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一篇关于影视鉴赏课程的感想

        关于影视鉴赏感想

       通过一个学期的影视鉴赏课程的学习对电影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对电影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这学期的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起得到的东西让我心潮澎湃。

       我觉得一部电影就像是一本书,每个人看一本相同的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想,每个人从中获取的道理和知识也不相同,但是通过影视鉴赏可以提高我们看待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则是不禁相同的。

       通过影视鉴赏的学习我对电影又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在看完一部影片之后只是说好看不好看,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见解。

       现在,我不敢说我能评价一部影片,但是最起码我可以更加理性的去看待一部电影,去体会的思想和想要表达的主题,去欣赏影片的内涵。

       在这个学期的影视鉴赏课程的学习中,我欣赏到了很多部各种题材的优秀影片,开拓了我的眼界。

       《一江春水向东流》让我明白了中国早期的爱情观,《集结号》让我看到了一个个真正的烈士是怎样为解放事业流血牺牲的,《投名状》让我重新审视忠贞不二兄弟之情,经久不衰的《星球大战》系列使我又重新领略了经典影片的独特魅力。

       我没有很到的艺术评价能力但是影视鉴赏课给了我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电影的机会,给我提供了一个和电影近距离接触的平台。

       影视鉴赏提高了我的艺术欣赏尤其是电影艺术的欣赏能力,让我用更加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感谢影视鉴赏课给我一个认识和学习的机会

关于影视鉴赏的心得

        个人认为影视鉴赏最重要的一条 自己的感觉最重要 在自己的思想体系里 自己才是上帝 别听影评的一面之辞 别听观众的人云亦云

艺术赏析概要心得体会

        中外美术鉴赏学习心得体会美术鉴赏课走进大学校园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由于美学的复杂性,所以当时全世界对美的本质没有一个定论,而是众说纷纭。

       其中“美是生活说”是东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美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生活才是美的本质。

       “美是理念说”是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

       认为物质感性世界不存在美或美的属性,美与某种超现实存在的神秘的非物质性的精神实体紧密相联,由于这种精神实体的注入或显现,才使客观事物成为美的。

       以前认为美术只是单纯的绘画作品,比如像那些水墨画、水彩画、油画和素描等。

       直到上了美术鉴赏课,才知道这只是狭隘的理解;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设计、新媒体和摄影等类型是现下的主流分类。

       美术是一种富有内涵,表现形式多样,意义深刻悠远的艺术形式。

       课堂上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学会了如何真正的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跟着老师的思路的见解,我不仅领略到了大作的美还领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

       中国传统的美术,水墨特色明显,表现的淋漓尽致。

       线条流畅,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讲究骨法用笔。

       这些都是对笔墨内涵的要求。

       徐悲鸿的《八骏图》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

       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

       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厂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

       齐白石的《虾》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有着高妙的技巧。

       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用虚实结合,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的线条,使纸上之虾看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笔墨纷披,墨色浓淡干湿并用,苍茫简远,极富于变化。

       既形象地在现了富春山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

       西方印象派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很多位 -,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

       其中莫奈的《睡莲》在看似随意轻松的笔触中却将光线的美感,水面上自然漂浮的睡莲的温柔表现的淋漓尽致。

       他的《睡莲》色彩十分丰富,但是所有的颜色在画面中都是分外的柔和和均衡。

       仅仅是描绘莲花的颜色也是随着光线和环境的影响而色彩变化多端,让人虽不能一口断定是什么颜色的睡莲,但是却又觉得那些娇艳的睡莲就近在眼前。

       甚至是那些捉摸不透的笔触都好像在描绘着莫奈当时对池中睡莲的喜爱。

       湖中的倒影和湖面上的睡莲看似都是有色块堆砌而成,却疏密虚实相得益彰,让人一目了然却又回味无穷。

       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

       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我喜欢他那绚烂的色彩,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

       通过学习美术鉴赏课,使我的视野更加开阔,也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学到了专业课理论知识以外的东西,这门课培养了我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让我可以更加细致的观察生活中的美。

