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药制剂分析第一章的心得体会100字

       (一)定义:1.中药分析的定义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应用学科。

       2.中药制剂的定义 根据药典、制剂规范和其他规定的处方,将中药的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以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品。

       它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成药(Chinese patent medicine)的定义 中药制剂中的一些药品经过药品监督局审批,在市场上允许出售,可以通过医生诊断给患者使用,也可由患者根据经验与常识直接使用的中药制剂产品。

       (二)发展历史 早在战国时期,医学家们著成了中医学第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为中医药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体系,还收载了许多有名的方剂,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最早提出成药剂概念,主张成批生产,以备急用;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了历代医药学家用药的丰富经验,著成“本草纲目”,全书收载药物1892种,方剂13000余首,剂型近40种,是中医药学中一部享誉世界的巨著。

       (三)评价历史 最初感官的检查,检验只能由有经验的人进行,外行人则完全不懂,缺乏客观指标。

       50年代开始将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63版药典分两部,其中第一部收载中药材和中药制剂。

       至95版已收载药材522种,中药制剂398种,增加44%。

       剂型有注射液。

       检验方法用植物形态学方法和物理化学方法代替了传统的感官检查方法,如显微鉴定技术,化学鉴别方法、色谱法,尤其是TLC法对制剂中所含药材的鉴别;对不同制剂的制剂规格进行检查;检查有害杂质如:杂物、砷盐、重金属等,并对部分药物中成分已明确的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水平有很大提高。

       (四)药典一部介绍:标准内容包括[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项目,但就整体水平来讲,还处 于发展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探讨有待完善。

       特别是含量测定项目,是中药制剂分析中的薄弱环节,以药典一部为例,药典出版6部,53年无中药,63年出版一部收载中药材和中药制剂,无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只以处方和传统工艺控制质量

一周的学习总结范文

       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原发布者:weizx2129

       一周的学习总结范文篇一:第一周学习报告第一周学习报告(2022年07月09日—2022年07月12日)一、学习地点会议室、空调机房、技术工程部二、学习主题1.了解公司和公司文化、学习行政管理制度和员工出勤管理制度2.了解药品管理法、GmP及cGmP、药典有关知识等3.掌握净化空调系统的操作四、学习内容1.学习行政管理制度和员工出勤管理制度1.1.行政管理制度规定了员工的日常工作纪律、保密制度、会议制度、后勤管理、和劳动争议的事宜;员工出勤管理制度规定了员工的出勤、加班、假期、共处和旅费报销。

       2.学习药品管理法、药典凡例、GmP(厂房与设施)、cGmP(buildingandfacilities)2.1.药品管理法规定了有关药品生产企业管理、药品管理、药品包装的管理、药品监督和法律责任的相关条例;药典凡例是正确使用药典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对一些专业词进行了说明。

       2.2.2022版GmP对厂房设施分生产区、仓储区、质量控制区和辅助区,对各区域的空间、通风和照明条件、温湿度提出了要求,要注意人物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将cGmP与GmP进行对照学习。

       3.接受空调系统的技能培训3.1.工作程序:-操作前准备(注意开启冷水机后,确认冷水机组冷冻水回水温度降至25℃以下或热水回水温度升至35℃以上,继续后续操作)-操作过程(注意每一小时查看是否正常运行)四、学习心得这是我来到健卫的第一星期,是紧张又充实的一个星期。

       在这一周里,我就像是海绵一样,源源不断地吸收着入职培训所交给我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中国药典是怎样编排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 -十分关怀人民的医药卫生保健工作,当年11月卫生部召集在京有关医药专家研讨编纂药典问题。

       1950年1月卫生部从上海调药学专家孟目的教授负责组建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和处理日常工作的干事会,筹划编制新中国药典

       1950年4月在上海召开药典工作座谈会,讨论药典的收载品种原则和建议收载的品种,并根据卫生部指示,提出新中国药典要结合国情,编出一部具有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药典

       随后,卫生部聘请药典委员49人,分设名词、化学药、制剂、植物药、生物制品、动物药、药理、剂量8个小组,另聘请通讯委员35人,成立了第一届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

       卫生部部长李德全任主任委员。

       1951年4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对药典的名称、收载品种、专用名词、度量衡问题以及格式排列等作出决定。

       干事会根据全会讨论的意见,对药典草案进行修订,草案于1952年底报卫生部核转政务院文教委员会批准后,第一部《中国药典》1953年版由卫生部编印发行。

       1953年,版药典共收载药品 531种,其中化学药 215种,植物药与油脂类 65种,动物药13种,抗生素2种,生物制品25种,各类制剂211种。

       药典出版后,于1957年出版《中国药典》1953年版第一增补本。

       1955年,卫生部成立第二届药典委员会,聘请委员49人,通讯委员68人,但这届委员会因故未能进行工作。

       1957年成立第三届药典委员会,聘请委员80人,药学专家汤腾汉教授为这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不设通讯委员),同年7月28日至8月5日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卫生部李德全部长作了药典工作报告,特别指出第一版中国药典没有收载广大人民习用的中药,是个很大的缺陷。

       会议在总结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了制订药典的原则,讨论了药典的性质和作用,并修改了委员会章程,会议一致认为应把合乎条件的中药收载到药典中。

       8月27日卫生部批准委员会分设药理与医学、化学药品、药剂、生化药品、生药、生物制品六个专门委员会及名词小组,药典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日常工作机构改称秘书室。

       1958年,经常务委员会研究并经卫生部批准,增聘中医专家8人、中药专家3人组成中医药专门委员会,组织有关省市的中医药专家,根据传统中医药的理论和经验,起草中药材和中药成方(即中成药)的标准。

       1959年6月25日至7月5日在北京召开这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主要审议新版药典草稿,并确定收载品种。

       草稿经修订补充后,分别由各 专门委员会审定,于1962年完成送审稿,报请国务院批准后付印,1965年1月26日卫生部公布《中国药典》1963年版,并发出通知和施行办法。

       1963年版药典共收载药品1310种,分一、二两部,各有凡例和有关的附录。

       一部收载中医常用的中药材446种和中药成方制剂197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667种。

       此外,一部记载药品的“功能与主治”,二部增加了药品的“作用与用途”。

       1966年,由于“文革”动乱影响,药典委员会工作陷于停顿。

       1972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复卫生部“同意恢复药典委员会,四部(卫生部、燃料化 学工业部、商业部、 -总后卫生部)参加,卫生部牵头”。

       据此,同年5月31日至6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编制国家新药典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药品检验、药政管理以及有关单位代表共88人。

       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了编制药典的指导思想、方法、任务和要求,交流了工作经验,确定了编 制新药典的方案,并分工落实起草任务。

       1973年4月,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药典工作会议,讨论制订药典的一些原则要求,以及中西药品的标准样稿和起草说 明书,并根据药材主产地和药品生产情况,调整了起草任务。

