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房调研报告(共6篇)

第1篇:农村建房调研报告

       农村建房调研报告

       建设美丽乡村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和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县委、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选择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外部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城镇及村庄作为试点,推进全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基于***镇***村比较好的交通区位、生态基础、环境基础、产业特色基础、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把***村作为全县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进行重点打造。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居住景观,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对提升***景区形象,在全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示范和带动意义。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西南部10公里处,淮河南岸,紧临312国道,西距县城4公里,东接***镇**村,西连**乡**村;南与**省**市***接壤;北与**村隔淮河相望。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村,总面积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785亩,自然特点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全村共427户,总人口1607人。农民纯收入6300元。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43名。***村是省级优秀基层党支部,并被评为市级文明新村,XX年被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XX年被定为省级生态文明村,新农村建设获得了省政府表彰,XX年被市文明委评为全市清洁家园行动先进村。

       二、美丽乡村建设优势

       一是区域性政策优势明显。***村所在的***县属于**省三山一滩扶贫攻坚区域,是国家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这让***村容易享受到相应政策的扶持,有利于***村建设生态村,建设美丽乡村,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二是生态优势突出。***村总面积4.5万亩,自然特点为七山一水二分田。该村是河南省级生态村,气候宜人,景观优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多种作物生长。淮河源主干河道自东至西贯穿全村,一年四季河水不断,水草丰富,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湿地。境内有笔架山旅游风景区、祖师顶道观名胜旅游地。独特地理条件下的生态、气候、植被等,构成了相对独立的山水相生、植被相连的生态系统,山绿天蓝水清,自然生态优势突出。

       三是产业基础优势突出。传统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特色产业有茶叶、花卉苗木、板栗、中药材和养殖业等,目前已形成了万亩木瓜基地、千亩茶叶种植基地、花卉苗木繁育基地、猕猴桃繁育基地等四大生态基地。此外,***村利用其卧山滨水近城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游、景点游,带动旅游及饮食业的发展,拥有农家乐40多家,年均接待游客2万余人。

       四是区位优势明显。***村隔淮河与g312相邻,距离***县城5公里距离,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五是领导重视优势突出。***村是***县的3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之一,XX年被评为全市十大特色村庄,项目建设受到了南阳市及***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就该项目的规划、建设、施工组织等方面进行指导。***县委县政府下发文件,专门成立了***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指挥部,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好示范工作。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健全、坚强有力,干群关系融洽,在申报项目上,利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征求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意见,并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村民已经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体力量和主力军。

       三、规划发展

       ***村美丽乡村建设聘请具有甲级资质的河南省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村民的利益及需求,贯穿传统村落的保护,围绕特色产业的发展,突出旅游带动的发展思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村庄。根据***村生态山水资源,将整个村域划分为生态休闲旅游区、新村新貌提升区、户外健身野营区、花卉苗木种植区。通过四区发展,把资源优势变为优势资源,走出一条营造环境、发展旅游、带动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和居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四、支柱产业

       一是以苗木花卉种植业为主,培育特色产业。二是以***道教文化和山水文化为依托,开发山水宗教旅游,在***村内规划建设特色小吃一条街,兴建农家乐家庭食堂100个,重点宣传推介***烤全羊、***炖鱼、老鸭汤、山野菜等特色菜和特色商品,以及糙米(未精加工的米)饭、锅贴馍、凉面、萝卜丝闷饭等主食。

       五、建设内容及进展情况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环境综合整治;三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道路建设、桥涵工程,绿化亮化工程,给排水、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公厕建设工程等10个项目。

       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是房屋整治改造、塘堰整治等2个项目。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主要是***村文化广场项目、旅游服务广场项目、村民广场等3项工程。

       目前,***大桥已建成通车。8公里环村路已全部完成沙石方铺垫,其中2公里铺完柏油,2公里完成水泥硬化。道路绿化面积XX平方米,打造两处可视绿化景观20亩。以徽派建筑为主,完成10户农村房屋改造。完成5口塘堰清淤整修加固。新建公厕5所,完成改厕200户。新建文化广场1处。

       六、资金来源

       ***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概算1346万元,资金来源包括:省级补助资金62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89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77万元,整合资金460万元。

       七、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专门成立了***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指挥部,要求县直各部门积极主动去完成各项工作,配好建设。***镇成立了***村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在县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领导下,以美丽乡村建设任务为重心,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做好工程协调、衔接工作,监督督促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工。

       二是加强部门协调。一要建立健全县相关部门及乡镇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资金和政策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和政策的集聚效应,县直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计划对接、规划衔接、项目配套的要求,加强沟通交流,精心组织施工,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二要加强监管,对内严格要求,对外宣传到位。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责,主动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和服务,简化审批手续,优化服务质量。

       三是加快资金筹措。一是争取上级奖补资金,集中建设,建出精品,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市、县要足额安排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配套资金;三是整合各专项资金,加强部门衔接与协作,集中使用资金;四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平台作用,引导农民、村集体和社会及个人捐赠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到项目建设。对于整合专项资金,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单独账户,单独核算,确保整合专项资金的利用。

       四是严格招标采购。工程项目全部按照招投标法的要求,实行招标采购。首先进行项目的组织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认真设计,对于必须招标进行设计的项目,选择有资质的单位,有水平的专家参与到项目的设计工作。其次对工程建设的招投标,严格按照工程项目招标要求,全部采用公开招标的要求实施,严格按照发布招标公告、编制招标文件、组织评标、中标的程序进行。五是加强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组织项目建设,发改委、农业局、财政局、环保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实行全程质量监管,保证项目建设质量,执行工程质量终身制,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主要负责人、参建单位的领导和主要责任人,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追究制度,组长为第一责任人。

