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精选22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2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

  2022年5月7日上午9时,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雷老师的带领下,共同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崔允漷教授的“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线上讲座,结合自身学科有以下感受:

  首先,对于艺术类课程,此次也做出详细的课改标准指导。与2011年的课程标准相比,2022版新课标更为重视综合性,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艺术课程标准”,音乐不再只是“听觉艺术”。从指导思想及修订原则出发,以新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为主要路线,确定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为主要教育方向,以新设立的学业质量为考察标准,通过从“有学上”转向到“上好学”,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其次,根据更新后的新课标内容落实教学,力求心中有谱,才能畅通无阻。并结合音乐课的两类课型范畴——演唱课和欣赏课,对于日后教学的启示进行了阐述。透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坚信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与时俱进,随时用新理论方法来指导自己,提高自己,只有把握教学要求,对要求滥熟于心,然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课程标准》中不止一次强调,要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让艺术始终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耳濡目染,让学生们由此提高自身素质。随着艺术教育越发受到重视的现在,我们想要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离不开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多方努力。相信在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后,学生们能接受到更加专业的艺术教育,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和艺术素养,为我国艺术教育发展书写崭新的篇章。

  第二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

  1、学生在音乐情境中,能从整体上认知音乐艺术的音响特征和文化背景,能从不同体裁和形式的作品所具有的音乐表现特征出发,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2、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或社会文化生活中,乐于参与个体或群体的音乐表现实践;能享受音乐实践活动的乐趣,并能伴随感性经验的积累深化对音乐的理解;能在各类音乐实践和综合表演活动中不断提升音乐艺术表现技能,增强艺术表达的自信。

  3、学生能从感知和表现的具体作品中,理解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从文化角度关注音乐作品和音乐现象,认知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风格特征;熟悉和热爱中华民族的音乐创造成果,探究其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能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文化价值观,拥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人文情怀。

  第三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

  2022年4月21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正式发布。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去搜索《音乐课程标准》时,却落了个空。原来,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融为了一本《艺术课程标准》,毫无疑问,变化是巨大的。如何把握《艺术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如何真正理解课标并有效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正当我一头雾水之时,十分有幸聆听了浙江省教研员杜宏斌老师关于《艺术课程标准》中音乐部分的解读讲座。杜老师从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的实践情况开始分析,带领我们探究了新版修订内容变化的原因以及内容中的创新和突破。每一个完善的目标,每一个优化的细节,每一个细化的要求,都让我感到新课标的逻辑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也深深地体会到《艺术课程标准》在出版前专家们呕心沥血地付出。通过研读,探索未来的教学之路,以下是我对课标中“课程内容”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一:变

  1、在变化中发现不变的共性

  新版课标中的课程内容非常的丰富,描述的篇幅是原来的4倍。从音乐课程内容上来比较,4类艺术实践和14类具体学习内容与旧版大致相同,但在描述上选用了更精准的词汇。例如:“感受与欣赏”变成“欣赏”,“音乐与相关文化”变成“联系”等。说明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并有效运用的知识和技能是基本不变的,音乐课堂依旧围绕着这些内容开展教学。

  2、在变化中激发全新的探索

  新版课标中课程内容最大的变化是:,根据不同的年龄段特点,设置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艺术实践的具体化,是学生在现实生活或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等完成的项目、解决的问题等”。在未来的教学中,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更多的是在不同任务的情境中迁移、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将其内化成音乐能力,真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根据不同的任务,应该如何设计以学生为主导,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成为了我将要探索的目标。

  关键词二:辨

  1、辨教学思路

  教学内容的任务阐述中还增加了对教师的教学提示,这无疑是帮助了我在未来更好地辨明教学思路。在任务式引领的课堂之中,除了深度解读教材,更需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例如,歌唱课《我是少年的阿凡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从它所在的学段开始思考,根据学段的任务,我选择其中的:独唱与合作演唱,小型歌舞剧表演,创编与展示,3个任务进入到这节教唱课,在深入解读教材后,将设置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内容进行联系,设计与之相符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中不断以任务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

  2、辨自我提升

  对新版课程内容解读的同时也是对自我教学的一次“思辨”。我总是在接受到新的信息时会产生些许抗拒,是因为自己将要跳出原本的“舒适圈”。新课标的出现,对老师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点的要求,只有不断地思辨才能继续前行。未来的音乐课不仅仅只有知识与技能,而是一节全面的,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美育课。

  学而有涯而生无涯,如何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持续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前行,新课标的出现成为了最好的推动器,与时俱进的音乐课堂需要我们不断思索和冒险,但若不思“变”,何来明“辨”?庆幸自己在和美乐者这个优秀的集体中,不惧未来,向美而行!

  第四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

  在今天的教研活动中,省教研员杜宏斌老师针对2022版音乐新课标进行了细致解读,让我对音乐新课标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从杜老师的解读中,我感受到新课标内容的严谨,要求的细致,从而也认识到了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还需要多多学习,多多历练提升自我能力。艺术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新课标的修订由音乐课标转为艺术课标让我感受到,在未来的音乐教育中会更加注重多元综合的发展。

  杜老师分享的内容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关于一、二年级趣味唱游的解读,一、二年级的学生好动爱玩,单纯可爱,对新奇有趣事物的向往,是这个年段学生的一个特点。丰富的唱游活动可以激发低段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玩音乐游戏、做律动、听故事的同时进行节奏练习、理解歌词内容、模唱歌曲旋律,在唱游音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理解音乐知识、掌握表演技能。

  低段的孩子是充满童真的,所以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童真童趣之上,带领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唱。我发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些经过设计的小环节更受低段学生的喜爱,例如拍节奏时加入动物形象,学着乌龟走一走,学着兔子跳一跳,能让学生在体验创造的过程中感受与理解节奏的不同时值。低段的学生对音乐概念的认识是感性体验之上的,他们更喜欢直观、形象、可以参与其中的音乐活动。

