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作文600字(精选8篇)

       篇一:游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顾曼聍

       星期天,阳光明媚,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跨湖桥博物馆。

       从停车场走过去就看见一座石桥——唘明桥。站在唘明桥上,远远就望见了一艘巨大的独木舟,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长得像一条船的博物馆。走过唘明桥,两边还有两排大大的樟树随风摇摆,好像是在迎接我们。来到博物馆前,一个体形特大的独木舟展现在眼前。

       走进博物馆,向前走,绕过大厅,就是一个独木舟的展厅。这是独木舟迄今发现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走进展厅,正前方的墙壁上写着“萧山八千年”赫然在目,展厅里很闷热,又黑又潮,像是一个幽静的山洞一样,独木舟被陈列在这样的环境之地,这是为了保温保湿。中国上下五千年,我想。八千年前,人类肯定还是一个原始人吧!我看见正前方有一个玻璃屋子,里面好像有一个长方形的东西,我沿着一座木桥跑到那个屋子前,那里是独木舟的展示处,它是保存馆中的“中华第一舟”改造后的展厅增加了一座玻璃房,“中华第一舟”静静地“停泊”在那里。

       这时,我听到有人在说这个古物的历史,似乎很古老,勉强还能看出它的原样,现在已经腐烂了,有许多地方都看不见了。往旁边一看有几个土坑,有三个人站在那里,为什么这些人不动呢?我围着那定睛一看,原来是几个假人,是在仿真一个考古现场。

       参观完独木舟,绕过部落学校,走上楼梯,二楼是一个陈列馆。这里展示了跨湖桥遗址的发现、挖掘、研究及文化命名的发展历程。读了前言我知道原来湘湖这一带,原先是海洋,后来因为海面下降,就变成了原始森林,有梅花鹿、犀牛、羚羊等食草动物,有时还会出现老虎、豹等食肉动物,天上还有鹰、雕、鹤等飞禽,水里面还有鲈鱼等鱼类。如果此时你静下心来仔细聆听,似乎还可以听见一些动物的叫声。从远处望,可以看见有几只仿真的动物,当时动物的生活场景仿佛就展现眼前一样。

       再往前走,就到了独木舟的复原版。独木舟是用松木做成的,原始人先把松树劈成两半,再用石头刻出凹槽,独木舟就完成了,再用剩下的一半刻出船桨就可以出海捕鱼了。

       再向旁边走,就是人类发展历史展厅。可以看到原始人学会了造房子,还会在房子下面圈养牛等,还会用生漆装饰木器,用植物或动物的胶汁补陶器,在精神世界里,已经出现崇火拜日的观念。

       原来中国历史那么悠久!我相信,再不久的将来,一定还有更多的历史文物等着我们去挖掘、探究。

       篇二:游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张熙晨

       这周六,我游览了“湘湖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的外形像一条小舟,从唘明桥上可以看见博物馆舟形的庞大身躯,它从平面形态到立体面造型都采用“舟”形形态组织。我来到门口,便迫不及待地跑进大门,进入了博物馆。

       我先走进了项目厅,这里都是一些画。我随着人流走了进去。一进项目厅,就有一股墨香味扑鼻而来,真香啊!仔细看,这上面画得栩栩如生,比如竹子。这就像真的一样,亭亭玉立的,像一位君子。

       走过项目厅,就是遗址保护厅。走进保护厅,有一条长长的走廊,上面写着从1990年5月31日到2022年9月份的考古事记。过了长廊,就是一个大大的“地洞”,“地洞”里很黑,要不是墙上有“萧山八千年”的亮字,那就什么都看不见了。这儿非常大,就算是几百个人同时在这参观,也一定会有空余。这里放了非常非常多的文物,最吸引我的是那艘独木舟。

       从远处看,这条舟和普通的木板没什么区别,但你仔细一看,却发现这个独木舟却要比普通的木板长得多,大约有6米。这个独木舟是古时人们用自己做的“木棒”,“木锤”敲出来的,然后再经过复杂的过程,才做出的独木舟。保护厅比项目厅大的多,不然怎么放得下这么多文物呢?

       旁边的立碑上还记载了独木舟上容易长的虫子,比如藤壶,蛏子,船蛆等,它们只会吃掉做独木舟时产生的木屑。

       走过遗址博物馆,登上二楼,就是主题陈列馆。刚走进去,就看见了一个大屏幕,还有一个小的电脑屏幕,上面有十二个动物骨头,我选择了一个,往上一划,屏幕上便出现了一个3D的小动物,像一只小猫,但又不是猫,长得很可爱。这个小游戏让我们了解古时动物的样子。

       再往里走,来到主题陈列馆伸出,里面有一个文物。像一根木棒,上面还有涂漆,对,没错,就是漆弓。漆弓就是古时人们用来打猎的弓,制作过程很复杂,就是在现代,说不定也要费些功夫呢!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有很多文物,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览!

