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总结十篇

  课题研究总结篇1

  一、所做的工作:

  1、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内容为“学会欣赏与宽容,学会总结与评价”,在课题实施之前,我积极主动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于科学教学实践之中,使得课题研究获得质的飞跃。同时我还在收集有关合作学习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欣赏与宽容,总结与评价的资料,为在科学课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而铺路。

  2、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首先,我力求做细课堂教学,认认真真地备好每堂课,认认真真地上好每堂课。课前、课中、课后及时做好反思,写好随笔。遇到问题及时与课题组的其他成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了收获及时与同组成员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课中大胆进行实验,并主动邀请课题组的其他教师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

  二、在本学期取得的一点成绩:

  1、 使学生学会宽容他人、欣赏他人 ,合理的总结与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学会赞美别人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成功者不要吝惜赞美之词,这样在相互鼓励中可以增强学生信心和力量。

  我首先在小组合作汇报时做好示范评价。如“你们组阐述的观点基本正确,举例恰当。”“每个人都有新的想法,回答有创意。”后来请同学模仿着评价小组的发言。但学生们的想法总是有差异,他们急于表达自己组的意见时,就打断他组发言,迫不及待的要说。我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意见,尤其是小组4个人的意见更要尊重,并建议:评价他组发言时,最好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这就要求学生要认真倾听他人完整的发言后,再加入自己的想法来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能有如下发言“你们组说的我们组也想到了,只是还有一点补充”,“我们组的意见和你们组不同,……请大家参与意见。”

  我认为只有组内的交流还很不够,更重要的是形成组际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在检查别人的发言时,也修正自己的想法。课堂上形成相互研究、探讨,取长补短的合作气氛。由于采取一分为二的评价方式,促进了全体学生积极向上,激励了学生的发明创造。

  2、自己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使教学方法得以改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得对加强,还原了科学课堂原有的生动、多彩。

  三、 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课题研究总结篇2

  一、规范管理,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科研教育思想。

  为提高我校科研水平,调动教师全员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研促教研,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月坚持自学,并做好30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月撰写课题研究案例、教学反思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参加省、市、教育学会组织的科研论文征集工作课题研究培训活动,拓宽自己的研究研究思路。

  二、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学中。

  “科研兴校”一直是我们办学指导思想,为使课题的研究工作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我们在加强教师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计划性,着重要求教师们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1)我校组织教师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各课题小组结合学科特点从多元角度拿出方案并认真实施。

  (2)教师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继续围绕课题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小组成员间相互听课,研讨交流。

  (3)由课题组统一领导,落实好本学期的实验研究工作。学校科研室跟踪指导,带领各小组不断修正补充完善。

  (4)每位课题组成员每月上交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反思等。

  (5)、本学期学校开展了“青蓝杯”青年教师课题课教学大赛活动,青年教师结合学校的研究课题进行教学大赛,相互交流学习,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进行。

  2、我校将“小课题研究”活动纳入常规工作当中,已开展多年,以学年组为单位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有效的促进了老师香胡交流和提高。

  3、积极进行课题研究构筑有效生命课堂。有效的教育、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追求,也是我们教育科研的最终目标。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是教育科研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围绕“有效生命性”这一主题开展教科研研究。我们精心研究备课教案;要求各教研组能结合理想课堂的构建,针对教学中的困惑、难点确定教研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研讨活动。

  三、抓好过程管理,做好阶段性总结,健全课题管理档案。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教育科研工作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就科研工作制度而言,本校从XX年起开始制订有关教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并逐年修订、补充、完善。确保了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

  在参加学校“十一五”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每位课题成员都能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实验材料按时做好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学校及时总结并将过成材料归档。

  课题研究总结篇3

  一、重视课题研究,提高研究水平

  1、以研究课为中心,努力探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2、认真做好语文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高度重视研究过程,扎实有效,力争早出成果。按计划开展课题实践,及时做好个案积累,及时汇报了课题进展情况。