  我认为这一学段的教学更契合教学目标的第一维度,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以及学习兴趣的具体表现为目标,侧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当教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发现音乐,探索教学方法,加强音乐课程内容的组织与设计,能像一个大孩子一样去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美好,我想这样的音乐课一定是快乐的!唱游将演唱、演奏、声势、舞蹈、即兴表演这些艺术实践活动融为一体,体现音乐教育更加综合多元,更聚焦育人目标,强调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教育能够通过不同的视角带领孩子领略多彩世界。

  音乐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凸显美育的功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待课堂教学,多思考,勇创新,敢想敢做,珍惜这个美好的时代努力奋进。

  第五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那么义务教育新课标”新“在哪儿?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又应该如何调整教学活动?有幸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崔允漷教授的“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线上讲座,结合音乐学科的变革学习,有以下心得体会。

  在这次修订当中,艺术类课程地位有所提升,教育部也在鼓励、支持发展素质教育。规定中提到了一到七年级学生要以音乐、美术学习为主线,并且发展舞蹈、戏剧、影视等专业。八、九年级将进行分项选择开设,在教学期间重视学生的艺术体验,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审美。艺术类课程将在1-9年级之间开设,所有课程时间需要达到总课程比例的9%-11%之间。一到七年级学生要以音乐、美术为主要教学,可以适当融入舞蹈、戏剧、影视。八、九年级学生的课程内容包括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应试,学生需要在期间任意至少选择2项内容。这使音乐从以前的兴趣,转化为了必修科目。我又研读了《2022艺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让我更加清晰音乐教育的方向。它是根据三大原则去进行修改1、坚持目标导向2、坚持问题导向3、坚持创新导向。而相对过去新课标主要变化可以分成两个维度1、关于课程方案,里面明确规定;A完善培养目标(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B优化课程设计(音乐融入舞蹈戏曲等)C实施要求(教学改革方面、评价价改革重点)。2、关于课程标准也说明了:A课程育人导向、B优化课程内容、C研制学业质量标准、D增强指导性、E加强学段衔接。其中课程内容具有具体性和可实施性,对于不同学段的孩子有了更明确的目标。而学业质量,更是引导老师把握教学里的深度和广度。课程实施里是科学的与时俱进的,给予了老师们许多教学中好的建议,具体了有效评价。

  新课标呈现出来的核心理念是以育人为本,我们教育学生不只是为了升学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综合性人才。新课标在强调育人功能的同时,还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以此告诉我们,要培养的人的全面发展。而强调音乐素养的同时,还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纲的理念。新版课标将音乐学科素养凝练为五个方面:以音乐宙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估计音乐创作、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把之前的学科本位转化为了学生本位,因为所有的学习只有真正在学生身上起作用才算有效。我们之前关注的是老师教什么,让学生学什么的问题,以后我们要关注让学生如何学,怎么学会主动学习的问题。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要教好学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怎么突破,教学难点怎么解决都需要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新课标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音乐教学内容涵盖乐谱识读、器乐演奏、聆听欣赏、演唱表演等,不再是以歌唱为主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形式多元化,有利于提升整体音乐教学质量。教学实践证明,课程标准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广活的空间,按新的理念和标准进行教学,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必须适应形势,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用最优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人格素质。

  第六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

  近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重磅落地,该新版课程标准指明了未来至少十年的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方向。我第一时间下载并略览,深感新版课程标准字字珠玑,值得细细品读领悟。

  近期有幸聆听到浙江省中小学音乐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杜宏斌老师对于艺术课程“音乐”学科标准的解读。在杜老师的讲座中,“育人”“思维”“素养”“融合”“体系”等高频词不断出现,引发了我对新版课程标准以及音乐教育教学的些许思考。

  一、目标与导向:坚持以美育人,重视批判性思维与核心素养

  新版课程标准的三大课程理念中,“坚持以美育人”首当其冲。“以美育人”正是此次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与价值取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音乐”实现其“育人”功能,音乐教学的目标与导向应该指向何处?这的确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去思考与探索。

  对于“以美育人”,杜老师着重强调了“素养导向,促进核心素养的转化与落实”。在不少音乐课堂上,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设问,“音乐带给你怎样的心情”“这是什么乐器的音色?”“力度是强还是弱?”……这些问题虽有针对性,但缺乏启发性,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还尚有距离。杜老师指出,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并不能代表其“能力”以及“素养”的形成,只有当他通过完成某一项任站在“有趣有效有意味”的梯度式课堂逻辑上务后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了迁移与运用,知识与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最终逐渐形成“素养”。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关注学生主体在场的具身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促进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

  二、厚度与深度:强调融合理念,推进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实施

  此次课程标准修订一大亮点,是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整合为“艺术”,艺术课程强调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合了舞蹈、戏剧、影视等课程。杜老师认为,音乐学科本身就是一门“融合”课程、综合课程,声乐、器乐等教学内容无不渗透着舞蹈、美术等课程元素。如果音乐教师能将“融合理念”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欣赏”“表现”“创造”等艺术实践与相关学科、相关文化相结合,音乐课堂的“厚度”便能增加不少。

  那么,观照学生九年的音乐学习,从学习的持续性、连贯性角度考虑,教师该如何融合式、递进化地开展音乐教学呢?在杜老师的讲座中,“音乐课程内容体系(音乐本体学习内容)年级进阶示意图”让我印象深刻,它以类似“热度图”的方式,直观地展示了各教学内容在学生九年音乐学习中的比重,生动呈现了融为一体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内容体系。

  为此,我特意查阅了新版课程标准对“音乐表现要素”的学习描述。从1-9年级,学生对“音乐表现要素”的学习经历了“感知-体验-了解-理解”的阶段性过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去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推进教学内容一体化实施,这对于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深度”大有裨益。

  未来已至。《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关于“课程性质”作了这样的描述,艺术学科“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期待通过每一位音乐教师的努力,在未来的“美育”课堂中,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会更加彰显,音乐课堂的“育人”品质会更有厚度、更有深度。

