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初②,郑武公③娶于申④,曰武姜⑤。生庄公及共叔段⑥。庄公寤生⑦,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⑧。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⑨,公弗许⑩。

       及庄公即位⑾,为之请制⑿。公曰:“制,岩邑⒀也,虢叔死焉⒁,佗邑唯命⒂。”请京⒃,使居之,谓之“京城大⒄叔”。

       祭仲⒅曰:“都城⒆过百雉⒇,国21之害也。先王之制22,大都不过参国之一23;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24,非制25也,君将不堪26。”公曰:“姜氏欲之,解释:

       ①选自《左传·隐公元年》。郑伯,指郑庄公。郑属伯爵,所以称郑伯。郑,春秋时国名,姬姓,在现在河南省新郑县一带。克,战胜。段,郑庄公之弟。鄢(yān),郑地名,在现在河南省鄢陵县境内。

       ②〔初〕当初。《左传》追述以前的事情常用这个词,这里指郑伯克段于鄢以前。

       ③〔郑武公〕名掘突,郑桓公的儿子,郑国第二代君主。

       ④〔娶于申〕从申国娶妻。申,春秋时国名,姜姓,在现在河南省南阳市北。后为楚所灭。

       ⑤〔曰武姜〕叫武姜。武姜,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⑥〔共(gōng)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名段。他在兄弟之中年岁小,因此称“叔段”。失败后出奔共,因此又称“共叔段”。共,春秋时国名,在现在河南省辉县。叔,排行在末的兄弟。

       ⑦〔寤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寤,通“牾”,逆,倒着。

       ⑧〔遂恶(wù)之〕因此厌恶他。遂,连词,因而。恶,厌恶。

       ⑨〔亟(qì)请于武公〕屡次向武公请求。亟,屡次。于,介词,向。

       ⑩〔公弗许〕武公不答应她。弗,不。

       ⑾〔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及,介词,到。即位,君主登上君位。

       ⑿〔制〕地名,即虎牢,在现在河南省荥(xíng)阳县西北。

       ⒀〔岩邑〕险要的城镇。岩,险要。邑,人所聚居的地方。

       ⒁〔虢(guó)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虢,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焉,相当于“于是”“于此”。

       ⒂〔佗邑唯命〕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佗,同“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

       ⒃〔京〕地名,在现在河南省荥阳县东南。

       ⒄〔大〕同“太”。

       ⒅〔祭(zhài)仲〕郑国的大夫。

       ⒆〔都城〕都邑的城墙。

       ⒇〔雉(zhì)〕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21〔国〕国家。22〔制〕制度。2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大的城不能超过国都城的三分之一。参,同“三”。国,国都。24〔不度〕不合制度。

       25〔非制〕不是(先王的)制度。26〔不堪〕受不了。

       焉辟害①?”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②!不如早为之所③,无使滋蔓④。蔓,难图⑤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⑥,子⑦姑⑧待之!”

       既而⑨大叔命西鄙⑩北鄙贰于己⑾。公子吕⑿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⒀?欲与大叔⒁,臣请事之⒂;若⒃弗与,则请除之⒄,无生民心⒅。”公曰:“无庸⒆,将自及⒇。”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21,至于廪延22。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23。”公曰:“不义不暱24,厚将崩25。”

       大叔完聚26,缮甲兵27,具卒乘28,将袭郑。夫人将启之29。公闻其期30,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31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32,公伐诸33鄢。五月辛丑34,大叔出奔共35。

       遂姜氏于城颍36,而誓之37曰:“不及黄泉38,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39为颍谷封人40,闻之,有献于公41。公赐之食42。食舍肉43。公问之,对曰:“小人44有母,皆尝小人之食45矣,未尝君之羹46,请以遗47之。”公曰:“尔有母遗,繄48我独无!” 解释:

       ①〔焉辟害〕怎能躲开这种祸害?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辟,同“避”。

       ②〔何厌之有〕等于说“有何厌”,有什么可以满足的。厌,同“餍”,满足。

       ③〔早为(wéi)之所〕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意思是早点给共叔段换个便于控制的地方。为,动词,这里有“安排”的意思。

       ④〔滋蔓〕滋生,蔓延。这里指势力发展壮大。

       ⑤〔图〕对付。

       ⑥〔毙〕跌倒,这里指失败。

       ⑦〔子〕您。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⑧〔姑〕姑且、暂且。

       ⑨〔既而〕不久。

       ⑩〔鄙〕边疆,边远的地方。

       ⑾〔贰于己〕贰属于自己。使西鄙、北鄙一方面属于庄公,一方面属于自己,即同时向双方纳贡赋。贰,两属,属二主。

       ⑿〔公子吕〕字子封,郑国的大夫。

       ⒀〔若之何〕怎么办?若,如。之,指“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这件事。

       ⒁〔欲与(yǔ)大叔〕打算把郑国送给太叔。与,给予。

       ⒂〔臣请事之〕我请求去服侍他。事,动词,事奉。

       ⒃〔若〕如果。

       ⒄〔则请除之〕就请除掉他。则,就。

       ⒅〔无生民心〕不要使民众(因为有两个政权并存而)生二心。无,同“毋”,不要。

       ⒆〔无庸〕不用(管他)。庸,用。

       ⒇〔将自及〕将要自己走到毁灭的地步。及,至。

       21〔收贰以为己邑〕收取两属的西鄙北鄙(完全)作为自己的领地。贰,指原来贰属的西鄙北鄙。

       22〔至于廪延〕扩张到了廪延。廪延,地名,在现在河南省延津县北。

       23〔厚将得众〕土地扩大了,将要得到百姓的拥护。厚,指所占的土地扩大。众,指百姓。

       24〔不义不(nì)〕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同“昵”,亲近。25〔崩〕山塌,这里指垮台、崩溃。

       26〔完聚〕修治(城郭),聚集(百姓)。完,修葺(qì)。

       27〔缮甲兵〕修整作战用的甲衣和兵器。缮,修理。甲,铠甲。兵,兵器。

       28〔具卒乘(shèng)〕准备步兵和兵车。具,准备。卒,步兵。乘,四匹马拉的战车。29〔夫人将启之〕武姜将要为共叔段作内应。夫人,指武姜。启之,给段开城门,即作内应。启,开门。

