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设施设计十篇

  公共设施设计

  文章基于城市公共设施、交互设计两方面,融合了多点触摸、感应及其信息共享等技术,对应用这些技术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阐述城市公共设施中交互设计的应用,提出创新理念,着重分析交互设计构成的四要素,确定交互设计的思路将成为公共设施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城市公共设施;交互设计;信息传达;交流体验

  0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共设施的变化也越来越大。数字化技术也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还在不断影响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审美及其认知。作为城市构建的组成之一,城市公共设施应该以产品的形态对于民众进行服务。对于用户来说,交互设计最主要的思路就是对简单高效并且能够带给人们快乐的交互式产品进行设计。如何平衡可用性以及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在交互设计过程中值得考虑。

  1概述

  1.1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指的是公共性以及服务性的措施,城市公共设施可以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伴随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共设施也越来越完善。作为城市的组成之一,城市公共设施可以对城市发展程度以及城市的文化进行综合的反映,并且连接公众和城市环境,组成了“人、物、环境”的系统。伴随科技水平地不断发展,不同数字平台、二维码等互联网产品发展迅速,很多的数字化技术以及相关设备出现在城市空间当中,比如:LED大屏幕、智能公交站等。

  1.2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是对人造物的行为方式相关界面进行定义。基于城市公共设施视角,交互设计就是基于城市公共设施、使用者以及城市环境,在三要素之间进行信息传达以及交流体验感受的双向反馈,令城市公共设施的功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2交互设计在城市公共设施中的应用

  本节着重阐述感应技术相关案例。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主要组成之一,路灯的主要作用是在夜间提供照明。路灯的位置通常是在道路的两侧,具有不同的造型,并且从最开始的白炽灯发展为LED灯、太阳能灯等不同的形式,路灯的存在美化了城市,而“数字化生存”导致人们对于路灯的要求不断增加,期许与路灯等公共设施形成信息交流。图1表示ReactiveSpark交互灯具装置,LED灯数量达到110000个,根据实时跟踪器对公路交通流量进行采集,选择巨大LED灯具进行显示。交通流量通过灯具底部显示的波浪进行展示,当不同车辆经过时,屏幕上便会出现“火花”,此时,公众便可以实时了解路面的车流情况。

  3城市公共设施交互设计研究

  3.1基于城市公共设施类型的视角

  城市公共设施涵盖如下三种:第一类为公共生理服务设施;第二类为信息传达设施;第三类为艺术服务设施。第一类城市公共设施涵盖公共厕所、照明安全设施及其自动售货机等;第二类城市公共设施涵盖路牌、邮筒以及公交车站等;第三类城市公共设施涵盖公共艺术作品以及景观小品等。交互设计介入城市公共设施包含四方面要素,第一要素为构建公众;第二要素为公众行为;第三要素为公共环境;第四要素为技术水平。信息传达设施主要实现信息传递和交流等功能,进而令其在构建交互系统过程中降低难度、提升优势。公共生理服务设施包括公共厕所以及公共座椅等,公共生理服务设施在交互设计介入过程中,可对信息反馈装置进行增设。包括对公共厕所的地理位置以及是否有人使用等信息进行增设;而对于公共座椅,可在座椅的醒目位置对表面温度以及湿度等相关信息进行增设。

  3.2基于城市公共设施媒介材料的视角

  作为传递城市文化信息的主要载体,城市公共设施可以对城市的文明程度以及市民的文化素养进行反馈。所谓的城市公共设施媒介材料,就是人们和公共设施交流的纽带,对公共设施自身功能进行传达的材料。建筑材料中石材、水泥、玻璃钢以及不锈钢等材料作为传统的公共设施的组成材料,很难会形成双向的信息反馈。而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全新公共设施媒介材料应运而生,比如LED以及感应装置等,值得一提的当属LED大屏幕以及字幕应用,这两种媒介材料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应用位置涵盖车位信息、城市滚动宣传栏以及景观灯等。新媒介材料的广泛应用,加强了人们与公共设施的交流与沟通。

  4结束语

  交互设计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要求,将来交互设计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大,文章主要阐述城市公共设施中交互设计的应用,提出一定的创新理念,着重分析交互设计构成的四要素,作者认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发展趋势必将朝着交互设计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然.新媒体视阈下公共艺术交互性设计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03:122-123.

  [2]刘娟.数字媒体技术下城市公共设施中的交互设计[J].美术大观,2015,06:114-115.

  [3]王峰,过伟敏.数字化城市公共艺术交互性内涵研究[J].包装工程,2010,24:124-127.

  公共设施设计篇2

  关键词:雕塑艺术、公共设施、设计、融合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新的高品质的公共设施需求也日益增多。因此,优化公共设施的使用体验,成为人们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必要途径,

  公共设施对公众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效能水平,形象识别,环境认知三个维度。公共设施在满足效能水平的前提下,如何使其具有形象识别性和环境认知性,即如何使在公共设施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能够传递历史文脉,承载独特的文化精神成为其设计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公共设施设计在工业设计的领域中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设计,设计能否被大众成功接受,取决于设计师在产品中是否展现了全新的艺术形式。在诸多形式语言中,将雕塑艺术创作理念融入公共设施设计之中,不失为一剂良策。

  二、公共设施设计概述

  “公共设施”的描述源自于英国,其英文为Street Furniture,意思即为这种设施是为大众所开放服务的。公共设施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充当重要角色,其核心功能是满足人们在公共环境中的生活需求,为人们提供安全美观的生活环境和方便快捷的使用工具,也是承载地域形象,传递城市文化内涵,体现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载体。因此,完善的公共设施设计可以给人们带来良好的公共使用空间与合理的层次感,提升人们的使用体验。

  由于公共设施处于开放的,与环境交流密切的公共场所之中,决定了它的内容与形式都是为大众服务,属于大众文化,因而适应大众的审美需求,满足大众的使用体验,涵盖城市精神是其设计目的。由此,互动性和参与感正是公共设施设计的关键因素。公共设施的设计主体是人,“以人为本”,其设计研究应起源于人的需求,兼顾不同使用人群的实际需求,使他们在使用公共设施时更加方便快捷,安全舒适。公共设施设计的耐用性也尤为重要,采用不当的材料或者粗糙的加工工艺,都会造成公共设施无法经久耐用。同时,公共设施设计在造型,色彩,材料,尺度比例等方面必须遵循形式美的规律,还要保持统一而富有个性。

  公共设施的设计要点可以概括为:①功效为“本”。公共设施因其本身具有公共性,适用性等特点,其通用性,易用性,安全性,耐侯性成为公共设施设计的首要因素。②兼容则“合”。作为环境中的一部分,优良的公共设施应当是考虑性能与审美,兼顾实用性和观赏性,结合传统文化,历史积淀,地域特色和生态环境,并与人文环境相契合。

  三、提升公共设施雕塑艺术性的意义

  雕塑的形式美是艺术性与自然性的结合,以主体的造型特征和空间形式反映所塑造的形象,具有层次感,立体感和纵深感是静态艺术具有的形式美,诚然,在众多艺术语言中,雕塑艺术与公共设施之间有着非常相似的规则,雕塑形式美亦最符合公共设施设计的形制要求,

  从产品语义的角度来说,公共设施的造型设计必须具备多种表达力,包括其使用方法的直接表达,艺术内涵与时代感的内在表达,使产品形象富有张力,富有人文价值和审美情趣,承载地域文化内涵,符合形式美法则等,而这些要素都可以通过产品的色彩、材料,工艺,肌理来表达。与雕塑艺术相类比,这些设计要素则是其造型美学的必需因素。

