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幸福感十篇

  教师幸福感

  一、做幸福的教师,要拥有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想做老师吗?想清楚了!你不会成为富商巨贾,也不能闲云野鹤,你可能会天天忙得团团转,可是幸福也会追得你团团转,你可能不会成为最可爱的人,但你肯定是最幸福的人,这就是传说中的老师!”

  泰戈尔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是专注地垂着绿荫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映衬着鲜花的娇艳和硕果的丰盈。是的,作为教师,我们可能与鲜花和掌声无缘,但是,我们可以用琴棋书画打造生命的亮色,用丰富的学识构建生命的课堂,用爱和责任营造班级的温馨,在平淡平凡的工作中我们同样可以享受教书育人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师是普天之下最神圣的职业,我们天天面对的不是默默无语的机器,而是一群富有朝气的、将来要服务于社会的学生。教师通过每天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的智慧,感召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都能学有所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此时,每一个教师都会有莫大的成就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教师独有的职业幸福感。

  教师是受人尊敬的职业,收入条件也越来越好,教师在学业上可以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样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知识,生活上已大可不必“照亮别人必以毁灭自己为前提”了。教师应该与全体人民一起富裕起来,无忧无虑、幸福自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当中去,这才是符合时展的教师幸福发展观。

  二、做幸福的教师,要饱读经典书籍

  文化一旦在心里安顿之后,就成为一生幸福的积蓄。教师要想发展起来,就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个阅读经典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通过“文化存款”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所谓“文化存款”就是阅读经典。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并且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那就是读书,读好书,读世界经典之书。所以,我认为即使我们再忙碌,每天都要有阅读的时间,要有思考的时间。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越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第一要务,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读专业书、读文学书、读经典书,使自己的知识面广博起来,才能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才能为自己积蓄能量。

  三、做幸福的教师,不要盲目攀比

  适当的生活预期,可以激发人们的潜力、斗志,最终体会到来之不易的幸福。但盲目的攀比,则会使人因达不到目标而产生挫败感,最终远离幸福。其实,从幸福感的角度讲,幸福与收入、地位并不十分相关,被攀比者尽管看起来收入高、地位高,但它未必比攀比者幸福。我们经常设想,说别人家如何幸福,有谁能体会到他们的真正感受呢?幸福只能是主观感受。

  当老师应该也是如此,我们没有必要比谁挣的钱多,谁挣得钱少,谁取得的荣誉多、谁取得的荣誉少。眼红没用,发“无名火”更是没有意义。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只要你努力了,发挥最大能量了,你应该无憾了。社会和谐、学校和谐,都必须建立在全体人员的和谐上。大家如何共同奋斗、发挥各自长处,这倒是应该考虑的实际问题。

  四、做幸福的教师,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用一颗爱人的心,一双智慧的眼睛,一种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课堂,让学生学会感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有人说,宽容是深藏爱心的体谅,是一种智慧和力量。在生活中我们要宽容我们的家人,宽容我们的同事,宽容伤害过我们的人。记得随笔《让痛苦之盐融化在宽容的湖水中》曾写道:“只有做到宽容,人才会活得轻松、过得快乐,而我们收获的一定是温馨、友好与和谐。”我们做教师的,每天面对的是学生,对学生的小错误,我们也要做到宽容。有人说得好:如今我们身上的全部长处都是以前老师曾经夸奖过的地方,我们身上的大部分缺点也是当年老师曾经批评过的地方。所以一个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学生。在评价学生时,要能保持鼓励性的倾向,使学生时刻感到自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学生犯错时,能给学生一个台阶下;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别忘了给学生送上一片掌声;学生有困难时,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时,是最好的欣赏者。教师潜在的人格魅力会深深地感染学生,在真诚的、友善的态度中时刻不忘要对学生有一颗宽容的心。

  五、做幸福的教师,要积累积极情绪

  幸福是人的心灵体验,幸福是可以感受的,幸福是可以积累的。幸福的积累还与情绪有关:心情好的时候,你会觉得什么都顺;心情不好的时候,有时觉得喝水都塞牙缝。这时你一定得摆正自己的心态,多想好的事情,学会知足。常言道,知足者常乐;古人云,“知足之足,常足矣”,这都能说明如果你心情好了,知足了,这个世界就是彩色的,否则就可能是暗淡的或灰色的。

  作为教师,我们应多看学生的长处,多看学生取得的成绩,满面春风地去面对学生,让明媚的阳光照到学生心坎上。这样,即使是问题学生、和你怄气的“坏孩子”也会浪子回头,成为时代的俊杰。学生进步了,你也快乐了,学生和你的幸福指数都提高了,何乐而不为呢?相反,你如果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或者将自己的不愉快情绪转嫁到同学身上,那学生当然会不领情,你自己也会觉得不爽,教学效果和师生感情都会大打折扣。

  六、做幸福的教师,要善于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个好教师一定会给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情趣的课堂。要创设富有情趣的精彩课堂,有人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读书。读书能启智,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了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教学与读书相得益彰,拥有教育智慧,才能享受自己的课堂,使自己乐教,学生乐学,使每次课都迸发出火花,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合理创设情境,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陪伴着学生在欢声笑语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提升思想境界,尽力用知识和教育智慧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

  七、做幸福的教师,要合理分摊压力

  现代人的社会责任较大,家庭负担较重,合理分摊压力非常重要。从压力的分推来说,除了单位、集体给你分担一部分以外,更重要的是家庭如何吸收一部分,朋友如何替你担当一部分,自己如何释放一部分。如果一个人亲情度和友情度高,社会支持多,则这个人很容易转苦为乐,转忧为喜,从不幸转为幸福。我们要有的放矢,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善于掌控自己的情绪,学会拿得起放得下,尽量不招来不必要的烦恼;适当时候,也可以考虑换位思考,使自己尽快从烦恼、困惑中解脱出来。

  教师,相对其他人员来说,有比较宽松的时间。此时,可适当增加运动时问来减轻压力,周末或节假日也不妨做一下郊游,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到户外去转转、看看。女同志的话,逛逛商店也不失为减负的一种方式;男同志偶尔享受一顿美食大餐,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小饮一杯也不为过。总之,人不能总把烦恼憋在心里,适当的劳逸结合、休闲娱乐,会提高你的工作效率,促进你的身心健康,进而增加你的幸福感,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工作。

  八、做幸福的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作为一名教师,在社会大舞台上面对着太多的角色: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如何在这张“角色网”中寻找职业幸福,归结到底,源于自身的心态。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写道:“使我们幸福或不幸福的,并非客观事件,而是那些事件给予我们的影响,和我们对它的看法。”对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幸福之源就在我们自身,我们需要拥有阳光般的心态——平常、豁达、积极、感恩,一种幸福的心情,望见太阳,感受生命给予的幸福;看到秋天,感受耕作给予的幸福;望见学生的成功,感受博爱给予的幸福……正确地认识幸福,积极地感受幸福,不断提高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是享受幸福的前提。