       30〔期〕指段袭郑的日期。

       31〔帅车二百乘〕率领二百辆战车。帅,率领。古代每辆战车配备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二百乘,共甲士六百人,步卒一万四千四百人。32〔入于鄢〕进入鄢地,意思是逃到鄢地。33〔诸〕“之于”的合音字,其中“之”为代词,代共叔段。

       34〔五月辛丑〕古时用天干地支记日,鲁隐公元年五月辛丑是五月二十三日。35〔出奔共〕出逃到共国(避难)。奔,逃亡。36〔(zhì)姜氏于城颍(yǐng)〕把姜氏安置在城颍。,同“置”,安置,这里有“放逐”的意思。城颍,地名,在现在河南省临颍县西北。37〔誓之〕向她发誓。之代武姜。38〔黄泉〕地下的泉水,这里指墓穴。39〔颍考叔〕郑国大夫。

       40〔为颍谷封人〕担任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为,担任。颍谷,郑国边邑。封人,管理边界的小吏。封,疆界。

       41〔有献于公〕有什么东西要献给庄公。

       42〔赐之食〕赏给他吃的东西。之,代词,代颍考叔。43〔食舍肉〕吃的时候把肉放在一旁。舍,放。44〔小人〕谦称自己。

       45〔皆尝小人之食〕我的食物她都吃过。尝,品尝,这里是“吃”的意思。46〔羹(gēng)〕有汁的肉。47〔遗(wèi)〕赠,送给。

       48〔繄(yī)〕语气助词,用在句首。

       颍考叔曰:“敢①问何谓②也?”公语之故③,且告之悔④。对曰:“君何患焉⑤!若阙⑥地及泉,隧而相见⑦,其谁曰不然⑧?”公从之。公入而赋⑨:“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⑩!”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⑾。

       解释:

       ①〔敢〕表谦敬的词。

       ②〔何谓〕等于“谓何”,说的是什么意思? ③〔语之故〕把原因告诉他。语,告诉。之,代词,代颍考叔。

       ④〔告之悔〕告诉他自己已经后悔了。

       ⑤〔君何患焉〕您忧虑什么呢?患,担心、忧虑。

       ⑥〔阙〕同“掘”。

       ⑦〔隧而相见〕挖个地道,在那里见面。隧,隧道,这里用作动词,指挖隧道。

       ⑧〔其谁曰不然〕那谁能说不是这样(不是跟誓词相合)呢?其,语气助词,加强反问的语气。然,代词,代庄公对姜氏发的誓言。⑨〔入而赋〕走进隧道,唱着诗。赋,歌吟,唱着。

       ⑩〔融融〕同下文的“泄(yì)泄”都是形容和乐自得的心情。

       ⑾〔遂为母子如初〕于是姜氏和庄公作为母亲和儿子跟从前一样。也就是恢复了母子关系。

       这篇课文记叙了发生在公元前722年5月,郑庄公在鄢打败其弟共叔段的历史事件。

       全文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尤其是把郑庄公老谋深算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郑庄公先封叔段于京,又听任叔段“不度”,“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既而“收贰以为己邑”,最后“伐诸鄢”,有人认为表现了庄公的“仁慈”和“忍让”,有人却认为他是有意“养成其恶”。你是怎样看的?从“隧而相见”这件事,可以看出庄公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做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公叔段。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武姜疼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等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为共叔段请求把制这个地方作为他的封地。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答应。”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这个地方,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说:“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的京邑,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受不了。”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趁早给他另外安排个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于对付了。蔓长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姑且看着吧。”

       不久之后,太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辖。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大叔,就请允许我去事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陈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用不着,他会祸及自己。随后,太叔又把双方共管的边邑收归自己,一直把邑地扩张到了廪延。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他占多了地方就会得到百姓拥护。“庄公说:”不行仁义就不会有人亲近,地方再大也会崩溃。“

       太叔修建城地,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制造武器,训练步兵,修造战车,要偷袭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作内应。庄公得知了太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他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攻打鄢。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国。

       于是庄公把武姜安置到城颖,并向她发誓说:“不到地下黄泉,永远不再见面。”不久他又后悔这么说。考叔当时是颖谷管理疆界的官员,他听说了这件事,就送了些礼物给庄公。庄公请他吃饭,他却把肉放在一旁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颖考叔回答说:“我有个母亲,我的饭食她都吃过,就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允许我拿回去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唯独我没有!”颖考叔说:“请允许我大胆地问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庄公把心理后悔的事告诉了他。颖考叔说:“君王您担忧什么呢?如果掘地见水,打成隧道去见面,那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庄公听从了颖考叔的话去做。庄公进入隧道,赋诗说:“隧道当中,心里和乐自得!”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隧道之外,心中快乐自在!”于是,母子关系又与从前一样和睦了。

       君子说:“颖考叔真是个孝子。他爱自己的母亲,还影响了郑庄公。《诗·大雅·既醉》说:'孝子德行无穷,永久能分给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样吧!”

       五 春秋公羊传 春秋榖梁传 春秋左传 考工记 礼经 士冠礼 及笄 汉代 王充 孝经 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鲁国十二位君主 十翼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易传”,因为它一共十篇,被附在经后,来解释经,其作用和形式犹如鸟的翅膀一般,所以叫“十翼”。《诗经》中《国风》、《小雅》、《大雅》、《颂》的首篇《关雎》、《鹿鸣》、《文王》、《清庙》古称“四始”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是仪礼中关于昏礼的六个步骤 “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统称五服 注疏 : 注和疏的并称。

       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宋人将十三经宋及宋以前之注疏合刊,“注疏”之称始流行

       十三经注疏:即指后人为了便于查阅,将<<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孝经>>、<<尔雅>>、<<孟子>>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这就是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分为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氏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榖梁传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论语注疏,孟子注疏。