  与公共设施相比,雕塑艺术在造型特点上占有显著优势。雕塑作为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在造型手法和风格上已经形成了许多有规律的形态元素,具备成熟多元的艺术语言;在意向表述上,雕塑艺术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限制,展现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意味。这些特点和优势都是新的,高品质公共设施设计极力追求的造型方法。

  雕塑造型方法被应用于公共设施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为公共产品设计提供了新的创造思维,还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使用意识和保护意识,真正使公共设施成为城市的一大景观而被人们广泛接受。因此,应当将雕塑的形式美融入公共设施设计中,赋予产品本身极强的生命力,使其艺术表现形式更彰显内涵,在意向表达上更加丰富,多元,

  通过研究雕塑的形式语言以及情感的寄托表达,探索雕塑形式美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和拓展,提升其在公共空间的艺术观赏性,从而创建更舒适的使用体验。就大型公共设施而言,因其兼具的雕塑景观功能,相较普通公共设施,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甚至成为地标式设施,有助于大众形成更加清晰的城市认知,使城市的环境探路更加简单易行。

  四、国外经典案例分析

  1.葡萄牙的Centipede Cinema

  位于葡萄牙吉马良斯的Centipede Cinema是由伦敦的设计公司NEON与建筑师Colin Foumier,艺术家Marysia Lewandowska合作设计的,直译为。蜈蚣电影院。,是一个临时性的电影播放装置。这个极具雕塑美感的装置设计灵感来源于蜈蚣的生理结构。运用三维空间的大空间概念,考虑空间与人的关系,使整体装置与环境完美结合,在“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创造了一种和谐机制。装置外墙附有软木,材质的对比与调和使得整个装置丰富且细致,加上强烈的空间感焕发出的有意味韵感染力,使装置呈现出最佳的视觉效果,传递出美的韵味。如同航天装置一般,与周围的历史街区形成鲜明对比,且韵味十足,将未来感与现实性对比和结合,体现一种完美的平行关系。人们在享受观影体验时,站在每个结点中,只有两条腿露在外部形成“触角”,互动体验使公共设施产生出某种复合视觉效果,在环境空间中构成流动性,使原本静态的公共空间被改变为具有实时变化的效果,使公共设施呈现出动态韵律之感。

  2.Sebastien Wierinck的公共座椅

  比利时工业设计师Sebastien Wierinck设计了一系列用可弯曲的聚乙烯管制成的公共座椅,既富于动势,又不失功用,创造性的雕塑美感设计增强了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座椅采用抽象,夸张,变形等雕塑化的艺术手法,姿态张扬,加之色彩和管道内置光源的处理,显得妙趣横生,精彩时尚,赋予这一公共设施极强的“生命力”。当这些座椅安置在公共场合时,除了提供人们休息,还将激发人们各种联想。它如同某种有机形态,让路过的行人联想到一棵大树,一片丛林或森林,也像是一个类似大脑的具有复杂肌理的网状结构。当坐在其上时,产品的有机生物联想会更加鲜活,作品通过有形塑造,与无形世界的“象”关联起来,这也和中国古代哲学中。大象无形。的意境有了现实的联系。这种雕塑形式美应用于公共设施上,因其生态感,连续性,不仅使人与空间产生互动,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五、融入雕塑艺术的公共设施设计

  1.与自然共生

  雕塑作为公共艺术韵一类,依附于空间范畴而存在,其本身也具备空间性特征。在实际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必须充分处理好雕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其表现出“长”在环境里,浑然天成的自然美感,并通过实际雕塑艺术作品的视觉特征,传递雕塑艺术精神和雕塑文化。从这一角度来看,雕塑艺术中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方式为公共设施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构思角度。

  作为地域文化的媒介和功能载体,公共设施的设计应当力求最大程度地利用地域特征,使公共设施不再是公共空间中沉默的服务产品,而是追求“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和谐性。具有深长意味的形象,体现着独特的性格和文化特征。例如Lawnge Chairs,艺术家Lisette Spee和设计师Tim Van Den Burg联手为荷兰Valkenberg设计的草坪躺椅,突破了以往公共座椅的设计形式,造型上以雕塑化的艺术手法进行处理。产品在满足人们躺,倚功能的同时与大草坪融为一体,这种与大自然融合的形式充分地体现了功能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特征。

  2.创设文化符号

  公共设施服务大众韵功能属性决定其首先要符合人们的功能需求和审美诉求,其次设计者需要将地域特有的文化元素和艺术美学,公共设施设计需求相结合,塑造“有意味的形式”。作为城市展示窗口的公共设施。可以通过其形式和功能展示城市的历史印记,传递城市精神和文明,

  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公共设施设计可以通过对传统民俗,城市印象、历史传说等文化特征进行提炼,变形和再设计。借用雕塑设计中夸张,变形和重组的艺术手法,使之成为具体的文化符号,并将这些符号巧妙地运用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中。法国的设计师Philippe Starck设计的公共护栏CLOTURE,那些抽象的女^体栏杆造型正是法国浪漫,自由,时尚的缩影。

  3.材质技术之美

  优秀的雕塑作品,它的造型语言表现的形式不仅要新颖深刻,生动独特,其造型审美取向往往还体现在材质语言的运用上,通过“应物象形”的设计思维与“因材施艺”的造型手法,赋予具体材料以合乎其形又合乎其意的艺术表达。例如选择具有传统单纯造型意象的泥塑,陶塑,木雕以及极具现代文明气息的大理石,花岗岩,不锈钢,玻璃等,选择适宜的材料,确切的造型与恰当的情感表达,可以大大增强作品自身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材质亦是公共设施形式的载体,也是构成产品特征的关键要素,设计师要充分了解不同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以及加工威型工艺,借助雕塑多样化的材质之美,准确地表达当地群众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诉求,营造出具有现代动感,自然淳朴,反常推陈出新的设计氛围。

  此外,借助新兴的快速成型技术来实现雕塑作品中常用的复杂形态,已经不成问题,无论是简单的抽象形态还是复杂的异形曲面,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顺利实现,为实现公共设施形式美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4.情境互动体验

  公共设施设计要满足“人性化”的要求,就应使产品成为人与环境交流的载体。因此,“情境感”也是公共设施设计应该着重思考的设计理念。

  雕塑中常见的情景表现手法是留白,艺术家将其思想内涵隐于雕塑作品中,预留给大众想象空间,^众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对艺术作品进行完善和再创作,这个创造过程就产生了多种的可能性,我们时常见到观赏者站在雕塑的镂空部分,模拟自己是雕塑情景的一部分。雕塑与观赏者常见的情境互动方式,也可以引申到公共设施的设计中。

  在公共设施设计中,通过塑造产品形式美,赋予产品“讲故事”的功能,以激发用户的想象空间,促进使用者与产品之间的互动体验。

  公共设施设计篇3

  关键词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上海城市公共设施设计

  城市公共设施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室内外辅助设施,是伴随城市发展而产生的集合工业产品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为一体的新型环境产品设计,它在城市空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媒介功效,成为体现市民生活品质的人与环境的纽带。好的城市公共设施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公共设施使用,同时亦是很好的城市景观,是城市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

  城市公共设施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好坏,不仅关系着城市整体的环境印象,同时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以上海的城市公共设施为例,它的设计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从本质上讲应以人为本,兼具生态性、经济性与文化艺术性。上海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很好地满足了人们户外活动诸多功能上的要求,丰富了城市的户外生活,突显了城市的人文特征,就是遵循了如下几种基本原则:

