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0篇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基本情况分析:

       1、4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5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2、4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5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3、4/5班分别为高一年级9个班中编排一个普高班和一个普高班之后的体育班,整体分析的结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简易逻辑、映射与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3、教材重点:几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

       4、教材难点:关于集合的各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来刻画函数概念、反函数、一些代数命题的证明、

       5、教材关键:理解概念,熟练、牢固掌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采用了由浅入深、减缓坡度、分散难点,逐步展开教材内容的做法,符合从有限到无限的认识规律,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每阶段的内容相对独立,方法比较单一,有助于掌握每一阶段内容。

       7、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强,每一阶段的知识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为下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8、全期教材重要的内容是:集合运算、不等式解法、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等差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

       四、教学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并能熟练求解。

       3、了解命题的概念、逻辑联结词的含义,掌握四种命题及其关系,掌握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初步掌握反证法。

       4、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函数及其有关的概念,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5、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对称性的关系描绘图象。

       6、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和性质,并会解简单的函数应用问题。

       7、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

       九月份: 集合(2)、子集、全集、补集(2)、交集、并集(2)、集合习题(1)

       绝对值不等式(1)、一元二次不等式(2)、不等式习题(1)

       逻辑联结词(1)、四种命题(1)、充要条件(1)、习题(1)、

       第一章小结与练习(3)

       十月份: 映射(1)、函数(2)、单调性奇偶性(3)、反函数(2)、习题(1)

       指数(1)、指数函数(3)、对数(2)、对数函数(3)、习题(1)

       函数应用举例(2)、第二章小结与练习(3)

       十一月份:期中复习与考试(8)、数列(2)、

       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习题(1)

       等比数列(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十二月份:分期付款等应用(2)、习题(1)

       第三章小结与练习(3)、复习(12)

       元月份: 期末复习(8)

       附:高一数学教学的几点具体措施

       1、作业方面:

       ①课堂作业设置一本;提倡用钢笔书写,一律要求用铅笔、尺规作图,书写规范;墨迹、错误用橡皮擦擦干净,保持作业本整洁;当天布置,当天第二节晚自习之前交(若无晚自习,则第二天早读之前交);批阅用“?”号代表错误,一般点在错误开始处,自觉完成更正;

       ②每次作业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分别得分5、4、3、2,每本作业本完成后自行统计得分并上交科代表审核、教师评定等级,得分90%~98%为优良等级,98%及以上为优秀等级;

       ③《同步优化设计》及时完成,按进度交阅,自觉订正。

       2、考试方面:

       ①控制考试次数,一般为:月考2次,期中期末统考各1次,期末复习小考2次;

       ②制好试卷,切合实际,难易适中,目标高考;

       ③组织好考试,严格考试纪律。

       3、兴趣方面:

       ①组织一次活动、一次竞赛;

       ②多上一些多媒体课、优质课;

       ③每两周安排一节课时,由课代表组织4个学生讲课,每人10分钟左右,主要讲解《同步优化设计》上的难题。

       4、成绩总评:

       ①每期总评成绩150分,分为三大项,分值为:考试成绩125分(2次月考各5’、期中15’、期末100’)、平时成绩24分(作业10’、练习8’、2次小考各3’)、自评1分。

       ②提倡准备笔记本、考试错题更正本,并检查后给予加分5’、2’,其它特别表现给予加分3’。

       5、抓好学习常规,提高学习成绩。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2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 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1、基本情况:12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后进生约 人。

       14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后进生约 人。

       2、两个班均属普高班,学习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3

       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习数学应具有哪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对自己学习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习行动,不会安排学习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习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习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 ,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

       此外,还有许多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厚,不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或掌握情况不好,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二、教学策略思考与实践

       针对我校高一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在高一数学新教材教学实践与探究中,贯彻“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原则。以学法指导为突破口;着重在“读、讲、练、辅、作业”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一定效果。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1、读。俗话说“不读不愤,不愤不悱”。首先要读好概念。读概念要“咬文嚼字”,掌握概念内涵和外延及辨析概念。例如,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原始概念,是不加定义的。它从常见的“我校高一年级学生” 、“我家的家用电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及“自然数”等事物中抽象出来,但集合的概念又不同于特殊具体的实物集合,集合的确定及性质特征是由一组公理来界定的。“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常常是“集合”的代名词。