  有时候,教师由于家庭的重负、工作的压力,心里特别烦躁。有人说:“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教师要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态,优化自己的情绪。要正确地看待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荣辱得失要看得淡一些。要保持一种期待花开的心态,等待着自己自然成熟、自然绽放,不要浮躁。对学校安排的一些工作任务要抱着一种肯定的态度,不发牢骚、不埋怨、不怨天尤人,因为那是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修养的一种磨砺。

  有了平和的心态,有了优化情绪的能力,即使人生的风雨袭来也能从容应对,处变不惊。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总会有起起落落,我们要用平常心看待人生,用和谐的心境对待世界,得意时不大喜,失意时不大悲,凡事皆视之自然。参透人生,心道一体,方能真正做到宠辱不惊地看世间花开花落,去留天意地望天空云卷云舒。

  九、做幸福的教师,要多献爱心

  幸福不仅是得到爱和关怀,更是要用爱心去关爱他人,并从他人那里获得幸福。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多献爱心、多做善事,会使自己的幸福感增加;多献爱心、多做好事,会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现在或者将来,社会肯定还会存在弱势群体、困难群体,他们比一般人更需要关爱、需要帮助,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做出不懈的努力,也需要社会个体之间的互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整体和谐。

  目前,因课改等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无论是领导、普通的教职员工,还是学生,都迫切需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我们还有许多困难学生,我们可以通过爱心行动,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们一下,共同建设好我们的精神家园。

  十、做幸福的教师,要学会享受过程

  人的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内心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岁月的消耗,而是生命的延续;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在平淡中享受教育的幸福,在工作中体验不期而至的快乐,在课堂上感受智慧的魅力和精神的愉悦……我想这才是为师者实实在在的幸福。

  幸福不只是仅有开头、结尾,取得幸福得有一个过程。如果经常关注取得幸福的每一步,收集幸福的一点一滴,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生活在幸福的海洋里。一个人来到世界上,如果不快乐工作每一天,不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那人生岂不真的“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忽然而已”,与草木无二了。没有十八盘艰难的跋涉,哪有玉皇顶如释重负、一览众山小的心境;没有吃过苦,哪能知道甘甜是如此美好。重视过程,活在当下,乐在其中,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老师们,其实你完全不必过于关心你最后取得了什么成绩、什么荣誉,你把平时的每一步做好了,最终结果是自有公论的。如果我们对每一堂课都进行精心准备,并不时地在公式中找找它的数学美,在板书中找找它的字体美,在复杂的演绎中找找它的逻辑美,从学生提问和交流中找找它的心灵美,课余饭后与同学们一起在操场找找它的运动美,如此这般,你会感到当教师实在太幸福了,你还会找到逝去的青春,找到心灵的归宿,你的心灵会因此而宁静致远。

  教师幸福感篇2

  树立以人为本思想

  众所周知,在具体的学校管理中,幸福是一种感受,也是对自己生活和工作满意程度的表现。因此,改良教师的心态得找一个理由――工作着是幸福的。心态改变,工作态度和习惯也随之改变,工作的动力就更强。要时常激励教师,鞭策教师,使教师豪情满怀,大步前进。为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找一个支点――成就感产生幸福感,多给予教师机会,奋力争取,获得荣誉,就有幸福感。为幸福人生营造一种环境――帮教师打造幸福。给教师足够的尊重,平时多交流,与每一位教师都能和谐相处,共同把学校管理好。综上所述,幸福来源于三方面,分别是物质幸福指数、精神幸福指数、心态幸福指数。所以要实施幸福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也就是从教师的需求出发来考虑问题,从各方面关心教师,使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对教师的困难,要想尽办法帮助解决,如家属工作安排、子女读书就业等。切勿在教师反映情况时冷漠拒绝,或找各种借口推却。而要耐心听取教师反映问题,交办并督促学校其他部门跟进落实,使解决困难的教师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校长作风民主,善于纳谏,使教师感到领导从善如流、光明磊落。校领导平时待人接物要和蔼可亲,态度亲切,不能大声唬人,更不能仗势欺人,不能下属偶有小错就乱发脾气,粗言秽语乱骂人,或者拍台扔凳、手脚狂舞乱训人。这样对加强团结是无益的,因为人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校长处事要公道,不偏不倚,以事理为依据处理好每一件事情,才能赢得教师的拥护和尊重。对钱物的分配,一定要按奉献大小来定,贡献大的就奖励多些,贡献小的就奖励少些。

  要不遗余力为教师的成长搭建成功平台。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校除严格要求教师兢兢业业工作外,还不时派教师到有关院校进行培训学习,以期开阔眼界,学到更先进教学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服务学生;校长平时处事要公平公正公开,生活简单俭朴,善待每一位教师。还要善于与教师交流沟通,引领教师快乐工作。学校充分利用校会、工会活动、教代会等,对教职工进行理想和信念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如今,本校在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倡导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达到一个目标”的管理理念。即通过制度规范、名人引路、总结交流、争优树先等方式,在教师中树立敬岗爱业,乐于贡献的精神;通过举办“寻找自己的闪光点”“我成长,我快乐”“共度幸福人生”等活动,鼓励教师追求卓越人生、体验努力工作是快乐的崇高境界;通过技能培训、专业比武等措施,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实现选拔人才的目标。同时,学校还通过“塑师德、正师风”“铸师魂、献爱心”等主题演讲比赛,让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真诚善待每一位老师,对教师的正当要求,也酌情给予满足;对教师教学上的难题,聘请专家给予解决;对教师思想上的疙瘩,及时为他疏导,为他排解,使教师带着愉快的心情去上课。因此,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之间关系和谐,处处文明礼让,和睦相处,整个校园呈现出祥和的气氛。

  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安全是幸福的前提,是根本保证。如果校园整日打架斗殴、偷窃成风,领导和领导之间勾心斗角、争名夺利,同事之间缺乏沟通、矛盾重重,试想一下,这里哪有幸福可言?近日读报,本市某中学有学生叫校外社会青年砍伤同学一事,真叫人痛心。所以,抓好安全教育,防范安全事故,是保证学校实施幸福教育的重中之重。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宗旨,以树立安全意识为主线,以强化层层管理责任制为核心,以落实具体措施为重点,及时全面安全排查,清理和整顿校园内一切安全隐患。二是坚持“谁主管、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将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实绩与各处室、班级和教职工学期评估挂钩,实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

  维护稳定校园,使师生健康有序工作 一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维护安全稳定的表现作为学生考核的内容,并与学生综合测评,评奖评优结合起来,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也就没有多少心情去做危险的事情了。二是强化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安全工作是防范和消除隐患的保证,时时刻刻敲响安全警钟,每天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头脑中就有防范意识,对安全的警惕性就会高一些。当发现危机时,就要当机立断,做出抢救措施,把隐患消除于萌芽之中。三是在师生中开展“六防”教育。即防盗、防火、防震、防疫、防触电、防交通事故教育活动,并定期举办安全文明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安全教育讲座,参观相关图片展览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安全工作重如泰山,丝毫不能松懈。