  向美而行。音乐课堂,“美”字当头。美,不仅应停留在音乐本身的审美,更应延伸到音乐背后的意味。相信新版课标必将成为未来音乐教师驰骋课堂的“船桨”,向着更美好的远方,乘风破浪、扬帆启航。

  第七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

  聆听了浙江省音乐教研员杜宏斌老师的专题讲座《聚焦核心素养,凸显美育功能——艺术课程标准“音乐”学科标准解读》,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是何其的幸运,能第一时间听到杜老师这么干货满满的讲座,体悟到新课标中一字一句的斟酌过程,是如何严谨得当。

  作为一线音乐老师,我们将作何改变和调整呢?首先,我认为要把自己定义成为一个“学习者”。因为与2011年的音乐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是把音乐和姊妹艺术统一归类于艺术课程,由此可见,新课标更为重视综合性。我们音乐老师要走进新课标,必须要有先进的、与新课标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在掌握扎实的音乐专业知识上,还要积极学习和实际运用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要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我们不能再比喻自己为“一桶水”,而应当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来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其次,音乐学科课程内容从以往的“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改为了“欣赏”、“表现”、“创造”、“联系”4类艺术实践,涵盖14项具体学习内容。杜老师指出,新课标就是以任务式形式来整合,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这就对我们一线老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我们要在课堂上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整合,优化课程内容的组织与设计,教学过程的安排,注重的不是教师教了多少,而应该是学生学到了多少。通过一系列整合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和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任务,来达成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和育人目标。

  最后,我认为不论是2011的课标,还是2022年的新课标;不论是单一的学习内容,还是多维的学习内容整合,音乐课堂上核心素养的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始终不会改变。在小学高段学生中,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他们下载过许多的音乐歌曲,买过许多的音乐书籍,随口就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有不少学生却不喜欢音乐课,因为我们的音乐教育离生活太远了。而新课标就有一种更开放的态势,强调应用和生活,在学习任务中设置“发现身边的音乐”“探究生活中的音乐”,这就是以生为本,把音乐教学内容向生活真实化转换。

  总之,新课标还有很多的转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且努力实践,但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更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去践行,让我们与新课标一路同行……

  第八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

  2022年5月7日上午,平顶山市小学音乐王雷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在主持人王雷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崔允漷教授讲授的“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解读。通过本次学习,我了解到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课程教育导向目标更明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人才基础。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了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贯彻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指引下,音乐教学中大力提倡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创造与表现的内容,注重学生的音乐体验,落实立德树人,体现国家意志,彻底改变了以往“以唱歌为中心,学习读谱”单一的教学模式。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改变应试教育中音乐课出现的机械训练,教学枯燥、呆板的模式,新的音乐课标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加强思想性,体现育人为本。

  其次,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体现了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和时代性,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探索数字化教材的建设,给我们提供了音乐作品在思想、音乐形象方面都是接近学生的生活,富有较强的参与、表现潜力,这些为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提供的较大的发挥空间,我们可以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入手与学生产共鸣,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习惯,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与同伴交流的习惯;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音乐、应用音乐的习惯。音乐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

  第三,科学研制学业质量标准,落实“双减”精神,让教与学更有章可循。新《课标》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科学制学业质量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很好地引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不仅为今后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了依据,更重要的是,让老师真正明白了怎么更好得进行教育教学。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读,只有准确领会内涵,认真贯彻执行,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有效,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品质。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音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要真正把新课标落实到每一节音乐课上,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音乐形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多一些理性得去思考,让学生能静心体验音乐的美。

  第九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5月7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崔允漷在启动会上做了主旨报告《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义务教育新课程解读》。

  这次讲座主要跟大家分享四方面内容:课程修订的重要性、课程方案主要内容、课程标准四大突破、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课程修订就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描绘育人蓝图。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18岁前看一辈子的素养。教育目的就是想得到的美丽、课程标准是看得到的风景、教学目标就是走得到的景点。人是需要一步一步“树”起来的。

  此次的课程标准有四大突破——核心素养、学业质量、内容结构化、育人方式。结合艺术课程标准我们要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

  1、坚持以美育人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2、重视艺术体验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3、突出课程综合

  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第十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

  2022艺术课程新课标的颁布,让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步入核心素养的时代。同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今天上午,省教研员杜宏斌老师从凝练核心素养、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完善指导评价、加强多元融合五方面,对新课标进行详细解读,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新课标最大的变化,是凝练了核心素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先学习和理解:什么是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这三个问题。杜老师讲座中提到:“简单地说,各种能力综合起来才变成了素养”。那么对于音乐学习来说,需要哪些能力的综合促成素养的提升呢?

  新课标中,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音乐学科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这四大能力的融合铸造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新课标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细微地调整。

  通过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出白色区域为两版课标的相同之处,彩色区域为微调之处。在课程内容的划定上,两版课标内容方向基本一致。但新课标在课程内容划定上更宽泛,在各个内容的具体指向上则更为明确。既梳理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能力,更为一线教学指明了方向。

  另外,在新课标中新增了学业质量版块。这个版块就像是给我们一线教师“一把量尺”,根据这个“量尺”,我们可以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基础标准,衡量我们的教学是否有用有效。相比2011版课标中的评价建议,2022版课标在评价的内容和方向等方面,给予了更明确更具象的指导。课标中提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应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标准则是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简单地说,学业质量就是学生经过学习后会做什么?能做什么?而质量标准就是教师评价学生做得怎么样。

  杜老师的解读完毕后,我粗略阅读了《2022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各科目安排及占九年总课时比例,发现艺术占比高达9%-11%。国家倡导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全面推进美育课程,深入落实美育课程,音乐学科更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音乐课程新课标中也充分突出了艺术特色,凸显了美育功能。作为美育的实施者,我们任重而道远。

