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思想情感教案

第一篇:诗歌思想情感教案

       房山高中生态循环课堂教案

       高三语文

       教学方法 积累培养语感

       考点解读

       (二)考题探究 1.抓住题目透视

       讨论下列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什么感情(3分)

       送 魏 二

       王昌龄

       (2022江苏)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参考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离别时悲凉的心情。

       越中览古

       苏台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旧苑荒台杨柳新

       义士还家尽锦衣

       菱歌清唱不胜春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西江月

       只今惟有鹧鸪飞

       曾照吴王宫里人 这两首诗(各)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审题)

       参考答案:两首诗均通过古今不同景象的对比,抒发了对人事变迁,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1)、答题要点:

       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2)、答题步骤:

       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 抒发什么感情。

       2.把握景物象征义

       (2022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

       杜甫

       方法 指导

       例题 分析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月高悬对泪脸)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

       ①瞿唐:瞿塘峡, 安史之乱后, 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

       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④爽:清爽,凉爽。合:环绕,充满。风襟:衣襟。

       (1)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解析:解答本题,一要紧密结合解释中的“安史之乱”和“曾困居于此”,二要了解“月”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把握住这两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语境即可作答。

       答案:全诗以明月兴思情,通过咏月 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全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描绘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即表达对早梅的早早开放的惊喜和赞叹之情,又以梅自喻,表现孤寂傲世、坚韧刚强的情感。)

       把握景物象征义

       诗歌是借助于形象(景象、物象、事象)来抒情的艺术,诗歌的有些景物的象征义被人们约定而俗成,如“残月”表示孤独忧愁的心绪;

       “归雁”,表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

       “梅花”表凌霜傲雪,坚强之意;

       “秋风”,表示萧条、冷落。假如能掌握一些景物的象征义,那么我们解读诗意就容易多了。

       一般说来,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芭蕉等均表示凄婉悲怆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冰雪、松、竹、菊等均象征忠贞与高尚。

       3.关注表现手法

       总结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2022山东卷)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运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或比兴)的表现手法(1分)。这里诗人以凤凰白比(自喻,自况,1分),抒发了自己虽志向远大,但迫于时代的凄风苦雨,孤苦无奈(1分)、凌云壮志终无法实现(1分)的思想感情。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本诗借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4.关注诗歌形象(人、景、物象)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

       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解释: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妇女的头饰。全词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此词以元宵节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表达耐得住冷落寂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志士操守的高尚品性。(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三)总结规律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并非只使用哪一种方法,可能要考虑几个方面才能把握准确,分析到位。回顾总结

       • 评价作品的思想情感的方法

       1、-----抓住题目透视

       2、----把握景物象征义(比喻义等)

       3、----关注表现手法

       4、----联系诗歌形象(人、景、物象)

       五、教学反思

第二篇:教案1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诗歌鉴赏之分析思想感情导学案

       (一)编写者:张汉栋 审核:杜瑞欣 编写日期:2022-11-1 【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完成环节)

       一、诗歌常见思想感情(翻阅资料,填空以初步掌握常见思想感情)

       (一)1、送别类。①王维《渭城曲》(即《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依依不舍、难分难舍之情。②高适《别董大》表达

       。③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表达。

       2、怀古类。

       ①杜甫《蜀相》

       。②刘禹锡《乌衣巷》。

       ③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3、思乡类、思亲类。

       ①远游他乡的游子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如 ②边关将士对家乡的思念。如

       ③闺中少妇对游子的思念。

       ④烽烟离乱之时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4、战争类。

       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表达。王昌龄《从军行》、李白《塞下曲》表达

       。杜甫《兵车行》、《前出塞》表达。杜甫《春望》表达。

       二、应考须知。

       1、考查形式

       2、解题思路(此两项注意熟读《创新大课堂》相关内容)

       3、答题格式:(自己动手写上)

       三、应试技巧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五个环节入手)