       天官冢宰:治典

       冢宰,即太宰,为六官之首,尊为百官之长。天官为治官,其主要职掌治典

       地官司徒:教典 地官司徒为教官,其主要职掌教典,还主管土地和户口,负责分配土地,收取赋税。

       春官宗伯:礼典

       春官宗伯为礼官,其主要职掌礼典,具体掌管吉、凶、宾、军、嘉五礼。吉礼为祭祀之礼,凶礼为丧、忧之礼,宾礼为礼宾之礼,军礼为师旅与征役之礼,嘉礼为喜庆之礼。教育、历史文献也是春官的职责所在 夏官司马:政典 夏官司马为政官,其主要职掌政典,夏官司马所主持的政典,实际是军政,包括:编制军队、出师征伐、训练民兵、校阅部队、征收军赋、管理军需军械,以及掌理国王戎事和田猎等事务。

       秋官司寇:刑典

       秋官司寇为刑官,其主要职掌刑典,具体掌管刑法、司法、治安等。不过司寇属官中的“大行人”以下数职则主要从事外交与礼宾工作。冬官司空:相当于后世的工部 《考工记》的内容是叙述百工及土木建筑之事的,因此以《考工记》替补的冬官相当于后世的工部。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仁”,孔子依据人的主体意识,将周公以来礼乐文化的内在根源完全归结为“仁”,使“仁”成为礼乐的核心和人际关系的根本,强调“仁者爱人”与“克己复礼为仁”,大体分析有七个方面 1.血缘基础 孔子将“孝”、“弟”(悌)作为“仁”的基础,以“亲亲、尊尊”为“仁”的标准,借用古代父系氏族家长制度的现成的观念,并在思想上反映了这个历史事迹的缩影。2.心理原则 将“礼仪”从外在的规范约束顺理成章地变为人心内在的要求,将原先僵硬的强制规矩,升华为生活中的自觉理念,使宗教性的神秘物化为人之常情,将伦理规范同心灵欲求融化一体,使“礼”转而得到心理依据化为人性意识. 3.人道主义 因情感性心理作用,“仁德”思想即具有民主性和人道主义,即依据血缘宗法的基础,扩展氏族、部落成员间既有严格等级秩序,又具备某种“博爱”的人道关系。这是孔子仁学外在方面的表现

       4.个体人格 人道主义是“仁”的外在体现,而突出在内在精神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方面,则是个体人格。这也是孔子一贯坚持的至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5.理性实践 理性实践,贵在知其所以然,而后尽心竭力,以至付出生命使之成全施行。孔子本人就是毕生奋斗,周游列国,顽强地为实行其仁道而献身的圣哲

       6.弭兵保民 他认为只要谁能制止战争,使广大的庶民百姓安居太平,他就是仁人。

       7.华裔之防 孔子仁德观的深层内涵即超越了亲亲、尊尊的准则,在弭兵保民、华裔之防的范围之内,体现出更为广泛的人间之爱。这就是孔子仁学的深层底蕴和最高境界。

第二篇: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

       1、初:當初,習慣說法

       2、寤:通“啎”wu51,逆,倒着

       3、亟:屢次qi51;趕快ji35

       4、巖:險要

       5、焉:兼詞,于之

       6、佗:同“他”,異體字

       7、叁:三分;“叁國之一”,國都的叁分之一

       8、祭:音zhai51

       9、厭:滿足,本意指“吃飽”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圖:圖謀,指設法對付 斃:倒下去 鄙:邊邑

       貳:兩屬,屬二主 及:趕上

       厚:指土地擴大

       暱:黏,這裡指能團結人 完:修葺

       聚:修理,製造

       啟之:為段開城門。之,為動用法。啟,開門 諸:“之於”的合音詞,兼詞 寘:zhi51,放置,安頓,這裡指放逐 舍:放着,後寫作“拾”,古今字 翳我獨無:翳,句首語氣詞

       其是之謂乎:其,表委婉語氣副詞

       齊桓公伐楚

       1、侵:不宣而戰,特指沒有鐘鼓的進攻

       2、伐:正式的戰爭

       3、北海:泛指北方和南方的邊緣之地

       4、唯:句首語氣詞

       5、虞:料想

       6、涉:進入

       7、女:你們

       8、夾輔:輔佐

       9、是徵:是,代詞;徵,索取10、11、12、13、14、15、16、征;出征 復:回

       是問:是,代詞;問,責問

       君其問諸水之濱:其,委婉語氣

       風:放,指牝牡相誘;牝pin51牡,雌雄鳥獸 涉:進入,本意指淌水過河

       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九伯,九州之長。“五侯九伯”指所有諸侯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女實征之:實,語氣詞

       履:踐踏,這裡指所踐踏的地方。可引申為實行,做。

       蹈,有危險性的踐踏 茅:菁茅,楚地特產 入:納,這裡指納貢 次:軍隊臨時駐紮

       如:往,到….去

       陳:陳列。本句按語是:這是向楚國示威 不穀gu214:不善,諸侯的謙稱 同好hao51:共同友好 惠:敬辭

       邀:求 辱:謙詞 收:收容 綏:安撫 方城:山名 盟:訂立盟約

       宮之奇諫假道

       1、假:借

       2、復:又

       3、表:外面,與里相對。本指“衣”,從毛,從衣

       4、寇:從攴pu55,從完

       5、翫wan35:習慣而不留心,就是放鬆警惕

       6、一可謂甚,其可再乎:甚,厲害、過分。其,語氣詞,加強反問,難道。

       7、輔:面頰,車,牙牀chuang214骨

       8、宗:同姓,同一宗族

       9、不從:指不從隨父側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是以:因此

       嗣:繼承(王位)

       偪:通逼,逼近這裡這威脅

       享:祭祀鬼神;祀,祭祀天神;祭,祭祀地祇

       享祀:泛指一切祭祀

       豐,豐富,絜,通潔

       據我:依附於我,等於說保佑我

       非人實親,唯德是依:實、是都是代詞,復指賓語人、德 輔:輔佐,這裡指保佑

       唯德翳物:翳,語氣副詞,只有 薦:獻,這裡只向鬼神獻祭

       等於羞 以其族行:以,率領

       臘:臘祭,這裡用作動詞 館于虞:館作動詞,住賓館

第三篇: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积累常见的文言文实词意义和虚词用法,了解分辨常见的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现象,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知道文章的背景知识,情节发展脉络和文章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串讲法,讨论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对此事的褒贬态度(春秋笔法),学会客观全面地分析及评价人物——郑庄公、共叔段、姜氏等;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操和伦理观。

