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3篇

       原发布者:浅笑安然033

       教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3篇教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范文精粹篇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立师德、铸师魂。

       正如xxx同志所说:“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体、最深远的教育。

       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被赋予神圣的使命,绝大多数教师工作认真,兢兢业业,责任感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师的内在涵义。

       但是,现在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教师体罚学生,校园冷暴力等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范跑跑事件在社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这也是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的。

       师德建设顺应潮流,势在必行。

       通过几个月的深入学习,我认为教育者应该做到:立德树人,以德立教。

       一、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学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

       教学人员这一职业的神圣性在于,他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文明的传播者;他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

       只有热爱学生,搭建起教育教学的桥梁,得到学生的

立德树人主题教育班会心得体会

        一、热爱教育事业是为师之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师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对我们自己而言,也许就是一个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但是,我们为此付出了宝贵的青春,还将继续付出我们一生的心血。

       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

       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也许,和社会上的所谓“金领”、“白领”相比,我们的工资不够多;也许,和 -官员、经理老板相比,我们的地位也不够高。

       但教书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我们别无选择,愿我们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延续我们的生命,快乐的工作,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爱岗敬业,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停留在口头上,更要把它熔铸在我们的生命里。

       二、关爱学生是为师之魂

       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面

       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

       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培养。

       曾有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们就喜欢你教我们。

       “为什么呢?我问她。

       她欣喜地说:你对我们多好啊!从来没有歧视我们。

       说实话,我做了些什么呢?真没有什么特别的。

       就是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从不放任自流,尊重他们,公平公正。

       你也会因此得到他们的尊重。

       每次从校园走过,学生发自肺腑一声声“老师好”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不要抱怨学生不懂感情,不要抱怨一代不如一代,而要问问,我们付出了多少情感。

       浙江大学教授郑强有个理论:中国学生小时候太拼命,长大后就失去拼搏的欲望。

       国外孩子则

《立德树人》读后感500字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立德树人就是要解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求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明白政治方向,明白做人道理。

       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根本任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突出以下教育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我们必须具备的政治信念。

       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

       一个没有理想、没有信念的人,常常只能受自己本能所驱使,他的人生发展就没有明确的方向,这种人或是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或是唯利是图、狭隘自私,最终只能是精神空虚、人格低下,为社会所不齿。

       我们国家是用共同理想来凝聚人心的。

       如果全社会没有一个共同理想,就会像一盘散沙。

       全球化条件下,我们面对激烈的政治竞争,就是看谁的制度更有生命e69da5e6ba907a6431333335303565力,谁的政权更加巩固,哪个主义更受人民拥护,哪个政党更有凝聚力。

       面对激烈的文化竞争,就是看谁的思想文化更有吸引力,谁的价值观念更能广泛传播,哪种生活方式更符合时代潮流。

       长期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图谋,长期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强调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做人修养教育

       学习知识是服务社会的手段,是工具性的,而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是根本性的。

       如果重智轻德,学生就会片面发展。

       按照片面理念培养出来的人有一种概括,有智商没有智慧,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文化没有修养,有欲望没有理想,有目标没有信仰,最终是有青春没有热血,这将是十分危险的。

       一个人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就是“危险品”。

       一个人成小事靠业务本领,成大事必须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

       一切成功,做人成功;一切失败,做人失败。

       做人不成功,成功是暂时的;做人成功,不成功也是暂时的,要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无才,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

       道德人格、思想品质比谋生手段训练、专业知识学习、竞争能力培养更重要。

       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可以做好任何一件事,一个工具化的人,只能机械完成一件事。

       今天危害人类持续生存的问题,没有一个是工具理性不发达造成的,根源都是价值理性问题,价值理性已经影响到人类整体生存。

       人品第一,学问第二;文品第一,文章第二。

       很多国家非常重视品德教育,对优秀人才的评价看以下指标:品行、动机、潜能、理解力、知识、经验。

       这些指标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把品行置于首位。

       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可用五句话简要概括:没有品行光有动机很危险,没有动机光有潜能是无能,没有潜能光有理解力是有限的,没有理解力光有知识毫无意义,没有知识光有经验变得非常盲目。