       六是加强资金管理。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格审批手续,严禁挪用和挤占。项目实施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项目资金管理,做好项目资金的领拨、支出原始凭证归集、审核、报帐等工作。

       八、存在问题:

       一是建设资金不足。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现在向上申报项目,争取了省、市、县财政资金支持,其余部分主要靠镇、村投入,由于我镇、村级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

       二是村庄规划有待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与当地的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但规划中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上还有待加强,更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

       三是认识不深。部分干部群众强调客观的多,大胆创新的少。强调村庄美化、硬化、亮化、等硬件的多,强调乡风文明的少。有的群众在村庄整治改建中涉及厕所、房前屋后的环境等问题时,总是拖进度;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等方面缺乏力度,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尚未形成。

       四是建设标准有待提高。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主要停留在拆旧拆破、立面出新层面,建设工作的内涵还不深入。基础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特别是绿化、美化、亮化、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推进不到位。

       九、建议:

       1、因地制宜、完善规划。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一是要凸显个性设计。***村美丽乡村规划结合村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努力打造我县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二是要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三是要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入手,按照富规划、穷实施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制订实施计划,并逐步引导农民建房向集中居住点集中。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注重财政引领。结合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切实加大对建设工作的投入。二是激发部门活力。深入开展县直部门结对帮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各联系部门要积极参与***村的建设工作,全力为该村提供物质和财力支持。三是整合各项资源。对国家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农民创业增收等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成一个。四是开展市场运作。坚持市场导向,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引导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五是发挥主体作用。动员村民自筹一点,鼓励在外经商、工作或亲属捐赠一点,支持家乡建设。

       3、建章立制、长效管理。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要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美丽乡村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尽快出台村保洁员的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书,对乱倒垃圾、违反有关规定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建立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和通报并严格奖惩。三是适时出台村保洁员的保障办法。按照财政拨一点,镇财政拿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办法筹措保洁员工资,确保队伍的稳定。

       4、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广大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标语、村庄整治新旧照片对比等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建设所取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

       编辑推荐:

       农村建房用地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第2篇:农村建房调研报告

       建设美丽乡村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和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县委、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选择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外部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城镇及村庄作为试点,推进全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基于***镇***村比较好的交通区位、生态基础、环境基础、产业特色基础、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把***村作为全县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进行重点打造。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居住景观,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对提升***景区形象,在全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示范和带动意义。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西南部10公里处,淮河南岸,紧临312国道,西距县城4公里,东接***镇**村,西连**乡**村;南与**省**市***接壤;北与**村隔淮河相望。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村,总面积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785亩,自然特点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全村共427户,总人口1607人。农民纯收入6300元。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43名。***村是省级优秀基层党支部,并被评为市级文明新村,2022年被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22年被定为省级生态文明村,新农村建设获得了省政府表彰,2022年被市文明委评为全市清洁家园行动先进村。

       二、美丽乡村建设优势

       一是区域性政策优势明显。***村所在的***县属于**省三山一滩扶贫攻坚区域,是国家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这让***村容易享受到相应政策的扶持,有利于***村建设生态村,建设美丽乡村,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二是生态优势突出。***村总面积4.5万亩,自然特点为七山一水二分田。该村是河南省级生态村,气候宜人,景观优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多种作物生长。淮河源主干河道自东至西贯穿全村,一年四季河水不断,水草丰富,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湿地。境内有笔架山旅游风景区、祖师顶道观名胜旅游地。独特地理条件下的生态、气候、植被等,构成了相对独立的山水相生、植被相连的生态系统,山绿天蓝水清,自然生态优势突出。

       三是产业基础优势突出。传统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特色产业有茶叶、花卉苗木、板栗、中药材和养殖业等,目前已形成了万亩木瓜基地、千亩茶叶种植基地、花卉苗木繁育基地、猕猴桃繁育基地等四大生态基地。此外,***村利用其卧山滨水近城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游、景点游,带动旅游及饮食业的发展,拥有农家乐40多家,年均接待游客2万余人。

       四是区位优势明显。***村隔淮河与G312相邻,距离***县城5公里距离,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五是领导重视优势突出。***村是***县的3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之一,2022年被评为全市十大特色村庄,项目建设受到了南阳市及***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就该项目的规划、建设、施工组织等方面进行指导。***县委县政府下发文件,专门成立了***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指挥部,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好示范工作。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健全、坚强有力,干群关系融洽,在申报项目上,利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征求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意见,并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村民已经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体力量和主力军。

       三、规划发展

       ***村美丽乡村建设聘请具有甲级资质的河南省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村民的利益及需求,贯穿传统村落的保护,围绕特色产业的发展,突出旅游带动的发展思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村庄。根据***村生态山水资源,将整个村域划分为生态休闲旅游区、新村新貌提升区、户外健身野营区、花卉苗木种植区。通过四区发展,把资源优势变为优势资源,走出一条营造环境、发展旅游、带动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和居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四、支柱产业

       一是以苗木花卉种植业为主,培育特色产业。二是以***道教文化和山水文化为依托,开发山水宗教旅游,在***村内规划建设特色小吃一条街,兴建农家乐家庭食堂100个,重点宣传推介***烤全羊、***炖鱼、老鸭汤、山野菜等特色菜和特色商品,以及糙米(未精加工的米)饭、锅贴馍、凉面、萝卜丝闷饭等主食。

       五、建设内容及进展情况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环境综合整治;三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道路建设、桥涵工程,绿化亮化工程,给排水、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公厕建设工程等10个项目。

       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是房屋整治改造、塘堰整治等2个项目。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主要是***村文化广场项目、旅游服务广场项目、村民广场等3项工程。