       再如象限角的概念,要向学生解释清楚,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和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的细微差别;根据定义如果终边不在某一象限则不能称为象限角等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去认识和掌握数学概念。其次读好定理公式和例题。阅读定理公式时,要分清条件和结论。如高一新教材(上)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有q≠1和q=1两种情形;对数计算中的一个公式,其中要求读例题时,要注重审题分析,注意题中的隐含条件,掌握解题的方法和书写规范。如在解对数函数题时,要注意“真数大于0”的隐含条件;解有关二次函数题时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隐含条件等。读书要鼓励学生相互议论。俗语说“议一议知是非,争一争明道理”。例如,让学生议论数列与数集的联系与区别。数列与数的集合都是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全体。数列中的数是有顺序的,而数集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的;同一个数可以在数列中重复出现,而数集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的(相同的数在数集中算作同一个元素)。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要经常帮助学生归类、总结,尽可能把相关知识表格化。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情况列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列表等,便于学生记忆掌握。

       2、讲。外国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的作用在于将“冰冷”的知识加温后传授给学生。讲是实践这种传授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教学手段。首先讲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每堂新授课中,在复习必要知识和展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老师着重揭示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解决学生疑惑。比如在学习两角和差公式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五套诱导公式,可以将求任意角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求某一个锐角三角函数值的问题。此时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一些半特殊的教(750度,150度等)能不能不通过查表而求出精确值呢?这样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就呼之欲出了,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课要注意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鼓励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全过程,教、学同步。让学生自己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例如,讲解函数的图象应从振幅、周期、相位依次各自进行变化,然后再综合,并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容易接受。其次讲要注重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例如讲到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等比中项、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引导学生对照等差数列的相应的内容,比较联系。让学生更清楚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两个对偶概念。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4

       本学期担任高一5、6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班学生共有110人,初中的基础参差不齐,但两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还能够;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我,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必须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经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供给生活背景,经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本事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本事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本事。

       (1)经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经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本事。

       2、培养学生的运算本事。

       (1)经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本事。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本事。

       (3)经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本事。

       (4)经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本事,促使知识间的?B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本事。

       3、培养学生的思维本事。

       (1)经过对简易逻辑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经过不等式、函数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本事。

       (3)经过不等式、函数的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本事。

       (5)经过典型例题不一样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三)知识目标

       1、集合、简易逻辑

       (1)理解集合、子集、补订、交集、交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3)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2、函数

       (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确定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数列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2、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3、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三、教学难点

       1、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2、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3、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

       四、工作措施

       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所以,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途径。

       (1)、扎实落实团体备课,经过团体讨论,抓住教学资料的实质,构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习题、周练题、章考题、月考题。

       (2)、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本事。最有效的学习是自主学习,所以,课堂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经过“知识的产生,发展”,逐步构成知识体系;经过“知识质疑、展活”迁移知识、应用知识,提高本事。同时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并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5

       本学期担任高一(9)(10)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班学生共有120人,初中的基础参差不齐,但两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 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6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将完成数学必修1和数学必修4 (人教A版)两本教材的的学习,教学辅助材料有《同步金太阳导学》。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认真深入地学习《新课程标准》,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目标,把准教学标高。注意到新教材的特点亲和力问题性思想性联系性,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规律的掌握、基本方法的应用上多下功夫,转变教学观念,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数学概念和重要数学思想,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概括。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注重师生互动,对基本的知识点要落实到位,新教材对教学中有疑问的地方要在备课组中多加讨论和研究,特别是有关概念课的教学,一定要讲清概念的发生、发展、内涵、外延,不要模棱两可。

       1. 处理好初高中衔接问题。初中内容的不适当删减、降低要求,导致学生双基无法达到高中教学要求;高中不顾学生的基础,任意拔高教学要求,繁琐的、高难度的运算充斥课堂。对初中没学而高中又要求掌握的内容(具体内容见附录)。

       2. 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地教学。不搞一步到位删减的内容不要随意补充;不要擅自调整内容顺序;教辅材料不能作为教学的依据;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核心概念、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上;追求通性通法,不追求特技。

       3. 适当使用信息技术。新课程主张多媒体教学。在教材中很容易发现新课改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上的应用,并在配备的光盘中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课件,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的吸收知识,提高课堂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但我还是认为,多媒体知识教学的辅助手段,选不选用多媒体要看教学内容。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有些直观的内容用多媒体还是不错的,但有的内容诸如让学生思考体会的问题不是很适合多媒体教学的。根据学习内容需要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和使用科学型计算器;提倡适当使用各种数学软件。