  (1)人性化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与设计要体现对人的关怀,关注人在其中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以人为基本出发点,研究人的需求,探索各种潜在的愿望,提出人在城市户外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通过户外家具本身,使人的各个器官能得到延伸而发挥作用。

  此外,人性化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正常人的需求,还要考虑到伤残人、老人和儿童等的特殊要求。2010年8月,上海市设立首批残疾人汽车无障碍停车位,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人人都可以平等且无偿地享有在户外进行活动的权利,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平等的社会环境。

  (2)生态化原则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噪音、拥挤、污染、疾病等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人类的生存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因此,不滥用资源、不破坏环境的观念,提倡一种生态型的城市景观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生态化原则主要是指在其原材料获取生产、运销、使用和处置等整个生命周期中密切考虑到生态、人类健康以及安全向题。具体而言,就是应该考虑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原材料,减少原材料的使用,优化加工制造技术,减少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优化产品使用寿命及产品的报废系统。例如在上海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上采用和自然息息相通的材料,使城市公共设施的质感与自然和谐融合,这种取于自然,归于自然的表现手法,使城市公共设施的营造充满活力。

  (3)科学性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要采用国际通行的标识;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汉语和拼写规范、符合英语习惯书写规范的中英双语文字标识。[2] 公共设施中的指示系统、公共座椅、垃圾箱、路灯、公共厕所、候车厅等,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性。例如上海温热多雨,选材要注意防潮防锈,故材料的运用多运用塑料制品或不锈钢材料,色彩上也以亮色调为主;要注意照明系统的防雨措施。

  (4)艺术性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的创意与视觉意象,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空间的规划品质,这些设施虽然体量一般不大,却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城市的景观密不可分并忠实地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水准[3] 。上海市随着人们交往的增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功能也越来越趋于完善,城市公共设施的种类和材料将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单一和形式简单,更注重功能与艺术性的统一。在对于设施的艺术性所创造的价值,上海市已经认识到通过公共设施的艺术性去感知城市和建筑、交流情感、平和情绪、激发想象与创意;如果我们能从街区、局部地域、整体环境的角度来进行各种公共设施的设计探索,将有助于构建一个融都市特征、文化、品种、便利性和装饰性等综合元素为一体的优美环境。如上海人民广场的公共设施,既是美化环境的花架,又是自行车存放处,功能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5)历史性原则

  上海市在保护城市公共设施作过很大的努力。陆家嘴中央绿地旁那幢风雨斑驳的“陈家宅”,如今成了陆家嘴中心绿地最突出的亮点之一。它与金茂大厦、东方明珠等摩天楼形成的有趣对比,吸引了无数旅人的目光。同样的事例还有复兴公园东南门口的那座老消防龙头。三十年代建成的这个金属制品,粗看上去是那么生硬、那么笨拙,又横拦在公园大门口“丢人现眼”。但主持公园大门重建的著名建筑师项秉仁聪明地保留了这个“老家伙”,搞了一个玻璃罩将它罩起来,再配上一段说明它来历和历史功劳的铭牌,如今这个消防栓成了复兴公园最出色的景点之一。

  我国逐渐意识到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性,并不断加大对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从国内的公共设施投放情况来看,产品普遍存在外观设计缺乏创新,设计不够人性化,以及产品设计与周边环境没有协调统一的造型美感;目前国内公共设施的设计对生态的考虑也存在着不足,产品材料、功能设计、产品生产、报废过程还未考虑到生态的问题。[4] 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应该着眼于创新和生态发展,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寻求合理的产品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要加强对公众意识的关注,将公众意识转化为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设计,在给人们带来生活方便的同时,必定营造出人人共享成果,人人参与其中,人人受到尊重的和谐的城市公共设施气氛。

  参考文献:

  [1] 王昀,王菁菁.城市环境设施设计[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 李超,李稳.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思考[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报,2007(5).

  公共设施设计篇4

  关键词:公共设施;文化;景观设计;运用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2-160-0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等也在不断的变化,人们在渴望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渴望着精神文明的滋润,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不仅给人们带来生活的便捷,而且也满足了人们的社会尊重需求,更让人们在使用中下意识地感受到一种舒适自在,并从体味生活的愉悦中转化为对美的永恒追求。

  一、人性化公共设施的时代需求

  在为杂乱无章的环境与紧张节奏的生活所累的今天,人们对富于人性的设计是迫切需要的。注重人性化的公共设施更为人们所称道。人性化设计即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以人为本,了解人的需求,设计出尊重人关怀人的产品。公共设施是当地居民的活动设施,具有人性化的设计能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尊重与关心,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时代的潮流与趋势,是人与设施、自然的完美和谐的结合。公共设施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就是包含着人机工程的设施产品设计,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就应在人机工程上加以考虑,要充分考虑人的心理、生理因素,建立人与产品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保护人的健康。作为公共设施在设计制造时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也就是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进行全盘考虑,注重公共设施在安全、方便、舒适、美观等方面的评价,即以人性化的最大需求为主。

  二、影响公共设施人性化设计的要素

  (一)人文环境因素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习俗,如果不了解民族的文化特征、文化差异,不研究民众心理与人类社会学、就不能在设计出符合人文环境的人性化公共设施。除了理解设施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其文化意蕴和民族风情的解读。人文环境主要从建筑和景观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中国地域辽阔,多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如北京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江南水乡的粉墙黛瓦、福建的客家土楼等,在这些不同风格的地区安置公共设施时,为了不破坏当地建筑的风格,设计公共设施时就必须考虑到整体建筑风格,从中抽取出诸如形态、色彩、文化等隐含的因素,运用到公共设施设计中去。由此看来,建筑形式对公共设施的设计影响还是很大的。另一方面,公共设施与城市景观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公共设施参与城市景观构成,是景观规划中的一部分。城市景观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如城市雕塑、喷泉、景观灯等,那么作为公共设施应当与城市景观和谐一致,相辅相成,既要丰富城市景观文化的内涵,又要创造优美的环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设施就是城市景观。总之,公共设施在城市空间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共设施应当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内涵,反映出居民的人文精神。

  (二)地域文化因素

  文化是历史的传承,蕴涵在历史的发展中,融汇在人们的思想里,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文化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a公共设施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了历史,传承了文化。东方与西方、国家与国家文化存在着差异,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的生活方式也存在着差异。不同的生活方式体现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并表现为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而作为为人们社会生活服务的公共设施自然就会受这些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例如,像上海这样的经济型大都市,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都非常快,需要公共设施和产品为他们提供便捷而舒适的服务;而像北京这样的文化型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应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要处处体现其文化的内涵,让人们时常受到文化的熏陶。公共设施在造型和色彩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地域文化差异因素,才能设计出符合各地自身的传统特色的人性化的设施,这样才能使公共设施和环境融为一体,才能体现出人性化并受到人们的喜爱。

  (三)公共设施设计应该从研究人的需求开始

  城市中的公共设施以其服务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供人们欣赏的双重功能,方便着人们和美化着城市。人是城市环境的主体,因而设计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需要。在使用人群中老人、儿童、青年、残疾人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况,必须对他们的活动特性加以研究调查后,才能在设施的物质中给予充分满足,以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如在人行道上开辟盲道,在入口楼梯两侧开辟轮椅通道,这些都是考虑到残疾人需求的人性化设计。如何兼顾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如何使他们在使用设施时感到方便、安全、舒适、快捷,是设计师进行人性化设计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四)如何更好地进行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还要关注设计师这一重要因素

