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性成果[精选5篇]

第一篇:标志性成果

       标志性成果

       标志性成果是指高水平、高质量、具有高显示度的成果。主要表现形式为出版物(学术专著、论文、教材、译著、研究报告)、数据模型、计算机软件、实验室、数据库、案例库等。

       标志性成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测:

       一、社会科学类(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原创性或独创性。运用了新视角、新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具有独到见解。

       2、标志性与显示度。在本学科领域达到、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人文社会科学或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空白。

       3、全面性与完整性。属于文库类、案例类、史料类、考证、考据类的收集整理类著作,具有资料详实、细致、全面、客观,描述完整,陈述自成体系,对进一步研究具有奠基作用。

       4、实践意义。提出对政府决策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政策性建议,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实用价值(预测),或对文化事业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有促进作用。

       5、交叉性。属于跨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自然科学类(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创新性。该成果为国内外首次提出,且主要论著为国内外首次发表,并在科学理论、学说上有创见,在研究方法、手段上有创新,以及在基础数据的收集和综合分析上有创造性和系统性的贡献。在科学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学术上处于国际领先或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为学术界所公认和引用。

       2、实践性。创造性地解决了国民经济或科学技术中的重大问题,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或经济效益。

       3、交叉性。属于跨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译著类(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创新性。处于国际学术前沿,或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

       2、实践性。对政府宏观决策具有理论参考价值,或对学科发展起推动作用。

       四、教材类

       1、标志性。列入标志性成果的教材,应当是列入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项目之一的教材。

       2、基础性。列入标志性成果的教材,应对本学科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

       3.显示度。列入标志性成果的教材,应是被全国同类院校普遍使用,学术质量较高,有重大影响的教材。

第二篇:特长及标志性成果

       班级:

       姓名:

       注册号:

       五、特长及标志性成果

       1.学生对自己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的描述:

       本人喜爱各种球类运动同时喜欢阅读。我性格开朗、积极上进;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人际关系,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勤恳耐劳,耐心细心,在工作中善于到激励他人。

       2.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1、2022年9月获得2022-2022学优秀团员;

       2、高一下学期关于天体运动模型的研究与设计获得二等奖;

       3、高一暑假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并获得社区领导的好评。

       说明:

       1.此表格由年级组统一下发至各班。学生在填写完毕后,将文件名称改为:班级 姓名 注册号(423程晓倩11080101020001),然后以班为单位(班级文件夹名为:XXX班)按注册号从小到大顺序统一交到年级组。

       2、字体全部为宋体小四号,整页字数不能超300字(包括标点符号)。

       3、标志性成果应注明时间、内容、级别(或活动范围)等相关信息。每人最多填报10项,没有的可不填。

第三篇:2标志性学术成果100个字描述范例

       标志性学术成果100个字描述范例

       范例1.首次提出消弧线圈并联中电阻消除接地过渡电阻选线新方法,被上海思源电气应用并在全国推广,近五年销售额达5亿元。省科委鉴定“该关键技术解决了几十年来消弧线圈应用中无法准确选线的技术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范例2.运用跨学科方法,首次提出“宗族风土论”范式,阐明当代"宗族"与近世宗族的结构性差别及文化性联系,学理上揭示了宗族与传统政治文化的亲和关系,当代对策上也提出新见解。外文成果已有海外多学科书评等6篇。

       范例3.根据多天线多用户通信系统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用酉矩阵做扩频码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采用这种新的酉矩阵扩频技术后,可以在不增加任何频谱资源的条件下把数据传输速率提高3到4倍,结果在IEEE Trans.Communications 上发表。

第四篇:关于加强骨干校建设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的意见

       关于加强骨干校建设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的意见

       标志性成果是提升我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是骨干校建设验收的关键,更是我校参与竞争、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内涵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骨干校建设水平,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骨干校建设任务目标为指导,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特色项目建设为载体,从培育学院特色与创新项目入手,力争从标志性成果中求突破,凝练专业特色、打造职教品牌,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二、目标要求

       立足学校实际,创新办学思想,坚持特色办学理念,认真审视学校发展定位,从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与实践中,找出我校的“亮点”和“看点”,在办学思想、目标定位、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校园文化等方面,逐步总结出一套特色办学经验和一批特色办学项目,并形成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强力支撑骨干校建设检查验收。

       三、组织实施

       1.申报立项。骨干校建设各项目组、职能组以及学校各部门、单位要积极申报骨干校建设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项目。坚持“大项不怕大、小项不怕小”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以典型实例开发为基础,注重经验特色的逐步积累和凝练。其中,大项目由学校成立评审组、1

       小项目由各二级学院成立评审组进行评审论证和立项。

       2.批复实施。对评审论证通过的项目,经各二级学院或学校批复后实施。各承办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坚持“做中学、学中做”,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广泛学习、大胆创新,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把项目建设成果真正落到实处。

       3.督促检查。为督促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项目的实施,建设办每月将对申报立项的项目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各项目组进一步改进策略和方法,提高创建实效。同时,搭建观摩研讨平台,组织观摩、研讨等交流活动,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4.评估验收。根据各项目组的申请,学校将对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完成项目进行评估验收。

       四、保障措施

       1.广泛宣传,全员参与。各项目组、职能组以及学校各部门、单位要把骨干校建设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对标志性成果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让广大教职工、学生充分了解标志性成果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公布具体实施方案和项目建设进度,促使他们关心、支持和参与标志性成果建设,形成全员参与、共铸辉煌的良好工作局面。