       1、看注解(、背景、词解)。

       2、抓意象、意境。

       3、抓诗眼、关键词。

       4、懂典故。

       5、懂手法。

       四、预习检测。

       梦中作(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颖州。②晋人王质入山打柴,观人下棋,局终发现手中斧柄已烂,回到家里才知已经过了百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4分)答:(1)①“夜凉”“笛声”“千山月”意境清冷,写出诗人贬居他乡心境淡淡的悲凉;②“路暗花迷”暗指前途难测,表达了对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③“棋罢不知人换世”,暗喻世事变迁,流露出自己贬谪他乡,远离朝庭,虽想超脱却又不能忘情于世俗的矛盾。

       ④“酒阑无奈客思家”流露诗人对目前境遇的无奈与思乡之情。

       岁暮(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问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一(常规答题格式):诗人通过对自己岁末暮年,仍漂泊他乡,而边关战事不断,时局艰难朝中无人请缨的叙述,抒发了漂泊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情;也流露出诗人崇高的民族责任感与爱国之情,也表达了自己空负报国愿望却无力为国分忧的无奈!

       问二: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二:①岁末暮年,漂泊他乡,孤独寂寞;②边境战事不断,时局艰难,朝中无人,而自己不被所用,无力为国分忧;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诗人崇高的民族责任感与爱国之情同艰难的时局和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强烈反差;故而寂寞心惊

       【教师点拨】五:依据学生展示、教师重点讲解、学生及时巩固 六:课堂检测

       葛溪驿鉴赏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解释】①漏,古代计时器。②未央,未尽。③明灭,或明或暗。④归梦,梦中回乡。⑤坐,因为。⑥岁时,秋日。⑦疏,叶子稀疏。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标题。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七、学生作业:完成《创新大课堂》专题过关之《北斋雨后》练习题

       解析

       首联落笔就从情上布景。“缺月昏昏”是诗人仰视窗外之所见。行役之人每于独眠客舍之夜最易萌生思乡之情。而天公不作美,今夜悬挂于天庭的,意是半轮“缺月”,且月色“昏昏”.“漏未央”是诗人侧耳枕上之所闻,“未央”两字,不仅暗示入夜已深,且摹写诗人对漏声的敏感与厌烦心情如见。更兼一灯如豆,忽明忽暗,独卧秋床的诗人辗转反侧可想而知了。

       颔联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和抒发乡思之愁。颈联另出一意,写忧国之思,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似直而曲,有含蓄不尽之妙。

       尾联中“行人”实即诗人自指,诗人挨到天明,重登征途,顾视四野,仍无可供娱心悦目之事,惟有一片鸣蝉之声聒噪耳际。全诗以的深情敏感为契机,抒写了强烈的忧国忧家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夜宿驿站之索寞凄凉况味,寄寓诗人忧时忧国的情怀。

       首联写的是秋夜孤寂之景,残月幽辉此时正“低倚户,照无眠”,加上“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的漏壶烦人的滴水声和“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谁又能睡得着呢?从构思上看,对句极富杜甫《宿府》中“独宿江城蜡炬残”的意境。

       颔联抒写羁旅行役的困顿和思乡的愁苦,写得很细腻。只有细心人,才能感到“天街夜色凉如水”,倾泻在孤衾冷叠,卧病在床人的身上,确实是来得早。对句暗用岑参“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尽管梦境虽嫌迷离,却有片时亲人相聚的欢乐,最难堪是梦醒之后,“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羁旅逢秋,途中得病,早觉风露,岂无“断肠人在天涯”之痛乎?

       颈联抒写忧时忧国的情怀。出句虽无杜甫“感时花溅泪”那种深沉的感慨,却也令人击节悲歌,扼腕长叹;对句虽无杜甫“关塞萧条行路难”那种难堪的局面,但夜色凄凉的天地不也教人“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吗?从羁旅之愁过渡到忧国之痛,使这首诗的思想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尾联以景结情。那使人心烦意乱的蝉鸣更增添无穷的感慨与辛酸,那稀疏而又半黄的梧桐(古有梧桐乃凤凰和蝉之所栖的说法)更令人情何以堪。

       这首诗受杜诗的影响颇深,但缺乏杜诗腾挪跌荡,抑扬顿挫的灵气

       这首诗写于宋仁宗皇二年(1050)自临川赴钱塘(今浙江杭州)途宿驿中。诗中抒写了的旅愁乡思。诗人选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构成凄凉的秋景和孤寂的旅况,衬托出抱病的行人,从而表现羁旅独苦的处境和心情。纪昀评道:“老健深稳,意境自殊不凡。

       三、四句细腻,后四句神力圆足。”

第三篇:把握诗歌人物形象 体会思想情感 教案

       把握诗歌人物形象 体会思想情感

       衡阳县一中

       刘中美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解读诗歌,把握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

       2、分析寓于人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怎样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略)

       今天,就让我们从诗歌的人物形象入手,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走进诗歌的唯美世界!