  公共设施设计篇5

  关键词:昙华林艺术区;公共设施;设计原则

  1 昙华林艺术区概述

  湖北美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暨昙华林艺术区是以原创艺术设计为导向、传播艺术理念、弘扬艺术文化、推进艺术设计国际化进程为主题,将其建成集科研、商务、教育、会展、交流为一体的国际性、体验式、创新型的艺术设计创意产业园。

  2 园区内公共设施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功能上的问题。昙华林艺术区内有很多公共设施年代久远,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人们的需要,不能充分地方便使用者。(2)布局的问题。园区内的公共设施相对较少,分布也十分不合理,不利于发挥其功能。例如,湖边开敞式的座椅的分布是非常不合理的,对于使用者来说,隐蔽的空间显然更加吸引人。(3)系统设计的问题。公共设施种类、性质和功能复杂多样,但是它们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目前园区内的公共设施缺乏这方面的考虑,如垃圾箱就有塑料的和铁质的两种不同的材质和形态。(4)文化特色的问题。昙华林艺术区是在原湖北美术学院基础上创建的,代表的是美院的精神和文化,园区内的公共设施作为整个园区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当然应该体现出那种朴实厚重、不喧嚣不浮华,内敛的艺术品质。

  3 园内公共设施设计必要性

  (1)公共设施是必备的物质条件。人群的活动不仅仅来自于天气、场所这种户外空间因素的影响,也来自于物质条件的影响,物质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活动频率,拥有良好的物质条件的城市空间,大量的人群会在此驻足、玩耍。反之亦然。

  公共设施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户外活动需求而被设计出来的,作为户外物质条件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公共设施的优劣也影响人们活动,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一个没有公共设施的城市里,那将是一幅这样的景象:人群车辆没有秩序,垃圾满街,晚上漆黑一片……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条件也没人愿意去做一些自发性的活动。

  昙华林艺术区内的公共设施应该是备受关注的,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它的交通、学习、休闲和美学欣赏等相应的功能设施就应该更完善,需要吸引人们逗留更多的时间和进行更多的户外活动。完善的导识系统方便人们对园区的认知,合理的座椅提供人们休息、交流,良好的交通设施保障人们的安全,适宜的小气候宜于逗留,雕塑,艺术品等设施让人放松心情,带来艺术感受。

  (2)公共引导人们的行为。人们对公共设施的要求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物质上的,就是设施本身功能齐全,方便使用,二是精神上的,就是设施通过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传达出来的信息来引导和规范人们更好的使用公共设施。对于昙华林艺术区来说,创造良好的户外空间,让人们更愿意去学习、交流才是最重要的。在园区的建设中可能会认为别具匠心的建筑物、纪念性的景观更重要,但是从人群的角度出发,创造一些宜人的随意性的集会地点才是最主要的。

  4 昙华林艺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创造宜人活动场所。园内公共设施的使用者主要为教师、职员、学生,其次也有老人、小孩、残疾人和附近的居民,他们都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态,必须对他们的活动特性加以研究调查后,才能有针对地在设施的功能中给予充分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舒适、宜人的活动场所,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来。如何兼顾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如何使他们在使用设施时感到方便、安全、舒适、快捷,是设计师进行设计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2)继承历史与创新突破的原则。园内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园中建筑、雕塑、景观等在形式、空间尺度、色彩,符号方面所隐藏的地域文化是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新建的公共设施如果能够很好地体现园内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就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产生文化认同感。

  (3)个性与整体性结合原则。园内的公共设施设计应该体现在“文化”“创意”这两方面,这也是树立园区的整体形象和展现个性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光追求单个物体的个性是不行的,必须要体现和展示园区的整体形象,保持整个区域尺度上的整体性。

  (4)功能与形式相融合的原则。功能决定形式,形式传达功能,而形式与功能的出发点都是人的使用方式。城市公共设施作为一个供人使用的公共产品,均具有一定的功能。在针对园区而设计的公共设施中功能应与形式相融合,如垃圾箱的功能是放置废弃物,但是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产品的内涵也是设计的重点。

  (5)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原则。技术和艺术二者缺一不可,产品设计最终要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公共设施设计也不例外,所以,在做园区公共设施的设计时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不断涌现,应该把这些新的东西融入设计中,并体现公共设施最大的价值。

  5 昙华林艺术区公共设施设计具体思路

  公共设施设计作为工业设计的一部分,设计程序是一样的。在针对昙华林艺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时,遵循前一节所述的设计原则,应该尽量体现出该区的艺术品位与层次,这也是树立园区的整体形象和展现个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1)垃圾箱设计。垃圾箱的主要作用就是储藏垃圾,同时应具备美感。垃圾箱在造型上不宜过分夸张,既要给人干净整洁和艺术感,更要便于识别和使用。在材料上选用钢材和塑料。钢材强度高,耐腐蚀,耐酸碱,抗老化,塑料方便且易清洗。整个设计要简洁,同时应与建筑的简约风格契合。

  (2)公共座椅设计。公共座椅是提供人们休息,交谈等各种活动的主要设施。座椅的品质好坏与摆放位置直接影响人们的户外活动。公共座椅选用高品质磨砂质感不锈钢,一方面保证椅子坚固耐用,不易损坏,另一方面磨砂质感给人亲和舒适的感受。在造型设计上应力图简约、自然、整体。椅面与靠背的高度、长宽、倾斜度都要依据人机工学来确定,从而确保人体坐姿的舒适。

  (3)导识牌设计。导识牌是城市公共信息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人的行为、提供丰富的信息,导识牌应该简洁、易懂。其安装位置要利于行人观看。导识牌选用钢木结构的材质,坚固,经济,易加工。在设计上力求简约但不简单,导识牌高度为一米六,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更加便于路人读取信息。

  (4)宣传栏设计。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公众获悉信息的渠道可谓五花八门,宣传栏的作用不可忽视。宣传栏用钢木结构的材质,采用灰色与园区内建筑环境相协调。顶部设计一块半透明的有机玻璃,便于采光,同时也丰富了宣传栏的整体视觉感受。

  6 结论

  城市公共设施本身是一个涉及多种元素的复杂系统,也是城市外部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昙华林艺术区的公共设施存在的问题与设计的必要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更多的关注公共设施与园区内人们的活动习性以及活动规律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公共设施的基本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并有针对地提出相应的设计思维。虽然不能代表整个城市的公共设施设计,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设施的设计必须从研究人的行为出发,针对地域特征,做到“人――物――环境”相融合,从而使得在此环境中的人们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城市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公共设施设计篇6

  [关键词] 通用设计;人性化;无障碍;弱势群体;人文关怀

  [作者简介]谷 威(1991—),男,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大三学生。(江西南昌 330032)

  本文系201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指导老师:江西财经大学讲师、博士况宇翔)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改进以及指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口的增加和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以及残障人、老年人希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需求的提高对城市公共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探索如何使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更为合理、更为人性化的过程中,无障碍设计的局限性开始暴露出来。无障碍设施的设置目的是为满足那些弱势群体的生理需求,但却往往会使弱势群体感觉与正常人有所区别,从而产生了不良的心理暗示,使得无障碍设计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障碍设计”,反倒使残障人士感觉到被歧视的感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通用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即使产品的设计和环境的考虑尽最大化地能被所有人使用,以达到产品的设计能被所有人公平使用的目的。在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中,通用设计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我国近年来举办的大型国际性活动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城市公共设施的通用设计为解决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等社会弱势群体在城市公共设施空间活动问题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使城市的公共设施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个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城市公共设施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不仅能够显示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还能传达出一个城市的市民生活质量以及城市的品位,对于塑造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公共设施的整体性通用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势在必行。

