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物理现象十篇

  奇妙的物理现象

  先举生活中几个物理现象:(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6)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 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人靠什么走路 在平坦的马路上,谁都可以迈开大步向前走。一个健康的人,走路并不是什么难事,因而也没有想过人是靠什么走路的。听了这个问题,有的人会觉得好笑。人只要有气力,抬腿,迈步,不就可以往前走了吗?而事实上,问题并不那么简单。请你试一个动作:挺直身体,背贴着墙站在地上。把一只脚抬起来,向前迈步,只要身体不离开墙壁,这只脚是跨不出去的。如果抬起来的脚 向前迈出去一步,那末,回头一望,身体已经离开墙壁。这说明,身体向前移动了。人身体向前移动的时候,一定依靠了一种外力。或者说,是这种力推着人前进的。为了进一步验证物理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性,笔者再做进一步分析。

  一、身边的光现象

  1.朝霞和晚霞。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或折射)的结果。当空中的尘埃、水汽等杂质愈多时,其色彩愈显着。如果有云层,云块也会染上橙红艳丽的颜色。

  日出前后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的水汽已经很多,而且云层已经从西方开始侵入本地区,预示天气将要转雨的征兆。出现大红色金黄色的晚霞,表示在我们西边的上游地区天气已经转晴或云层已经裂开,阳光才能透过来造成晚霞,预示笼罩在本地上空的雨云即将东移,天气就要转晴。

  2.物体的颜色。为什么窗纱白天看到是红色,漆黑的夜晚看起来是黑色?窗纱是透明物体。透明物体的颜色取决于透过它的色光:它允许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色光透过,吸收与自己不同的色光。太阳光由七种色光组成,红色的窗纱只允许红色光透过,其它的六种色光都被吸收,故只能看见红色;而漆黑的夜晚没有光线照在窗纱上,也就没有光线透进室内,也就没有光线射进你的眼睛,故而你看到房内漆黑一片。

  也许聪明好学的你又会问: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又由什么决定呢?比如,红花绿叶,为什么你看到的花是红的,叶是绿的?能否像剧场的演员一样,实现大变色呢?

  你不难知道: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反射的色光,它只反射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自己不同的色光。当阳光照到红花绿叶时,红花只反射红光,而吸收其它的色光;绿叶只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的六种色光。故而你看到的是红花绿叶。

  当然,想进行红花绿叶的大变色,你不妨去试一试:将红花绿叶放在漆黑的环境中,用其他的色光(白光除外)去照射。你不难实现你的猜想和期望。

  二、有关声音和电磁波的现象

  细心的你可能会问到:为什么打开或不打开窗户,就能听到声音,而太空的宇航员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无线电话呢?

  那是由于地球被空气所包围,被液体和固体所充斥,而太空是真空。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而声音通过空气或窗户就能传播到你的耳中,没了介质的太空就只能依靠电磁波来进行无线电对话了。

  三、有关力和运动的现象

  晨风吹动着的秀发,枯叶打着转越飘越远,枯枝又为何东摇西晃,雪花为何会在跳舞呢?原来,这些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而力的作用效果有二: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运动状态的改变又包括两种: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秀发、枯叶、枯枝和雪花都属于第二种,故或吹动或飘远或摇晃或跳舞,用这展现大自然的奇异和秀美。

  四、花香、露珠、雪花又蕴含怎样的奥秘呢?这是有关分子运动和物态变化的现象

  花香:花朵分泌的香分子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从而被你灵敏的嗅觉所发现。

  露珠:在0°C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露点”以后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C以上,这些多余的水蒸汽就液化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露大都出现于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同时,容易有露形成的物体,也往往是表面积相对地大的、表面粗糙的、导热性不良的物体。露一般在夜间形成,日出以后,温度升高,露就蒸发(或汽化)以气态的水蒸气形式而和你开玩笑,在你眼前消失殆尽。

  奇妙的物理现象篇2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1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万物的奥秘。传统和通行的解释,道是指世界的本体和支配世界运行的规律,这种解释有其合理性,但属于西方的哲学话语系统,有些牵强,不符合老子的本意。道,指万物的奥秘,是老子的思想原意。“道者万物之奥。”(第62章)

  可道:道是可以认识的。非常道:道不是恒常的。名:形、象、“显相”。可名:名是可以认识的。非常名:名不是恒常的。

  整句的意思是:道是可以认识的,道不是恒常的;名是可以认识的,名不是恒常的。这句是论述道和名的基本规律。

  传统和通行的解释是,可以说出的道就不是常道,即道不可以说。如果道不可以说,那老子大量篇幅论道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这种解释还预设世界有一个常道,这与老子前后章节不符,老子在大量的章节中呈现出道是变化的,而不存在一个不变的常道。如,“反者,道之动。”(第40章)。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名:无形无象。无名是道的形态,“道常无名。”(第32章)天地之始:天地的本始。有名:有形有象。“始制有名。”(第32章)万物之母:即万物的本原。

  整句的意思是:无形无象,是天地的本始;有形有象,是万物的本原。这句是论述道和名的表现形态。

  传统和通行的解释,名指命名、名字,这种解释不符合逻辑。“有名,万物之母”,解释成有了命名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在于事物是否命名,它都客观存在,而不会因为人的命名而作为本原。

  有的人断句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种断句忽视了,“无名”和“有名”是《老子》对道的基本描述,如,“道隐无名。”(第41章)“道常无名。”(第32章) “无名之朴。”(第37章)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无欲:恒常无欲求。以观其妙:以体悟道的奥妙。常有欲:恒常有欲求。以观其徼:以认识名的边际。

  整句的意思是:所以,恒常无欲求,以体悟道的奥妙;恒常有欲求,以认识名的边际。这句是论述认识道和名的认识方法。

  有的人以“常无”、“常有”断句,忽视了“无欲”是老子的基本主张之一。如,“常使民无知无欲。”(第3章)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第37章) “我无欲而民自朴。”(第57章)老子主张“三无”,理性上无知、情感上无欲、行动上无为,此为入道的方法。无知,即无智,指无事物的分别心;无欲,指无虚妄的价值判断;无为,指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另外,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书《老子》甲乙本均能证明“无欲”不能断开,“无欲”后边有“也”字,“故常无欲也以观其妙,常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此两者:指道和名。传统和通行的解释,此两者指无名和有名,或无欲和有欲。其实整个第一章,就说了两个东西,道和名。“道:可道,非常道”。是说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说名。“无名,天地之始”。是说道;“有名,万物之母”。是说名。“常无欲,以观其妙”。是说道;“常有欲,以观其徼”。是说名。所以,此两者应该是道和名。

  同出:同时出现。传统和通行的解释,指同出于道。问题在于如果道和名同出于道,那犯了逻辑错误。比如A和B同出于A,就是逻辑错误。同出,指同时出现,道和名时间同时出现,回避了本原追究的怪圈。如果认为道在先,名在后,会困惑于道又是怎么产生的。道,“先天地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是指逻辑上的先后,不是时间上的先后。天地万物都遵循道的作用而产生,但不存在有一个时间在先的道独立而存在于天地万物之前。司马谈对这个问题认识比较深刻,他在《论六家要旨》中说: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为万物主。

  异名:即无名和有名之别,道隐名显。传统和通行的解释,指名称不同,违背了原文本意,本章原文中已经有“无名”和“有名”的表述,那异名就是无名和有名的区别。

  同谓之玄:都称之为神奇。玄之又玄:神奇而又神奇。众妙之门:通往一切奥妙的门径。

  整句的意思是:道和名同时出现而表现形式不同(道隐名显),都称之为神奇,神奇而又神奇,这是通往一切奥妙的门径。这句是论述道和名的同一性,道在名中,名也在道中。

  整章的意思是:

  道是可以认识的,道不是恒常的;名是可以认识的,名不是恒常的。

  无形无象,是天地的本始;有形有象,是万物的本原。

  奇妙的物理现象篇3

  关键词:刘熙载;凿空乱道;古代诗学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2)06-0118-04

  一、命题的提出与溯源

  “凿空乱道”是中国古代文艺批评中的一个命题,最早由晚清学者刘熙载提出。刘熙载在其文艺批评札记《艺概》一书中多次以“凿空乱道”来谈诗论艺。例如,在评论《古诗十九首》缘情而发、想象奇特的抒情特征时说:“《十九首》凿空乱道,读之自觉四顾踌躇,百端交集。诗至此,始可谓其中有物也已。”在评论李白之诗多用比兴的表现手法时说:“李诗凿空而道,归趣难穷,由风多于雅,兴多于赋也。”在评论贾谊赋中的骚人情境时说:“贾谊《惜誓》《吊屈原》《鹏赋》,具有凿空乱道意。骚人情境,于斯犹见。”在评论“兴”作为艺术表现方式在词体创作中的作用时说:“词深于兴,则觉事异而情同,事浅而情深。故没要紧语正是极要紧语,乱道语正是极不乱道语。”在中国古代艺术创作中,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很难以常情、常理、常法或纯科学的态度去释疑求解的现象,“凿空乱道”一词便是刘熙载对这些现象在认识上的简要归结。刘熙载谈诗论艺时所言的“凿空乱道”,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语法、逻辑、结构等形式层面上的杂乱无章,奇突幻变;二是指穷情写物等内容层面上的凭空结撰,荒唐离奇。这些现象多见于古代诗学范畴,刘熙载也因此称之为“骚人情境”。在刘熙载以前,已有人关注过此类现象。宋人苏轼曾提出过一个“反常合道”命题。据惠洪《冷斋夜话》载,苏轼评柳宗元《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其趣。”苏轼之后,清人贺裳也注意到了这种“反常”现象,称这种情形为“无理而妙”。他举例说:“唐李益词曰:‘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子野《一丛花》末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春风。’此皆无理而妙。”

