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英语新课标课程目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7篇)

       篇一:2022英语新课标课程目标学习心得体会

       英语课程目标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

       首先我们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的学习能力,是其他学科核心素养中没有提出来的。因此对于我们英语教师来说,在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尽量充分利用课上的时间使课堂教学高效化,让学生在每节课、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以期达到并提高英语教学的效能。

       学习能力一般来说,就是有效运用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能力,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在英语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中,学习能力是其他素养的“催化剂”。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

       时值假期学习,研磨课程标准,我想到从文化意识、思维品质方面该如何引导并要求学生在这个暑假有一个提升呢?为此,我在布置暑假作业时,加入了一个内容:要求每位同学在总结笔记时,把英语中的谚语和格言,抄写、总结在一个笔记本上,今后就一直用这个本来记录、总结,做一个善于总结的学习者。

       九年级Unit1Canwebecomegoodlearners?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在讲解之后,对于学生来说,无形之中增强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探索精神。

       任何语言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在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世界跨文化意识。九年级课本中每个单元都有核心素养内涵的体现,因此感觉在经历了九年级的学习之后,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与收获。

       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如九年级Unit2Ithinkthatmooncakesaredelicious!这个单元中有关中秋节文化知识的介绍,学生都比较了解这个传统节日,而且学生对这个话题也比较感兴趣。我们在讲解过程中也可以拓展其他节日的介绍,无论是国内的节日,还是国外的节日,都有共同的融合之处。

       学段目标,无论是语言能力学段目标,文化意识学段目标,思维品质学段目标还是学习能力学段目标,都表述得非常详尽、到位,而且各学段目标之间具有连续性、顺序性和进阶性,为我们教师开展备课,上课操作等指明了方向,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有了依据,这样明确了目标后,就可以一路前行了!也可以实现最终的课程学习总目标: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培育了文化意识,坚定了文化自信,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乐学善学,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学习让我收获满满,边学习边内省;边学习边提高,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总结。未来的学习道路上,有课标为伴,伴我成长!

       篇二:2022英语新课标课程目标学习心得体会

       英语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定课程目标,核心素养是课程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课程的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

       就九年级人教版新目标教材unit1Howcanwebecomegoodlearners?SectionBreading这一课时学习目标而言,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设置学习目标:

       1。语言能力:通过上下文语境的理解,培养学生猜词能力;通过阅读技巧分析文章,如寻读、略读等策略高效阅读语篇,提高阅读能力。

       2。文化意识:通过阅读文章《Howcanyoubecomeasucc.0279.NeTessfullearners?》认识在学习中,中英语言学习方法上的共通性。

       3。思维品质: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到成功的学习者应具备的几个好习惯,对比思考如何保持好习惯,才能让自己成为一名成功的学习者。通过全班对好的学习方法的探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学习能力:通过阅读文章能够认识到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阅读能力,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提高效率,帮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

       总之,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关联整合,互相影响,铺垫,发展语言能力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乐学善学。作为老师不仅要教会孩子们知识,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思维品格的提升,对教材有更深的理解。

       篇三:2022英语新课标课程目标学习心得体会

       英语课程改革经历了“双基目标——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时代的发展,与2022版英语课程标准相比,2022版的课程目标从简单的加法走向关联整合,除了总目标和学段要求外,还增加了核心素养内涵的具体解释,更能深刻感受到以素养立意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2022版课程目标概述:英语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的英文是competency,它的本意是能力素质、胜任特征,由此便更好理解对于核心素养的解释: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经过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

       核心素养是课程目标的确立依据,课程目标又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总目标为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学段目标是总目标在不同学段的具体化,从不同方面落实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各学段之间具有连续性、顺序性和进阶性。

       在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时,首先就要基于课标,研读教材,结合学情,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对应所教学段,提取相应目标,深入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将目标进行筛选整合,最终确立适合学段学情的教学目标。以八下unit7第二课时为例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我们的教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学段目标→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在课程目标中,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明确了学校教育的育人蓝图,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才能有明确的目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篇四:2022英语新课标课程目标学习心得体会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英语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

       崔允漷教授曾说过,“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课标之“魂”,统领课程标准的各个环节,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直至学业质量,课程实施,教学方式,评价考试,教材编写等各个部分,都围绕核心素养这根主线,主轴进行。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的变革。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四个维度的内容,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大要素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

       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心智发展;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中外文化的内涵,培养跨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管理策略,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必要条件。英语学科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品质。

       2022版课程目标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学科核心素养,以能力为中心的学科本位转向以素养为中心的育人本位。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使学生形成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教师应给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培养思维品质,形成跨文化意识,建构自己的学习模式,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总目标

       1。发展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练习实践中,通过感知,体验,积累和运用,逐步形成语言意识,语言知识,语言经验,在交流和沟通中形成语言运用的能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课堂的学生学习活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需要在热烈的语言氛围中通过语言练习,信息交流,扮演角色等双边,多边的活动进行广泛的实践,才能得以形成。

