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的教子之道生活细节(精选2篇)

  第一篇:傅雷的教子之道生活细节

  梁若姝

  傅雷的教子之道让现在的文学家称赞不已,傅雷对儿子傅聪的生活细节非常关心,随时随地给予他一些建议,关心他的身体,和生活过得如何。

  在《傅雷家书》这本书中,不论傅聪到了哪里,傅雷都会给他一些建议。比如在1954年8月16日晚的书信中,傅雷教导傅聪在别人家中要脱了大衣,不要把手插在裤袋里。对客人,师长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要平放在桌面上,刀叉不要掉在盘下。在出台行礼时,面部温和,不要太严肃等。

  傅雷也十分关心傅聪的身体。他担心傅聪营养不够,就写信告诉他多吃肉类。在傅雷的休息上,他希望傅聪可以真正的休息,去自己喜欢的地方去放松。

  波兰有时很冷,傅聪没有带皮靴,傅雷怕傅聪的脚生冻疮,说需要时一定要写信他,而且练琴时要多穿几条裤子,保重身体。

  傅雷是一位好父亲,为傅聪的生活打点了很多,他是一位舐犊情深的父亲。傅雷的教子之道成了许多教育的典故。

  第二篇:傅雷的教子之道生活细节

  吕源洋

  《傅雷家书》是傅雷和儿子之间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在这本书中到处都洋溢着傅雷对儿子的教育及爱。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位伟大的父亲形象,他不断用自己的经验教育着、激励着儿子。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位十分严格、只知道批评儿子的父亲。但他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爱。只是他将严厉化作爱,将批评化作关心,将惩罚化作呵护。在与儿子傅聪往来的家书中,很多方面都对儿子提出了好的建议,想尽全力为儿子分担,帮儿子出谋划策,解决问题。从而引领儿子成为一位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在傅雷家书中,能看到父子两人对学术问题激烈的探讨;对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亲切讨论;也能看到对对方的思念与关怀。在一封封家书,成为父子沟通的桥梁,使父母能随时了解到傅聪的情况。而父母正是通过一封封家书,来指导教育傅聪,帮助他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在家书里,傅雷并没有多说教条式的话语,而是把自己当作傅聪的朋友,对儿子的爱,比山还高大,比海还宽阔。还用了克利斯朵夫的经历鼓励儿子正视现实和挫折,勇敢地战胜它。教育儿子要学会坚强,这才是生活的强者。通过一些鲜明的例子,来帮助傅聪解决问题,克服难关。

  在生活细节方面,傅雷先生对于傅聪的要求是极严格的。他在1954年8月16日的信中写到对于傅聪习惯的改进建议,例如“手插在上衣兜里比插在裤兜里更无礼貌”,“双手不拿刀叉时要平放在桌面上”等。这封信的结尾,傅雷先生又叮嘱道:“但望你不要嫌我繁琐,而要想到一切都是使你更完满、更受人欢喜!”,在译林版的序中,楼适夷先生回忆傅雷对于孩子幼时的施教:“比方每天同桌进餐,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是否妨碍了同席的人,饭菜咀嚼,是否发出丧失礼貌的咀嚼声。”傅雷先生在教育孩子时,是从各方面去向他提出自己的建议,事无巨细,只为了让傅聪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以后的人生道路更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