  对新课标的理解,尚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但“核心素养”的理念已深深烙下印记。后期我会继续研读课标,厘清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并在课标的指导下落实音乐教学工作。为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创意实践能力、文化理解能力而不懈努力。

  第十一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

  近期有幸聆听了杜宏斌老师主题为《聚焦核心素养,凸显美育功能》的讲座,讲座中杜老师针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对比变化等相关内容展开了细致精彩地解读。聆听之后我对新课标的具体内容又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研究,领悟其主要的理念,并与前版本进行了内容比对。

  新课标是围绕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这五个学科的艺术课程改革,在关注美育的同时,更加聚焦核心素养的内涵问题。关注核心素养、坚持以美育人这是现阶段及今后我们要持续关注的话题之一,在新课标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三大板块中均居于首要位置。课程性质中这样明确指出,“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更加体现并突出美育的重要性,弘扬并塑造真善美心灵的育人之本和关键所在。

  在学习中发现,新课标尤其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艺术的感知与体验,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种活动中提高素养和发展能力。新课标在音乐学科的课程内容中设置了“欣赏”、“表现”、“创造”和“联系”四大艺术实践,一共包括了14个学习内容,并分不同的学段安排了相应的学习任务。针对每一项学习任务都给音乐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为老师们增加了细致的教学策略指导,也给学生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要求。这也意味着对音乐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标准的教与学的要求。在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中,有两个字引起我的注意,那就是“表演”,有声乐表演、器乐表演、综合性艺术表演、即兴表演、情境表演和小型歌舞剧表演。表演的本身就是综合性的表现,六个“表演”涉及多维内容,与以往的演唱与演奏相比,这一新变化尤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探究创新,注重学生个性的表达与表现。“联系”中的三个学习内容和发现身边的音乐、探索生活中的音乐,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与周边,联系生活实际,探究生活经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新课标在给教师的教学策略指导中,每个学段都提到了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感知与体验,在体验中渗透音乐知识与技能,同时要突出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引导高学段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个性表达。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充分激励与调动下,在师生相互作用下,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点拨,树立自信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进来,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敢于表达与表现。通过教学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发展学生的能力。

  新课标还为学生在每个学段、每个学习内容明确了具体详细的学业质量的描述。也给我明确了下阶段研究的方向,聚焦核心素养,要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促进自身的发展。

  第十二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

  在本周的教研活动中,我们有幸聆听了浙江省音乐教研员杜宏斌老师关于《聚焦核心素养,凸显美育功能——艺术课程标准“音乐”学科课标解读》的专题讲座。通过杜老师的系列剖析,我们明确了艺术课程概念下音乐与美术、舞蹈、戏剧、影视学科之间共性及个性的关联,认识到新课标中的艺术课程是一个更为多元的概念,旨在凸显美育功能,其内容有分有合,这也让我们对将来音乐课程的各方面开展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认知。随着讲座的深入,“以美育人”这一词也深深印入了我的心头,下面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新课标中教学目标的理解。

  第一,凝练核心素养,统领课程设计。新课标突出素养导向,为此,凝练核心素养是落实教学目标的第一要素。在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体现在音乐学科中,审美感知主要指感知音乐语言、表现要素、情感体验等等。在这里,听觉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我们必须遵循“以听觉为中心”的原则,训练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表现可以具化为听、唱、奏、创、表、读、说、写,体现音乐知识的横向积累和音乐能力的纵向发展。在这一点上,需要重点关注如何提高学生音高感、节奏感和结构感。创意实践是一个综合实践的过程,旨在综合运用音乐知识,进行音乐创新和实际应用。为此,在课标的设定中还应关注音乐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文化理解主要是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也应体现音乐艺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世界大同美。总而言之,审美感知是一个由感到知的过程,文化理解是一个由理解到传承的过程,艺术表现是一个由感到演的过程,创意实践是一个由思到创的过程,四者是不可分割、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各有侧重的,只有以更为整合的形式统领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将核心素养凝练于教学目标之中。

  第二,明确课程目标,转化核心素养。杜老师以3-5年级的学段目标为例就课程目标及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深入分析,也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提出了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要求。音乐学科的学段目标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创意实践核心素养为总体目标,分别从五个维度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表述。第一维度从音乐的审美特征出发,侧重指向审美感知;第二维度以学生参与音乐相关的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及创意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特征为目标,侧重指向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核心素养;第三维度以学生参与各种艺术探究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为目标,侧重指向创意实践核心素养;第四维度和第五维度分别以理解中外音乐相关文化和以理解音乐与姊妹艺术、其他学科,在生活中创造和运用音乐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为目标,侧重指向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核心素养。总的来看,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有了更具体、更明确、更具有操作性的内在联系。在课程目标的学段具化描述中,核心素养是以一种有机转化的形式在课程目标中展现,其相互渗透和融合体现在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单课目标中,是一个由上至下的统整关系。作为新课标的学习思考者和一线执行者,在日常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我们更要注意斟酌语言,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是否贴切新课标的要求等。

  聆听完今天的新课标专题讲座,真可谓受益匪浅。新课标中的新理念、新方法,让我对“核心素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音乐是美的艺术,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知识的运用和迁移,成为“美”的传播者,一起向“美”而行。

  第十三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

  在徐老师的引领下,有幸参加了杜宏斌老师的新课标解读讲座,杜老师细致深入的解读,使我对今后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感悟,新的展望。课标好比一根“指挥棒”,只有理解了,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

  关键词1:融合

  2022版课标从音乐课程标准过渡到艺术课程标准,同一课标,引领各艺术学科,有分有合。杜老师在讲座中提到:“音乐课本身就是一门融合的课程”。这点不仅是我,相信各位音乐老师也都深有感触。一节音乐课,通过感受、体验、实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结合美术、戏剧、舞蹈等进行设计,我想这就是融合。前不久观摩过一位老师的优质课《龙的传人》,这位老师用毛笔字勾勒出音乐的旋律线,给学生呈现了一幅中国山水画。我曾在自己的音乐课堂上也结合过舞蹈等方式让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通过新版课标的引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进行融合教学,关注其他艺术学科的标准,以更加严谨、专业的方式运用到到音乐教育教学中,以新的标准,创新音乐课堂教学。

