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合集十篇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案教材分析:

  线条的平直与弯曲,会使人产生动或静的感觉。平直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而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从教材的例图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线条能赋予画面的生动性和悦目性。

  教学目的:

  1、观察平直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教学重点:

  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现代建筑、铁桥等具有挺拔直线的物体的图片,收集有蜿蜒的环山公路等资料图片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出示一根彩线,引导学生观察它的形态,然后用手折成各种形态,并用线条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

  2、

  3、观察乒乓球跳动的轨迹,用线条把所看到的轨迹(出自:WwW.HNNscy.Com:设计与生活美术教案)画下来。教师出示一根彩带,观察彩带飘动的轨迹,用线条把所看到的轨迹记录下来。

  二、发展阶段

  1、

  2、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将这些线条简单分类:直线、曲线。欣赏生活中具有直线和曲线特点的物体:马路、高楼、环山公路、梯田、、、、、、

  3、说说这些物体和景致适合用怎样的曲线来表现(如水波的线条流畅而温和,适合用波浪线表现;建筑物的稳重而静止可用垂直线来表现·······)

  4、学生谈论:直线和曲线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觉。

  平直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建筑物的垂直线,会给人静止、稳重的感觉,在绘画中,如果我们要表达这种感觉,可以多用平直的线条;相反,曲线带给人们一种流动的感觉,如果你的画面需要这种感觉,可以多用曲线。

  5、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直线和曲线。

  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红黄蓝》;国家游泳馆——水立方;法国著名的埃菲尔铁塔;敦煌的飞天壁画等。引导学生体会艺术家们用多样的动感线条和富有节奏充满强烈的韵律感的艺术手法表现画家们丰富的思想内涵。

  三、创作阶段。学生选择其中一个主题,思考如何表现并交流。

  1、选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现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2、学生讨论并交流他们认为适合用直线或曲线来表现的主题,教师将合理的部分演示出来。

  3、

  4、学生绘画。展示、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四、作业展评

  说说你对同学作品的看法,有什么地方画的比较好,什么地方值得修改。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最终目的是学生在评价后有所收获。

  五、收拾和整理

  作业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工具盒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参观券的产生是随着社会文明、文化生活不断提高、旅游市场日渐升温而迅速发展,尤其是其中的设计理念和印刷水平也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我国的参观券种类繁多,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本课在带领学生欣赏和观察参观券的前提下,了解生活中票券设计的基本要素、方法和规律。通过文字的排列和图案设计,以学习设计参观券方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加强情感态度、认知态度等的引导,并将美术和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生活中找原型,并沿着生活的轨迹充分的发挥想象,了解设计在方便生活、服务生活、美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喜欢美术课堂。课中设计运用了话剧表演,营造了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观察、猜想,验证、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的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参观券的组成。主体图案的多种表现形式:摄影、绘画、电脑组合、文字的主次、大小、字体的变化、统一、色彩的主、辅、主劵、副劵、存根的比例,票面的纵横等。

  2。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展览,设计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劵。

  3。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设计在方便生活,服务生活,美化生活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参观劵的组成及表现形式,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精美的参观劵。

  【教学难点】

  设计图案,文字,色彩的协调统一,使用功能的完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今天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新引进一批动物,喜欢动物的小朋友们急急忙忙的跑过来观看,下面请看学生表演并思考:为什么工作人员让那位女同学进而没让这位男同学进呢?

  学生回答:因为这位男同学没带门票。

  由此揭出课题。门票也叫参观券。教师总结:参观券是参观展览、观看演出、比赛或游览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卡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板书课题:参观券的设计。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丰富性。”本课从一开始通过话剧表演,让学生很容易投入到创设的情景中,深刻体会到参观券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想更深层次的了解参观券的兴趣。

  三、课中研讨、体验探究。

  课件上出示同学们课前准备的参观券,分组研究回答相关问题:

  一组:参观券由哪几部分组成?

  二组:参观券的图案有哪些形式?

  三组:参观券的文字由哪些特点?

  四组:参观券除了作为入门的凭证以外,还有哪些用途?