       1979年10月4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77年版自1980年1月1日起执行。

       1977 年版药典共收载药品1925种。

       一部收载中草药材(包括少数民族药材)、中草药提取物、植物油脂以及一些单味药材制剂等882种,成方制剂(包括少数民族 药成方)270种,共1152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3种。

       1979年,由卫生部聘请委员112人组建第四届药典委员会,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兼任主任委员。

       同年11月22日至 28日在北京召开这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会议讨论修改了委员会章程、药品标准工作管理办法及工作计划。

       委员会分设:中医、中药、医学与药理、化学药、生 化药、药剂、抗生素、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及名词10个专业组。

       由有关专业组分别推荐新药典收载的品种,中医专业组负责审查拟定一部收载的品种范围;医学 与药理专业组负责审查拟定二部收载的品种范围;由主产地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检验所和有关单位负责起草标准,药典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交叉复核,有 些项目组成专题协作组通过实验研究后起草,标准草案经有关专业组委员并邀请有关药品检验所和药厂的代表讨论审议后报卫生部审批。

       《中国药典》1985年版 于1985年9月出版。

       1986年4月1日起执行。

       该版药典共收载药品1489种。

       一部收载中药材、植物油脂及单味制剂506种,中药成方207种,共 713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6种。

       198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正式执行,该法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

       明确“国务 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药典委员会,负责组织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进一 步确定了药品标准的法定性质和药典委员会的任务。

       1986年,卫生部根据药典委员会章程聘请委员150人组建第五届药典委员会,由卫生部崔月犁部长兼任主任委员,常设办事机构改为秘书长制。

       同年 5月5日至8日召开第五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讨论修订了委员会章程,通过了“七五”期间标准工作设想,确定编制《中国药典》1990年版的指导思想和原 则要求。

       分别举行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化学药、抗生素、生化药及药理等专业会议,安排起草和科研任务。

       1987年11月出版《中国药典》1985年版增 补本,新增品种23种,修订品种172种,附录21项。

       1988年10月,第一部英文版《中国药典》1985年版正式出版。

       同年还出版了药典二部解释选 编。

       1989年3月,各地起草的1990年版药典标准初稿基本完成,药典委员会常设机构开始组织审稿和编辑加工。

       同年12月在北京举行药典委员会主任委 员、副主任委员和各专业组长扩大会议进行审议,报卫生部批准后付印。

       1990年12月3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90年版自1991年7月 1日起执行。

       这版药典分一、二两部,共收载品种1751种。

       一部收载784种,其中中药材、植物油脂等509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275种;二部收载化学 药品、生物制品等967种。

       与1985年版药典收载品种相比,一部新增80种,二部新增213种(含1985年版药典一部移入5种);删去25种(一部3 种,二部22种);对药品名称,根据实际情况作了适当修订。

       药典二部品种项下规定的“作用与用途”和“用法与用量”,分别改为“类别”和“剂量”,另组织 编著《临床用药须知》一书,以指导临床用药。

       有关品种的红外光吸收图谱,收入《药品红外光谱集》另行出版,该版药典附录内不再刊印。

       1991年,组建第六届药典委员会,由卫生部聘请委员共168人,卫生部陈敏章部长兼任主任委员。

       同年5月16日至18日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 议,讨论通过了委员会的章程和编制《中国药典》1995年版设计方案,并成立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专家共11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

       分设13个专业组,即:中医专业组、中药材专业组、中成药专业组、西医专业组、药理专业组、化学药专业一组、化学药专业二组、化学药专业三组、抗生素专业组、生化药品专业 组、生物制品专业组、放射性药品专业组、药品名词专业组。

       会后,各专业组分别召开专业组委员扩大会议,安排落实全会提出的任务。

       1993年,《中国药典》1995年版附录初稿发往各地作为起草、修订正文标准的依据。

       1994年7月各地基本完成了标准的起草任务,由药典委员 会各专业委员会分别组织审稿工作。

       1994年11月29日提交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审议,获得原则通过,报请卫生部审批付印。

       卫生部批准颁布《中国药 典》1995年版自1996年4月1日起执行。

       这版药典收载品种共计2375种。

       一部收载920种,其中中药材、植物油脂等522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398种;二部收载1455种,包括 化学药、抗生素、生化药、放射性药品、生物制品及辅料等。

       一部新增品种142种,二部新增品种499种。

       二部药品外文名称改用英文名,取消拉丁名;中文名 称只收载药品法定通用名称,不再列副名。

       编制出版《药品红外光谱集》第一卷(1995年版)。

       《临床用药须知》一书经修订,随《中国药典》1995年版同 时出版,经卫生部批准,其中的“适应证”和“剂量”部分作为药政和生产部门宣传使用和管理药品的依据。

       这届药典委员会除完成1995年版药典的编制外,还于1992年、1993年先后编制出版《中国药典》1990年版第一、第二增补本,二部解释 和一部解释选编,《中药彩色图集》和《中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以及《中国药品通用名称》等标准方面的配套丛书。

       《中国药典》1990年版英文版亦于 1993年7月出版发行。

       1996年5月,经卫生部批准,第七届药典委员会成立,由卫生部聘请204位委员组成,其中名誉委员18人,卫生部陈敏章部长兼任主任委员。

       1998年9月,根据中编办(1998)32号文:卫生部药典委员会更名为国家药典委员会,并成建制划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

       因管理体制的变化及 1999年3月陈敏章部长逝世,在征得有关领导部门同意后,按照第七届药典委员会章程精神,经1999年12月第七届药典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议一致同意调整 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

       这届委员会设专业委员会共16个,分别为:中医专业委员会、中药第一专业委员会、中药第二专业委员会、中药第三专业委员会、中药第 四专业委员会、医学专业委员会、药品名词专业委员会、附录专业委员会、制剂专业委员会、药理专业委员会、化学药品第一专业委员会、化学药品第二专业委员 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生化药品专业委员会、放射性药品专业委员会、生物制品专业委员会。

       1996年召开第七届药典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这届药典委员会提出的“《中国药典》2000年版设计方案”,一部确立了“突出特 色,立足提高”,二部确立了“赶超与国情相结合,先进与特色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根据这届委员会提出的设计方案,1996年10月起,各专业委员会先后召 开会议,落实设计方案提出的任务并分工进行工作。

       1997年底,首先完成了附录与制剂通则的修改,并下发各起草单位征求意见。

       1998年底药典初稿完成,经进一步征求全国各有关方面的意见,至 1999年 10月底,先后召开了 16个专业委员会审定稿会议。

       《中国药典》2000年版于 1999年12月经第七届药典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议审议通过,报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布,于 2000年 1月出版发行,2000年 7月 1日起正式执行。

       2000年版药典共收载药品 2691种,其中一部收载 992种,二部收载 1699种。

       一、二两部共新增品种 399种,修订品种 562种。

       这版药典的附录作了较大幅度的改进和提高,一部新增附录 10个,修订附录 31个;二部新增附录27个,修订附录32个。

       二部附录中首次收载了药品标准分析方法验证要求等六项指导原则,对统一、规范药品标准试验方法起指导作用。

       现代分析技术在这版药典中得到进一步扩大应用。

       第七届药典委员会还完成了《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九九七年增补本、一九九八年增补本、《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一九九八年增补本)及《药品红 外光谱集》(第二卷)、《临床用药须知》(第三版)。