       二、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A、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B、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本人)。

       问题引导:

       我们该怎样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呢?

       三、研习鉴赏方法 方法一:知人论世。

       课堂示例1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于696年被贬幽州所作。】

       • 背景:古人、来者均指礼贤下士的明君,自己不能见,生不逢时。作于696年。随建安王 武攸宜率军讨伐契丹,来到东北边地。他向武进谏,不仅未被采纳,反遭贬斥,因此登台抒郁闷之情。幽州台,战国时燕昭王招贤所建,是礼贤下士的标志。明确:通过联系所处的年代与背景刻画出了一个胸怀大志、生不逢时、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寂寞苦闷、渴望实现抱负而不得的士人形象。

       【类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思考:词中刻画了怎样的形象?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明确:

       知人论世: 人—陆游;

       世—南宋,抗金;

       背景—词后“沧州”的解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

       【规范答题】

       诗中描写了一个曾经叱咤疆场,如今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关河梦断”“尘暗旧貂裘”被弃置不用,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其他艺术形象类举:

       1.壮志未酬、慷慨愤世形象。(辛弃疾)2.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王维)3.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4.矢志报国、蒙冤而逝的英雄形象。(岳飞)

       5.以渔翁自比,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形象。(柳宗元)6.多情浪子的形象。(柳永)

       方法二:着眼细节

       课堂示例2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通过“嗅梅” 这一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活泼,感情丰富却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类题演练】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塑造了久客他乡的游子形象。他在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抒情主人公对家乡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方法三:分析环境

       课堂示例3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明确: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隐者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家居城郊、野径桑麻、篱边秋菊的景物描写,显示了陆鸿渐隐居之地的幽僻、高雅,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思想感情)•

       【类题演练】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试分析李凝这一人物形象。明确:

       幽居:少邻并、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环境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展现出李凝的隐士身份。表现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思想感情)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总结: 方法

       一、知人论世 方法

       二、着眼细节 方法

       三、分析环境 •

       四、巩固练习:

       综合运用所学方法,快速把握下列诗歌的形象,体会思想感情。

       小 儿 垂 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通过外貌、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了聪明可爱、天真活泼的垂钓小儿形象。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luò)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在这首诗中,你将如何把握诗人形象? 明确:

       1、知人论世;

       2、分析环境;

       此外,注意抒情语,体会“莫嫌”“自爱”二词。

       我们就能理解到诗人是一个虽遭贬谪置身荒远,却开朗乐观、意气昂扬形象。

第四篇:2022届高三诗歌鉴赏教案之思想情感

       诗歌鉴赏之评价是个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022,9,17曹亚平

       一、考点解读:

       1.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感情状态,一般指诗歌画面反映的状况或现象、诗歌的主题、诗人寄托的情感等,即诗歌表现出来的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2.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二、高考常见的诗歌题材

       1、咏史怀古诗

       2、咏物言志诗

       3、羁旅思乡诗

       4、赠友送别诗

       5、边塞征战诗

       6、山水田园诗

       7、哲理诗

       8、爱情闺怨诗

       三、依据诗歌的题材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古今多少兴亡事[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咏史怀古诗题材特征

       咏史怀古诗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通过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形式标志:

       一是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咏某位古人”等。二是内容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二)怀古咏史诗的鉴赏要点

       1、弄清史实,即怀什么“古”。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要多积累历史知识。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关注注解。

       2、要体会意图,为什么怀古。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赤鼻矶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

       3、领悟感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①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见解,归纳历史规律。