  二、依托课题,深入教研

  1、课堂教学重视拓展,与课题紧密结合。本学期,是我校课题进入实施的阶段,因而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主动参与到课题的学习研究之中,不断深化对课题的理解。我围绕本年段制定的子课题展开教学研究,并落实到每一节课上进行教学尝试,特别是在每一节研讨课上都针对课题进行或针对课题的一个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并使课本资源、媒体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和拓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重视实验的日常管理。注意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做好教后反思、典型案例记载等工作。要求自己创造性地使用实验教材,落实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在每节课结束时,都对本课教学及时记录,认真总结、反思。

  3、围绕课题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校园文化。本学期我加强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

  三、实施课题,突出特色。

  本学期我在实施课题,深化教研的过程中主要以四大板块为课外阵地,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以学校阅览室、图书室为载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是每期期初向学生开列出阅读文学名著的书目,初步规定每个人每期必须完成的阅读量。其次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必须写读书札记。最后是要求学生进行审美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学素养。如写读书随笔、书评等。浓郁的文化气息在校园中蔚然成风。

  2、以“艺术天地”为展示台,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本学期,我班继续加强对学生课内的书写指导,狠抓写字教学,强调书写教学规范。

  课题研究总结篇4

  校本培训中的校本,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包含三个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从这个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校本培训是指在学校中,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展利于学校发展、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活动。

  校本培训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满足了不同层次专业发展水平教师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利于教师走向动态的“实践十反思=教师成长”的成长范式,利于教师既在教学实践中,又跳出教学实践来审视自己的教学,也利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专家学者之间形成合作与发展的关系。校本培训具有以下特点:(1)与生活贴近。 (2)灵活性与经济性。 (3)利于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具体的想法和做法:新课改需要我们加强校本培训,优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优化组织机制. 成立以省、市学科骨干、市、区学科带头人、实验教师为主体的课改领导小组。并及时学习了《新课标》、《新课标的解读》等等,最终形成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校本研培新模式。

  二、培训内容系列化。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对教师进行各个方面的培训和提高。如对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培训和提高,对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培训、课堂教学设计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1)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2)《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培训。(3)课堂教学的设计与优化。(4)现代教学技术培养。3、培训模式多样化。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可以提高培训活动和实效性,也能进行教师在专业上得到最大的发展。

  我们坚持做到三个结合。(1)个体学习与集体培训相结合。(2)综合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3)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本学期课题研究进入最后总结阶段,学校要求各实验教师认真整理课题实践中的收获,积极完成参与课题过程所得所想,总结反思自己、完成研究报告,是本项课题研究的目的落到实处。

  首先对课题研究中的研究培训的形式的成功之处进行梳理,认为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研究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验证,教师对于培训已经有更加深层次需求,除了常规的培训、研讨、反思之外,更注重实效性的研究,将培训注入新鲜的生命元素,使研究工作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生命力。

  研究模式的变化充分体现在一个转变、三个结合、四个形成之中。一个转变:转变培训活动是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过程。三个结合:(1)个体学习与集体培训相结合。(2)综合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3)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四个形成:促进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效绩(效果和成绩)的形成。

  本学期的研究紧紧围绕区进修学校的工作重点,聚焦有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符合切实可行的培训内容,采取问题式的培训模式,首先是发现问题(困惑、疑惑、迷茫),这些问题的出现为我们的培训提供很好的素材,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理论研究更加具有实效性,其次解决问题(课堂中体验),带着事先预设的问题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程度等,这样利于深层思考,第三是反思问题(是否解决问题、还有哪些问题等)只有深入研究才能找到解决的最佳思路,通过阶段的反思生成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案例(一):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是我们研究的内容,学生主动我们提出带着问题进入,

  课题研究总结篇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新课程改革越来越突出学生的英语口语,注重听、说、读、写等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农村的中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重书面表达,轻口头表达;阅读能力一流,口语交际能力很差。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学生本来的英语基础、家庭的语言环境是一方面,同时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是另一方面。因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二期课改的理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情景,提高口语交际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本年度研究的主要目的