       更加坚定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

大学生影视鉴赏公选课总结论文

        影视艺术作品出来之后,若是不在电影院、电视台播映,就不能成为广大观众的鉴赏对象。

       影视鉴赏,是艺术鉴赏的一个分支。

       一方面,影视鉴赏也必须遵循艺术鉴赏的普遍规律,也会带有各种艺术鉴赏的共性。

       另一方面,由于影视艺术鉴赏的对象、环境、过程、方式与其他艺术鉴赏的不同,自然也就会形成影视鉴赏的一些特殊要求和规律。

       影视评论是艺术评论的一种,它既有一般艺术评论之特点,又带有自己作为银幕艺术评论的独特性。

       影视评论是以影视鉴赏为其基础的,它由评论者依照自己的批评标准、审美尺度来进行,以评定影视艺术作品的优劣高下,是连接影视鉴赏和影视创作的中介,由是培育影视理论之花的沃土。

       (一)面向观众的 -艺术电影电视是面向观众,通过现代传媒大量 -、供大众阅读消遣欣赏的艺术。

       消遣性、娱乐性是影视艺术的第一属性。

       人们看待影视作品,更多的是注重可看性、好看、好懂。

       因此,今天我们身边的影视艺术是一个以“娱乐”为主要手段的面向观众的 -艺术。

       (二)影视鉴赏:审美再创造

       欣赏者是通过感受、想象、体验、理解等活动,把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再创造”为自己的头脑中的艺术形象,并且通过“再创造”对艺术所反映的现实生活进行“再评价”。

       “再创造”是一种在感受基础上的想象活动和体验活动。

       欣赏者对艺术所反映的现实生活进行“再评价”。

       欣赏者作为社会上特定的阶层的成员,他在影视艺术欣赏前,对社会生活原有一定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思想感情、趣味好尚、生活经验和艺术修养,所有这些在影视艺术欣赏过程中都起一定作用。

       因此,基于想象和体验的“再创造”,一方面受影视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制约,又受欣赏者的主观条件制约。

       影视艺术欣赏者的“再创造”具有在欣赏者头脑中补充形象,乃至变动形象的特点。

       正是在这种“再创造”的精神活动中,欣赏者才能深刻地感受和体验着艺术形象,并且发现或者发掘出艺术形象的思想内容,感到由衷的喜悦,在娱乐种接受教育。

       那么,怎样提高影视鉴赏水平呢

       (1)、首先,应具有相应的知识结构。

       (2)、其次,培养一种与影视艺术相适应的审美眼光。

       (3)、进行视听思维的训练,提高自己对视听语言的“读解”能力,培养影视文化素养。

       (三)影视评论的写作

       影视评论,从写作学的角度,是属于文艺评论之一种,它自然要遵循一般文艺评论的写作要求与规格。

       此外,它还需要从自身的特殊性出发,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1)、要了解影视艺术的特征和规律。

       影视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逼真性。

       越是大家公认的优秀影视片,越应贴近现实生活,敢于表现矛盾、困难、挫折,以及人们经过顽强的拼搏,最终解决了矛盾、克服了困难,战胜了挫折。

       只有摒弃矫饰、媚俗,真正敢于表现人们群众的愿望、要求、心声的影视片,才可以称为好作品。

       (2)、要尽量熟悉一部影视片的内容和摄制过程。

       影视作品是银幕艺术、影像艺术,评论的写作应以评论者对影像的直接感受作为前提。

       对影视片的内容不熟悉,自然就不可能写出重试、具体、有特色的评论。

       总之,要想写好影视评论,熟悉影视剧本乃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3)、要了解影视片的时代背景。

       要了解影视片创们生活的时代、环境,也要了解影视片反映的时代、环境。

       要尊重影视艺术家在其创作历程中形成的艺术个性、艺术风格。

       事实证明,不了解影视片的时代背景,影视评论就可能是隔靴搔痒,乃至于无知妄说,根本受不到应有的效果。

       (4)、要注意把握影视作品的总倾向。

       对于总的倾向性好的作品哪怕是在局部上、细节上有些毛病的或比较大的失误,我们仍应加以肯定、扶持。

       反之,对于总的倾向性不好的作品,哪怕在局部地有可取之处,我们也应毫不犹豫地加以否定。

       (5)、要重视对影视片进行艺术分析。

       我们写作影视评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旨在普及影视文化。

       所以,不应仅仅对它们进行思想内容的分析。

       还要注意从艺术形式和技巧方面来衡量、介绍一部影视片。

       (6)、形式要灵活、多样,文风要朴实、生动。

       影视评论并非一定都要写成洋洋洒洒万言的长文章,也不一定都要采取严肃的学术文章的体式,它可以用短评、书信、随笔、札记、观后感、对话、绘画、巡礼、座谈纪要等各种不同体式来写,当然也可以写成数十万言的专著。