       1997年完成了《中国药典》1995年版英文版。

       为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第七届药典委员会还决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英文版与中文版同步出版。

       以往几版药典中的“剂量”、“注意”项内容,由于过于简单不能准确反映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设计方案”的提议,这版药典二部取消了这两项,其有关内容移至《中国药典》200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一书中。

       2022年10月,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第八届药典委员会成立。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聘请312位委员组成,不再设立名誉委员。

       原 常务委员会更名为执行委员会,由全体委员大会授权审定《中国药典》及国家药品标准的重大事项。

       本届委员会设专业委员会共24个。

       在上一届委员会的基础上,增设了民族药专业委员会(筹)、微生物专业委员会、药品包装材料与辅料专业委员会;原生物制品专业委员会扩增为血液制品专业委员会、病毒制品专业委员会、细菌制品专业委员会、体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专业委员会、重组制品专业委员会和体外...

大学生职业规划家庭环境分析怎么写

        大学生职业规划家庭环境分析

       一、自我分析

       结合人才测评报告等分析方法,我对自己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的分析。

       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中,职业兴趣前四项是社会型(8分)、企业型、现实型、研究型(7分)。

       报告分析显示,社会型的人喜爱训练人、治疗、教育人的活动。

       他们具有教育能力和善于与人相处等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这种类型的人适合于做教员、咨询、社会工等以与人接触为中心的社会服务性工作,其人格特征是社交的、爱帮助人和善解人意的。

       在我自己看来:我的社交能力一般,并不能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占据主导地位;性格上具有内外向的双重特点并倾于外向但有时有点情绪化。

       关心他人不知道方式,易与他人发生摩擦,而自己却不知道,而且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我对生活和对待他人总是充满热情,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总的来说,我的性格相对较符合社会型的特征。

       二、职业分析

       参考人才素质测评报告建议等途径方法,我对影响职业选择的相关外部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经济状况:父亲是公务员,总体经济情况较好.

       家人期望:我的体质不算很好,所以父母都希望我通过对中药的学习来调养自己以及家人的身体。

       家庭文化及影响:我的家人对传统医学都非常信赖,小姨是学习中药学的,外祖父舅舅母亲也对养生方面很有研究,这使我对中药学和传统医学有着极高的热情。

       2、学校环境分析

       学校特色:我们大学的校名就是“湖南中医药大学”,而中药学又是其中开办历史最久最有经验也是在各类中医药学校中最具权威的专业。

       专业学习:中药学是医药学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发展空间大发展潜力大,社会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实践经验:我校拥有1.4亿元实验器材,8所省内知名的附属医院,创建了具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临床基本诊疗技能训练条件的“模拟医院”,为我们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3、社会环境分析

       就业形势:中药学本科就业方向大致分为如下几种:

       从政: -机关部门,如到各级药监局,中医药管理局作公务员;学术:教科研单位,如到中医药类大中专院校作教师、科研院所作实验研究人员;基层:医院、药店、药厂,如到各级医院药房、制剂室作药剂师、各医药企业内部或其下属药店作管理人员、各药厂作技术员等;经商:医药公司作销售代表。

       就业政策:在现阶段中国的药品市场西药略占主导,但中国传统医药正呈上升趋势。

       国家已放宽对中医药的政策,并加大对中药科研的投资。

       竞争对手:竞争对手主要为同专业以及相关专业如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学科的人才。

       4、职业环境分析

       行业分析

       (1)行业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可观。

       随着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风靡,中国传统医学在世界医学界也越来越被重视。

       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了比较雄厚的医药工业物质基础,医药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为2.7%。

       (2)发展趋势:传统医学地位的提升自然带动中药的发展,学习中药学的人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以药养医”这样影响医药产业发展的体制仍然不能消除。

       (3)人业匹配:中药地位的提升使各企业、药厂对掌握此技术的人才更为看重,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内私营企业及外资企业对这类人才的薪酬待遇都十分优厚。

       这也带动了中药学的发展,为企业和人才及广大人民带来实惠。

       职业分析

       (1)工作内容:

       指导和参加药品调配、制剂工作,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负责药品检验鉴定和药检仪器的使用保养,保证药品质量符合药典规定。

       参加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配合临床研究,制作新药及中草药提纯,了解使用效果,征求意见,改进剂型,并经常向各科室介绍新药知识。

       解释和配制处方,进行药物的服用指示、分配、标签、妥善的处理;为病人选择并提供基本用药的指导。

       按照处方为顾客配药,并且向顾客说明如何服用等相关事项。

       向购买者提供药品用途、禁忌、不良反应等信息,回答病人和其他专业医务人员的咨询。

       从事研究、开发,并参与医药产品的生产制作,负责新药产品的医效实验,对新药进行生产质量监控等一系列工作。

       (2)工作要求:掌握大量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细心谨慎尽职尽责。

       (3)发展前景:医药业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

       现阶段,在城市里,药店星罗棋布,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近1\/3的患者自行到药店买药服用。

       《药品管理法》规定每家医药零售店中都配有一至二名执业药剂师,于是药剂师的缺口凸显。

       国家药监局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的执业药剂师只有一万多人,远远不能满足这一新生的社会需求。

       有鉴于此,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五至十年中,我国的药剂师人数将会大量的增加。

       三、职业定位

       内部环境因素

       优势因素(s)

       我的优势在于我的观察力很好并且好奇心旺盛。

       在熟悉的人面前非常活跃。

       我能够经常反思自己,哪些对哪些做错,以及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关注心理健康。

       懂得开导自己,并以己推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弱势因素(w)

       我的缺点是兴趣虽广,但没有专长的一面;有时不大喜欢喧哗的场面,人多的场合不擅口头交际,这让我有时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状态;不大能主动参加积极性高的活动。

       缺乏毅力、恒心,学习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有时多愁善感,喜欢随遇而安,缺乏进取心。

       对自己的一些方面缺乏信心。

       外部环境因素

       机会因素(o)

       当今社会大家在温饱之余更关注身体健康,我所学的中药学正是广大人民一直信赖的传统医药学,这就决定了我们专业毕业后就业不会困难;这一类的人才的需求量大并且需要的范围广,无论是 -部门(药监局)、医院、药房、制药企业都需要。

       威胁因素(t)

       中药行业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而大学本科生在基础理论方面就缺乏竞争力;相关工作单位在进行招聘时,有时需要应聘者持有执业药师证,考取执业药师证又需要本科学历加三年相关工作经验,我们在大学毕业时较难达到这一要求;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有许多药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仍然未能就业,因而,这一岗位的竞争也会相当的大,并且也有许多在其他的岗位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加入到这一岗位的竞争中来,就业压力就更加巨大。