       篇三:游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康琰

       跨湖桥座落在美丽的湘湖,它是历史的痕迹。

       一下车,便看见了一块醒目的大牌子上写着“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走在桥上,吸吮着新鲜空气,有一股淡淡的花香迎面扑来,真沁人心脾啊!穿过一片翠绿的树林,他们仿佛是一位位接待员,张着手臂,正在欢迎游客。接着便看见了博物馆。远处传来几声鸣叫,原来是一只小鸟,正唱着歌,也带给我们好心情。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远望,仿佛一条沉湎历史的小舟正欲划向远方。走近一看,才发现这不是小舟。

       进了博物馆的大门,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眼前出现了一个独木舟的化石,化石是那么长,从地上一直到房顶,十分醒目。独木舟旁边还有几个碗的化石,凸出来,也很醒目,“好壮观呀!”我赞叹道。

       看完化石,沿着遗址厅的入口廊往下走,就来到了“原址保护展示厅”。站在观赏台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萧山八千年”五个大字。我向左右望了望,才发现展示厅这么大,如同一个足球场。接着下楼梯,站在一个平台上,又可以看到四个挖掘坑,其中一个坑中蹲着三个人,向我们描述了考古的样子。走上楼梯,又能发现几个展示台,摆放着不同的考古工具和挖掘现场的照片。整个看,样子也是一条小舟,真有创意。

       通过通道,站在走廊上,就会出现一座透明的房子。房子中摆放着独木舟的残体,独木舟已经变成了薄薄的一片,必须要一个东西支起来。因为独木舟的残体很薄,所以工作人员将它保护起来,调出适合的温度和湿度。它薄得似乎是一张纸,一毫米也没有。

       观完独木舟,又来到展示厅的另一边,望见远处的“独木舟制作流程”。制作独木舟被分成四步,这块区域将步骤展现出来,生动而又形象,让我一目了然。这些步骤都是用石膏做成的小人来完成的,每一个动作都很清晰。如果是这样做,那我岂不是可以做一个独木舟模型了?

       沿着楼梯往下走,便瞧见另一叶小独木舟。但这个独木舟却与众不同,它与另一个相比,多了一个帆,而且还有好多竹子进行固定,这让我大开眼界。最后登上楼梯,又回到了大平台。

       除了这个展厅,我还去了主展厅,里面的一些陶器多种多样,不仅有你想得到的,还有你想不到的。

       跨湖桥先民是走在时代的先驱者,是筚路蓝缕的拓荒者,是披荆斩棘的领路人。八千年回首,跨湖桥先民已离我们远去,但勇立潮头的跨湖桥精神却代代流传,生生不息。

       篇四:游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黄昱森

       今天,我和楼高聪一起来到了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来“考察”。据我所知:跨湖桥遗址是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时期遗址。经过1990年、2022年和2022年三次考古挖掘出大量骨器、木器、石器、陶器及动植物遗存等珍贵文物,特别是发现了迄今年代最早的独木舟及相关遗迹,被评为“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它实现了萧山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

       我们一走进大门就看到了一艘船的雕塑,它是那样雄伟神秘。向左走我们就会进入引进项目厅,里面展出了国画,黑白两色、落笔简约,仿佛所有世间的繁华杂乱都以一种宁静深远的方式流泻于画纸之上。楼高聪还告诉我一个秘密,他爸爸太爷爷的一幅画也在这里,可是我们找了又找,还是没找到。

       然后,我们来到跨湖桥遗址厅。我们一进去就到显眼的“萧山八千年”5个大字,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中华第一舟”。和其他大多博物馆不同的是,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是直接建立在遗址之上的,独木舟从发现到现在,它从来没有离开那块土地。如果把湘湖比作萧山的宝藏,那么在地面6。5米下静静躺了8000年的那艘被誉为“中华第一舟”的独木舟,便是开启这片宝藏的钥匙了。它也是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它的身上全是裂痕,从船头到船身到船尾没有一处完好。它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只有树皮那么厚了。它虽然外形破烂,但还能看出人们造船时的痕迹,“船旁边为什么有洞?”这个问题至今还.0279.neT是未解之谜。