       2。培育文化意识

       培育文化意识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形成跨文化意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文化渗透。比如在词汇教学中,学习颜色词汇时,把颜色和姓氏联系起来。颜色的差异也可以渗透文化。如blacktea,brownbread,brownsugar,让学生明白不同民族对颜色的价值取向不同所致。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电影,课件等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习俗,标志性建筑。如大本钟,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天安门广场等。

       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认识文化体验文化的过程。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创设情境,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参与体验,获得更多的中外文化知识。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

       3。提升思维品质

       一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词汇支架,语言支架,情感支架式的辅助,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练习和实践上,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4。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质疑,乐于思考,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和复杂。

       三。学段目标

       义务教育课程分为三个学段,各个学段设有相应的级别。各学段目标间具有连续性和进阶性。

       各个学段的目标都围绕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进行确定。只有教师熟练掌握了各项学段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依据学情精准地制定出教学目标。目标精准了,方向对了。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亲其道,信其师,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让学生充分享受人文的课堂,感动的课堂,智慧的课堂。

       篇五:2022英语新课标课程目标学习心得体会

       国家课程标准主要由“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组成,其中课程性质是对一门课程的“定性”,课程理念是对本次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定位”,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所应达到的发展水平和最终结果的预设和期待。

       一、课程目标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点

       1。课程目标走向整体性,“三维目标”融为一体;

       2。课程目标具有高级性,关注“三种”高阶思维能力;

       3。课程目标具有进阶性,“概念性理解”的螺旋式发展。

       思维是什么?用康德的话说,运用概念去认识世界。这次课程改革最根本的变化之一是增加了课程目标的理解维度,用学术的语言叫概念性理解,也叫大观念。将一门课程的大观念及相应知识技能用于真实情境、完成真实任务、从事真实实践的做事的能力与品格,这就是带着学生探索高阶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了。

       二、课程目标是人的核心素养具体到课程的转换枢纽

       本次课程标准修订将课程目标指向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旗帜鲜明地把课程从学科立场转向教育立场,以人的发展特别是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宗旨,强化和凸显人的因素。正如崔允漷教授所言:凝练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一方面直接承接于课程育人目标,有利于让学科教育‘回家’;另一方面明确了学生学习某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分段目标是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因素和有效抓手

       每一个新目标的提出,都带来了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乃至考试评价的一系列变化,所以目标往往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所以作为一线教师要有从教育目的,到学科课程标准,再到课堂教学目标,建立一致性的意识。

       篇六:2022英语新课标课程目标学习心得体会

       今天在学习课程目标时,首先要了解目标的定义。目标的意思是指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也指想达到的地方或标准;目标的作用和意义在于引领和方向;英语课程目标就为英语教师今后教学指明了方向。

       英语课标总目标是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在参与相关主题下的特定情境中使用英语这门“工具”完成事情。这个总目标便是英语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它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这四个各方面是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缺一不可。

       学段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英语这门课程所达到的发展水平和最终结果的预测和期待,是老师教学这门课程的方向向导,它使英语教师在确定各学段教学目标时方向更清晰明确;教学内容更具有指向性。由于各学段目标内容之间的延续性,顺序性和进阶性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更注重教学目标内容的整体性,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学生正确的英语学习观,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积极运用和选择调试英语学习策略,拓展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能力学段目标7~9年级/三级表现:英语学习要有持续的兴趣和较为明确的学习需求与目标,表现为乐学善学,乐学善学的学习过程又是一个连续的,顺序的,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个目标对我们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少说多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能力,更多给予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引导,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习就会特别吃力,停止不前,甚至缺乏学习的兴趣。

       课程目标是我们教学的指明灯,引领我们扬帆起航,继续前行。

       篇七:2022英语新课标课程目标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中学习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导评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要树立目标意识,“目标”是对活动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是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主观意识形态,也是活动的预期目的,为活动指明方向,具有维系组织各个方面关系构成系统组织方向核心的作用。英语新课标中目标的确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反映课程理念,具有清晰的指向性。

       一、核心素养

       课标中对核心素养给了界定——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抓住几处关键“立德树人”“逐步养成”,素养是后天习得,一定要经过学习逐步养成而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持续的眼光、社会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看待每一节课,最终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其具有整体性、情境性、实践性、反思性,这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语言能力——基本要素

       运用的手段“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各种策略。非语言指除语言之外的所有交际手段,包括肢体语言,服饰,如制服,发型,化妆;包括生活经验;跨学科知识等。这里的语言有限定:“相关主题”,“特定情境”,给出语言地使用环境,警示着我们要放在语境中使用语言,而不是孤立地学习语言。最终我们能够用英语做事情,表现出”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比如,学生在背课文和对话时表现出来能力也不是真正的语言能力,既没有语境,也没有围绕相关主题开展的活动。

       文化意识——价值取向

       学语言不仅学语言知识,也要学文化知识,对于中外优秀文化形成一种意识。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首先要有文化意识,对中外文化有很好的理解合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教师的智慧、知识、眼界、认知高度决定了能给予学生怎样的发展,教师需要“以己昭昭使人昭昭”。反映到课堂中,不是喊口号、贴标签,而是渗透在教学环节中一步步形成的。