  从宏观的视角考察,中国古代艺术的意境创构大体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一是因常合道,二是反常合道。前者是传统艺术作品意境创造中的常见形态,其特征是艺术家创造出的作品,符合万物万象的自然形态。这是一种以写实为基础的谐和型的合道方式,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意境创造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的关键是在“外师造化”的基础上“以真为师”,在再现与表现中创造“合乎自然”的艺术实境以悟理合道。此种构境方式,刘勰称之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彩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白居易称之为“画无常工,以似为工;学无常师,以真为师”(《画记》)。苏轼称之为“随物赋形”(《书蒲永升画后》)。王履称之为“手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华山图序》)。沈宗骞称之为“笔动机随……一如天地灵气所成而绝无隔碍”(《芥舟学画编》卷一)。以这种方式创构的作品,“揆之于理而不谬,则理得”,“征之于事而不悖,则事得”,“系之于情而可通,则情得”。“既臻斯境,韵外之致,可得而言,而其妙处皆自眼前实境得来。”后者则是传统艺术作品意境创造中达到高层审美体悟的一种特殊形态,其特征是艺术家创造出与宇宙间万物万象不相符合的艺术形态,特别是与常态、常情、常理等不相符合的变形的艺术实境,并通过对这类变形艺术实境的特殊体悟,最终突破艺术的阻拒性与陌生感,实现与宇宙生命之道的认同与契合。对于这种艺术创构中的特殊审美形态,苏轼、贺裳、刘熙载等人都给予了关注与评述。苏轼认为此类作品冲破常规,摆落俗套,“奇趣”洋溢,能带给读者别样的惊喜。贺裳认为这类作品能因“无理”而生“妙”,“妙”在能达难显之情,能传味外之味。刘熙载认为这类作品“归趣难穷”,“诗至此,始可谓其中有物”。“反常合道”“无理而妙”“凿空乱道”,虽用词不同,其义相通。刘熙载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最后一位理论家,他在理论上完成了对许多古典美学范畴的总结,《艺概》以评点的方法分条论述问题,评论作家作品,看上去零言碎语,实则章法有序,自成系统。虽只言梗概,却涉及了艺术创作中的某些规律,接触到了文艺理论中一些较为重大的问题。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性人物,刘熙载站在晚清材料极大丰富的角度,对前代有所借鉴,又有所创新。刘熙载谈诗论艺时倡言的“凿空乱道”的审美命题,与苏轼的“反常合道”说、贺裳的“无理而妙”说在渊源上有经脉相通之处,是融贯了前人理论精义的艺术深解。

  二、“凿空乱道”诗学审美趣尚的成因

  中国古代诗学之所以会出现“凿空乱道”的审美趣尚,首先应归因于文体特性的制导。刘熙载在《艺概》中注重对文体修辞的论述,且眼光颇为独特,他常常采用比较的方法来凸显文体的不同特性。他把文与诗两者进行了对比:“文所不能言之意,诗或能言之。大抵文善醒,诗善醉,醉中语亦有醒时道不到者。盖其天机之发,不可思议也。”刘氏用一“醒”一“醉”来区分文与诗,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两者的本质特征。

  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酒的确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合成因素,它不仅是诗人歌咏的题材,而且还是诗的催生剂,许多优秀的诗篇都是在酒兴中写出来的。“终朝对樽酒,嗜兴非嗜甘”(刘禹锡《偶作二首》),此句正道出了酒兴与诗兴之间的微妙关联。清人宋大樽在其《茗香诗论》中总结说:“宜言饮酒者莫如诗,饮,诗人之通趣矣。”这种“通趣”的结果,是一些诗人把诗与酒内化成为了一种“醉态诗学思维方式”。而“凿空乱道”正是诗人在醉态思维状况下展露出的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识,是诗人在精神沉醉、感情激荡状态下善作“醉”语的一种体现。在这种思维状态下完成的审美创造,其“不可思议”之处在于对常态思维的反叛以及语言使用的超逸常规上,概而言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语言失常。如杜甫《秋兴八首》其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一联,按正常语序应写成“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或者是“鹦鹉啄香稻余粒,凤凰栖碧梧老枝”,然而,诗人属词造句,一破文字之本,颠倒“稻”“鸟”而突出“香稻”,“风”“梧”语反而突显“碧枝”,这样写既增浓了诗人对旧日游漠陂的眷恋之情,也使诗句因语感拗折获得弹性的张力。沈括认为“此盖语反而意宽”,即不合语法的“乱道”反而使诗的含义更加丰富了。其二是结构失序。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在结构上颇“醉”“乱”,章法顺序完全颠倒。如果从“醒”的角度来解意,其顺序应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江枫渔火对愁眠,月落乌啼霜满天。”因为诗人是夜半时分听着钟声停泊于姑苏寒山寺下的,飘泊羁旅的忧愁,使诗人面对着江桥、枫桥下的渔火难以入眠,就在这“对愁”之中,不知不觉“月落乌啼”,拂晓来临了。因此,此诗要倒过来吟读,其意才明白晓畅。这种结构倒置的写法在“以醒为善”的散文写作中是难以成立的,因为它不符合叙事的常规性和逻辑性。但“诗善醉”的特殊性,却决定了它不但可以,而且还使作品具有醉意朦胧美。其三是事理失真。如李白《秋浦歌》的“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就事理而言应是“采鱼船中宿”才对。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也应写成“春风花朵香”。同样,柳宗元《江雪》“独钓寒江雪”一句应写成“独钓寒江鱼”才符合逻辑。然而,这样改写虽说符合了常理常事,但却因此远离了诗神。因为“水中宿”比“船中宿”更能表现农夫为了生存而水路兼营的辛苦,“花鸟香”比“花朵香”更能烘染春意的浓郁,“独钓寒江雪”比“独钓寒江鱼”更能凸显凄清、落寞的生活环境及诗人倔强、孤傲的性格。有些诗语表面看不合常理常规,不合形式逻辑,却符合情感逻辑与艺术逻辑,在“失真”与“悖理”中表现出的是更为强烈的诗味与诗美。

  其次,“凿空乱道”审美趣尚的形成还与人们求奇尚异的审美心理密切相关。王充《论衡·对作》日:“世俗之性,好奇怪之语。”刘勰《文心雕龙·练字》亦曰:“固知爱奇之心,古今一也。”古代诗学“凿空乱道”的审美趣尚,是从作者和读者的双向互动中产生的一种审美追求,适应了人们求奇尚异的审美心理。“惊奇”在中国古代美学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在审美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真正的审美大都与此相伴相生,换言之,惊奇感是获得审美的必要契机。“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有时忽得惊人句,费尽心机做不成”(戴复古《论诗十绝》)等,都体现出诗人对“惊奇”审美价值的刻意追求。吴乔《围炉诗话》曰:“子瞻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此语最善。”苏轼的这句话受到吴乔的赞赏,它反映了苏轼对诗歌宗旨的一种见解,苏轼把奇美怪丽奉为诗歌创作的宗旨,把这种风格推崇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在中国古代诗学领域,确有一些不喜故常、不拘成法之人,喜欢出“惊人之语”。“奇”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旨趣已经融入到他们作品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其诗歌的重要特质之一。他们的创作或是意象奇特不群,匪夷所思;或是意境雄奇壮伟,气势磅礴;或是修辞奇妙绝伦,令人惊叹;或是语言锤炼高妙不凡,句法奇拗;或是立意警策透辟,读之仿佛醍醐灌顶。而且,从中国古代诗学发展历程看,越是到了诗艺臻于完美的时期,诗人追求令人震惊的审美理想就愈发强烈。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虽然唐诗之美是多元的,而最具有大唐帝国特色的还是那种因崇奇尚异而产生的“惊人”之美。胡应麟在谈及中晚唐的传奇小说时说:“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奇笔端。”在胡应麟看来,传奇小说创作之所以在中晚唐勃然兴起、蔚为大观,是因为“好奇”的助力。其实,唐人“好奇”并非拘局于小说这一末技范畴。纵观唐代诗坛。奇风所染,贯穿了唐诗创作的始终。在诗歌批评领域,盛唐人殷瑶站在时代美学的高端,探测盛唐诗歌发展的流向,以一个文学史家的敏锐艺术直觉,嗅出了盛唐诗歌不同以往的新鲜气息,即对“奇”的追求。他在《河岳英灵集》中评盛唐诸家时说:李白之诗“奇之又奇”,刘奋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岑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常建诗“属思既苦,词亦警绝”,王昌龄诗“惊耳骇目”,李颀诗“震荡心神”,高适诗“甚有奇句”,王季友诗“爱奇务险”。而王维诗“一字一句,皆出常境”,储光羲诗“削尽凡言”,孟浩然诗“全削凡体”……作为唐人选唐诗的一个优秀选本,《河岳英灵集》在品藻诗人及其作品时,已经把“奇”当做一个广泛性的美学标准。选本虽然会带有选家个人的主张与偏尚,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时代审美风尚的反映。在“惊人”的诗美理想与“求奇”的时代性情的引领下,众多盛唐诗人凭借自己奇情异气、奇操异节、奇采风流,有意规避人所熟稔的艺术程式与艺术符号,或在形式技巧上求新求变,或在创作内涵上不断生新拓展,师心自任,戛然独造,错综成文,从而使盛唐诗坛呈现出奇彩纷呈、雄健惊人的精神风貌。

  三、“凿空乱道”诗之妙能的感悟解会

  奇妙的物理现象篇4

  选取实验三样品中的一根晶体将其折断,再将晶体(两端不规则)平放在该饱和溶液中,隔几天观察被折断的晶体外形有何变化(两端修复为原来的规则晶形)。

  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实验三和实验四,便于学生理解饱和溶液中溶解与结晶的关系,晶体生长是以晶核为中心生长、晶体的自范性等结晶知识。我们还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学生在实验室亲自完成硫酸铜、明矾、磷酸二氢铵和磷酸氢二钠等大晶体的制备。这些实验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收获了成功与快乐。

