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的危害

3、香烟是生命最凶恶的杀手 ——中国消费者协会1999年第13号消费警示 吸烟有害健康,尽人皆知。然而,不少人你说你的,我吸我的。有的甚至觉得吸一支烟只少活几秒钟,抽一辈子烟也少活不了两年,毫不在乎。更可怕的是,当前我国的烟民队伍在扩大,烟民的人均年龄在降低,女烟民在增加,每天平均吸烟的支数在增多,因吸烟导致各种疾病进而死亡的人数也在增加 ……大量事实说明,吸烟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已成为世界公害之一。 烟草中到底含有哪些毒物?吸烟到底能引起哪些疾病?它又是怎样毒害人体的?为什么世界各国都采取控烟措施?医学科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从未停止过。据检测,香烟不完全燃烧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热分解和热合成化学反应,形成大量的新物质,其有害成分达3000余种,其中致癌、促癌物就多达30余种。人们常说的尼古丁、烟焦油仅是这些有毒物质中的一部分。以这两种物质为例,前者使吸烟者成瘾,从而不断受害,后者是通过在体内特别是肺内的沉积,渐成“超级杀手”。试验证明,一支香烟所含尼古丁可毒死一只小白鼠;20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人的致死量是50毫克-70毫克,相当于20-25支香烟尼古丁的含量。如果将一支雪茄烟或三支香烟的尼古丁注入人的静脉内,3-5分钟即可致死。烟焦油致癌和促癌物为多环芳烃和玢类化物,这些物质可以沉积于肺内,经多年积累,就有可能发生癌变。年龄45岁、烟龄20年的人比不吸烟者患肺癌的高出10倍以上。吸烟还可以引起急性中毒死亡,我国早已有吸烟多了就摔倒在地,口吐黄水而死亡的例子,崇祯皇帝为此曾下令禁烟,前苏联曾有一名青年第一次吸烟,吸一支大雪茄后死去。英国一名长期吸烟的40岁的健康男子,因从事一项重要工作,一夜吸了14支雪茄和40支香烟,早晨感难受,经医生抢救无效死去,法国一个俱乐部举行了一次吸烟比赛,优胜者在他吸了60支纸烟,未来得及领奖即死去,其他参加比赛都因生命垂危,到医院抢救。吸烟造成的社会危害也不可小视。因吸烟点火乱扔未熄灭的烟头,造成火灾的案例屡见报端,最典型的莫过于1987年5月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此次大火共造成69.13亿元的.惨重损失。事后查明,这次特大森林火灾,最初的五个起火点中,有四处系人为引起,其中两处起火点是三名“烟民”烟头引燃的。据悉,由中外医学科学家共同协作,在我国进行了有史以来涉及125万人的吸烟与死亡关系的规模最大的调查。调查表明:在中国男性人群中,由于吸烟而死亡的人数正急剧增加。如果说目前的吸烟状况持续下去,那么中国将面临吸烟所致疾病的大规模流行,三分之一的年轻男性最终将因吸烟而死亡。在中国,目前每天有2000人因吸烟而死亡。其中大部分是男性。到2025年,因吸烟致死者的人数将上升到每年200万人;到2050年将增加到300万人。一位专家担忧地说:“不幸的是,在中国,许多人严重地低估了吸烟的危害性。1996年进行的全国吸烟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认为吸烟的危害很小或根本无害,将近60%的人不知道吸烟可导致肺癌,96%的人不知道吸烟可引起心脏病。“另一位专家提供了更可怕的信息;目前,我国9~12岁的少年中约有10-15%吸烟;12-15岁的初高中学生中约有35%以上吸烟;16岁以上的高中生、大学生中吸烟者占75%。就全国而言,平均开始吸烟的年龄1996年比1984年提前了3岁。年龄最小的烟民仅7岁。人均每天的吸烟支数:1952年为1 支,1972年为4支,而1992年则达到了10支,女性烟民由下降期转入了回升期,目前约占3%,且呈年轻化趋势。 迄今为止,已知的与烟草有关的疾病已超过25种。烟草所致的急性危害包括缺氧、心跳加快、气喘、阳痿、不孕症以及增加血清二氧化碳浓度。吸烟的长期危害主要是引发疾病和死亡,包括心脏病发作、中风、肺癌及其他癌症。研究表明,吸烟不仅危害吸烟者本人,而且危及间接吸烟者多种同样的病,特别对婴幼儿危害更大棗可导致急性死亡、呼吸道疾病及中耳疾病等。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世界范围内,死于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将超过爱滋病、结核、难产、车祸、自杀、凶杀所导致死亡人数的总和。我国对宣传控制吸烟和保护不吸烟者的权利及为重视。国家及其各部委的领导同志李鹏、李岚清、荣毅仁、吴阶平、彭佩云、钱正英、黄华等先后为控烟工作作了批示或题词。政府有关部门共颁布相关法规近30个。为了消费者健康,让大家对我国烟草质量有一个全面了解,更好地推动控烟工作,中国消费者协会对15个品牌的香烟进行了比较试验。从比较试验的结果看,主要质量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且将烟焦油、烟碱量标识在包装盒上并载有“吸烟有害健康”警句。但同国外香烟标准相比,我国香烟所含的烟焦油、烟碱量均高于国外同类产品,这说明对目前市场符合国家标准的烟草的危害不可低估。为全面反映我国烟草市场的实际情况,中国消费者协会拟扩大这一比较试验的范围并对我国吸烟者的情况及非吸烟者对吸烟的认识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并将及时公布调查结果。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烟碱)有很强的成瘾性,要更多的人很快地戒掉它也不是件易事。我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谈危害,旨在警示消费者特别是吸烟的消费者要珍惜生命、维护健康,坚决抽烟,主动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