  四个小组比赛看那个小组观察的最仔细,回答的最全面。学生可结合课本中对参观券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请各小组派代表起来汇报:

  一组:参观券的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案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

  二组:图案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

  三组: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

  四组:参观券的色彩

  颜色鲜艳,对比强烈(课件演示)。

  参观券的色彩,图案设计要协调,不影响主要文字。

  各小组的观察的都很仔细,回答的都很全面,同学们掌声鼓励一下自己,你们都很棒。课件演示各种各样的参观券让学生欣赏,通过各小组的汇报,体会到票面的图案、文字、色彩设计与参观内容是紧密结合的。

  设计意图: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小组比赛的形式,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请学生起来汇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提升设计理念

  老师问:同学们想一想参观券除了作为入场券的凭证外,还有哪些作用呢?(学生讨论)

  1.使用价值(是一种参观旅游的凭证)

  2.收藏价值(是景点的名片、知识的卡片、历史照片。在我国夏朝就有了,明代有了正式的旅游门券。)教师问:既然参观券除了作为入门凭证外,还有收藏、欣赏、宣传广告的作用,那么在设计时又该如何创新和突破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提出好的建议和设计思路?(学生讨论)

  生1:文字方面要具有宣传性,为旅游、参观者提供更大便利,如联系电话、乘车路线、提示等。

  生2:印刷要更精美、清晰度要更高、选用材料要更贴切。

  生3:参观券的发行要更灵活多样,如春、夏、秋、冬四季选用不同色彩的底色,节日参观券要更加突出喜庆气氛。

  设计意图:美术教学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学生对参观券的用途进行探究交流,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欣赏感知能力,提升设计理念,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为自己喜欢的公园或博物馆设计一张参观券。

  作业要求:

  1.主题明确。

  2.主题图案充满主券,引人注意。

  3.参观券的名称色彩醒目(一般用强烈对比方法进行主题与背景的色彩设计)。

  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得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

  六、展示评价作业,总结全课。

  学生把作品汇总在一起,固定在4开纸上,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在黑板上。每一小组派一代表评价其他小组的作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先自评,再进行互评,可以比造型,比色彩,比谁的最有个性,谁的最漂亮。

  2.提出修改意见

  3.谈感受和收获

  设计意图: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学生动手实践,自由创作,培养学生设计制作能力。开展互动式参观、交流,增强学生对创作的自信心与评价能力,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力。

  通过学习本课让我们知道了参观券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希望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留意身边的参观券,养成收藏的好习惯。

  教后反思:

  本课是一节“设计·应用”课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参观券,通过观察、比较、借鉴,帮助学生解决图案、文字、色彩的协调统一。由于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堂上老师有的.放失的引导,学生对参观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迫不及待的投入到参观券的制作中,作品质量还挺高,部分学生作品较有创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课的美术活动中再次得到验证。再好的课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不足之处是有些学生作品受书上作品形式影响较大,有明显的相同之处,缺少创新。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一、教 材 分 析

  盘泥条是一种古老而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或粗或细的泥条在造型表现时有着很大的灵活性,盘制的造型富于变化,盘泥条既可以盘成一个造型独特的花瓶,也可以盘成一对小巧精致的草鞋,不需特别复杂的技术,盘泥条因此对儿童来说较易掌握。运用盘条法,会在接口处留下一道道自然的线条,显示出手工制作的陶艺作品独有的质朴、粗犷,体现了泥条造型的独特美。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以前做陶的基础上,学会用泥条盘筑的方法进行制作。盘泥条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搓泥条和盘泥条的方法,教材选用了四幅制作图例,在制作方法上给学生以提示。作品范例呈现了动物、人物、器皿等丰富而又生动的形象,用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创造的欲望,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

  二、教 学 目 标

  *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训练手的灵活性,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上册:06课 盘泥条