  (1)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结合课堂实践,探索农村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及成因,以寻求提高农村地区初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来转化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探索并完善本课题研究的实际操作方法。

  (3)通过长期有效的教学实践,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前期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研究法,研究实验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和反思研究法。借鉴有关课题的方面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弄清英语口语交际在教学中的地位,并对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有效方法有一个比较清晰合理的理性认识。

  四、课题实施步骤

  1.实验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细细研读了《新课程标准》的理论以及通过通过各种渠道搜索的有关的口语交际方面的经验文章等相关材料;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关理论;集中主要精力详细探索适合农村初中英语口语交际的英语教师便于操作又值得借鉴的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式,使预期的实验效果具有较好的发展。

  2.对学生进行了前测。了解并登记了所教学生的英语入学或前一年成绩。采用问卷调查法又进行了一次关于英语知识与能力方面的问卷调查,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自然情况。

  3.制定相关图表

  我们共设置了两张表格。包括“演讲竞赛表”“课堂口语交际竞赛表”

  4. 创建浓浓的英语氛围,英语课堂教学形成自己特色

  通过举办英语课前五分钟演讲比赛、开展英语角、唱英语歌、课堂对话表演、口头作文、课文复述等一系列的活动,在校园里形成见面用英语问候,上课用英语回答,休闲看英语报纸、杂志和电视的良好氛围;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布置口语交际活动作为homework来完成,这样学生参与率高,兴致也高。

  五、取得的成绩

  1.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英语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

  英语口语是课堂有效教学的载体,高效率的口语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为此,在研究实践阶段,我校的英语教师通过合作共享将各自在口语教学中的成功方法汇总。

  2. 课外活动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能力

  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相联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大量交际活动中学英语,在交际活动中获得和提高交际能力。同时,解决了课堂上学生多时间少的矛盾,也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3.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要纠正学生的英语口语,必须要求教师拥有良好的英语口语水平,在研究与实践中,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原来我校有很多的外地引进的教师,他们或多或少的都存在口语问题,经过一年多的英语口语交际实践,他们的英语口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教研员的认可,正在不断的成长中,有的已经成为我校英语教育的中坚力量,这是本次课题研究最大的收获。

  六、预期成果完成情况

  1.实验教师班成绩普遍高于非实验班

  2.实验教师共发表了2篇部级论文

  陈廷莲 2012.6.21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探究》已发表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陈廷莲 2012.4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口语交际的训练方法》已发表在中国校外教育

  七、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a)资源的有限。教师很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只能利用手头仅有的报纸和杂志,英语教师很“苦”,学习资源太少,和课题有关的书籍更少,教师只能独自摸索,互相探讨行之有效的做法,可能会有一点的局限性。

  b)从教师角度来看,如何将口语教学更好的融入课堂,使其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说英语,这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大问题。

  c)从课堂教学角度来看,如何设置有效的活动来引导学生的口语习得,还需要长期的积累 和不断的再学习。

  八、努力的方向

  下一阶段我将在学习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交流、反思并总结,但仍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改进之处: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学习与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2、要加强课后的反思和总结,并以此为契机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在较严格中提高自己。

  3、要在课堂上加强英语口语教学的力度,让学生的口语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总之,教师应尽量注意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们处于一种宽松、自由、生动、直观的情景中学习,在课堂内外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课题研究总结篇6

  一、 课题的研究目标

  1、 科研目标

  通过研究,探究初中语文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发展独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行发现和获得知识,并在实际中去运用知识。教学模式是师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2、 育人目标

  在教学中由问题引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使学生深层次理解并掌握及运用基本知识,实现从能力到人格整体发展,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

  3、 工作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做到“以问题为中心”。教师真正改变角色,课堂教学变成双向交流,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提高实验教师的科研意识和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通过专题研究,推进创新教育的发展。

  二、 课题的研究假设(理论假设)

  如果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对研究对象采取以问题为中心,层层设疑等措施,研究对象就会发生主动在认知结构中搜寻可填补构成问题“空缺”,缩短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的变化。