       影视评论不论长短,都要论之有据,言之成理,使人读了确有所得。

教育电影赏析1500字

        首先感谢各位同学选修我的“教育电影赏析课”。

       是一种机缘让我们相识。

       “教育电影赏析课”,是我们学院有史以来第一次开设的选修课程。

       开设这门课程,我作为第一任教师是这样设想的:能否有一门课,既能够作为文学艺术欣赏课,作为师范生又能够从中学习到教育理论知识,获得一些教育的能力

       因此,我想到了教育电影。

       电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1333361306266影的门类有许多种,我这里专门选择教育电影来赏析,是因为,我们是师范院校,在培养未来的教师。

       教育电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途径。

       我本人也具备了这个条件。

       我的专业知识结构是由大学中文系与研究生的教育原理两个专业构成的。

       而让电影艺术与教育结合起来的最好载体就是教育电影了。

       大家选修这门课,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大家一边欣赏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电影,一边学习,一边还可以拿到学分。

       看起来,这是很轻松美妙的一门课。

       其实要真正从中学到一些东西也绝不会太轻松的。

       因为,真正优秀的教育电影,常常是在电影艺术、人生哲理与教育行为方面都有极其丰富的蕴藏。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追求电影的故事情节,我们可能会忽略里面最有价值的东西。

       因此,我们每次欣赏完一部电影,都要求写出一篇观赏心得体会,然后,将这些心得体会作为大家这门课程的考查成绩。

       因此,这门课没有集中时间的那种考试,只分布在平时的心得体会。

       这个要及时去做,不要拖到期末才来动手。

       学习是一个过程。

       平时的点滴积累才能够形成能力。

       这门课开设一个学期,总共32课时,在这个时间里,我们大约要欣赏中外十部经典的教育的电影,并且写出十篇电影赏析心得体会

       电影的选择主要分布在这些国家: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印度与中国。

       中国的教育电影只会选择那么一到两部。

       美国的电影《死亡诗社》、《铁腕校长》、《艾尔文与花粟鼠》等等。

       德国的《浪潮》、《窃听风暴》,法国的《放牛班的春天》(即《唱诗班的男孩子》)、日本的《女王的教室》、《麻辣教师》(即《GTO》)、《金八先生》,印度的《三个白痴闹宝莱坞》,中国的《草房子》等等。

       当然,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推荐,也会纳入我们的欣赏范围。

       美国与日本的教育电影是我重点推荐的国家。

       美国的教育是世界一流的,美国之所以有那么强大的创造能力,出了那么多的创新产品,这与人家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美国的电影,我们会感受到美国教育的一些特点。

       特别是那部《死亡诗社》,是冲破传统对个性约束的极好题材。

       日本的教育电影也是极值得看的。

       因为,日本几乎就是靠教育提升国民素质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日本的教育是世界一流的。

       我们同学们没有机会去日本实地考察他们的学校,但是,我们可以从日本的教育电影中感受到他们教育的一些特点。

       日本教育思想多元,我选择的三部日本教育电影,分别代表了日本三种不同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视角。

       有的是完全对立的。

       比如,《金八先生》是代表了日本最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麻辣教师》则代表了新一代教师的形象。

       《女王的教室》则代表日本对教育的另一个视角。

       我们要开动自己的脑筋去作出思考,不可以盲目地接受。

       德国的教育教育电影更具有政治教育意义。

       比如《浪潮》与《窃听风暴》,由于历史的原因,德国最有切肤之痛。

       德国经历的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分割,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专制极权社会其实离我们很近的。

       《浪潮》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专制极权即使在民主化程度很高的国家,其实也只需要六天的时间而已。

       这是美国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某州立中学的政治课所作的真实的实验,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个实验却在四十年后由德国拍成了电影。

       法国的教育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也是一部经典之作。

       人性化教育,在上个世纪的1949年就是一个日常话题。

       《放牛班的春天》正是这样一个经典教育故事。

       这样的经典电影要多看几遍才行的。

       印度本来是我不太想介入的国家。

       因为,在我印象中,印度是一个比中国还落后的国家。

       不过,自印度进入电子信息化时代之后,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国之一。

       借互联网信息时代,印度的文化与教育,都有了新的变化。

       印度的教育也常常令人耳目一新。

       最近流行的印度教育电影《三个白痴闹宝莱坞》,确实是值得好好欣赏的优秀教育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今日之印度已经大不同于昔日之印度了。