  实施成功教育

  没有什么比获得成功带来的幸福感更强了。试想一下:在人声鼎沸的表彰会场,手捧奖状或象征着巨大荣誉的牌匾,万众瞩目,掌声雷动,鲜花簇拥,笑声震耳,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然而这一切的得来,是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巨大心血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自身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打铁需要自身硬,师傅有丰富的教育经验才能教出类拔萃的弟子。因此,本校除大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外,完善教师自身的各项素质,做一个知识与道德俱佳的人民教师。二是通过培训名师,树立先进,带动整体师资队伍水平的不断提高。三是树立“五种”意识。即树立大局意识、团队意识、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目标意识,并使此项教育深入人心,落到实处,收到成效。四是“以老带新,拜师结对”,大力开展传帮带活动,这样做使老教师的经验后继有人,使新教师获益甚多。五是通过开展公开课,示范课活动。互相评比,互相打分,互相促进,以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六是开展学科竞赛、智能比赛活动。通过比赛活动,可以知道谁优谁劣,好的奖励,差的批评,使师生都能吸取经验教训,争取下次考出更好成绩。同时,这些比赛使优秀者获得表彰,自尊心得到极大满足,周围的人投来羡慕的目光,心里甜甜滋滋的,幸福之感溢于言表。七是体育竞技获得好成绩,也能带给教师幸福感。积极参加全校或全市的田径比赛,参加全校全镇全市举行的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比赛,获得奖项,得到奖状奖金与锦旗牌匾,受到领导的接见或勉励,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夯实幸福教育基础

  要达成幸福教育的目标,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营造良好氛围,打造和谐的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关系,众人所说的“人和”就是这个道理。在工作中要切实做好“五要五不”。即:要互相信任不猜疑,要互相交流不隔膜,要互相配合不拆台,要互相谅解不指责,要互相关心不冷漠,积极营造有婉转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又有信任与支持的和谐氛围。我校充分发挥各人所长,互相支持补充,大力发挥集体的力量,从而取得好成绩。在校园管理中,笔者提倡做三种人:做使领导宽心的人,不把难题上交;做使下级舒心的人,不把责任向下推,做使同事放心的人,不在背后搞小动作。我们要用光明的前景激发人心,用环境待遇留住人心,用人际关系温暖人心,用教管结合打动人心,用全心全意服务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是一个称职而且有人格魅力的好领导!

  二是师生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的保证,笔者要求教师要像疼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热爱学生,了解、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为学生的学业进步竭尽心血,同时学生也要尊重、尊敬教师,尊师重道,虚心求教,这样幸福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三是学校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基本保障。本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加强家长和学校的沟通,“走出去”就是要求班主任每学期至少家访一次;“请进来”,就是召开“学生教育沟通会、家长与学校情况互动会”,热情邀请学生家长参加,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师幸福感篇3

  漂亮、整洁的校园,教学设施齐全的教室和办公室让我感到幸福,看到了希望:这肯定是一块教育的肥沃土壤;每个星期的护导工作让我观察到了福山教师们的爱岗敬业:提前到校,准时上岗护导,福山教师们的素养和良好的风范已在这匆匆地脚步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与他们共事我感到幸福;数学教研组活动,让我面对面与特级教师、市教研员等数学名家在一起,聆听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法,数学组同行的开课、评课,又让我汲取到别人的长处,每天课前课后与备课组老师交流教学内容、教法以及课件的时候,又不断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与结果,在合作与交流中不断地进步,这些让我感到太幸福了;此时,我由衷地感谢福山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各方面的关心,让我有机会在这里一展身手,福山外国语小学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地方,我在这里已幸福得不能再用任何语言来叙述幸福,因为幸福已在心里。

  我很幸福,出生是一种幸福;品尝人生五味是一种幸福;工作着是一种幸福;被孩子们喜欢是一种幸福…,平庸、普通的我都由幸福堆积而成的。

  幸福是一件绝对崇高剔透的东西,它买不来,抢不到。披金戴银不一定是幸福,纸醉金迷不是幸福,高官厚禄不是幸福,幸福容不得半点世俗的灰尘。幸福决不是欲望满足的附属品。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说:“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之心的和声。”幸福是内心深处的一坛陈酒,由里及表,向周身蔓延出浓郁香味,幸福是心灵方舟停靠时的踏实感、归属感和愉悦感。幸福是蒙娜丽莎深远而神秘的微笑。

  其实,感悟幸福也是一种幸福,当幸福经过你身旁,握她在手,携她同行,度过一段快乐的旅程,享受一份可贵的生活馈赠。

  教师幸福感篇4

  【关键词】中职教师 职业幸福感 现状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07-03

  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师的地位有明显提高。但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总体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中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令人担忧。为此,本文试图作初步的探讨。

  一、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中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中职教师在工作环境条件、职务晋升机会和管理领导岗位等方面的满意度较低;二是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落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较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重担压在教师身上,中职教师职业压力过重,不良情绪大量存在并引发了诸多问题;三是中职教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居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四是中职教师工作热情不高,情绪化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与普通教育教师相比,中职教师的工作成就感更低;六是由于竞争的日益加剧,人际关系紧张,再加上部分中职教师缺乏进取精神,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思想极不稳定,进行第二职业的教师越来越多,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从某种程度上说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滑坡现象;七是中职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不均衡,教育教学资源相对普通中学教育差距较大,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较低、参差不齐,中职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和压力较普通中学教师要大得多。

  目前,职业教育已转入内涵建设,中职教师作为学校建设的具体实施者,承担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技术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提升中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显得十分重要,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一)中职教师的幸福感来自理想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据调查,大部分中职教师当初选择当教师,主要是热爱教师职业,对崇高的教育事业有了感性的认识和对教师的伟大有着深切的感受。

  当职业理想实现后,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面对学生,其工作富有激情,有着强烈的自信心。调查数据显示:90%的中职教师通过自己的工作,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80%的中职教师与学生在一起的时候,很容易就营造起一个轻松的氛围;80%的中职教师越来越容易关心学生的成长及其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帮助、指导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人格、交往的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对于中职教师来说,是否能感到幸福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中职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中职教师教学生会学习,会生活,会选择,敢挑战。当学生学会一项技能、一种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时,当学生参与各种竞赛获得成功、取得优异成绩时,当学生为集体争得荣誉时,学生快乐,教师也觉得幸福。84%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会对学生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中职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生活,乐于助人,都源自于对理想的追求、对学生的期望,也是中职教师自我完善的需求。

  (二)中职教师的幸福感来自学校和谐的人文文化氛围。良好的和谐氛围表现在学校有着一整套完整的合理合法的规章制度,有着良好的干群人际关系,为中职教师提供自身发展与自我完善的物质保证和精神需求。调查发现,有70%的中职教师认为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合理的,75%的中职教师能够适应并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多项改革,70%以上的中职教师的工作得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

  教师队伍是知识分子汇集的群体,是知识与智慧交集的集体,社会对教师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中职教师在这个集体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社会的尊重。中职教师的个体素质好,具有良好的社会基本道德,遵循言传身教的优良传统,70%的中职教师并没有因为社会对教师的道德期望过高而产生过大的压力。教师的个体素质好还表现在同事之间、干群之间的人际关系比较单纯,90%以上的中职教师能和睦相处。和谐、单纯友爱的教师集体可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