       民族精神教育

       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大学生既要有世界眼光、国际知识,又要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既懂得保持民族价值规范体系,又能融入世界优秀文化潮流,培养有根的世界公民。

       有根的世界公民是以血缘性、本土性、全球性为基础的。

       从血缘角度看,更爱自己的父母、亲人、朋友,懂得感恩。

       从本土性角度看,要热爱自己的乡土,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本民族优秀文化。

       从全球性角度看,有根的世界公民不仅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更是世界各个民族文化的欣赏者、沟通者。

       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根系,是我们民族的“大树”,任何时代精神、外来精神都要嫁接在这棵“大树”上才能成活。

       加强民族精神教育,需要强化国家意识,加强国家观念、国家安全、国家自强教育;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加强民族历史革命传统、人文传统教育;加强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等教育。

       社会责任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年)》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什么是责任

       责任是主体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方式。

       简单讲,责任是主体自我的一般规定,职业角色的基本表征,社会认同的主要依据,价值实现的集中体现。

       责任出智慧、出勇气、出力量。

       什么是责任感

       责任感是对责任的全面深刻认识和理解,是一种基本的文明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人是否优秀、能否成功的标志。

       责任是一切道德的基础。

       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美德,强调的都是同一个词—责任。

       面对国家,没有责任感,就没有尽忠之心;面对长辈,没有责任感,就没有孝顺之心;面对自己,没有责任感,就没有进取之心。

       作为大学生,必须懂得什么是责任,什么叫负责任。

       有责任感才会有远大理想抱负。

       人的每一项潜能都因为有了责任感的驱动,才变得强大。

       当代大学生应当担当社会责任,要做到平凡之中有伟大的追求,平静之中有强烈的责任感。

       现代公民教育

       教育的首要责任不是培养科学家、学者,而是培养现代公民。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在受教育者中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包括对世界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以使受教育者成长为现代合格公民。

       现代公民要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团队合作价值观念、诚信受益价值观念;现代公民素质包括:对社会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国家具有责任感,对他人富有爱心,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遵守社会准则。

       因此,德育工作要强调抓好基本的公民道德修养,使每位公民学会承担责任,讲诚实信用,懂感恩报恩,善于团结合作。

       要成为好的接班人,首先要成为好的建设者,要成为好的建设者,首先要成为好的公民。

【热门推荐】2022立德树人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3篇)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中华书文馆

       【热门推荐】2022立德树人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3篇)

       以下是关于2022立德树人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2022立德树人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1—400字3月19至20日,马鞍山市图书馆举办多场《立德树人、家校共育—做智慧父母,育优秀儿女》公益讲座,每场讲座近百名家长和孩子参加活动。

       儿童教育规划专家、儿童心理咨询师、资深国学教育专家王小英老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阐述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指明对于孩子精神的喂养跟身体的喂养同样重要,强调国学经典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孩子浮躁、多动、自私、注意力不集中、迷恋动画、网络等主要表现列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引起了在座家长的共鸣,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现场大家一起互动,朗诵经典国学文章、欣赏古琴曲,共同感受古典之美,体会传统文化和音乐带给人的宁静之美。

       王小英老师还对如何正确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青春期教育、后进生教育等实际教育难题一一作了详细讲解。

       讲座内容通俗、精练,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参加讲座的家长表示很有收获,提高了对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了一些教育孩子切实可行的方法。

       2022立德树人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2—450字听后,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责任之重、任务之巨大,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如何做一个符合现代孩子特点的合格甚至优秀的家长。