       中国的教育电影,如果有时间,我会让大家看一下《草房子》,这部电影是中国教育电影中拍摄得比较好的。

       但是,与国外的一些教育电影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有什么差距,到时我会与大家一起作出评析。

上文学作品与欣赏课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欣赏,让我知道文学作品是读者为获得审美享受而进行的一种精神活动。

       是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对文学作品所进行的带有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37613165创造性的感知、想象、体验、理解和评价活动。

       文学欣赏是个体的人对于具体的文学作品的阅读、感受、理解和想象活动。

       文学欣赏活动是由欣赏对象—文学作品和欣赏主体—阅读者的之间的阅读关系构成的。

       文学欣赏对象是由作家创作完成的文本形态,它一经诞生,就进入了自己的生命史。

       文学作品既然是有生命的,也是向着读者开放的,那么它的历史性就取决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取决于读者的以情感应。

       文学欣赏活动可以分为感受、体验、想象等若干阶段。

       感受是指文学欣赏活动中的感觉和知觉效果,是读者把文学文本的语言作为艺术符号进行把握的心理活动。

       作家创作,是把自己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艺术形象熔铸于语言符号加以物化,生产文本。

       读者欣赏文学艺术,是把语言符号还原为艺术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映现出来。

       文学欣赏过程中,不仅要有丰富的感受、体验,丰富的想象也是必不可少的。

       想象不仅可以依据文本所给定的语言符号,进行阅读和欣赏,而且可以通过改造头脑中的记忆表象而创造出新的形象,使作家创造的更深层次的含义获得再度创造。

书画鉴赏心得体会1000字以上

        中国书画艺术,以期独特的艺术风格魅力而成为东方文明的辉煌典范之一,然而,由于它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与我们今天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不少作品在流传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向。

       如果不了解这些情况,在鉴赏书画作品的时侯,便无法把握它的艺术实质,如果想进一步对它的历史传承,真伪情况的判断,就会有无从下手之感。

       因此、掌握书画艺术欣赏是书画鉴定的重要基础之一。

       本文以欣赏和鉴定中国传统书画为主要内容,分段来介绍给广大网友,为网友提供在书画鉴赏时的一些方便。

       欣赏书画艺术的基本方法

       人们常说,书画欣赏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这是针对在欣赏书画艺术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变化的反应。

       因为在欣赏过程中,他将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心理功能,如情感、想象、理解等等,而最终将期转化为对书画艺术的评价。

       这种评价,包括对艺术风格的理解和判断,对书画作品艺术特点的认识,以至对书画作品艺术价值的大致评估。

       而这些判断,认识、评估是在自已原有基础上的一种提升,从而达到一个新的艺术思想境界。

       这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是属于一种智力与知识的测验。

       也是欣赏者,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来达到对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思想的全面理解,如果从人类对艺术的感受来讲,它又是一种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作用的精神享受。

       中国书画艺术,同其他的造型艺术一样,其作品内容具有一定的说明性,而其表现手法则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使作品产生了一定的艺术性。

       中国传统书画作品的内容,是产生于特定的社会坏境和文化背景中,因此,必然受到这些历史因素的制约,对于今天的观赏者来讲,要真正了解它,是有一定难度的。

       中国传统书画的装饰性,是依存于书画作的表现手法,主要通过中国书画所特有的多变的线条、点画、不同的设色、墨晕等等,来表现书画艺术的之美来感染欣赏者,而这些方面,虽无太多的历史局限性的一面,但也有受限于社会生活空间的一面。

       因此,我们今天欣赏传统书画的艺术,除了解其内容外,更多地是着重于这一方面。

       通过欣赏可以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包括所用的材料、使用的工具、笔法和设色的基本特点,但这只是对作品的“面貌”作一次大致的认识和了解,虽然这种认识和了解还很粗浅,却为进一步鉴赏打下了基础,这是很重要的“第一印象”作用。

       然后开始进入仔细观察、欣赏阶段。

       这是主要是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主题内容等进行仔细深入的分析,来获得对作品特点具体形象的认识和理解。

       接着是进入更深入的欣赏方法,这时要从以上对作品的认识理解中,继续寻找作品的表现手法与主题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寻找书画家在创作中所流露的心境、情绪,及作品随之而体现的意境。

       这种欣赏,要求欣赏者调动多方面的知识、素养,由眼前的书画进而扩展到同一书画家的其他作品,或是其他书画家的类似作品,甚至是不同意境的作品,如此、都是对眼前这幅作品的特色和内涵的补充和深化。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来达到对作品的全面了解,同时为下一步的鉴定填定了基础。

