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随便揣测别人诗句93句

       

不要随便揣测别人诗句

       哲理文言文及翻译

       有哲理的话有许许多多,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文言文的这里句子有哪些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14、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16、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1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19、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2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21、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2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24、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2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2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2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28、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2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3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33、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34、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35、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36、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3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3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40、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4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42、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4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44、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7、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附: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锁定谓语,按现代汉语的句法来确定其词性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除倒装句外,句子也是按“主 状 谓 定 宾”的顺序排列的,其对应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比如“他艰难地挪动肥胖的身体”这个句子中,“他”是主语,“挪动”是谓语动词,“身体”是宾语,“艰难”是修饰谓语动词“挪动”的状语,“肥胖”是修饰宾语“身体”的定语。如此看下来,词性、语序这些常规的语法概念是一目了然的。

       在文言文中,谓语动词一般不能省略,如果谓语对应的位置上不是动词,我们得首先确定它的词性,继而确立词性活用类别,最后推知它的意思。

       例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2022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

       解析:此句中“帝”和“死”二个字的翻译很关键。一个句子中必须要有谓语动词,根据这个规则来分析上面这个句子,可以判断出“帝”和“死”这二个字在这里属于词类活用,从词性上讲都是动词。

       示例: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称帝统治中原这片土地,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例2: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2022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Ⅱ)

       解析:本句中“兴”“咨怨”二个词是命题者定下来的采分点,这两个词表面上看都不是动词,但两词都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其“动词性”是很容易得出的。

       示例:皇上您发动军队,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上车驾巡游,恐怕很不合适。

       二、锁定宾语,判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是词类活用中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就成为使动或意动用法了。带宾语是这类词活用的基本标志。

       例3: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而止。(2022年高考重庆卷)

       解析:“师”是名词,这里带了宾语“之”(有一方一言的人),是意动用法,直译就是“以他为师”。

       示例:(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例4: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2022年高考山东卷)

       解析:此句中的“活”是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但其带了宾语“其命”,值得研究。再者,“活”在课文《鸿门宴》中出现过(项伯杀人,臣活之)。稍加迁移,即可译出。

       示例: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

       三、借助同位置词义对举关系来推测词义

       文言文中为了强调表达的效果,常常在一句话中将意义接近的两个词在相同的语法位置上并列出现,形成对举关系。这样,我们便可利用这种对举关系来推测两个实词中较难的那一个实词的词义。

       例5: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2022年高考四川卷)

       解析:这个句子很工整。“积”对“累”,“一勺”对“微尘”,“江河”对“峻极”,意思都很接近。这里“微尘”好懂,“江河”也好懂,根据同位置的对举关系,“一勺”与“峻极”的意思就能推测出来了。

       示例:然而积累每一勺水来形成江河,积累微小的灰尘来形成崇山峻岭,没有志向,没有勤奋,按理说没有理由成功。

       例6: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2022年高考天津卷)

       解析:“补朝廷之治”与“救宰相有司之失”两个句子的结构相同,意思也应该相近。“失”“失误、过失”之义。根据对举关系,就不会将前一句的“治”这个词简单理解成“治理”了,而应该翻译成“治理的不足或欠缺”。

       示例:因此地方上有崇尚道义的人,完全可以用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等大小官吏的过失,从而对百姓有功。

       四、抓住倒装句,使之调整成汉代汉语语序

       倒装句式是翻译题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特殊句式的表现形式。要按汉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将颠倒的语序理顺,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7: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2022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

       解析: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要翻译成“不索吾”。

       示例:金人即使不索求我(这个人),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同行),请求拜见两位敌军将领酋长并当面斥责,也许万一可以实现成功呢。

       例8: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2022年高考湖南卷)

       解析:首句“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与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的结构一样。是什么样的缙绅呢?是与徐孟祥交往的缙绅。

       示例: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以上从四个方面谈了高考命题者在文言文翻译中经常设置的采分点,同学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应予强化,要不断增强采分点意识。另外,还应注意翻译后的句子在整体上要通顺、无语病,注意书写的大方、清晰。

       练习

       将下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示例

       1庄周家中贫穷,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注意点:含介宾短语后置)

       2我昨天来,道路中有呼喊的声音,我回头一看,是车辙中有一条鲋鱼在那里。(注意点:“焉”字是兼词,要翻译好)

