流业、生物医药等领域尖端高技能人才,为实现“445”计划提供坚实的高技能人才支撑。三是加强职业院专业与新兴产业领域岗位对接。指导职业院校根

       —3—

       据新兴产业发展特点和岗位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培训内容,实行委托式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高技能人才。

       四、完善促进机制,放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激励效果

       完善的激励机制是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因此,我市着力在建立完善促进机制,提高企业、学校、劳动者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性上下功夫。一是完善竞赛选拔机制。从2022年开始,我市每两年举办一届全市职业技能大赛,每届大赛都特色鲜明、精彩纷呈,主要体现在“广、高、好”三个字上。“广”:即涉及范围广。每届大赛都设有10个以上竞赛工种,涉及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国际贸易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参赛选手均由各镇(街道)经过岗位练兵,层层选拔而出。“高”:即竞赛要求高。竞赛内容都按照国家高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设置,对获奖选手由上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好”:即比赛效果好。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激发了劳动者学习业务、钻研技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技能、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二是完善培训补贴机制。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制度,对参加高技能人才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的人员,给予培训补贴,最高标准每人3000元。今年,专门研究制定关于实施政府购买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果的政策文件,向社会公布30个紧缺型职业(工种),按我市实际提高培训补贴标准,并对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的用人单位、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表彰奖励。三是完善表彰奖励机制。2022年,制定下发《xx市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建立实施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设立xx市高技能人才成就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五人,每人奖励5万元;评选“xx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每三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20名,每人每年发放地方政府津贴1800-3600元。去年,评选出

       —4—

       “xx市高技能人才成就奖”x人、“xx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xx人,在全市迅速掀起了学技术、比技能的热潮。

       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我市技能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与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还不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用人单位对技能劳动者重使用、轻培养的传统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下阶段,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将以这次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千名高技能人才培养资助计划”为重点,统筹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加快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适应我市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加快推动我市产业和城市同步转型、建设幸福xx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保障。

       —5—

第8篇: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汇报

       首页:

       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来向大家汇报我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工作的进展情况。单击翻页:

       以下汇报内容主要围绕人才培养与就业反馈关系进行。这是一张就业反馈与人才培养图。点击学生就业岗位

       首先,要了解本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和岗位问题,本专业学生可以从事机械产品、液压产品、汽车、仪器仪表甚至是武器等各种设备的开发,行业涉及广泛,主要分为技术类、管理类、其他。其中技术类的,主要包括设计工程师,进行模具、汽车、家电、工程机械、非标准设备等等各种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程师,主要负责新产品的开发;工艺工程师,负责发现和改进生产的工艺问题,提高生产效率。管理类的,主要包括设备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除此之外还有包括采购、销售类的岗位,以及不在公司就职而是进学校从事教育或者当公务员进事业单位的。总体来说,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多种多样,以机械行业为主,就业前景较为乐观。点击back,点击职业能力要求

       为适应上述岗位,对学生也有相应的职业能力要求。其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基础知识包括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和基本的法律知识等。能力则包括与人交流时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团体工作时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一定的领导能力,将来步入岗位或者继续学习深造所需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除此之外,学生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一定的人文艺术素养,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单击翻页

       另外对学生还有专业相关的要求,除了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机械学、力学、制造工艺学、控制理论、数控加工技术等外,还要能初步掌握并使用各种专业技能和现代化工程工具,比如专业的绘图软件的使用,常用设备车床铣床等的操作,以及数控机床的编程等,拥有能够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也要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会简单的外文交流,能看懂专业文献,会简单编程。点击back,点击专业培养目标 得知了学生就业时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我们也就有了清晰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见PPT 点击back,专业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方式。点击课程教学内容

       本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的主干学科包括机械工程学、力学等。其中包括的主要课程有:

       见PPT 单击翻页

       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见PPT 点击back,点击课程教学方式

       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方式是相互影响的,教学内容的变化必然会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教学方式。

       见PPT 点击back,点击能力培养矩阵

       见ppt 点击back,点击毕业要求

       通过以上对职业能力要求的分析,以及对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方式的调整,我们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的毕业要求。见PPT 单机翻页

       最后,愿我校优秀毕业生都能找到理想工作,秉承“诚朴勤仁”的南农精神,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层助理制人才培养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开头篇

       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人才培养协议书

       人才培养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