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丢失的什么作文600字(精选3篇)

  第一篇:不该丢失的温暖

  必钊

  寒冷的冬日里,冷风“呼呼”地打在脸上。幸好没丢失的是天空那一颗明亮的太阳。缕缕阳光洒在人间,洒在乌桥,赋予一方温暖。

  放寒假,我跟着老师同学一起到乌桥的“三元饭堂”做义工。我们的工作开始了,同学们互相分工,门口陆续排满前来领饭的老人。他们的衣服宽松得没了型,泛黄的衣领,带着微微的褶皱,衣角还留有残渍。老人们望着饭桌上的饭菜,眼里充满了期待,然而这些菜在我看来是如此平淡无味。看到脏兮兮的老人,我心中还是有点不大舒服的。

  很快,店里的老人都领到了饭盒,接着就要为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饭。不幸的我被选中,跟着一位义工大哥坐着一辆小摩托车去老人家里送餐。乌桥巷子里铺的是崎岖不平的石板路,异常颠簸,我提心吊胆的,生怕从车上掉下去。金色的阳光,落在石板路上,凸显出一块块石板的光滑,石板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

  不久,义工大哥停在一条老巷前面。一下车,便赫然看到在墙上刷着“危房勿近”的字样。“阿嫲,领饭啦!”“阿叔领饭了!”随着工作人员一声声亲切的呼唤,老人们笑盈盈地推开“吱嘎”叫的门。有位老人站在门口,好像镶嵌在门框里,像木雕,一下就会掉出来似的。我喵了一眼房子,“苔痕上阶绿”的台阶,沙土剥落的墙面,幽暗的灯光,透射着阳光的屋顶。房里布满蛛丝,落尽灰尘,屈指可数的几件摆设,空荡、狭窄、阴暗……简直无法想象一个人如何在这里生活。我小心地把水果递给,老人用粗糙甚至有些“溃烂”的双手接过,连声道谢,言语中充满无尽的感激和满足。我突然为自己刚才的嫌弃感到羞愧,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心里突然明白了“三元饭堂”对老人们付出的价值和我此行的意义。

  回到“三元饭堂”我看见一个拉着一车破烂的老人,衣衫褴褛,捉襟见肘。绿色的大衣割破了几个大洞,里面的绒毛没剩多少,脏脏的,像久经沙场的战士穿过的迷彩服。老人就站在路边吃饭,温暖的阳光打在老人满足的笑容上,让老人瞬间变得可爱起来。他的笑容令我心酸也令我感动。是啊!这社会上正是需要像这样的正能量,像阳光般的温暖。古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许我们还未发达,但我们可以尽一己之力。

  暖暖阳光赋予了“三元饭堂”夺目的光彩,给予了老人温暖的关怀,洗涤了我们的心灵。人性的温暖,不该丢失!

  第二篇:不该丢失的温暖

  李清

  有一种东西,可能冷若冰霜,亦可能炽热如火,这种东西,叫人心。

  脚下的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很光滑,冬日的阳光酥酥的、淡淡的,在石板路上铺了一层光辉,让原本冰凉的石板路多了一层温暖。路旁的老人坐在石板上,注视着稀稀疏疏的人走过。突然有个人拿着椅子来到他的面前:“老人家,别坐在地上,地上凉。”老人乐呵呵地接过椅子:“小伙子,谢谢你们三元饭堂的人啰!”

  “三元饭堂”顾名思义就是三块钱可以买到一顿饭,当然,如果你需要,也可以免费领。看,饭菜才刚刚上来,就有一群老人在门口等候。雪白的米饭粒粒饱满晶莹,白色的水蒸气轻轻散开,朦胧了志愿者的脸庞,可她们认真的神情却是那么引人注目。老人眼巴巴地望着正在忙碌的志愿者。也许,吃这顿饭对于我们来说太容易,甚至这样的菜色还经常遭到我们的嫌弃,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不易。他们大多都是流浪汉,无儿无女,无人照顾,无人关心,更遑论有人帮他们做饭了,有的甚至连吃饭的钱也没有。想到这里,我隐隐有些心酸。我把打包好的饭盒双手递给老人们,祈盼这份饭菜能温暖他们的心房。