       二、教学内容:疏通文意,分析人物,掌握刻画人物的写法。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等基本知识和文章基本内容和发展脉络。

       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及其写作手法,用现代的眼光客观评价人物,体会的褒贬态度。

       四、教材、学情分析:

       教材:本课选自《左传》,这是一篇历史散文,全文结构完整,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这篇文章代表了《左传》的语言的主要特点。善于用极精练的语句、委婉流畅的笔调写出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也善于用极少的笔墨刻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内心活动,形象鲜明,绘声绘色,所以值得反复诵读。学情: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课前也几乎不去预习,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大,讨论不容易积极,因此要从他们感兴趣的视频导入,大概了解文章的故事内容,重点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分析人物形象。学生上课容易分心走神,要让他们注意课堂进度和回答问题。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串讲法,合作讨论法,问答法

       六、教具、参考书:幻灯片,黑板粉笔。

       七、课时:三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前六个自然段

       (一)导入(5):通过播放一段《甄嬛传》的视频,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引入课文。视频内容:弘历对甄嬛说,这几日读到《左传》中的《郑伯克段于鄢》,见郑国之祸皆因姜氏宠爱幼子,苛待长子而起,儿子心想,亲子尚且如此,养子又该如何?——解释视频:弘历怕甄嬛宠爱弘瞻,重蹈郑庄公和共叔段覆辙,那么这个故事具体的经过是怎样的呢?郑国之祸只是姜氏之过吗?我们今天来学习这篇课文《郑伯克段于鄢》。解释题目:郑伯——郑国的国君郑庄公;克——战胜;段——郑庄公之弟共叔段;于——介词,在;鄢——地名;于鄢——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正确顺序是:郑伯于鄢克段。幻灯片介绍《左传》,大致了解故事背景。

       (二)朗读课文(10):每个小组读两段,让其他同学注意字音;教师读最后一段,强调易错的字音,纠正读错的字。“寤、共叔段、亟、巖、虢、佗、大叔、祭仲、参国、辟害、无庸、廪延、不义不暱、难之也、寘、颍、请以遗之、繄我独无、公语之故、阙、泄泄、施及庄公、永锡尔类。”

       (三)串讲课文,了解段意(20):幻灯片显示每段的重点词句(轮流翻译),强调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幻灯片翻译各段段意,大家齐读;然后点名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物 事件)。第1自然段:姜氏偏爱幼子共叔段,厌恶难产而生的郑庄公,屡次向武公请求立共叔段为皇上。

       第2自然段:庄公即位后,姜氏为共叔段请求得到“制”这个地方,郑庄公不准许,又请求得到“京”这个地方。庄公准许了,称呼他为京城太叔。

       第3自然段:祭仲劝谏郑庄公为共叔段安排个适当地方,庄公等待时机。

       第4自然段:共叔段让国家西边和北边的城池两属于自己,子封劝谏,庄公等待时机。

       第5自然段:共叔段占领了两属于自己的边邑,子封再劝,庄公依旧等待。

       第6自然段:共叔段袭击郑国,郑伯克段于鄢。

       (四)小结并齐读课文(5):幻灯片总结这几个自然段的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情况作为再次巩固,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后三个自然段

       (一)串讲课文,了解段意(15):幻灯片显示每段的重点词句(轮流翻译),强调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幻灯片翻译各段段意,大家齐读;然后点名用自己的话概括第8自然段(人物 事件)。

       第7自然段:议论,批评郑庄公失教及共叔段不弟。

       第8自然段:郑庄公把姜氏安置在城颍,发誓说不死不见,不久就后悔了,在孝子颍考叔的建议和帮助下,母子和好如初。第9自然段:议论,赞扬颍考叔的纯孝。

       (二)划分全文结构(10):

       第一段(1):故事的开端、起因,姜氏宠爱幼子,厌恶庄公。第二段(2—5):故事的发展、经过,共叔段扩大城邑范围并逐渐占领国家西部和北部的城池,祭仲和子封都劝说郑庄公采取行动,庄公欲擒故纵,等待时机。

       第三段(6—7):故事的高潮,庄公克段于鄢。

       第四段(8—9):故事的结局,郑庄公和姜氏在颍考叔的帮助下和好如初。

       (三)了解春秋笔法:(结合第7、9自然段的议论)我们看到对前部分的礼崩乐坏的现象是贬斥的,对后面的庄公行孝的行为是褒扬的,但是《春秋》和《左传》实际是没有明说,而是在把褒贬暗含在描写和叙事之中,我们通过分析看出来。这样的一种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而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的写法叫“春秋笔法”。即“褒贬之意,没有直说,却很明显”“文辞简约,一字见褒贬”。例如:“郑伯克段”,只有三个词语,就将庄公的“失教”,对共叔段的“不悌”,对兄弟如同陌路仇敌,批评得入木三分。所以有“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的说法,这种春秋笔法也被后来的史学家们所借鉴。整篇文章行文曲折,字里行间包含着褒贬大义。如:祭仲对庄公讲了一段除掉共叔段的迫切性,庄公却要他“子姑待之”。一个“待”字,即“拭目以待”,庄公唯恐共叔段不行不义,只想“待”其行之心,昭然可现。

       (四)了解本文主旨:大家只看题目会觉得文章主要描写什么?(如果要你来写你会写什么?)——战争。但是文章却大部分描写什么?——郑国之内乱。所以醉翁之意不在战争,而在于刻画人物,揭示引发战争的社会原因,通过郑庄公家庭内部的矛盾,深刻暴露和嘲讽了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尔虞我诈和残酷奸诈的丑恶本质,反映了在极端利己主义的私有制社会里,统治阶级伦理道德的虚伪性。文章详写矛盾,略写克段,这是由的写作意图决定的。体现了文章剪裁精当,详略得当的写法。