       看完独木舟我们就来到了2层,一上去你就能看到一片“奇幻森林”。它是由一块大型的多媒体屏及多个小触摸屏组成的,当你用手指滑动一块骨头时,就会被呈现在大屏上的奇幻森林中,然后从一块小小的骨头“长”成完整的一个骨架,到最后慢慢形成一只完整的动物,栩栩如生,在你面前活蹦乱跳,把我们引入一个神奇的世界。

       这次来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我感受到了八千年的悠悠文明。观展的过程就像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充满了惊喜。走出博物馆回首望去,整个博物馆就像一叶小舟,仿佛正带着人类的文明驶向远方。

       篇五:游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顾晨熙

       这个周末,让我最高兴的事就是去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参观。

       刚进入景区,就看见一座桥,它就是唘明桥。要想去博物馆,就得先通过这座桥。全桥用石头制成,长几十米,宽2~3米。走上这座唘明桥,在桥上远眺,啊!桥上的风景如此美丽:一旁的柳树上新芽嫩绿,树干粗壮,让人好欢喜;跨湖月夜亭、跨湖桥……景物映入眼帘;不时,还会有好几只野鸭在水中戏水,自由自在;几只燕子飞过天空,掠过白云,好像在白云上绣了一个燕子图案;从桥上往下望,水轻轻地荡漾着,波光粼粼。

       沿着唘明桥继续走,路边有雕塑和简介牌,这时,我们就到了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前。船的外形像一艘独木舟,正当我看得入迷时,爸爸说:“你看,博物馆周围都是湖,像不像独木舟飘在湖里!”“嗯嗯!”我点头回应。“你再看那一块地方,”爸爸继续补充道,“它抽象的描绘出了独木舟。”难怪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最让人惊讶的文物是独木舟。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的船形属实让我眼前一亮。

       走进博物馆,一副巨大的石像呈现在眼前,往里走,就可以去到遗址保护厅啦!首先,得经过一个下坡,两面墙上写着关于跨湖桥遗址的考古大记事。继续走,就真正来到了遗址厅。对面墙上挂着大大的“萧山八千年”,旁边是走廊。沿着走廊走,我看见还有一些牌子,上面写着关于遗址的小知识;还有一些文物,这些文物很珍贵。如席状编织物,它长得很像竹席,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但它依然保存得很好,它是江南地区最早的席状编织物呢!还有木浆和木料,保存得非常完整,它的年龄与独木舟差不多。

       中间模拟的是一个考古现场。考古现场中间还有一个玻璃房子,里面陈列的就是世界上第一独木舟,边角虽然有些损坏,但依旧能使人赞叹,它拥有八千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华第一舟”,真不敢相信我亲眼见到了。

       这就是湘湖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是我们萧山人的骄傲。

       篇六:游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楼佳祯

       跨湖桥博物馆文物众多,且坐落在美丽的湘湖风景区。

       一走进大门,就是一座石桥——唘明桥。站在桥上面,放眼向前望去,看见一艘巨大的独木舟,停泊在岸边。那艘巨大的独木舟就是湘湖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走过石桥,两边是绿油油的树木,树枝随风摆动,一阵清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使人觉得非常清凉、凉爽。像是在迎接我们的到来。

       大约走了四十多步,就到达了博物馆门口。从门口出发,绕过项目厅。向东北方向走几步,经过了一个坡,就是遗址保护厅,也是独木舟展厅。那里非常大。墙上还写着“萧山八千年”五个大字,展厅很热,很潮湿,妈妈说是为了恒温恒湿。

       突然,我发现有一个玻璃屋,里面好像有一团黑东西。我顺着一座木桥跑到了玻璃屋前,原来里面是一艘很久很久之前的独木舟。勉强可以看清大致形状,现在已经有点腐烂了。

       我走过玻璃屋,向西边走去。发现了几个土坑,那里还有三个人,手里拿着一些考古工具。咦,为什么那些人都不动呢?我定睛一看,哦,原来那是假人,是为了模拟考古现场。

       走出展厅,顺着楼梯,拾级而上便到了主题陈列馆了。里面有很多文物,比如说有:生活常用的东西、猎杀动物的武器、飞禽走兽的骨头……其中,我喜欢一种猎杀动物的东西——漆弓。它长约1米,宽约5厘米,用木头制成,上面有炫目的朱漆,很好看。如同一根五颜六色的棒。不过,展出的漆弓已经断成两半,一半已有一些坏掉,还掉了点漆,坏的部分被铝片盖着。漆弓一头平,一头有凹凸现象,应该是射箭时为了固定弦吧。除了柎手位置,均见有漆皮,漆皮带皱痕,局部脱落。由于两端已残,弦没有存,可能是长期淹没,弓体出土时并未弓曲,而是挺直的状态。