       ②借论古之得失,讽时劝世忧国。或借古讽今,以历史对统治者进行嘲讽;或以古鉴今,劝诫当朝莫走老路;或忧国忧民对国家命运担忧,对百姓疾苦同情;或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③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类比古人的成就,抒发自己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4、分析写法。怀古咏史诗咏史只是手段,言志(抒怀)才是目的。在写法上常常运用借景抒情、对比、化用典故、衬托、抑扬等艺术手法。

       (四)示例赏析

       1、阅读下面两首《题乌江亭》,完成后面题目。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①杜诗以项羽事为题材,实际是宣扬了百折不挠 这种颇有积极意义的道理。

       ②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

       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 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

       要点: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越宫遗址今日的荒凉;

       《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唐)许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答: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

       2、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我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唯“西风吹渭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无限的感慨。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洛阳故城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鸦噪暮云归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可怜缑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解释]①许浑,晚唐诗人。②古堞,城上的矮墙。③缑岭,即缑氏山,距洛阳约百里。传说东周灵王的太子晋修仙得道,在缑氏山头骑鹤升天而去。

       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试结合诗句略作分析。答:①首句“禾黍离离”,是从《<诗经>黍离》开首的“彼黍离离”化用而来的,暗含对过去王朝兴灭更替的追思。②第二联表达对这座由劳苦百姓辛苦修建,却终遭废毁的城市的痛惜之情。③“水声东去”既是写实景(故洛城紧靠着洛水北岸),又是双关寓意。诗人由脚下奔流向东的洛水,生发出光阴流逝,人世沧桑的感慨。④尾联借用典故慨叹世人不能像太子普那样逍遥自在地超脱于尘世变迁之外。

       仔细体察物关情[咏物诗鉴赏]

       (一)咏物言志诗鉴赏要点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形态、色泽、特征),体会特殊物象的象征意义。

       2、感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态度。

       3、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4、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从整体构思看,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常用的技法有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从抒情的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二)示例赏析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请简要分析诗歌表现了什么道理。

       【答案】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介(例如权贵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诗人对自身内在品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自信。

       2、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⑴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⑵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画上风骨朴素淡雅的梅花刻画抒发了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借此抒发对自己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已,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愚斫五弦琴。解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1)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来越强壮,越是暴晒越是茂盛。(2)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评价。

       (2)表达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诗]

       (一)题材特征

       1、诗题中多含有能够体现飘泊客居之意的词语以及代表团圆的古代节日名。如:元宵、寒食、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

       2、诗中常见如下意象:

       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鸿雁、浮云、高楼、寒山、暝色、宿鸟、日暮等。

       3、景物特点:

       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二)内容情感

       羁旅思乡诗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伤春悲秋感慨韶华易逝,或日暮思归,或因梦寄情。其感情大致分为三类:

       1、羁旅的寂寞、艰辛;漂泊在外的凄凉、孤独、愁苦、寂寞。

       2、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三)羁旅思乡诗常用技法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情)。

       3、对面落笔(曲笔)、联想、想象。

       4、细节描写。

       5、虚实结合。

       6、比喻、拟人等

       (四)示例赏析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山 中 王 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南宋沈义父又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结合全诗和前人的评论,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及其情、景结合的艺术。

       【答案】这首诗主要是抒发了诗人旅愁思归的思想情感。诗的一、二句抒情,三四句写景,以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来表现诗人的旅愁思乡之情。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使全诗含意隽永、耐人寻味。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诗歌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客居他乡,孤寂思乡

       (2)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从对面着笔,抛开自己,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①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②“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答:①表达了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

       ②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全诗抒发了哪些情感?

       答:

       1、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又无可奈何的感慨。

       2、旅居异地的乡愁。

       6、(2022·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臵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心情?