  关键词2:中国音乐文化

  2022版新课标将内容结构进行了优化,从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加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比重。杜老师在课程目标转化中提到,新版课标加重了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学习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时,着重学习本国音乐文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则音乐小故事:在六年级下的一节常规音乐课中,我带学生欣赏《阿细跳月》,并请学生上来跳一跳“跳月”舞步,然而学生比较害羞、不愿举手,与我对视,我只能点名邀请几位同学上台与我合作。第二天的音乐课上,我给同学们欣赏一段流行歌曲片段,学生的活跃度明显是不一样的,还有的同学说“这才是音乐嘛”,见状,我思考了许久。

  在多元音乐文化的发展下,学生喜欢与时俱进没有错,并不是孩子不喜欢中国音乐,而是她们感知到的中国音乐文化太少,通过音乐教材上的感受与学习只是冰山一角。新课标提出加大中国音乐文化主体地位,这真的太令人期待了。

  通过杜老师细致耐心的解读,使我对新版课标有了初步的了解,对音乐教学有更多期待,向美而行,我们来了。

  第十四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

  打开电脑、戴上耳机、翻开笔记本,把自己置身于一个静谧的空间,我开始了今天的学习:聆听省教研员杜宏斌老师《聚焦核心素养,凸显美育功能——2022版新课标解读》专题讲座。由于疫情,我们只能隔着电脑屏幕学习,但却隔不断学习的热情。

  边学边记,在杜老师的解读中,我的内心充盈着震惊和欣喜。震惊的是,看似薄薄的一本课标,背后却需要那么多的积累与付出,讨论与交流……欣喜的是课标特别强调了学生主体、具身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突显;并且课标还新加入了学业要求与学业质量标准,使评价有了更明确且细致的表现,让我们一线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了更清晰的评价指向。

  一、凸显学生主体培养音乐思维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呈现“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已经不是新概念了,从201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在强调儿童的学习主体性。时间已经悄然过去11年,但是回想一下自己的课堂,还有听课时看到的各种课堂样态,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非易事。老师们把最大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教”,“教”这一个动词就能看出,老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依然在被动接受中。然而,教学本身是一种对话性的活动,是一种与自我、与教师、与文本、与环境场、与文化本身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不仅仅是交流与谈话,还包含着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与行动。弗莱雷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不能缺少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否则就谈不上什么有意义”。

  由此我想到师徐老师给我们评课时,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样便于理清我们自己的思路和思考过程。同理,我们在给学生上课时,也应该让学生多思考几个“为什么”,注重音乐思维的培养。而不仅仅是问他们“这是什么音色?”“这段乐曲有什么特点?”“这个节拍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从而帮助学生能自主、自发的理解音乐及其背后的文化,而不只是着眼于知识技能的学习。实现将知识技能的学习转化为一种能力,最终形成音乐素养这样的学习路径。

  二、唱游音乐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2022版课标将“欣赏”“表现”“创造”“联系”四大板块,十四个学习内容包含在十个学习任务中,这是一个新的改变。我特意关注了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习任务,如图1:

  其中,第一个学习任务“趣味唱游”是:“以歌唱为主,融合演奏、声势、律动、即兴表演、舞蹈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及其活动内容,以趣味化游戏方式开展的音乐活动”。这一点,我深以为然。回看徐老师给我们指导的音乐课,无不设计了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们在初感知、细体验、深理解中逐步主动的思考音乐。想到我的第一堂去市里比赛的课《小渔篓》,就是在形象有趣的“学螃蟹”“找螃蟹”“吹海螺”“听渔歌”等唱游活动中让学生们感知了歌曲的节奏感、韵律感,歌曲背后的情感,充分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凸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课标在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中凸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内容选择上提出了以中国作品为主的要求。我们国家有5000多年的历史,我们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但是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外媒等的充斥下,我们学生可选择的音乐素材实在是太多太多,他们喜欢听外文歌曲、喜欢西洋乐……却忽视了我们国家自己的民族音乐。这对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有很大影响的。有时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聆听极富民族韵味的乐曲时,引来的是学生们的哄堂大笑与不甚理解,仿佛这些作品离他们非常遥远。这一现状急需我们改变,课标为我们指明了改变的方向与要求。

  隐隐的,有一些小小的期待,期待新编的教材,期待生本的课堂,期待文化的自信!

  第十五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

  2022年5月7日上午,平顶山市小学音乐王雷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们,在主持人王雷老师的带领下,相聚云端,共同学习了崔允漷教授讲授的“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解读。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收益颇丰。

  新版音乐课程标准的发布,对每一名教师都是一次学习和进步的机会。音乐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教学领域,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音乐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音乐技能的训练,而是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社会交往、文化学文化学习,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本位,突出课程的综合性、融通性。

  通过学习,我发现,新《课标》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课程教育导向目标更明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人才基础。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了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研读新《课标》会发现,本次修订的各课程标准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这种具体化的改进与完善,有助于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中对标对表,精准施策,从而更好地落实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学目标,也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根铸魂,厚植爱国情怀,让学生更好地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其次,注重优化课程内容,彰显学科融合,有利于助推学生进行深度与广度的学习。义务教育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这既是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更是培养适应于国家未来,民族未来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需求。特别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的课程优化设计,对于聚焦学生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增强民族自信、国家自信、文化自信有着积极的影响,也为教师的大教学观的转变指明了方向。

  第三,科学研制学业质量标准,落实“双减”精神,让教与学更有章可循。新《课标》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科学制学业质量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很好地引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不仅为今后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了依据,更重要的是,让老师真正明白了“教什么”“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华丽转变。

