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沈从文

第一篇:《端午日》沈从文

       《端午日》教案

       沈从文

       江苏省灌云县初级中学张炳义

       教学目标:1.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让学生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精彩以及山东精炼的语言。

       3.让学生感受浆手的风采,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教学重点:1.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2.准确、简练、明快的语言。

       3.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教学难点: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及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好一个场

       面。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吗?(春节、端午、中秋)

       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端午节源自屈原投江的传说,人们用端午节来

       表达对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敬重和怀念。那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投影

       儿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

       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师生齐读。可见,端午

       节习俗之多,场面之热烈。

       2.走进沈从文: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

       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

       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

       篇小说。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

       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

       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蘸(zhàn)酒峒(dòng)泅(qiú)水擂(léi)鼓鹳(guàn)呐(nà)喊shù(戍)军jiǎng(桨)手泥jiāng〔桨〕

       2.整体感知初步研究

       师请学生读,并提出听读要求:

       (1)认真听,听完后能作恰当的点评。

       (2)听完后能说出本文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那些民俗风情。(用

       雄黄蘸酒在额头上画王字、穿新衣、吃鱼肉;划龙船竞赛;追赶放

       下水的鸭子。)

       (3)是以什么顺序来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请找出这些表示顺

       序的词语。(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4)其中哪些风俗习惯是详写?哪些风俗习惯是略写?(详写龙舟竞

       渡,略写赶鸭竞赛,画王字、穿新衣、吃鱼肉等习俗,突出奋力

       争先的拼搏镜头。)

       三、合作交流,深层探究

       1、请同学们把你最欣赏的场面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为什么欣赏这些

       场面?

       2、请找出文中描写赛龙舟场面很激烈的句子来,并作赏析。

       3、师展示赛龙舟的图片,请同学观察、讨论他们各有什么样的分工?他

       们各发挥什么作用?

       4、大家刚才单单注意到了龙船上选手了其实还有一大批人,他们虽是这

       比赛的配角,但却是不可少的,是谁啊?描写他们起到什么作用?

       5、从赛龙舟的场面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6.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赛龙舟的激烈、紧张,文中还有什么风俗习惯也是很吸引人的?请找出文中描写的语句。

       四、总结反思,迁移应用

       1.总结:我们从本文了解到了异地的端午节时风情,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确实受益匪浅。

       2.迁移应用,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假如你是一岸上的一名观众,你会怎么做?有何感受?

       2)假如你是船上的一名赛手,你希望是做什么的?

       五、板书设计

       端午日

       争看划船顺序

       竞追鸭子时间

       胜利者领赏

       六、布置作业

       背诵精彩段落

       1.介绍背诵方法:关键词语背诵法。http://tieba.baidu.com/f?kz=784119986

       2.根据投影显示的关键词背诵这一精彩场面。

       七、教学反思:

       文章如琴弦,放在那里永远不会发出美妙的音乐。教师如同琴师,授课就是弹奏。语文教学力求精致。用思想激活文字符号,品出文味,感受到书香。让人们活的思想还原于文字,使普普通通的无生命的符号闪出思想感情的光辉,让其变成学生头脑中活的语言。

       八、关于端午节的百度图片

       1.争看划船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۱���&in=32071&cl=2&lm=-1&pn=7&rn=1&di=46583961345&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

       2.竞追鸭子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 ��׷Ѽ��&in=22630&cl=2&lm=-1&pn=1&rn=1&di=463618305&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pn1

       3.端午节来历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ڵ�����&in=25531&cl=2&lm=-1&pn=1&rn=1&di=9210001215&ln=2000&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pn2

第二篇:端午日沈从文

       11、端午日沈从文

       教案编写与执教者李本学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欣赏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描写场面。

       3、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感悟“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准确、简炼的语言。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收集本地的民风民俗,感受家乡人们过端午的气氛。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塞龙舟》歌曲,收集有关端午的古诗句。

       2、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资料: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同学们,在这些节日中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吧(春节、端午、仲秋),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那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出示儿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师生齐读。可见,端午节习俗之多,场面之热烈。

       3、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灭亡后,他满怀悲愤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造龙舟争相竞捞,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习俗被流传下来了。端午节是为了悼念投汩罗江自沉的战国爱国诗人屈原。(板书:—走进湘西端午日沈从文)

       4、简介沈从文(1902--1988),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人。小学毕业,大学教授,完全是自学成才。代表作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一生共著有短篇小说二百余篇,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5、龙舟介绍

       龙舟,龙头龙尾身狭长。船手一般有8-20个,持桨坐在两侧,船头有鼓手。比赛时船手随锣鼓声的节奏,合力划桨,冲向终点。看,河面上是龙舟一片如出水蛟龙,船手们你争我赶,奋力拼搏,鼓手们则指挥若定,两岸的观众更是呐喊助威,蔚为壮观。

       5、观看赛龙舟录象

       二、朗读课文(1)、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归纳:①穿新衣。②用雄黄蘸酒画王字。③吃鱼吃肉。④赛龙舟。⑤追鸭子等。(2)、与我们家乡的风俗是否相同或相近?