       答: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欢聚离散皆是缘[赠友送别诗]

       (一)题材特征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或留给居者,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的思想感情。

       (二)赠友送别诗鉴赏要点

       1、注意赠友送别诗中的一些特殊意象

       A、景物意象:柳、酒、月、水、草、雁、兰舟、孤舟、日暮、斜阳等。B、地点意象:长亭、南浦、灞桥、渡口、路口、古道、驿站、码头等。C、动作: 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

       2、留心诗词中的序或解释

       要注意这些提示信息,联系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来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内容。

       3、把握赠友送别诗的思想内容

       表达哀婉凄伤的离愁别绪。多迷惘、伤感、凄怆之感。表达忧伤愤懑的不平之意。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表达激昂慷慨的勉励之情或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表达劝勉慰藉的关切之意。

       4、了解常见手法

       A、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B、烘托C、以乐景衬哀情 D、想象(虚实结合)

       (三)示例赏析

       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诗中“红叶青山水急流”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景色?与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否和谐?请就这一手法对表现思想内容的好处作简要评析

       【答案】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里是借美好的秋色反衬别离之悲,以乐景写哀情,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暗含了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

       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四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将自己心中的愁思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这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

       3、阅读下面这唐首诗,完成题目。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全诗围绕“悲”字展开,请结合全诗说说诗人写了哪几种悲情。

       答(1)送别友人之悲:与友人离别,直言“正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更写出彼此的思念。(2)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的伤感。(3)自伤身世之悲:“少孤为客早”一句写出了少年失亲,背井离乡的孤独和哀伤。(4)社会**之悲。“风尘何处期” 一句写出了因为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痛苦。

       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边塞征战诗的鉴赏]

       (一)了解题材特征

       1、标题往往含有“行、军、征人、塞、戍”等有关的字。

       2、诗中意象多反映边地风貌与军旅生活,如:

       自然景观类:黄沙、白云、冰川、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风沙等。

       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漠北、玉门关、沙碛、阴山、楼兰、蓟北、西山、受降城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刁斗、羌笛、胡笳、琵琶、战马、戈矛剑戟、斧钺弓箭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曲等。

       (二)把握内容感情特点

       1、描写边塞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2、抒发保家卫国、渴望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壮志豪情。

       3、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4、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及沉痛的反战思考。或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极写战事的惨烈,或揭示军中的不公与腐败,谴责边将的骄奢、朝廷的昏聩、穷兵黩武等。

       5、征人思乡的情愁。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家中亲人的离恨、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

       6、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三)感受艺术风格

       雄奇壮阔、雄壮豪迈、豪迈旷达、苍凉悲壮、豪壮悲慨

       (四)掌握常用技法

       夸张、对比、互文、用典、比喻、渲染、虚实结合等。

       (五)示例赏析

       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上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①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向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③好。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③紫骝(liú):骏马名。

       诗中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褒”与“贬”的不同态度。从诗中找出这种人,并简要分析诗人对他们的态度

       答:诗中写了“幽并客”和“游侠儿”两种人。诗人对前者的慷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持赞扬态度;而对后者只是在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持批评态度。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①运用对比,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而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南宋)张 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 “愁” 的具体原因。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

       ②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手。③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 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①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

       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虽是如此却换不了歌词所包含的旧别情,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乐曲都无法排遣的。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把征戍者的悲情寄寓在富有边关特色的悲凉壮阔的景物描写之中,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进一步突出了思乡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煮酒把盏话桑麻[山水田园诗]

       (一)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

       A、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B、表达淡泊名利、厌倦官场、向往闲适、恬淡的隐逸生活的思想感情。C、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自身处境的感叹。

       (二)分析山水田园诗写景的特色

       其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很少单纯的写景叙事,而一定融入了的主观感情,情与景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时应注意选取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烘托了何种感情,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三)分析诗歌的写作技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白描、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俯瞰与仰视、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衬托(反衬)等。

       (四)知晓语言特色

       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五)示例赏析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这首诗描写了辋川山中田家的怡然生活、山中久雨初停时清新优美的景色以及诗人脱离尘俗的隐居生活,营造了一种恬静优美、空濛幽寂的意境。

       抒发了诗人对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的欣羡之情,和脱离尘俗的淡泊自然的心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移居东村作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①原注:“山中有西泉寺故基。

       本诗“鸟不住啼天更静”一句与王籍的“鸟鸣山更幽”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5分)