  *体会玩陶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教学应重视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尝试、探究、质疑,在感悟和体验中掌握制作要领,体会玩陶的乐趣,获得身心的愉悦感、自我创造的成功感。教师不能为传授技法而教技法,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示范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应明了“学习制陶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断体会失败、从头来过,再失败再从头来过的过程,”把握“泥条极具可塑性、可重复制作”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教学环节设计:

  1. 作品赏析,了解成型方法:通过欣赏教材范画,动手触摸、仔细观察陶艺范品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陶艺造型的又一基本方法——盘泥条。

  2. 自主探究,尝试盘泥条:观察教材制作步骤图,思考讨论盘泥条的方法要领有哪些?自己尝试搓泥条、盘泥条。

  3. 发现问题,质疑解疑:

  重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尝试自行解决问题,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

  第一,搓泥条:保持泥条粗细均匀,注意双手配合,力度适当,以防泥条断裂;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捻,教师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

  第二,盘泥条:将泥条提起向上盘,每盘一圈,用手指轻轻按压,让泥条粘接牢固。盘条时要认真仔细,下面的泥条不能太细,否则会立不稳;如果泥条较干则适量涂上泥浆或粘点清水,便于粘牢;在向上盘筑时有可能出现下塌的现象,每连续盘几圈要稍作停顿,待稍干后再盘。

  4. 掌握技法,盘条成型:

  第一步,搓泥条;

  第二步,将泥条盘筑成自己喜欢的形象。要根据构思的独特形状去盘绕造型,可以一边盘条一边创新,盘出来的形象要尽量做到和别人不同。根据造型的不同,底板可有可无:如制作器皿,则需将泥条盘筑在泥板上,若制作小猪就无需底板,直接将泥条叠圈即可。

  第三步,装饰美化:可用泥条或泥片粘贴或直接刻画等几种手法综合表现。

  5. 欣赏评析,交流感受:可采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

  6. 拓展思维,鼓励方法创新:

  盘条的技法有很多种,如叠圈、铺排、缠绕、穿插、绕结等,独特的盘条方法可以创造出独具一格的陶艺作品,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表现,把简单的技法变成丰富的思维创造工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作业要求:将泥巴搓成条,盘筑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四、教 学 建 议

  *本课教学应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可根据学情和条件进行调整。

  *泥条盘筑的方法,即搓泥条、泥条粘接的技法要领要让学生掌握,对于作品的造型无需做过多要求,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所长。

  *对于学生在做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自行探索解决,也可以通过教师示范给学生以提示。

  *陶艺课更注重做陶的过程,对学生的作品都要给予肯定,不要用对或错来简单评价学生的想法,应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做陶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及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习惯应适时进行评价和激励。

  *有条件的学校建议在陶艺教室上课,可以将学生作品再加工,上釉、烧制成陶艺作品,并进行陈列展览,提高学生对做陶的兴趣。

  [教案]贺佳妮老师的教案

  第6课 盘泥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敢于表现和创造,作品有个性。

  教学准备:

  教具:录像,幻灯片,范品,示范用的泥料、工具,作品展示台。

  学具:泥料,垫布,垫板,刻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一件范品)提问:

  这件作品是什么形状的?

  仔细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骤。

  1.制作泥条的方法。

  (1)将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块,揉成泥团。

  (2)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粗泥条。

  (3)将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条继续在桌上搓成细而均匀的泥条。教师强调在桌上搓泥条时,桌面要垫布,以免泥料粘在桌上;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教师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

  2.泥条盘筑的方法。

  教师播放录像:泥条盘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领。强调泥条与泥条之间要粘牢。

  3、教师示范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骤。

  (1)制作器皿底面。(压一块泥板,切割成手形。)

  (2)盘筑器皿坯体。(将搓好的数根泥条,沿着底面的边缘进行盘筑,按顺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条。)

  (3)装饰整理作品。

  三、作业要求。

  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个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

  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评议学生作业,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谈感受;

  根据学生要求,收集作品烧制。

  教材文字提示:

  泥巴可以手捏成形,还可以搓泥条盘筑。瞧,用泥条盘筑的人物、动物、器皿……多可爱!你也来试试。

  提示:将泥条提起向上盘,每盘一圈,用手指轻轻按压,让泥条粘接牢固。

  活动:将泥巴搓成条,盘筑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五年制美术第八册中的第7课〈〈折折做做〉〉。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反复折叠方法,完成各种立体造型作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手工制作技能,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充分发展。

  教学重点:纸工物体的造型设计与基本的折叠方法。

  教学难点:纸工物体不同立体造型的设计与基本技法的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参与资料、纸工作品等、各种材质的纸材料、胶水、剪刀、线绳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夏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谁想谈谈,夏天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夏天非常的炎热。

  师:在非常热的时候,你们怎样来降温呢?