  最后,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总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坚持了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的原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读,只有准确领会内涵,认真贯彻执行,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有效,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品质。

  第十六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

  多元融合拓视野

  在《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音乐”学科标准》的学习中,首先的感触便是“音乐”已不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而是提升为“艺术课程”。这就意味着不论是我们的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向都需要有着与时俱进的变革,做一个不断学习、自我更新的音乐教师。在认真聆听中发现,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都包含在艺术课程内容之中。这些原本单一的艺术门类课程在这次的艺术新课标中都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它们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的课程学习,而是在艺术共有特性的关联中,从‘单一型’学习走向‘综合型’学习的多元融合。在渗透了美学、生活、社会、科技等人文领域的学习内容中,将艺术的多样化紧紧融合在了一起。不同的艺术课程在视觉、听觉、动觉的联动下,提高学生对艺术文化的综合理解,开拓艺术视野,让学生在不同美育学科的学习中实现对艺术的参与实践、激发对艺术的想象力,并能促进学生在多元艺术中不断发掘艺术的自然之美、文化之美和创造之美,这对于音乐教学将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向: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融合其他类别的艺术课程,获得多样的艺术能力,真正感受到触类旁通的艺术之美。

  分段设计细体验

  杜老师为我们具体解读了《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音乐”学科标准》中学段划分的设计思路。我们关注到对学段进行了这样的精心设计:第一学段1-2年级,学科内容为唱游·音乐,美术·造型;第二学段3-5年级和第三学段6-7年级,学科内容均为音乐和美术;第四学段8-9年级学科内容包含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和影视的全部课程。艺术课程的设置一般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音乐发展阶段等综合学习能力而设计的。这样的设计更能凸显学科特点、学习能力在不同学段对艺术学科“渐进展开、分步达成”的体现。我们也关注到了对音乐学科的设置是贯穿于整个九年艺术学习之中的。从一年级唱游·音乐到九年级的音乐创编表达,从浅入深,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聚焦音乐学习的内容、音乐学习的全过程,并在感受真实的学习经历中不断获得对音乐的体验和认知。学生随着年龄的成长逐步丰硕自己的音乐思维,循序渐进的音乐学习过程将唤醒学生对音乐美的追求,丰盈着由内而外的情感,在体验中收获音乐之美。

  凝炼素养促提升

  在杜老师抽丝剥茧的解读引导下,我们更加明确了《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音乐”学科标准》所指明的方向:那就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艺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艺术课程中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养成而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久的培养过程。做为教师,我们要关注音乐,挖掘探究音乐本体,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关注学生,引导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体验、认知、表现、理解音乐的过程中,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发展音乐核心素养。

  学课标,明方向,我们将继续向美而行。

  第十七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

  今天非常荣幸学习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小学音乐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杜宏斌老师的专题讲座:《聚焦核心素养凸显美育功能》——2022艺术课程标准音乐学科标准解读。从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到2022版新课标的编写与解析,杜老师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引领着老师们深入思考新课标编写背后的内在深意,让我们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找到了更好的方向和目标。

  在今天的讲座中,让我最有触动的是2022版新课标中对音乐学段设置的重新构建。在杜老师生动有趣的解读中,我们发现,2022版音乐新课标强化了音乐学段之间的衔接,更关注学生发展的真实需求。从低阶至高阶,认知规律、情感需求、社会交往等方面,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了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其学段内容的安排更符合学生的“持续性发展”,表述更为具体,并在“课程实施”模块附以“学业质量描述”,内容通俗易懂,操作性较强,使得音乐教学更有规范性。

  新课标的“学段”改革,再次更新了教育的方向,凸显了教育的本质。“学上→学好→学优→学精”阶梯式地见证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它更像无形的钥匙重新开启了我们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对“培养怎么样的人”的思考。教育是没有终点的,而我们最终要带学生到达的“彼岸”又是哪里呢?是某一节音乐课?是某个知识要点?或是某个音乐作品?在杜老师耐心的解读中,让我们对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有了全新的思考……

  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思维逻辑“从点,到面,再整体”,而这种逻辑用辩证的方法来看或许只是一种相对的思考模式。作为老师,我们都应该具有瞻高远嘱的眼光,尝试倒着“规划”学生的发展。我们都应该非常明确“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也就是先找到那个“整体”,再到“面,我们怎么去实施”,最后具体到“点,课堂中我该如何操作”。“没有目标的努力,就象在黑暗中远征”,将音乐课堂上有限的音乐“感悟”内化为自生对音乐的理解,有自己主动思考的能力,有反思和批判音乐的能力,才是我们育人最终的目标。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主动“吸收与生成”,架构起他们与音乐之间的通感联系;明确学段目标,优化课程,将音乐学习内容合理整合;以主题式,阶梯式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丰富、健康审美的情趣的养成。

  2022版新课标的重启与更新将是艺术教育的一次重要蜕变,我们要转变教学方式、转变思考模式,为教育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

  第十八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

  《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艺术课程所培养的艺术能力,不仅包括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不同门类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大家通过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深入解读,对课程的目标,课程的性质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一、要有感知与体验的能力

  艺术课中的体验学习,就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特定的游戏中,增强他们对艺术学习的兴趣,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逐步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跨越,转换等多种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人全面的发展。

  二、增强课程中的互动体验活动

  音乐课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方式:一通过活动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体验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表现欲望,尽可能的多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探索性的能够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活动,在教学中体现出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娱乐性。

  三、以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关注艺术与生活,自然,社会等关联,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充分的融合姊妹艺术。在课堂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促进音乐与姊妹艺术其他学科的联系和融合。引导学生关注各类艺术活动,积极参加舞蹈,曲艺等节目的排演。

  四、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音乐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声音和音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探究愿望,关注更多的声音和音乐相关的现象,体会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对声音和音乐的探究。

  这次新课标的学习,每位教师对学科本质与教学把握有了更深的体会。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对艺术能力得到提升,让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创造获得基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第十九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对于2022年新课标作出说明,并且确定将在今年秋季学期实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认真仔细研读新课标是自己的责任所在,对(2022版)音乐新课标解读如下:

  1、坚持以美育人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学习和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开阔艺术视野。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2、重视艺术体验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木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木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3、突出课程综合

  以各艺木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木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第二十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

  2022版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于2022年3月25日,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新修订的课标包括艺术教育在内共有16个。教育部要求各地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地实施。加大条件保障力度,保证课程有效实施。下面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标准中,艺术课内容、考试及学习方式做一个梳理,方便家长们了解。

  一、艺术课程内容分五大类,戏剧影视分量加大,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内容

  教育部颁布的2022艺术教育课标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个学科。

  整体的课程设置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艺术课程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并且课程时长要达到九年课时总比例的9%-11%。

  新课标中,明显增加了和扩大了艺术教育的内容和范围,除了传统的音乐、美术和舞蹈外,特别增加了戏剧(戏曲)和影视教育份量,并对新课程的实施和评估都有具体的建议和标准。戏剧教育除了作为一大专门项内容外,还在其他四大内容中都有涉及,在音乐、美术、舞蹈和影视课程中,都提到要求利用戏剧游戏或情境表演的方法,对相关的艺术进行综合的表达与呈现。由此可以看到是国家、教育部对教育戏剧的重视,我国中小学教育戏剧的春天即将到来,这对于在教育戏剧行业奋斗了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二、学生至少要学习两门艺术课,课程内容要与幼儿园和高中双向衔接

  在艺术课程安排方面,新课标要求分学段教学,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具体安排是:

  1~2年级开设唱游-音乐、造型-美术;3~7年级开设音乐、美术,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可以提前到7年级(初一)。

  新课标要求,艺术课程设置要遵循艺术学习规律,体现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阶段设置,第一阶段(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第三阶段(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

  三、各门艺术课的学习设置了具体的学习内容

  以戏剧课为例,戏剧(含戏曲)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表现”“创造”“欣赏”和“融合“4类艺术实践,涵盖10项具体学习内容

  戏剧(戏曲)课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学习任务:

  12年级:学习任务主要依托唱游·音乐实施,任务为“模拟表演”,即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动物、植物进行模拟,培养学生对所表现对象特征的观察和概括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表情、身体、语言进行表演。

  37年级:学习任务主要依托音乐及语文、外语实施,任务为“课本剧表演”,即选用音乐、语文、外语等教材中的教学素材,进行课本剧编创表演,观看传统戏曲表演,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意识和对表演活动进行评价的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7年级开设戏剧(含戏曲),学习任务围绕“戏剧游戏”展开。

  89年级:学习任务包括“演出舞台剧目““编演故事脚本”“记录观剧心得“和“策划戏剧化活动”。

  四、艺术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业评价:学生选课,不设水平等级,只判是否合格

  新的课标要求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要求重视艺术课学习的过程性、基础性考核与评价;尊重学生艺术学习的选择性,以学定考,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专项考核。

  新课标规定:艺术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按照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和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个学科分别制定的。音乐和美术设19年级四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舞蹈、戏剧(含戏曲)和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设89年级一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

  要求各艺术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具有可测性、可评性,不设水平等级,只规定学生在每个学段学习结束之后应达到的合格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

  以戏剧课为例,具体的教学目标大致如下:

  (一)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方面达到:

  1、能把握戏剧情境、结构、事件等的内涵,并在创作实践和作品分析评价活动中加以运用;

  2、具备基本的舞台思维,能通过戏剧动作、场面等进行艺术表达;

  3、能将所编演的作品转化为文本形式,做到体例合乎规范。

  4、理解冲突是戏剧艺术表现人类生活的构思方式之一,认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在审美感知、文化理解方面达到:

  1、能从舞台艺术整体构思、细节处理等角度,对所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意蕴内涵等进行初步分析;

  2、能对所欣赏作品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的关系进行简单分析;

  3、表达观剧的感受和见解,能做到条理清晰;

  4、具备基本的戏剧(含戏曲)艺术史论知识,认识审美观、价值观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三)在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方面达到:

  1、初步了解“教育戏剧”和“教育剧场”的基本观念,能运用“教育戏剧”的方法设计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能运用“教育剧场”的方法策划体现时代主题的戏剧活动。

  2、认识戏剧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知道跨学科、跨领域的探索是艺术创新的重要方式。

  五、艺术课学业水平考试与与评价结果纳入中考

  艺术课的学习成绩评价涉及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贯穿艺术学习的全过程和艺术教学的各个环节。考核方式釆取过程性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的评定方式,将评定结果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地区教育质量评估等的参考依据。

  (一)学生艺术课的成绩评价包括:

  1、课堂评价

  由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课堂学习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2、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补充,作业设计包括独立完成型与团队合作型、书面型与活动实践型、巩固练习型与创意实践型,也包括共性化作业与个性化作业。

  3、期末评价

  期末评价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和期末考核的结果。其中,期末考核要依据本学期的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实际组织实施。

  4、评价结果的呈现

  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分项等级制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呈现,避免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

  (二)学业水平考试

  1、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

  义务教育艺术学业水平考试是以学业质量标准、课程内容为依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旨在检测和衡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的学业成就,为判断学生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毕业要求提供主要依据。

  2、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

  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构建命题框架。命题框架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一是课程目标,二是课程内容,三是学业质量标准。

  3、测评形式

  采用丰富多样的艺术测评形式,如主题创作、项目设计、展示展演,以及凸显艺术特点的纸笔考试等。

  4、评分标准

  以学业质量所刻画的表现特征为依据,结合具体任务的要求,预估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确定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六、学校要配齐硬件设施可以引进校外优质资源

  新课标要求学校应该为艺术课程学习创造条件,配齐基本的教学设施(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舞蹈教室、工具材料设备储藏室)、器材(如常用乐器、画具画材、摄影器材、工艺工具与材料、数码艺术器材等)和书籍(如艺术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学生学习用书,以及各艺术门类的重要图书和期刊等)。