  三、 具体研究内容及科研方法、成果

  我们课题组在第一阶段(XX年1月—3月)主要做的准备工作。

  1、 选题。收集相关资料,课题申报。选题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理论”强调,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进行知识学习与建构,并要求教师从传授者转为指导者的教育理论。《学生主题理论》在制定和实施教学策略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会和发展,组织和指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体现主体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认识学习理论》,学习是人们与四周环境相互作用时,通过同化——调节——平衡过程的多次反复,使自身认知结构产生变化的活动。因此,在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时,不但要注意同化过程的引导,还要注意如何增强刺激、有效的调节学生的认知结构,达到有效地学习。另外《系统论》、《最优化论》和余映潮的《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以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都是我们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2、 组建课题小组,确定并培训实验教师。我校课题小组的主持人为校长刘士兰和语文组组长李红梅。语文组全体教师为实验教师。

  3、 方案设计及修改。我校由主持人设计方案,全体实验教师开会讨论、修改。在会上,由校长做开题报告,实验教师学习方案设计的理论知识,不断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提出方案。本阶段的成果是“初中语文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案”及子课题“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问题优化设计研究方案”。实验教师写出自己的科研计划。此外,我们实验教师还对实验班进行了前提测评。

  前提测评

  实验教师 实验班 成绩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李红梅 七年一班 62.6 4.8 76.3

  曹敬阳 七年四班 60.5 4.8 75.2

  宫程 七年二班 61.3 4.2 75.3

  刘颖 八年一班 61.1 4.7 77.6

  郭晓光 九年四班 60.2 3.1 70.5

  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从XX年3月开始至今,我校课题组成员主要进行了“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研究”、“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研究”、“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训练提问技能的研究”三个方面的实验。具体做法是:

  a) 由主持人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来自《语文教学通讯》、网上收集资料等。

  b) 每学期每位教师做一节研讨课。实验教师对研讨课进行讨论、分析,并形成文字资料。学期末每位教师又上了一节汇报课,内容如下:七年级三位教师上的是《化石吟》、《月亮上的足迹》;八年级上的是《爱莲说》;九年级两位教师上的是《唐雎不辱使命》。每位教师写了一份教学案例,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以问题为中心。设计问题是否体现出问题牵引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能不能起到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在课堂上,学生的质疑能力有没有提高,还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达到完美,写好教学反思,有力地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c) 写好课题研究论文,实验教师及时总结研究中的经验教训,整理成文。如李红梅老师的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

  d) 做好“问题集”的编写与修改工作。我校主持人参加了“问题集”的编写工作,积极征求意见,结合实际教学,参与问题的设计工作。实验教师在教学中,都能充分利用好问题集,并做好修改工作,及时把意见反馈给教研室切实做好问题的设计工作。在教研中,针对课文的问题设计反复斟酌,争取提出的问题有价值。

  e)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每周一的七、八节是教研时间,学校教学领导参与教研,并进行指导。本学期学校先后派出语文教师到铁岭、沈阳等地听课,学习优秀教师经验,并利用教研时间组内教师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每位教师都能做到提高理论学习,阅读有关材料,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素质。

  这一阶段的成果展示为每位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研讨课改教案)、教学案例、论文等。 【1】

  【初中语文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阶段总结】相关文章: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这一阶段,我们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问题设计。

  1、 用追踪法设计问题以达到启思的高度。

  我们采用追踪的方法将重点、难点、疑点设计成能激发促使学生思考的问题形式,在课堂上“设疑——点拨——释疑”,层层推进,揣摩语中之情,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启发学生思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 用诱导法设计问题以体现一定的梯度。

  我们力争使问题中的特征信息得到强化,从而成为思维的对象,解决“有什么”的问题,从而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3、 用激疑法设计问题以突现一定的深度。

  在课堂上,通过设问引导,将知识教学与思维教学融为一体,问题设计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讨论或教师的点拨二得以解决。