       我已经做好准备,用我今天所收获的知识、理念迎接即将面临的种种困难。

教师学习宪法心得体会和教师立德树人二次培训心得体会先写哪个

       心得体会和教师立德树人二次培训心得体会先写哪个。

       先写前一个。

小学作文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感受

        首先我要感谢双语学校给我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了聆听专家讲座、接受新的家教理念的契机。

       今晚,我受益匪浅。

       10月11日晚,我聆听了国家高级讲师、学生德行教育专家刘道春的专题讲座:《“立德树人 家校共育”工程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父母讲座,主要有两方面:身体的教育,精神的教育。

       身体的教育就是叫孩子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教育她们从小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体是父母给的。

       要懂得感恩父母。

       精神方面:我们爱孩子,只给她物质上满足是远远不够的,要多给她精神上的帮助,要让她体会父母的不易。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们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要耳濡目染,言传身教。

       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培养她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教育理念:听的品质,决定生命的品质。

       顾名思义就是听的品质高,生命的品质,生命的价值也会随之而高。

       听后,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责任之重、任务之巨大,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如何做一个符合现代孩子特点的合格甚至优秀的家长。

       我已经做好准备,用我今天所收获的知识、理念迎接即将面临的种种困难。

如何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

       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分类考试e799bee5baa631333363366239、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改革面临新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

       这些变化和需求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

       这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效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加以解决。

       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二)基本原则。

       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坚持重点突破,聚焦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针对制约课程改革的体制机制障碍,集中攻关,重点推进。

       坚持继承创新,注重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开拓,大胆试验。

       (三)工作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努力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基本确立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体制;基本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

       (四)主要任务。

       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

       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自教育功能定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

       要避免有的学科客观存在的一些内容脱节、交叉、错位的现象,充分体现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

       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

       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

       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使其有效配合,相互促进。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明确各支力量在教书育人、服务保障、教学指导、研究引领、参与监督等方面的作用。

       围绕育人目标,协调各支力量,形成育人合力。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

       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加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团组织活动的密切联系,促进家校合作,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三、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

       (一)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二)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

       要增强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体现民族特点,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增强科学性,客观反映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确保课程内容严谨准确。

       要增强时代性,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根据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要增强适宜性,各学科的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

       要增强可操作性,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充实学业质量要求,对教学实施、考试评价提出具体建议。

       要增强整体性,强化各学段、相关学科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

       教育部将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先行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

       合理确定必修、选修课时比例,打牢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增加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满足持续发展、个性发展需要。

       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加强职业体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课程。

       进一步精选课程内容,科学确定课程容量和难度。

       制订(修订)中等职业学校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高等学校要完善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研究提出高等学校相关教材编写、修订和使用意见。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依据修订后的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方案,调整完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三)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

       教材编写、修订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等要求,加强各学段教材上下衔接、横向配合。

       要优化教材内容。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写入德育等相关学科教材中,渗透到其他学科教材中。

       进一步提炼和精选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必备的、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做到容量适当,难易适度,避免内容偏多、偏深。

       要创新呈现形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教材内容的呈现和编排方式,使之更加生动、新颖、活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教育部将组织编写、修订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材;组织编写、修订中等职业学校相关课程教材;用好已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规划教材并及时修订完善,同时编好、修订工程规划教材以外的大学相关教材。

       各地要结合育人工作实际,开发完善地方课程教材。

       (四)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各地要组织开展育人思想和方法研讨活动,将教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目标上来。

       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强化教学的实践育人功能,确保实践活动占有一定课时或学分。

       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

       中小学要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要把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

       职业院校要不断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协同育人。

       要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要求融入到相关学科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劳动习惯、坚定爱国信念,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

       各地要启动实施一批教学改革项目,激发学校和教师创新育人方式方法。

       (五)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

       加快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注重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科学选拔人才。

       各级考试命题机构要严格以国家课程标准和国家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组织中、高考命题,评估命题质量,保证考试的导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建立考试命题人员资格制度,命题人员应熟悉中小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实际以及学校招生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标准研制人员在中、高考命题中的作用。