  (三)中职教师工作满意度亟待提高。目前关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很多,例旭,兰慧敏在《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二十五期发表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以河南省为例》一文,其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教师在同事、自我实现两方面满意度较高,其平均值分别为3.6751和3.0524,大于中等强度值3;而在社会支持、领导和管理、工作条件和报酬方面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平均值分别为2.7239、2.5669、2.2554和2.2319,其中报酬方面的满意度最低。

  (四)中职教师身体健康状况需要倍加关注。近年来,多种调查显示我国教师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教师比例逐年增加,例如职业病、心身疾病高发,这与个体的心理、职业因素、个人行为生活方式与生理因素都有不可忽视的关系。同时,教师每天都在高频讲话,与粉笔做伴;长时间坐着批改作业、备课,加之工作任务繁重而缺少锻炼,都是导致教师处于“亚健康”的状态的原因。2008年9月8日《卫生与生活报》刊登的《调查显示近七成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指出:“当前教师不同健康状态的比例分别是健康占10.4%,亚健康占45.55%,前临床状态占23.63%,疾病状态占20.42%,这表明,有69.18%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相比一般人重度亚健康发生率10%这个数字高出许多。专家提示,40岁左右的青壮年教师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中职学校,招生与就业是中职学校的两条生命线,而高成本的招生投入和毕业生就业层次低又是中职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再加上教师的专业技能需要一与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同步或领先于社会现状需求,这就意味着中职教师必须做好两个角色:一是学生喜爱的教师,二是时代的专业技能能手,即“双师型”教师。这些问题集中压在中职教师身上,无疑使得中职教师职业成为一个高压力职业,而且这些压力是不容易被人们看得到的。在高强度压力的工作环境下,他们又缺乏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精神和体力长期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这对中职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不利的影响,他们常常会出现头痛、失眠、心率过快、高血压等疾病。还有部分中职教师缺乏自身健康的保护意识和健康保健常识,在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推动下,经常以透支生命的方式,加班加点,拼命地工作,又缺乏适当的娱乐放松和锻炼活动。

  (五)中职教师工作成就感有待提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背负着培育下一代人才的巨大责任,社会对教师寄予深切的厚望,一旦教师的努力与社会期望不能合拍的时候,对教师的责难将随之而来。中职教师背负的责任和压力则更大,一是需要把综合素质较低的学生培养成有一定知识、会做事、会做人的人才,二是需要把学生培养成有职业道德的人,三是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专业技能特长和社会有用的人。无疑,这需要中职教师比普通教育教师付出多几倍的努力和精力。

  二、提升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相长的过程,不仅学生得到不断成长,教师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教育理论知识的发展和业务能力的发展,在整个职业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专业训练、再学习获得发展,达到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执教素养。

  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是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如果教师的专业能力顺应社会的发展,中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会强烈,否则,中职教师就无法感受职业带来的幸福。另一方面,幸福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中职教师的幸福感来源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评判自己行为的一种内在力量,有幸福感的中职教师,认识深刻而全面,情感强烈而奔放,意志坚强而勇敢,行为自觉而积极,在工作中具有一种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信心、勇气和毅力。

  (二)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推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与中职学校的师资水平密不可分。首先,中职教师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者,肩负培养数以千万计技术劳动者的重任;其次,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中职教师只有满怀激情地投身其中,改革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再次,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中职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精神力量和前提条件,缺乏幸福感的中职教师是很难胜任教育工作的,也无法让学生感到幸福。只有对教育事业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发出于个体内心的需要,才能在工作中尽情发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倾出自己的全部才能和力量,支持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作为一种发展的终极目标,其实它是无数个体的幸福目标。中职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他们肩负着培养国家数以千万计技术劳动者之重任,他们的幸福感是和谐社会目标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幸福是对和谐社会的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幸福是相互促进的,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能够感受教师的幸福体验,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氛围。

  三、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一)中职教师应积极主动提升自身的职业价值观。中职教师要充分地认识自己,正确把握自身角色,因为中职教师在工作中需要“扮演”多个角色:一是基础知识的传授者,二是专业技能指导者,三是家长的人,四是班级的管理者和心理咨询师,五是职业启蒙导师和职业生涯规划师等。在众多角色的“扮演”中,中职教师需要克服来自多方面的困难和压力,克服从别人的评价中来获取“幸福感”,积极追求职业内在价值。为此,应做到:其一,中职教师要把教师职业当做当今社会最光辉的职业,要把中职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将教育看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其二,中职教师可以在工作中通过不断进行反思和追问,充分认识自己的工作是一份职业,不是为了谋生所进行的一种表演,而是角色自我和个性自我的统一的事业,教师可以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以达到自我提高。其三,中职教师可以通过充分肯定自我才能、张扬个性在工作中体验到自己的幸福感,增强自信心。其四,中职教师可根据个人发展需求确定发展目标,并学会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来追求自我的完善内因动力,促进教师形成正确职业价值观。其五,中职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录像、教师自传、教学日志、建立自我剖析档案等,了解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

  (二)中职教师应主动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专业技能水平和现代职业指导能力。社会赋予中职教师的能力责任不同于普教教师,除了具有知识能力之外,还需要有娴熟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和现代职业指导能力,这是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根本前提条件。中职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知识能力素养,强化技能训练,增强职业更新理念,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社会对中职教师的要求。

  随着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已成为各中职学校教师的首要工作,而且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校内涵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位中职教师都应促进自身的专业知识综合化、教育知识专业化、基础知识全面化和专业技能水平的先进性,不断探究和更新教育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切实履行中职教师的职责。中职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职业技能的传递者,又是职业能力导师。因此,中职教师应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主动适应环境要求,提高自身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以切实缩短工作环境要求和教师自身能力之间的差距,减少因工作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缓解工作压力,并在教育活动的成功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中职教师要努力成为一位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才会赢得周围人的认可和尊重,才会有幸福感。要提升人格魅力,首先要具有为职业教育事业奋斗的使命感和自己的职业理想,始终保持一个平和、愉快的工作心境;其次,要具备良好的性格特征,充满信心,并能虚心向他人学习,做学习型教师,工作目标和执行目标明确,对突发事件能沉着冷静地处理;再次,要具备持久的职业动力,在困境中求进步,在艰难中勇往直前,对工作追求不懈。中职教师只有获得事业的成功,才会获得心灵的富足,才会感觉到自己是幸福的。

  (三)中职学校管理工作应坚持以教师为本。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与学校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的管理理念、领导的工作作风紧密相关。学校领导要作出表率,凝聚人心,在利益分配、荣誉等敏感问题方面要进行全局考虑,以学校发展为重,避免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教师是学校发展之根本,学校领导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开展系列教师培训活动,打造学校名师队伍。可以根据本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和能力特征,分阶段进行专题培训,分层次开展教师能力提高培训。例如,青年教师的成长培训,中青年教师的成才培训和各级各类名师培养等,让不同年龄段、不同能力层次的教师都有学习和进步的机会,通过请进来或走出去的办法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使教师专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与时俱进。