       艺术观点:艺术品被名家创作出来往往都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名家们几乎投入了全部的精力,为了尽善尽美,他们废寝忘食。

       因此他们的作品更能让人产生共鸣,更能感动人,无论欣赏者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样的背景,都会被作品中的艺术魅力所感染。

       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的发展,每个艺术家都有其自身的创作观和价值观,领悟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独立思考深刻感受和执意创新的艺术信仰,并为之付出毕生的智慧、情感和力量。

       艺术品市场不是艺术界,时于尚处初级阶段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利大于艺的主导思想更多一些,因而在运作过程中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演变成投资升值的借口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赞同一位评论家的收藏结论—“从艺术角度我只选择值得收藏的作品,从升值角度我会首先选择购买其作品”。

       书画给人带来无尽的乐趣,书画作品给人一种艺术享受,更给人一种心灵的启迪和震撼,画广大人民群众喜欢的作品,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欣赏书画可以提高个人的修养,书画家有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技能,欣赏者要有领悟创心思的本领,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家将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变作美妙的艺术,这中间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心血和努力,真正懂得欣赏艺术的人,不会只看着它的价值有多少,最在乎它能否引起我们内心的共鸣。

       以上供大家参考学习,望提问者采纳。

关于电影心得体会

        现在的电影充斥着商业的味道,不过还是有很多值得一看的电影

       美国的一部《肖申克的救赎》很值得一看

       日本《谁都不知道》是部很让人思考 与揪心的片子,简单的故事蕴含着特别的意味

       还有《导盲犬小Q》

       中国的武打动作片当然是独树一帜的。

       一些农村题材的电影也很深入人心。

       还有韩国电影的唯美浪漫

       好莱坞大片的精彩。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是当之无愧的。

       没有电视剧的婆婆妈妈,精短干练是闲暇时光的首选。

       当然是我个人的想法。

急求一篇影视鉴赏的论文,3000左右,关于如何欣赏电影的。

       影视鉴赏论文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其生动的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颀赏性。

       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

       许多同学在观看影片后常会有感而发,尝试写作影评,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影视鉴赏能力影视鉴赏论文,端正我们的审美观念有相当大的帮助。

       那么,如何写好影评

       写好影视评论的前提是细心观赏。

       影视评论不同于书评,书可以反复地看,而影片却一闪即逝,因此,在看电影时不能漫不经心,而要全神贯注,眼观六路,耳影视鉴赏论文听八方,对画面、音乐、对白、音响、表演等方面都要体察精微,并及时捕捉闪光的东西。

       这样在写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一)“评什么影视鉴赏论文”在影片中可评的角度很多。

       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评主题、评人物、评细节、评场面、评艺术特点、评电影语言的运用等;就多部影片影视鉴赏论文来说,可综合评论一系列影片,阐明某一时期电影艺术创作的倾向和特点;可综合某一类影片(如惊险片、探索片等)进行评论;可综合同一类问题(如古装片的雷同化等)进行评论;另外,还可以进行电影专评,如平添编剧、影视鉴赏论文评导演、评演员、评摄影、评美工、评音乐等。

       面对这些可评的内容,初学写影评的中学生具体应如何处理呢

       最好的办法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抓住影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为深刻、最影视鉴赏论文能激发自己写作欲望的问题来写,这样便于对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评论,忌面面俱到。

       影评写作可以有长有短,可着眼于一部影片的一个镜头,也可以着眼于一种电影现象影视鉴赏论文。

       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要对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评价比较困难,练习写影评,可从评论一个人物形象、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入手,可对演员演技、拍摄技巧、导演意图、影片风格、色彩、语言、音乐等进行单一的评析。

       随着写影视鉴赏论文影评水平的提高,就可对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学生、教师、军人等银幕形象发表看法,也可以从纵向谈某一阶段电影的回顾或某一体裁电影的回顾,分析其得失;或从横向谈某一风格的电影,如西部电影、贺岁片、娱乐片影视鉴赏论文等,或横纵向结合,谈一个导演的风格,如谢晋模式、张艺谋现象等到。

       初涉影评写作不宜贪大求全,而应从一点一滴写起,思考挖掘,连缀成篇。

       (二)写影评,应该影视鉴赏论文把握好这样几点:

       1、捕捉住感受点。

       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

       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影视鉴赏论文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