  (4)奇特的结晶现象产生的教学效果

  通过该系列实验方案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理解结晶知识。学生亲自体验晶体的生长过程,调动了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审美情趣。促使学生不断探索问题,体验科学家实验成功的快乐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真正体会实验之美以及化学的独特之美。

  2.“沉淀反应实验装置”在新教材教学中的妙用

  (1)研究背景

  2011年我们利用逆向思维法将师生喜爱的 “水中花园”实验进行巧妙的设计,收到了非常奇特的实验效果,宛如自然界的溶洞奇观(如图16所示)。完成这个实验的关键,必须制作一个特制的实验装置“沉淀反应实验装置”(如图17所示),它是由反应容器和多孔网状塑料筛组成。

  图16 图17

  该实验设计方案在“2011国际化学年全国趣味化学实验设计大赛”中得到评委们的高度评价,参赛归来,我们又对教材中的很多沉淀反应进行研究,并用“沉淀反应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收到了更加奇特的实验效果。由于不同的沉淀反应生成的难溶物颜色和形状有所不同,而且反应的速率也不一样,这样就产生了千姿百态的实验效果(如图18~22所示)。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2)反应原理

  固体物质与生长液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在固体物质的表面形成具有半透膜性质的难溶物。该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往固体表面渗透,渗入的水又溶解固体物质,溶解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生长点(乳芽),又与生长液反应生成新的半透膜。这一过程不断重复,使固体物质在生长液中生长成美丽的“钟乳石”“石柱”,部分溶解液随难溶物掉落到瓶底,又从瓶底往上生长,形成“石笋”,宛如自然界中的溶洞奇观。

  (3)“沉淀反应实验装置”在新教材实验教学中的妙用

  用我们设计制作的“沉淀反应实验装置”可以完成初、高中教材中许多沉淀反应实验,奇妙的实验效果深受师生喜爱。我校的化学权威吴子林老师说:“我教了几十年的化学,还从没有做个溶洞模拟实验。现在好了,有了你们设计的方案,在初三讲‘钟乳石、石笋和石柱的形成’就好讲了。”在研究期间,经常有学生在实验室的窗口停留观看。

  妙用一: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6页和高中化学必修1的33页,“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如果按教材进行实验,只能看到一团蓝色沉淀,而用我们设计制作的“沉淀反应实验装置”则能观察到一定形状的蓝色沉淀。直观形象的实验现象,能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有助于初三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和高一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

  妙用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的59页增设一个“明矾晶体与0.35%的NaOH溶液反应”的趣味实验。这个实验便于学生认识絮状沉淀,了解明矾的净水作用。

  妙用三: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中“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教师可根据学校的实验条件(药品)用“沉淀反应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完成“模拟自然界溶洞形成过程”的趣味实验,目的在于直观形象地展示自然界溶洞中钟乳石和石柱的生长过程,千姿百态的实验现象,有利于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妙用四: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引言”教学中,增设一个沉淀反应的趣味实验,让学生领悟“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科学”和“神奇而又平凡,正是化学最为引人入胜之处”这两句话,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该趣味实验可以使教材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的神奇与魅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师生发现化学之美的眼睛。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实验的独特之美,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美,想方设法创造化学实验之美。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去感受化学实验的神奇与魅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趣味化学实验研究的效果

  1.给学生以“灵活”的学习

  趣味化学实验能使抽象的化学概念直观化,能使化学课堂形象生动、气氛活跃、增光添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跃跃欲试、情绪激昂,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应用。

  2.给师生以“美妙”的体验

  趣味化学实验能将化学神奇的色彩、奇妙的现象展示给师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是一种乐趣,从而转化为乐学,真正体会到化学变化的独有魅力!

  3.给师生以“激励”的作用

  学生在趣味化学实验体验活动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在趣味化学实验研究过程中,能激发教师的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

  4.给学生以“未来”的航向

  趣味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将来钻研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学习,让我们的化学事业后继有人。

  奇妙的物理现象篇5

  [关键词]好莱坞式英雄;正义感;娱乐性;《博物馆奇妙夜》

  通过对电影《博物馆奇妙夜》中好莱坞式的“英雄角色”进行多元化解读,不难发现,被娱乐化的“英雄”形象的确能够满足大部分观众的心理诉求。因此,这种创作理念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

  一、情感中娱乐化的好莱坞“英雄主义”

  电影《博物馆奇妙夜》中的娱乐性对人的思想追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甚至引导人们去躲避一些现实。与此同时,该影片中所反映出来的英雄主义已经被娱乐化了,所以人们常常从影片中感受到日常生活中不存在的情形。这种被娱乐化的英雄主义让人们效仿,使人们在闲暇时就会回想起那种奇妙的感受,完全忽视了思维能力。这是因为影片中多数的情节安排已经根据人们的想法设计好,顺应人们的心思展开叙述,所以不会给人们留下丝毫的疲倦感。

  英雄影片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它的卖点是否足够。如果影片能够刻画出人们理想中的生活情景,并且让这种形式的描绘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那么该影片就有可能创造新的票房纪录。电影《博物馆奇妙夜》中的娱乐化“英雄主义”便符合这一特点。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受到许多约束,因此往往不能恰当地释放生活中的压力。然而,通过观看电影,人们将其理想化的生活得以在影片中实现,从而缓解内心的压抑。

  该影片情感方面的独特性也是作品多元化解读的体现之一。影片将情感问题娱乐化并体现出好莱坞式的“英雄主义”。这种情感的诞生与实际生活中人们的情感相符,让人们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同时也将这种被娱乐化的好莱坞“英雄主义”宣扬出去。通过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新,影片进一步突出了情感问题,并且这种情感与观众的内心发生了碰撞,从而达到娱乐化的目的。影片的创作者首先对观众做了相关调查,从具体的数据中总结出人们的心理特征,再按照这种特征对电影进行细致的刻画,使最终的产品符合市场的需求。《博物馆奇妙夜》就是这种“订制品”的体现,很好地诠释了如何将好莱坞式的“英雄主义”娱乐化。在影片中,男主人公处于人生低谷状态,没有固定的工作与收入,并且与爱人相分离。但是他不惮于这种遭遇,为了让心爱的人看得起自己,为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他不惜辛苦地在博物馆打工。但是工作的困难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即使在这种复杂的情感之下,他选择了坚强并勇敢地面对生活,想尽可能挽回种种失去的情感。这些情感并没有使他变得堕落,反而帮助他走向美好生活。因此,在结局之际,他因不懈的努力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影片从娱乐化的角度对这种情感挫折进行刻画,进而使情感得到升华,使好莱坞式的“英雄主义”得以体现。

  影片的结尾也体现了娱乐性。故事的结局是完美的,通过喜剧的方式表达出欢喜之情,并且通过情感的流露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欢喜世界。经过波折的剧情发展,主人公最终挣脱生活中的条条框框,并如愿以偿。影片不仅为观众呈现出一场视觉盛宴,而且在感情方面得到了最大形式的体现,即以情收尾。情感作为多元化的代表物之一,把“英雄主义”渲染成富有娱乐的性质。影片把各种元素都融入其中,目的是让情节的发展过程变得更加困难,在这种困难之下突出团聚的感觉才是最完美、最令人向往的。结尾将各种情感混杂在一起,引人深思。其实复杂的情感汇聚在一起就是最终的喜剧感,影片通过情感的变化调动着人们内心的变化,让人们主动追寻影片的发展,最终从观众的角度体现出被娱乐化的好莱坞式“英雄主义”。

  二、喜感与正义并存的英雄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专家对电影的传统设计思想产生质疑,并开始进行创新,这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很多英雄影片打破了常规的创作理念,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因此开创了一个电影时代的新纪元。影片《博物馆奇妙夜》采用娱乐化的形式对情节进行叙述,创造出了许多反面的事物。这些反面形象的诞生违背了“英雄主义”,但是该影片将这种矛盾通过娱乐化的形式化解开来。

  该影片对人物的刻画存在矛盾性。影片中的主人公并不具有风度翩翩的大侠形象,也不是有着超凡能力的人,所展现出来的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物,稀里糊涂地过着自己的生活,没有丝毫的上进心,更不会成为一代伟人。但是影片塑造了奇妙之夜,这给影片赋予了多元化的因素,并且这些多元化因素影响着主人公的人生,让主人公透过生活体现出“英雄主义”:但这是一种被娱乐化的好莱坞式的“英雄主义”。创作者通过刻画各种艰难的环境赋予了影片娱乐化的特性,使其展现出全新的“英雄主义”。这是与传统相违背的,并且在本质上产生了矛盾。

  很多好莱坞影片都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来凸显其“英雄主义”,但是在该部影片中,主人公身上的平民形象无法体现出英雄人物所具备的特征。换言之,这样的人物要突出英雄主义,相对较难以刻画。电影首先是对多种多样的动物进行刻画,进而体现出主人公内在的英雄主义;其次,是从人物事件方面来体现这一特点。但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体现,被娱乐化的好莱坞式“英雄主义”都能较好地反映出来,并且是从多元化的角度来体现这一特征。在该影片中,一些情节的设计也突出了矛盾性。故事情节与现实生活强烈的反差让人们有一种奇妙的感受,而在影片中这种感受是从一些故事情节的娱乐性中体现出来的,让观众内心一波三折,对情节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但是影片所展现出来的大多是虚幻的内容,进而导致其与现实生活相互矛盾,但这一元素也是娱乐化的好莱坞式“英雄主义”的体现。

