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范文10篇

  师爱范文

  爱,是一种情感;所谓的爱是一种不要求回报的宽容、理解、包容、接受。那么什么是教师的爱呢?我们认为,教师的爱就是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信任,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在我们的学校,广大教师每天都是“随车潜入校,润物细无声”般的工作,这是因为:

  1、我们深知:教师的爱一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最高尚的爱。教师的爱又完全等同于母亲的爱。她不是一直搀着孩子“走路”,也不是把孩子抱在怀里,而是把学生装在心里。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是他们自己的儿女,倾注全部%*文有约&的心血,关注学生的身心的健康。教师还在他们合适的时间、在合理的场合下及时给孩子们指点方向,所以教师的爱是开导孩子们心智的爱。教师的爱就是用自己的汗水辛勤耕耘,不断浇开一朵朵美丽的心灵之花的高尚的爱。

  2、我们深知:教师的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一种无私的爱。教师的爱是对学生的爱从不求回报,甚至如潭千秋一样舍生忘死的去呵护自己的学生。教师在工作中,无论遇到学生、家庭、领导的不理智、误解、歧视、压迫等,他们决不因此而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诲和关爱,他们决不会把对学生的爱与自己的个人目的和利益联系起来。所以教师的爱就是一种“吃得是草,挤的奶和血”的无私的爱。

  3、我们深知:教师的爱一种神圣的爱。因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的教师所给予的爱恰恰就是这种神圣。教师的爱是公平的,她不分贫穷和贵贱。教师思考的是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他们从不因眼前的不理解而放任迁就。教师爱的的情感是超人的,他们对芸芸众生能够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做到对好学生不溺爱,对差学生不操之过急、循循善诱。教师的爱包含母爱且胜于母爱,教师的爱包含父爱且超越父爱,是一种严格要求和精心施教的神圣的爱。

  所以,我们教师的爱就是遵照胡总书记提出的“真情、真心、真诚”六个字去关爱每个学生,用我们的高尚的爱、无私的爱、神圣的爱,让他们健康成长。

  二:教师的责任

  教室塌了老师一定要去救护我学生,汶川地震的惨状我历历在目。有这种道德、有这种人性的责任、人性的义务去呵护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但坍塌的教学楼不也无情的吞噬一个个老师的生命吗?谁去救护我教师呢?想只有坚固的教学楼才能保护我门教师和学生。这个社会里谁来造一个坚固的教学楼?谁来减少地震的灾害?谁来保护我教师和学生?这才是汶川地震应该反思的主题!教师在地震中救不救人不是汶川地震应该反思的主题!教师救人这是一种“人”责任,不是一种“工作岗位”责任。因为教师不是专职的救人工作者。相信只要这个人是人”就应当会在危难的时候去“救人”因为“救人”一种社会责任。都知道教师的工作就是一种“身体力行,以人育人”无比的高尚、无比神圣的工作。所以教师是牺牲自己!牺牲了所有的教师,社会还有谁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呢?牺牲了所有的教师,社会还有谁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呢?最后,祝我所有的老师身体健康。

  做着貌似“平凡”工作。教师工作就是一个社会的平凡岗位。

  师爱范文篇2

  听了高金英老师的报告,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集中体现在教师职业责任心上,这种责任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我们当教师一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但我们教师有的并不如此,他们总是偏爱优生,而歧视后进生。公开让全班学生对之疏远,甚至进行人格侮辱。在批评学生不是耐心开导,而是威胁恐吓。使学生终日紧张,提心吊胆,其后果只能更加挫伤孩子的进取心,养成怯弱无能,胆小自卑的性格。古人云“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对后进生,做为教师要多加关爱,使他们能够在这温暖大家族里得到成长壮大。不能对学生感情用事,厚此薄彼。

  二、对学生未来负责。我们常说:“一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今教育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包级制”,而对学生培养过程是“流水式”,倘若出现不合格的学生难分清楚是哪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这样就是处在“无责任”位置上。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会给其他环节构成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当今有的教师就抱有这种思想,他们没能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那几节课一上完,就溜之大吉。平时不钻研,临上课时才匆匆上阵,没有课前准备。今天不高兴,让学生自习,明天喝醉酒,让学生自由活动。这样就误了学生。我们应该承认,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重复性劳动单调而缺乏新鲜感,刺激性。而且,目前教师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相对较低。但是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后代着想,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