       如观看了《泰坦尼克号》,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影视鉴赏论文

       2、抓住细节,诠释其深刻涵义。

       所谓细节,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

       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

       典型的影视鉴赏论文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

       如《大转折》中先后三次出现蒋介石的背影,每一次出现都预示着 -军队下一次的失败,通过三次背影的刻划,将蒋介石政权日薄西山的局面富于象征性地体影视鉴赏论文现出来。

       3、立意要新,开掘要深。

       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

       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影视鉴赏论文合台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影视鉴赏论文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4、要实事实是地分析评价。

       鲁迅先生说过:评论作品“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还要“知入论世”。

       他说\"倘若论文,最好影视鉴赏论文的是顾及全篇,非目顾及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有较为确凿。

       对影片作实事来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观照全片。

       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影视鉴赏论文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

       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

       同的,我们在写影评时,也不能人云亦云,如评《情深深雨蒙蒙》时,有一位同学冷静地指出编导将荧屏中的军阀(如萍、依萍的父亲)形象拔高了影视鉴赏论文――他遇见美丽的女子就抢来作为姨太太,可原因居然是她们像自己的初恋情人。

       5、要重视影片的艺术分析。

       电影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影视鉴赏论文现主题、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所以影评要重视对影片艺术的高下进行分析。

       这种分析应具体详细,由表及里,言之有物;评价则应观点鲜明,实事求是。

       在艺术评析中,字里行间渗透出电影意识,尽可能恰当地运用电影艺术影视鉴赏论文名词术语,还需要有对电影艺术的深刻感受与理性把握。

       这可以通过阅读电影理论书籍和多欣赏优秀影片来解决。

       开始练习写作影评时还应该注意: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

       写影评一定要讲真话,讲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影视鉴赏论文的评论。

       唯独自己的感受和朴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感受。

       叙议要结合,突出评论。

       影评离不开叙事。

       但切忌过影视鉴赏论文多地叙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写评价。

       当然,所评所析不得脱离影片孤立地进行。

       设计好影评的标题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它由正副标题构成。

       正题—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须简明扼要,而又耐人寻味,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它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副题—点明评论对象,交待片名或评论角度,它是正题必要的补充。

       二者影视鉴赏论文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如:《历史和时代的搏击者-评银影视鉴赏论文幕上的共*员形象》,《悲剧在红色中渗透—评电影红高梁>》《农村改革的多棱镜-电视剧〈一村之长观感〉》。

       我们在写影评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学习影视鉴赏论文他人的写作经验,丰富自己的写作实践,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通过影评的写作,不断促进我们知识结何的完善,提高我们的颀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电影赏析论文2000字左右,最好是自己写的

       谢谢,高分求助

       电影《乱世佳人》赏析

       《GONE WITH THE WIND》在中国的翻译有两个版本:《乱世佳人》和《飘》。

       我比较喜欢后者,正如电影开始时打出了一行字幕:A civilization has gone with the wind.一个文明是随风而飘的,最终是要飘散的;一个人的命运是随风而飘的,最终也会飘散。

       其实又岂只是一个文明的飘散,随着文明飘散的是,无数个生命个体,一代人,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就像是面对一个终极的目标—死亡—一样,你是选择清醒而悲观空虚地活下去,还是抛开这终极的目标盲目地积极活下去;在一个文明消逝之后,你是选择在缅怀中活下去,还是抛弃过去,从新开始。

       在电影中,给出了几种选择。

       灰色的模糊轮廓

       阿希礼是一个注定应该过一种富庶安宁的生活的人,否则就是一个悲剧。

       他见不得任何清晰的事物:鲜艳的色彩刺痛他的眼睛,清晰的线条刮伤他的皮肤。

       相反,平静单调的生活、沉静纤弱的妻子,由想象勾勒出来的音乐和文学,这些模糊的形象却带给了他安全感,他太习惯它们了,柔和、缥缈。

       但是,一声炮响,一个士兵的倒下,一座建筑的崩塌都以清晰而血腥的画面刺激着他柔弱的神经。

       他很清楚的意识到世界已经变了,这于他毫无改变,只能加深他的悲剧。

       并不是他没有能力去应付即将到来的世界,只是他不敢面对的态度削弱了他在新的文明下生存的能力。

       其实阿希礼并不能算是他所怀念的那个文明的最好代表。

       如果一个文明只以一种享受的姿态出现,而没有踏实的实干,就像一个海市蜃楼,这样的文明是没有存活的资格与魅力。

       我认为在此电影中这个文明的真正代表是奥哈拉太太和玫兰妮,她们既有修养地悠闲地生活又能勇敢的面对困难。

       这才是这个文明真正的意义与魅力之所在。

       阿希礼充其量只不过是继承了文明的表象,享受这个文明经过漫长的奋斗后的成果,却没有记住与继承这个文明在早期开发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勇敢的性格魅力。