       目前,***大桥已建成通车。8公里环村路已全部完成沙石方铺垫,其中2公里铺完柏油,2公里完成水泥硬化。道路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打造两处可视绿化景观20亩。以徽派建筑为主,完成10户农村房屋改造。完成5口塘堰清淤整修加固。新建公厕5所,完成改厕200户。新建文化广场1处。

       六、资金来源

       ***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概算1346万元,资金来源包括:省级补助资金62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89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77万元,整合资金460万元。

       七、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专门成立了***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指挥部,要求县直各部门积极主动去完成各项工作,配好建设。***镇成立了***村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在县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领导下,以美丽乡村建设任务为重心,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做好工程协调、衔接工作,监督督促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工。

       二是加强部门协调。一要建立健全县相关部门及乡镇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资金和政策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和政策的集聚效应,县直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计划对接、规划衔接、项目配套的要求,加强沟通交流,精心组织施工,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二要加强监管,对内严格要求,对外宣传到位。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责,主动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和服务,简化审批手续,优化服务质量。

第3篇:农村建房调研报告(优秀)

       农村建房调研报告

       由于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樟皇村自从2000年以来没有见过一间房屋,农村建房问题已成为樟皇村的一个顽疾,一方面造成了农民没有土地建房,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农村违法用地蔓延。为此,今年以来,我村把加快农民住房改造建设作为改善民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力破解农民建房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以来共拆除旧房、违章建筑27多间,审批房屋27套。本文就樟皇村农村建房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农村建房问题提出若干思考。

       一、农村建房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房审批手续繁琐,时效较长

       目前农民建房的正常审批程序,一般是农民先打建房申请报告给村里,由村里统一送到镇(乡)、街道,再向国土资源部门领取农户建房审批表,而后又要先经过规划部门逐级审批,再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从建房用地申请到审批,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两年的时间,造成部分村民对建房审批产生不满。

       2、存在建设乱、违章建筑等现象

       樟皇村居民点布局分散,没有形成集中布局的势态。农民根据自己喜好,自行零散建设,建设无序,往往或呈“线性扩张”,村内道路修到哪里,新房就建到哪里,沿路临街搭建生产性、经营性用房比较普遍。虽然这几年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了农村宅基地和农村建房的管理力度,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农民建房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现象仍十分突出,存在违法搭建、擅自加层等违法现象。

       3、建房资金短缺突出

       一是资金储备不足。樟皇村农民年均年收入约9000元,大部分农民收入较单一,建房资金主要来源于打工收入。按目前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计算,建好一幢房子,至少要花费农民家庭10-15年的积蓄,对于一般家庭来说,用于建房资金储备并不充分。二是资金保障困难。农村建房也是一项面子工程,经济实力好的在造,条件差的借钱也在造,耗尽了积蓄,透支了生活。面子工程导致了很多“空心楼”、“烂尾房”的产生,有的新建房建了多年还是毛坯房。三是资金浪费严重。受迷信思想影响,怕周边高出自家的房屋破坏了自家的风水,邻里之间相互攀比,远离了建房的初衷,建造了超过使用目的和承受能力的住房,新房建成后,二楼以上普遍长年空置。

       4、影响社会和谐事件增多

       一是邻里纠纷增多。主要为:部分村民受迷信思想影响,常常与邻里比台阶、争柱顶的高低,造成通风采光等方面的不便,引起邻里纠纷;部分村民为了占用道路等公用地而与邻里纠纷不断;还有不少因宅基地权属问题而引发各种纠纷。二是干群关系紧张。在农村宅基地审批过程中,存在着工作流程不透明,处理问题不公正现象,公共设施改造、投资计划等项目缺乏监督,村级财务支出公开不及时,不具体,不全面,导致群众对干部不信任,从而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三是安全隐患增多。农村建房工程一般由当地施工队伍承建,无资质、无图纸、无完整安全设备的“三无型”施工队是农村住房建设的主力军。建房中所使用的建筑工具多是一些原始或比较简陋的建筑工具,建筑用料全凭施工经验测算,建房、承包人和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导致在农村建房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二、原因分析

       1、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目前,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也相对比较迫切,加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口到了结婚高峰期,以致农民建房需求相对比较集中。主要是国家实行“地根”紧缩政策,政府可安排的土地总量大为减少,使得农村个人建房土地指标分配不够到位。

       2、农民自身的法律意识、房屋安全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农民在兴建房屋时往往仅满足于“居有其屋”,对于房屋是否要规划、设计、报建、验收等,均未能有足够的认识,认为“无所谓”。又由于相关政策法规宣传不够,《城乡规划法》的宣传工作也未深入到农村,农民自身的法律意识、房屋安全意识淡薄。

       3、规划布局缺乏衔接

       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编制不同步,在编制规划时又没有充分考虑农民建房需求,导致许多村庄周边没有预留相应的建设用地。两个规划不统

       一、不衔接,使许多农民建房不能同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村庄规划审批权在地方政府,调整相对容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布局的调整审批权在省政府,调整较难,如涉及基本农田调整还要报国务院批准,要调整就更难。新村选址涉及基本农田无法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建设用地农民又不愿去,农民建房受到很大制约。

       4、规划建设管理存在缺位现象

       乡镇综合体制改革以后,乡镇城建办这一机构被撤销,一般仅仅是在乡镇社会事务办设1-2名城建干事,或者改制成乡镇建设服务中心(属于一种中介组织)。乡镇一级的城建部门,无人员、无经费、无行政执法权,而县建设部门人员经费有限,鞭长莫及,农村乡镇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出现真空。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建房政策宣传,合理规划,节约土地使用