       结论:

       职业目标:将来从事药剂师职业

       职业发展策略:进入医院药房

       职业发展路径: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路线

       具体路径:药剂员—药剂师—药剂科室副主任—药剂科室主任—业务副院长—院长

       四、计划实施

       1、短期计划(大学计划)

       时间跨度:2022—2022

       总目标:大学毕业时要拿到英语六级证、计算机国家二级证及相关的各项专业资格证书。

       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各科成绩优秀并累积相关工作经验。

       分目标及计划内容:

       大一期间,认真学习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学等基础的专业知识。

       通过计算机国家二级考试,期末考试综合成绩均在良好以上。

       担任班团干部以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

       大二期间,上学期通过英语四级考试,下学期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通过普通话考试并争取拿到一乙。

       争取在本学年内成为预备党员。

       掌握学习到的基础知识,为大三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中医药方面的书籍,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面。

       期末考试成绩保持良好。

       大三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并取得技术资格证。

       大四期间,在实习岗位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并继续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掌握古代药典中实用的理论知识,为正式工作坚实基础。

       争取在毕业前加入中国 -。

       2、中期计划(毕业后的五年计划)

       时间跨度:2022—2022

       总目标:实现质的飞跃,从初出茅庐的新手长成专业能力过硬的专业人才及管理人才。

       分目标:

       毕业后第一年至第二年:在医院药房从事基础工作。

       毕业后第三年:从事技术要求较高的技术工作,对中药进行研发并能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毕业后第四年:通过执业药师考试成为一名执业药师。

       从事高级技术工作,并在药房中担任一定职务。

       毕业后第五年:从事专业技术指导与检查工作,在权威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3、长期计划

       时间跨度:毕业后十年或十年以上(2022—)

       总目标:担任并能胜任药房主任,用专业技术及领导、创新才能带领单位与我个人共同进步。

       完成心中的梦想。

       让自己对社会不仅做出物质贡献还有精神贡献。

       五、评估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因应变化进行及时的评估修正

       1、评估的内容:职业目标评估:如在大学毕业前有更感兴趣的职业,我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职业目标。

       职业路径评估:重视个人机遇,如遇重大变故会重新修正、调整方向.

       2、评估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我定期一年做一次评估规划。

       当出现特殊情况时,我会随时对评估进行相应的调整。

       3、规划调整的原则:尽力争取不改变职业,根据市场及个人爱好,适当改变专业内部工作性质,适时适度根据市场调整工作方向。

       坚持不懈,永不言弃。

       结束语

       现实是未知多变的。

       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这一点,我们应该有充分心理准备。

       因此,在遇到突发因素、不良影响时,要注意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仅要及时面对、分析所遇问题,更应快速果断的拿出应对方案,对所发生的事情,能挽救的尽量挽救,不能挽救的要积极采取措施,争取做出最好矫正。

       相信如此以来,即使将来的作为和目标相比有所偏差,也不至于相距太远。

       人生的长跑刚进行了小小一程,与其后悔过去的失败,不如去思量明天该如何选择。

       这份职业规划,让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今后的职场生活不再举棋不定,而是向着梦想鉴定出发。

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发明

        1、蔡伦纸。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纸神”。

       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2、活字印刷术。

       北宋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

       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3、地动仪。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一传世杰作。

       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

       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

       4、龙骨水车。

       龙骨水车约始于东汉,三国时发明家马钧曾予以改进。

       此后一直在农业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龙骨水车亦称“翻车”、“踏车”,省称“龙骨”。

       汉族历史上的灌溉农具,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这种提水设施历史悠久。

       因为其形状犹如龙骨,故名“龙骨水车”。

       5、麻沸散。

       麻沸散传说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 -。

       《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抽割积聚(肿块)。

中国古代各方面的成就

        1、造纸术

       (1)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2)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

       (3)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 -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2、印刷术

       (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

       (2)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

       (3)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

       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4)元朝出现锡、木活字。

       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

       (5)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3、指南针

       (1)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

       (2)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

       (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 -、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

       (1)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2)北宋时火药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宋仁宗时成书的《武经总要》记载了许多火器的制作方法。

       (3)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4)金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所制的“震天雷”、“飞火枪”威力很大。

       金的军队用这两种火器打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取得局部胜利。

       (5)我国发明的火药在13世纪中期传入 -,后来又由 -传入欧洲。

       5、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

       (1)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2)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

       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3)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

       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60年。

       (4)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

       (5)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

       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6)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7)隋唐:①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创立了计算日月运行的新方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②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皇极历》的基础上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③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8)元朝: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授时历》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问世。

       6、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1)西周: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

       (2)春秋:九九乘法表。

       (3)西汉:刘歆推算圆周率为3.1547。

       (4)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5)三国: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6)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一千年。

       他还为《九章算术》作注。

       又著《缀术》等书。

       (7)唐朝:著名数学家王孝通撰写的《缉古算经》,首次提出三次方程式正根的解法,能解决工程建设中上下宽狭不一的计算问题,是对古代数学理论的卓越贡献,比 -人早三百多年,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8)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著《算法统宗》,奠定了后世珠算法基础。

       (9)清代:蒙古族数学家明安图推出“割圆九术”,将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圆密率捷法》。

       他用解析几何方法把三角函数和圆周率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指中国古代各项科技成果,包括造纸、印刷、纺织、陶瓷、冶铸等。

       中国古代科技源于生活,而生活需要各种实用技术。

       造纸、印刷、纺织、陶瓷、冶铸、建筑等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发明创造无不带有鲜明的实用烙印。

       物理学成就

       战国时期:物理学有较大成就。

       《墨经》中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

       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写的很系统,被现代科学家称为“《墨经》光学八条”。

       医药学成就

       (1)先秦时期: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

       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

       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2)两汉时期:①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

       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②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③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④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3)隋唐时期:①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②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③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4)明清时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李时珍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本草纲目》对药物的分类反映了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

       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中医的起源

        中医起源

       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

       习惯上中医指汉族的医学,而中国传统医学还应包括藏医,蒙医,壮医,彝医等等。

       中医的特色是:以阴阳五行为说理工具,经络,脏腑,气血为形态功能基础,七情六淫为病因,阴阳失调,邪正相争为发病主要矛盾的独特理论体系;以药物内服外治,针灸,推拿,气功等为内容的丰富多彩的治疗手段;以及体现中医整体观点,包含理,法,方,药的“辩证论治”临床治疗原则。

       中医在日本称为汉医或东洋医学,在朝鲜,越南称为东医,已成为这些国家具有其民族特点的传统医学。

       中医起源很早。

       在成书于战国到泰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中,中医的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