       相近的是有穿新衣、吃咸鸭蛋、包粽子。不同的是:还要煮鸡蛋、挂蒲包、洗澡等。(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明确:端午日是按照一天的时间顺序。其中最吸引你的是龙舟竞赛,竞追鸭子

       三、仔细品味龙舟赛场面分析

       1、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段文字:“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思考:是从哪些方面正面写龙舟赛的精彩场面的。

       【归纳】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板书)桨手----持、划

       带头的----缠裹拿挥动指挥 锣鼓手----敲打调理

       外貌与动作的描写,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板书)

       2、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还如何从侧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

       “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不讲等级,不论老少,倾家出去,全城出击,争睹龙舟竞赛,这一切的一切,都透露出了龙舟赛的热烈欢腾

       3、梁红玉在黄天荡老鹳河抗击金兵,一场水战几乎使得金兵全军覆没。这与龙舟赛有关吗?两者有相似点吗?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手法来写的? 【归纳】联想。两者相似点在:

       鼓声如雷声,加上两岸人的呐喊助威声------水战时擂鼓,激战喊杀声。联想的作用是突出龙舟赛的紧张、激烈、热闹

       4、小结:就是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和热烈氛围。

       5、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是不是?所谓“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嘛。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唉,奖品并不算丰厚呀!)是不是获胜的龙舟上的所有的船手都有呀?(不是,“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哦,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那他们图个啥?(欢乐、热闹)【归纳】体现出团队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或者说,体现的是团结合作的精神,奋力拼搏精神,表现出的是人与人的真诚。其实,在我们的校运会上,不管是参赛的选手也,啦啦队也好,尽管得到了奖品算不了什么,啦啦队不用说了也奖品也没有。但大家图的就是能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对不对。同时,齐心协力,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你们说是不是? 从龙舟比赛中我们可领悟到做事要“合作努力、奋勇争先”,光靠一个人是行不通的,只有通力合作才能获得胜利

       6、小黑板显示

       实写 虚写

       人物 动词 作用 联想、作用 个

       体 桨手 持(桨)、划(船)准确生动地表现了各种人物的特征;赛船的激烈场面。梁红玉击鼓助战

       进一步渲染了赛船场面的激烈

       带头的 坐(船头)、缠裹(红布包头)、拿(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进退)

       擂鼓、打锣的 坐(中间)、敲打(锣鼓)、调理(划船节拍)

       群体 选手 观众 鼓声如雷鸣、呐喊助威

       6、拓展与运用

       请你们开动一下你们的脑筋,也来试着联想一下,假如你处在这样的场合,这样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之中,耳朵里充满了呐喊之声,你会联想到什么?请从正面和侧面加以描摹。运动场,足球比赛,大型歌舞演唱会,激烈的战斗场面 正面描写:写运动员或表演者 侧面描写:看比赛的人们

       7、好了,龙舟也划累了,呐喊也喊累,也该休息休息啦,下面安排的是什么余兴节目呀?(竞追鸭子)目的是什么?

       (与民同乐,还是为了突出节日的欢腾气氛!)我们一齐来把这节读一遍。

       既然是余兴节目,也懒得动脑筋啦,两三笔就略带过了。对于竞追鸭子,仅用了一句话:“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就对这热闹有趣的场面作了概括。

       8、拓展训练

       如果你当时也在边上的话,请你用50到100字描写一下你想象中人们竞追鸭子的细节。可以写一个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或者可以写一群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想一下,河面上抓鸭子,一般会采用些什么方法?

       (提示:穷追猛打迂回包抄合力擒抓守株待兔)

       四、归纳要点:

       1、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就抓住了这个重点,象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面,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场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

       2、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生活? 其实、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还有赛马、秋千、竹杆舞等活动,展示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奋进不息的民族的精神,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我们要在吸取外国文化的同时,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五、课外练习:

       同学们,刚刚过去的中秋节,肯定给大家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印象吧。家乡的中秋节有什么样的风俗呀?