  生:用扇子扇,就凉快了。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扇子是我们夏天避暑最好的用具,同学们看,老师现在就把扇子给大家带来了,(出示一把小扇子),这把小扇子是用反复折的方法制作的,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自己制作一把小扇子,现在我们就来开动脑筋,看看谁最先做出来。

  二、学生用反复折的方法制作小扇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讲评学生的作品。

  1、 学生介绍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小扇子。

  2、 请一名学生示范小扇子的折法。

  3、 教师提醒学生小扇子的装饰方法。

  四、出示各种纸工作品请学生欣赏。(通过学生欣赏各种纸工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师:同学们看,这些小蝴蝶、小雨伞、小孔雀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它们都是用反复折、剪、扎、系等方法做成的,你们有没有信息来试一试。

  生:有。

  师:同学们看这张“巧手园地”还没有作品,现在老师向大家征集作品。

  师:现在我们就展开丰富的想象翅膀,看谁制作的立体造型样式新颖,谁就是我们今天的智慧星。

  五、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轻音乐)

  六、总结:展评学生作业。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金山画王”中的图库来组合、绘画故事画的背景、人物等诸要素,创作一幅“海底的故事”,并运用以前学过的仙女棒等工具来装饰画面。

  2.在插入图案时强调近大远小的变化并表现出遮挡关系。

  3.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以“乘坐潜水艇到海底看一看”的形式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插入图案后通过调整“调整大小”“水平翻转”“垂直翻转”“旋转”等几个按钮,调整图案的大小、方向。

  2.多个图案插入时注意通过调整大小、位置获得“遮挡”、“近大远小”等空间效果。

  3.画面的创作要富于趣味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支持软件:金山画王、powerpoint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创设情境。

  学生进入教室前,教师操作课件使电脑屏幕出现海底和潜水艇的画面,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的教室被老师变成了一个大大的潜水艇,我要带大家到海底去探险,你们愿意跟我一起去吗?快快登上潜水艇,找到自己的座位,我们这就出发!”

  “欢迎大家乘坐潜水艇,我是导游miss. zhao,请大家坐稳,我们马上要到深海去了。”教师操作课件创造出潜水艇缓缓驶向海底的情境,“现在我们到了水下多少米了?您从潜水艇的窗口看到什么了?让我们一起和鱼群打个招呼吧!hi!”“现在到哪儿了?(水下50米)你看到了什么?那不是海葵屋吗?谁在那儿?(尼莫和马林)它们好像在说话,你能猜出他们说的是什么吗?”(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大家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其实马林和尼莫说的是‘鲨鱼又要开大会了,我们快去看看吧!’你也想看看吗?让我们一起用金山画王把海底的故事画下来好吗?”(板示课题)

  活动二:

  探究、体验。

  打开金山画王界面,“你们想,鲨鱼会在哪儿开大会?”(请一位同学上来帮老师从背景库中选择合适的背景插入)“如果素材库中的背景不合你的意,我们还可以在‘档案管理’中点击红色鼠标,从别的文件夹中寻找合适的背景插入。”