  二、通用设计理论分析

  (一)通用设计理论背景

  通用设计理论在当今社会中是一个热词,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离不开的一个领域,自1950年提出以来,通用设计就在全球多个工业设计发达国家兴起,并取得良好效果。它更多地是以无障碍设计和人性化设计为底板,致力于所有人群,通过通用设计让所设计的产品都能轻松简单地为所有人方便使用,所以可称之为“全民设计”。它从独特的视角出发来设计,把所有人都看做为程度不同的能力障碍者,然后做出设计创新,以适用于所有人。

  (二)国内外通用设计问题现状

  对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方面的研究,相对于国外,我国无论是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要落后很多,设计的形式与工艺也相差甚远。而通用设计理念更只是在最近几年才正式提出。国内学者的相关专著也是少之又少,更多地是通过小型论文的形式来论述的,设计实践也只是留在无障碍设计阶段。城市公共设施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没有将通用设计理念作为重点。而通用设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也是非常不理想,其主要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我国传统的人文关怀设计存在弊端;第二,常将通用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无障碍设计;第三,并没有挖掘出通用设计的潜在经济价值。可以说在国内,通用设计理念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研究工作还是处于初期阶段,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而国外对通用设计的理解较国内来说相对比较完善和系统化,人性化和无障碍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他们做到的更多是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让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带给他们更多的是一个平等的地位,不会因为身体残疾或者别的方面而让他们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在硬件上面,做到的是能让弱势群体在不需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能独立完成自己所要做的工作,培养弱势群体达到自主、自立的行动目的。

  三、调研部分

  (一)整体调查

  通过对南昌整体的公共设施系统进行调查,分别对以下公共设施进行分析:

  公共信息设施:公共信息设施主要为广告牌、横幅、导向牌和看板等,主要是向人们展示城市公共面貌和整体信息,这类设施最主要的问题是视觉效果不是太明确,识别效果差。

  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此类设施主要为公共厕所、垃圾箱、ATM取款机、自动售货机等等,这类设施带给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上的障碍,因为在反复使用的情况之下无疑会带来卫生问题。

  公共交通设施:公交站台、地铁站、红绿灯、斑马线等是此类设施的代表,识别度不高,比如说对红绿色盲的人群来说,红绿灯会给他们带来误操作,颜色识别性太差,更多的图形识别会较为直观。

  公共休息设施:公园座椅、凉亭等,公共休息设施存在一个矛盾,因为它们是用来让人们临时休息的一个设施,所以在设计的时候都不会设计得太舒适,而对于人性化的设计来说,能体现人文关怀,能提供给流浪者休息场所,这是他们的一个关注点,所以这是一个矛盾点。

  公共休闲娱乐设施:游乐场、休闲广场、健身广场等,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怎么能让老年人和残疾人更好地进行锻炼,并且能保证有效的安全性,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设计点。

  公园林设施:水景、地景、公共雕像等,这类设施是公共欣赏的景色和设施,它们更多地是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底蕴和文化、人文精神。它们对于整个城市的识别性有待提高,要体现这个城市的独特性。

  (二)通用设计在公交站牌中的设计体现意义所在

  通用设计旨在使公共设施能让任何人都能够无障碍和简单方便地使用,带给人们更直观的完全信息的展示。而公交站牌是公交站台中一个精髓所在,它将整个公交站台中的全部的公交信息展示给所有人群,能让人们在外出或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时较全面地了解公交信息,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只有做一些通用设计在公交站牌上面,才能够解决相应的问题。这需要在硬件和软件上面来进行创新改进,让公交站牌能带给人们最大的帮助,并且能给弱势群体带来最大的引导性,不仅给他们简单的信息,还能在心理上给予更多的人性关怀,只有将完整的通用设计理念附加在上面才能让公交站牌将更多的信息和帮助呈献给所有的使用人群。

  (三)抽样调查样本

  调查取样为南昌市公交站台,分为根据不同路段信息、不同交通信息路段的公交站台中的公交站牌:

  根据不同样本反映出来的信息,不同的交通信息和不同的人流量大小的公交站牌所展示出来的信息量也是有所不同,展示方式也各有所异,旨在向人们更全面地展示所在公交站台的一系列公交信息和周边的诸多资料。

  (四)调查步骤和方法

  1.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分为?押典型调查法、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四种方法,此次调查分别采用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两种调查方法。

  首先采用抽样调查,分别对南昌市不同地段(在调研样本中展示)的公交站台的公交站牌进行抽样调查,此次抽样调查分别根据了不同路段和不同交通路况的公交站台进行选择,然后根据人流量的多少和公交车来往的频繁度以及每个公交站台安排的公交车的多少进行分析,总结数据;

  其次采用重点调查法,对抽样调查中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对在每个处于当时公交站台等公交车的市民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不同人群发放问卷,争取达到比较平均的一个状态,防止最后数据有偏差,最主要的问卷人群主要集中在公交车搭乘的最大一部分人群——青年人群;另外和与通用设计相关的主要人群——弱势群体?鸦然后根据最后总结的数据分析不同人群对搭乘公交车的前期,在关注公交站牌上的公交信息时所遇到的不同的问题,然后分类分析,定下结论。

  2.调查步骤

  (1)首先分析南昌市区不同的交通繁忙度和人流量大小,以及公交车安排多少的路段的公交站台进行取样。

  (2)然后再从取样中的公交站台挑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和比较全面的公交站牌设定为走访调查的样本。

  (3)根据交通信息和时间点来安排调查样本的顺序,来提高团队调查效率。

  (4)在不同路段的公交站台看其公交站牌上的信息分布和人们看公交站牌信息时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针对其中的一些弱势群体所遇到的诸多问题。

  (5)最后根据不同人群来分发问卷,特别是针对弱势群体,更多地询问他们对公交站牌的期许和具体想法。

  (五)调查数据分析

  根据问卷以及现场调查产生数据(只列出人们更关注的问题)分析如下?押

  1.公交站牌站台信息不明确,不知道那一站是不是我要到达的目的地?鸦以及站牌上面的颜色安排会让字体有种不太突出的感觉,看不太清楚;

  2.不能了解所要搭乘公交车上面人流量的状态?鸦

  3.站牌中一些公交路线或地图信息位置太低,不方便看清楚?鸦

  4.有时候公交车太多,一块来的时候不知道后面来的那辆公交车是不是我要乘坐的?鸦

  5.根本没有盲文模块,而有的话也只是附加上盲文而已,没有考虑到怎么能让盲人去更好、更方便地使用;

  6.不知道自己等的公交车到来的时间段,没有明确的反馈,只是漫无目的地等待;

  以上诸多问题是大部分人群根据问卷和口述表达出来的问题,反映出了目前公交站牌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说明了人们对目前公交站牌一些想要改变的期望。

  (六)调查结论

  根据取样走访调查的各个不同路段的公交站牌的信息发现的问题以及问卷中大部分人群反应的问题总结分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押

  1.目前公交站牌还不能被各类人群简单方便地使用;

  2.硬件上面展示的信息颜色搭配以及尺寸高度考虑不够全面,而在软件方面更缺乏与人交互和予人信息的方面;