       思维品质——心智特征

       思维品质是指人的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各种课型来达成,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主要策略与方法有:将思维训练融入教学活动;在学习活动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设置问题情境,搭建思维训练平台;结合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和学生生活实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元思考、大胆质疑,突破低阶思维活动,逐步走向高阶思维;探究语言形式、意义与逻辑的关系。

       学习能力——关键要素

       兴趣是首要,态度是必要。调试学习方法,拓展学习渠道,丰富学习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提供可供学习的多媒体资源及课外阅读材料等。

       二、总目标

       总目标还是围绕核心素养,这几个行为动词呈现一种预期结果“发展、培育、提升、提高”也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深刻体会并把握此中含义,对于我们理解总目标很有好处。

       三、学段目标

       新课标具体规划,设计出了各学科在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学业成就的预设与结果,分别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具体阐述。

       语言能力

       首先明确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对于语言知识与与语言技能(技术与能力)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认知规律,心理学,教学论等科学取向的基础之上,具有科学性,完整性与系统性。目标的陈述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的使用,如识别,听懂,获取,了解,提取,记录,推断,归纳,运用等,体现了思维的层级性,由低阶思维向高级思维发展。其中语言能力学段目标表现,运用六组动词,既高度归纳,又有明确的路径。下面是我对这几个动词的认识与学习。“感知”是人类用心念来诠释自己器官所接受的信号。“积累”指(事物)为了将来发展的需要,逐渐聚集起有用的东西,使之慢慢增长完善。这体现了语言学习的特点,在感知中体验,在积累中慢慢养成。平时注意培养学生们积累的好习惯,渗透多接触英语的意识。“习得”指学习与掌握,因学习、练习而掌握,学习水平又进了一层,这里的学习更有方法的渗透。“建构”重点在“构”上,通过学习把知识梳理、归纳,创造出一个自己对知识的结构体系,形成或建立起一个知识的蓝图。“表达”指用口头或者文字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形成表达的能力。最后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彼此间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真正体现了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

       文化意识

       分段目标中有明确层级性,体现了认识的规律性,并且每一层级都有清晰的主题内容与路径。

       比较与判断: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人类共同价值”。通过简短语篇比较(获取、归纳、认识)中外文化信息(多样性与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判断——价值取向,认同中华文化,最终树立国际视野,具有比较、判断文化异同的基本能力。这一层级能用英语做什么事儿?——能用所学语言描述文化现象与文化差异,表达自己的价值取向。

       调试与沟通:主题“有效开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

       感悟与内化。主题“中外优秀文化”。在感悟中内化,在内化中感悟,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简短语篇感悟传统美德、社会责任感,形成审美情趣,正确价值观与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逐步学习渗透。

       思维品质

       首先要明确思维品质中有哪些品质需要培养——观察与辨析、归纳与推断、批判与创新,以此逐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观察中“发现”这一动词用的较多,这隐含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辨析中“辨识”“判断”给出了具体的做法。

       观察与辨析

       归纳与推断。归纳(包括提取、整理、概括)稍长语篇的关键信息,主要内容、思想和观点。推断(包括判断、预测、推理)信息的异同和关联;人物的心理、行为动机;信息间的逻辑关系,语篇深层含义。在阅读中需要的阅读技能有略读(skimming)、找读(scanning),预测上下文,理解大意、分清文章中的事实和观点、猜测词义、推理判断、了解重要细节、理解文章结构、理解图表信息、理解指代关系、理解逻辑关系、理解意图、评价阅读内容等。

       批判与创新。提出“质疑”“独立思考”“评价”“改编”“创编”,此乃培养思维的具体做法。阅读教学不只是让学生通过略读、找读、查找信息,理解大意,它还涉及对文本更深层次的分析、探究和评价。要培养学生以上阅读技能,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不能仅限于一些事实细节信息的查寻,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问题是否具备一定的思维含量,是否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质疑、推断、总结、评判等批判性的思维的发展;是否促进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深入加工和处理,提升课堂提问的思维含量。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学段目标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方面从学生自身的角度,要具有学习的态度和信心,包括有持续的学习兴趣,还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内驱力;要善学,善于利用一切手段来学习英语和接触英语、实践英语,并且具备初步的信息素养。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包括学习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安排学习内容,主动预习、复习、整理、归纳的习惯,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反思。反思自己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根据反思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反思,作为教师,应对每一节课也要进行一个学后反思,这是达成核心素养的唯一路径,能有效地实现核心素养。不仅学生能够自己反思,教师在每节课也要进行一个学后反思。持续反思的人,就是人格不断健全和成长的人。

       另一方面从与他人的合作角度,能够与人合作并且主动探究的学习策略。1946年,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Dale)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ofLearning)的理论,之后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也做了相同的实验,并发布了“学习金字塔”报告。此项研究更能说明合作与探究学习的科学意义。

       报告称,人的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个层次。被动学习:如听讲、阅读、试听、演示,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10%、20%、30%。主动学习:如通过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能将原来被动学习的内容留存率,从5%,提升到50%、75%和90%。所以从学习金字塔中可看出,学生的学习以能够转教别人的效果最好。作为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教师应自觉的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合作学习,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