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450字作文六年级(精选4篇)

  第一篇:家乡的风俗450字作文六年级

  团圆饭

  涂子豪

  今年的年三十,亲戚们都要到我们家里来吃团圆饭。一大早,爸爸就买了香烛、纸钱,鞭炮等祭祀用品回来。

  不一会儿,婶婶、叔父和弟弟他们一家人就到了。还没来得和弟弟玩一玩,爸爸就让我跟他去一起去买鱼。鱼买回来后,爸爸立马开始打理。爸爸先把鱼放到菜板上去除鱼鳞,再去除鱼的内脏,然后放一些姜片和葱段在鱼肚子里去除腥味。爸爸一共打理了三条鱼,这三条鱼要做成不同的味道。一条做成红烧鱼,一条做成酸菜鱼,还有一条做成清蒸鱼。

  晚上,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菜。可是大家都没有坐下来吃饭的意思。原来今天这顿饭和平时吃饭不一样。开饭之前,爸爸在桌子前点燃了香烛和纸钱,听妈妈说这是在请各路神仙和故去的亲人们吃饭。等他们吃完后,我们才可以吃。

  终于可以吃饭了,我毫不犹豫地夹起最喜欢吃的鱼头,却被爸爸叫住了:今天的鱼头不可以吃哟!“”为什么不能吃鱼头呢?"我不解地问。爸爸说:“今天既不能吃鱼头,也不能吃鱼尾,鱼头鱼尾都要留着,寓意新的一年有头有尾。”原来,吃团圆饭有这么多我不是道的规矩呀!今天可算是长知识了!

  吃完团圆饭,我们一家人就围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这时,长辈们就开始给我和弟弟发压岁钱。哇!一下子得到了这么多钱,我感觉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每年的除夕,爸爸都让我和他一起守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跨年。不过要守到凌晨十二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经常困到不行就提前睡下了。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地听到午夜的鞭炮声时,我知道新的一年真的来了。

  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过年的呢?与大家分享分享吧!

  第二篇:家乡的风俗450字作文六年级

  血肠

  黄浩然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的风俗都有所不同。我的家乡在长寿,每年过年我们都要吃血肠。

  血肠的馅儿是用猪血、豆腐、猪肉以及各种调料混合而成。血肠的外衣则是用猪小肠做的。把馅儿灌进猪小肠里,大约十厘米为一节,每节血肠的两端都要用细线系好。在蒸锅上放几节血肠,蒸上二十分钟左右血肠就熟了。蒸熟的血肠用刀切成片即可食用。

  小时候,因为吃血肠,我还闹过笑话呢。那天,爷爷正在做血肠。只见爷爷和着一盆黑乎乎的东西,我好奇地问:“爷爷,你在做什么呀?”“我在做好吃的血肠哟!”爷爷边揉肉馅儿边回答。“血?血肠?多么恐怖的东西!我可不敢吃!”听了爷爷的话我连退三步。一旁的奶奶笑道:“傻孩子,血肠可好吃了!吃了血肠就会红红火火一整年,什么倒霉事都不会遇到哟!难道你不想红红火火一整年吗?”“我当然想红红火火一整年了,可是血肠真的好吃吗?”我将信将疑地望着奶奶。“一会儿,你尝尝不就知道了吗?”奶奶笑着说。

  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大人们一边吃血肠,一边说着祝福的话。我在各位长辈的鼓励下,夹起一片血肠,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哇!软软糯糯的口感,咸辣咸辣的味道。也许是馅里有豆腐的原因吧,血肠吃起来很有层次感。那天,我吃了满满一碗血肠。

  后来我才知道,风俗不同,血肠的做法也不同。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我老家的那一款血肠。

  第三篇:家乡的风俗450字作文六年级

  祭祖

  喻潇语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大年三十,是爷爷最忙碌的一天,因为他要带我们去祭祖。祭祖要买的东西很多,比如水果、纸钱、香烛、爆竹等。爷爷总提前准备好所有东西。

  祭祖的路上杂草丛生,爷爷忙着用镰刀把杂草割掉,以保证我们几个走得更顺。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把祭祀的物品送到目的地。

  终于到了,爷爷又忙着摆放贡品。我们几个小孩儿放下手里的东西,就你追我赶的打闹起来,顽皮的男孩子在坟头上上蹿下跳。爷爷生气了,把我们叫到一边语重心长地说:“晚辈对长辈一定要尊敬,活着的人对逝去的人更要敬重。你看你们像什么样子!”被爷爷训了一顿,我们只好乖乖地站在一旁,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教育完我们之后,爷爷就放起了爆竹。等到爆竹放完,确定安全后,爷爷就点燃了香烛插在坟前,又让我们一人拿一叠纸钱烧给太爷爷。爷爷一边烧纸钱一边对着坟头说着请求太爷爷保佑孩子们健康幸福之类的话。我们也学着爷爷的样子请求太爷爷保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身体健康,福如东海之类的话。

  后来我才知道,祭祀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礼仪。怪不得爷爷如此看重!如此讲究!

  第四篇:家乡的风俗450字作文六年级

  粽子

  窦燕羽

  端午节这天,我们家总会包粽子、吃粽子。包粽子要准备棕叶,棕叶必须是现摘的,摘下来的粽叶先用热水烫一烫,再放进凉水里备用。包粽子所需的糯米可以提前一两天用热水泡胀。此外,还要准备包粽子的馅儿。我们家经常会准备两种馅儿,一种是用来包咸粽子的馅儿,有腊肉、咸蛋黄等;另一种是用来包甜粽子的,主要有蜜饯和大枣。

  包粽子的步骤很简单。左手拿一片棕叶,右手拿着棕叶的一角绕一圈,粽叶就变成漏斗的样子。接着就可以把泡软的糯米放进“漏斗”里。注意糯米不要放得太满,记着把馅儿放进去就行了。如果你要包咸粽子就放咸的馅儿;如果你要包甜粽子,就放甜的馅儿。

  我带着小侄女在一旁看外婆和舅妈包粽子。小侄女看得可认真了,她那张小嘴巴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祖祖!祖祖!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呀?”外婆边包边讲起了故事:“古时候,有个叫屈原的爱国诗人跳河自尽了。为了不让河里的鱼虾啃食屈原的尸体,老百姓就把粽子扔进河里。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包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屈原。”“哦!原来是这样啊!”侄女似乎明白了很多,一个劲儿地点头。

  煮粽子了!我和侄女又跑到灶台前守着。不知煮了多久,蜜饯和大枣的清香,腊肉的咸香,混合在一起,慢慢地挥发出来,刺激着我们的味蕾,馋得我们直流口水。揭开锅盖,香味就更浓了。外婆把粽子装到盘子里,端到客厅一起分享。我和侄女早就在桌子边守株待兔了。我把包粽子的丝绳解开,再把棕叶扒下,白胖胖的粽子就呈现出来了,一颗大红枣嵌在粽子里,把周围的糯米都染红了,原来这是一个甜粽子。侄女的粽子里面有一块腊肉,她那个当然就是咸粽子了。我和侄女一连拆了好几个不同口味的粽子,直到吃撑为止。

  粽子虽然好吃,却不能多吃!因为吃多了就不消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