       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总结了中医辩证论治原则。

       以后,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有所发展。

       以中医分科为例,《周礼·天官》记载当时宫廷医生只分食医(相当于营养师),疾医(相当于内科),疡医(相当于外伤科)和兽医。

       到明代,太医院设十三科,即大方脉(相当于内科),伤寒(即热病),妇人,小方脉(相当于儿科),口齿,咽喉,眼,疮疡,接骨(或正骨),金创,针灸,按摩,祝由。

       清初,从小方脉中更分出痘疹科。

       但近代,由于西洋医学的输入和旧 -对中医的歧视和排挤,中医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而停滞不前。

       新中国成立后,阻碍才得以消除。

       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全国建立中医院,创办中医高等学校,提倡中西医结合发展中医学。

       80年代,进一步提出中医现代化,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多学科,多途径研究和发展中医。

       中医辩证学是正确认识和辨别中医“证”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

       所谓“证”,是症状和体征的 -,是疾病的临床综合表现,但又与“综合症”不同,它是中医特有的概念。

       “证”是客观存在的病理状态,是中医病机的反映,表现了疾病过程中邪正相急和阴阳失调的情况,比较接近疾病的本质。

       如临床表现为黄疸,肋痛,发热,口苦,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等,可辨为“肝胆湿热证”,是指湿热病邪蕴结在肝胆病位,邪气盛而正未衰,属于实证。

       一种证可见于多种病,一种病的不同阶段也可出现不同的证,这就是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理论依据。

       中医辩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其中“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的记载,可看作是辨虚,实证的萌芽。

       《黄帝内经》中有“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等论述,可认为是中医辩证学最早的理论基础。

       该书“风论”,“咳论”,“痹论”等篇已有脏腑辨证。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其外感病部分,建立了一个外感热病的六经辨证体系,并创造了汤方辨证法;其杂病部分发展了脏腑辨证的内容。

       汉朝以后,历代医学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又发展了脏腑辨证,创造了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并使八纲辨证,气血辨证,病邪辨证逐渐明朗化,具体化;汤方辨证则受到日本汉方医学家的重视。

       20世纪50年代,对中医辨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突出的代表是蒲辅周氏从临床角度总结的治“乙脑”的辨证经验:例如1956年暑天,石家庄地区久晴无雨,当时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辨证属暑温,用白虎汤获效;1957年同期,北京地区多雨,湿热交蒸,同样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辨证为湿温,用白虎汤无效,改用通阳利湿法,收效甚佳。

       由此,中医辨证的优截止性得到公认。

       到了80年代,重点转到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辨证,使之客观化。

       某些证(如血虚证,肾阳虚证,阳虚和阴虚证,阴虚火旺证,脾气虚证,心气虚证,肝阳上亢证,寒热证等)的客观指标的研究已趋成熟,初步制作了部分证型的动物模型,并创立了微观辨证的理论。

       “辨证学”这个具有哲学含义的名称是于此时出现的。

药师工作计划未来五年计划?

        一、药师参与临床

       1、尽量每日到临床科室参与查房,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合理用药咨询,为重点患者建立药历,每月书写药历3份。

       2、与临床密切配合,在临床需要时及时参与临床会诊与死亡病案讨论。

       二、处方抽查

       1、麻醉剂品与第一类 -处方:对所有该类药品处方进行处方书写与合理用药检查,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调剂部门。

       2、第二类 -处方:每月抽查该类处方100张,进行处方书写与合理用药检查。

       3、普通处方(含急诊、儿科处方):每月协助调剂部门与科主任完成对该类门诊处方抽查的汇总工作。

       4、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每月填写处方评价表。

       对于处方中出现的问题,在每期《临床药讯》中予以登载,提示临床医师注意处方书写与合理用药。

       三、病历抽查

       1、每月抽查每科住院病历各2份,检查用药合理性(特别是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将检查结果反馈给临床并评分后交质管部纳入病历质量考核。

       2、每季度按计划抽查三个临床科室的住院病历各10份,检查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反馈给临床科室。

       3、每月抽查手术病历30份,检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4、每月调查100份住院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每季度进行汇总分析。

       四、药品使用分析

       每季度分别对门诊药品、住院药品的使用金额、使用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用药合理性。

       五、药物不良反应

       督促并收集各临床科室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指导相关人员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每月25日前上报四川省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

       六、《临床药讯》

       每季度出版1期《临床药讯》,包括处方分析、用药分析、药物不良反应、信息角等栏目,全年共4期。

       七、药品质量抽查

       每月抽查药库3种药品的外观质量(口服药、注射剂、外用药各1种)。

       临床药师工作计划二:临床药师工作开展情况及计划(3500字)

       我于2022年末在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临床药师培训并回院工作,我院开始建立了临床药师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工作,临床药学室在王琦院长和主管副院长宣吉浩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下,在2022年1月正式成立。

       虽然成立后因人才资源的短缺一直一人开展相关工作,但这半年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学习,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药学工作经验,圆满完成预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并为今后的临床药学工作顺畅发展制定了详尽的工作计划。

       目前我已开展及将要开展的临床药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制定了临床药学工作制度及年度工作目标

       首先制定了《临床药学室各项工作职责与制度》,同时制定了2022年年度工作计划、工作目标,并及时做月工作小结。

       使之做到工作制度化、运作程序化、职责明确化。

       二、加强处方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处罚力度

       临床药师每月抽查住院病历30份及住院电子病历5百多份,对我院医嘱、处方进行处方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分析,每月点评一次,点评结果及建议反馈给医政科。

       同时制定了《处方点评制度》、《关于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和规定。

       三、抗菌药物的专项整治

       积极参与了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工作,对实行抗菌药物三级管理发挥了实质性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院一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普遍很高,根本达不到上级的要求。

       每月按时进行住院及门诊处方的抗生素使用率按科室或医生进行统计及评价。

       另外每月按照规定,固定对出院患者病历和门诊处方中的抗生素的使用合理性进行重点评价。

       点评住院病历时发现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2)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3)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4)单次剂量不合理;5)预防用药给药时机不合理;6)抗菌药物给药频率不合理;7)抗菌药物更换药物不合理;8)联合用药不合理;9)无指证使用抗菌药物等等问题。

       四、6月份对门诊、急诊电子处方进行全样本点评,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无诊断;2)诊断与用药不符;3)给药频次不合理;4)单次剂量不合理;5)重复用药;6)联合用药不合理等问题。

       五、努力打造和营造学术氛围

       一直注重和加强自身业务素质、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提高,虚心向临床老专家教授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打造和营造学术氛围,创建学习型科室。

       六、目前已开展的项目如下

       一)每月按时书写:

       1、药历三份;2、案例分析一份;3、病例讨论两份。

       二)正在开展的工作:

       1、已在部分疗区开展:

       (1)用药干预并有填写记录单;(2)药品信息咨询并有填写记录表;(3)入院患者药学评估并有填写记录表;(4)临床实践填写记录单;(5)参加会诊并有填写会诊记录单;(6)进行住院患者用药情况调查并填写表格等工作。

       2、下一步计划开展的工作:

       (1)在住院患者的药学教育并填写记录

       (2)出院患者的用药指导并填写记录等。

       三)每月按时上报到院及医务科的统计指标或资料信息:

       按全院,住院,门诊,急诊、医生类别分别统计抗菌药费比例、抗菌药费总额、用药强度(DDDS)、使用率等各项指标及前十名药物排名、院内前十名医生的排名统计。

       七、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近半年来临床药学工作取得了小小的成绩与进步,但受人员缺少、电脑软件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许多工作项目未能开展运行起来,与全省、全国先进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具体表现在:

       1、临床药学工作模式仍处于探索、摸索之中,各项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化、具体化,临床药师制度的执行及执行力有待进步和完善;2、临床药师缺乏更深层次的临床实践工作经验和能力,对临床合理用药参与程度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3、临床药学人才奇缺,医院要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引进,大力支持对在职临床药学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4、临床药学室开展工作必备的基本硬件设施如资料室、仪器室有待医院合理解决和完善。

       七、今后的(长期)工作计划

       1、加快临床药学队伍建设

       按照卫生部临床药学岗位配置要求:三级医院至少配备不少于5人的专职临床药师。

       而上半年我院仅一人正式参与临床药师工作,与医院等级规模、业务发展极不匹配,这就要求医院加强对临床药学人才的引进,最近已选定两名待培训人员,需继续引进临床药学本科以上人员2名,进一步充实和加强临床药学队伍建设。

       2、下半年拟将点评结果及建议反馈给医政科,然后由专家组审核,最终结果通过院内OA网公示及经济处罚。

       对不严格按规范执行处方的正确书写、配伍禁忌用药、超剂量用药、无适应证用药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等现象在OA网予以通报,并予以一定的经济处罚,直接处罚到个人。

       其旨在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避免同类问题的再次、多次发生。

       3、进一步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目标及管理细则,每季度在OA网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予以及时下裁、整理并通报。

       同时制定医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处理预案,对发生于我院的严重不良反应及时提出预警,做出分析,提醒广大医务人员严格掌握适应证、用法、用量,加强监护,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再次发生。

       4、做好院内查房记录

       要实行通过下临床科室,针对科室重点、危重、疑难病人不合理用药,在院内查房时进行点评,分析并指出用药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个别争议问题与科主任、临床医师交流、沟通,达到大家意见统一,求得相互理解,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5、指导护理人员做好药品请领、保管和正确使用工作。

       定期检查临床科室急救车药柜内急救药品的有效期和种类,指导和培训负责急救车药品管理的护理人员,组织配有麻醉、精神、激素药品科室的相关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保证上述药品的请领、保管和使用工作的正确进行。

       6、加强临床药学素质教育

       临床药学是一项专业性极强,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药学实践工作。

       要求每个临床药学工必须有扎实的药学知识、理念,同时又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掌握临床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

       加强临床业务知识的学习,深入病房参与查房、会诊是明年的工作重点。

       同时医院和科室要注重对临床药学人员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加强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和临床思维、临床路径的建立,努力创建学习型科室。

       7、完善临床药学基本建设

       临床药学资料室、仪器室是临床药学最基本的基础设施。

       明年争取得到医院的支持和投入,尽快完善临床药学室必备的工具书、参考书、期刊、仪器、设备等基本设施建设。

       8、参与合理用药监测工作

       2022年卫生部要求三级医院必须参与全国合理用药监测。

       医院信息中心应与临床药学室积极配合,尽快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讲求效率,使我院网络上报工作能尽快顺利实现。

       9、开展治疗药物监测

       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实施与监护,需要医院开展地高辛等药物的多项血药浓度的监测,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准确临床数据,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客观依据。

       10、发现、解决、预防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监测药物安全性,及时反馈药物安全信息。

       积极加强与全院医护人员的沟通和协作,对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用药问题,医、药、护人员积极探讨,得出结论后,及时在全院公布。

       建立完善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及时收集,分析和上报不良反应。

       通过开展处方评价、病例分析、推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药品用量动态监测等措施,监测药物安全性,并及时向全院反馈药物安全信息。

       11、掌握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药物信息。

       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用药信息咨询服务,开展合理用药教育,指导患者安全用药。

       12、结合临床药物治疗实践,进行药物临床应用和用药风险防范研究;开展不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和药物利用评价研究;开展新药上市后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及评价。

       13、争取临床药学信息化建设

       临床药学信息化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已安装合理用药软件、建立临床药学室,下一步为了临床药学工作能更好的为医院服务,完善现代医院发展所必需的软、硬件要求,需要医院更多的支持和投入,争取早日完成临床药学信息化建设,使临床药学工作不断发展壮大起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

       临床药师应与临床医师一样,坚持通过临床实践,发挥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在临床用药实践中与医师、护师协作发现、解决、预防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促进药物合理应用,保护患者用药安全,间接起到减少医疗 -的发生,为医院做到无形的创收。

       临床药师想做好这些工作需要医院领导和各临床科室领导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我们临床药师不会辜负院领导的期望,会竭尽全力做好临床药学工作,为敦化市医院的不断发展壮大做一份贡献,添砖加瓦。

       以上是我上半年工作汇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请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2022年7月23日

       临床药师工作计划三:2022年XX医院临床药师工作总结及2022年开展临床药学工作计划(2199字)

       在院领导以及科主任的支持下,本人于XX医院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

       今年学成归来后,正式成为我院心血管内科的临床药师,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工作。

       同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临床工作:

       首先从熟悉我院心内科室的临床工作方式方法以及工作流程。

       因本院有两个循环科室,在科主任的安排下,两个科室每个月交替轮换,逐渐向医生与患者介绍临床药师的工作职责,在履行临床药师查房职责的同时,为医生解答用药时的疑难问题,做好患者的用药教育工作,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

       1、每天参与临床查房,及时书写查房记录和药历;注意老年人及具有多种并存疾病的特殊人群的用药特点,并对重症患者进行了全程药学监护,参与临床治疗全过程,协助医师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循环内科患者常常存在多种疾病并存,而且以老年人居多。

       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实行个体化用药原则。

       由于循环内科患者慢性病与并发症多,联合用药机会与用药种类增多,且老年人对药物的名称、剂量、使用方法、服药时间等记忆不清,导致患者依从性较低。

       因此对一些长期服药者应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简单的服药方法。

       这就要求临床药师在患者新入院时,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食物和药物过敏史、不良嗜好等,防止产生用药隐患,同时嘱咐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戒掉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等)等,同时注意低盐低脂饮食。

       2、注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随着临床用药种类的增加。

       心内科病人应用多种药物的现象相当普遍,必然使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增加。

       临床药师应全面了解患者用药信息,细心观察用药反应。

       由于我院循环内科,中药注射剂使用较多,为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用药安全,规范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结合我院情况,将目前使用的中药...