  “背景有了,谁来帮我把第一条鲨鱼请来?”(请一位同学上来操作如何在图库中找到鲨鱼,再拖动到画面中)“它太大了,能不能让它变小一点?”(用鼠标左键拖拉图像上方的斜箭头来调整大小)“我想让它转过身来可以吗?”(水平箭头可以水平翻转方向)“怎么把它移到最合适的位置上来呢?”(用鼠标左键按住图案中心的十字箭头拖动,可以将图案平移) “谁再把第二条鲨鱼请来?”(再插入一条一样大的鲨鱼)“这样的画面你看了舒服吗?为什么?(太堵了)让我们把其中的一条鱼变小一点吧!把变小的鱼放到后面好还是放在前面好?这不就是我们在美术课上学过的‘近大远小’吗!(再插入一条鱼)我们还可以根据他们离我们的远近制造出‘遮挡关系’来。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仙女棒’工具来装饰画面。不错吧?在你们的电脑上试试看你能不能顺利地把鲨鱼请来开大会。”

  学生尝试。

  活动三:

  总结、构思。

  “通过刚才的尝试,你认为用金山画王画故事画难吗?那你能总结出一幅完整的故事画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板书:1.谁2.在哪里3.干什么)

  “那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小朋友们用金山画王画的《海底的故事》吧!”(引导学生欣赏,评述,激发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欣赏作品的童趣。)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美术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第七课《小挂饰》,其课型为综合·探索练习。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造型表现上的飞跃。它既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技巧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小挂饰的制作方法。

  技能目标:较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并对各种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与他人的感情纽带关系,培养尊敬他人的思想情感并感受装饰物的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我把它定位在学生能否始终保持学习过程的自觉性、趣味性,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而难点为用不同材质的小挂饰串联方法的掌握。

  第二部分:教法、学法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直观动作性思维,为了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

  第三部分: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材质的小挂饰以及供学生欣赏的图片。

  学生准备:各种彩色纸、纽扣、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以及剪刀、双面胶、针线等工具材料。

  第四部分: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我实行了开放式教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积极生动地参与。

  (一)导入

  1设疑:上课一开始,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漂亮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看?”

  2激趣:把小挂饰挂在黑板上,问:“好看吗?老师这儿还有呢。”3揭题。板书课题:“小挂饰”

  (二)新授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让他们通过观察探讨、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等实践活动实现自我的发展。

  1研究探讨,自主感悟。

  出示课题后,开始教学的新授部分。

  2欣赏图片,拓展思维。

  看过老师的这些挂饰后,再让学生来欣赏一下其他挂饰的图片。我给学生欣赏的图片共分三个块面:

  通过欣赏这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工艺大师制作的装饰物的美感。看完这组图片后教师再提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其他的小挂饰吗?”这个时候,学生会回答出很多,譬如,手链、脚链、风铃等等……

  通过挂饰的欣赏,让他们知道在自己身边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能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把它们变成各种美丽的挂饰。学生在欣赏了这两组图片后,已经个个跃跃欲试,急于想自己动手实践了。这个时候,我的教学过程也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三)学生实践操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法自我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制作前,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是一个人单独制作小挂饰,还是两个人做,或者是几个人合作。想选择手边的哪种材料来做。还要提出制作要求:(1)有创意,跟别人不一样。(2)注意针线运用的安全性。

  (四)作品展示交流

  这也是我这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或和同学合作的小挂饰佩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里上台来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自由展示。教师也戴上预先做好的挂饰走在学生中间带领他们一起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

  当表演的时候,教师提出:“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自己做的小挂饰送给好朋友或者老师,也可以挂在墙上来打扮我们的教室。”这时,教师把自己的挂饰送给最有进步的几个学生。学生兴奋极了,他们兴高采烈地互相赠送着自己的作品,有的还把小挂饰挂在了黑板上、墙上。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小乌龟去春游

  一、活动目标

  1、会爬过障碍物、能根据遇到的情境做出相应的反应。

  2、能遵守游戏规则

  3、感受游戏的乐趣,提升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二、活动准备

  自制乌龟壳若干、立体钻洞栏、障碍物、雷雨音乐、《春天》音乐、草莓彩贴贴在桌子上做草莓园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全体幼儿做《我会变变变》律动

  2、基本部分

  1)、以今天的天气很好乌龟妈妈要带小乌龟去春游摘草莓引出活动主题

  2)、出示乌龟壳

  你们想变成这个勇敢的小乌龟吗?(背上龟壳)