       老师请你们试着回忆一下中秋节那一天,特别是那个夜晚,你和你的家人是怎么渡过的。请把你回忆到的事情甚至是点滴用文字写下来,尽量能抓住重点,进行较为细致的描写,适当进行联想和想象,把中秋节的氛围给突现出来。

第三篇:端午日

       《端午日》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赏析赛龙舟的精彩场面描写。明确什么是场面描写,初步学习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并尝试进行作文片段训练。2.明白中国传统节日所体现的价值。二.教学重点、难点

       赏析赛龙舟的精彩场面,学习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并进行片段训练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端午日的由来与传说?关于这个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呢?(二)交流预习1.走近

       学生展示预习结果 2.字词闯关

       

       蘸()酒

       茶 峒()

       泅()水

       数〔 〕天前

       擂()鼓

       鹳()

       呐()喊

       

       shù()军

       一律()

       ()桨手

       泥()桨(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自主完成下列题目:

       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用三字短语概括)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穿新衣 划王字 吃鱼肉 赛龙舟 追鸭子 详写赛龙舟,其余的略写,详略安排使文章错落有致

       (四)精读品析

       1、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沈从文《端午日》

       2.自主合作赏析赛龙舟的场面描写。

       我喜欢 句,因为这一句是 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喜欢,因为。3.文章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还从什么方面突出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这在描写角度上属于哪种描写?

       还写了两岸观众的呐喊助威和掌声,还写了让联想到的梁红玉老灌河水战时擂鼓的情形。这些属于侧面描写。

       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龙舟赛的激烈程度和紧张气氛。(五)拓展延伸

       1.知识链接: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2.片段赏析(六)巩固提高 场面描写训练: 对于竞追鸭子仅用了一句话:“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就对这热闹有趣的场面做了概括。请你用至少150字描写一下你想像中人们竞追鸭子的场面。可以写一个人怎么捉鸭子,也可以写一群人怎么捉鸭子。提示:多角度描写,动词的准确性、形象性,采用的方法有,穷追猛打,迂回包抄,合力擒抓,守株待兔等。

第四篇:端午日

       端午日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欣赏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描写场面。

       3、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感悟“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准确、简炼的语言。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收集本地的民风民俗,感受家乡人们过端午的气氛。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一些节日也越来越重视了,那同学们喜欢过哪些节日?

       生: 春节,圣诞节,重阳节,端午节,愚人节,母亲节„

       师: 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有好几个是洋节,对洋节也有所偏爱,反而中国传统的节日慢慢在被人们遗忘,今天我们要一起跟随沈从文先生走进湘西,去看看那里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板书:——走进湘西端午日沈从文)

       二、授新课:

       (一)、释题

       1、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几月初几?你们知道它的由来吗?

       端午节是每年的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为了悼念投汩罗江自沉的战国爱国诗人屈原。

       2、我们家乡有哪些相关习俗?

       吃咸鸭蛋、吃粽子„„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1、分几个学生朗读,找找湘西一带人们是怎么过端午日这一天的?

       ①端午日„„看热闹

       ②划船的事„„才拖下水去。

       ③每只船„„种种情形。

       ④凡是„„500响鞭炮。

       ⑤赛船过后„„方能完事。

       请五位同学朗读。

       穿上新衣,额角用雄黄蘸酒画王字,吃大鱼大肉。11点左右出门看赛龙舟,赛船过后捉鸭子。

       2、这几件习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中有哪些相关的词?

       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文中出现了上午11点左右、赛船过后,直到天晚方能完成。

       3、这几件习俗中哪一件是详写的?

       赛龙舟

       (三)、重点学习赛龙舟的场面

       1、文中哪些语句是写赛龙舟的精彩场面的?

       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种种情形。

       齐读

       2、同学们从这一段文字中,你体会出当时怎样的气氛?

       热闹、欢腾

       3、写了哪些内容,才使场面如此热闹?

       学生讨论,寻找。

       实写、虚写、人物、动词、作用、联想、作用、个体

       桨手

       持(桨)、划(船)

       准确生动地表现了各种人物的特征;赛船的激烈场面。

       梁红玉击鼓助战

       进一步渲染了赛船场面的激烈

       带头的坐(船头)、缠裹(红布包头)、拿(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进退)擂鼓、打锣的坐(中间)、敲打(锣鼓)、调理(划船节拍)

       群体

       选手

       观众

       鼓声如雷鸣、呐喊助威

       4、结合上表,请同学说说,如何才能把一个场面描写好:

       ①、围绕一个场面写

       ②、要有人物的描写(动作、语言、神态)

       ③、点面结合④、要有场面的相关气氛

       ⑤、联想与想象(实写与虚写)相结合5、这部分赛龙舟的场面非常精彩,请同学们再读,感受当时的场景。比赛的选手铆足了劲,奋力向前划,终于到达了终点了,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队伍有何奖励,为何要奖励?(用书中原文回答)

       „„[合作努力]、[奋勇争先]

       光靠一个人是行不通的,只有通力合作才能获得胜利。

       (四)、表演赛龙舟场面

       师:今天我们就以我们班教室作实践地,来一次龙舟比赛,看看哪一组在通力合作之后取得最后胜利?