       第三课时:分析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

       思考:1.郑国之祸,只有姜氏之过吗?郑庄公和共叔段有责任吗?(结合导入时的视频)

       (一)武姜:找出描写姜氏的句子,分析评价。——偏私狭隘,违礼干政。

       (二)共叔段:“段不弟”表现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虚写

       三方面:1.修建京邑城墙超过百雉,违反了先王制定的规格,公然向庄公挑衅。2.先命西北二边邑两属于己,接着干脆据为己有,肆意扩张势力。3.修治城郭,招兵买马,打造兵器,极力备战,企图袭击郑国都,起兵弑兄篡位。——衬托庄公的城府之深与胸有谋略,愚蠢、目光短浅,有恃无恐,有勇无谋,野心勃勃。

       (三)郑庄公:找出描写郑庄公的句子。——实写,正面描写(可用角色扮演法来体会庄公性格)1.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城府很深,工于心计。表面上是为弟弟着想,实际上是因为制这个地方很险要,怕日后控制不住弟弟。

       2.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让弟弟住在大城市,养成其野心。

       3.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虚伪奸诈。表面上很无奈,对母亲很顺从孝敬,实际上直呼母亲“姜氏”体现庄公内心对母亲的不满,他完全有理由拒绝他们这种违礼的要求,但他真正的目的是要在大臣面前表现自己爱弟孝母的这一面,而把自己的母亲和弟弟置于不慈不义的境地。

       4.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一个“待”字,老谋深算。

       5.公曰:“无庸,将自及。”——诡谲奸恶

       6.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深谋远虑,心狠手辣

       7.公闻其期,曰:“可矣。”——果断、关键时刻不心慈手软 8.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绝情

       (四)艺术手法:虚实结合,互相衬托。思考: 2.怎样看待母子和好如初的结局?

       表面上看是郑庄公受到颍考叔孝母的感染,其实不过是庄公借坡下驴,为了弥补自己杀害兄弟的罪恶,暴露出郑庄公的老谋深算,长于政治斗争技巧的个性特征。板书:

       欲立段

       偏私

       姜氏

       为段请制、请京

       违礼

       为母不慈

       将启之(为段谋反作内应)

       干政

       礼

       崩 贬斥 郑庄公

       “他邑唯命”

       乐

       “子姑待之”

       坏

       “将自及”

       纵养其恶

       为兄不爱

       “厚将崩”

       不教

       居京

       不义不暱

       共叔段

       收贰

       为弟不敬

       将袭郑

第四篇: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

       宜,十二中高二(3、4)班,09091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文言基础知识

       2、让学生透过“郑伯克段于鄢”这个历史事件去挖掘它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关于“礼”“乐”“克己复礼”“外法内儒”等

       3、掌握“春秋笔法”

       4、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操和伦理观 课时安排:三课时

       布置学生预习:将生疏的字词的音标在课本中,借助工具书,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学知识。

       春秋时,孔子作《春秋》,微言大义,要言不烦,但也相对生涩难懂,所以出现了专门解释《春秋》的《左传》、《谷梁传》和《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其中,《左传》重在史实叙述,而后两者重在义理说明。《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而《郑伯克段于鄢》便是《春秋》的开篇之作。下面我们先通过对题目的理解来窥测文章内容。

       题目意思,郑伯在鄢地打败了断。断,乃郑伯弟弟也,所以这篇文章写的应该是王室兄弟之间因为争权夺利的尔虞我诈之故事。

       二、全班朗读课文,教师点拨读错的字音。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快速疏通文意,注重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理解翻译。(朗读贯穿于文意的疏通过程中。)

       四、学生理清课文情节

       1)姜氏厌恶郑庄公,偏爱共叔段。2)姜氏请制,共叔段不断扩张领地。3)共叔段准备袭郑。4)郑伯克段于鄢。5)庄公置姜氏于城颍。6)母子合好。

       五、学生讨论,并将对课文内容不理解和有疑问的地方写成小纸条交给科代表。科代表整理有价值的问题交给老师。

       六、作业:完成配套练习《世纪金榜》基础性习题,掌握较好的同学将文言基础知识整理在笔记本里。

       第二课时

       一、基础知识复习巩固。教师提问横线下的解释,学生竞答。(也可安排短时间的课堂练习,快速作答。)

       二、分析课文的内容,挖掘一下“郑伯克段”这一历史事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回忆上节课,我们讲解释《春秋》的有三传,是哪三传?(生大声回答:《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对,我们讲了《左传》和其他两传的特点不一样。《左传》重在―――(生:叙史),而《公羊传》和《谷梁传》重在――(生:义理)。对,但我们看本文即《左传》的首篇却不完全符合这个特点,它明显地有两段议论的文字,在哪里?(学生看书,标注段落序号,找议论段落,明确是7和9段)对,很明显,是第七和第九段。那么,我们根据这两处议论文字,就可以将文章分为两个大块的内容。第一块是1-6自然段,主要是讲什么内容?(生:讲郑伯克段,郑伯和段之间的故事)而第八段主要是讲―――?(生:郑伯和他妈妈姜氏)对,讲母子两个人和好如初。(出示投影或板书)课文结构

       第一:(1---6)郑伯克共叔段于鄢 中间(7)议论

       第二:(8)郑伯姜氏和好如初 末尾(9)议论

       三、分析第一部分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设想:这篇文章的标题为“郑伯克段于鄢”,同学们,如果要你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你会侧重写什么内容? 生:战争的场面或战争的过程。

       师:但我们看本文是不是这样写的呢?具体写战争场面和战争经过的是哪个地方? 学生明确:只有一段,也就是课文地第6自然段。

       教师强调:本文的醉翁之意不在战争,而在于刻画人物,揭示引发战争的社会原因。那么,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郑伯和共叔段本是血肉至亲但到最后却挥戈相向,兵戎相见,自相残杀,这一场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

       四、内容讨论:兄弟至亲却最终兵戎相向,原因何在?