  3)、带领幼儿练习钻、爬

  4)、乌龟妈妈带幼儿去春游摘草莓,途中幼儿遇到打雷下雨天气(播放打雷音乐)幼儿休息躲雨,休息时幼儿与老师一起随音乐唱《春天》,唱完后老师说:天晴了,我们继续出发吧。教师带领幼儿继续出发到草莓园,每个幼儿摘一枚草莓贴在胸前后返回,返回途中避开障碍物,幼儿改变路线绕过障碍物回到原地。

  教师指导幼儿钻爬时不要碰倒跨栏,沿着规定的路线爬

  3、听音乐做放松动作结束。

小学美术教案 篇8

  课题: 9创造绿色的生活 (第二课时)

  课型: 复习创作 总案序: 18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一步了解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的科学知

  识‘并结合造型表现得方法大胆创作;

  2、认识低碳环保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创造绿色生活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积极理念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造型表现等多种形式,表现低碳、环保对绿色生活的

  作用。

  教学难点:思考并体会低碳、环保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造型

  方法大胆表现这一主题。

  媒体使用:

  多媒体课件展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听动听的音乐,感受旋律,渲染心情

  导出课题

  ——创造绿色的生活(第二课时)

  二、点拔升华: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了解绿色生活的含义。

  学生发表自己对绿色生活的理解。并倾听教师对绿色生活的介绍。

  思考并讨论:如何养成绿色生活的习惯?

  学生分组对怎样节水、节电,怎样循环利用等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

  讨论。

  2、欣赏作品

  (1)同龄人优秀作品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欣赏上节课为完成的作品。

  欣赏,分析作品中的优点及不足,并分析该怎样继续画下去。

  教师进行总结。

  4、教师示范

  三、个性创作:

  1.作业要求:创作一幅以绿色生活为主题的作品(即完成上节课的作业)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四、互动评介:

  自评、互评、师评。

  (物体明确,有想法;作品生动形象,有细节)

  五、课后拓展: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为绿色生活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感受父母之爱,培养热爱父母的感情。

  2、继续学习人物画的技法。

  3、注重人物的外貌特征、衣着特色和动作习惯。

  4、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提高绘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在于继续学习人物画的技法。

  教学难点:在于具体作画过程中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衣着特色及神情的刻划。

  教具准备:父母的照片,铅笔或色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交流情感。

  2、检查学生学习用品准备情况。

  1、整顿纪律。

  2、交流情感。

  二、导入新课

  1、师请出一位最爱画画的小嘉宾“小点点”。

  师:“小点点,和大伙儿打个招呼吧!”“咦?你为什么不高兴啊?”

  小点点:“唉,就别提啦!我现在的心情很差,就想唱首歌,你们想听吗?”

  2、播放歌曲《好爸爸 ,坏爸爸》。

  小点点:“我昨天又贪玩忘了做作业,爸爸狠狠地批评了我,可凶啦!我还给他画了一幅画呢?给你们瞧瞧!”(出示范画)。

  小点点:“我不就是忘了一次作业嘛,爸爸竟然这么凶,你们说,他是不是个坏爸爸?”

  3、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他不是坏爸爸。

  小点点恍然大悟:“原来爸爸一点也不坏,这都是为了我好。没错啊,你们瞧,平时我的爸爸多温柔。(出示范画)

  4、师:“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一起,有没有发生过一些印象深刻的事呢?说给大家听听吧。”

  5、学生自由畅谈。

  6、小结:“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那就把我们的爱表达出来吧,一起来给爸爸和妈妈画张像。”

  1、 板书课题《爸爸妈妈》

  1、学生听小点点的故事。

  2、听歌曲《好爸爸、坏爸爸》

  3、分析对错。

  4、欣赏范作。

  5、畅谈自己与父母的故事。

  三、讲授新课

  2、师:“现在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回忆一下爸爸或妈妈的模样”。(选择一个,爸爸或妈妈。)