       加强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各地要组织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鼓励学校积极探索,完善科学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

       将学生体育课和艺术课学习状况纳入考试招生和评价体系中,促进学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审美素养。

       (六)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

       教师教育院校要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增强育人能力。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以提升师德修养、育人意识和能力为目的,组织开展教师培训与研修。

       建立以课程标准研制专家、教材编写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等组成的教师培训团队。

       研究设计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与研修课程,开发优质资源。

       各级教师培训与研修要在以本学科为主的基础上,适当兼顾相关学科基本内容。

       开展校长专项培训与研修,提高校长统筹学校各项育人活动的能力。

       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区域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教研形式在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中的作用。

       (七)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学指导专业组织,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教学研究与指导。

       创新管理机制,支持和鼓励学校聘用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或来校挂职。

       学校要建立健全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推动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良好家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联合宣传思想、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平台,营造学校与社会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

       (八)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教育部建立中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集聚和培育专业团队,进行长期研究。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

张现教授讲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讲座的感受心得怎么写?

        首先,应该写一些关于本次讲座的介绍,包括哪位老师讲课以及讲课的内容,这个应该是最基本的。

       其次,应该归纳总结一下本次老师讲的内容要点,和自己的感悟,这点一定要比第一点多,而且应该根据老师讲的每个点来分别写;最后,我认为是最关键的,就是将老师讲的点和你的感悟,结合你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事情相结合,来谈谈发生过的事情是怎样的,用老师讲的来看待又是怎样的,再来结合这些点,谈谈自己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处理。

       我觉得这样最好,我没事就会去妈妈学院这个网站看看相应的文章来学习一些亲子和家庭教育的知识。

       望采纳。

立德树人的读后感作业

        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 道德 去弥补,而一个 道德 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

       我认为,一个人可以没有博古通今的知识,也可以没有能歌善舞的才能,但决不能没有 道德。

       知识可以去积累,才能可以去学习,但惟有 道德 一旦失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为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 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就能够创造无尽的财富

       道德 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一丝一毫都关乎节操,它不能用钱来买,不能用金子来换。

       道德 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是反映一个人品质的镜子,照出一个人真实的面貌;道德 是人类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没有了 道德,人类就没有了核心,人类将自相残杀,争名逐利,世界将一片混乱,惨不忍睹。

       想做一个有 道德 的人是需要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必须时时留意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实践,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情、意、行的统一。

       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孕妇或小孩让座;随手拣起地上的果皮纸屑,放进垃圾箱内;为辛劳了一天的父母献上一杯茶,尽一份自己的孝心;帮助同学解答一道难题;用自己的好成绩来报答敬爱的老师;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其实这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我们只有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会成为有 道德 的好少年、好公民。

       此外,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手拉手”活动、“雏鹰”活动和“希望工程”的活动等,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们,让他们也能和我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这样,我们的 道德 观念会再次升华。

       三国时的刘备曾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教育自己的儿子,它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

       这句话值得我们知道并铭记在心,他反映了古人的 道德 观,直至现在,仍千古流传、脍炙人口。

       还有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也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讲的是古人良好的修养,也是古人重视 道德 的表现。

       既然古人都有这样的 道德 观念,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就更应该努力发扬这种优秀的品质,并世世代代传播下去,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丽。

       道德 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 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 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 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

       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让我们自觉地做 道德 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做一个有 道德 的人。

       拉低我回答率的东西

立德树人聆听了有什么收获

        聆听了立德树人才知道,做父母容易,做一个好的合格的父母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以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真是不得其法,孩子不爱写作业不听话乱发脾气,父母就抱怨老师教的不好不负责任,从没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听了讲座才知道孩子接受的教育只有35%来自学校,51%来自家庭,其余14%来自社会。

       父母才是孩子永远的老师,而且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孩子是站在父母肩上长大的,父母站得越高,孩子就看得越远。

       我深知了这句话的真谛。

       对孩子光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教育短片中的一幕幕真是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