       展开讨论,注意要扣住文本来说,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我认为是____之过,理由是 _____,从文中________可以看出。” 讨论过后,师生交流,形成板书。板书——

       兄弟至亲却最终兵戎相向,谁之过?

       欲立段

       偏私

       姜氏

       为段请制、请京

       违礼

       为母不慈

       将启之(为段谋反作内应)

       干政

       礼

       崩 贬斥 郑庄公

       “他邑唯命”

       乐

       “子姑待之”

       坏

       “将自及”

       纵养其恶

       为兄不爱

       “厚将崩”

       不教

       居京

       不义不暱

       共叔段

       收贰

       为弟不敬

       将袭郑

       五、作业:完成配套练习和课后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

       一、分析第二部分内容,思考:文章的题目为”郑伯克段于鄢”,为什么在文段末尾还要描写庄公与母亲和好的事情? 按我们的理解,郑伯克段这个事件到第7段也就结束了,后面不写,这个事件也是完整的。那么为什么要写庄公与母亲和好的事情呢?大家看,其实,郑庄公和母亲在隧道和好的这个事件其实就是在探讨哪方面的问题?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孝 板书——

       颍考叔 纯孝也 褒扬 郑庄公

       真孝VS假孝?

       二、师生讨论,教师总结。

       我个人觉得庄公是真假皆有,说他真,是因为发誓之后,没有别人的指责,不久就后悔了;另外受颍考叔的感染就能和母亲和好,说明血浓于水,天性未泯;说其假,是因为他的孝还是参杂了政治因素,的确可以为自己捞政治资本;还有就是要涉及到人性的心理学这个范畴了。我们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母子二人积怨已深,要在短时间内冰释前嫌也是不符合人们的惯常心理的,所以二人出隧入隧赋诗而其乐融融的情景就显得有几分尴尬和不真实。

       其实,不管庄公是真孝还是假孝,这个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庄公做出了行孝的举动。而我们的左丘明对这种行为也是持褒扬态度的。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最后一段,左丘明假借君子的议论。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师:是。以纯孝赞扬颍考叔,寓意也在此。

       三、关于春秋笔法

       我们看到对前部分的礼崩乐坏的现象是贬斥的,对后面的庄公行孝的行为是褒扬的,但是《春秋》和《左传》实际是没有明说,而是在把褒贬暗含在描写和叙事之中,我们通过分析看出来。这样的一种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而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的写法叫“春秋笔法”。即“褒贬之意,没有直说,却很明显”“文辞简约,一字见褒贬”

       师分析:“郑伯克段”,只有三个词语,就将庄公的“失教”,对共叔段的“不悌”,对兄弟如同陌路仇敌,批评得入木三分。所以有“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的说法,这种春秋笔法也被后来的史学家们所借鉴。

       四、总结升华

       刚才我们说孔子左丘明用春秋笔法的方式对庄公和共叔段的不爱不悌作了贬斥,而对孝作了褒扬,在这一贬一褒当中,其实反映了孔子的一种政治理想。那就是“克己复礼”。儒家提倡:“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这种礼法文化不断变迁和发展,后来就有“内圣外王”、“外法内儒”等概念。这些就不一一讲述了。

       五、作业:完成配套练习和课后题,巩固所学知识。有时间要当堂讲。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寤生(wù)祭仲(zhài)共叔段(gîng)缮甲兵(shàn)B.廪延(lǐn)滋蔓(màn)城颍(yǐng)繄我独无(yì)C.百雉(zhì)自毙(bì)泄泄(yì)不义不暱(nì)

       D.亟请(jí)虢叔(guï)遂恶之(wù)具卒乘(shèng)

       生看题思考,很快第四组有人举手,师示意。

       生:答案是C。A是“gong”错,应该念“gōng”;B是“yì”错,应该是“yī”D是jí错,应该念qì

       师:很好,完全正确,第四组加10分(转身在黑板上注明)。下一题。(出示题目:)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早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

       B、相传《左传》是由刘向所著。

       C.《左传》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用来解释和阐明《春秋》的。《左传》重在史实叙述,而后两者则重在义理说明。学生举手多,第二组抢先。

       生2:B。《左传》应该是由左丘明写的

       师:正确,加10分。(转身在黑板上注明)下一题,一三组的同学要加油哦(出示题目:)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A.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堪:受得了

       B.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缮:修整

       C.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施:施行

       D.夫人将启之。

       启:开(门)

       第三组抢先。生3:C“施”是“推及”的意思。师:大家说正确吗? 生:(齐)正确!

       师:好,(转身在黑板上注明)下一题。(出示题目:)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姜氏欲之,焉辟害? B.尔有母遗,繄我独无!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D.谓之京城大叔

       学生竞相举手,第一组抢先。

       生4:答案是B。A是“辟”通“避”,躲避的意思;C是“阙” 通“掘”;D是“大”通“太”

       师:好,请坐,大家说对不对? 生:对!

       师:(笑)好。第一组加10分。(转身在黑板上注明)我们继续。现在四组平分秋色,下面还有两道题,要抓住机会啊。(出示题目:)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姜氏何厌之有!B 君何患焉? C 其是之谓乎!D 颍考叔,纯孝也.马上,第二组有同学举手抢先。男生5:答案是D

       师:(没听清楚是B还是D,追问)boy还是dog?(生笑)男生5:dog。D。ABC都是宾语前置,D是判断句。师:什么表判断?(生说“也”)对了,“也”表判断。温勇平掌握得很好。请坐。下面剩余最后一道题了。(出示题目:)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 庄公寤生,惊姜氏 B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C 今京不度 D 亟请于武公

       生竞相举手,气氛热烈。第一组抢先。师:哪个字没有词类活用? 生5:是C

       师:(笑)确定吗?小心哦,要特别谨慎,答错是要扣分的哦

       生5:(急)啊!不是。。(兴奋地小跳着)嗯。。第一个是使动用法,第二个是名词做动词,第三个。。嗯。。。(生不知道解释了)

       师:(笑)是不是C呢?错了要倒扣分的哦。第二组同学可以补充回答,回答不出来就其他组回答了。(第二组同学着急,举手多,其他组也争相举手,急着回答。师示意第二组同学补充回答)

       生6:我来补充一下,C的度(duï)是“不合法度”的意思。师:度(duï)还是度(dù)?