       1、加大《土地法》的贯彻力度。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既要合理开发利用,又要对当耕地进行保护。结合《土地法》,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占补平衡措施的实施、土地用途的管制、建设用地面积的控制、一户一基的规范、宅基地审批的流程等方面,实行重点宣传,做到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家喻户晓。要按照“不走形式、不走过场”的要求,真正深入到农村一线,与农民面对面地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增进农民对建房的报建、规划、设计、验收等程序的认识,促使其真正重视自己房屋的法律权益、质量安全等。发现有违法行为要及时制止,同时要严肃处理已经发生违章建筑行为,规范农村建设用地行为。

       2、科学合理制定建设规划,破解土地制约因素。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村庄规划区内的宅基地、空闲地、自留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安排,统一标准,设计出坚固、节能、实用的新型住房,让农民朋友少折腾,少花冤枉钱,就能住上称心如意的新房子。既改善农民的住房条件,又腾出多余的宅基地进行复垦,有效节约耕地。

       3、支持农村“立改套”工程。“立改套”是对农村住宅建设的创新,也是对农村原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据测算,采用套房建设农民小区,可节约1/3的安置用地。实行农民住宅套式安置方式,推进农村用地制度改革,无疑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也有利于改变居住环境,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拓宽农村建房融资渠道,为农村建房提供资金保障

       1、金融机构提供自建房抵押贷款支持。金融机构给城市居民买房提供抵押贷款,也可以给农民自建房提供贷款,以建好的新房做抵押,解决农村自建房资金问题。农民比城市居民更看重房产,对于借贷,他们会竭尽全力还贷,因此这类贷款的风险极低。按一幢房子建筑造价20万计算,他们需要借的钱也就是5-10万,5年期需要每月还本息1000-2000元。对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只要有年轻夫妻二人出去打工就可以承担,把期限延长到10年、20年就更不是问题了。

       2、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资产化。农村把宅基地统一规划,一部分归农民自己使用,一部分出售给需要者使用,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城市居民通过购买农村房产,将城市的资金引向农村,把知识、文化、技术转移来,促进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别,真正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农民拥有可升值空间的房产后,将会更加注重对生活环境的改造,农村村居环境的改善,会带动“农家乐”、“观光农业”、“田园生活体验”等服务业的发展,农村服务行业的发展,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消费。

       (三)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后顾之忧

       1、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目前农民总体上的受益水平还不算高(2022年才近31%),在筹资水平很低的时候,主要分担农民较大的疾病风险,以“补大(住院)为主”。但随着筹资水平不断提高,就要解决“补小(门诊)”的问题,增加对门诊补偿的基金数量,提高农民的受益水平。

       2、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以保护灾后恢复生产能力为出发点,以补偿受灾农户损失为途径,采取“共保经营”为主、“互保合作”等为辅的运行方式,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完善农业抗灾救灾风险防范体系,确保参保农户灾后能迅速恢复生产,保障农民荒年不荒收,促进新农村建设。

       (四)政府职能部门加强管理引导,建设和谐新农村

       1、推行农村建房保险制度。鉴于农村建房事故频发,赔偿较为困难的特点,推行农村建房强制保险制度,建房户或承包人必须为建筑工人投保意外险,以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经济赔偿。

       2、完善施工队伍准入制度。免费为农民建房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对建房施工队伍进行必要的上岗培训,并进行考核,对不能通过者,不发给准入证。规范农村建房施工队的资质、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准、施工队的施工设备,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房屋质量监督及法律责任等。

       3、科学引导建房,减少纠纷。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提倡以人为本、以和为贵、远亲不如近邻的新观念,让邻里认识只有和谐的睦邻关系,才能真正方便生活。主管部门在审批建房时本着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对相邻方的权益通盘考虑,书面提醒不要侵害邻里的权益。

       4、发扬民主促管理,村务公开。对宅基地审批、基础设施改造、村财政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做到公开、公平,发扬民主。及时全面地搞好村务公开,主动让群众参与监督,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自觉地投入到建设和谐新农村中去。(台州日报社驻泽国镇樟皇村指导员朱明龙)

第4篇:阜阳市农村居民建房调研报告

       阜阳市农村居民建房调研报告

       近期,阜阳调查队对农村居民建房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发现,阜阳市新农村和美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民居住环境普遍改善,但是也出现了土地规划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以及垃圾污染等问题。

       一、农村居民建房现状

       (一)新农村和美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据了解,2022年度和2022年度阜阳市90个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已基本建成,2022年度45个重点示范村已全部开工建设。全市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呈现出机制逐步健全、氛围日益浓厚、工作有序推进的良好态势。2022年起,市级每年6000万元,县(市、区)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井逐年增加,主要用于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治理。

       (二)惠民政策不断出台。交通方面,2022年阜阳市计划改造农村公路危桥(第一批次)79座,总投资5000万元;县乡道升级改造(计划总里程210余公里,总投资44811万元;养护工程计划养护里程170余公里,总投资3983万元;安保工程计划处置隐患里程150公里,总投资1100万元;村级公路网络化工程计划建设里程290公里,总投资14611万元。危房改造方面,阜阳目前已经获得三批共18400户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并出台《2022年阜阳市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要求2022年10月上旬完成6000户农村危房改造。环境治理方面,《阜阳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方案(2022-2022年)》计划到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沟塘等水体基本得到治理,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农村人居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基本建立。2022年底前,全市30%的村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农村居民刚性建房需求强烈。阜阳农村人口密集,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约有520万人口居住在农村,作为农业大市,阜阳地区农村居住环境较为落后,农村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意愿较为强烈。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阜阳农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特别是阜阳拥有数量庞大的外出农民工,一般情况下,每个外出务工家庭每年纯收入约为3万元以上,打工几年便具备了新建住房的经济条件。因此,近年来农村新建住房的规模在不断增加,住房的质量面积装修等方面也在不断提升,出现了从粗放实用到美观舒适的改变,瓷砖、热水器乃至空调等已经在农村新建住房中普遍使用。