  在影片中,不同时期的各种人物在同一夜晚相聚在一起同时复活,这使我们都感到很惊讶,然而这为“英雄主义”的存在提供了适当性。观众在欣赏影片时就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世界。这个世界把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各种传奇故事融合到一起,使博物馆仿佛成为一个小世界,浓缩了人类的发展史。这个人类的发展史距今很遥远,也正因为这种距离才让人有种真真假假的感觉,创造了各种遐想的空间。历史被人们所熟知,对于各种情节观众认为原本就该那么发生,也正是这种熟知让观众忘记去思考,而是把它当成理所应当的事。在影片中主人公对真实存在于他眼前的虚假世界感到惊奇,这个世界是假的也是真的,里面存在不可能的可能,存在刺激与激情、美好与感动,令人充满快乐。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博物馆,这里的展列使故事的发生具有可能性。在时间上,故事发生在夜晚时分,这个时间的选择让观众有了更多的联想。怎样让虚假的谎言变成真实是英雄影片所要呈现与证明的,事实证明《博物馆奇妙夜》这部影片做到了。影片中的主人公利用博物馆作为活动的场所,在这里他逐渐完成了对自己的超越,把真实的自己呈现在观众面前,同时也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辉与对和平的渴望。所以,尽管影片所展现出来的是一个虚假的世界与故事,但观众还是很认可它,因为他们完全沉浸于美丽的谎言之中。而主人公也只有在这种虚假之中才得以存在与发展。观众对“英雄主义”的渴望,对故事情节进展的期望使得“英雄主义”的存在具有适当性。观众会为主人公的快乐而快乐,然而这仅是观众在自己心中构造出的喜悦。在观众心中,他们需要这种“英雄主义”。

  三、娱乐化“英雄”的意义

  好莱坞的历史剧主要讲述的不是历史,而是通过历史背景展现出来的新东西,历史在影片中承担着具有神奇色彩的背景作用。在该影片中,故事本身对历史事件做了重新的编排,使情节更具戏剧性,为历史蒙上了神奇的面纱。这部英雄电影使用娱乐化的方式展现出了“英雄主义”,然而影片不仅仅是为了创造娱乐,而是用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观众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影片的内容,满足观众内心的需要,使其产生共鸣,这才是影片所要达到的真实目的:让影片中英雄成为观众心目中的英雄,让主人公的经历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才是影片要达到的最好效果。

  “英雄主义”是个形象,如何把其塑造成观众心目中的形象是影片需要克服的难题。这个形象要抓住观众的眼球,感染观众的情绪,与观众心中的形象产生共鸣。好莱坞运作这种娱乐化的“英雄主义”无疑是成功的,对英雄影片多元化塑造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在影片物馆是故事发生的地方,这个特殊的地点使不同时期的人物同时复活成为可能,而夜里这个梦幻的时间也使故事本身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这个故事虚假又真实。虽然出现在虚假的世界,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也是有着现实世界的影子,主人公是一个虚假世界中的真实英雄。被娱乐化的好莱坞式“英雄主义”使主人公成为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主人公充满了正能量,在幽默和谐的气氛中使他的英雄形象得以成功塑造。平凡的主人公用不平凡的事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观众,让观众有冲动去成为现实世界中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影片通过动物的复活使其更加活泼、生动,充满传奇色彩,也使人性得到了更加真实的展现。白天的静与夜晚的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影片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了震惊、奇妙与想象。

  好的电影能够操控观众的情绪,使观众随着影片的故事情节而喜怒哀乐,使观众内心充满猜测与想象,使其有种身临其境的奇妙感,同时观众又可以从旁观者的视角对故事中的人与事进行审视、认同或是否定,故而这种被娱乐化的好莱坞式“英雄主义”在《博物馆奇妙夜》这部影片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影片用娱乐的手段对故事情节的操纵时刻冲击着观众的心理防线,“迫使”观众产生共鸣,使观众在现实中想要成为影片中主人公一样的人物,这是影片的成功之处。影片中的主人公在现实世界中是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他不惮于遭遇的困难,迫切地想要超越自己,在现实世界的种种约束和在虚假世界中的种种可能引出了其在虚假世界中的各种英雄举动,无论什么困难,无论困难由何人创造,只要超越自我就会成为自己心中的英雄。

  四、结语

  被娱乐化的好莱坞式“英雄主义”对电影产业中的多元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类更具喜感的好莱坞式“英雄”人物能够深得人心,吸引观众的眼球,被他们所接受,这无疑也是好莱坞的一次成功探索,同时也再一次证明了电影的发展是以观众为导向的真理。电影的发展在保证正确的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同时,要尽可能满足人们的心理诉求,以此来实现电影的存在意义。新时期好莱坞影片对“英雄的塑造”展现出丰富的多元性,该影片所体现的娱乐化的好莱坞“英雄主义”使观众能够在困难重重的现实中想到电影角色的成长历程。因此,这部影片使虚假的故事富有了极大的现实意义,令观众能够体验了一次心灵之旅,并所有感悟。

  [课题项目] 本文系北方国际大学联盟课题项目“英文电影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中的积极作用研究”(项目编号:20120306003)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文星.好莱坞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J].电影文学,2013(02).

  [2] 毛晋华.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式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J].电影文学,2013(16).

  [3] 吕远.“英雄的历程”――好莱坞主流故事模型分析[J].当代电影,2010(10).

  [4] 李刚.谱系化与升级重构: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的概念设计与奇观复现[J].当代电影,2015(09).

  奇妙的物理现象篇6

  奇异的反义词

  普通 [注释]平常;一般:街上跑的桑塔纳轿车已是很普通的小车了|她的大衣式样虽普通,料子可挺好。

  平常 [注释]①平时;日常:饮食言笑如平常|他平常很少看电影。 ②普通;寻常:他的相貌,实属平常。

  平凡 [注释]平常;普普通通:平凡的工作|伟大寓于平凡之中|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

  一般 [注释]①一样;同样:别和他一般见识。 ②一种: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③通常;在正常情况下。

  奇异的近义词

  怪僻 [注释]古怪:性情~。

  神奇 [注释]1.神妙奇特。

  巧妙 [注释]1.精巧美妙;灵巧高妙。

  奇妙 [注释]1.希奇神妙;美妙。

  奥妙 [注释]深奥微妙:不知其中奥妙。

  古怪 [注释]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的;生疏罕见的:脾气~丨样子~。

  怪异 [注释]①奇异:行为~丨~的声音引起了我的警觉。 ②奇异反常的现象:~丛生。

  离奇 [注释]不平常;出人意料:情节~ㄧ~古怪ㄧ~的故事。

  奇怪 [注释]1.希奇特异,不同一般。 2.不寻常的人或事物。 3.觉得奇异,惊奇。

  奇幻 [注释]1.奇异虚幻。 2.谓虚妄,不切实际。

  奇特 [注释]1.不寻常,特别。

  特异 [注释]1.特别怪异的现象。 2.特殊,不同一般。 3.特别优异。

  稀奇 [注释]1.稀少新奇。

  独特 [注释]独有的;特别的:风格~ㄧ~的见解。

  瑰异 [注释]瑰奇。

  诡秘 [注释](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捉摸:行踪~。

  蹊跷 [注释]1.亦作"蹊蹻"。 2.奇怪;可疑。 3.花样;奥妙。 4.不平正。

  用奇异造句

  1. 青春来的和走的履程便是如此巧妙又如此奇异的和流浪粘在一起,和旅行粘在一起,和书粘在一起。我有太多时候总将自己也归纳在那旅行和书里了。只是在那旅行和书里,我找不到李太白,也找不到杜子美。

  2. 奇异莫测的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美妙绝伦的自然交响曲。在这雄浑壮观的交响曲中,有一种声音是我的最爱,他时如悠扬婉转笛声,时如惊涛骇浪,这便是雨。

  3. 菊花的形状奇异,有单瓣、重瓣,有扇形、球形,有长絮、短絮、平絮和卷絮。菊花没有牡丹富贵,没有兰花名贵,但它顶风傲霜,和梅花、兰花、翠竹并称“四君子”。

  4. 这只奇异的蝴蝶,远远看去像倒挂在树上的一片枯叶,要是你伸手去摘那片树叶,它却飞了起来。

  5. 我们的生活似乎在代替我们过日子,生活本身具有的奇异冲力,把我们带得晕头转向;到最后,我们会感觉对生命一点选择也没有,丝毫无法作主。

  6. 美是奇异的。它是艺术家从世界的喧嚣和他自身灵魂的磨难中铸造出来的东西。

  7. 在情感的海上,如没有指南针,就只好在奇异的事件前面束手无策地随意漂流。

  8. 在情感的海上,没有指南针,只好在奇异的事件前面束手无策地随意漂流。

  9. 温暖明亮的火焰像一道奇异的火光。

  10. 夜间醉倒在床上,体会到人生不过一醉,醒来时有一种奇异的兴奋,不晓得穷竟是跟谁在睡觉。在黑暗中,世界显得那么不实在,而且那么令人兴奋,所以你不得不又装得假痴假呆,认为这就是一切。

  11. 春游时,在四季植物园的"奇异蝴蝶园",由于蝴蝶种类繁多,大家全神贯注的抄着介绍。

  12. 呵,我再次领略了那种奇异的飘忽如飞的感觉,那种不可言状的快乐的滋味。

  13. 他本来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结果过犹不及,一身奇异的装扮反而令人难以接受。

  14. 百里峡美丽的山水、宜人的原始生态环境,鬼斧神工的奇异之景,一定给您颇多启迪和感悟。

  15. 他也不去看那些红海两岸的奇异古城,那浮现在天边的城影简直就象是美丽的图画。他也不想一想那些在这阿拉伯海湾可能发生的危险:古代多少史学家如斯特拉朋艾里安阿尔得米多艾德里西等人一提起这里,无不谈虎色变。从前,路过此处的航海家若不给海神奉献祭品,祈求旅行安全,他们是决不敢冒然航行的。