       生:度(duï)?。。呃。。度(dù)。师:嗯,对,应该念度(dù)。很好(微笑).度在这里是“不合法度”的意思,名词活用做――动词.那么答案就是--------? 生:(开心地)D,D没有活用。

       师:好。请坐。下面我们来统计一下,优胜组就是―――(第二组学生自己热烈鼓起掌来,师笑)是第二组!

第五篇:郑伯克段于鄢读后感

       郑伯克段于鄢读后感

       (一)最是无情帝王家

       —— 罗雪阳

       千年已过,往事成谜,我们不知道所谓“郑伯克段于鄢”到底是什么样的,只能凭着文中简短的描写知道了这是个不受宠的儿子用心机与手段将弟弟逼向绝路的故事。

       武姜生下长子与少子,光凭名字就能看得出她对这两个孩子的喜恶。比起弟弟充满美好祝福的“段”,庄公的名字显得又难堪又耻辱。而武姜向武公请求立少子为世子时,就已经可以看得出武姜对于长子已经持有放弃的态度了。不过好在武公的头脑是清醒的,依旧让庄公成了继承人。“世子”这个位置也许成了庄公凄冷童年里唯一的安慰。

       童年积累的阴影在庄公的头脑里盘旋,但是对母亲和兄弟仍然抱有一丝希望。他也许想过要成就一番伟业,让母亲惊喜让弟弟崇拜,希望他们把他当成普通的家人看待,但是事与愿违,上有武姜的步步紧逼,下有叔段的虎视眈眈。庄公这才意识到了,母亲对他根本没有喜爱,弟弟也不会把他当兄长和君主一样尊敬。他一遍一遍地答应武姜的要求,给了叔段尊贵的地位。一个孝子和友兄的形象就这么展现出来了,我想庄公曾经是真的要树立这么一个良好的形象,但是母亲和弟弟的得寸进尺让长时间处于孤独痛苦境地的他终于在长时间锻炼出来的隐忍中爆发了。

       庄公用最阴险的手段将叔段逼向绝境,用最绝情的话把母亲困于城颖,一个本来就畸形的家瞬间支离破碎。

       从始至终他都还是一个人,孤独地守着冰冷的王座,孤独地后悔。然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是母亲的偏心。

       最是无情帝王家。

       从古至今,因为储位之争发生的手足相残,甚至是逼宫弑父的事情数不胜数。他们都是天下的胜者,家庭的败者。成就君主的是冷酷,残忍。如果庄公在算计太叔段的过程中有一点心软,他就可能死于非命。

       《郑伯克段于鄢》的批评叔段,讽刺庄公,客观地指出了兄弟相处的错误。庄公后悔时到底是不是真心的就不得知了。但是他在隧道终于与武姜见面时的感叹有三分真七分假。三分真是他在漫长的数十年来真正地面对母亲,铲除了弟弟这个障碍,此时他的心里会想着如何与母亲相处,弥补童年的空缺,做个好君王的同时做个好儿子。

       作为旁观者和后人,我们能够评论庄公阴险,奸诈和伪善。但是别忘了,庄公是个儿子和兄弟的同时,他也是个君王,倘若太叔段真的上位,历史就不会再有“春秋小霸”这一人了。

       郑伯克段于鄢读后感

       (二)孤独的孩子

       ——蔡亚玲

       滚滚红尘,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从来不为任何人所停留。可是,车轮碾过的地方留下多少痕迹,又有多少声叹息掩盖在岁月的洪荒里。

       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至极,为博美人一笑,竟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申侯联合外敌叛乱,周幽王被叛军一刀砍死,一代君主却落得这个下场,大洲江山自此衰败。危难关头,郑伯友拼命护驾,为国捐躯。周平王即位,忠臣之子郑武公为辅佐,迁都洛阳,开启了东周纪元。

       郑武公大揽朝政,权赫一时,且娶周平王的表妹姜氏,称武姜。武姜生有两个孩子,庄公及共叔段。生庄公时难产,因此,武姜厌恶庄公,偏爱共叔段。且欲立共叔段为世子,但先王承有嫡长子继承制,因而武公并未答应。

       及庄公即位,武姜为小儿子请制。制,是个险要的县城。庄公并未答应,但许诺姜氏,除制以外的所有封地,任凭共叔段挑选。于是,共叔段便搬到京城去了。

       共叔段在自己的封地内不断地培养自己和壮大的势力,庄公的谋士忧虑的提醒庄公,共叔段的势力正在一步步的壮大,如不及时处理,必会酿成大祸。庄公不在意的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我们就暂且等着吧。”

       终于,共叔段忍不住起兵谋反,准备夜袭郑国,武姜打算为小儿子做内应。这个消息传到庄公的耳里,庄公也按捺不住了,说:“可以反击了。”于是命令上将出兵,讨伐京城。京城的人民立马背叛共叔段,共叔段被迫逃亡到鄢城。庄公追到鄢城区,共叔段又逃到共国。后自刎而死。

       庄公把武姜安排在城颍,并且发誓再也不见。没过多久,就后悔了。后颍考叔为庄公出谋划策,放出武姜,母子二人和好如初。

       这是发生在春秋之初,郑国统治者内部发生的一键骨肉相残的事件。后人对此事也众说纷纭。《春秋》对此的评价是称庄公失教于弟,失孝于母,千古奸雄。可我觉得,庄公的冷酷虚伪都是有原因的。虽说是他从容共叔段的自我发展,自我膨胀,直至自我毁灭,是蓄谋已久的。以及,后来的掘地见母,也很有可能是因为,当时是以孝治天下。

       可是,庄公和共叔段生于帝王之家,这些阴谋都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上多少君主为保住自己的皇位,杀害亲生兄弟,杀害父母。庄公也不过是数代君主中的一个,共叔段也不过是权利牺牲品中的一点渺茫存在。但若是把后来庄公见母这一切也全都归为阴谋论,我认为,这是大大不可的。