  (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是教师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领导应努力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促进学校和老师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和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要注意管理部门和管理部门之间、专业组与专业组和年级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加相互了解,积极设法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联谊活动,创造机会增进教师们交流与沟通,对拉帮结派等行为要予以批评和制止,树立和谐友谊典型,大力营造校园和谐氛围;要弱化个人利益竞争,在精诚合作中缓解教师压力,减少因缺乏沟通或者沟通不良引起的误会和冲突。学校应建设科学的规章制度、管理制度、激励制度,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教师为主体,关心教师的学习、工作、成绩,关心他们的幸福程度;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来缓解教师的压力,开展多项活动,调节教师疲惫的身心。教师也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树立强烈的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让教师在和谐的人际环境中,快乐地工作,愉悦地生活。

  (五)中职教师应积极维护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调查表明:教师的心理存在不少问题。各级领导和校长在关心教师的思想进步、业务提高、改善待遇的同时,应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关注教师的心灵成长,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邀请心理专家到学校给教师们做心理健康专题培训,让教师掌握科学调节心理、心态、情绪的方法与技巧。

  学校还应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例如,各种球赛、趣味性体育活动等,增强教师的体能,活跃校园的气氛。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教师有权利享受职业生命的幸福,就像果树,在哺育果实的同时,也不断地吸收营养成长自己。

  教师幸福感篇5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现在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几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许多,比如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态,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一个三餐准时的习惯……所以,那些多年不见的朋友听说我做了老师,往往都会问:你的薪水高吗?你的待遇不错吧?

  可是,即使是再关心我的好友,也无人问及,你幸福吗?

  我幸福吗?

  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己灵魂的问答。

  当然,你完全可以选择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获得幸福。但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像宽容你亲人的小脾气,和原谅你的孩子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关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

  多少次,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你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当清晨走进校园,面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终而丢不下九月的承诺,离不开那笑靥的花朵。

  教师幸福感篇6

  作为刚刚步入教坛的新秀,面对这样的现状,一定会有自己的梦想和困惑。我想说的是:教育是一份捧在手心里的职业,它需要你百般的呵护与宠爱,你捧在手心里的不仅是一块宝,还是一份庄严的圣洁。

  虽然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选择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选择清贫。可是,当你站上讲台,在那束只属于教育的特有光环的照射下,在那几十双如山泉般透明的眸子里,你会感受到这庄严和圣洁只属于教师,属于教育者的灵魂,它会抚慰你因为经济的窘迫而尴尬的心境。所以,它需要你用整个心灵去回报、去呵护。

  你应当坚守职业道德的底线,不把讲台变换成商业的广告台,名利的追逐台。也许这会让你的心灵备受煎熬,使你要么不得周全地应付各方圣人,要么就是经济或名利直接受损,但是既然选择了教师,就应该有这样的准备。如同选择了军人,就意味着选择奉献和牺牲一样。军人的舍家卫国是显性的,教师在讲台前的坚守更多的却是隐性的,不为外人知和不为外人道的。如果你想在讲台上挺直脊梁、理直气壮地讲话,如果你想在几十年后都能无畏、无愧地直视当初望着你的那些不谙世事的眼眸,那你必须做出这样毫不妥协的坚守。

  同时我还想说的是,要在教师这个位置上找到幸福感和成就感,就必须基于热爱。热爱你教的那门学科,热爱你教的每个孩子。要一直以一颗热爱之心,以一份燃烧的激情来做日常工作中的每件小事。同样的事,因为你的心境和处理方式的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完全不同。当你对你所从事的工作怀有恋人般的感觉,你的工作也会回报你以恋人般的拥抱。你会发自内心地迎接每天的朝阳,雨露,甚至风霜,甚至冰雪。你会从孩子的一声问候、一个微笑里,感受到教育的神奇魔力。或许你运气好,会遇到一个懂教育,善待人才的领导,他会赏识和鼓励你;或许你运气不好,会遇上一个不懂教育,只懂吃喝、迎合上级的校长,他会恼怒于你的不听指挥——不管怎样,这些都不应该成为影响你心情的因素。你应该明白的是,你的工作对象不是你的领导,而是你的学生。

  只有学生的成长与变化,才是你最应该在乎和关注的事情。热爱,具有神奇的梦幻般的魔力,它可以使教育者生长出激情和梦想的翅膀。有了这对翅膀,你可以飞越万水千山,可以穿越重重苦难。教育,在很多时候是难的,可是,只要你拥有这样的翅膀,你就无往而不胜,无坚而不摧。教育,在很多时候也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这样的翅膀,就会使这美好更美好,让教育向着更为明亮的方向行进。

  教师幸福感篇7

  关键词:教师队伍;质量建设;工作热情

  随着对幼儿园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社会的认可度越来越低,教师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付出和收入不成比例,对职业产生了倦怠感,缺乏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能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发挥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建设起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关键。从以下几点说说我园的做法:

  一、以德树人,依法治园

  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幼儿园教师女性居多,感情细腻,责任心强,上进心强,自信自尊是她们共同的特点。我们要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真心实意地去尊重每一位教师,关心和帮助她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获得教师的真心尊重,达到“以德服人、以德树人”的效果。我们经常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趣味运动会”“游戏大赛”“踏青”等等,让教师走向大自然,畅谈家庭的琐事、生活的点滴,帮助教师释放压力,让正能量互相影响,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管理离不开制度,它必须突出“科学、合理、易行”这三点。制度的制定直接关系到人心所向的大问题,我们让教师以主人翁的精神为主导,以班级为单位,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一日生活保教活动常规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的指导下,请班主任组织本班教师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对应的班级制度,再提到全园教职工会议上讨论通过,最终形成符合幼儿园教师的《教师带班制度》,通过研讨,不仅让教师细读、理解、强化了《细则》中的条例要求,细化了措施,而且让教师体验到制度的执行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是大家应该共同遵守的。

  二、深入了解教师,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1.多渠道了解教师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教师

  入户家访是促进沟通的一个最宽松有效的方式。通过到教师家家访,能了解教师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拉近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听取教师对管理者管理过程中细节的反馈,同时,让管理者有机会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达到相互理解、增进感情的目的。我们还通过微信朋友圈、QQ等现代化的形式,从空间中感受教师的心态,从微信的各种链接、发表的心情中捕捉教师的心理变化,有些不方便面对面交谈的话题通过信息进行交流,做到真正地了解、理解教师,真正地做到“心中有教师”。

  2.分析教师的个人素质,帮助教师量身订制成长计划,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会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她们个性迥异,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我们要让教师自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个人计划,再通过教研活动,请其他教师一起帮助她们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利用集体的智慧帮助教师丰富、完善计划。这样不仅能增强教师的自信心,促进教师间的沟通了解,增进教师间的友谊,真正做到挖掘潜力、扬长避短,还能有效促进教师个性化的成长。