       3我失去了平常的环境,我没有生存的地方,我只要能有一斗一升的水就能活下去。(注意点:“常与”属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守株待兔文言文及翻译

       守株待兔寓意要想得到回报,就应该自己去创造机会。而不是去在那里傻傻地等着。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守株待兔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守株待兔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出自《韩非子·五蠹》

       守株待兔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也被后人所耻笑。

       守株待兔译文英语翻译

       DuringtheperiodofWarringStates,manypeoplelivedonfarming.Oneday,afarmerfoundthataharebumpedagainstastumpanddiedbecauseitransoquicklythatitdidnotseethestump.Thataharebumpedintothesumpwaslesslikelytohappenagain.However,thefarmchosetositnearthestump,waitingforanotherhare,insteadoffarmingtomakealiving.Eventually,thefarmerstarvedtodeath.

       解释

       耕:耕田种地。

       耕者:指农民。

       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根,就是树桩。

       触:撞到。

       走:跑。

       折:折断。

       因:于是,就。

       释:放,放下。

       耒(lěi):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形状像木叉,就是犁耙。

       冀:希望。

       复:又,再。

       得:得到。

       为:被,表被动。

       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身:自己。

       为:被。

       政:政策。

       治:管理。

       以:用。

       欲:想要。

       身:自己。

       者:……的人。

       几个“而”的意思:

       (1)折颈而死:表示承接。

       (2)因释其耒而守株:表示承接。

       (3)而身为宋国笑:表示转折。

       特殊句子

       因释其耒而守株——省略句

       而身为宋国笑——被动句、省略句

       文言知识

       “颈”与页部的字。“颈”指头颈,它是个形声字,左边为声,右边属部首。“页”本指人的脸,是个象形字。凡属页部的字都与人的脸部、颈部有关。如:颜——脸上的神色,额——人的额头,颊——人的脸颊,颔——人的下巴,等等。

       《心术》文言文及翻译

       〔宋〕苏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

       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按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

       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选自《四部丛刊》本《嘉祐集》

       当将领的道理,首先应当培养智谋胆略,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也要脸不改色;麋鹿在前面突然出现,也要眼睛不眨,这样才可以控制战争形势有利与不利的变化,才可以应付敌人。

       大凡用兵,应当崇尚正义,如果不义,即使于我有好处,也不轻易举动。并不是一动就会造成失败,而是怕将来会弄到手足无措的地步。只有正义才能激怒士卒,当士卒激起义愤时,就可驱使他们百战而不殆。

       一切战争的道理是:战前要积蓄财力物力,临战时要养精蓄锐,战争打响后要鼓足勇气,胜利后要保持斗志。谨慎地做好警报工作,严密地做好侦察瞭望工作,使得耕种者一心生产,用这样积蓄财力物力;给士兵丰厚的给养,使他们得到休息,用这来养精蓄锐;打了小胜仗不松劲,吃了小败仗更要加强锻炼,用这来提高士气;用人时不要一下子满足他的欲望,用这来保持其斗志。所以,用兵就是要使士兵常常胸怀义愤,心中有欲望而总不满足。义愤不能全部爆发就勇气十足,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继续追求。所以即使统一了天下,而士兵仍不厌战,这就是黄帝经历了七十多次战争后,他的士兵依然斗志不衰的道理。如果不保持斗志,只要打了一次胜仗,这军队就用不得了。

       凡是作将帅的,必须足智多谋而又威严;当士兵的,应当愚昧一点。足智多谋就使人感到莫测高深,威严就使人感到凛然不可侵犯,因此就能使士兵都紧跟将帅而听从号令,这样,怎么不要求士兵愚昧一点呢?只有士兵愚昧了,将帅才能够与他们同生共死。

       凡是军事行动,必须了解敌方的主帅,了解敌方的其他将领,然后可以进行冒险行动。邓艾用绳索挂着士兵翻山越岭,偷袭蜀国,如果不是刘禅的昏庸,那么百万大军就会束手被擒,邓艾本来就是觉得可以轻视他们才冒险行动的。所以,古时候贤明的将帅,既能以自己的兵力去试探敌人,又能以敌人来检验自己的.军队,因此,可以决断自己军队的行止。