       我相信,每个人都渴望亲情的关怀,纵使是君主,也不是刀枪不入的。小的时候,母亲的偏袒,到大了,母亲的包庇。我相信,庄公也是渴望母亲能够关怀自己的。不然,武姜内痛外和的做内奸,庄公大可以以此为借杀掉武姜。何必把武姜安放在城颍,好吃好喝的供着。()我相信,无论武姜做的多么的过分,庄公还是不忍心杀掉她的。

       在这整个事件中,庄公都是孤独的。常言道种什么因,结什么果,若姜氏当初少一点偏爱,或许,就没有后来的悲剧斗争。

       郑伯克段于鄢读后感

       (三)郑伯的乾坤

       ——赵永琪

       若岁月懂得收敛,郑伯的棋盘不失为一场好戏。

       历史风云,变幻无常。在春秋的某一年,郑伯克段于鄢,初上任的郑庄公终于灭了把“火”.而作为长兄,对于弟弟共叔段,郑伯最初总是“深明大义”的。

       古代君王之家,尔虞我诈、兄弟相残,自然不可避及。郑伯何其有幸,在封建大家族中,生为嫡长子,固然是天命不凡。可,郑伯却又是何其不幸,因为出生时难产的原因,便不受母亲姜氏的宠爱,在原本应当享受母爱的阶段,母亲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弟弟段。

       年少的时候,郑伯也曾想,母亲对自己,是否在针眼里挑刺?处处看不惯?每声平淡的“寤生”在对弟弟段的宠溺面前,自是不足挂齿的。任岁月漂泊游荡,不过孤舟一叶。在小郑伯眼中,武姜氏,不过便是在很久以前,从申国过来服侍父王的一个美女罢了,当然,在她面前,郑伯自是不敢多言的。

       心中有乾坤,自能定大局。郑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沉稳庄重。年岁一转,到了郑伯即位之后,他深知,母亲会为弟弟段呜不甘,出于道义,将“京”地封给段,段被称作“京城大叔”.没过多少日子,火便开始烧起来了,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许,郑伯深知,“虎的爪牙大了,将会养虎为患”,弟弟的野心,母亲的立场,他怎能不以为然?诚然,“为君者遵君道”,他表现以宽容的姿态,实则是以大局为重。

       得了好处的段自认为可以胡作非为,却浑然不知郑伯的城府。“纵共叔段之欲,养共叔段之骄”,一时的好处让段尝到了甜头,却没有让他明白哥哥的“苦心”,不断征讨,不断膨胀。终有一日,发展到了“自作孽不可活”的地步,火终于将欲望点燃,段,还有什么可以满足的呢?江山,不过尔尔,母亲会为自己撑腰,那个王兄,共叔段,又怎会将他放在眼中?

       这盘棋,郑伯下的艰险而谨慎。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了,作为兄长,他以包容的姿态一而再、再而三的忽略弟弟的不敬,作为君王,何其有幸,得天下殃殃?看似退让的步伐让民心所向,最终京叛共叔段,膨胀至及、目空一切、满盘皆输。

       也许是怕史官赖上自己一笔麻烦帐,对于母亲的态度,郑伯的确也是变的极快,那两句“大 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恐怕并非母子情深,也只当是郑伯糊弄后人的玩笑罢了。

       郑伯的乾坤何其妙哉!对母亲、对弟弟,深谙世故。久居在心里的隐患,选择时机,一举奸灭。共叔段的失败,也正应了那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庄公的大智慧,深深的隐藏在他的乾坤里。

       郑伯克段于鄢读后感

       (四)比起金钱,让人更痴迷的应该就是权力了。俗话说:“有权一定有钱,有钱不一定有权”,从古至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为了争夺至高无上的权力进行了残忍的斗争,许多人也为此付出了生命。从皇子争夺皇位自相残杀,到开国皇帝诛杀功臣,历史一次次用血淋淋的事实证明了权力巨大的吸引力。“玄武门事变”应该是人们比较熟知的惨烈的皇位争夺战,李世民杀掉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这是发生在亲兄弟之间真实的故事。而在春秋时期,早已有这样的悲剧。

       郑庄公因为在出生的时候脚先出来的,吓到了自己的母亲,所以母亲非常讨厌他,而更疼爱他的弟弟共叔段。她几次向郑武公请求立共叔段为世子,而郑武公没有同意。后来郑庄公即位,她就不止一次为共叔段请求封地,导致共叔段的封地已经超过了祖制规定的大小。有大臣提醒郑庄公,封地太多将会威胁到王位。郑庄公早已看出共叔段有不轨之心,而且自己的母亲也一直在帮助他,所以就有求必应,麻痹共叔段。

       共叔段得到封地还不满足,还让不属于自己管辖的范围也服从于自己。又有人提醒郑庄公说:“你如果想把这块地封给他,我就请求去做他的下属;如果不想,就请除掉他,不要让民心生变。”庄公不听。

       共叔段就在庄公的默许纵容下渐渐发展,直到觉得有足够的实力后开始攻击郑庄公。郑庄公派兵讨伐共叔段,共叔段封地的士兵纷纷倒戈,公叔段被迫逃跑到鄢,后来郑庄公伐鄢,又逃到共。

       母子三人,本该多么和谐幸福!而母亲呢,因为大儿子出生吓到了自己就讨厌他,并且严重偏心于小儿子,不断纵容;哥哥呢,看透了弟弟的不轨,却又不及时制止,而是任其生长然后一举消灭,其用心何其歹毒!正是兄不兄,弟不弟,臣不臣,君不君。

       历史的风云变幻,千年前的这场家庭宫廷权利之争的鲜血早已淹没在岁月的烟尘中。但是,由于人性的恶劣而导致的人间悲剧并没有就此罢休,从古到今依然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类似的故事在发生。我们期望,故事仅仅是故事,历史终究是历史。在我们的生活里的每个人都倡导并养成健康而理性的人性,让人间不再有因人性的卑劣而造成的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