  4、 用牵筋法设计问题以找准突破的角度。

  在实验中,我们为了让学生注重和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我们注意到问题的切入点醒目而有趣。

  四、 目前研究情况

  现在,我们正处于课题实施阶段,学生基本能做到在教师设计问题的引导下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积极探索,获得知识。实验班的教学成绩由一定的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问题设计有一定的广度、深度与梯度。但还不能达到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学生质疑的水平较低,还有待于继续研究,从科研成果上,还没有完全接近研究目标。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认为研究假设比较科学可行。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每一个问题都能起到勾结起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它至少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主问题”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产物,不是学生用“是”与“不是”可以回答的问题。

  第二、“主问题”的提出顺序具有科学性,可以结构课堂教学环节或自然地融入自主教学模式。

  第三、“主问题”具有生发性,又为合作探究学习创造了条件,主问题的优化设计,其终极目标是促进自主学习,遵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

  五、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和困惑。

  在又为课堂中那个,学生在教师提问之后,优生积极思考作答(少数),而中差生略作思考和不思考,课堂气氛有时沉闷、涩滞、效率低下。这种情况依然是我们所困惑的问题。有时要求学生质

  【初中语文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阶段总结】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总结篇7

  一、继续加强了书香校园氛围的创设

  1、本学期借助班级图书角积极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营造了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从图书漂流标志的设计征集到图书漂流活动的实施情况,我们采用了评比和重点检查的方法,促使图书漂流活动落到实处,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师生在轻松自然的阅读环境中对读书产生兴趣,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有效阅读的习惯。

  2、本学期开展了班级文化评比活动,创设了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同时也提出班级文化要注重实效,做到实处,不要光注重形式美观,不注重实用,要确实让学生在班级文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二、组织好各种读书活动,激发师生读书热情,养成有效读书习惯

  1、本学期我们重点开展了“首届师生读书节” 活动。通过为时一周的读书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有“学生读书随笔展览”、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读书经验交流会、“淘宝”小书市、“迎中秋佳节、诵经典美文”的师生诵读比赛,以及图书漂流启动仪式、图书漂流标志设计征集等。该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师生的读书兴趣,促进了家长、教师、学生读书方法的进一步交流,赢得了家长及社会的好评,济源教育电视台为此还作了全面地报道。

  2、以活动促使校本教材利用工作落到实处

  本学期,严格按照课题组开发的校本教材《三字经》、《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抓好经典诵读,扎实开展了“古韵今诵”三字经诵读比赛和古诗文知识竞赛。其中三字经诵读比赛分四项进行,含“诵读之星” 、“抽查诵读”“三字经故事小品表演”“全班齐诵”,其中抽查的同学提前一天通知了班主任,参加诵读表演的学生在本班开展好表演前的彩排,保证了诵读比赛的成功进行,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了校本教材的有效实施。

  三、以常规促师生有效读书

  1、教师读书活动纳入常规:本学期积极开展了教师读书活动,教师把自己读书的体会、感悟与收获应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用随笔或读书笔记等形式发送博客中,学校把检查教师读书情况纳入常规,进行考核。还推出了侯亚萍和齐向南老师的优秀读书笔记参加中心校评选,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本学期我们把班级阅读特色纳入了常规检查:各班都形成了自己的阅读特色,如:亲子共读、师生同读、阅读小报、阅读摘抄本、读书笔记等,阅读特色做精做细,已经落到了实处,促使学生学会有效的阅读方法。

  四、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全员读书热情

  本学期,我们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活动课、“学生—家长—教师”读书经验交流会、邀请家长到校参观班级阅读特色展示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教师、家长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师生内在读书兴趣,促使师生快快乐乐地主动去阅读。