       凡是担任主将的法则是:必须通晓事理后才可以起兵,了解作战形势后才可以打仗,知道节制后才可以指挥军事。通晓事理则理不亏,了解作战形势则能保持不败,知道节制则不会陷入困境。见了小利不发兵,见了小患不避让,因为这些小利小患,不值得我施展才略,只有这样然后才能对付大利大患。只有留一手而不轻易施展本领的才能无敌于天下。所以一个忍字可以对付各种轻率的勇猛,一个静字可以镇定各种轻举妄动。

       军队各有长处及短处,无论是敌军或我军都是一样。那么请教:“我军的长处,我拿出来发挥它,但敌军不与我较量;我军的短处;我掩藏起来搁置一边,而敌军却偏要与我较量,怎么办呢?”回答说:“我军的短处,我把它显眼地暴露出来,使敌军疑虑而退却;我军的长处,我暗中藏起保护起来,让敌军轻率大意而落入我的圈套,这就是善用长处及短处的策略。”

       善于用兵的,要使士卒既要无所顾恋而又有所依赖。无所顾恋,就知道死不足惜;有所依赖,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中有了短棍,碰上猛虎,就会大声喊叫,用棍去击虎;两手空空,遇到一条四脚蛇,也会吓得脸上变色而后退。这是一般人的通常心理。明白这道理的,就可以带兵了。脱掉上衣露出胸臂而手执利剑,则连乌获也不敢逼近;戴着头盔,身穿战甲,却靠着武器睡大觉,那么连小孩也能弯弓射箭把他杀死。所以善于用兵的能利用形势来巩固军队的阵容。能够利用形势来巩固自己的,那么战斗力就会无穷无尽。

       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长七尺余,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古兵法,有当世大略。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履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爱重之,为拜其母。王后为江浙检校,君往谒,衣敝,履不完,足指践地。王公深念,遗草履一緉,讽使就吏禄,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时高邮申屠公酮新任绍兴理官,过武林,问交于王公。公曰:“越多传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駉至,即遣吏以自通。君曰:“我不识申屠公,所问者他王先生耳。”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我处士,宁与官府事!毋扰乃公为也。”君又善写梅花竹石,士大夫皆争走馆下,缣素山积。君援笔立挥,千花万蕊成于俄倾。每画竟,则自题其上,皆假图以见意。为歌诗,雄浑跌宕,以古豪杰自居久之。复游金陵,诸御史虽新贵,皆加敬待。遂北上燕蓟,纵观居庸、古北之塞。至正戊子南归,过吴中,谓予言:“黄河将北流,天下且大乱。吾亦南栖以遂志,子其勉之。”于是择会稽山九里买山一顷许,筑草堂,读书其中。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日“浮萍轩”,自放于鉴湖之曲,好事者多载酒从之。岁己亥,君方昼卧,适外寇入,君大呼曰:“我王元章也。”寇大惊,重其名,与君至天章寺,其大帅置君上坐,再拜请事。君曰:“今四海鼎沸,尔不能进安生民,乃肆虏掠,灭亡无日矣。汝能为义,谁敢不服;汝为不义,谁则非敌?越人秉义,不可以犯,吾宁教汝与吾父兄子弟相杀乎?汝能听吾,即改过以从善;不能听,即速杀我。我不与若更言也。”大帅复再拜;终愿受教。明日,君疾,遂不起,数日以卒。众为之具棺服,敛之。葬山阴兰亭之侧,署曰“王先生墓”云。

       (选自《稗史集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当世大略当:掌管

       B.讽使就吏禄讽:规劝

       C.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就:前往

       D.我处士,宁与官府事与:结交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冕“志行不求于俗”的一组是

       ①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

       ②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古兵法

       ③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④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

       ⑤每画竞,则自题其上,皆假图以见意

       ⑥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曰“浮萍轩”,自放于鉴湖之曲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王冤在乡里颇为知名,申屠駉上任绍兴理官时曾经过杭州,虚心向王冕请教问题,并请求和他交往。

       B.王冕擅长画梅花竹石,他的画作在当时便备受追捧;他喜欢画梅花竹石,与其高洁傲岸的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C.王冕虽有当世大略,但怀有归隐之心,在北上游历之后,选择南归,在山水之间过起了放逸自适的隐居生活。