  三、加强培训,提升专业水平

  快速发展的幼儿教育需要对在职幼儿教师不断地进行培训,以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

  1.拟订发展规划,让教师“有迹可循”

  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教师个人素质的基础上,制订出相应有效的发展规划,就教师的特长、能力有针对性地制订其发展规划,并以此为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定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位教师身上,并成为教师努力的方向。

  2.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1)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让教师接受网络平台提供的远程培训是一种节约成本的有效方式。(2)利用现有资源,聘请一些有专长的教师来园为教师培训相关的知识,现场指导,具有真实感,而且有效互动,能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3)多派教师外出参加培训,让教师走出去,开阔视野,转换心情,更新观念,再把内化过的知识传递给其他教师,促进共同发展。(4)鼓励教师间的互相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学你所长补我之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通过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

  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幼儿教师通过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使得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相结合,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当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成为其内在真实的追求时,她们不再机械地重复和被动地接受,而是树立更加强烈的主体意识,表现出专业意识的自觉,成为其人生的幸福之路,幼儿园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教师幸福感篇8

  关键词:幸福感;教师职业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117-02

  幸福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永恒追求,我们经常谈论幸福,时刻都在追求幸福。檀传宝说过:“教师的幸福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属。”教师的幸福是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本质的必然需要,没有教师幸福的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

  一、研究背景

  (一)哲学视野中的幸福观

  关于幸福感,从古至今,众说纷纭,早期主要集中在哲学领域,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孔子的“仁”、孟子的“仁”“义”结合、荀子的“礼”都主张道德修养等于幸福生活,认为行为有德就得到幸福,强调理性对幸福的作用;道家老子的“无为”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佛家则主张消除“爱”和“痴”,才能达到幸福的彼岸。

  西方哲学主是由理性主义、感性主义和基督教神学三大部分组成。理性主义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主张道德的作用,贬低感性与情感的作用,理的结果是幸福的,幸福要依赖德性(德性论),其调解着人们追求幸福的行为;感性主义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霍布斯等,主张感觉体验是幸福的直接来源,快乐既幸福(快乐论),一种是肉体的快乐,一种精神幸福的价值高于自然欲望满足的价值;基督教神学的幸福观主张人的精神境界不是对财富、名誉、权利和的获取和享受中达到,而是在宗教德行中对上帝的热爱和追求中达到。

  (二)经济学视野中的幸福研究

  到18世纪末,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问题逐渐进入经济学的视野。主要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对幸福进行研究。幸福的定性研究,主要是论证人类幸福与收入的关系。如密斯《国富论》、青木昌彦“国民生活快乐指数”。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国民收入进入了持续增长的的历史时期,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收入水平与幸福水平成正比;幸福的定量研究则是从不同角度提出快乐测量理论和模式。例如澳大利亚迪金大学Cummin等人编制的幸福指数量表,此表包括个人幸福指数量表(personal well-being index)PWI和国家幸福指数量表(national well-being index)NWI两个组成部分。包括个体对生活水平、个人成就、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安全状况、未来保障、社会参与七个方面的评价。

  (三)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研究

  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界则出现对幸福的研究,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到现在只有50多年的历史,心理学领域主要侧重对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测量方面,对幸福的研究多为实证性研究。

  国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心理学研究已经经历了描述性研究、理论构建研究和理论深化研究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研究以描述性为主,主要测量不同群体的幸福感状况,此阶段,在信度和效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二个阶段是理论构建阶段,研究重点转向了发展幸福感的理论与解释模型,主要集中在研究幸福心理机制方面与研究幸福感的理论模型,如认知理论、目标模式;当前,西方的主观幸福感(SWB)正处在第三阶段,其研究重点放在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上,对幸福感的研究已进入了测量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如: Mpbel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Diener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表》等。

  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我国有关学者逐渐关注幸福心理的有关问题。其研究成果主要是从幸福感的角度去研究社会问题。如邢占军编制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刘仁刚、龚耀先探讨了老年人幸福感与应激水平的相关性等等,都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凡响和激励讨论。

  二、研究现状综述

  我国教育学领域对幸福问题的关注只是近年来的事,下面主要从教育学领域对教师职业幸福感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梳理:

  有关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贾会彦(2006)的硕士论文《论教育学视野中的教师职业幸福感》;陶善梅(2010)的硕士论文《幸福论视域下教师的职业境界》;贺晓龙(2011)的硕士论文《当前社会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有关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束从敏(2003)的《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方红(2006)的《浅析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蔡军(2009)的《从缺失到回归:生命关怀下的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诸建红(2012)的其硕士论文《上饶市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有关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陈云英等人(1994)运用自编的“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对北京、天津、大连、青岛四省市的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进行了测量;张忠山(2000)对上海市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了研究已测量其主观幸福感;肖杰(2004)的《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査与思考》;曹建强(2005)对酒泉市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进行调査研究;王传金(2008)在《教师职业福研究——以 C 市的小学教师为例》;蒋莉(2010)的《康定县小学教师幸福感调査研究》;李佳(2012)的硕士论文《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天津师范大学》。有关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谢鞍(2006)的《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曾瑜(2007)的硕士论文《成都市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陈梅英的硕士论文《中学政治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李文静(2012)的硕士论文《河南省中学地理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有关高校教师和少数民族教师的研究:马秀敏(2010)的硕士论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査研究》;雷茜(2013)《做幸福的音乐教师——桂林市城乡结合部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浅论》等。

  由以上研究可以发现,研究往往泛谈教师的幸福,更多的是从教师职业本身出发,而忽视教师的内心世界和生存状态;其次研究缺乏层次和类的区分,如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主要集中在小学以及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而相对的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不多;对具体学科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不全面,主要是集中在如语文、政治、英语等,对音乐等学科很少有研究。但是相对的也有对少数民族教师及高校教师的研究。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教师总体幸福感水平偏低。从已有研究的发表时间来看, 在国内研究教师幸福问题的历史并不长久,研究的出发点主要是从教师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上研究和关注教师的幸福问题,并没有从实质上关注教师内心世界和生存状态,往往泛谈教师的幸福。但是可喜的是在近几年教师幸福感的问题得到了学界的广泛研究和关注。以往的研究出发点更多的是从教师这个职业出发,现在我们的研究趋势是倾向于研究和关注教师的内心世界和生存状态,以满足教师的个体需要,这是教育研究领域的一大进步之处。

  参考文献

  [1]檀传宝.教师伦理学专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Cummins RA.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Quality of Life,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0,vol.52,55-72.