  3.不能将完整的人们需要的公交信息传达给人们,尤其在针对弱势群体方面,只有简单的盲文,而缺乏能给予盲人和弱势群体最大帮助的引导性模块。

  四、设计构思

  (一)拟定设计点

  在相对完整的公共设施的引导系统中,是由每一个具体的创新设计点来支撑起来的,相对于此每个小的设计点都至关重要,因此在整个完整的系统中,我们会举出比较突出的设计点来解释说明,更多地考虑人机和智能化交互平台。比如:盲文引导杆、语音提醒装置、可动斜面设计等等,我们更多地是从生活中发现设计点,并融入到我们设计中去。

  (二)创新型公交站牌设计

  公交站牌在人们出行的引导性系统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衡量标志,在此,怎么能让公交站牌完全符合全部使用人群,更好地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好“帮手”,这将是我们所要完善的设计点。

  1.弱势群体中分为盲人和残疾人以及聋哑人,其中盲人对公交站牌的辨识度最低,所以盲文的模块加入是非常必要的。在我们所设计的“盲文引导杆”中,简单的盲文并不能够给他们带来明确的引导性,所以声音系统也不可或缺,尤其重要的是能根据盲人的操作来进行下一步的指导。

  2.人性化的展示设计,通过对站牌整体造型的设计来满足不同身高人群对其使用的方便性,比如残疾人;例如前面提到的设计点“人性化的斜面”。

  3.温馨的提示和提醒智能化设计,公交站台更多的是等待的人群,他们更需要的是明确的指引性和反馈,并不只有漫无目的的等待,这里我们更多地提出让人们等待得更有目的性。

  4.公交站牌外的延续性设计,包括公交站台和信息公告栏的联系。例如:从公交站台上可以与站牌有必要的从地面上做一个衔接等。

  5.通过通用设计来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从心理因素上考虑对弱势群体的照顾,但是不能让他们感受到被特殊照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点。

  五、总结和展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关注的更多是人文关怀和人性化设计,及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呵护。城市公共设施的通用设计为解决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等社会弱势群体在城市公共设施空间活动问题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使城市的公共设施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个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我们希望能用好的设计方式让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简单便利,真正实现“设计让生活更简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美)唐纳德.A.诺曼(Donald A.Norman).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美)Donald A. Norman 著.付秋芳、程进三译.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黄群.无障碍通用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公共设施设计篇7

  一、辽宁沿海景观公共艺术设施设计的重要意义

  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辽宁省沿海地区中的一大亮点,在城市的地域特色文化、发展布局和生态自然环境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滨海大道公共艺术设施设计的研究对于辽宁沿海景观生态环境中其他公共空间以及整体城市景观生态环境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增强沿海环境的文化氛围

  当下随着人文意识的提高,城市艺术设施的设计越来越引起我国的重视。开始把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了公共艺术及设施设计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城市给我们提供的生存空间也成为人们活动的依赖。城市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适宜的环境,便利的交通和公共设施。营造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发扬城市地域文化,沿海景观公共艺术设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营造更加宜居和舒适的城市环境,通过艺术美的提升使环境空间更具文化品质和品位,究其根本,文化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公共艺术设施来表现。

  2、营造美好环境,提升环境的艺术格调

  营造环境中的视觉美感提升室外环境的艺术格调是公共艺术及其配套设施设计的建设目标。放眼现代城市的整体环境,用高质量的公共艺术作品充分发挥其人文情趣和文化内涵,能够有效地改善冷漠与生硬的现代城市户外面貌。凭借着公共艺术品独特形态的烘托和渲染,能够提升公共开放空间的艺术性与观赏性使户外空间更具有视觉美感和冲击力。

  3、创造强大的经济效益

  制作和完成公共艺术设施设计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最后又似乎看不到乐观的经济效益。其实不然,公共艺术设施必将会给所在的空间环境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推动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公共艺术设施的发展使得城市的饮食产业、运输产业、房地产产业等得以大跨步的发展。沿海景观公共艺术设施的建设将能够有效地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奠定了艺术氛围,以此引起大众的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关注,对于未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成长和壮大起到辅助的作用。

  二、辽宁沿海景观公共艺术设施设计的类型

  公共艺术及设施内容较多,不同角度涵盖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宏观上,可以分为:地景艺术、公共艺术空间造型艺术、公共艺术平面造型艺术。微观上,可以分为:第一,以公共艺术具体种类为依据分类:景观设施、壁画、雕塑等;第二,以公共艺术的表现内容为依据分类:象征性、纪念性、陈列性、标志性、趣味性、装饰性、寓言性、商业性等;第三,以公共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形式为依据分类:1、艺术手法——含蓄性、直观性、抽象性、具象性等;2、形式——浮雕、立体、复合形式、平面装饰等;四、以公共艺术的展示空间和方式为依据分类:1、展示方式:永久、临时;2、展示空间:室外、室内。此次公共艺的类型以公共艺术景观雕塑为主。景观雕塑的设计手法在古今世界上许多环境景观中得以大量运用,以景观雕塑作为环境景观主题的十分常见,因此在环境景观设计中景观雕塑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由于景观雕塑所在环境的作用不同,因此可以分成:陈列景观雕塑、主题性景观雕塑、装饰性景观雕塑、纪念性景观雕塑四类。由于多元化的城市文化,在城市中景观雕塑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较为单一的模式不再是景观雕塑的理念。在追求城市空间环境的轻松、和谐、安静氛围的同时,景观雕塑潜在的功能性更加得到重视。城市的文化品味和内涵、城市的精神气质都源于城市景观雕塑。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公共艺术设施设计方法及建议

  1、设计方法:

  1)设计上需要体现作品与滨海环境的和谐统一。公共艺术可变换位置、自由摆放,城市景观雕塑作为室外文化氛围的体现,可以适当采用夸张个性的形式语言,起着既陶冶情操又美化环境的积极作用。

  2)设计以服务人为出发点。服务于人是城市景观雕塑和其所营造的环境的根本,优美高雅的城市景观雕塑和环境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所以设计要以服务人为出发点,使城市景观雕塑与观赏者产生心灵和视觉上的沟通。

  3)设计要注重与空间的关系。城市雕塑是一种空间的立体的艺术,既要有一定的实际空间,又要满足观赏者的可视空间。设计中要考虑到视距的通透性、仰视或俯视的效果、视觉的静动、视距的大小等。此外,景观雕塑周围的空间环境也十分重要。可起到衬托的作用,丰富空间层次,突出主题。

  2、建议:

  1)设计上注重与人沟通。滨海大道是为人们提供室外活动和休闲的场所,因此滨海大道公共艺术设施应该满足人们的需要。另外,还要注意自然环境的保护,以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使滨海大道更具自然魅力。

  2)尝试借鉴有机发展形式。滨海公共空间是一种相对平衡和均质的有机发展状态,滨海公共空间活力的创造必须经历一种漫长的、渐进的、复杂的、精致的发展变化,要采取有机发展模式。

  3)清晰的层次结构。有活力的滨海公共空间的设计必须建立清晰的层次结构。

  4)复合的空间功能。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也是滨海大道活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结语

  公共设施设计篇8

  关键词:产品设计;公共交通设施;设计流程;人性化

  任何设计都需要成为一件完整的产品,只有外在形式和内在功能二者属性的完美结合,再加上优秀的市场推广,就使之成为一件完美的产品。所以仅仅是设计出一个很酷的外型本身并不能使之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明白这个设计可以创造出什么价值和传递出什么信息,这个才是设计的真正目的。