  奇妙的物理现象篇7

  奇石基本构成要素

  山川灵气孕育至宝,乾坤瑞气结就奇珍。例如宁夏收藏家赵立收藏的“岁月”,上海收藏家周易杉从日本回购的明代米万钟藏石“锁云”,台湾藏石家张荣光重金从欧洲寻回的圆明园遗物、康熙御玩“黄河之水天上来”,上海藏石家黄俭收藏的文字石“寿”,这几方材质分别为内蒙古玛瑙、安徽灵璧、缅甸彩玉和黄河卵石的奇石,形神皆备,异彩纷呈,生动刻画了人物风貌,夸张浓缩了山川景致,流畅挥洒了草书神韵,神奇展现了自然艺术的画境禅意,显示出大自然的造化之功。

  鬼斧神工塑造“形” 形是奇石最基本的物质状态,客观反映着奇石的天然形象。奇石历经千秋万岁,显现千姿百态,任由上苍随意造化。保持天工独塑的自然形状而不需人为描抹点染,是奇石的特点与优势。奇石一经被发现酷似人类文明的某种意兴表达,就成为人们争相观赏、想方设法收藏的自然艺术精品。奇石这一自然杰作巧合了人类的艺术审美标准,天然造化中派生出被人普遍喜爱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欣赏,这不能不说是自然造化与人类审美的绝妙巧合,即为“天人合一”的自由境界。事实上,在广大石友心目中,承认奇石属于艺术品也罢,不承认也罢,争先恐后把奇石当作喜爱的自然艺术品去把玩、去收藏,已经成为不容否定的客观事实。

  岩石结构决定“质” 按照石质划分,奇石有石英、玛瑙、冰玉、白玉、树化玉等很多种类。上好的奇石,质地密实坚硬,石表细腻光滑。奇石中稀有重金属含量越科学,硬度越高,密度越大,手感越沉,石质越好,越不容易风化。一般说来,质地直接关系奇石的收藏品位。质地越好,表面越细腻,形象或图纹越清晰,奇石品位越高,具有的收藏价值就越大。比如一方和田仔料的象形奇石同一方石英质地的奇石相比,其观赏价值就大不相同,收藏价格更显天壤之别。在收藏行家的心目中,和田仔料象形石既是奇石,又属宝石类材质。如今上等和田仔料的价格已经10倍于黄金。说到奇石的收藏价值,不能不说奇石的历史文化含量。和田仔料象形石虽然贵重,但同清宫御玩“肉形石”和“黄河之水天上来”相比,它又甘拜下风。因为相对这两方奇石来说,它少了皇家顶级文物的高贵身份,少了圆明园劫难的沉重历史,少了故宫文物躲避战火辗转迁移的时代经历。有经验的藏石家都十分清楚,一方具有巨大收藏价值的奇石必须具备“四有”,即:有看头(形神皆备),有说头(传奇故事),有嚼头(历史文化),有卖头(经济价值)。在收藏讲求精品至上的当今,这样的奇石一生哪怕有幸得到一件,已足以引为快事。

  矿物含量影响“色” 太湖石的灰白、灵璧石的黑褐(也有部分白色、五彩灵璧石)、雨花石的绚丽、黄河石的古朴、大化石的富贵,构成了众多异彩纷呈的奇石种类。奇石的颜色取决于岩层的矿物含量。比如,黄河石中的红色,其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而孔雀石中的绿色,主要成分是氧化铜。奇石的颜色与生成奇石的地质地理条件密不可分。高山峡谷多变的岩层土质,粗沙浊水的剧烈磨洗,使奇石或者具有丰富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或者只有黑与白两种单色,由此构成了画面纷繁或简明的美学基调。欣赏奇石的颜色,主要看构图的色调对比是否丰富,是否明快,是否简洁,是否恰到好处,是否与画面主题相得益彰。近年从黄河上游发现的七彩石颜色鲜艳,五彩缤纷,不少画面天然酷似中国画中的青绿山水,迅速飙升为新贵石种,成为收藏家的猎获对象。

  画龙点睛巧命“名” 奇石命名十分重要,命名得当,点石成金,奇石身价倍增。十几年前,藏石家魏强收藏了画面石“东坡赏石图”。最初横放似伊人伫立秋水,故名“长相思”。赏石家苏立社竖起来看说,画面人物颇像一位宋代官人在观赏什么,应该叫“东坡赏石图”。此言一出,藏家争相购买,价格当即从1800元涨到20000元。奇石命名的构思酝酿阶段,正好体现人与石相互交流、碰撞、融合、升华的心路历程。命名贴切精妙如同大师开光,奇石顿时宛如姑娘见了情郎般大放异彩。但是,奇石命名需要调动丰富的生活阅历与多种知识和修养,要寄托个人感情,反映命名者的艺术感悟与文化素养,远非一日之功可速成。

  绿叶衬花配好“座” 骏马配雕鞍,奇石须雅座。奇石配座要讲究装饰艺术性。给外形不规则的奇石配座,首先要选准适合的摆放位置。一定要远观近看,反复琢磨,权衡利弊,以突出奇石的思想主题与画境,力求达到移步换景、横峰侧岭的奇妙效果。石座的材质、花样的雕式、油漆的颜色以有利衬托奇石为出发点,尽量避免本末倒置、画蛇添足或者喧宾夺主情况的出现。

  奇石蕴含精神取向

  日本熊泽禅师的《石德五训》,对石包括奇石的感悟堪称精妙:奇形怪状,无言而能言,石也;沉着而有灵气,埋于土中而成为大地骨干,石也;雨打风吹,坚固不移者,石也;质坚而能完成大厦高楼之基础者,石也;默默伫立山中或者庭园,增加生活情趣,并能抚慰人心者,石也。“石”在禅语里通常指不被一般知识和智慧所拘束,在高度空间自由活动的一种心境。由此可见,奇石在美化生活、开启心灵、陶冶情操、激励精神方面具有特殊功效。

  自然大师造化“美” 奇石摄人心魄的美,表现在它给人以形、色、质综合意境的强烈视觉冲击。恰到好处的妙笔生花,鬼使神差的画龙点睛,会令人叹为观止。在自然界里,美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由此奇石收藏也被称为“发现的艺术”。这种说法是在大自然创造美的客观基础上,强调了由人去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升华美的主观作用。北京西山村外卧有一块顽石,千百年里无人问津,曹雪芹到此居住后,天天面对卧石,日久生情,抒发出清高孤傲的抱负: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曹雪芹10年沤心沥血,终于石破天惊,写出了世界奇书《石头记》。

  天地正气凝聚“魂” 中国赏石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女娲炼石补天”“完璧归赵”“石猴出世”“米芾拜石”的传说家喻户晓。从古到今的石文化把天地正气、人间正道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理念,深深根植于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行动。

  中华文化赋予“神” 中国河流纵横交织,黄河石、长江石先遭高天滚滚寒流残酷侵袭,后经粗沙浊浪痛苦磨砺,太湖石出污泥而不染,灵璧石饱受地裂雷劈乃壮其筋骨,无不遗传了河流母亲、大地母亲的血脉基因,携带着中华文化的风采神韵。这些奇石所呈现的画意诗情,大到山川原野人物走兽,小到一草一木花鸟鸣虫,都同河流湖泊的地域地貌风情景物相吻合,鲜明生动地张扬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洗心革面修养“禅”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一方摄人心魄的奇石,需经千万年火热水深、粉身碎骨的磨难,才能堂而皇之进入藏家的厅堂。岩石形成之初,地心深处的岩浆须经受千度万度高温的地火熔炼,才能融合各种矿物成分,构成五彩缤纷的颜色;后经地壳挤压喷发奔涌,冷却凝固形成岩石;再遭到电闪雷击、地震、泥石流的撕裂劈砍,才被分割成块,接受河水的剧烈洗磨;渐渐成型后,又被埋入河底沉沙中修心养性,吸收大地日月之精华,生成妙趣横生的灵性,如此恰好应证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成才规律。奇石升华出宁静致远的禅意,显示了超凡脱俗的禅境,给人以淡泊明志的禅定。

  奇石独具收藏价值

  黄金有价石无价。自然造化的奇石,具有不可比拟的收藏价值,说奇石无价,在于它天工独塑,只此一件,决无重复。就奇石极品而言,就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了。

  独一无二成就“奇” 奇石之奇,不可重复。或在造型之奇,或在画面之奇,或在色彩之奇,或在质地之奇。收藏奇石首先考虑的是它的珍稀度和绝妙性。如果这方奇石在同类型中出类拔萃,无可比肩,它就可能创造天价,因为奇货可居。欣赏一方奇石,要看它是否奇妙,在造型或者构图上是否鬼使神差,具不具备不可思议的和谐与精妙;要看它是否奇丑,因为丑到极处便是大美;要看它是否奇绝,往往因为数量稀少,文化意蕴非常奇罕;要看它是否奇异,是否具有与众不同的灵异之处;要看它是否具有奇缘,与收藏者是否存在千载难逢的不解之缘。需要指出的是,不是说某方奇石必须都具备这五方面的奇,但只要它具有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就有了值得收藏的档次和品位。它具备的特点越多,说明这方奇石的综合价值就越高。

