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原因和对策

第一篇: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原因和对策

       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原因和对策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不文明旅游行为,不仅会导致旅游景区环境污染、景观质量下降,还会给其他游客造成视觉、听觉污染,影响他人的旅游心情,甚至给民族和国家形象蒙羞。纠正游客在出游过程中出现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成为提高国民素质,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方面。

       不文明旅游行为产生的原因 1.文化传统因素

       中国社会的道德文化主要是一种私德文化而非公德文化,这导致旅游者在出游过程中只注重个人以及亲朋好友的感触,而不太顾及他人感受,缺少公德意识。

       2.道德感弱化因素

       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道德感弱化”“现象是游客不文明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追求休闲、放松、无拘无束,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懒散、放任、无约束的心理倾向,道德的约束力量降低至最低点。

       3.教育传统因素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并向邻国输出礼仪文明,对邻国影响深远。而现代教育的也是重视政治教育,轻视公民教育,缺乏对人性的教育。历史教育传统的缺失以及现代教育的不足,共同造成了教育传统上的缺失。

       4、游客的环保意识不强、生态道德素质低下是传统教育缺失的结果之一。环保意识差,游客很少会考虑自己行为的环境影响, 因而容易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不文明行为。

       改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对策

       1.深入开展精神文明教育,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公德素质和秩序意识。

       2.相关部门加强引导和管理

       与旅游业有关的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宣传旅游活动可能会给环境造成的损害, 尤其应让公众认识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对旅游环境、景观的污染和破坏问题重要性的宣传,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3、旅游景区采取有效措施

       景区应提供各种设施、设备以防止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发

       生。制订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制约,对于有损景区形象的行为加以劝阻或惩罚。通过种种措施和手段在旅游景区内造就一种保护环境和景观、遵守游览规范的良好氛围, 使游客时时意识到旅游景区对其文明行为的期待, 从而能够约束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

       4.导游发挥监督作用

       带队导游可对游客的行为起到直接的示范、监督和制约作用。在旅游过程中, 导游不仅要完成组织协调、解说等传统职责, 同时还应负有监督游客不文明行为,对游客进行文明旅游行为教育。的职责旅行社在组团出游之前,要说明目的地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民族禁忌及行为方式,必要时组织出国文明旅游考试,签订”“文明旅游承诺书”。

第二篇: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经常容易产生不文明旅游行为,这种不文明旅游行为往往成为导致旅游景区环境污染、景观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纠正游客在出游过程中出现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成为提高国民素质,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方面。文章分析了国内旅游和国外旅游中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现状表现,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对消除不文明旅游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文明行为给予了高度肯定。然而在各个景点、景区经常看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对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进行引导、管理和防范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纠正部分游客在出游过程中出现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不仅关乎公民个人素质,而且成为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方面。关键词: 旅游者;旅游行为;不文明行为

       一、旅游者出游不文明行为表现:

       游客外出旅游,是希望求得身心放松,心情愉悦,缓解工作疲劳。然而在各个景点景区难免看到很多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是指游客在旅游景区、景点游览过程中所有可能有损景区(点)环境和景观质量的行为。2022年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征集”中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表现“和”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建议“。

       通过对国内旅游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游客在旅游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文明行为主要有如下方面:(1)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污染公共环境;(2)在非吸烟区吸烟,打喷嚏不掩口鼻,危害他人健康;(3)坐公交车、乘电梯、购物、买票、参观、就餐时争抢拥挤、插队加塞,不谦让老幼病残孕;(4)在公共交通工具、宾馆饭店、剧场影院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猜拳行令、喧哗吵闹;(5)在景观文物、服务设施上乱刻乱划,踩踏禁行绿地,攀爬摘折花木;(6)不听劝阻喂食、投打动物,危害动物安全;(7)在他人面前打赤膊、袒胸敞怀,在房间外穿睡衣活动,穿着不合时宜;(8)讲黄色段子、宣扬封建迷信、传播胡编乱造的政治笑话,热衷低级趣味;(9)强拉外宾合影,违反规定拍照、录像;(10)吃自助餐时多拿多占,离开宾馆饭店时取走非赠品,贪小便宜。