  A、说说爸爸或妈妈的外貌:脸型、五官、发型、身材……

  B、说说爸爸或妈妈的衣着:最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或工作服……

  C、说说爸爸或妈妈的动作习惯,可以模仿一下。

  D、说说爸爸或妈妈的工作,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

  3、师:“我相信在每个同学的心中,爸爸妈妈都会是最漂亮的,那么我们今天要怎样才能把爸爸妈妈画得漂漂亮亮的呢?谁来出出主意。”

  4、学生讨论作画的注意点。

  注意人物外貌特征、衣着特色、动作姿态及神情的刻划。

  5、请小点点来讲解作画步骤及注意点。

  A、整体构图:画出人物的大致结构动作。要求比例准确、动作协调。

  B、细节描绘:画出人物的外貌、衣着等。要求抓住特点、精心勾勒。

  C、修改调整:画出人物的神情,表现出父母的精神面貌。

  7、欣赏书中作品,简要评析。

  《爸爸下岗了》《母亲》《妈妈和我》《爸爸是个大胡子》《勤劳的爸爸》《爸爸是个老烟民》《漂亮妈妈》《我的爸爸是老师》……

  总结:“这些画都能抓住人物的特点作画,适当进行夸张,效果较好!”

  1、 说说自己的父母。(外貌、五官、发型、身材、衣着、动作、工作……)

  2、 讨论作画注意点。

  3、 学习人物画的方法。

  4、 欣赏书中作品。

  5、 总结特点。

  四、学生作业

  1、要求每人为爸爸或妈妈画一幅画,可以线描,也可以上色。(参考照片)

  2、展示学生优秀作业。

  请你来做小评委,给自己的作品打个分,并且说说理由:比例是否正确?动作是否协调?外貌是否逼真?神情是否生动?

  1、学生作画。

  2、评价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总结

  1、师:“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呢?”“爸爸妈妈的工作是多么辛苦啊!为了你们,他们情愿日以继日的操劳,你们该怎样报答他们呢?我想只有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才是父母最感欣慰的回报。”

  2、小点点的建议:将作品制成贺卡,写上祝愿,在母亲节或父亲节时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将自己的作品制成贺卡,送给父母。

  六、板书设计

  《爸爸妈妈》

  A、整体构图:要求比例准确、动作协调。

  B、细节描绘:要求抓住特点、精心勾勒。

  C、修改调整:表现出父母的精神面貌。

小学美术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2、引导学生运用剪贴及绘画方法来设计一块小地毯。

  3、引导学生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绘制、拼贴、欣赏等活动。

  2、是否能选择或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图案。

  3、是否发挥合作精神

  4、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课前准备:

  1、收集一些剪贴和绘画的“小地毯”范例,各种颜色的纸。

  2、学生准备旧挂历、画报、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教师把部分“小地毯”范例分发到各组,小组欣赏交流。

  讨论:“小地毯”图案怎样组成?“小地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它美在哪里?

  你还可以把它变化吗?

  集体交流,在黑板上把“小地毯”拼成“大地毯”

  二、讲授

  一加一等于二,无数块花纸片就变成了一块美丽的花地毯,你说

  棒不棒?小朋友知道地毯的作用是什么?仅仅是因为它很漂亮吗?更在与它的功能。防滑,保暖、装饰房间。

  刚才我们一起讨论出制作“小地毯”可以运用剪贴、绘画的方法来综合设计,可以选择不同的图案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独特设计。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欣赏一些图片。

  1、地毯的图片

  2、图案的书籍

  3、民间剪纸作品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启发?你准备用那一种设计方法来制作。

  按设计方法不同,学生自由组合成组,互相交流设计构思。

  三、布置作业

  学生运用剪或画的方法设计一块“小地毯”。用旧画报、挂历、彩纸等材料来设计。

  分组把设计好的“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收拾和整理教室环境卫生

  五、课后拓展

  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旧材料(如:布、绳、绒线等)来设计制作“小地毯”。

  教后小结:

  这课学生设计的地毯五花八门,真是太好了,运用色块,线条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地毯图案,作业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