  师爱范文篇3

  师爱的实践误区

  爱是奉献,爱是责任。但教师之爱绝不是简单的儿女情长和盲目的感情堆砌。教师只有一颗爱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掌握科学的方法。在师生关系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明明是为学生好,可学生就是不领情,还往往反其道而行之,让我们来看看一些教师之爱在学生眼中的形象:1.严厉之爱有一位新分配的英语老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每天下午放学后都要把学生留在教室或办公室。他让学生背诵或默写当天所学的英语单词或课文,导致一些学生和家长的投诉。但事实却是,有时候会“过犹不及”,在教师严厉的督促下,一些学生变得麻木漠然,甚至产生叛逆心理,其教育效果可能适得其反。2.溺爱一些教师自认为是“严父慈母”,以“全面包办”的姿态来爱护学生。这让一些学生可能会产生过度依赖感,失去自主、自立性和自强,不利于自身人格和心理的成熟。一些青年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过分淡化了师生距离。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毫无威严感。个别学生,尤其是顽皮学生更是有恃无恐,乘机捣乱。还有一些教师,害怕批评会伤及学生自尊,对违纪现象采取姑息放任的态度,可能会导致班集体自由散漫风气的滋长。3.假爱这种爱披着温情脉脉的外衣,师爱更多的只是表现为一种教育技巧。如,学生生了病,教师只是随意问问,并不真心实意地关心和帮助学生。还有一位班主任,每次在涉及“帮助他人”“团结友爱”等主题时,必然会提到某位学生苦难的家境,继而发动其他同学帮助他。这种爱让学生心中产生一种难以抹掉的自卑感,使他渐渐产生反感,甚至拒绝帮助。不考虑学生自尊的爱,带给学生的或许是更多的伤害。

  师爱的艺术方法

  面对种种师爱误区,每个教师都应当追问、反思。下文简谈笔者的一些看法,与大家交流学习。1.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是没有教育的文明。”不了解学生就亲近学生,这是盲目的爱。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和学生亲切聊天,全面地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的过去、现在,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周边环境。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外在表现,还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才能深刻地体会到老师浓浓的爱意,愿意与老师交往。老师要放下刻板的“先生”架子,在与学生的相处中用微笑、点头、拉手等亲切神态,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主动的关爱;要经常和学生谈心,倾听他们的愿望,和他们一起唱歌、游戏,共享快乐和悲伤;同时,不妨向学生透露一些“秘密”,让学生都体会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人。2.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做学生信赖的朋友教师应该明白,学生首先是成长中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其次才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是人的一种普遍需要,一个人的品德、才能正是从中得到肯定的,一个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也是从中得到承认的。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信任他们,维护他们的自尊。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决不在教室等公共场合加以训斥和批评。相反,适当的暗示或个别交流,能达到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就要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会自主。学生是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主体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是教育成功的保证。3.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做学生的慈师宽容和慈爱能成为无声的教育,可让教育的温暖照耀学生的心田。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要给学生反思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如,课堂发生的问题,尽可能放在课后处理,公共场合发生的问题,尽可能事后解决。老师可迁就他几次。教师只有选择适当的场合、恰当的方法,做到理解和宽容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认识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消除对抗心理。宽容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别,因时而施,这体现了教师师爱艺术的创造性。4.严格要求,有理有度,做学生的严师师爱,并不只是简单的情感给予,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做到严中有理,就是指教师的要求应该合理,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的批评应该以尊重学生的自尊为前提,讲究方法、讲究艺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与落实上,怎样把握制度落实和执行尺度是关键。要严得有度、有信、有方,爱在细微处。

  本文作者:谢友志工作单位: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

  师爱范文篇4

  那么,什么是师爱?有人把师爱比作母爱,对此我不完全赞同。的确,师爱与母爱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师爱比母爱更加博大无私。母爱是无私的,母亲可以为子女付出一切而不图任何回报。但母爱往往只限于自己的儿女,这是无私中的自私。师爱则不同,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教师一生可以为无数的生命指航,这是最彻底的无私,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师爱是清凉的甘泉,浇灌出智慧的花朵;师爱是明媚的阳光,哺育着生命之树;师爱是燃烧的火炬,指引着混沌未开的生命步入文明的圣殿!”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教师的身边,都发生过许多关于师爱的动人故事。在你们当中,有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几十年,刚一退休便立即倒在病床上,不久即病逝的王悦友老师;有退休仍抱育人志,甘为教育献余热的一批老教师,如王祥汉、李成聪、张玉祥和张玄等;有抱病坚持教学,为国家培育人才呕心沥血的周红湘、李奕珊等;有淡泊名利、辛勤奉献、德艺双馨的一批中年教师,如黄智明、黄巨英、潘妹香等;有一批朝气蓬勃、积极工作的青年教师,如张丽勇、任翔等;还有视学生为自己孩子,关爱有加的班主任,如陆惠生、苗向辉等……。就在前些天,欧运熙同学不慎被玻璃割伤了手腕,身为班主任的陈凯老师知道后,立即将他送去医院,并陪着做完手术,一直到凌晨4点多钟。象这样的教师,在全国各地,又何止千万!是的,他们甘为人梯,吃也清淡,穿也素雅,面对大千世界,他们怀着一颗平常心,淡泊名利,像春蚕,像蜡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虽然平凡,他们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虽然清贫,他们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

  如果说,上面所列举的这些人和事,是那样的平凡和微不足道,那么,全国各地那些为教育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老师们,就更值得我们敬佩了,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书写着大写的师爱,是教师的光辉典范。在这里,我信手拈来几则报刊上报道的新闻。当飞驰而来的小轿车威胁着学生的生命时,殷雪梅老师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将学生扑到路边,从轮胎下救下了七位小朋友的生命,她却再也没有醒来;当重庆市开县发生“井喷”时,第一个发现毒气的谭世明老师为了通知附近的学生转移,自己和七个家人都被毒气夺去了生命;当克拉玛依市友谊馆的大火逼向上千名学生时,老师们奋不顾身地与火魔搏斗!绝大多数孩子脱险了,而36名教师的铮铮铁骨却与烈火熔为一体;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该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网友木子发表了一首诗,其中一段这样写道:“你离去的姿势好美/美的让人流泪/你像雄鹰张开翅膀/守护住/未来的希望”。这些可敬的老师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一曲曲师爱的赞歌!