  奇妙的物理现象篇8

  一、 稳定的叙述模式:漫威英雄的模式化塑造

  漫威漫画公司塑造了美国队长、蜘蛛侠、钢铁侠、绿巨人等多名超级英雄形象,充分满足了大众期待,如今,在大众文化审美的追捧下,超级英雄电影已经俨然成为一种类型化影片,在电影商业大潮中获得了稳固地位。这种类型化影片往往具有一定的模式化特征:叙事上具有相似的情节与结构,甚至可预知的情境、段落、困境、冲突、结局等;人物设定上,往往具有相似的、定型化的人物类型、角色、个性、行为动机等;主题表达上,则集中于正义的道德性主题模式。《奇异博士》作为漫威出品的又一力作,也继承了漫威系列的稳定叙述模式,无论是在人物的设定、英雄的磨炼与蜕变、故事情节结构的设置以及彩蛋的安排上都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一)英雄人物的设定

  与漫威塑造的其他超级英雄相同,奇异博士也改编自超级英雄漫画。由于超级英雄漫画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拥有一定数量的受众人数,所以在将此类文本改编成电影时对读者熟知的超级英雄进行银幕塑造,就会引起观众的强烈期待,况且奇异博士是由影响力较大的“卷福”饰演,超级英雄身份的设定更是吸引了不少的影迷,这种人物设定促进了影片的商业推广力。史蒂文・斯特兰奇是影片的人物塑造中心,他与钢铁侠、蜘蛛侠、美国队长等英雄人物一样,本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物,但在经过一系列的磨炼后逐渐成长蜕变为拥有特殊力量的超级英雄,在地球以及人类遇到磨难时挺身而出,保护捍卫他们所在乎的一切,当史蒂文・斯特兰奇与反派誓死搏斗的那一刻,英雄人物“奇异博士”便塑造成功了。在英雄人物的设定面前,反派人物则显得滑稽可笑且不堪一击,这种手段则是为了突出英雄人物的英雄之处,纵观漫威出品的大部分作品,都具有这种人物设定上的相似性。

  (二)戏剧化的情节结构

  漫威的超级英雄系列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为基础,充满戏剧化冲突,故事结构较为完整,故事情节在逐层发展中走向结尾的高潮,并且每部影片都离不开正义战胜邪恶的团圆结局。电影《奇异博士》在故事情节的叙述结构上呈现出了明显的戏剧性,出类拔萃的外科医生与拥有超凡魔法的至尊法师之间本身没有任何联系,但经过影片的戏剧性安排,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一次意外性车祸事故改变了史蒂文・斯特兰奇的日常生活,曾经创造无数次奇迹的双手如今已经无法拿起手术刀,这种精神与身体上的双重打击是其成长为超级英雄的导火索,他开始不顾一切地寻找拯救自己的方法,在奇遇莫度后他见识了超乎其想象的世界与魔力,在古一法师的指导下他克服了心理障碍,学会了具有神秘色彩的魔法。在这种叙事平衡中影片又适合时机的安排反派人物出场,增强了影片的戏剧冲突与叙事表现力,反派人物的出现无疑是对英雄成长的一种严峻考验,在这一考验环节叙述完成后,史蒂文・斯特兰奇的英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同时,这种史蒂文・斯特兰奇式的蜕变过程完全符合漫威系列英雄的成长历程,他们虽然经历了不同的磨砺与考验,但他们却拥有着相似的、有规律性的英雄成长历程,而这个过程往往又具有突出的戏剧性色彩,使角色突破普通简单的小我成长为有力量有担当的英雄。

  (三)彩蛋的悬念与预示

  漫威系列的影片经常采用片尾彩蛋的方式来透露与续集有关的情节线索,为续集埋下伏笔,相当于一个悬念的设置,或是对之后即将发行的影片内容的一个预告,这对于漫威迷来说,无疑具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如2008年上映的《钢铁侠》片尾彩蛋中,神盾局局长弗瑞出现并传达了神盾局正在组建复仇者联盟并邀请钢铁侠加入。在2010年的《钢铁侠2》中,钢铁侠正式加入了复仇者联盟,且在片尾彩蛋中神盾局发现了雷神的锤子,其后便在2011年上映了《雷神》,如此之类彩蛋的设置,贯穿此系列影片,具有预示与设悬从而吸引观众的作用。《奇异博士》也是如此,在影片最后设置了双彩蛋,更是增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第一个彩蛋预示着奇异博士将会亮相《雷神3》,第二个彩蛋则预示着莫度黑化,在之后的续集中将会展开博士与莫度之间的对抗。这些透露与悬念无疑为《雷神3》《复仇者联盟3》《奇异博士2》等做了较好的预告性宣传。

  二、 崭新的想象空间:新英雄的个性化展现

  在类型化电影的制作中,影片虽然强调其稳定性、可模仿性以及重复性,但其并不否认类型片自身的创新能力,而这种创新源于无限的想象与科技的支撑,二者的有机结合正是这种类型片长盛不衰的生命力之体现。《奇异博士》在运用类型化、模式化的传统叙述模式中更是加入了许多新鲜的元素,在原有的叙事模式下呈现出一个崭新的、极具个性色彩的超级英雄。作为超级英雄题材的电影,科技特效是影片很重要的构成部分,此部影片的科技特效更是大大超越了该系列之前的作品,打造出了惊奇、酷炫、丰富、震撼的视觉奇观,透过这些奇观,观众感受到的是天马行空、无与伦比的想象世界。可以说,影片中超凡的想象与精湛的科技特效为原本模式化的叙事披上了个性化的华丽外衣。

  (一)无与伦比的想象与新鲜元素的融入

  想象是电影艺术中一种可见的思想,它将艺术与现实完美的融合,展现出影片独特的形式与风格,在视觉艺术上创造出陌生感,从而引起观众思考。《奇异博士》向观众展现出了非凡的想象力,无论是新鲜的玄幻元素的加入,还是奇异的多维世界展现,都超出了常人的想象范围,勾勒出一个个匠心独具的奇妙画面,让观众体会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肆意地在曼妙的想象世界中驰骋,地球外广阔宇宙空间的设想,反派多玛姆暗黑力量的构造,灵动呆萌的战袍形象,灵体出窍感受宇宙世界的惊奇,任意切换空间的神奇以及奇异博士利用时光之眼使时间循环的场面等等,都足以彰显影片卓越的想象能力。此外,影片通过想象的力量,将颇具东方玄幻色彩的玄学元素以及西方魔法元素融入其中,使影片多了几分神秘色彩。史蒂文・斯特兰奇为治疗双手,拜至尊法师古一为师,这种形式颇有一种东方的拜师求道的意味,且古一法师所讲的多元宇宙世界与地球空间的关系、人的意念和真身的关系方面的道理,也体现出一定的东方玄学色彩,其中多个灵体出窍的镜头更是在东方神仙道说中多有w现。魔法元素的加入也增强了影片的神秘感,史蒂文・斯特兰奇的两件法器充分彰显了这种魔幻色彩,博士的悬浮斗篷便是一个十分抢戏的魔法力量元素,影片中的斗篷聪明灵活,仿佛具有人的智慧,具有很强的魔力;阿加摩托之眼是博士的另外一件具有强大力量的法器,它拥有破解黑暗魔法、窥探异度空间,甚至扭转时间、探测过去未来的魔力,这个闪耀着绿色光芒的小金属给观众带来了心潮澎湃的魔法体验。想象、玄幻、魔法等元素在影片中的有机融入,增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满足了大众对奇异博士这一“奇异”故事的审美期待。

  (二)精湛的科技实力与视觉特效的呈现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制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影像来表达影片独特的画面语言,那么仅仅借助想象是不足以实现的,此时则需要科技特效的辅助,将思维中的想象世界以艺术化的形式呈现在荧幕前,这样虚幻的想象才有了现实的依托。在影片《奇异博士》中,无与伦比的想象与玄幻魔法元素的融入都要依靠科技力量的支持,影片制作中精湛的科技特效的使用把一切奇妙的想象转化成瑰丽的画面,让想象力有的放矢。影片伊始,观众便在奇妙真实的特效面前震撼,颠倒错乱的高楼大厦,瑰丽神奇的镜像魔法,无限多维的空间结构,这些未知的世界与景象深深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随着故事的推进,一个前所未有的魔法世界徐徐呈现在观众视野中,科技特效再次发挥出了强大的威力,灵体出窍,遨游多维宇宙,穿越无限维度,颠倒时空界限,法师们任意切换空间,从纽约到伦敦再到香港甚至到医院,一幕幕奇妙的场景精彩纷呈,用强大的特效来展现魔法的魅力,有如万花筒一般华丽绽放,由此带来的视觉冲击,绝对堪称惊艳,令人叹为观止。影片难忘的结尾带来动作戏的高潮,在这段情节里导演以各种方式来利用时间,奇异博士穿过地球来到宇宙空间,与大反派多玛姆谈条件,一次次地逆转时空,让本来具有悲情英雄色彩的片段更加幽默轻松,让这个漫威新英雄展现出了独特的个性魅力,给人以深刻印象。特效镜头不光给人以视觉上的惊艳,事实上还帮助了影片的叙述,如果没有这些特效场面,影片将无法完成这种神秘奇幻的创作。

  奇妙的物理现象篇9

  唐代诗坛名家辈出,千古不朽的诗篇浩如烟海。在这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圃中,有一枝绚丽夺目的奇范异卉,这就是李贺的诗歌。

  李贺(公元790—816)是中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仕途蹭蹬,贫病交加的困境下,仅仅度过了人生的二十七个春秋。生命虽短暂,但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混暗,国势衰微,加上自己遭际坎坷,因而愤强激越,他把这种思想感情熔铸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长吉体”诗风。李贺天才奇旷,熔古烁今,又独辟路径,自成面目,以不同凡响的创意,给人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篇,在唐代诗歌史上卓然绝立,为后人所不及。李贺诗歌一直让后人交口称誉,深为赞叹,李贺是中唐至晚唐诗风转变的重要人物,在唐代诗坛和我国诗史上永放异彩。

  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久不衰的魅力。总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色:

  一、李贺诗歌以其丰富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把人们带入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

  丰富奇特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是长吉体最为成功的因素。黑格尔曾经说过: “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艺术家的想象。”①马克思把“想像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入类发展的伟大天赋”②。李贺创作诗歌感情炽热,神思驰骋,无论何种题材,经诗人丰富的想象,迥然异趣的艺术构想,画面气象万千,新意叠出。想象

  在唐诗中起重要的作用,它和比喻和夸张关系密切,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奇特的夸张都来自诗人丰富的想象。李白和李贺都是典范。然而,李贺同李白最大的区别,在于李贺诗作想象十分奇特,并妙用大量通感,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清晰,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使作品更具艺术的震撼张力,达到袭人心脾的效果。

  幽幻神奇、漂渺无端。如《听颖师弹琴歌》,此诗是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时听颖师弹琴后所作,描摹了颖师美妙绝伦的琴声,赞叹了他的高超的琴艺。诗中描绘琴声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以声喻声的“双风语”、“敲水玉”,还有以“挟剑赴长桥”的武艺、“浸发题春竹”的书艺来喻琴艺使人耳目一新。又有运用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用“别浦云归”、 “芙蓉叶落”、“秋鸾离”来形容琴声的清悠优美,以越王夜游天姥,仙女骑鹿渡河形容琴韵的轻盈飘逸。更见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通感的运用使诗作灵感激荡,意趣横生,韵味深长。

  出神入化,想落天外。如《梦天》,诗人把月亮的幽光幻想成蟾、兔的泪水,把天空的云层描绘成琼楼玉宇。如“玉轮轧露湿团光”一句,把明月在云雾中飘过说成是“玉轮轧露”,真是虚幻离奇的奇想。《梦天》不仅意象奇特,构思也奇特,邀游月宫已是奇诡;突然转问哲理的探索,更是奇之又奇;在艺术构思

  上,变幻奇谲,与李白的《古风》(十九)有迥异之处。同为梦游诗,李白诗的前后两部分一幻一真,一虚一实,而李贺诗却是一虚一玄,更显精奥含蕴。黎简语:“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③在诗人如橼巨笔之下,诗味仪隽永引人入胜,有悠然不尽之感。

  想象奇伟,构思精巧。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这是李贺历来脍炙人口的一首诗。“忆君清泪如铅水”比喻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金铜仙人怀旧、惜别之痛——泪水涔涔,落地有声。“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想象尤其奇伟,表达历史无情的感慨,它的艺术魅力在于意蓄多层,言外有言,饱含深刻的哲理。司马光曾称此句“奇绝无对”④,因其风格独特,成为千古绝唱。《罗浮山人与葛篇》中用“毒蛇浓吁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来描写溽暑薰蒸,酷热难当的天气。《美人梳头歌》中用“一编香丝云撒地”来形容美人梳头临镜解鬃的一刹那。《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用“踏天磨刀割紫云”来赞扬端州石工采割砚石的技巧。李贺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般的声音,银河上漂浮着闪耀的星星,流云学会人间流水的声音等等,充分表现诗人想象奇伟、运思精妙,为鬼斧神工,产生惊人的魅力。

  二、李贺诗以幽邃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给人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情趣。

  李贺诗境界幽邃朦胧,使人遐思无穷,迷离恍惝,想象空间广漠无垠,意蓄多层。这和李商隐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李贺诗与李商隐不同之处,是李贺诗构成瑰艳凄冷的意境。李贺诗膜脱美、静穆美、动态美的图景,给人以阅目怕神之感受。

  朦胧幽奥,如烟浩渺;如《李凭望篌引》诗中一系列的典故,使人读起来如坠五里雾中,;片朦胧。如索解其典故,就可以知道作者技艺的精湛。全诗中心是李凭演技高超,作者处处按演奏的艺术效果来加以描写——云彩为之不流,舜纪素女因此而调怅,声音如玉碎风鸣,像荷花的露珠那样圆润,又像香兰在微笑……这一切,都得调动读者的想象,去完善诗中未讲到的演奏效果。这样用典,既灵活自如,又化为诗魂。同时许多典故又有了“多主性”,表达意蕴更为深奥高远。

  神出鬼没,意境深邃。如<巫山高>诗人一开笔便将读者的退思引向苍穹。神女瑶姬是诗中主角。她的行踪飘渺,不念旧情,“一去一千年”、“楚魂”在峡中往返徒劳,只能“寻梦”而已。诗中瑶姬的形象纯是写意,未着一笔描绘,但她的行踪、风韵却似可见。如此用典,“味外之味”极浓。“楚魂寻梦风?然”一句,非常幽冷。通篇造境奇特,笔触新奇。

  幽冷豁刻,阴森爽肃。李贺诗与李商隐诗不同之处,在于李贺诗歌神秘阴森的氛围,瑰诡凄冷的意境,从而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如《将进酒》诗的前面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摈纷绚烂,有声有色,给人极强的敏悟。美酒佳看,欢歌曼舞,人生之乐似乎莫过于此,但结尾笔锋倏转,出人意料地推出死亡的意念和死的悲哀,一片苦涩幽怨的意绪。《秋来》中,诗人深感韶华易逝,想到呕心苦吟无人赏识,只有同病相怜的古诗人魂魄来相吊慰,有幽明同悲,千古一慨之意。运思凄苦,意境幽艳,强化了作品的奇诡冷艳之美。

  三、李贺诗以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大凡艺术,都必须具有形象性,才能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内蕴。构成艺术特征的形象,在诗歌中就是意象。意象是心灵化的心意附着物,是内情与外景的重合,意象包括按生活实有之景重新组合的现实意象和跃出生活常情的超现实意象。用现实意象创作的诗人颇多,运用超现实意象创作的极少。在唐代诗坛,敢于运用超现实意象的惟李贺一人。成功地构塑新奇意象使李贺成为一名杰出的诗歌天才。

  新奇精蕴,超然物外。李贺的《老夫采玉歌》与白居易的《卖炭翁》和韦应物的《采玉行》界定了不同的艺术分野。《卖炭翁》严格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老翁卖炭,炭被官府豪夺一事,暗含对时政的讽喻,思想意识不可谓不积极,但这种现实意象缺乏创意,缺少诗歌表现性的审美价值,韦应物的《采玉行》亦然。同是写民生疾苦的李贺的《老夫采玉歌》则是诗人忧愤情绪经过内化的艺术表现。诗人想象超常,笔调沉痛。构塑了“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的超现实意象,阐明采玉老夫积年累月在蓝溪采玉,搅得龙不安宁水不清,却难填统治者的欲壑。“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诗人好像是说蓝溪之水与劳动人民结下了不解的怨恨,实是诗人用意微情浓的微词去启发人们,委婉含蓄地指出谁是罪魁祸首,对统治者的深仇大恨用恨溪水来表达,更是妙笔生花。这种超现实意象赋予蓝溪水以人的性格,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从而领略其中意趣,产生愉悦的审美。这是李贺诗神奇意象运用的高妙之处。神奇莫测,匪夷所思。如在《天上谣》中诗人以超常的想象,设想天上美好的世界,从而感叹人间岁月的匆忙。所创造的生动奇特的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前所未有的。美妙绝俗,情趣盎然。如《李凭箜篌引》,诗人想象的翅膀又飞到了古的 神话传说里,精妙的乐曲,唤起神妪的兴趣。音乐的美妙感及异类,鱼跃蛟舞。《春坊正字剑子歌》中“提出西方白帝惊,吸吸鬼母秋郊哭!描写剑光逼人,连白帝也为之震惊,鬼母亦因之

  害怕等等超现实意象,大都是从神话羽化而来,是对现实描写的补充,是诗人艺术独创的突出表现。

  四、李贺诗色彩秧丽,奇警峭拔的语言艺术,惊人耳目,给人以美的感受。

  李贺诗作语言不拾他人牙慧,不蹈常袭故,他楼玉雕琢,又设色浓艳。杜牧说“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⑤,陆游则把李贺的诗比作“百家锦袖,五色眩曜,光夺眼目”⑥。李贺诗的浓艳特色是承泽于六朝宫体,但是李贺对宫体作了改造,用奇警峭拔济宫体浮艳之穷,别具特色。

  色彩艳丽,积妙喜人。如《上云乐》中句“飞香走红满天春,花龙盘盘上紫云。”香烟和烛光像春气般弥漫天空,如龙盘绕云际。

  图景壮美,瞻观雄奇。《将进酒》“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风玉脂泣,罗帏乡幕围香风。”各种珍看美味玉液琼浆,一经诗人神来之笔,便五彩缤纷。《蝴蝶飞》“龟甲屏风醉屏眼缬。”室内陈设虽只提“龟甲屏风”,读者自能想象出富丽、华贵的景象。《高轩过》“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叙写愈、??二人的华服丽车和来访的如虹气势,词藻华美,色彩鲜明。这强烈的美感和色彩感达到一种很高的、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

  峭拔警迈,简炼出新。在语言运用上,李贺力避平淡,在设色浓丽中又追求奇警峭拔。炼字造句传神又极富特色。李贺善用通感的方法,把事物系上感情、感觉等,如红日“笑红”、“冷红’、“老红”、“堕红”,露曰“泣露”,风曰“桐风”、“酸风”,雨曰“香雨”,骨曰“恨骨”,血曰“神血”,这样的造语尖新,尤其烙有李贺的印记。李贺非常注意语言的创造性,遣词造句,力避陈言,语羞雷同,另创新词。如说酒是“琥珀”,剑曰“玉龙”,天河叫“云浦”、“银浦”、“别浦”、“天江”,美女曰“金钗客”,吴刚曰“吴质”,甲曰“金鳞”,磷火曰“翠烛”,嫦娥曰“仙妄”,读书人曰“书客”,挂曰“古香”等。这些生新的语言,使他的诗歌呈现出曲折奇峭的面貌。

  李贺是我国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生在李白、杜甫死后二十多年,韩愈、白居易、柳宗元、韦应物、卢全、孟郊等竞起争鸣的时代。他在钻研涵濡上用了一番深邃的工夫,在构思运笔上费了一番“具心孤诣”。他的作品使雄健豪放、名高一世的韩愈为之心折,并在逝后十几年即为后代西昆体所宗的温庭筠、李商

  隐所效而屹然成了唐代诗歌中的一派。从那时起,经历宋、元、明、清一千多年,他的诗歌一直为诗人们师法、摹拟。李贺诗并得到的珍重、喜爱、赞扬和借用。李贺作为一位极具艺术个性的诗人,在西方享有几乎与李白、杜甫、王维等齐名的位置。李贺是一位风格独特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屈原、李白诗臻妙各殊,同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屈原气势磅礴,李白飘逸清新,李贺凄清瑰丽。屈原、李白写梦境、仙境,李贺兼写“鬼魅”。李贺的诗歌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他丰富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创作内容和方法,其惊人之作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的优秀遗产。李贺诗歌对中唐至晚唐诗风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贡献卓越,永放异彩!