       (分配工作)

       2、3组扮演赛龙舟的选手;两个同学分别担任两队的带头人,找四个同学分别当鼓手和锣手;

       1、4两组同学扮演观众,选手要拿出气势,观众要融入情景,气氛要热烈些!

       „„(表演)

       师:观众、选手觉得哪一队可以获胜,为什么?

       XX队,因为„„

       师:怪不得要获胜了,原来我们这边都是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过渡):小伙子不错,岸上的观众也毫不逊色,给比赛增添了热闹气氛,下

       面我们来采访一下几个观众?

       ①、你们是几点到这里来观赛的?

       ②、一家人都来了吗?

       ③、你们一般在哪看龙舟

       ④、你觉得这次比赛精彩吗?

       思考:写的是现在湘西过端午节发生的事吗?从哪看出?

       答:不是,还有军官与人们一起过节

       (五)、捉鸭子

       其实当时过端午节正处于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的时期,可是当地却可以与民同乐,看来龙舟的魅力确实很大,还有民间习俗能使军民同乐吗?

       捉鸭子

       指名读

       其实这一活动和上一活动一样体现了人们个个奋勇争先,积极乐观的精神。

       三、小结

       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生活?

       其实、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还有赛马、秋千、竹杆舞等活动,展示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奋进不息的民族的精神,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我们要在吸取外国文化的同时,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四、作业:

       1、根据所学,对将要举行的运动会的某个场景行描写

       2、收集本地过各个节日时的一些习俗,下节课交流

第五篇:端午日

       《端午日》教案 执教者:覃秀媛

       一、导入新课

       师:昨天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师:对。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师(多媒体展示):对。我们齐读一下„„

       师:我们这里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你们知道吗?

       生:插艾叶,插菖蒲,吃粽子。师:端午这天,各地的习俗不完全相同。(多媒体展示)有的地方挂荷包、拴五色丝线、写符、念咒。下面我们打开课文,来看看作家沈从文是如何记叙他的家乡的端午节的习俗的。(多媒体展示课题及沈从文的一张照片)

       二、研习课文

       师:我们首先熟悉一下。同学们共同阅读102页的解释①。生(齐声):正确、流利、有感情。

       生1朗读。

       生2:我觉得他朗读的声音较洪亮,也很流利,朗读水平较高。

       生3:他没有读错字,说明他课前查了字典,但他在朗读“赛龙舟”一节时,没有激情,没有把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读出来。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生3:我觉得要更激昂些,声音逐渐高起来。

       师:好,你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吗?

       (生3读后众生鼓掌)

       师:他的朗读确有水平,刚才的掌声说明了大家对他的肯定。

       师:再迅速的回忆一下课文,说说本文给我们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风情?

       生1: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吃早中饭,赛龙舟,赶鸭子。

       生2:他说的吃早中饭不是习俗,那里的人早早吃午饭,是为了去看赛龙舟。

       师9:啊,吃早中饭是为了去看赛龙舟,除了这一点,湘西地区的端午日的民俗共有五种。在这几种民俗中,介绍时是否平均用墨?

       生:有详有略,详写赛龙舟,略写赶鸭子,其他三种一笔带过。

       师: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生1:大约赛龙舟给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生2:赛龙舟可能是当地过端午节最主要的节目,所以应该详写。

       师:你们讲的很有道理,说明你们读书时有了自己的思想。这样安排材料,做到了详略得当,让读者充分了解了当地的民俗,这种写法值得同学们借鉴。

       师:读书时要认真体会写得精彩的地方,经过揣摩、品味,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水平。下面我们用下列句式说一段话

       (多媒体展示)“我发现______(句子或词语)写得很精彩,它写出了________。”

       生1:我觉得描写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赛船时的外貌和动作的句子写得好。

       师:你把有关句子读一下。

       生1(读):浆手每人持一只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只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师: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生1:这些句子运用了一系列写动作的词,如:持、划、拿、挥动、指挥、敲打、调理,准确而生动的表现了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的特征和赛船时的热烈气氛。