       4. 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利用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认真讨论本周的教学得失,研究下周所教内容的重难点,安排周练的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编训练题,做到每周一次综合训练(同步或滚雪球式的保温训练),一次微型补差训练,要搞好单元过关训练。选题要注意基础,强化通法,针对性强,避免对资料上的训练题全套照搬使用。要重视对数学尖子生的培养,力争在数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5. 在重视智力因素的同时必须关注非智力因素。应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全面发展和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切实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7

       一、指导思想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

       二、学情分析及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该有的是一份执着。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高考我们也是边摸索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习方法。

       三、具体措施

       (1)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分项突破难点、所列基础知识依据课程标准设计,着眼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上难题。同时应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命题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趋势,这样才能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

       (3)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

       (5)抓好尖子生与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提前展开数学奥竞选拔和数学基础辅导。

       (6)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8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是接受、记忆、模仿、练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动手操作、阅读自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必修1,第一章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是数学的基本和重要语言之一,在数学以及其他的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用集合及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因此集合语言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它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内容主要是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学习,重在让学生类比实数间的关系,来进行探究,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时它也是后续学习集合运算的知识储备,因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年龄特点】:

       假设本次的授课对象是普通高中高一学生,高一的学生求知欲强,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能够很好的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认知优点】

       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初步掌握了集合的三种表示法,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一定的认知基础。

       【学习难点】

       但是,本节课这种类比实数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这种类比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子集、V图、真子集、空集的概念。

       2. 掌握用数学符号语言以及V图语言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3. 能够区分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与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类比实数间的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类比、观察、

       分析、归纳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用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图形、符号所带来的魅力。

       2.感悟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数学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集合间基本关系。

       难点:

       类比实数间的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

       六、教学手段

       PPT辅助教学

       七、教法、学法

       ? 教法:

       探究式教学、讲练式教学

       遵循“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教学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类比实数间关系,来研究集合间的关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 学法:

       自主探究、类比学习、合作交流

       教师的“教”其本质是为了“不教”,教师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类比学习,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更好的学习集合的知识。

       八、课型、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图

       (二)教学详细过程

       1..回顾就知,引出新知

       问题一:实数间有相等、不等的关系,例如5=5,3?7,那么集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问题二:大家来仔细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集合间的关系吗?

       (1)A={1,2,3},B={1,2,3,4,5};

       (2)设A为新华中学高一(2)班女生的全体组成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集合;

       (3)设C={x?O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Ox是等腰三角形}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例子后,得出结论,在(1)中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教师总结,这时我们说集合A与集合B 有包含关系。(2)中的集合也是这种关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 的子集,记作:A?B(B?A),读作A含于B或者B包含A.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的曲线内部代表集合,这样上述集合A与集合B的包含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问题三:你能举出几个集合,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吗?

       【师生活动】:学生自己举出些例子,并加以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问题四:对于题目中的第3小题中的集合,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生活动1】:在(3)由于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因此集合C,D都是所有等腰三角形的集合,集合C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D的元素 ,同时集合D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C的元素,因此集合C与集合D相等,记作:C=D。

       用集合的概念对相等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果集合A是集合B 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与集合B的元素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 相等,记作A=B。

       强调: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 且x?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

       【师生活动2】:教师引导学生以(1)为例,指出A?B,但4∈B, 4?A,教师总结所以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师生活动】?,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

       4.思维拓展,讨论新知

       问题六:包含关系{a}?A与属于关系a∈A有什么区别?请大家用具体例子来说明

       【师生活动1】:学生以(1)为例{1,2}?A,2∈A,说明前者是集合之间的关系,后者是

       问题七:经过以上集合之间关系的学习,你有什么结论?

       【师生活动】:师生讨论得出结论:

       (1)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5.练习反馈,培养能力

       例1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真子集

       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a_{a,b,c}

       (2){0,1}_N

       (3){2,1}_{X?OX2-3X 2=0}

       6.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结 知识上:

       能力上:

       情感上:

       作业:必做题:P8,3

       思考题:实数间有运算,那集合呢?