  [3]束丛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教师幸福感篇9

  关键词: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职称;教龄;年级;方差分析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学者对幸福的关注逐渐深入到工作、家庭与社会生活中,职业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成分,职业幸福感的研究也引起了一些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

  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一“乐”。反观现实,我们的教师特别是一些中小学教师,长期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对教师自身及教育环境有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教师们开始感受他们的职业带来的回报越来越少时,教师会产生消极的心情和态度。反映在教师的生理上表现为性急易怒,在情绪上表现为缺乏热情,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对于教学,也很少投入精力,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学生的纪律问题增多,从而导致教师对教育环境产生污染。正如美国学者德肯沃(1987)指出“无论教师的消极态度对教师个体及学校组织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教师的学生才是最终的牺牲者”。

  在我国的教师队伍中,小学教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的职业幸福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基本道德的建立与综合素质的养成。而国内对于小学教师群体的关注并不多,对于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因此,本研究将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将着眼点放在国内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上,希望通过对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测量,了解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发现小学教师群体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11所小学发放问卷650份,回收问卷612份,其中有效问卷586份,有效率为90.15%。

  2、研究工具

  采用《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成就显示、工作认可、情感支持与工作吸引力,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施测程序

  团体施测,测试前由主试宣读统一的指导语和注意事项。测时间为20分钟,完成后当场回收问卷。

  4、数据的统计分析

  使用SPSS15.0进行数据处理。

  三、研究结果

  1、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本情况

  所有教师在职业幸福感量表上的得分和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见表1。

  由上表可见,工作吸引力、情感支持、工作认可、成就显示四个维度的均分分别为3.19、3.90、4.06、3.95,总量表的均分为3.77。由于本量表采用5点计分,中数为3,所以,结果显示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中等偏上。

  2、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的数据分析

  为了便于进行分析,将频次少的组进行合并。如职称,把小高之外的组进行合并,分为小高与非小高两组;教龄,将非11-20年的进行合并,分为教龄11―20年组与非11―20年组。

  以职业幸福感总分为因变量,职称、教龄和所教年级为自变量,进行小学教师在人口学变量上的数据分析。以职业幸福感总分为因变量,以职称、教龄、年级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上表可见,取P

  鉴于教龄的主效应临界显著,我们对教龄在职业幸福感上的差异进行了时候多重比较,结果见表3。

  从事后多重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出,11―20年教龄的教师职业幸福感低于非11―20年教龄的教师,差异显著(P

  鉴于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做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见表4。

  从简单效应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年级差异只表现在小高职称教的方面,而对于非小高职称的年级差异不显著。对于小高职称教师来说,教授中年级和高年级课程的教师比教授低年级课程的教师有更高的职业幸福感。职业幸福感的职称差异只表现在中年级的方面,而对于低、高年级差异不显著。对于教授中年级课程的教师来说,非小高职称的教师要比小高职称的教师体验到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见图1。

  鉴于职称、年级与教龄的交互作用显著,做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见表6。可见在低年级上,职称与教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0.903,P>.05。在中年级上,职称与教龄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778,P>.05。在高年级上,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临界显著,F=3.751,P =.055

  从结果看出,职业幸福感的职称差异表现在教龄为非11―20的方面,而对于教龄11―20的职称差异不显著。职业幸福感的教龄差异表现在非小高职称的方面,对于小高职称差异不显著。

  教授高年级教师的职称与职称的交互作用见图2。

  四、讨论分析

  1、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总体情况

  从研究结果看来,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处在中等偏上的状态,也就是一般幸福和比较幸福之间。其中,总量表的均分为3.77,工作吸引力、情感支持、工作认可、成就显示四个维度的均分分别为3.19、3.90、4.06、3.95,都高于理论中值3,所以可理解为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中等偏上。国外有关研究表明,大多数个体体验到的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上,也即表现为正性水平(Diener,1984;Huebner, 2000a)。此外,该结果与姜艳(2006)对于苏州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结果相一致。

  对于职业幸福感的四个维度来说,工作认可维度的分数最高,其次是成就显示,再次是情感支持,而工作吸引力维度的分数相对最低,并与其他三个维度相差较大,但也仍处在中等以上。该量表的工作吸引力维度主要涉及教师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以及从业动机。有研究表明,在职业幸福感测量中,男女教师在工作动机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教师的工作动机显著高于女性教师(张忠山, 2000;胡小丽, 2006),而性别因素在职业幸福感以及其他维度上(如领导关系、工作成效等)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的被试中女教师为457人占总人数的78.1%,男教师为128人,占总人数的21.9%。由此可解释工作吸引力维度上,由于女教师占了更高的比例,因此工作吸引力维度上的得分与其他维度相比较低。

  2、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在教龄、职称以及所教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根据数据统计的结果可知,教龄在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总分上的主效应临界显著,在工作吸引力维度以及工作认可维度上主效应显著;所教年级在工作吸引力维度上主效应显著;职称在工作认可维度上主效应显著;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在量表总分与工作吸引力维度上显著;职称、教龄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在量表总分上显著。其它因素则不显著。

  对教龄进一步事后多重比较后发现,在职业幸福感总分、工作吸引力维度和工作认可维度上,非11-20年教龄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11-20年教龄的教师。非11-20年的教师由工作10年及以下的年轻教师和工作20年以上的中老年教师构成。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非11-20教师群体,也就是工作10年及以下的年轻教师和工作20年以上的中老年教师群体在职业幸福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工作10年以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显著高于工作20年以上的教师。这是因为年轻教师刚刚从其他的角色转换到教师的角色上来,新鲜感和挑战性都比较强,较容易得到满足。工作10-20年的教师多为中青年教师,早已对熟悉的工作环境失去了新鲜感,重复的工作任务也很难再带给他们挑战,对工作的不满开始不断增加,因而他们的职业幸福感较低。而工作20年以上的教师多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有较高的职称和较好的人际关系、熟练的教学技巧,与教龄10-20年的教师相比更容易体验到幸福感,但与教龄10年以下的教师相比,成就动机有所下降,体会不到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新鲜感,因此职业幸福感指数较低。

  在职业幸福量表上,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临界显著,从简单效应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年级差异表现在小高职称教的方面,对于小高职称教师来说,教授低年级和高年级课程的教师比教授中年级课程的教师有更高的职业幸福感。具备小高职称的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资质和阅历,相对非小高职称的教师来说,低年级的课程对他们更没有挑战性和吸引力,因此体验到更低的幸福感。职业幸福感的职称差异表现在中年级的方面,对于教授中年级课程的教师来说,非小高职称的教师要比小高职称的教师体验到更多的职业幸福感。这是因为中年级的课程对于非小高职称的教师来说还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和新鲜感,而对于已取得小高职称的教师来说缺乏同等吸引力,因此体验到的幸福感较低。

  职称、教龄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做简单效应分析后发现,在高年级上,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临界显著。职业幸福感的职称差异表现在教龄为非11―20的群体,对于教授高年级课程且教龄为非11-20的教师来说,非小高职称的教师比小高职称的教师有更高的职业幸福感。这是由于高年级的课程对于非小高职称的年轻教师来说有更高的挑战性和吸引力,也能从中获得更高的满足感。

  五、结论

  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整体处在中等偏上的水平。其中,非班主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显著高于班主任教师;11―20年教龄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显著低于非11―20年教龄的教师。

  由研究结果可知,教龄为11―20年的教师在职业幸福感、职业认同、时间管理水平上均低于其他教龄教师,应引起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机构的重视;此外,可以通过对职业认同感以及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促进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姜艳.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 硕士论文, 苏州大学,2006