  注释:

  ①黑格尔语,张福庆著《唐诗美学探索》,华文出版社2000年版,第298页。

  ②马克思语,童庆炳主编《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8页。

  ③黎简语,刘开扬著<唐诗的风彩),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467页。

  ④司马光《续诗话》中语,刘开扬著《唐诗的风彩》,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479页。

  奇妙的物理现象篇10

  海底两万里》是“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一部巨著。书中故事曲折离奇,惊险万分,扣人心弦。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海底两万里读后感,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请您阅读。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今年,我在海底遨游了两万里!开启科学与幻想之旅——《海底两万里》是素有“现代科学科幻小说之父”的凡尔纳创作的三部曲的第二部。在漫长的海底之旅中,我时而会遇到险象环生的惊险景象。时而会遇到令人陶醉的优美景色……

  故事起于1866年。有人以为发现了独角鲸,接二连三的事件令民众人心惶惶,阿龙纳斯受到美国政府的邀请,参加了清除怪物的活动。后来他发现那不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潜艇里的船长不没有对他们有什么伤害,还是船长为了保护秘密,从来不许他们离开。而阿龙纳斯一行人始终想逃离这海底世界,回到本该属于他们的地方……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成功逃脱,阿龙纳斯吧这秘密公诸于世。

  看完这篇小说后,我收获颇丰。

  令我最深刻的是尼摩船长,他的人物形象具有神秘色彩,总让我想了解他。他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鹦鹉螺号潜水艇,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他知识渊博,沉着冷静,从书中的描述中,不看看出他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他曾呐喊过:“在海中我不承认有什么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是呀,他是个自由的人但也是孤独的智者把。

  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是独立的个体,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看法!在生活中,我会关注上了年纪的人,他们都饱读书籍。在浮躁的世界里他们还是保持着一份平和冷静甚至会去享受孤独,我让我想探索生命的奥妙,然而我现在还不知道。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2《海底两万里》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潜水船。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就这样,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对尼摩船长出类拔萃的才华与学识的钦佩。但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还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

  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去各国海轮,搅得人心惶惶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旋涡吞噬为止,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这本书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旅行过程中我和尼摩船长以及游客们都可以说是随着事情发展,而有所变化,有时惶恐不安,有时轻松愉快。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3你见过一望无际的碧蓝海洋吗?你渴望去探索那充满未知的海底世界吗?就让我们跟随凡尔纳的脚步,一起畅游在《海底两万里》里吧。

  主人公阿龙纳斯教授跟随林肯号奉命抓捕一只“庞然大物”,却没想到这是一艘先进的潜水艇,之后水手尼德。兰、康塞尔和主人公成为了诺第留斯号“自由”的俘虏。他们跟随着船长摩尔,欣赏珊瑚岛奇景、海底狩猎,在珠场与鲨鱼搏斗、“进军”南极、肉搏章鱼……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逃跑,自由与故乡是他们的渴望,在一次北冰洋风暴中他们顺利逃出,而诺第留斯号也不知去向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许多个夜晚里,当船的电光映照着波光粼粼的水,想象着会有成百上千的鱼群在你面前若无其事的游过,偶尔还会有一条令人惊悚的鲨鱼出现,周围的海藻在推动器的动力下摇曳着,贝壳类静静地躺着,那深邃的小洞里说不定还有某这奇怪的生物……我也真想去那个奇妙的海底世界遨游啊!

  令人感到奇怪的不仅仅是故事情节中脾气古怪、有时善良有时残暴的船长摩尔,他痛恨人类社会却时常像人们伸出援手。还有令我们更为惊叹的是,作者凡尔纳的小说幻想不仅仅是凭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还隐隐透出一些科学的依据,例如强大的电的力量和潜水艇已经成为了现实,并且登上南极已经不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了。这是多么神奇的“预想”!

  在《海底两万里》的游历里,我们不仅领略了别具一格的海底美景,各种奇异的生物,更能体会的,还有他们值得学习的探索精神和坚定不移的决心。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4《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着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科幻小说系列中的一本。它的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它的画面多姿多彩,气象万千,读来令人惊心动魄。

  《海底两万里》讲述了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探海旅行的故事。作者以追踪“海水怪物”为引子,衬托出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尔、加拿大人尼德·兰误入“鹦鹉螺”号里的一个个精彩、引人入胜的故事,展现出一幅幅壮丽画面:神秘的海怪、美丽的海底世界、庄严的海底葬礼、丰富的海底宝藏、惊险的南极……

  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和主人公一起畅游了海底的世界,红海、地中海、爱琴海、黑海、大西洋、南极、北极、北冰洋,遇见了许多极为罕见的植物、海产品、海洋动物、世纪战舰的残骸等等,许多有趣的事情,使我开拓了视野,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使我感受到海洋世界的神秘莫测。

  《海底两万里》这部让人惊心动魄的巨着告诉我们:要学习阿龙纳斯教授乐观向上的精神;学习仆人康塞尔对主人忠心耿耿与无私的精神,学习尼摩船长的勇气,和见到朋友有危险的时候奋不顾身去营救的精神。这部小说还告诉我们,人要有勇于探险的精神,才能发现这大自然的无比美妙。

  读了这部科幻小说,我感叹作者的妙笔生花,这些伟大作家们用他们毕生的知识与智慧创作出世界名着,以其盛久不衰的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5《海底两万里》是一本经典名书,它是科学和幻想的结晶,它是海底的奇异大冒险。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心,和书中的主人公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让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这些东西如今都已变成了现实,我感叹作者儒勒。凡尔纳的想象力,竟能在还未发明电灯的社会中预料到未来世界,把科学与故事结合,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

  鹦鹉螺号的尼摩船长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性格阴郁,却又知识渊博。他可以为法国偿还几百亿国债,看到朋友死去会无声地落泪,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会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会逃避人类,施行可怕的报复……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却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在南极缺氧的时候,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蓄罐里还有一丝空气,那时由于缺乏空气,他们几乎虚脱。这时,尼摩船长没有去吸最后一丝空气来维持生命,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他为了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感动了无数读者,也感动了我。

  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作者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被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暑假期间,我阅读了不少的课外书,比如有《吹牛大王历险记》,《海底两万里》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海底两万里》。

  这本书主要说的是1866年,一艘船撞到一处“暗礁”沉没了。船被撑起来的时候,人们发现原来船上的龙骨撞断了。有人猜测是一条巨大凶猛的“独角鲸”撞断的。但这其实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潜水艇的船长尼摩在大西洋的一座荒岛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他还邀请了一名叫阿龙纳斯的作者到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物和水中的奇异的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到达海岸时,阿龙纳斯把他知道的海洋秘密公布于世。

  我很喜欢书中描述的许多罕见的海生动物和水中的奇异的景象,多想自己也变成海里的一条鱼,和许许多多五彩斑斓的鱼一样遨游在大海里。我很佩服阿龙纳斯的勇敢,智斗鲨鱼和章鱼,碰到危险临危不惧。我也很敬佩船长尼摩的智慧,他在当时技术还不是很先进的时候可以制造出奇妙的潜水艇,而且在南极缺氧的时候,潜水服上的储存罐里还有一丝空气,由于极度缺乏空气,尼摩船长没有吸最后一丝空气,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给了教授。他为了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深深地感动了我。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7神秘的海底世界始终都是吸引着人类去摸索的处所。海底毕竟有些什么呢?让儒尔·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来揭秘吧!这是一本科幻着述,是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二部,也是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

  它讲诉了因为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击各国游轮,阿罗纳克斯传授和他的助手一起去查看,遇到捕鲸手尼德·兰,成果客船遇难,三人被鹦鹉螺号拯救后一起伴随尼摩艇长环游海底世界的探险故事。书中的各个情节环环相扣,给人留下悬念。在这本书中,我最爱好龚赛伊。他是阿罗纳克斯教授的助手,是一个诚实虔诚,不可多得的人。书中的龚赛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我不必呼吸该多好,这样就能把空气让给先生了。”而这里的“先生”天然是阿罗纳克斯教学。这就是龚赛伊,他对他的主人永远忠实、佩服。

  作者笔下,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着赫然的性情,他们都不损人利己。阿罗纳克斯乐观向上的精神,尼摩艇长的勇气和他见到友人遇难时舍生忘死去营救的精神都是值得咱们去学习的。我喜欢浏览《海底两万里》,它将那个深蓝的国家刻画得栩栩如生。那是一个无牵无挂与世无争的地方,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海藻植被、鱼类,数不清的珊瑚丛,还有丰盛的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