       漆弓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漆器,它在古代用于猎杀动物,从而获取食物,让自己生活下去。它还可以作为一种非常精美的装饰物。

       这次来到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让我了解了许多有关湘湖跨湖桥遗址的历史与文化,外形犹如一叶小舟的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仿佛带着人类的文明驶向远方……

       篇七:游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陈飞扬

       星期六,我们一路开车,来到了湘湖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来感受远古时代人与自然的互动。

       进入展区的大厅,就来到了遗址厅,据说那里有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的独木舟。我心想:这条独木舟一定是华丽而美观的。我充满好奇地走过去,看木头已经腐烂了,让人觉得就像一堆柴,和我想象的出入有点大,我似乎有点失望。只见它静静地躺在玻璃,全身黑黑的,还有些黄色的东西在灯光的照射下乌黑发亮。我又听导游阿姨讲,独木舟是截取树干的一段,掏空内部木质结构,直到剩下一个空空的躯壳,使舟的内部变得光滑一些。我恍然大悟:哦!现在我明白了,小小的一段树木,要变成一艘小船,在那个手工劳作的年代,也是一个宏大的工程了。我收回以前幼稚的想法,原来独木舟对研究我国造船史、交通史以及世界造船史,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不愧是“中华第一舟”。

       看完独木舟之后,我们沿着楼梯拾级而上,来到二楼主题陈列馆。这里展出着的是二件晶莹透亮的黄璜。我听着导游阿姨的讲解,跨湖桥人用麻线穿过这样的玉璜,将它挂在脖子上或缝在衣服上来装饰自己,我心里不禁感叹道:原来八千多年前的古人也跟我们现代人一样,生活中也充满着对美的追求。

       欣赏完美丽的黄璜,我们来到了第二楼主题陈列馆。在展柜里展出着一样非常特别的陶罐,它的颜色是木头的棕色的。特别的古朴但它已经烧坏了,我心想着整个破罐子竟然还保存的很好,我又用手敲了一下罐子的外壳发出的声音非常的沉闷。我听说,考古学家以为这很可能是古代的“草药罐”,倾斜在泥土中,里面还有一捆类似于植物的枝茎,好像那位草药罐的主人把他们五花大绑了起来,外壁还有火烧的痕迹,我心里又起了一个疑惑?是谁发明的呀?也太聪明了吧!

       时间过得很快,不一会,我们便走出了博物馆。这次的游览让我深深地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同时也收获到了很多课外的知识。

       篇八:游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刘思睿

       湘湖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拱桥的旁边是两排高大的樟树,樟树的树枝随风舞动,好像迎接着我们的到来。走过拱桥,就来到了博物馆。

       远远望去,博物馆形似一艘独木舟,仿佛准备在湖中扬帆起航。走进博物馆,绕过服务大厅,放眼望去,便看到了一个明暗相间的大道,走进去一看,原来是水墨画的世界!一幅幅活脱、潇洒、趣味盎然的水墨画展现在我眼前。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位画家“蒲华”。他与任伯年、吴昌硕、虚谷并称“海上四杰”。他有很多幅作品,如《松岩图》《东山读书图》《湖山寻梦图》……而我最喜欢的却是《蒲华墨竹轴》,那幅画劲节虚心,给人以君子形象的墨竹及其鲜活滋润,当时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竹林之中。

       参观完项目厅,往北走,就来到了部落学校。那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模型陶器,据介绍,这些陶器十分古老,具有很大的历史性。那把仿真的弓箭仿佛带我回到了远古时代,另外还有一些跨湖桥遗址知识问答的小游戏,我们不厌其烦地玩了一遍又一遍。

       来到二楼,往左边走,就到了主题陈列馆。漆弓的知识最让我感兴趣,它的出土,让人类对天然漆使用的新知识更广了。漆弓如同孙悟空的棍子一样,十分形象逼真。还有关于独木舟的知识呢!独木舟是中国海洋性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也是打破黄河是中华文明唯一摇篮定势的最有利的证据。独木舟原来是用松木做成的,原始人先把松树切成两半,再用石头刻出凹槽,独木舟便完成了。这些非同凡响的创造精神,是跨湖桥文化最鲜明的注脚。我还了解到湘湖最初是海的世界,由于海面下沉,就变成了原始森林了,那里时常还有动物出没。

       跨湖桥遗址的发现,为人类文明史打开了崭新的篇章,你也快去发现它的神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