  2.刘颖丽, 任俊. 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与资源的交叉滞后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6),173-140

  3.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思考[D]. 硕士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2004

  教师幸福感篇10

  一 教师幸福感的归因

  幸福感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以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况,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教师幸福感指的是在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的精神幸福,它不仅来自生活,更多地来自于教师在从事这个职业时的积极创造,来自于他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体验,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地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育是为人类谋福利的事业,教育的追求是人的幸福,没有幸福感的教师就不会关注学生的幸福和对教育本真追求的实现。如果教师在教育中不能感受到幸福,那么他的人生很难是幸福的。因此,本文对教师幸福感的归因及培养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以期为教师心理及其职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一)内部归因

  1 教师的人格

  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客观的外在因素往往是通矧主观动机而起作用的,人格影响生活事件,进而影响幸福感。人格由于其内在固有的结构作用,是一个长期影响幸福感的强烈因素,具有“幸福图式”的人对生活事件和环境倾向于用正面的方式来看待和处理,拥有更甜美的回忆和更乐观的期望,所以其幸福感水平较高。艾森克(1983)曾经指出:“幸福可称之为稳定的外向型……幸福感中的积极情绪与易于社交的性格有关,这样的性格容易与他人自然和快乐地相处。同样,抑郁性和焦虑性会产生消极的情绪而不是幸福感,因而情绪不稳定和神经质与不幸福相联系。”即外向型与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有较高的正相关,因而外向型人格可提高主观幸福感;神经质与消极情感有关,从而降低主观幸福感。

  2 教师的职业价值观

  不同的职业价值观决定着对职业的不同看法和体验,幸福是行为主体的内在体验,教师只有在将职业融入自我生命时才会感受到工作的乐趣。教师幸福感丧失的根源在于教师对自己职业定位的模糊性,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从业者有着很强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但是现在有很多教师不是因为喜欢这个职业才干上这一行的,而是把这份工作当成了生存的手段,把自己当成了名副其实的教书匠。那么,当他们实际参加工作之后,就会面对来自多方的压力,面对繁重的重复劳动,面对假期不是培训就是上课的现实,参加工作时的新鲜感就会很快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职业倦怠感,甚至到最后变得麻木不仁。

  3 当下社会的多元价值观影响

  现代社会没有任何一种价值能够作为普适的价值被人们无条件接受,教师的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这种体验是以一定的价值预设为参照体系,公正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价值。缺失公正的体验,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即使实质平等也有多种标准,教师的工资基本上是实质平等,而这一实质平等消除了机会平等。一个专科毕业的教师可能比一个本科毕业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高,工作能力更强,工作更勤奋,取得的成绩更大,但是他却无法获得相应的收入。所以不同价值的预设,以及对同一价值观念的不同理解都可能在实践层面产生冲突,进而削弱教师的幸福感。

  (二)外部归因

  1 社会氛围

  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是教师幸福感的基石。同时,受到学生喜欢、工作氛围融洽、同事之间团结协作也是教师幸福感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在相对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教师更容易产生幸福感,并且这种幸福感可以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这对整个学校的良好发展来说是无形的财富。

  2 重视教育质量与关注教师生存状态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国家重视教育是理所当然的,近几年我国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重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对教师生活质量的关注比较缺乏。

  3 教师的幸福感以自身需要的满足为前提

  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力量较强的低层次需要一经满足,力量较弱的高层次需要就会出现,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是教师幸福感的最大来源,教师幸福感既是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又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

  二 教师幸福感的培养策略

  1 提升教师的职业价值观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不同社会状态下人的自由程度的不同而做的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的划分,将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分为生存型、享受型和发展型三种。“生存型”教师处于以此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状态,即主要是从生计出发,站在功利的角度,以被动和消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由于他们从事这一职业更多是出于无奈,因而感到困惑和痛苦,在“生存型”教师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对职业的厌恶和疏远,教师与职业是分离的;“享受型”教师处于体验人生和品位幸福的状态,即教师主要是从兴趣出发,站在非功利的角度,以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来对待自己的职业,他从事这一职业是因为自己喜欢,因而感到快乐和幸福,在“享受型”教师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教师职业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教师与职业是融为一体的;“发展型”教师则处于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状态,即主要是从自身和社会需要出发,站在超功利的角度,以完善自我、为社会做贡献的立场看待自己的职业,他从事这一职业是为了过一种更有意义的生活,因而感到崇高而有价值。在“发展型”的教师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他对提升自己的迫切愿望和富于创造性的教育智慧,这种教师是超越职业的,是以“教育家”为发展目标的。从上述教师职业中存在的三种类型来看,真正的教师是那些把自己的生命融进职业生活中,并从职业中得到快乐和发展的人。像“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教师都能从职业中获得深刻的愉悦感受和强烈的精神震撼,只有感受到职业尊严、体验到职业幸福的教师,才会去辛勤耕耘,积极奉献,也才会获得真正的职业发展。这不仅是学生的幸福,也是社会的幸福。

  2 建立目标模式

  根据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个体在特定水平

  上的需要满足后,这方面的主观幸福感就会提高,进而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因而我们应把人的潜能和价值的实现看作是人类最高的幸福感,确立生活的目标,并把生活目标看作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而参加有价值的活动和努力为个人目标工作都会对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这些目标和有价值的活动可通过下列途径提升幸福感:一是通过有价值和有挑战的活动,使我们获得能量和目标,并远离悲伤;二是使每天的生活变得有规律和有意义。三是积极应对每天生活中的问题和不幸福,能不断地重新开始;四是巩固社会关系,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当这些活动是人们自由选择的,当这些目标是现实的,当这些目标与公共目标一致时,当我们设法在与目标相关的活动上花费一些时间时,幸福感就会提高到更理想的水平。

  3 学校管理“人本化”,构建和谐学校

  在学校管理中,应该把对教师的管理作为第一要务,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认识到教师作为一个人有多种需要,努力去满足他们的需要,努力通过构建和谐学校,让学校充满着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营造出一种细水长流的幸福氛围,让教师在和谐的大家庭中快乐工作、享受幸福。学校也要为教师延伸和拓展学习空间、实践空间、展示空间,让教师逐步体会到人生因学生而多彩,生命因课堂而丰厚。此外,教育也需要幸福,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教师有了幸福的体验,就会引导孩子成为有教养的、幸福的人,定会珍惜和唤起对学生享受欢乐和幸福的权利的尊重,除掉学生潜意识中那种市侩的理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为此要遵循教育规律,使人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需要全面和谐的教育,只有全面和谐的教育,才可能达到真正幸福的目的。因此,要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幸福的人,教师必然首先成为幸福的人。

  总之,教师幸福感的内在根源在于教师的人格及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外部根源在于社会氛围、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及社会对教师自身需要的满足,我们应构建教育的人文主义理想和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其职业工作更利于其人格健全发展和自我实现,使教师充分享受职业的幸福感。我们应从社会、学校、教师自身及学生等多方面增进教师的幸福感,教师幸福感的增强又可以成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