  故事太多,师爱太浓,短短的几分钟时间,我歌不完、颂不尽,因为——师爱如歌!

  最后,我用赵朴初先生的词的下阕来结束我的演讲:

  师爱范文篇5

  一、有情德育模式初探

  新世纪的德育应该是有情的德育,它立足于人的道德情感的培养,要给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精神生命,从而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举止。

  我们认为,道德是人们为了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而形成的和谐身心的生活准则和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人们友好相处的社会规范。它的基础是人类和个体生存发展的需要;它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安定和生活幸福;它的基本内容对己是调节身心和谐的准则,对自然和社会是爱护性的行为规范。它渗透在人的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和各个领域,它发生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与周围事物的接触中和个人对自身的态度上。在道德中,有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而其中的核心要素是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我们理解为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引起的情感反应,它是主体内在蕴涵着的归属需要和向善要求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感、安全感和自豪感;反之,会产生不安感、羞愧感和内疚感,从而激励自己去进行新的道德追求。因此,道德情感是人的内心道德世界的情感反应和表现,它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极其重要的心理财富和目标要求。它扎根于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需求之中,如归属感、依恋感、自我认同感、自尊自爱感等,都与道德情感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有着丰富的道德韵味。

  婴幼儿早期建立起来的双亲依恋感受、安全感受、归属感受是儿童社会性发展和合作性行为产生的最重要源泉。学校中的师生依恋、同伴依恋与家庭内的亲子依恋,具有异质同构的心理机制,它同样是建立彼此信任感、友谊亲切感和自我认同感、自尊自信感的基础。

  有情的德育模式的建构,要以儿童、青少年道德思想论理教育上半月·综合0062山情感发展的轨迹为基础,来确立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要求和教育策略。

  道德发展研究中,道德人格论认为儿童道德人格的发展主要是受社会和个体的情感需要所制约的。为了保证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人格完美,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创造条件,以合适的方式去满足儿童的内部需要,应给予儿童与青少年以自由、自主、自律的发展。让他们在适应社会环境中,培养亲社会的情感和行为;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培养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品质和对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方面,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他将人的个性发展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内,都有一个中心发展任务,重点要解决一对主要矛盾。他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从出生到青少年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的品质是:

  第一阶段:信任感对怀疑感(O一2岁);

  第二阶段:自主感对羞怯或疑虑感(2一4岁);

  第三阶段:主动感对内疚感(4一7岁);

  第四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7一16岁);第五阶段:同一性获得对同一性混乱(青少年期)。

  他强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同一感的形成,与先前各阶段中建立起来的信任感、自主感、主动感、勤奋感有直接关系。如果先前各阶段的发展任务完成得比较顺利,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也就比较容易。

  我们根据前人的理论和自身进行跟踪研究的成果,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情感发展的运行轨迹作了初步的梳理,并提出关注的要点和相应的教育策略与建议(见下表)。

  根据我们的研究,儿童情感发展应看成是个体生动活泼的、有血有肉的、不断积累成熟的过程,它是生物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化的综合发展过程。

  儿童情感发展既充满着生动变化的序列,又有多姿多态的个体化过程。

  由此,可以分阶段、分层次地将儿童与青少年的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确定为以下四个阶段:

  婴幼儿时期(O一6岁),我们把情绪情感教育的重点放在依恋感、安全感、信任感和自主感的培养上。在抚育策略上强调以亲为先、以自为主、以动为育、以察为重、以导为要的原则,让婴幼儿能在自由自在中开心,在自说自话中开口,在自作主张中开窍,在自主活动中开胃。小学时期(6、7一11、12岁),我们把情绪情感教育的重点放在自我认同感和对他人的尊重感、关怀感上。

  在重视爱祖国的基础情感培养中,要从爱父母、爱老师和爱同学着手,进行爱班级、爱学校和爱家乡的教育,让儿童从了解学校的变化和家乡的地理、风貌与历史演变中,感受学校和家乡的发展,从而激发起爱校爱家的情感和勤奋学习的热情。

  初中时期(11、12一14、15岁),友爱感成为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源和兴奋点,重点进行“珍爱自我”和“珍惜友谊”的教育,把爱的教育和美的教育结合起来,让他们学会用美的规律来塑造美的心灵和美的形象。

  初中阶段是个体情感发展重要的转折期,也是实现完满人生的关键期。“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时期正是情感奔放、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我们要把他们的热情和爱心引向成熟,使他们逐步成长为一名自尊、自爱、自信的强者和真正的爱国者。

  高中时期(14、15一17、18岁),通过责任感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准确的自我形象和增强自我认同感,并在原有的自尊感、友谊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基础上,衍生出公民感、人际适应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道德情感更加丰富,道德人格更加完美。高中阶段处于青年初期,正是个体各方面发展的成熟时期,他们生理在成熟,心理在成熟,思想在成熟,情感在成熟,这是步人人生,为未来大有作为做准备的花季,需要学校教育为他们人生的追求、情感的融合、理想的攀登、科学的向往、事业的奋进和激励给予精神的滋养。