       2.顶层设计,重点突破。各部门、单位要组织骨干力量进行专题研究,找准外部需求与自身条件的结合点,在对高职教育组成诸要素进行科学分析、通盘筹划的基础上,选择切合自身实际、能深层次拓展和有利于整体带动学校发展的优势项目作为标志性成果建设的切入点,进行重点研究。结合骨干校建设,可以从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志愿者服务、东营市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以及高职大学生艺术教育、人文教育、科技教育、技能竞赛、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3.注重成果,权威评价。骨干校建设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注重的是“成果”,是一个项目成果,而不是一个单项成绩。项目成果的评定,原则上应通过权威评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选择:一是新闻报道,包括报纸、电视、网站点击率等;二是同行关注,包括大会交流、慕名参观等;三是权威评价,包括企业专家、教育人士、政府官员、同行权威等。

       4.经费支持,制度保障。对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立项的项目,学校将给于一定的经费资助建设,主要用于:①调研差旅费;②购置必要的参考书及小型仪器;③外出考察及短期培训;④宣传费用;⑤与项目建设密切相关的专家讲学支出等。对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评估验收且评为优秀的的项目,学校将给于表彰奖励。要把对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纳入到对各项目组、职能组以及学校各部门、单位骨干校建设考核中,并成为对各部门、单位进行年终业绩考核、领导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要把典型研究成果在全校进行推广,并对其他相关职业院校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切实做好成果转化和落实工作。

       五、其他

       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国家骨干校建设办公室负责解释。

       东营职业学院国家骨干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二O一二年九月十七日

第五篇: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示范特色标志性成果总结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示范特色标志性成果总结

       杨中文

       一、厂中校、校中厂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获得突破

       在近三年的重点专业建设期间,专业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方面取得了较突出成果。主要有成立了湖南塑料行业校企联盟,搭建了专业校企合作平台;在联盟平台下建立了校中厂,即由企业与专业共同创建与管理的长沙鑫弘森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依托公司开展教学改革,实现了核心专业课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而且实施过程由专业老师与企业教师共同来完成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校企联盟,专业与三家紧密合作企业建立了三个厂中校,为学生在企业进行教学创造了条件,并成立了厂中校管理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订,使厂中校能够稳定的运行,而且厂中校成为订单培养的教学基地,湖南路路通塑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厂中校已有订单班在进行教学运行,运行情况良好,该厂中校的运行获得了学校、企业及学生的认可;通过校企联盟,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还建立了18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地通过协议与合同管理,有学校专业老师与企业干部共同组成了实习基地管理机构,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实习实训基地运行顺利,保证了毕业生在实习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由于实习了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对顶岗实习的共同指导,顶岗实习的质量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专业实施了一名教师密切联系与服务二个联盟内企业的制度,加强了专业教师与企业的联系,专业服务企业也卓有成效,为企业开展新技术培训,对生产难题进行联合攻关,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成绩的取得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建设密不可分,我们认为只有建立了好的校企合作机制,专业的校企合作才能取得成效,达到了学校企业双赢的效果。

       二、专业与校中厂共同实施“三年九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本专业与校中厂共同实施了“三年九段、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专业教学团队与校中厂长沙鑫弘森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实施了高分子

       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的“三年九段、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师及学生参与到校中厂的生产及管理,教师作为企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学生作为企业准员工在企业中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全程有企业技术作为兼职教师的参与,专业与校中厂共同实施了“三年九段、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与教师通过学校企业教学交替进行,不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专业知识同步增长,养成了满足企业需要的职业习惯,知识、能力、素质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实现螺旋式的上升,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专业课程体系改变了过去学科性较强的情况,形成了以塑料加工过程为导向、基于职业活动的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以校中厂真实的生产任务为项目载体,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体现了知识由学生自己学得、技能由学生自己习得,职业习惯在职业活动中严格要求养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本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近二年来毕业生的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达到100%,就业对口率明显增加,初次就业的工资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专业,另外,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提升,对今后专业教学的改革及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学校其它专业及国内同类专业具有示范作用。

       三、专业教学团队社会服务成绩突出

       通过师资队伍建议方案的实施,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建设师资队伍及培养师资队伍,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水平。成功培养了一名省级专业带头人,二名院级带头人,7名专业骨干教师,双师素质达到100%。高分子材料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已经成长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刘西文、陈枝晴分别被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遴选为国内访问学者,刘西文同志2022年被评为教育部优秀访问学者。教学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建设期间,专业教师为企业进行新技术培训人次达到了近5000人,完成省科技厅计划项目3项,与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9个,解决技术难题19个,李跃文老师获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三等奖2次、刘西文老师获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科技成果奖2次、杨中文老师获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科技成果三奖1次。在完成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提高了专业教学团队的实践能力,也促进了专业教学团队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实践证明通过校企合作来建设高职专业教学

       团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为其它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找到了可效仿的方式与方法。

       鼓励教师编写塑料加工技术专业用书,重点专业建设期间,由专业教师编写正式出版的塑料专业技术书近10本,其中《塑料注射机操作实训教程》、《塑料用树脂与助剂》被评为2022年印刷出版社优秀图书,销售量进入了同类技术用书前三名。专业教师公开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3篇为SCI收录,6篇为EI收录,CSCD收录论文达到了28篇。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在国家骨干院重点建设专业过程中,创新了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社会服务及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依靠校企合作取得,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与湖南塑料行业校企联盟内企业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内容覆盖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施、实习实训条件的共建共管、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施、师资队伍培养、社会服务等过程。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让企业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解决了以前人才培养过程企业参与少而且参与程度不深的问题,提高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的准确性,教学改革使学生知识、技能及素质有了质的提高,由于企业的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培养的人才获得了企业的认可,毕业生的就业也有了保障,也是由于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深度合作,企业的生产项目为专业教学项目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专业教学贴近生产实际,专业培养的人才更为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