       他天生就是懦弱的,被道德束缚的他还是可以在新的文明下生活下去,但是其内心潜藏着巨大的恐惧与厌恶,也就是说,他永远也不能融入那个文明当中。

       后来也证明他不能使妻儿过上很好的生活,他没有能力在那个满是残酷丑陋的竞争生存下来。

       阿希礼在战争的残酷现实的逼迫下,渐渐明白他所处的文明已经没有生存下去的可能了:它没有可以抵御他人进攻的现代化设施,却满怀为国牺牲的雄心与对现实情况的无知与狂妄;只既希望于与欧洲的棉花贸易帮助自己取得胜利,却不知道世界正被一场新的革命所改变着。

       战争不是最可怕的,它只是消磨你的生命,个体的意志;战争之后的价值观的侵略才却是对过去的整个文明的颠覆。

       阿希礼有明确的历史观,能够看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却没有勇气去正视历史的前进的规律。

       他不够资格代表一个灿烂过的文明,却完完全全把自己交给了那个文明。

       一旦此文明飘散,他的精神也随之崩塌,靠道德维持的生命只是一具没有生气的躯壳。

       在现实当中太多阿希礼这样的人,看清现实,只能徒增他们人生的悲剧色彩,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弱者。

       而阿希礼的懦弱就是体现在自己的理想与庇护消逝后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必须承担。

       其实阿希礼完全可以通过自杀来解脱自己,但是,他太把自己归类到那个文明当中,受到文明中的价值观、人生观、伦理道德、社会习俗的限制。

       他最终陷入了必须用死的意志来支撑活的躯体,活的职责的困境。

       他不能怨那个文明,而是自己没有理解那个文明,没有超脱于那个文明。

       猩红的粗线条

       斯佳丽(Scarlet)本意就是热烈的猩红色,但是却让她配上了象征希望的绿色。

       这本就不矛盾,只是色彩太鲜明,轮廓太清晰。

       她这根粗红的线条注定要在历史中留下她明显而深刻的一笔。

       她就是电影的主角,她就是被歌颂的对象,她就是电影给予我们关于选择的答案:抛弃过去,不顾一切的为了生存,就算是一个外表柔弱、从小娇惯的女人,因为除了自己没有人是真正的庇护;勇敢地担起你应担起的责任,因为责任只会降临在能担起它的人身上。

       她就是内战后美国所宣扬与崇拜的女性形象—独立、自由。

       塔拉(或者说那片红色而肥沃的土地)就是“生存”的象征,而斯佳丽对塔拉的热爱与占有就是对“求生”的欲望。

       玫兰妮的死亡与瑞特的离去就象征着她没有了依靠,以后的路将由她独自地走下去。

       现在的世界上,还有好多并没有达到没有美国如此经济发达的程度的国家中的女性也正在走着这条路,崇尚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

       “生存”是人类在世上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只有满足了这个要求,人类才有精力把生活弄得更有意义。

       到电影结束,斯佳丽应该算是确保了生存,并且过得很好。

       可是,人生就是为了有钱,有房子,不受饿受冻这些物资条件的

       盲从于生计的奔波,貌似充实的人生真的就是如此有意义,如此值得我们去效仿

       斯佳丽一生也没有明白一个道理:人生的标准一旦降低了就再也不能回到原来。

       当她面对战争,以及战争失败后的混乱,一步一步从一个娇惯的小姐成长为一个坚强而独立的女人时,她就已经抛弃了她母亲教导,抛弃了宗教信仰,也就是抛弃了已逝的那个文明,抛弃的所有她认为阻碍她向前走的障碍(人或者事物):她可以不顾社会习俗而作为一个女人经营木厂,也可以不顾伦理道德而雇佣犯人。

       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让她感到恐惧,但这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之后她并没有真正融入到一个新的文明中去,她看不惯那些北佬,看不惯他们攫取金钱的贪婪与粗俗。