       (四)建房成本有所下降。农村建房成本主要人工和建材组成,人工成本近年来虽然有所上涨,但是由于近年来水泥、钢材等建材成本不断下降,使农村建房成本总体处于下降状态,根据调研情况,农村偏远地区包工包料建房约五百元每平方米,靠近城镇地区工钱会上涨

       一、二百元,包工包料约七百元每平方米,当前阜阳农民新建住房主要结构为三间三层,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左右,总造价约20-30万元左右。基本上,一般农村家庭通过务工等方式,没有特殊的困难,都具备建设新房的经济能力。

       二、农村居民建房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指标紧缺。根据目前农村土地使用政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均由上级下达,但由于各地发展养殖、工业以及各种公益事业项目对土地需求不断增加,基本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无法用于农民建房,比如颍上县江店子镇全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为30亩,全镇人口约5万余人,每年新增建房约400户,按照规定每户的宅基地面积应为220平方米以内,每年全镇新增建房用地约为130亩,远超过全镇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二)建设规划不合理。由于目前土地政策比较严格,即不能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也不能改变土地用途,这使农村集中规划建房带来很大制约,难以将农村居住、生活服务设施、交通路网等有机结合起来,基本上没有给农民预留发展经济项目的用地空间,比如家庭养殖、家庭工厂等,使部分农民不愿意跟着规划走,往往为了出行方便跟着公路建房,为了搞生产跟着厂区或者大棚建房,导致村庄沿路蔓延,布局零乱,耕地浪费严重。

       (三)新建住房空置率较高。在调研中发现,虽然农村新建住房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普遍处于空置状态,很多房子外观漂亮,但内部空空如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农村生产形式发生较大改变,土地流转以及农机大规模的使用,使很多劳动力脱离土地,常年外出务工,不在家居住;另一方面农村攀比之风盛行,新建住房成为一种显示家庭实力的手段,适龄男青年家里甚至没有一套新房子都很难找到对象,这也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四)生活环境恶化。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原先分散居住的人口集中在一起,给生活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主要表现生活垃圾难以处理,生活区周围河道基本被垃圾污染,调研中在阜南县于集发现虽然上级配发了一辆的垃圾转运车辆,但是由于运行成本高,且垃圾无地处置,价值几十万的设备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五)新建住房缺乏监管。在调研中发现,农村新建住房基本处于自由组织的状态,施工队往往是无资质、无设计图纸、无监理的“三无状态”,而乡镇政府缺乏监管手段和监管能力,经常发生施工事故,新建住房的质量也难以保证,抗震等级普遍较低,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加强农村居民住房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规划。坚持规划引领,努力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科学修编完善美好乡村建设村庄布点、中心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等规划。

       (二)加强环境整治。要坚持对农村的环境治理,全面推进“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加强对农村垃圾、污水的处理,大力实施道路硬化工程,使农村环境得到亮化和美化,让农民居住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只要这样切切实实的变化,才能使农民安居乐业。

       (三)强化土地保障。一方面要坚持“一户一宅、面积法定、无偿分配及使用”的农村住房政策,一方面要研究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研究对“一户多宅”、面积超标、违法占地、长期闲置等情况的处置措施,探索通过政策引导让有条件的农户主动放弃现有不用的宅基地,将农村宅基地盘活用好。

       (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通过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等措施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中心功能,使村民“小事不出村”。

第5篇:乡镇农村违章建房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农村违章建房情况调研报告

       XX乡位于XX县西北部,东临XX,西接XX、寻甸两县和德泽乡,南交XX、大坡两乡,北与宣威接壤,驻地距XX县城43公里。辖13个村民委员会, 118个村民小组,193个自然村,49000人口。全乡辖国土总面积512平方公里,可耕土地面积56000亩,属于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乡。境内居住着汉、回、苗、彝等民族。XX年全乡经济总收入48138万元,较去年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6634元,较去年增长18%。

       一、农村建房规划情况

       规划指标

       XX乡农村建房选址的一个主要依据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乡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XX年现状数据为基数,近期规划至XX年,远期规划至2022年。XX年全乡耕地总面积为11338.26公顷,划定基本农田面积7754.52公顷,现有农村居民点762.08公顷,主要包括村民建房用地、场院、村内道路及村内公用设施用地。到2022年耕地保有量为11331.99公顷,基本农田面积7754.52公顷,农村居民点768.25公顷。到2022年新增建设用地6.17公顷。平均每年可新增建设用地才4.63亩。考虑集镇及具体项目建设用地的安排,实际可用于农村居民建房的建设用地指标几乎为零。所以农村居民建房只能在总体规划中选择村内空闲地和一般耕地指标。

       规划地块分布

       1、全乡现有建设预留用地主要分布在XX集镇、水冲集镇、赤章集镇、卡郎集镇及松会公路、菱排公路、沾菱公路沿线。

       2、大多数公路沿线及村庄周边预留为一般耕地,通过上报审批可做为居民建房用地;部分村庄没有预留一般耕地,村庄全部被基本农田包围。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的衔接不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地域区块的划分,村庄规划应该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前提进行对接,但实际上XX年由云南省西部规划研究设计院对全乡13个行政村和156个自然村进行了村庄规划,对居住区建设预留地作了相应的规划,但村庄规划并没有跟现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对接,导致现有村庄规划并没有得到全面的落实。