  综合上述研究,我们认为有情的德育是以情本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亲情教育为基础,以培育道德情操为主要目标和核心内容的道德教育新模式;是以儿童健康的情感发展轨迹为主线,以培养积极心态和完美人格、高尚情操为教育目标,以分阶段、有重点进行情感系列化教育为主要特征的新德育模式。

  二、德育有情中师爱之情的传递

  德育有情要求在德育中重视师生在心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融,让学生真正感受成长的快乐,体验互爱的幸福。

  第一,在德育中培养真情。

  21世纪的现代化过程要求人们格外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谐、人际理解,在情感表达方式上要更加热情。因此,有人说新的世纪是微笑的世纪,未来的职业将是微笑的职业。教师的职业,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精神文明的哺育者,担负着用无私的爱心去培育下一代的真挚之情的历史使命。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称教师是培育对“真、善、美”渴求的人,“他是推动人类前进的伟大行列中的重要成员’,。

  教师的职业,对教师的情感资质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爱心和真情,对儿童情感发展和整个美好心态的形成,从一定意义上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儿童正处于情绪感受性最敏感时期,是健康情感形成的最佳期,是社会性依恋情结的奠基期。他们对教师的态度表情、行为举止、动作手势、语言语调,均有特殊的敏感性和强烈的深刻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只是他的知识和技能,更深刻的影响是情趣、情致和情操。这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那样,教师的情感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溉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信念和个性品质在教育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21在我们的真实生活中,有着众多教育实例生动又深刻地记载着师爱育真情的故事。有一位中年男子,30年前由于家庭贫困,常常挨饿来校上课,当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每天特地多带一份饭菜送给这位学生。这学生每次接过饭盒时,他感受到这饭盒里装的不仅是饭与菜,而是老师对他的一片关爱之情,这份师情、师爱成了他学习的巨大动力。事隔30年之后,当学生来看望老师时,他拿着当年保留下来的饭盒,向老师表达深深的感J恩之情。在这30年的岁月里,每当他看到这个饭盒时,就想起老师每天给他送午餐时的情景。正是这一个饭盒,使他的一生充满温馨和幸福。

  第二,德育的有情需要无私的爱。

  教师的爱不是一种占有性、制约性和功利性的爱,而是一种独立性、开放性与存在性的无私的爱。这种爱是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的,在保存学生个体发展的完整性条件下的师生心灵的融合。这种融合是以被爱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它是教师真诚感情的自然表露。这种爱是教师对祖国之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科迷恋之爱、对学生未来发展憧憬之爱的集合,它具有纯粹、纯朴、纯真的特征。他们与学生既无血缘性联系,又无个人功利性联系,他们之间纯粹是一种民族希望、祖国前途、人民幸福、个体成长的意义性联系,使原来不相识的个体联合为一个群体,这是一种特别亲密、亲切、亲热的“人类希望共同体”。在这“希望共同体”中,有的是纯真的爱、温馨的情,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教师的爱是一种无怨无悔的给予和任劳任怨的付出,它唯一的心愿是用自己的生命之火去点燃人类的光明,愿用自己的银发去为祖国编织灿烂如锦的明天。

  我国著名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用她的博大师爱、真挚师情,以慈母的关怀,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感动了一代代的学生,为祖国培育了蜚声国际乐坛的优秀人才的感人事迹,就是一个生动的写照。她的师爱师情表现为对学生成长过程的高度关切感、亲切关怀感和纯真的亲热感,又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的关怀、同情和热情。这种真挚师情的教育功能,不仅可以使学生增强归属感、安全感、愉悦感、温暖感和幸福感,而且还可以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刻苦学习和促使其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自我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教师无私之爱关怀下成长的学生,最大的感受是不仅学到了知识与本领,更重要的是懂得做人的道理和培养了人格的尊严。

  第三,师德有情要重视师生情感交流中的暗示效应。

  教师情绪情感作为师生交流的信息手段,它的外显特征主要为表情。一般表情由面部肌肉运动模式、声调变化和身体姿态变化所构成,师生情感交流,通常是藉助以上三种表情的整合来实现信息的传递以达到互相了解。我们在进行“师生互爱关系”的实验研究中,感到如何发挥师生情感交流中的暗示效应十分重要。它要求教师把握师生交往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动作和表情流露,包括不同时间、空间,其运用方式也因具体情境而异。如开学第一天,就要求教师运用自己微笑的表情、温柔的手势、亲近的动作、高雅的举止等多种方式给学生以强烈的亲切感,获得美好的首次印象,使学生们能从人学的第一天起,就感受到师爱之情。

  我们在进行师爱之情的传递研究中,感到暗示作为间接手段更具有情绪的感染功能和特殊的愉悦功能。不少学生十分关注老师给予他们的亲昵称呼。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当老师叫他乳名、小名时,他们会感到特别幸福。这感受来自老师非同寻常的称呼,这给孩子以特别亲切的体验,他从中感受到的不是师道尊严,而是师如慈母、校如家园的亲切感情。