       师:这些句子也正是我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这位同学看来认真预习了课文。

       (多媒体展示这些句子)

       生2:我觉得开头的一句“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中的“莫不”用得很好,它突出了端午节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一个重大的喜庆节日。

       师:是啊,“莫不”是“没有一个不”的意思,由此可看出端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生3:我认为第三段的“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写得很精彩,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热闹的场面。

       师:是啊,这一句总提两个竞赛,人和鸭子也竞赛,这一句真幽默。

       生4:我觉得最后一段“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一句中的“直”和“方”用得好,表明了端午日全民同乐时间之长久。

       生5:第一段“上午11点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一句“就”写得好,从这一句可知道,当地人平时吃饭不很早,那一天吃得那么早,是为了去看赛龙舟,由此可知赛龙舟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

       生6:第二段结尾“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一句,展开联想,描写出赛龙舟竞赛达到高潮时的情形,催人遐思鼓声冲天、士气高昂的种种景象。

       师:对!这种运用联想的写法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同学们正值想象力旺盛的时期,我们平时在写作时不妨多运用联想和想象,尽量把作文写得更精彩些。下面我们看下一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在这样的热烈场面下,如果你在岸上观看,或者你就是捉鸭子的人,或者你就是河中的鸭子,你会想到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如果我是观众,看到赛手们挥汗如雨,奋力划桨的情景,我一定会向他们大声呐喊:“加油,加油!胜利就在前头!”

       生2:如果我是鸭子,我一定游得飞快,我不能被他们抓到,被他们抓到命就没了。

       师:那当然。

       生3:如果我是捉鸭子的人,我就想,我要把鸭子抓住,晚上就可以烧着吃了。

       师:你有点好吃,不过我想,那时,捉鸭子的人恐怕不仅仅只这样想吧?

       生4:捉住鸭子是荣誉,那是金钱换不来的。

       师:与我心有戚戚焉,我也是这样想的。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全文什么地方写得最精彩? 生齐答:当然是赛龙舟一节了。

       师:是啊。赛龙舟的场面很激烈,取得胜利很光荣,我们想一下,赛龙舟靠什么才能取得胜利?

       生:团结,合作。

       师:对,团结合作的精神是我们在很多方面取得胜利的保证,从大的方面看,无论是我们战胜禽流感,还是最近的神舟6号发射成功,无不是团结合作的成果。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应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三、探究、研讨

       师: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多媒体展示)眼下,越来越多的洋节日(例如圣诞节)在中华大地悄然兴起,你对这一现象有何看法?

       生1:我觉得过洋节日很好,例如过圣诞节,我们可以得到礼物。

       师:圣诞老人送礼物确让人开心。

       生2:过愚人节最有意思,愚人节应当移植到中国来。那样还会增加中国和外国的感情。

       师:有道理。增加友谊是双方的,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在过洋节日,不知外国人是否过端午节?

       生3:肯定不过。

       师:为什么?

       生3:外国没有屈原。

       师:那中国有圣诞老人吗?

       生4:圣诞老人是中国引进来的。

       师:那外国为什么不引进屈原吧?

       生5:我认为他们的说法不对,中国有着灿烂的文化,我们应当过中国的节日。

       生6:外国人不过我们的节日,是因为中国的经济不发达。

       生7:圣诞节是外国的节日,作为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不应当过,我们要过就过我们的传统节日。

       师:我同意你的看法。外国人过他们的节日,无可厚非,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要搀和呢?我打个不一定很恰当的比喻,你的邻居家生了个孩子,他家放鞭炮庆祝,这很正常。但你家为什么也放鞭炮庆祝呢?这就让人不大理解了。

       生8: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对人类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虽然我国的经济还不很发达,但我为我是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我以后不过外国人的节日了。

       生纷纷表示赞同

       师:与有些人只过洋节日,忘掉我们传统节日相反,有一个国家很重视端午节„„

       生(齐答)韩国。

       师:原来你们也知道啊。2022年,韩国准备将端午节列入该国国家遗产名录,并将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端午节的由来地湖南岳阳市表示:“坚决捍卫我们的端午节!”为什么非要等到外国抢我们的节日时,我们才慌了呢?

       四、布置作业

       师:看样子同学们还有很多话要说,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讨论到这里,如果余兴未了,我们课下再讨论。下面布置作业,希望各小组发扬团结合作精神,先选定题目,制定计划,认真查阅资料,在下星期一前,上交作业。

       (多媒体展示)

       综合实践研究课题: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食俗

       端午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