       二、农村建房手续审批情况

       XX年全乡共完成农房建设审批730户,其中新建农房审批575户,拆旧重建审批155户。申请占用村内空闲地43.45亩、占用闲置宅基地30.66亩及占用一般耕地建房7.2亩,具体审批程序为:农户提出申请,村小组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经各村委会两委班子讨论同意上报后上报乡人民政府组织 审核,乡人民政府成立农村居民建房领导小组对建房申请户进行核实,最终确定以上730户满足建房审批条件要求,上报县国土资源局审批。现已完成相关审批工作。

       XX乡XX年实际用于生产、养殖的设施农用地12宗,面积56亩,已完成备案8宗,面积44亩,剩余4宗由于相关资料还不完备,现已开工建设,尚未办理设施农用地备案。

       XX现有有证矿山3个,1家已办理临时用地备案手续,另外2家未办理临时用的手续。

       三、全乡农村违章建房现状

       违法占用基本农田建房。经巡查发现XX年农村居民建房违法中占用基本农田行为3起,面积0.7亩。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合理,村庄被基本农田包围,村民建房没地可建,村民建房向村庄外围自行扩展,形成占用基本农田违法建房行为。

       未批先建时有发生。经巡查核实XX年农村居民未经批准占地建房38宗,面积5.58亩,随着全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日渐富裕起来的村民为改善居住环境争相建盖新房,但由于受用地指标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的制约,少数没有及时获得审批和找不到符合建房地点的村民便擅自违法违规动工建设,形成未批就用违法用地。

       少批多占、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存在。一是村民经申请获得建房许可后,时常出现擅自扩大批准面积建设,造成少批 多占;二是村民建盖了新房,有些将旧房卖给别人,有些则仍旧保留,形成了建新不拆旧,导致一户多宅。

       乱搭滥建行为突出。一是村民在自己的住宅旁搭建厨房、厕所、畜圈等附属房物;二是部分村民为到一些不符合规划地点建房,便借一些扶持项目,如沼气池、集群式烤房、马铃薯仓储房、蚕房等进行滥占滥建。

       非法转让、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建设情况不时发生。部分村民或村组为了眼前利益,擅自将自已的承包地或集体管理使用的农用地擅自以租赁、买卖等形式非法转让给个人或企业建厂房、建货场等非农业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违法用地日益显现。XX年XX一中因在原校产权证范围内改扩建教学楼形成卫片违法建设用地,块所村委在原村委会办公用地范围内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形成卫片违法用地,长期以来,在农村总有一种错误的思想认识,即只要是为村集体公益事业用地,就不用办理相关手续,致使基层领导不重视,甚至于在这方面没有规划,导致诸如学校、村级活动场所等公益建设形成违法用地。

       四、违章建房产生的原因

       规划不合理。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预留用地比例不合理,将大量建设预留用地放在县城所在地及两个工业重镇;二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预留用地地块区位不合理,将大量建设用地预留在公路延线及重点村庄,部分村庄被基 本农田包围无建设预留用地;三是村庄建设规划没有与土地总体规划相衔接。

       土地规划调整不及时。XX建县以来,未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的调整,存在需要建房的农户无建房地点,村、组难以集中统一调整地块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审批。

       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宣传不够。老百姓一直以来以农耕为主,多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代替土地的其他全权利,在思想意识中无土地用途管制的概念。

       村集体组织管理意识不强。集体建设用地无法集中统一管理,特别是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意识不强。

       巡查力度不够。一是国土资源所及城建所现有在职人员6人,人少事多,日常巡查工作难以面面俱到。二是全乡13个村委会各有一名信息员,但待遇偏低,每月仅有100元的补助,信息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信息上报沟通不及时,对违法建房情况没能得到及时制止。

       五、规范农村居民建房的主要做法

       强化规划管理。一是按规划从严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要求各村积极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点集中。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建房用地规划管理,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三是强化村委会及村级信息员的责任意识。建立农户建房共同管理责任机制并纳入乡人民政府、村委会、村组干部年度 责任制考核。

       严格农村居民建房审批制度,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核“三到现场”制度。受理农户建房申请后,乡建房审批领导小组到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建房规划审批等要求;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实地丈量面积、放线定界;农户住房建成后,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

       加大巡查力度及宣传力度

       XX年全乡共组织对农户违章建房巡查125次,查出违章建房41处,下发违章建房责令停工通知书41份,乡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强制拆除违章建筑4户,通过教育引导后自行拆除4户。XX年以来共进行违法巡查54次查出违法案件12件。加大监管力度,健全和完善动态巡查制度。切实做好农村村民住宅用地执法监察工作,严格农村建房规范管理。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户建房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全社会依法办理建房用地手续的意识。

       六、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

       规划不完善、不合理。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预留用地比例不合理,将大量建设预留用地放在县城所在地及两个工业重镇;二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预留用地地块区位不合理,将大量建设用地预留在公路延线及重点村庄,部分村庄被基本农田包围无建设预留用地;三是村镇建设总体规 划没有与土地总体规划相衔接。

       执法监察力量薄弱。执法监察工作人员少,特别是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开展以来,日常工作繁重,造成对违法占地建房监管不到位,巡查、报告、查处不及时,违法违规用地得不到妥善处理。由于法律未赋予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强制拆除执行权,针对发生的违法违规建设用地,国土资源部门只能通过宣传法规、说服教育、下发《责令停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通知书》等形式制止,收效甚微。

       村委会监管意识不强。客观上由于建县以来未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承包责任制的调整,村、组难以集中统一调整地块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审批。主观上存在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代替土地的其他全权利,在思想意识中无土地用途管制的概念。其次还存在村组干部对其违法行为重视不够,怕得罪人丢选票,存在畏难情绪。