  有人研究师生情感交往方式时,提倡语言肯定与表情和体态语的赞赏相结合。当学生回答出一个非常有难度的问题或学生答案出乎教师预料时,此时教师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同时说:“太棒了!”此时,学生会在心理上获得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对于后进生的进步,老师的口头表扬和体态语言的肯定,会使他的自信倍增。师生相处中,还应提倡微笑的教育功能的发挥,教师鼓励性的关注,使学生感到温暖;教师真诚、会心、宽容和理解性的微笑,使学生感到温馨和善意。教师的微笑,对学生来说,是阳光、春风和甘露。

  由此可见,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中,在使用语言、表情、动作、手势等各种方式时,要考虑学生的性别、年龄、气质类型、个性特点和知识经验、情绪心态以及心理背景的差异。要以学生认同为前提,以感受和体验为基础,力求获得正向的情感反应。

  三、教师情感资质和反思能力的培养

  德育的有情要求教师提高自身情感资质水平和培养反思能力。师德的基本结构应以事业为基础,以敬业爱生为核心,以为人师表为行为准则。

  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有教师比喻说:学生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他们不断地记录师生交往中的各种信息,存储在“电子计算机”中,进行选择性的信息加工、处理,然后进行反馈,进而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因此,教师要以真善美的心灵和形象去影响学生。

  有研究表明,教师情感的资质是一种纯情结构,它以纯真的爱、温馨的情、热忱的亲去敬业爱生。教师的情感体验具有与众不同的深刻性,教师对自身职业价值的感受,除了一般意义上感到光荣和责任重大之外,还有自身个体成长和教育对象成长的一种特殊体验。因此,教师情感资质是一种生命价值、职业价值、教育功能价值的深度整合,是情感性认知的高层次、高水平的表现。这种深度整合使教师能更深刻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有能力去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去实现其理想的追求。

  教师情感智慧,主要表现为教育爱的能力,是一种寻找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能力,是一种把人类文明中的真善美传递给学生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是受纳爱,又是创造爱,它的基础在于教师强烈的自爱—爱自己的职业选择,爱自己的人生追求,爱自己的智慧才能,爱自己的情感品位、文明举止、高雅生活的选择以及生命历程和对社会的贡献。教师这种深度性自爱,它转化为一种事业的执着,对学科的迷恋,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

  教师的情感智慧,表现为能体察别人的情绪、体察别人的心理状态的能力和自我反省智能的结合。它能以积极的态度去正视自己,能以设身处地的心态去善解人意;去倾听和接纳学生情绪的袒露和宣池又能在悦纳、理解中缓解学生的焦虑,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教师情感智能的形成和提高,是在教育实践中通过不断反思自我培养起来的。

  教师的反思,是一种教育理想的追求和现实自我在心灵上的沟通,它是现实水平逐步向理想水平彼岸靠拢的过程,是教师的教育理想和完美人格逐步结合的体现。

  教师的反思,既重视实践性的反思,又重视学习性的反思和批判性的反思。它以开放、责任和真诚的心态去反思自己教育中的成败,能自觉地进行“吾日三省吾身”。不少教师通过写反思日记来对自我的言行举止进行自评和监控。从自己的成长中,来升华自身的道德境界,使自己的品行更完善,使命更坚定,人格更完美,道德情操更高尚,道德形象更具魅力。总之,我们的教育信念是:

  爱是生命的火花,真善美是人生的追求,自由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将自由、尊重、关爱与和谐给予每个孩子,让他们从小能在自由中哺育创造,在尊重中培养自信,在关爱中感受幸福,在和谐中健康成长。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蕴有极为细腻、敏感而又善良、爱美的琴弦,让我们像钢琴家熟悉每一个琴键那样去了解每一个孩子,去谱写人生的第一乐章。

  我们是情感教育论者,智慧之真、道德之善、心灵之美需要从小培养。完美的人格,源于父母之爱、师生之情、伙伴之亲、祖国之恋;它始于婴儿的依恋、幼儿的自信、童年的幸福、少年的自尊、青年的使命。教育的生命是爱、是情、是亲。道德情感的孕育和生成,需要的是纯爱、厚爱和挚爱;需要的是真情、柔情和深情;需要的是亲近、亲热和亲切;需要的是关心、关注和关怀。

  教师的眼睛是学生精神生命成长的太阳。教师的职志要以增进学生的福扯和提升其精神境界与人格品位为己任。教育者首先应是观察者、发现者、欣赏者、鼓励者、研究者和反思者。我们要用艺术家的眼光去发现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智慧之真、道德之善、心灵之美;去欣赏他们成长中的点滴进步和童心、童真、童趣之美;去鼓励他们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超越自我;去研究他们成长中的烦恼和成功时的喜悦;去反思我们教育影响中的失时、失量、失态、失误和失当。人的素质发展和人格提升,需要由归属安全感、自尊自信感和责任使命感等积极情感品质为基础和支撑。素质教育和人格培育不仅需要严格要求和意志磨砺,更需要的是含

  “情”脉脉、心心相印和入情人理、人心入脑。让我们的德育成为有情的德育,让德育在有情中哺育真情、真诚和真爱。让德育生活在现实的土壤之中,在关爱的阳光下,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结出幸福的成长之果!