       上述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危害体现在多个方面。从最根本的危害而言, ”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极易造成旅游景区整体吸引力下降、旅游价值降低,严重影响着旅游景区(点)的可持续发展, 甚至还可能给景区带来灾难性影响, “如违章抽烟、燃放爆竹、违章野炊等行为很容易引起火灾。从最直接的影响而言, 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给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景观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其次,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本身往往成为其他游客游览活动中的视觉污染, 影响游兴, 破坏环境气氛, 进而影响其他游客的游览质量。第三,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往往会给其自己人身安全带来隐患。

       二、旅游者出游不文明行为的原因: 1.文化传统因素

       中国社会的道德文化主要是一种私德文化而非公德文化。”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是家庭-家族-国家的结构层次“④,这一结构导致了中国人重视血缘、地缘,而漠视社会公共空间和陌生人,整个社会也是在血缘和地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利己社会。整个社会重视社会资本,即熟人伦理关系,而轻视公共空间。因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只讲私德,不注重公德。这导致旅游者在出游过程中只注重个人以及亲朋好友的感触,而不太顾及他人感受。由此可以看到在旅游过程中,有些旅游者只注重个人的便利,随手丢弃垃圾,而未考虑景区环卫人员的工作负荷等不文明行为。这正是受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影响的行为。

       2.道德感弱化因素

       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道德感弱化“现象是游客不文明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追求休闲、放松、无拘无束,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懒散、放任、无约束的心理倾向。当一个人以旅游者的身份在异地游览时,往往想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约束, 道德的约束力量降低至最低点。此外,旅游是一种暂时性、异地性的活动, 旅游者摆脱了日常生活圈子中众多熟人的监督, 所以对自己的行为举止便少了许多顾忌与约束。在这种弱化的道德感之下,平时表现文明的人在景区游览时也未必会表现文明。3.教育传统因素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并向邻国输出礼仪文明,对邻国影响深远。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缺乏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缺失必然造成公共意识的淡薄,也就不可能有专门针对公共空间的教育。而现代教育的也是重视政治教育,轻视公民教育,缺乏对人性的教育。历史教育传统的缺失以及现代教育的不足,共同造成了教育传统上的缺失。

       游客的环保意识不强、生态道德素质低下是传统教育缺失的结果之一。文化素养低、环保意识差,游客很少会考虑自己行为的环境影响, 因而容易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不文明行为。4.其他因素

       (1)环境保护愿望未形成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跟游览活动中人们难以形成保护环境的愿望的特点有极大关系。环境消费心理学认为, 决定个人产生保护环境的愿望的因素有三个: 一是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的认知,二是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任归属的认知,三是对解决环境问题有效性的认知。就旅游活动而言, 游客不文明行为对环境、景观的消极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往往是长期累积所形成的, 而游客的游览活动是暂时性、动态性、异地性的, 所以游客并不能看到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严重后果。这就致使游客一方面对旅游景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缺乏认知, 另一方面对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的责任归属感缺乏认知。并且由于众多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同时存在, 也使游客个体对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性缺乏认知而去同与其他旅游者。这种种因素决定了游客在游览活动过程中不易形成保护环境的愿望, 因而也不易产生保护环境的行为。

       (2)旅游经验不足

       中国旅游业真正发展于改革开发以后,到现在尚不到三十年的时间,游客能够全面参与旅游活动的时间更短。1999年实行黄金周以后,旅游才真正普遍起来。正是由于旅游经验不足,很多游客在酒店住宿时会顺手带走酒店物品,在境外旅游过程中会发生不尊重当地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不文明行为。

       三、改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对策:

       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对旅游者、旅游景区甚至国家形象都会产生危害,必须从多个方面对不文明旅游行为进行控制。

       1. 立法促进公民文明素质教育

       我国需要制订一部专门的公民文明素质教育法规,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的融合,应当成为我国公民文明素质发展的主流和方向,爱国主义、法治、理想、道德、诚信、科学、人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思想等应当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政府要依法支持有利于公民文明素质教育的文化宣传活动,依法奖励文明素质突出的公民和单位,立法提倡文明礼仪。

       2.相关部门加强引导和管理

       与旅游业有关的部门,如政府环保部门、社会环保组织、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问题重要性的宣传,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要大力宣传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公众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相关部门还要大力宣传旅游活动可能会给环境造成的损害, 尤其应让公众认识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对旅游环境、景观的污染和破坏,政府部门应经常性地向旅游者、旅游地居民公布环境质量信息及污染对健康、经济、环境的损害。通过种种措施使社会大众对旅游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文明出游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出游公民的社会公德、个人美德教育,使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3.旅游景区采取有效措施