       缺乏部门协作机制。由于职能部门执法手段有限,违法当事人对违法建房行为的认定工作的不配合,导致案件事实不能及时查清。按现行法律规定,土地管理部门及城建部门没有强制执行权,在当事人不履行处罚决定时,只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不仅申请程序复杂,执行周期长,自下发处罚决定书到申请法院执行时间长达100天以上,到处罚决定书生效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时,违法建设早已建成,对违法行为起不到查处震慑作用。

       七、今后规范农村建房工作的意见建议

       争取政策支持,完善规划

       建议由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争取尽快修订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让土地总体规划与农民实际建设需求以及预留地块分布合理并具备可操作性,为防止相应规划交叉产生相互制约不合理情况发生,建议上级部门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林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实行无缝对接,为全乡乃至全县更好调协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加大巡查宣传力度

       进一步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违章建房的法律法规、国情、国策的宣传,增强单位、企业或个人依法依规用地的意识。坚持“预防为主,预防和查处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巡查力度,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将违法行为消除在初始阶段。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加强国土信息员、城建信息员、地质灾害监测员及护矿队员的管理,整合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形成“一岗多责”的工作机制。提高相关人员的工资待遇,激发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全面清查近几年来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

       为加强耕地保护,坚守耕地红线,全面清查全乡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妥善处理历史遗留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问 题,扭转用地不报批、建房不申请的歪风,坚决遏制违法用地和违法建房蔓延势头,切实增强广大群众依法建设、依法用地的法制意识,不断规范土地管理秩序和城乡建设秩序,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障。

       强化乡镇村组监管职责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乡、村、组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违法用地行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乡党委政府关于建立土地共同管理责任意见,认真履行职责,对违法用地建设项目,该断水的断水、停电的停电、该停办相关审批业务的一律停办,坚决遏制新的违法违规用地发生。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执法合力

       建立联合制止、共同处理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城乡建设、公路、水务、司法、林业、电力及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多方面强化执法手段,做到及时沟通。针对出现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邀请城乡建设、公路、水务、司法、林业、电力及纪检监察等部门提前介入,共同制止,营造齐抓共管良好氛围。

第6篇:农村廉政建设规范报告与农村建房调研报告

       农村廉政建设规范报告

       按照州纪委的统一要求和部署,我局积极致力于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年以来,我们着力加强乡镇、村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进基层活动,推进廉政文化下乡、进基层,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干部廉洁意识。从整体上看,我们的建设工作政治热情高、精神风貌好、工作作风务实、职责履行到位,得到了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民的认可。切实推动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了组织领导

       一是按照上级要求,我局明确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结合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并作为惩防体系的重要载体和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明确责任。我局召开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会议,明确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目标,详细分解了责任和任务。我局还专门成立廉政文化宣传报道小组,将宣传任务分解到各单位、科室,每个单位专门指定专人负责材料撰写。

       二、创新了活动载体

       为进一步增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影响力,发挥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最佳成效,我局经过探索努力,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不断开创出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新载体。

       (一)大力宣传,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接受党风廉政教育。一是通过开办宣传栏、网络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了浓厚的政治氛围。二是“七一”期间表彰了一批优秀党员,通过树立勤政廉政先进典型,对广大党员进行示范教育。各单位、各部门也以“七一”表彰为契机,对照先进找差距,教育党员干部以先进为榜样,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三是领导干部就如何发挥先进性作用,深入农村(社区),走进农户(居民),认真听取了群众意见建议,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进一步拓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文化建设教育渠道。为克服说教式的教育弊端,增强党风廉政教育的亲和力,我局以送歌舞、送图书、送电影等多种活动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内容简明扼要,紧扣主题,一目了然,对党员干部进行及时、温馨的教育。年以来,全州文化部门就完成了“2131”工程农村电影放映1362场,服务观众152924人次,译制语科教和故事电影4部,向全州各县发行16毫米拷贝故事片143部次,基本满足了各放映点群众共的需求;开展“送文艺下乡”等各类文艺演出活动106场次,编创音乐、舞蹈作品28个,演出节目182个,服务群众43000多人次;完成了全州所有行政村(社区)农家书屋点的数据统计基本情况网上填报和实施项目的确定工作,制定了年覆盖全州所有行政村和社区的计划,现已完成今年计划实施的225个行政村(社区)的农家书屋建设部份前期准备工作;全州各级图书馆开展图书下乡活动4次,服务群众800多人次;为乡镇基层配送图书1437册,赠送基层单位图书274册。此外,电子阅览室上半年服务246小时,服务读者1800多人次。这些工作,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文化建设教育渠道,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受到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欢迎。

       年以来,我系统在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中,得到了各单位、各部门、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使文化部门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文化建设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真正形成了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联动效应,形成了全社会抓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良好风尚。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的工作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尚未形成合力。二是系统内党员干部自学廉政文化的主动性不够高。

       今后我们一是要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合力。下一步要把各文化艺术单位的力量整合起来,建立农村基层党风廉政文化建设分工合作责任机制、资金投入机制和廉政文化创作机制,同时发挥社会力量和群众力量,做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群策群力,形成农村基层党风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合力;二是要扩大教育覆盖面,推进廉政文化进基层活动。在农村开展廉政文化下乡活动,向农村基层送廉政文化教育文艺节目、图书、电影、电教片;在系统内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好《党纪政纪条规教育读本》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有关规定》,开展领导干部讲“廉政课”教育活动,使领导干部在备课、讲课中受到深刻教育。通过推进廉政文化进基层活动,在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中营造“崇尚廉政、褒扬廉政”和“以廉为荣、以廉为乐、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结合文化系统实际,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措施,着力提高制度的系统性,加强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使各项制度彼此衔接,发挥整体合力。