       因为她认为自己不同于他们,有一种优越感,一种已逝文明给予她的有教养的优越感(但她不知道给予她优越感的文明已被她遗忘,留在她身上的只是惯性存在的躯壳),使她产生了一个幻想:只要她赚取了足够多的钱,她就能宽容地对待别人,尤其是弱者,而她将使一个过一种舒适生活、又受到人尊敬的高贵女人。

       先不说她自己性格上本身那中“藐视弱者,争做强者”的态度不允许她这样;战争的经历,原有生活的破碎,让她作出了抛弃过去、不顾一切向前走的选择—她开始变得自私,惟利是图,过去的生活在她现在的生活中的印迹越来越淡,她的生活标准已经降到维持生存的地步,虽然她对她的亲人承担了巨大的责任,虽然她也想要爱情,但是让自己顺利的生存下去的愿望萦绕在她的心头,左右着她的行为。

       她变成了个人英雄主义、自由主义、反传统主义的代表。

       其实这本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当战争结束后,富庶、平静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人们都变成了连温饱都难以支撑,也就理所应当的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建立另一个家园,缅怀过去并不能养活自己;而那些倍受绅士们保护的淑女们再也不能享受过去的生活时,既然怀念它不能让它复活,剩下的唯一的路就是往前走。

       但是斯佳丽从来没有想到,她除了生存就再也没有别的精神寄托:她抛弃了母亲的教导,抛弃无法继续下去的文明,以及文明中的信仰与宗教;她看透了自己不是爱阿希礼的,阿希礼对她已经没有先前的诱惑了;她也并不是一定要瑞特的爱与帮助,她更爱土地;她最后终于明白了玫兰妮是她联结过去的纽带,她对于自己有多重要,但是她死了。

       这就是她什么也不怕的后果,什么支撑也没有了。

       金钱是不能支撑一个人走完一生的。

       但是,有一个问题:可以就这样努力地生存下去,过一辈子吗

       既然原来的文明会消散,就不能保证取代它的现行的文明不会消散。

       即便我们无法预料到它的终结时间,终结的命运却是不可避免的。

       一旦“生存”这个欲望满足了,一旦被“生存”主宰的这个文明消散了,斯佳丽的选择无疑就是一种低级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将被新的文明所取代。

       我想,新的文明也许是一种要求人文,要求伦理道德规范,要求精神满足的文明。

       但是,以后呢

       以后将是什么文明呢

       无从知道,只是就如“A civilization has gone with the wind”中的“A”随时可以换成一个“The”。

       以后将有更加先进的文明取代它。

       历史的进程就是由一个个文明推向前的。

       完美的对称

       我认为在电影中,玫兰妮是那个已经逝去的文明的真正代表:既宽容、沉静、纯洁、知性,又能勇敢的面对困难,捍卫自己的朋友。

       就像是一个完美的雕塑,刚柔相济;就像是一幅画,理性与感性的结合。

       她喜欢文学,喜欢音乐,她对过去的生活缅怀,在阿希礼的心目中是一根柔和的线条,一个模糊的身影;她可以为了朋友而拿起沉重的剑,她敢于为维护正义而反对文明当中的权威的代表,她可以为了生存而努力劳动,她就是斯佳丽奋斗中的忠实战友。

       是她联系了这两个文明,用自己的人格与行为来纪念着过去,极大地安慰了那些对过去怀念的人;用自己的勇气与气度,包容着开始新生活的人,给予他们理解与支持。

       在文明的消逝面前,她选择了继续向前,却又深深地把过去文明的精华烙在心里。

       但是,在电影的最后,她却死了,也就意味着那个文明的完全消散了,随之而来的将是一种新的文明的统治,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泛滥。

       即便她最后不是因为难产而死,她也不会活得很幸福。

       战争结束后,过去文明的消逝不是确定与否的问题,而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我们人性的土壤是养不活像玫兰妮这样本应生活毫无私欲的天堂的花朵。

       在电影中安排这样一个角色,只是代表着一种回忆与理想,既是对灿烂过的文明的回忆,也是对即将到来的文明的希冀。

       影片中阿希礼、斯佳丽、玫兰妮在文明消逝的面前作出了不同的选择,也就意味着不同的命运,但是他们不论选择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淹没在一种文明之下的,他们的命运就像历史长河中的文明一样,最终都会随风飘散,因为没有一个确定的文明个体是可以永存的。

       从一个文明跳入到另一个文明,也避免不了这样的命运。

       但是,好在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长河中小小的一滴,在这长河中有无数的水滴分享着同样的命运。

       看透后,也许会开阔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