       答:都是反衬(以声衬静)(1分),以鸟的鸣叫(1分)反衬环境的幽静(1分)。更喜欢“鸟不住啼天更静”。①语言平易,明白如话。②以天为背景,比王籍的诗意境更为开阔。(2分)(或)更喜欢“鸟鸣山更幽”。①语言更加凝练。②幽雅含蓄,意蕴深远。(2分)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这首诗表现了对东村山景的爱赏,对远离尘世的移居生活的喜爱。首联写避地东村,“避”字点明了对尘世生活的远离,对田园生活的主动回归。颔联表现不汲汲于物质追求,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仍感满足。颔联表现対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尾联写远望所见,表现安于农耕、怡然自得的心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古风(其三十九)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要点)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无限风光在险峰[哲理诗的鉴赏]

       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这类诗有两种情况: 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水为喻,意在说明知识能使人心澄如镜,心胸开阔,充满力量的道理.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如杨万里的《小池》,原意只写春末夏初的池塘小景,而现在人们常借“小荷才露尖尖角”来说明青少年的才华初露.(一)哲理诗鉴赏要点

       第一要注意形与神。哲理诗中形与神的关系,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哲理总是因形而生,借形以寓,因此,我们应由形悟神,探求诗中的意蕴,理解诗的哲理美。例如: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描绘的祖国万里河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第二要注意情与理。哲理诗中的“情”与“理”,是诗人的情感与理性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少古诗往往通过抒情而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例如:

       锄禾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不仅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愤慨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而且道出了一个不可移易的真理 :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而创造的。

       第三要注意理与趣。理与趣的关系,是诗中的理性内容与审美特征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优秀的哲理诗都具有“理趣”,既富于哲理性,又富于艺术趣味性。因此,我们应在生动形象、理趣盎然的艺术趣味中理解古诗的哲理美。例如:

       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最后一联,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试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这两句是诗人由望山而想象登上顶峰以后,俯视众多的山峰,都会显得矮小。反映了诗人那种雄伟的气魄、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开阔的胸襟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至今仍阐明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道理,表现了不断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

       (二)示例赏析

       1、泾 溪 唐·罗隐

       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注:泾溪是指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泾谷水,今名永川河。

       这首诗寓含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

       2、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风雨总是暂时的,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

       3、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022重庆卷)

       新 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前者描写的是春雷,“只待新雷第一声”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描写的是“落花”,“化作春泥更护花”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第五篇:读诗(二)诗歌思想情感鉴赏

       读书时代——读诗

       (二)【鉴赏指导】

       诗歌思想情感鉴赏

       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在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鉴赏练习】

       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简要概述每一首诗中“愁”的内容。

       1、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2、菩萨蛮(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南乡子(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6、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7、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9、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0、对雪(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飘弃樽无渌,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读读背背——两汉诗歌】

       战城南 [乐府]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呜。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借死者与乌鸦对话,悼念阵亡的将士,揭露战争带来的灾难)

       上邪 [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一首是情诗。指天为誓,表示爱情的坚固和永久。除非高山变平地、江水流干、冬雷、夏雪、天

       地合并,一切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了,我才会和你断绝。)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东、西、南、北”想见到的不仅是鱼之乐也,更是一群江南女子采莲的欢乐情景)

       陌上桑 [乐府(节选)]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以侧面描写烘托了秦罗敷的美貌,写法别致)

       古艳歌 [无名氏]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见于宋《太平御览》,是一首弃妇诗)

       怨歌行(又名《团扇诗》)[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饮马长城窟行 [乐府]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尽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这首汉乐府民歌,抒写妇人怀念征人的情愫。)

       十五从军行 [古诗十九首]

       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南朝梁萧统合为一组,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

       悲歌 [乐府]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表现出社会**,流浪者欲归不能的浓浓乡情)

       悲愁歌 [刘细君]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刘细君,汉朝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汉武帝刘彻的侄孙女。史称乌孙公主,第一位史载和亲公主,第一首边塞诗,琵琶的首创人之一。嫁尽汉女为一土,细君走后是昭君)

       江南 [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答案:

       1、闺中怀人之愁;

       2、国破家亡之愁、报国无门之愁;

       3、思友之愁、失意之愁;

       4、伤春之愁、家国之愁;

       5、昔胜今衰之愁;

       6、思念情人的孤独之愁;

       7、羁旅之客愁;

       8、亡国之愁;

       9、人生失意之愁;

       10、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