       D.在危急关头王冕自报家门而免于杀身之祸,可见其名气之大;寥寥数语而让敌寇大帅心悦诚服,显示了他非凡的口才。

       参考答案:

       8.D/与:参与。

       9.C/①写其长相与才华,非“志行”;⑤作画题诗抒发情怀,不是“不求于俗”。

       10.A/申屠駉是向王子善询问可以交往的人,非向王冕请教。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冕,字元章,是绍兴诸暨县人。他的父亲致力于农事。王冕是农家的孩子,小时候就喜欢学习,身高七尺多,容貌很雄伟,胡须长得很美,如同神人,通晓《春秋》的各种传著,曾经参加过一次进士考试,没有考上,就烧掉了为应试所写的.文章,更加勤阅读古代的兵法,具有管理国家的远大谋略。他戴着高檐帽,披着绿蓑衣,穿着长齿木屐,挥击着木剑,在绍兴街市上边走边唱,有时又骑着黄牛,拿着《汉书》诵读,有人认为他是一个狂人。同乡人王止善很喜爱和看重他,为此曾去拜见他的母亲。王止善后来做了江浙检校,王冕前去拜见他,衣衫破烂,鞋子也不完好,连脚趾都踩在地上。王止善深深地怜惜他,送给他一双草鞋,婉言劝他接受官吏的禄位。王冕笑了笑不说话,放下那双草鞋就离开了。当时高邮人申屠駉刚刚担任绍兴理官,经过杭州时,向王止善询问当地值得交往的人物。王止善说:“越地有很多闻名的有道德、有学问的先辈,但我都没有机缘结交。我有一个叫王元章的同乡,他的志向和品行都不同于一般人。您如果想跟他交往,非前去拜访他不可。”申屠駉到了绍兴,就派下属通报自己的姓名求见。王冕说:“我不认识申屠駉,他问的是别的王先生吧。”推辞不跟申屠駉见面,那个下属不停地请求。王冕呵斥他道:“我是不愿做官的读书人,难道能参与官府的事情吗!不要搅扰你家老爷办公务吧。”王冕又擅长画梅花竹石,士大夫都争相跑到他的住处,带来的细绢像山一样堆积。王冕拿起笔立即挥动,千万朵花一会儿就画好了。每次画完后,就自己在上面题诗一首,都是借助图画表达自己的内心。王冕创作诗歌,风格雄浑,跌宕起伏,他长时间把自己看作古代英雄豪杰一样的人物。后来又到南京一带游历,众御史虽然新登高位,都很尊敬地对待他。于是又北上到了燕州和蓟州一带,饱览了居庸关、古北口要塞。至正戊子年王冕回到南方,经过吴中时,对我说:“黄河将要往北流,天下即将大乱。我也要回到南方居住来实现心愿,你好好努力吧。”于是他选择会稽山一个叫九里的地方购买了一顷左右的小山,修筑了草堂,在里面读书。他穿戴着古时候的衣服帽子,有时候乘坐着一只名叫“浮萍轩”的小船,在鉴湖弯曲的水滨自我放逸,喜欢多事的人大多用船装着酒跟随着他。己亥年的一个白天,王冕正在睡觉,恰好外来的敌寇进到他屋中,王冕大声喊道:“我是王元章。”敌寇大吃一惊,敬重他的名气,于是和王冕一道来到天章寺,敌寇的大帅让王冕坐到上座,连拜两拜向他请教军事。王冕说:“现在天下大乱,你不能够站出来安抚百姓,却大肆抢掠,灭亡的日子不远了。如果你能够做符合道义的事,谁敢不归服你呢?你做不符合道义的事,那么谁不是你的敌人呢?越地的人们秉持道义,不可以侵犯,我难道会教你和我的父老兄弟相互杀戮吗?如果你能够听从我的劝告,那么立即改正错误依从善道;如果不能听从我的劝告,就赶快杀了我。我不再和你说话了。”大帅又连拜了两拜,始终愿意接受教诲。第二天,王冕生病了,于是不能起身,几天后就去世了。人们为他准备了棺材和寿服,将他下葬。他埋葬在山阴县兰亭的旁边,墓碑上写的是“王先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