       景区管理部门要重视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并其进行引导和管理。第一, 景区应提供各种设施、设备以防止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发生。如合理放置美观有趣的垃圾箱, 使游客便于、乐于负责任地处理废弃物。设置必要的美观醒目的标牌, 配置有亲和力的标志性说明文字及提醒文字, 揭示游客不至于太放任自己。第二, 景区管理工作人员首先应以身作则, 发挥示范作用, 带头爱护环境。景区可组织工作人员与青年志愿者一起开展环保活动, 这既可强化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 又能起到对公众的宣传作用。第三, 景区应制订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制约,对于有损景区形象的行为加以劝阻或惩罚。第四, 旅游景区在旅游活动项目的安排中应有意识地增加与环境、景观保护有关的内容, 使游客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相关知识,对游客进行生态知识、游览规范等的教育和引导,唤醒游客的生态责任意识。通过种种措施和手段在旅游景区内造就一种保护环境和景观、遵守游览规范的良好氛围, 使游客时时意识到旅游景区对其文明行为的期待, 从而能够约束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

       4.导游发挥监督作用

       带队导游可对游客的行为起到直接的示范、监督和制约作用。在旅游过程中, 导游不仅要完成组织协调、解说等传统职责, 同时还应负有监督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职责。在帮助游客了解、欣赏环境和景观的同时, 应鼓励游客表现出对景区环境、景观负责的行为, 预防和制止其不文明行为。与此相适应,旅游管理部门在导游考评、导游词设计等方面可适当增加有关环境特性和景观保护常识等内容,对游客进行文明旅游行为教育。旅行社在组团出游之前,要说明目的地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民族禁忌及行为方式,必要时组织出国文明旅游考试,签订”文明旅游承诺书"。参考文献:

       【1】 李萌,何春萍.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初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22.26-28.【2】 魏小安,李劲松.对国人旅游行为与文明旅游的深层次思考[N].中国旅游报.20003.10.13.【3】 郑本法.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J].《甘肃社会科学》, 1999 年第5 期.65-66.【4】 惠春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世界的现实意义[J].延安大学学报.2022.12 12-15.【5】 国家旅游局:《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2022 【6】 《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

       【7】 李晓霞,刘剑.消费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3)【8】 芦爱英.我国出境旅游者不雅举止的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22,(5):7-12.【9】 郭鲁芳.关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探讨[J].杭州商学院学报,1994,(3):77-80.姜先行.从社会互动规则看中国公民的出境旅游及公民素质提升对策——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说起[J].特区经济,2022,(7):156-158.【10】 罗明义,2022《旅游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11】 吴丹.导游服务质量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探[J].商业经济, 2022,(03).【12】 王立升;彭东华;,和谐社会如何倡导和谐的旅游行为 [J].科技广场 2022年03期

       【13】 董旭;, 浅谈文明行为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35期

       【14】 蔡雪莉;, 我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归类归因研究[J].旅游论坛 2022年06期

       【15】 廖四顺;游客不文明行为研究 [J].北方经贸 2022年08期

第三篇:中学生不文明行为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

       中学生不文明行为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 素质教育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文明行为是中学生品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的体现,是培养有道德的公民的基本要求。目前,中学生文明意识和行为的主流是好的,但也有部分学生社会公德水准低下,文明意识薄弱,校园内存在着种种与学生形象极不相称的不文明行为。我们应正视学生的不文明行 为,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剖析学生不文明行为存在的原因,探讨加强农村学校 基础文明教育的对策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

       一.中学生不文明行为的现象

       行为是一个人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当前,学校常可以看到这样 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留长指甲,染彩色指甲,男生长头发;没有正确的走姿、坐姿和站相,穿拖鞋、背心进出教室等公共场所;满嘴脏话、粗话、庸俗话; 买饭不排队;考试作弊;男女交往不得体,在校园里挽肩搂腰;上网不文明,在网上说脏话,乱发电子邮件;在校园内抽烟;破坏宿舍公物„„