  伴随着各种科技的飞速发展,设计为我们的生活品质也带来了长足的提高。相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也许是个很好的现象,但是对于设计师却也带来了巨大的责任;当你在设计一件产品的时候,同时也是在定义它对人们的意义:在传达那件是产品是什么,它是做什么的,怎么使用,用在那里,以及它需要花费多少金钱。所以当你设计产品时候,你的责任就是努力的使它与人的关系尽可能变的亲切和自然、友好和愉快。户外公共设施同样需要如此。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不断的向前发展,人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室内环境的优质,他们更需要一些宜人合理的户外公共设施。我们常见的公共设施有很多,公共汽车站、电话亭、公共指示系统、停车场、城市景观、植被绿化、装饰雕塑等等,均属此范畴。在本文中我们将以公共汽车站作为实例进行分析。

  在进行公共设施设计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的是外部环境的具体情况以及在这个环境中它与人是怎样的关系。只有再确立主题,对主题全面了解的情况后,才可进行初步计划、设计。同时设计师也必须了解内外空间环境的机能,与设计上的注意事项及各功能空间关系。

  公交车站的作用是什么?通过研究调查,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它的作用远比它的名称复杂的多:在好友约会的时候,它可以是朋友间见面的地点;在烈日与暴风雨之下,它可以是片绿荫,也可以是把雨伞;在人们急需通讯的时候,或许又成为了电话亭;对于企业商家来说,它也是个优质的广告牌;但是对于周边环境来说,它又变成了建筑;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它的基本功能――城市交通的枢纽。公交车站拥有一种独特的性质,一个物体竟可以如此戏剧性的改变它的功能,所以就需要对这种流动的性质做出大量的分析与研究,竭力把这一切不同的要点尽可能的组合协调好。

  车站顶棚:美国的唐纳德在设计心理学一书中曾经提出,当某个物体有顶盖的时候,它会给人创造出一种安全的氛围。作为建筑的顶棚,它固然需要可以挡风遮雨,但具体到公交车站上分析,设计者必须更好的使它完成这样一个流程――――从进站到等候直至最后上车。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现有车站普遍有一些问题:由于设计的不合理,导致炎炎夏日之时,不足以挡住烈日;暴风骤雨时,又非常影响上车,因为在车门与站台之间乘客必须得收起伞,而在这个过程中是非常容易被雨淋到的。于是在公交车站的优化设计中,我们把顶棚设计的更加宽大,并且由上下两个层面组合,中间是空气,这样可以使顶棚更有效的挡雨隔热。看起来顶棚的设计似乎完成了,但是认真思考后,对比收集的资料,再次进行了分析,结果是我们得到了另一个启示,顶棚的形态再次发生了改变――两边顶端一边高一边低,这样可以更好的导流雨水,使雨水只往一边流下;其中面向着车辆进站方向的一头涂着红色荧光材料,以便提示公交车进站前注意减速,这将大大的提高乘客的安全。

  车站座椅:本来一个用来坐着休息的产品,但在实际生活中它更多的是被人用来踏和站,于是在公交车站中本来就不多的椅子现在却更加失去了意义。当然,我们可以把这一现象归咎于人的素质不高,但提高国民素质这件事任重道远,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改变的事情。可我们能否可以在人人都拥有良好的素质前,通过设计去改变一下现有情况呢?其实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发现人喜欢踩踏车站中的椅子是一种本能的反映,因为它处于人的膝盖以下,脚踏上去非常的方便,如果坐则要先转身再弯腰,而这个过程却更加复杂一些,所以自然踩的人就比坐的人更多一些,毕竟人在大多数的时候是靠直觉本能去做事情。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人对车站椅子的直觉。经过了大量的人机分析和等车时的心理调查,我们大胆的设计出一种更行之有效的休息辅助工具――“靠椅”,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靠为主要休息方式的工具,靠着虽然不是最舒服的一种休息方式,但是它却可以有效的防止别人去踩踏,并且在车站这个特殊的环境中,舒适性可以适当的减弱,以更好的完成它的公共性;同时我们也根据人身高平均值,设计出靠椅从高到矮的排列方式,以适宜更多人的需要。

  站台:从现有形式上来看,站台仅仅是通过路边台阶的高度来划分区域,设计上似乎没有什么缺陷,难以突破。同上,我们从侧面进行了分析,把与站台有关的元素分解开,把研究重点放到了站台与人的行为关系上:比如公交车的进站方式、导致方式形成的原因、乘客等候和上车的行为习惯等等这些细节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于是一个新的弧形,并且带有“高边”的站台诞生了。弧形是为了引导公交车进站后尽量的可以靠边停靠,“高边”则是用来阻挡乘客拥挤,引导乘客更加有次序的来上下车。

  同时,我们还逐步对车站内的其他设施进行了改良设计,并适当的还添加了一些其他的产品――方便身体有障碍人士的盲道和滑坡,分类回收的垃圾桶,嵌有荧光提示的站牌,以及一个带有黑色半透明护围的公用电话亭。我们相信这些改良设计会给乘客带来或多或少的便利,使他们在接触这些设施的时候有种愉悦的心情。

  根据上面的情况,总的来说,公共设施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现场勘察与分析。首先要对公共设施所处的位置及周边环境进行勘察,了解空间环境的设计风格与定位,对空间尺度进行分析与比较,对人的活动规律和行为方式进行分析。

  2、提出问题。设计活动的运作,就是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当然设计者要首先能够提出问题,寻找和发现问题,然后再去解决它。

  3、确立目标。把握阶段目标,要制定要素及分析图,包括人的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深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定设计目的,进行设计定位。

  4、确定形体与环境设计。主要确定形态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形态上的协调性及文化含义,又要使个体造型有其独特的个性,并符合人的心理与使用需求,能够点缀、连接、呼应、协调环境空间。

  5、分析材料可行性。

  6、制作模型推敲细节及尺寸。

  7、机械制图或施工图的完成。主要提供可依据性数据及结构。

  公共设施设计篇9

  一、公共活动中心和商业用地的绿化

  (1)公共活动中心。公共活动中心一般包括:科学、文化、娱乐方面的建筑,如文化馆、俱乐部、体育馆、书店、小区游园、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对居住区面貌起良好的作用。

  公共活动中心的规划要考虑艺术布局的要求,主要通过道路、广场、群建筑组合,形成各种空间,再结合绿地的布置,使分散的布局达到统一的艺术面貌。

  公共活动中心在艺术处理上主要是顺应自然环境条件,建筑布置有主有从,空间组织有开有合,形成统一协调的局面。

  (2)商业用地绿化。

  商业服务设施在居住区的规划布置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一般情况下有下列几种布置方式:

  1、集中成片布置。在居住区入口或中心的位置的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布置以水景、雕塑等为主景,配以低矮灌木及整形植物、香花植物,形成成片布置的绿地景观。这种布置方式能形成主题明确,气氛鲜明的局部景观。

  2、沿街布置。在沿街的一侧或沿街的两侧布置,有的还与居住区主入口及道路结合布置。这是常用的方法,能方便居民、丰富街景。

  3、分散布置。结合分散布置的早点铺、日用百货店、副食店、超市等进行布置。商业建筑周围主要应留出足够的停车场面积以及货运出入口。商业建筑的主立面周围绿化似重点美化为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有休息广场,设置坐椅、花坛、水池等。