  五、在磨课中,积极探索阅读课模式,指导学生掌握有效读书方法

  本学期,我们依托中心校的“公开课”“观摩课”活动,全体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采用磨课等方式,深入探索阅读课教学模式。特别是课题组成员侯亚萍、刘明洁、张娟等几位教师,在一次次的磨课中,探索出一套高效的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即粗读方法——“找文眼抓中心”、精读方法——“边读边想边批感受”,所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读书方法,翻开学生的语文书,会看见学生在读书时,所批注的独特深刻的读书感悟。也正是通过3至4次,乃至5次的磨课,她们对阅读教学才有了如此深入的认识,才形成自身的阅读课教学模式,有了自己的阅读教学独特认识。

  7、做好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博客——“走进书香校园”。本学期指定了课题网络负责人—刘明洁,做好了课题活动资料的上传工作和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反思、困惑、经验交流工作。

  六、成绩与不足

  (一) 已形成的重要研究观点:

  1、 探索有效的阅读研讨课模式,对孩子掌握自主、有效读书方法有着重要作用

  教师通过一次次磨课,对有效阅读研讨课模式进行深入探索,,探索出一套高效的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一套高效读书的方法,即初读方法——“读文找文眼”、精读方法——“边读边想边批感受”。翻开学生的语文书,会看见学生在读书时,所批注的独特深刻的读书感悟。

  2、书香氛围的营造能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变成阅读需求。本学期,通过开展班级图书漂流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今学生已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需求,正像毛泽东所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在读书时间上,学生学会了挤时间,在课余,只要一有闲暇时间,学生就会捧起心爱的书如饥似渴的读起来,读完后,能自发的与其他同学交换图书阅读,让图书在漂流过程中,满足自身的阅读需求。

  (二) 研讨课:

  课题组成员张娟老师的阅读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获市一等奖。课题组成员张娟老师、刘明洁老师、侯亚萍老师参加了市送课下乡活动。

  (三)、获奖论文:

  课题组成员张娟老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和刘明洁老师的教学反思《成功的教学源自理念的转变》,在济源市教体局举行的“课改六年回顾”征文中入选,被选入《课改六年回顾优秀案例与反思》一书中。此外,课题组教师在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等二十余篇,辅导学生获奖、发表文章二十余篇。

  不足之处:

  1、虽然部分班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有效读书方法,但还有部分班级由于教师探索阅读指导课力度不够,学生还未全面掌握自主、有效的读书方法。

  2、读书漂流活动低年级开展情况不容乐观。由于低年级学生小,自主能力差,需要教师全面指导,可是由于教师指导管理不到位,图书漂流活动没有落到实处,有待进一步努力。

  课题研究总结篇8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索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环境,开展有效学习,充分发挥出“双主互动”、“导学—探究”模式的作用,研究出切合实际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

  工作安排:

  九月份:1、写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子课题研究计划;

  2、写好课题组个人子课题计划;

  3、将计划上传到教师博客,并丰富博客内容;

  4、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十月份:1、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2、继续充实“教师博客”的内容;

  3、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4、认真准备课题研讨课。

  十一月份:1、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2、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总结,讨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3、课题组成员及时撰写研究材料,上传到网站,充实教师博客。

  十二月份:1、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2、继续充实“教师博客”的内容;

  3、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元月份:1、写好课题组子课题小结;

  2、写好个人课题小结,并进行交流;

  课题研究总结篇9

  一、小课题研究的特点

  小课题研究与其他的课题研究大致相同,区别主要在于研究的时间。课题研究的时间一般是三年,一个教学“小循环”;研究人数也较多,有一个学科教研组或整个学校的教师。而小课题研究的时间较短,一学期到一学年,教师个体也可以研究。

  小课题研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和教育教学实践密切联系。它的研究目标重实践性,研究结果重实用性,研究策略重验证性,研究方法重行动性(行动研究),研究时间较短。

  其具体的特点是:

  小――小环节切入、小步子推进、小问题研究。

  低――低起点、低重心、低要求。

  易――易接受、易操作、易见效。

  近――贴近教学、贴近工作实际。

  真――面对真问题、开展真研究。

  实――源于实践,服务实践,在实践中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二、小课题研究的基本策略

  小课题研究的开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研究阶段和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有:课题的选择,课题设计及方案的制订,研究活动的开展,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结题验收。其基本的策略主要有:

  (一)发现问题,形成课题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小课题研究的出发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肯定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是有研究价值的,有些是没有研究价值的,教师在确定课题前,应把碰到的问题进行分类、筛选,把自己经常碰到的、可以在短时间内研究解决的、主要的问题,确定为研究课题。概括起来是:研究“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可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位五年级的数学教师要开展“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可以把教学有效性分解为若干选题:“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的研究”“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讲授有效性的研究”“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五年级数学作业练习有效性的研究”“五年级数学课外辅导有效性的研究”“五年级学生(优生或中等生或后进生)数学学习心理的研究”“五年级学困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等,从中选择有研究价值的、短时间内可解决的课题来研究。

  (二)设计方案,制订计划

  课题确定后,要考虑研究的方法或思路,撰写研究方案,制订计划。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不同,研究方案是总体构思、蓝图设计,研究计划是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步骤、内容。研究方案重点要讲清楚“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的问题。

  研究方案撰写的组成结构一般有以下几点:课题背景(目的意义、研究状况);研究目标;研究对象、内容、范围;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准备、实施、总结)。

  设计和论证的重点可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哪些,主要的、关键的原因是什么。

  2. 如何解决,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应采用何种研究方法,能否完成操作,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什么。

  3. 研究需要哪些步骤,时间是否有保障,是否会与学校其他工作发生冲突。

  4. 课题研究中可供选择的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教育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笔者认为,根据中小学校的特点,小课题研究应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并配之以自然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前后比较分析法等。

  5. 制订每学期、每月具体的工作计划。

  (三)行动研究,及时反思

  在小课题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按照每学期、每月具体的工作计划,统筹安排,要在课堂教学中研究(一定不能脱离课堂教学),备课时多考虑一项内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如何结合小课题研究进行实验,实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等,并写在专门的小课题研究实验记录本中,课后及时反思本节课研究的过程,总结分析得失,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及下节课要研究的课题,如此循环往复实验研究直至解决问题为止。研究还应适时邀请同事参与,研讨商量,听取意见,还可在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中进行。每次活动都要及时进行反思小结,并做好记录,做好阶段小结和学期小结,还应及时收集原始资料。

  (四)撰写总结,分析提高

  1. 认真回顾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要回顾课题实验的设计,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预期目标、研究方法是什么,研究的时间、措施等;要回顾实验的实施,在准备阶段做了哪些工作,如研究队伍的组织、学习;在具体实施阶段做了哪些研究工作,如开展学习、备课、上实验课、听评课、研讨、阶段小结、反思、写论文等;实施碰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如何调整措施,采用了什么方法继续推进等。

  2. 搜集实验材料,进行整理和归类。要把散落的材料全部搜集起来。应搜集的材料主要有:①实验方案。②实验初期的调查材料(如问卷等),实验对象的原始材料(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习成绩等)。③实验过程中的材料,每学期的实验计划、总结,每次教研活动的活动记录、学习材料、照片等音像资料。④反映实验成果的材料,如已总结了的经验,论文及获奖情况,学生的表现,小作品、学习成绩及获奖情况等。

  进行整理和归类时,可分为三大类:①管理类,包括实验方案、制度、计划、总结、活动记录等。②过程类,能反映实验进程的材料,这部分材料较多,可按学期、子课题(或叫分课题)分别整理装袋。③成果类,反映实验成果的材料。然后装入统一规格的盒子中,便于课题验收评估时查阅。

  3. 撰写结题实验报告。结题实验报告,是对课题研究的总体回顾和总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题研究者一定要认真对待。要组织研究人员在认真回顾课题研究全过程,搜集、整理好实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分析、研讨,分工负责,认真撰写课题结题实验报告。