       农村建房调研报告

       建设美丽乡村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和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县委、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选择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外部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城镇及村庄作为试点,推进全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基于***镇***村比较好的交通区位、生态基础、环境基础、产业特色基础、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把***村作为全县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进行重点打造。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居住景观,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对提升***景区形象,在全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示范和带动意义。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西南部10公里处,淮河南岸,紧临312国道,西距县城4公里,东接***镇**村,西连**乡**村;南与**省**市***接壤;北与**村隔淮河相望。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村,总面积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785亩,自然特点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全村共427户,总人口1607人。农民纯收入6300元。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43名。***村是省级优秀基层党支部,并被评为市级文明新村,XX年被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XX年被定为省级生态文明村,新农村建设获得了省政府表彰,XX年被市文明委评为全市清洁家园行动先进村。

       二、美丽乡村建设优势

       一是区域性政策优势明显。***村所在的***县属于**省“三山一滩”扶贫攻坚区域,是国家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这让***村容易享受到相应政策的扶持,有利于***村建设生态村,建设美丽乡村,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二是生态优势突出。***村总面积4.5万亩,自然特点为七山一水二分田。该村是河南省级生态村,气候宜人,景观优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多种作物生长。淮河源主干河道自东至西贯穿全村,一年四季河水不断,水草丰富,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湿地。境内有笔架山旅游风景区、祖师顶道观名胜旅游地。独特地理条件下的生态、气候、植被等,构成了相对独立的山水相生、植被相连的生态系统,山绿天蓝水清,自然生态优势突出。

       三是产业基础优势突出。传统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特色产业有茶叶、花卉苗木、板栗、中药材和养殖业等,目前已形成了万亩木瓜基地、千亩茶叶种植基地、花卉苗木繁育基地、猕猴桃繁育基地等四大生态基地。此外,***村利用其卧山滨水近城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游、景点游,带动旅游及饮食业的发展,拥有“农家乐”40多家,年均接待游客2万余人。

       四是区位优势明显。***村隔淮河与g312相邻,距离***县城5公里距离,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五是领导重视优势突出。***村是***县的3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之一,XX年被评为全市“十大特色村庄”,项目建设受到了南阳市及***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就该项目的规划、建设、施工组织等方面进行指导。***县委县政府下发文件,专门成立了***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指挥部,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好示范工作。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健全、坚强有力,干群关系融洽,在申报项目上,利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征求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意见,并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村民已经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体力量和主力军。

       三、规划发展

       ***村美丽乡村建设聘请具有甲级资质的河南省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村民的利益及需求,贯穿传统村落的保护,围绕特色产业的发展,突出旅游带动的发展思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村庄。根据***村生态山水资源,将整个村域划分为生态休闲旅游区、新村新貌提升区、户外健身野营区、花卉苗木种植区。通过四区发展,把资源优势变为优势资源,走出一条营造环境、发展旅游、带动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和居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四、支柱产业

       一是以苗木花卉种植业为主,培育特色产业。二是以***道教文化和山水文化为依托,开发山水宗教旅游,在***村内规划建设特色小吃一条街,兴建“农家乐”家庭食堂100个,重点宣传推介***烤全羊、***炖鱼、老鸭汤、山野菜等特色菜和特色商品,以及糙米(未精加工的米)饭、锅贴馍、凉面、萝卜丝闷饭等主食。

       五、建设内容及进展情况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环境综合整治;三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道路建设、桥涵工程,绿化亮化工程,给排水、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公厕建设工程等10个项目。

       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是房屋整治改造、塘堰整治等2个项目。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主要是***村文化广场项目、旅游服务广场项目、村民广场等3项工程。

       目前,***大桥已建成通车。8公里环村路已全部完成沙石方铺垫,其中2公里铺完柏油,2公里完成水泥硬化。道路绿化面积XX平方米,打造两处可视绿化景观20亩。以徽派建筑为主,完成10户农村房屋改造。完成5口塘堰清淤整修加固。新建公厕5所,完成改厕200户。新建文化广场1处。

       六、资金来源

       ***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概算1346万元,资金来源包括:省级补助资金62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89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77万元,整合资金460万元。

       七、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专门成立了***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指挥部,要求县直各部门积极主动去完成各项工作,配好建设。***镇成立了***村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在县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领导下,以美丽乡村建设任务为重心,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做好工程协调、衔接工作,监督督促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工。

       九、建议:

       1、因地制宜、完善规划。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一是要凸显个性设计。***村美丽乡村规划结合村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努力打造我县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二是要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三是要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入手,按照“富规划、穷实施”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制订实施计划,并逐步引导农民建房向集中居住点集中。

       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注重财政引领。结合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切实加大对建设工作的投入。二是激发部门活力。深入开展县直部门结对帮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各联系部门要积极参与***村的建设工作,全力为该村提供物质和财力支持。三是整合各项资源。对国家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农民创业增收等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成一个。四是开展市场运作。坚持市场导向,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引导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五是发挥主体作用。动员村民自筹一点,鼓励在外经商、工作或亲属捐赠一点,支持家乡建设。

       3、建章立制、长效管理。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要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美丽乡村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尽快出台村保洁员的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书,对乱倒垃圾、违反有关规定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建立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和通报并严格奖惩。三是适时出台村保洁员的保障办法。按照财政拨一点,镇财政拿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办法筹措保洁员工资,确保队伍的稳定。

       4、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广大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标语、村庄整治新旧照片对比等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建设所取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编辑推荐:

       农村建房用地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建房承诺书

       农村建房申请书

       农村建房申请书

       农村调研报告

       农村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