       十、板书设计

       十一、教学反思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9

       一、上学期教学回顾

       高一共四个教学班,共计160余人。杨文国带高一(一)班,高一(二)班;张忠杰带高一(三)班和高一(四)班。其中各班期末八校联考的成绩分别为:50.6分,32.8分,27.2分,34.5分,总平36.9分。学期中途因张忠杰离开学校导致频繁更换老师,(三)班、(四)班的成绩因而受到影响。期末由王山任(三)班、(四)班的数学老师。

       上学期工作在学生学习的落实环节上做得不太扎实,这将是本学期重点改进的地方。

       二、本学期的措施及打算

       1.一周学习早知道。明确目标更能确定努力的方向。为了让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有效性和积极性,每周第一节课给出一周的教学进度,学习目标和过关要求。不仅老师要做到对所教内容清楚明了,也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到每周学习目标清晰化。

       2.落实每周测试过关制。周测内容与一周学习目标及一周的讲授内容紧密相连。未尽力而又没有过关的学生将按事先说明的措施给予处罚。以便让学生重视课堂学习,重视平时作业,重视一周的学习过程。做到让学生每周学习过程精细化。 3.根据学生学力状况进行分层次的培优补差。

       三、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学习内容

       目标要求

       1. 必修4 第一章三角函数:第1至3节

       周期,角的推广及表示,弧度制及互化

       2. 军训

       3. 第4节:正弦函数

       单位圆,正弦函数定义,象限符号,诱导公式,五点法画图像,图像及性质。

       4. 第5节:余弦函数,第6节:正切函数

       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定义,象限符号,诱导公式,图像及性质

       5. 第7节:xAsiny的图像,第8节:同角的基本关系。

       图像变换规律,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其运用。章节复习,章节过关测试。

       6. 第二章:平面向量:第1节至第2节

       向量,有向线段,向量的长及相等、平行、共线、单位向量等概念,向量的加减法运算

       7. 第3节至第5节

       数乘向量,基本定理,向量运算的巩固训练,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数量积的应用。

       8. 第5节至第7节

       数量积的应用及坐标表示,向量应用举例。习题课,章节复习,章节过关测试。

       9.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第1节至第2节

       两角和差的公式得推导,记忆及灵活运用,二倍角公式得来源及运用。期中复习。

       10. 期中考试

       期中复习,期中考试。

       11. 第三章 第3节: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

       试卷讲评改错,简单应用,三角恒等变换的综合习题课,练习,章节复习,必修4基本测试。

       12. 五一长假

       13. 必修3 第一章:统计。第1节至第5节

       统计的程序,统计图,统计方案设计,普查与抽样,抽样方法,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花统计图表及读统计图表,数字特征: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级差,方差的意义及计算分析,

       14. 第6节至第9节

       样本对总本的估计及相应的数字特征的计算分析,统计实践活动,变量的相关性及例题分析,最小二乘估计。章节复习,章节过关测试。

       15. 第二章:算法初步:第1节至第3节

       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及设计,排序问题。

       16. 第4节:几种基本语句

       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复习三角函数的基本内容,章节复习,三角函数与算法初步过关测试。

       17. 第三章:概率:第1节至第2节

       频率,概率,古典概率,概率计算公式。

       18. 第2节至第3节

       建概率模型,互斥事件,习题课节复习,章节过关测试。

       19. 期末复习

       20.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10

       一、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意参透教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数学目标要求

       1、理解集合及充要条件的有关知识,掌握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的解法,掌握函数的概念及指数函数,对函数和幕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2、理解角的概念的推广和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基本的三角函数公式和三角函数巅峰性质、图像,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3、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并会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

       4、掌握平面向量时有关概念和运算,掌握直线和圆的方程的求法。

       5、掌握空间几何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方法。

       6、掌握概率与统计初步里的计数原理,理解三种抽样方法,会求简单问题的概率。

       二、教学建议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掌握知识和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吧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重视教学思想方法的参透。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材,以学生为账户提,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加强课堂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亲切合作,交流互动,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根据材料个章节的重难点制定教学专题,积累教学经验。

       6、落实课外活动内容,组织和加强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加强对高层次学生的竞赛辅导,培养拔尖人才。

       三、教学进度

       高一上学期

       高一下学期

       周次内容

       周次内容

       1-4复习初中知识和集合1-3数列

       5充要条件

       4-6平面向量

       6-7不等式7-9直线的方程

       8-10

       函数10期中考试

       11

       期中考试11-12圆的方程

       12-14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3-15

       立体几何

       15-18三角函数16-18概率与统计初步

       19-20期末、总复习、考试19-20

       总复习与期末考试

       总结:制定教学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