  结题报告的格式和主要内容包括:①题目,如×××实验研究结题报告。②课题的提出,简要叙述为什么要开展这次课题研究,选题的依据,研究的目标。③实验方法,写清如何开展这项研究,列出实验的对象、方法、时间、步骤。④实验实施过程,讲清实验的进程,碰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⑤实验的结果和分析,要对照研究目标,从理论层面、技术层面、实践层面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本课题有无达到研究目标,达到的程度如何,有没有探索出规律性的经验,在研究方法上有没有突破和创新,研究者(教师)校本教研能力提高程度,研究对象(学生)的变化,课题的应用程度和可推广程度。还可以写体会,如今后开展课题研究要注意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等。

  研究报告重点要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即对照研究方案的预设目标,分析有没有达到目标,是部分达到,还是全部达到;解决了什么问题;采取的研究措施和方法哪些是有效的;取得了哪些经验,对今后教学工作有没有借鉴作用,有哪些启示,有没有值得推广的做法和经验;等等。

  课题研究总结篇10

  今年,我区中小学所立项的区级课题都属于小课题研究,按照各位老师申报时的研究计划,目前绝大多数课题已进入结题阶段,即课题研究者需在2013年元月份之前向区教研室提交结题报告。为了便于老师们顺利撰写结题报告,现将小课题结题报告的写法做一简要介绍:

  小课题的结题报告既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又是研究的直接成果。小课题结题报告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结构,侧重于回顾过程和评价成果。课题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正文、参考文献和附件等4个部分。

  一、 标题

  结题报告标题格式:

  《××××××××》结题报告

  --------研究者的单位 姓名

  二、正文

  1、问题的提出(背景意义)

  主要阐明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了什么问题,出于一种什么考虑来研究这个课题,即要从背景、现状、基础等方面去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用两、三段简洁的文字讲清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能性。

  2、课题的界定(理论依据)

  对课题名称中一些重要词语的内涵、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等作简单阐述。所应用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只能选最精辟、最适用的摘录,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需要,切忌全文照搬。依据理论的支撑,说明自己的主要研究思想。所依据的理论要具科学性和先进性,通过这些学说、观点、使本课题研究得到理论的支撑。

  3.研究过程与方法

  ①研究方法:完成该课题研究任务所用到的诸如调查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并要阐明每种方法用于研究什么具体问题。

  ②研究过程:就是把研究步骤具体化。研究过程要突出以下问题:一是研究工作一步一步怎么做的,但千万不能报流水账,不能把“研究步骤”复制一遍。二是如何运用小课题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的,即怎么进行调查研究、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的,要充分体现是如何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理性思考的这样一个过程。如采取问卷调查法,那就要阐明问卷是怎么设计的、在什么时间向哪些人做了调查、问卷回收情况、调查统计与分析、调查结论及报告等,最后需要把问卷附在报告后面作为佐证材料。总之,在阐述研究过程时,通常是先说理,后举例。

  4.研究成效

  这是结题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总结介绍课题研究效果,要注意选取典型实例以辅助效果说明主要阐述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成果,即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丰富了哪些观点,对这个问题的感悟与思考等。二是操作技术成果,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操作技术、路径、模式、方法等,并用高度概括的文字呈现出来。三是教育教学效果,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学生进步、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等。

  在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说明的基础上,写出课题研究的结论。研究结论主要是用简明的语言,归纳课题研究所设计的内容和所采用的方法对取得的实际效果的有效性,也可以通过取得的效果证明课题研究设计的内容方法的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

  5.问题讨论与建议

  ①问题讨论:是研究后的回顾与反思,回顾研究过程,觉得还有哪些欠缺的地方,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以及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深刻体会或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作概要说明或讨论。不要多,两三条主要问题即可。所找的主要问题要准确、中肯。

  ②建议:结合研究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醒别人开展类似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三、参考文献

  在报告正文后以“参考文献”为标志列出课题研究参考引用的著作和文章题目。

  四、附件

  附件主要是列举报送的附加材料,即成果清单,也是结题鉴定的必备资料。附件类型包括:课题研究的论文、教案;教师、家长、学生成长、发展变化的典型个案;校本教材;已出版的成果专著;刊有课题成果的报刊杂志;反映课题研究成果的音像制品;其它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