  师爱范文篇6

  关键词:师爱学生成长动力

  在我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越来越体会到爱生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给学生以真诚的爱,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主体地位,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殷切的要求。老师的关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它甚至比教师本身具有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还要重要。

  爱学生还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对于表现比较差的学生,切忌讽刺、挖苦、责罚。这种学生往往比其他的学生更容易犯错误。因此,教师要冷静地对待这种学生的过错,要以平等、融洽的态度同他们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使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得到承认和强化,从而激发他们的信心,增强改正错误的勇气。我们班上有一位留级的学生,刚来我们班时,从来不做作业,且整天迟到,上课睡觉,成绩非常差,我为他费了不少心思。一次上体育课,班内搞拔河比赛,因为他个头比较大,力气也大,因此,他所在的队取得了胜利。在总结时我表扬了他。一连几天,他都很兴奋,上课也不打瞌睡了,每天到校也早了。我由此看到了表扬的力量,几句简单的表扬,竟能产生如此神奇的力量。接着,我继续关注他的表现,择机表扬了他按时到校,上课不打瞌睡的表现,他竟出奇地开始做作业了。又过了几天,作业也能按时交了。我抓住不放,又表扬了他按时交作业,他的作业做得更好了,他的自信心一天天增强了,表现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到期末考试时,成绩从下游前进为中游。由此我深深地感觉到:几句简单的表扬,一个甜蜜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对一个孩子起的作用是多么大呀!为人师者,就应该慷慨地献出自己的表扬和微笑。

  作为教师,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于个别孩子的小错误要善待,留给学生尊严,则是体现教师爱生的一种方式。记得我在教六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女生上课时在看课外书,我轻轻走过去,一把把书夺过来,那女生的脸色突然变得很差,脸涨得通红,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别的同学也哄堂大笑,喊着:“看黄色小说,不要脸。”后来,我回到办公室,心里很不平静,翻看了那本书,书中的图片和文字都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内容极不健康,怪不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呢。我心里很气愤,小小年纪竟看这种书?!但仔细一想,她毕竟只有十几岁,如果再批评她,她会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还是要正确地引导她,怎么办呢?第二天上课,那女生低着头,眼里满是惶恐和不安。我对她笑了笑,而后对全班同学说:“昨天的事我想解释一下,她昨天看的书不是什么黄色小说,而是一本《雷锋的故事》,上课看课外书固然不好,但说她看黄色小说是错怪她了,希望这个同学改掉上课看课外书的毛病。”那位同学把头埋得很低,其他同学若无其事地做起了练习,似乎忘了那件事,只有我和她心里很不平静。从此,她改掉了坏习惯,学习比以前更认真了。

  师爱范文篇7

  一句很简单的话语,真的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它包含着浓浓的师爱。马尔克姆·戴尔凯夫是一位职业作家。小时候是个很胆小害羞的孩子,没有信心,没有朋友。但是,老师布劳斯太太的一句评语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在一次作文中,老师给他的评语他永远都忘不了——“写得很好!”这句话极大地鼓舞了他的自信,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潜力,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从此,他开始了自己成功而又充实的一生,并且也热情的鼓舞自己身边的同事、朋友。“在我读到这四个字之前,我一直不知道我自己是谁,也不知道将来我能做什么,”戴尔凯夫说,“直到读了布劳斯太太的评语,我才找到了信心。那天回到家后,我又写了一则小故事,这是我一直梦想着去做却不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之后,在读书的业余时间,他又写了许多小故事,每一次他都把自己的作品带到学校,交给布劳斯太太。而布劳斯老师对这些稚嫩的作品则给予了鼓舞人心的、严肃而又真诚的评价。“她所做的一切恰恰是当时的我所需要的。”戴尔凯夫说。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虽然没有人能左右我们的命运,但是老师、朋友的一句重要的话语有时就如同人生的一颗启明星,温暖我们心灵的港湾,照亮我们前行的路程。优秀的教师就是一团火,一座丰碑。能给人以示范,给人以热情,给人以动力!。

  我自己也遇到过很多鼓励我的老师和朋友。小时候,我转学到一个陌生的学校,特别自卑,但是班主任刘老师给了我热情的帮助和真诚的关心,经常鼓励我,说我是个听话的好学生,是个很用功的学生,是个很有潜力的学生。就是在我中考之前没有信心的时候也鼓励我:“哀兵必胜!你会成功的!”结果我不负众望,考了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还有很多家长朋友,都给我很多的鼓励和很高的评价!“你是个优秀的老师!”“你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我的孩子放在你的班里很放心!”我听了真的非常欣慰和自豪!记得有人曾说过:“我曾想做一个伟人,但没有成功;后来我又想做伟人的妻子,业已失败;现在我想通了,我要做伟人的老师。”看着孩子们一拨一拨在涓涓细流的浇灌下健康成长,我由衷感受到为人师表的幸福,感受到真诚无价的甜蜜。

  所以我在和孩子们相处中,更多的是他们以热情的鼓励和殷切地期望!表扬他们的优点,赞美他们的闪光之处,用美好的语言激励他们,用真善美的故事启发他们,快乐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幸福荡漾在他们的心头!