  这时,门口一个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穿着一件军绿色的衣服,看起来很老土,幸好衣服看起来还是比较保暖的,土黄色的裤子上有些许灰尘,可能刚干活回来。老人站在一辆三轮车旁,那是一辆用来装废品的三轮车,上面锈迹斑斑,如同老人一般,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已经老了。一抹斜阳照在老人沧桑的脸上,满头的白发令我心酸。我突然想起自己的爷爷奶奶。也许我能力有限,就像这冬日的残阳一般,可这一刻我觉得应该尽我绵薄之力,为老人做点什么。我把饭盒送到老人面前,我注意到那双接过饭盒的手,是一双比磨砂纸还粗糙的、泛黄的双手。老人眼里闪着泪光,手哆哆嗦嗦地舀起一勺饭,小心翼翼地放到嘴里,津津有味地嚼着,接着便狼吞虎咽起来,犹如饿了三天三夜一般。转眼间,老人便全部吃光了,露出一个满足的笑容。听三元义工介绍说,这个老人曾经在一个小区捡废品挣钱买饭吃,后来被嫌弃轰出来了。那是个夏天,阳光毒辣辣的,他躺在那里,犹如披上了隐身衣,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却没人搭理他。但在三元饭堂这里,他或许寻找到了久违的温暖吧。

  冬天的日头很快就消失了,冷风呼呼地吹着,可饭堂里依旧暖暖的。我想,冷暖其实与天气无关。一颗视若无睹的心,即使炎炎夏日也会令人刺骨难耐;可一颗炽热如火的心,却可将冬天的寒冷驱赶。温暖,不该丢失!愿温暖之花在世间开遍……

  第三篇:不该丢失的坚守

  比乐

  听说要来乌桥,我的内心是拒绝的,这里跟我有什么关系?这里经济落后,一眼望去,几乎都是高不过两层的平板楼,外墙上无不刷上了“危房勿近”的标语,尚余些年过花甲的翁媪“坚守”着“阵地”,他们大多也是闭门不出,任凭外墙的土坯一片一片地脱落、飘零、消散……

  走在石板路上,清静得连风逗弄叶子的声音都能听到。石板已被风雨磨得光滑,时常有凹陷处,盛满经夜的清露。路边一处残屋,横梁早已轰然塌下,折作数截,内墙上的土坯脱落得不成样子,长满了扎根在尘土中的野草,心中不禁涌起一串儿问号:既然这些屋落残败不堪,又荒无人烟,何不拆掉?为城市发展提供空间岂非美事?

  尽管心中的疑惑似杂草疯长,也只能按捺着,缓缓前行。忽地眼前出现一座教堂!可惜门早已被砖坯封死,窗户也从里面关上了。抬起眼循迹望去,一大抹绿叶晃着了眼睛。原来是株榕树!可缘何它没有树干呢?凝神细察,它竟深深扎根在砖坯的缝隙间。心中不由得喟然而叹:这榕树实在不幸,竟生在这墙间,可它不仅随遇而安,还很坚强!它既然无法选择处境,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顽强地坚守在这土坯中。枝干虽短小,根却横贯四壁,努力延伸,注入大地,方有今日,得以在风雨中巍然不倒,坚守着自己的生命。此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在我心中翻涌,可“欲辨已忘言”。

  绕过几条幽深的小巷,再走多几步,便到了小公园亭。两年前我曾来过这里一趟,今日之见闻,方知自己的视界实在太过狭小!原先此处房屋之残破,足以与乌桥共论。现如今,小公园正在大力修整。脚手架和铁栏杆随处可见,施工的烟尘四下飞舞,工地钻头的轰鸣声直贯六合。一股想法不由得直穿我五脏六腑:这残破不堪的建筑已然在此屹立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正如那棵盘根错节的榕树选择了坚守,任凭风吹雨打洗尽铅华,即使无人留心,它也在此默默扎下了根。如今,小公园亭终于得到修复与完善,向世人重呈了往昔的正茂风华,终于用坚守成就了自己的不凡!

  几组旅行团刚好来到此处,见到生机重现的小公园亭,赞叹不已,许多人纷纷摸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刻。看他们的言行,似乎是省亲的华侨。心中似乎有什么坚定了——没错,就是这昔日令我们年轻一代嫌弃的旧建筑,却是汕头的记忆,是汕头的根!无根之城,何以为继?眼前仿佛又看到那株巍然不倒的榕树,慢慢与重绽芳华的小公园重叠,我终于“辨”出了此中的真意:

  坚守初心,方能根深叶茂。这是我们不该丢失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