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传家作文1000字

       “人啊,就是要有鸿鹄之志,像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牵着外公的手,摇头晃脑地说道。

       “你啊,踏踏实实地读书吧,目标不要定远咯。”外.0279.NeT公笑道“那别人可是伟人,咱们比不得,比不得哩。”

       “周恩来小时候可不知道自己还是伟人。”我不服气“所以嘛,周总理成了周总理,而外公嘛,你却还是一个要种地的教书匠。”

       外公这回不说话了,只是牵着我,慢慢的走。良久,我才听见他感慨似的道了句:“教书种田,也是好的呀!”

       他向来说不过我,我知道。

       沉沉的夜色里,我看不见他的表情,但他那布满老茧的手却在凉凉的江风中渗出汗来,变得和我的手一样滑溜了。

       他在我们镇里是个为人称赞的老师,但出了这个小地方,没有人知道他是地痞流氓还是山村野夫。他不是伟人。

       没有人不想成为伟人,而外公一向争强好胜。

       他每天勤苦学习,十几岁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每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的干活,只为那一点点工分。他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从全村最破的黄土房到三层的小洋房,房子里的每一条缝都是他的青春年华。

       哪怕高考取消,他没能按照他设想的那样考上一个好大学,哪怕他成绩优异却只能回家劳作,种那一小块土地。但无可辩驳的是,他还是从村里走出来了,尽管没有他想象中的远。

       他放下了书包拿起了锄头,离开了教室走向了土地。

       高中毕业那年,他种下了谷子。秋收了,当他看见一片黄橙橙的稻谷一茬一茬的被割的杂乱不堪,最后只剩下一田的枯茬。他迷茫了:读了十几年的书,就像这稻田一样一眨眼就没了?从今以后便一直是这样了吗?东耕西种,秋收冬藏?

       锄头,他没再放下,但是书,他却拾起了。

       白天,他比生产队的其他人勤快一倍,他的地里永远都是郁郁葱葱。捉虫,翻土,一样不落。汗水种植了稻谷,肥沃了菜地,一把锄头,木柄被磨得光溜溜的。

       晚上,他点起了电灯,重新学习那些被遗忘了近一年的知识。他一遍一遍的背,一遍一遍的默,做题,自学,日复一日,知识烂熟于心。他渴望能凭借读书走出去,走的更远一点,再远一点。

       但命运没有那么容易垂青一个普通人。

       他依旧是一个种地的,凭借自己的汗水吃饭。五年过去了,砖房建起来了。二十好几的小伙靠自己建起了一座砖房在当时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同村人前来祝贺,他只是笑道:“过两天在屋门前种点果子,等熟了,大家伙儿都来吃点。”客人们笑着嚷着,吃着那桌立门饭。他突然有一种感觉:一事顺了,好运也就来了,今后的日子就是越来越好了。

       命运不会格外垂青一个普通人,除非你把手伸得够高。

       锄头照常挥舞着,日夜不息,书依旧每天习读着,夜夜不断。又过了一年,村里出了件大事:外公考上师范了!旁人只是道:“嘿,那小伙可真是富贵命,去年刚起的新房,今年又考上了师范。这一出来可就是吃国家粮的咯,好命啊。”外公啥也没说,嘿嘿的笑着,收拾着衣物行囊。

       后头的日子顺风顺水起来了。娶妻生子,教书种地,原本和大家承诺的果树也长大了,夏有枇杷秋有柿。说不上是大红大紫,荣华富贵,却也是幸福美满,轻松悠闲了。

       听玉米拔节,看花开花落,在挥锄耕田时感受粗重的呼吸,认真的阅读,磨炼自己的思想,为学生们的美好前程而祝福,这便是外公后半生的生活了。

       我常听见邻居教训自己的小孩现在不努力读书,以后就得种地放牛,去大街上扫地出洋相这类的话,但我知道,如果外公当初不拿起拿把锄头,是断不会有如今桃李满堂的场面的。

       也许是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错误思想的影响,人们总是习惯性的把“学习”与“劳动”划分到两个对立的阵营。但被忽略的是从内忧外患到国泰民安,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全面小康,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到今天的条条大路通北京。中国这几十年以来的蓬勃发展又怎能少得了那些肩负使命的劳动者们?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读书人都轻视劳动,认为那是“不入流”“出洋相”的事,又和鲁迅笔下那始终不愿脱下长衫的孔乙己有什么区别呢?

       从石油工人王进喜,到快递小哥李延军,再到高铁焊工李万君,一个一个在平凡岗位上拼搏奋斗的劳动者们创造了我们今日的美好生活,守护着我们的阖家欢乐,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坚毅的背影挑起了时代的重担,他们不是伟人却依旧伟大,生于平凡却从不平凡。他们的工作正是那份不平凡的体面,他们值得我们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