  我曾经讲过xx的故事,xx是个一生下来就裂唇的可怜的孩子!她肯定:除了家里人,没有人会爱她。二年级时,xx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老师长得很美,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她、尊敬她。但xx觉得没有一个人比她更爱伦纳德夫人。因为这里有个不一般的缘故——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一次耳语测试: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耳,然后老师在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一遍。可xx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她不愿把这事说出来,以免被人嘲笑。早在幼儿园时,xx就发现没人注意你是否真正捂住耳朵,而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测验时,xx都假装用手捂住了耳朵。这次同往常一样,xx又是最后一个。她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一般会说“天是蓝色的”或者“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

  终于轮到xx了。她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右耳,然后,悄悄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她静静地等待着,然后,伦纳德老师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她的心田,抚慰了她那颗受伤的心,这句话改变了她对人生的看法。这位美丽而亲切的老师轻轻地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这短短的一句话,给了一个常受嘲弄的残疾儿童以震撼内心的巨大的欢乐和生活的勇气,xx从此不再孤独,不再自卑;因为她知道自己最爱的老师也爱自己!乌申斯基说:“教师是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师爱范文篇8

  关键词:中职教育;师爱;班级管理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虚地垂着她的绿荫!”作为班主任,笔者所从事的就是将花、果、叶完美结合的事业,就是要把爱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并唤醒他们的事业心。

  一、多点宽容,换位思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些。”宽容能触及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让学生们能够自省和自觉。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学生们往往会做出令教师难以容忍的事,但如果学生不是出于恶意,教师就应该谅解他们一时所犯的错误。这不仅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产生悔意,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剖析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学生王某是学校里典型的调皮的学生,总是喜欢和教师对着干,对他所有的任课老师没有一个人不头疼。作为班主任,笔者尽管多次训斥、批评过他,但效果都不大理想。这让笔者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并尝试着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是啊,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由叛逆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为了表现自己,学生有时会故意和教师对着干。这种对着干,往往不是要把事情闹大、闹僵,也不是要造成什么不良后果,而是要引起人们对自己的注意。针对这一状况,笔者制定了一个先做其朋友走进学生的心里,然后逐步打开学生心扉、帮助其改正缺点、教育其成长成才的方案。于是,笔者改变了过去不愿意理睬王某的态度,开始经常主动地对他嘘寒问暖,了解他的想法,帮助他解决思想上和生活中的困难和疑惑,帮助他明确作为一个中职学生应该懂得的道理、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通过耐心的教育和帮助,王同学开始不断地改变着自己,越来越能够主动遵守纪律、主动帮助同学、主动搞好学习。在2014年的对口高考中,他顺利地考取了淮南学院。每逢放假,他不是先回家看望父母,而是到学校来看望老师们。作为一名普通的中职班主任,看到自己的学生转变得这样好,笔者由衷地感到高兴和自豪。

  二、善于发现,循循善诱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教师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能给学生以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而唤醒学生的情感,特别是后进生。一般说来,后进生往往具有强烈的自尊。特别是那些在小学和初中就是后进生的学生,由于长期不被关心、不受重视,自尊备受伤害,产生了一定的思想负担。到了高中阶段,尽管他们希望有一个崭新的学习生活,但自卑和失落让他们难以快乐地学习。针对这一群体,要帮助他们摆脱心理上的阴霾,点燃他们自尊自信的火种,扬起他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风帆,就要捕捉他们身上为数不多的、哪怕是稍纵即逝的闪光点,鼓励和引导学生。笔者班上还有一个学生,刚入学时就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无心向学的样子,时常包夜上网、迟到逃课、抽烟喝酒,这让笔者十分头疼。在一次晚自习课上,因为一天的教学笔者产生了一些倦意,就靠在讲桌旁边讲解试卷。让笔者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学生居然搬来自己的凳子让笔者坐,并小声说:“老师,您辛苦了!”这让笔者非常感动,也非常意外。更让笔者想不到的是,从第二天起,讲台旁就有了一张专属于教师上自习课的凳子。于是,笔者利用他关心人、体贴人的闪光点,任命他为班上的生活委员,并培养他做一名服务型的班干部。刚开始,还有些学生不服气,而他本人也担心能力有限、不能胜任。笔者就找他谈心:“你既然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那就一点一点去改正,大家自然会佩服你、支持你。”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不但成为了让同学信服的班长,也成为学校的优秀学生干部。现在,他在大学已经成为系学生会主席。在我们的聊天中,他总会感谢高中阶段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的鼓励和信任。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在工作中热爱学生、信任学生。爱和信任是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无需语言学生就能心领神会,并对学生的内心产生巨大的推动力。爱是互相的,学生理解了师爱之后,也必然会以爱来回报教师。学生们会尽可能地严格要求自己,由被动接收管理变为自我管理教育,教育效果大大提高。