  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还需建立健全学校艺术表演、作品展示的专门场所,满足学校艺术教育“常演、常展”的要求。

  在教学课程方面,新课标要求在保证国家课程资源切实落地的同时,鼓励学校与校外机构合作,引进优质艺术资源,提升艺术教学的质量。同时也要求加强艺术教师培训,要进一步完善艺术教研员的培训制度,汇集学科专家,帮助教师们解决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完善音乐、美术教研员的培训制度的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组建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员队伍。汇聚学科专家、学科教育专家、教研员、一线骨干教师等组建培训者团队,开展相关培训。针对艺术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学科的教学问题,各级教研和培训团队要积极发挥作用,分阶段、分专题开展持续、深入的培训。

  总之,义务教育艺术课程2022版新标准的修订,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十一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

  4月27日早上,音乐组6位老师进行了钉钉线上教研活动,学习、研究新课标的内容,仔细解读党中央、国家教育部修订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新的教育教学大纲。大家一致认为:及时、深刻的学习新的艺术课程标准,对于广大的一线音乐老师来说意义重大。了解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修订原则”给我们一线的老师指明了方向。而“主要变化”这一块的阐述,则非常明确的指出了今后课堂教学中我们一线老师们要落实、细化的一些新举措。

  在研讨中,蔡艳萍老师针对新课标中“优化课程内容结构”这一点,结合自己所任教的一年级学生学情,谈了谈自己的一些感想。在完成主题一致的教学内容时,大胆的采用跨学科整合教学非常有必要,特别是针对线上教学的网课,它的优势更加凸显。回想自己在教学歌曲《小小的船》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当时孩子们一看课题就马上兴奋起来,不自觉的就背起了课文,因为这是他们非常熟悉的语文课本上的课文。这时我就顺势让孩子们一齐背诵,激发兴趣。接下来提出了关于这篇课文的“朗诵节奏”问题,通过比较发现音乐的节奏美,对孩子音乐技能的培养和美育教育在悄然中就完成了。

  王红政老师简明扼要的总结了新课标的优势: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更加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更加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总之,对音乐老师的艺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努力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叶思佳老师从更高的角度讲述了自己的学习体会:通过对新课标的研读,我更加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的方向和重点。特别注重把握在一二年级,兴趣和引导;三年级至五年级,深化兴趣,培养创造力,生活化的音乐关注与个性展现;六七年级,加强艺术实践,强化交流合作,增强文化自信;八九年级,拥有创编能力,对音乐现象可以生成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从本次的标准解读中可以了解到,未来的音乐学习,绝对不是简单的技能学习,音乐课程大致分成了欣赏,表现,创造,融合四类,而且还涉及了音乐与生活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例如音乐情绪变化的学习,演唱声部的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和音乐基础知识等。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也多次被提及,其中重点还是对音乐素养培养的涉及。未来音乐艺术的学习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兴趣学习,撇开他对孩子人生成长发展的重大意义不说,其未来的趋势也指引着我们必须对音乐教育看重,其实这个是自中国古代教育中也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孔子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说的就是一个人的修养从诗开始,完善于乐,其实美育是自古代孔子开始就有所提倡的。音乐老师任重而道远!

  余伶俊老师则关注了下面这一点:新课标更要求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将更加细致的去贯彻落实。在肯定新课标更完善的指导性的同时,组里的其他俩位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赵海燕老师:2022音乐新课标主要针对五年制学校,对于六年制的学校有待于更加完善。

  吴霄老师:1、低段一二年级的音乐教育从幼儿园主题性学习过渡,教材是也会作调整?书本中是否会有体现?2、与其他学科或者与生活的融合联系,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具体开展教学?

  研讨活动结束时,老师们个个醍醐灌顶,同时也深刻的感觉到国家、社会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对艺术老师的高要求。这既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不断精进的动力。相信在新的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我们一定会迎来美育教育的繁荣昌盛。

  第二十二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

  在今天的教研活动中,省教研员杜宏斌老师针对2022版音乐新课标进行了细致解读,让我对音乐新课标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从杜老师的解读中,我感受到新课标内容的严谨,要求的细致,从而也认识到了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还需要多多学习,多多历练提升自我能力。艺术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新课标的修订由音乐课标转为艺术课标让我感受到,在未来的音乐教育中会更加注重多元综合的发展。

  杜老师分享的内容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关于一、二年级趣味唱游的解读,一、二年级的学生好动爱玩,单纯可爱,对新奇有趣事物的向往,是这个年段学生的一个特点。丰富的唱游活动可以激发低段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玩音乐游戏、做律动、听故事的同时进行节奏练习、理解歌词内容、模唱歌曲旋律,在唱游音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理解音乐知识、掌握表演技能。

  低段的孩子是充满童真的,所以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童真童趣之上,带领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唱。我发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些经过设计的小环节更受低段学生的喜爱,例如拍节奏时加入动物形象,学着乌龟走一走,学着兔子跳一跳,能让学生在体验创造的过程中感受与理解节奏的不同时值。低段的学生对音乐概念的认识是感性体验之上的,他们更喜欢直观、形象、可以参与其中的音乐活动。

  我认为这一学段的教学更契合教学目标的第一维度,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以及学习兴趣的具体表现为目标,侧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当教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发现音乐,探索教学方法,加强音乐课程内容的组织与设计,能像一个大孩子一样去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美好,我想这样的音乐课一定是快乐的!唱游将演唱、演奏、声势、舞蹈、即兴表演这些艺术实践活动融为一体,体现音乐教育更加综合多元,更聚焦育人目标,强调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教育能够通过不同的视角带领孩子领略多彩世界。

  音乐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凸显美育的功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待课堂教学,多思考,勇创新,敢想敢做,珍惜这个美好的时代努力奋进。

  今天上面这些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精选22篇,方便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