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细节作文800字

       醉翁亭——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坐落在安徽滁州的琅琊山上。凭借宋代文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文,琅琊山的名头盖过了“西南诸峰”,滁州城也逐渐被众人所知。我不禁诧异,小小一亭,短短一文为何有如此魅力呢?带着疑问,我决定亲自探访醉翁亭。

       从琅琊山脚开始攀登,也不过一小时,便出现一座庭院,院内的四壁上刻满了碑文,有的石碑已残破不堪,但“醉翁”“欧阳修”等字眼还是被我发现了。再往里走,醉翁亭便矗立在面前了。

       乍一看,这亭子亦是传统亭台的飞檐翘角造型,无甚特别,只不过虽几经兴废,却依然保持着古朴雅致的气息。亭正面檐下匾额上书“醉翁亭”三字,落款竟是苏轼,这倒是我未曾料及的;亭内的两柱上,刻着文人雅士的题字。徘徊在亭中,仿佛有书卷气将我包围。正当游人们目不转睛研读细品这些碑文和题字时,我悠然转身,想寻一安稳处坐下慢慢观赏,蓦然发现亭子两边长长的坐凳上各立有两个小方桌。每个小方桌只不到棋盘大小,青绿的漆面斑斑驳驳,纤巧的身体似乎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这莫非是当年欧阳修在此设宴所用的餐桌?正好奇,亭内的讲解员解释道:“这几张小桌并不是供人游乐的,而是专门供欧阳修办公的。”我不禁一诧:当年这小亭子里不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吗?不是“射者中,亦者胜”吗?不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吗?太守欧阳修喝得微醺,玩得不亦乐乎的样子,与面前这用来办公的小方桌有点格格不入啊,为何那些用来设宴欢愉的桌椅已全无,这不起眼的小桌却能经历八百年的风吹雨打,依然静默于.0279.nEt亭中呢?

       看来这亭子怕不只是欧阳修的宴会厅这么简单吧!

       当年欧阳修因为支持范仲淹等人的庆历新政,被贬于滁州,眼见仕途渺茫,心中难免有些失意,于是便给年仅38岁的自己取了“醉翁”这样的别号。但是若这位醉翁只是一味畅饮买醉,恐怕也不能流芳百世吧。平日里他在此亭开怀畅饮,与民同乐,那应是他失意时的一份恣意与洒脱;宴散人去后,他独自伏案用功,那才是他逆境中坚忍执着的本色吧?此刻,我任凭自己的双手摩挲着这粗糙的桌面,时间仿佛凝固,那一刻,一个苍颜白发的老者,在落日的余晖中看着游人尽兴而归的背影,撸一撸嘴角的胡须,欣然写下“醉翁亭记”几个字……不,不止于此,我分明还看到,这老者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挥毫疾书,一篇与保守派针锋相对的《朋党论》在这小案上一蹴而就;一封又一封情真意切而又中肯犀利的奏折从这里翻越千山,直达身居庙堂的君王手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欧阳修不正是范仲淹笔下的古人仁人吗!

       琅琊山上,醉翁亭内,这一尺见方的小桌见证了一代名臣酒醒后的那份执着与无畏。

       800年后,当人们还在为醉翁洒脱的生活而倾倒,为其绝妙的词藻而折服时,又有多少人能注意到这隐匿于深山幽谷中的几处小细节呢?又有谁能感受到他隐藏在潇洒不羁背后的那份坚忍执着的守望呢?诚以为:有桌于此亭,天下亭皆失色矣!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若人人心中都能有那样一张使人清醒,让人回归正途、不忘初心的小方桌,天下还要再多几个欧阳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