  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笔者班里有个女生,自己非常想上学,可是父母却百般阻挠,想让她外出打工挣钱。当她接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时,家里却不提供学费。开学时,这个学生自己来到学校报到,并哭诉了她的不幸。学生热爱读书、追求知识的精神深深感动了笔者,于是笔者热情地接待了她。通过申请学校减免学费、发动同学爱心捐款、帮助联系勤工俭学工作,再加上笔者每月给她200元的生活费,她顺利地读完了书。我们的善举不仅打动了她的父母,也激励了她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三年后,她不仅考取了大学,而且大学毕业后还考取了研究生。教师就像一颗星星,虽然没有太阳那样热烈,没有月亮那样温柔,没有朝霞那样美丽,没有白云那样高远,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予学生我们力所能及的爱。师者,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贯穿于其中的对学生的爱。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四、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笔者的班级里曾经有一个学生格外引人注目,他生下来后母亲就去世了,爸爸为了养活他不得不外出打工,因此,他是典型的留守儿童。由于和父亲长期不在一起,这个学生性格怪异、倔强,想法简单、幼稚,不愿与人交流,也不愿与人交朋友。一旦他和别人发生了矛盾,他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报复,这让笔者很担心。笔者多次试图与他谈心交流,但他总是躲躲闪闪,实在躲不过去了就应付一下,过后依然我行我素。很多次,笔者都想劝其退学,可是就这么轻易放弃他,又感到于心不忍。是啊,笔者是他的教师,是他的班主任,如果班上的学生都不用教师操心,那么学校还要班主任干什么呢?所以,笔者下定决心转化他,让他成长为一个正常的孩子、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一个健康阳光的孩子!于是,笔者去他家里家访,向他的爷爷奶奶了解他在家庭里的表现,同时,和他的父亲联系、沟通,笔者也对他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就这样,笔者慢慢地走进了他的心里。随着学生心扉的不断打开,他不仅变得愿意和同学交往了,也能够积极参与到班级和学校的活动中。不久后的一天,他和几个同学晚上泡网吧,正当笔者准备找他的时候,没想到他主动向笔者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主动承担了责任。他的成长之路还很长,笔者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坚持不懈地帮助他,让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学生健康成长起来。教育是爱心事业,不管教育对象如何,教师都必须倾心付出。班主任在这个平凡却不平庸的岗位上,奉献爱、播撒爱、传递爱。正如汪国真先生所说的那样:“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做班主任,我们就要用师爱伴随着孩子们,让他们充满希望地、快乐地成长。

  作者:徐孝才 单位:安徽省霍邱县石店职业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万玮.班主任兵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师爱范文篇9

  培养新一代的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天底下的太阳。

  都非常重视爱的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至关重要。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许多有成就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

  一.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隋”。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严,决不是无规律、随心所欲的严,更不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严。诚然,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或随意指责学生,而是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例如:学校发了一张“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表”,共有十项,这十项达标就能评上“三好”学生,我班有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放学后悄悄地来找我,红着脸低声说:“老师,我很想当一名三好学生。”原来这位同学劳动没达标,想找老师高抬贵手。我严肃地说:“不行。你其它方面都达标,而且做得很好,老师相信热爱劳动这一项你一定能行。”从此,他每次劳动都积极肯干,在家里也能主动做家务活。我激动地在热爱劳动这一项为他写上达标两字。他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于真诚的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严格之水只有渗透情爱之蜜,才能成为爱的甘露。

  二.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具有独立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要求独立行动、独立自主的倾向,并不是老师想让学生怎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对学生要真诚,以自己的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这样,一种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记得有一年我教五年级。我们班上有“一棵干枯的小草”——小邓,在众多的鲜花中竟显得那样的突出与不协调。黄瘦的小脸,很少见她笑过,反应慢,学习差,不善交谈,因此受到同学的冷落。有一次上课,我要求同学们做小花鹿。全班只有小邓没有完成任务,我严肃地问道:“你做的小花鹿呢?”她还是以前那副神情仍然不说话,我有此来气了,用手敲她的桌子叫她说话。“嘀哒”未等我话说完,一滴温热的水珠滴在我的手背上,融化了我心中一丝愤意,我用手擦去她的眼泪。原来她爸爸死了,妈妈病了。我感到深深的内疚,是我刺痛了她的心。打这以后我想尽一切办法来补偿我的“过失”每天都要去看看她,问长问短,而她却总像一只受惊的小鸟躲避着我,回答我的方法是胆怯地点头或摇头。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我决心用心来补偿。我亲手做了一个小花鹿送给她,还把红丝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送给她当头花,我看到她嘴角上掠过一丝微笑,她接受我了。从这以后小邓见了我都会甜甜地叫一声“余老师好”。由于我对她的好也同样引起同学们对她的注意和关心,小邓的转变很大,性格开朗了许多。爱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可以不断地挖掘,好似泉涌。

  三.爱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师爱范文篇10

  老师教育的源,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有爱便有了一切。

  踏上三尺教台,正为实现这一切而努力着,带着一颗为学生服务的心走上讲台,就像一个大哥哥一样嘘寒问暖,不只关注他学习,也关注他生活,也经常提醒学生:要劳逸结合,活而不乱,注重效率,犯错了老师与之谈心,有难了老师协助解决,不时地向学生提醒幸福,而我学生也不时地感受到幸福。

  才会有一张微笑脸。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给学生一张笑脸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野蛮发生野蛮,有了一颗服务心。仁爱发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给学生一张微笑的脸,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知道怎样去笑看世界。笑对人生。微笑着,欣赏学生做慧眼的伯乐,给其成功感;微笑着,鼓励学生,做其成长的帮手,助其信心感,微笑着,宽容学生,做大肚的弥勒,育其自责感,啊!笑脸下才有欣赏,才有鼓励,才有宽容,才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