用社会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我国社会卫生状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对策

        问题:

       第一,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种种弊端的问题。

       具体分为四个小点:

       (1)城乡分割。

       长期以来,由于发展阶段的制约,中国存在着严重的“二元结构”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僵化的体制进一步加剧了这个矛盾。

       (2)城乡公共医疗体系不健全。

       在传统发展思路影响下,单纯重视GDP的增长,对卫生事业相当漠视,因此导致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

       (3)超标等级制。

       有人说,现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造成卫生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怀念传统体制下的所谓“公平”局面。

       (4)公立医院多数效率低下、浪费严重、服务态度不佳。

       从微观看,长期以来,相当多的一二级和三级医院处于低效和亏损状态;就整个社会来说,由于医疗卫生体制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形成“养懒人”的局面。

       第二,对当前党内和社会上的腐败势力渗透到医疗卫生领域所形成的腐败风气的问题。

       第三,对经济改革中的利益失衡和医疗卫生改革中的某些偏差问题。

       第四,对改革中一些新的正当的举措实施的问题。

       对策

       1、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 -应该把对社会卫生服务工作的关注落到实处,加大对卫生事业投入,设立专项补助经费,用于启动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保证对基本必要的医疗设备的投入,并将其纳入财政和卫生事业的常规预算。

       2、要改善配套政策把符合标准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医保定点,纳入城镇基本医保范围,实行比较大医院更为优惠的的个人自付比例,引导病源的合理分流。

       3、 -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同时还要依法加强经常性的监督管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务经营管理制度,一套完善的评价、监督、奖惩机制,也有利于维护医疗卫生服务的和谐、公平、有序竞争。