  二、托幼机构的绿化

  托儿所、幼儿园是对3~6岁幼儿进行学龄前教育的机构,在居住区规内多布置在独立地段地有设置在住宅底层的。托幼机构不仅要注重建筑物本身的设计,使之布局合理,使用方便,明亮宽敞,而且要注意环境设计、将建筑物与室外良好的绿色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建筑小品,装饰物,色彩、尺度、花木等组成的环境能符合幼儿心理,适合幼儿使用。功能分区明确、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是幼儿设计的主要方面。

  (1)公共活动绿地

  是幼儿集体活动,游戏的场地,也是重点绿化的区域。场地应设置游戏器具长与宽30米的沙坑,洗手池和水深不超过0.3米的戏水池,并可适当布置一些亭,花架,以及供儿童骑车用的小路,秋千等器具。以种树冠宽阔,遮阴好的落叶乔木为主,场地花色鲜艳的开花灌木及宿根,球根花卉。

  (2)班组活动场地

  幼儿分班活动主要是用于各个分班分别进行户外活动。用塑胶,水泥,块石等铺砌,约有50%要铺装,其余部分铺草地。场地种植以落叶大乔木为主,也可设置棚架,种植开花的攀缘植物。角隅及场地边缘种植花灌木及宿根花卉。

  (3)生活用场地

  生活用场地应与生活管理用房紧密结合,常设在建筑物背面,场地周围以密植的绿篱与其他区域分隔开,有条件时单辟出人口。

  幼机构的绿化应以整体环境的协调统一为前提,在兼顾功能空间的绿化重点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方面:在建筑附近,特别是儿童主题建筑附近不宜栽植高大乔木,以免影响室内的日照,一般应离建筑5m以上,在建筑近处以低矮灌木、草坪及宿根花卉作为基础栽植;

  人口附近可布置花坛、水池、坐椅等,除美化环境外,还可作为家长接送儿童及室外休息。在托幼机构用地必须种植成行的乔木和灌木绿篱,形成一个浓密的防尘土、噪声、风沙的防护绿带,其宽度为5~l0m。如一侧有车行道,绿化带应以密集式栽植,宽l0m左右。托

  幼机构绿地植物选择宜多样化,多植树形优美、色彩鲜艳、物候季节变化强的植物,使环境丰富多彩,气氛活泼,也可成为儿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直观教材;不要栽植多飞絮、多刺、有毒、有臭 引起过敏症的植物,如悬铃木、皂荚、海州常山、夹竹桃、莺尾、漆树、凌霄、凤尾兰等。

  三、道路绿地

  居住区内一般由居住区主干道、居住小区干道、组团道路和宅间道路等四级道路构成交通网络,联系住宅建筑、居住区各功能区、居住区出入口至城市街道,是居民日常生活和散步休息通道。在城市各种用地类型中,居住用地是路网密度最高的用地类型。居住区内的道

  一般占居住用地息面积的8%~15%,道路空间又是居住区开放空间系统的重要部分,在构成居住区空间景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道路空间景观的重要组成成分,道路绿地自然发挥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道路绿化网络,将居住区各处各类绿地连成一个整体,增加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发挥改善道路、减少交通噪声、保护路面和组织交通等方面的作用。

  行人交通是居住区干道的主要功能,行道树的布置尤其要注意遮阳上和不影响交通安全,特别在道路交叉口及转弯处应根据安全视距进行绿化布置。

  公共设施设计篇10

  关键词:德化步行街;公共设施;地域文化;策略

  一、德化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设施与环境脱节

  德化商业步行街在公共设施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各自独立,使得商业街道空间与城市建筑和街道内部各元素之间缺乏必要的功能和空间联系,难以形成有机整体。德化商业步行街的形成有着自己的背景与特色,但是目前的公共设施设计几乎全部抛弃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没有自己个性,能够体现和强化地域特色的公共设施很少见到,文化背景和街区环境设计没有能够真正的影响到公共设施的设计。

  (二)缺乏地方特色

  郑州德化商业步行街是一座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生活变迁的缩影。德化商业步行街中的公共设施很少考虑的地域因素,对木地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挖掘明显不够,现代化的设施很多,带有地方民族传统特色的设施很少,相似雷同的公共设施很多,有个性的公共设施很少,全球化的发展致使公共设施与地域文脉特质的联系被国际化和统一化取代,不同地域文化、景观的独特价值逐渐失落,城市失去了特色,失去了自我。商业步行街在进行公共设施设计时,只有在认真分析当地的文化特质、历史背景,结合现代化的设计因素,才能真正营造出具有特色的步行街。

  (三)传统文化的衰落

  德化商业步行街是在原有历史传统商业的基础上改建来的,在改造建设过程中拆毁了以前的古建筑,为追求表面的风格协调或者传统特色,破坏了历史文脉的“真实性”,破坏了传统文化氛围,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考虑欠妥是这些问题的根木所在。公共设施的设计离开了传统文化这根支撑柱,其魅力也就失去了大半。很多公共设施就是简单的复制品,简单罗列到一起,让德化商业街没有主题,没有地域性的文化特色。

  二、德化步行街改进策略

  (一)传统元素的引入

  德化步行街是有着“百年德化”之称,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的古街,由于其独特的人文历史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不同于其它地方的传统元素。著名的商战文化、名店文化、德化街名字来源文化、常香玉为抗美援朝捐机等具有很多令人引以为豪的文化元素。因此,步行街中的公共设施改进中在满足基本功能的条件下,根据步行街的特定场所空间结合这些元素传递步行街的文化气息,使得公共设施最终和步行街整体环境风格相协调。

  (二)与步行街整体环境相结合

  公共设施是商业步行街和城市景观公共系统的重要构成因子,是城市形象体现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德化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的设计应注意与街区整体环境的融合,使得公共设施与步行街空间环境、城市环境、公共设施之间相互协调。德化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设计与街区整体环境的融合可以从公共设施与城市环境、公共设施之间的相互协调融合两个方面来考虑。例如德化步行街旁边的二七纪念塔,可以从塔的造型元素中提取造型,应用到街区中的路灯设计中,这样可以使公共设施自然的融入到周边的环境。

  (三)增加公共设施的体验式设计

  现代产品设计正朝着体验式的方向发展,在步行街公共设施设计中,增加体验式设计,能让步行街整体形象得到很大的提升。体验式设计强调产品与人的互动,使人对产品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以今天对一个产品好坏的评价标准来看,功能的实用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方面,取而代之的事人对产品精神层面的追求上升到第一位。同样,公共设施在城市发展中不仅仅要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它还要承载着城市文明精神和居民生活方式的体验。比如,德化步行街中小吃文化,可以原型再现当时的吃饭的座椅,让人坐在椅子上像是回到了德化以前的街道。仿佛自己回到了从前,在德化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进行了一次穿越。

  (四)增加公共设施的线索设计

  在现代大部分步行街中,功能区都有一定的空间划分,因此有很多指示系统的增加,指示系统可以让人们对整个街道的功能有所了解,但是在步行街体现文化功能时就很难再用指示系统进行表示,为了步行街在文化功能上有更多的体现,可以在步行机中借助公共设施来进行线索设计,即以公共设施为载体,将一个街区的文脉要素用一些主题进行串联,让人们能够根据公共设施的引导来对整条街区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的向前探索,这样既可以增加人们的乐趣,也能让步行街中人的了解街道的文化内涵。比如,可以在阴井盖上作出德化步行街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排布。

  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入、与整体环境相融合、增加体验式设计和线索设计等手段,进行公共设施的再设计,希望可以让德化商业步行街增加更多的文化底蕴,重新展示出昔日的文化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