新版的药典金属元素杂质是必须检测四大还是七大

        194910月1华民共立党 -十关怀民医药卫保健工作11月卫部召集京关医药专家研讨编纂药典问题19501月卫部海调药专家孟目教授负责组建药典编纂委员处理工作干事筹划编制新药典19504月海召药典工作座谈讨论药典收载品种原则建议收载品种并根据卫部指示提新药典要结合情编部具民族化、科化、众化药典随卫部聘请药典委员49设名词、化药、制剂、植物药、物制品、物药、药理、剂量8组另聘请通讯委员35立第届药典编纂委员卫部部李德全任主任委员19514月24至28北京召第届药典编纂委员第全体议议药典名称、收载品种、专用名词、度量衡问题及格式排列等作决定干事根据全讨论意见药典草案进行修订草案于1952底报卫部核转政务院文教委员批准第部《药典》1953版由卫部编印发行1953版药典共收载药品531种其化药215种植物药与油脂类65种物药13种抗素2种物制品25种各类制剂211种药典版于1957版《药典》1953版第增补本1955卫部立第二届药典委员聘请委员49通讯委员68届委员故未能进行工作1957立第三届药典委员聘请委员80药专家汤腾汉教授届委员主任委员(设通讯委员)同7月28至8月5北京召第全体委员议卫部李德全部作药典工作报告特别指第版药典没收载广民习用药缺陷议总结工作基础通制订药典原则讨论药典性质作用并修改委员章程议致认应合乎条件药收载药典8月27卫部批准委员设药理与医、化药品、药剂、化药品、药、物制品六专门委员及名词组药典委员设务委员工作机构改称秘书室1958经务委员研究并经卫部批准增聘医专家8、药专家3组医药专门委员组织关省市医药专家根据传统医药理论经验起草药材药(即药)标准19596月25至7月5北京召届委员第二全体议议主要审议新版药典草稿并确定收载品种草稿经修订补充别由各专门委员审定于1962完送审稿报请务院批准付印19651月26卫部公布《药典》1963版并发通知施行1963版药典共收载药品1310种、二两部各凡例关附录部收载医用药材446种药制剂197种;二部收载化药品667种外部记载药品功能与主治二部增加药品作用与用途1966由于文革乱影响药典委员工作陷于停顿19724月28务院批复卫部同意恢复药典委员四部(卫部、燃料化工业部、商业部、 -总卫部)参加卫部牵据同5月31至6月10北京召编制家新药典工作议席议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检验、药政管理及关单位代表共88议着重讨论编制药典指导思想、任务要求交流工作经验确定编制新药典案并工落实起草任务19734月北京召第二全药典工作议讨论制订药典些原则要求及西药品标准稿起草说明书并根据药材主产药品产情况调整起草任务197910月4卫部颁布《药典》1977版自19801月1起执行1977版药典共收载药品1925种部收载草药材(包括少数民族药材)、草药提取物、植物油脂及些单味药材制剂等882种制剂(包括少数民族药)270种共1152种;二部收载化药品、物制品等773种1979由卫部聘请委员112组建第四届药典委员卫部部钱信忠兼任主任委员同11月22至28北京召届第全体委员议议讨论修改委员章程、药品标准工作管理及工作计划委员设:医、药、医与药理、化药、化药、药剂、抗素、物制品、放射性药品及名词10专业组由关专业组别推荐新药典收载品种医专业组负责审查拟定部收载品种范围;医与药理专业组负责审查拟定二部收载品种范围;由主产所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检验所关单位负责起草标准药典委员公室组织交叉复核些项目组专题协作组通实验研究起草标准草案经关专业组委员并邀请关药品检验所药厂代表讨论审议报卫部审批《药典》1985版于19859月版19864月1起执行该版药典共收载药品1489种部收载药材、植物油脂及单味制剂506种药207种共713种;二部收载化药品、物制品等776种19857月1《华民共药品管理》式执行该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明确务院卫行政部门颁布《华民共药典》药品标准家药品标准务院卫行政部门药典委员负责组织家药品标准制定修订进步确定药品标准定性质药典委员任务1986卫部根据药典委员章程聘请委员150组建第五届药典委员由卫部崔月犁部兼任主任委员设事机构改秘书制同5月5至8召第五届第全体委员议讨论修订委员章程通七五期间标准工作设想确定编制《药典》1990版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别举行药材、药制剂、化药、抗素、化药及药理等专业议安排起草科研任务198711月版《药典》1985版增补本新增品种23种修订品种172种附录21项198810月第部英文版《药典》1985版式版同版药典二部解释选编19893月各起草1990版药典标准初稿基本完药典委员设机构始组织审稿编辑加工同12月北京举行药典委员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各专业组扩议进行审议报卫部批准付印199012月3卫部颁布《药典》1990版自19917月1起执行版药典、二两部共收载品种1751种部收载784种其药材、植物油脂等509种药及单味制剂275种;二部收载化药品、物制品等967种与1985版药典收载品种相比部新增80种二部新增213种(含1985版药典部移入5种);删25种(部3种二部22种);药品名称根据实际情况作适修订药典二部品种项规定作用与用途用与用量别改类别剂量另组织编著《临床用药须知》书指导临床用药关品种红外光吸收图谱收入《药品红外光谱集》另行版该版药典附录内再刊印1991组建第六届药典委员由卫部聘请委员共168卫部陈敏章部兼任主任委员同5月16至18召第全体委员议讨论通委员章程编制《药典》1995版设计案并立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专家共11组务委员设13专业组即:医专业组、药材专业组、药专业组、西医专业组、药理专业组、化药专业组、化药专业二组、化药专业三组、抗素专业组、化药品专业组、物制品专业组、放射性药品专业组、药品名词专业组各专业组别召专业组委员扩议安排落实全提任务1993《药典》1995版附录初稿发往各作起草、修订文标准依据19947月各基本完标准起草任务由药典委员各专业委员别组织审稿工作199411月29提交务委员扩议讨论审议获原则通报请卫部审批付印卫部批准颁布《药典》1995版自19964月1起执行版药典收载品种共计2375种部收载920种其药材、植物油脂等522种药及单味制剂398种;二部收载1455种包括化药、抗素、化药、放射性药品、物制品及辅料等部新增品种142种二部新增品种499种二部药品外文名称改用英文名取消拉丁名;文名称收载药品定通用名称再列副名编制版《药品红外光谱集》第卷(1995版)《临床用药须知》书经修订随《药典》1995版同版经卫部批准其适应证剂量部作药政产部门宣传使用管理药品依据届药典委员除完1995版药典编制外于1992、1993先编制版《药典》1990版第、第二增补本二部解释部解释选编《药彩色图集》《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及《药品通用名称》等标准面配套丛书《药典》1990版英文版亦于19937月版发行19965月经卫部批准第七届药典委员立由卫部聘请204位委员组其名誉委员18卫部陈敏章部兼任主任委员19989月根据编(1998)32号文:卫部药典委员更名家药典委员并建制划转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管理体制变化及19993月陈敏章部逝世征关领导部门同意按照第七届药典委员章程精神经199912月第七届药典委员务委员议致同意调整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届委员设专业委员共16别:医专业委员、药第专业委员、药第二专业委员、药第三专业委员、药第四专业委员、医专业委员、药品名词专业委员、附录专业委员、制剂专业委员、药理专业委员、化药品第专业委员、化药品第二专业委员、抗素专业委员、化药品专业委员、放射性药品专业委员、物制品专业委员1996召第七届药典委员务委员第议通届药典委员提《药典》2000版设计案部确立突特色立足提高二部确立赶超与情相结合先进与特色相结合指导思想根据届委员提设计案199610月起各专业委员先召议落实设计案提任务并工进行工作1997底首先完附录与制剂通则修改并发各起草单位征求意见1998底药典初稿完经进步征求全各关面意见至199910月底先召16专业委员审定稿议《药典》2000版于199912月经第七届药典委员务委员议审议通报请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布于20001月版发行20007月1起式执行2000版药典共收载药品2691种其部收载992种二部收载1699种、二两部共新增品种399种修订品种562种版药典附录作较幅度改进提高部新增附录10修订附录31;二部新增附录27修订附录32二部附录首收载药品标准析验证要求等六项指导原则统、规范药品标准试验起指导作用现代析技术版药典进步扩应用第七届药典委员完《药典》1995版九九七增补本、九九八增补本、《药品通用名称》(九九八增补本)及《药品红外光谱集》(第二卷)、《临床用药须知》(第三版)1997完《药典》1995版英文版加强际合作与交流第七届药典委员决定《药典》2000版英文版与文版同步版往几版药典剂量、注意项内容由于于简单能准确反映临床用药实际情况根据《药典》2000版设计案提议版药典二部取消两项其关内容移至《药典》2000版《临床用药须知》书202210月经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第八届药典委员立由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聘请312位委员组再设立名誉委员原务委员更名执行委员由全体委员授权审定《药典》及家药品标准重事项本届委员设专业委员共24届委员基础增设民族药专业委员(筹)、微物专业委员、药品包装材料与辅料专业委员;原物制品专业委员扩增血液制品专业委员、病毒制品专业委员、细菌制品专业委员、体细胞治疗与基治疗专业委员、重组制品专业委员体外诊断用物试剂专业委员202210月召第八届药典委员全体及执行委员第议通本届药典委员提《药典》2022版设计案设计案明确坚持继承与发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针;确定科、实用、规范等药典编纂原则;决定《物制品规程》并入药典药典三部;并编制首部药《临床用药须知》202211月起各专业委员先召议安排设计案提任务并别进行工作20227月首先完附录草案并发关单位征求意见2022初药典附录与品种初稿基本完增修订内容陆续家药典委员网站公示3月征求全各关面意见6月至8月各专业委员相继召审定稿议9月《药典》2022版经第八届药典委员执行委员议审议通12月报请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布于20221月版发行20227月1起式执行本版药典收载品种较幅度增加共收载3212种其新增525种药典部收载品种1147种其新增154种、修订453种;药典二部收载1964种其新增327种、修订522种;药典三部收载101种其新增44种、修订57种《药典》2000版收载本版药典未收载品种共9种;2000版《物制品规程》及2022增补本收载未收载入药典品种共123种本版药典收载附录药典部98其新增12、修订48删除1;药典二部137其新增13、修订65、删除1;药典三部140其新增62、修订78删除1、二、三部共同采用附录别各部予收载并进行协调统本版药典主任委员积极倡导药品安全性问题更加重视药典部采用原吸收电耦合等离体质谱增加害元素(铅、镉、砷、汞、铜)测定并规定害元素限度;药典部增加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应用指导原则药典二部126静脉注射剂增订溶性微粒检查增修订细菌内毒素检查品种达112种;残留溶剂测定引入际间已协调统关残留溶剂限度要求并24种原料药增订残留溶剂检查;药典二部增加药品杂质析指导原则、电类锝[99mTc]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指导原则药典三部增订逆转录酶性检查、血白蛋白铝残留量测定等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及CHO细胞蛋白残留量等检测改进本版药典结合我医药工业现状临床用药实际情况由卫部颁布原《澄明度检查细则判断标准》修订见异物检查加强注射剂等药品用药安全本版药典坚持注重环保贯性原则品种苯等害溶剂尽能采用其溶剂替代本版药典根据医辨证施治理论收载药标准项【功能主治】进行科规范准确理解药功能主治及合理用药提供保证促进医药新期健康发展本版药典三部源于《物制品规程》自1951该规程已六版颁布执行别1951及1952修订版、1959版、1979版、1990版及1993版(诊断制品类)、1995版、2000版及2022增补版2022翻译版第部英文版《物制品规程》(2000版)第八届药典委员完《药典》2000版2022增补版、2022增补版、《药品通用名称》(2022版)及《药品红外光谱集》(第三卷)、《临床用药须知》(药第版、化药第四版)2022完《药典》2022版英文版加强际合作与交流本届委员期间与美药典委员联合举首届美药典论坛2022版《药典》部、二部三部收载品种总计4567种其新增1386种药典部收载药材饮片、植物油脂提取物、制剂单味制剂等品种共计2165种其新增1019种(包括439饮片标准)、修订634种;药典二部收载化药品、抗素、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药用辅料等品种共计2271种其新增330种、修订1500种;药典三部收载物制品品种共计131种其新增37种、修订94种2022版药典收载附录亦变化其药典部新增14、修订47;药典二部新增15、修订69;药典三部新增18、修订39、二、三部共同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