       二.不文明行为出现的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出现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很多,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生生源素质偏低,缺乏礼仪文明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学校有10%的学生来自外地,有 9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缺乏礼仪文明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导致道德普遍滑坡现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家庭影响很大,外地借读生和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由于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文明程度不高,就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和训练层次较低,内容也是不全面的,因此导致学生文明意识的下降。

       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受到经济体制改革中遗留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特别是网络资源的开通使学生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频繁,社会上的各种思潮都会给学校带来影响,特别是一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非文明现象严重腐蚀学生的灵魂,造成学生道德素质的下降。

       3.意识教育和文明行为培养的措施不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学校仍然采用老一套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加上教育方式单一呆板,理论脱离实际,教学过程中空洞教学,没有真正去解决学生思想意识中深层次的问题,再加上一直以来学校把不文明行为存在的原因过分地归结在学生生源素质低等主观原因上,没有很好地进行教育引导和教育管理,没有把教育和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导致学生认为讲文明都只是讲讲而已

       4.学生对提高文明素质的认识不够。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成绩,其它都是次要的,错误地认为文明礼仪都是些小事、琐事,无碍大局。其实这些“小事”确实反映了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学生的认知与行为、观念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从现实情况看,学生受教育的程度同其基础文明修养的程度不成正比,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认知与行为之间、观念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学生对文明与否的判别标尺失准。部分学生盲目地追求“自我”,错误地把许多不文明的行为当成了“有个性”、“有性格”、“潇洒”,如有的学生认为散散漫漫、不修边幅、浓装艳抹、奇装异服等是追求个性发展,是一种新潮,甚至认为是“有品位”;有的学生认为几个要好的聚在一起时,脏话连篇,才显得“哥儿们”,才有兄弟情,才够人情味。殊不知这些都不是高尚文明的行为习惯。

第四篇:浅析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

       浅析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

       旅游作为中国的朝阳产业,正日益为中国赢得巨大商机,也越来越成为国人休闲消遣的首选方式。但旅游者在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引发的问题也日渐突出。

       就拿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来说,“文明游园”的问题再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国的众多景区都爆出了不文明旅游的问题。随意攀爬,涂鸦,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一些游客缺乏公德心,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素质,给其自身和旅游景点乃至国家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成为旅游季节里一块“牛皮癣”。

       游客外出旅游,是希望求得身心放松,心情愉悦,缓解工作疲劳。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大众旅游为特征的国内旅游蓬勃发展,随着游客的增多,旅游者的范围增多,不文明旅游行为也开始增多。同时国人的出游范围也向国外开始蔓延,很多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过程中也会发生不文明行为,严重影响我国的形象。探究原因,不文明旅游的产生主要有文化传统因素、道德感弱化因素、教育传统因素等。

       1.文化传统因素

       中国社会的道德文化主要是一种私德文化而非公德文化。“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是家庭-家族-国家的结构层次”④,这一结构导致了中国人重视血缘、地缘,而漠视社会公共空间和陌生人,整个社会也是在血缘和地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利己社会。整个社会重视社会资本,即熟人伦理关系,而轻视公共空间。这导致旅游者在出游过程中只注重个人以及亲朋好友的感触,而不太顾及他人感受。由此可以看到在旅游过程中,有些旅游者只注重个人的便利,随手丢弃垃圾,而未考虑景区环卫人员的工作负荷等不文明行为。这正是受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影响的行为。

       2.道德感弱化因素

       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道德感弱化”现象是游客不文明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追求休闲、放松、无拘无束,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懒散、放任、无约束的心理倾向。当一个人以旅游者的身份在异地游览时,往往想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约束, 道德的约束力量降低至最低点。此外,旅游是一种暂时性、异地性的活动, 旅游者摆脱了日常生活圈子中众多熟人的监督, 所以对自己的行为举止便少了许多顾忌与约束。在这种弱化的道德感之下,平时表现文明的人在景区游览时也未必会表现文明。

       3.教育传统因素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并向邻国输出礼仪文明,对邻国影响深远。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缺乏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缺失必然造成公共意识的淡薄,也就不可能有专门针对公共空间的教育。而现代教育的也是重视政治教育,轻视公民教育,缺乏对人性的教育。历史教育传统的缺失以及现代教育的不足,共同造成了教育传统上的缺失。

       4.其他因素

       (1)环境保护愿望未形成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跟游览活动中人们难以形成保护环境的愿望的特点有极大关系。就旅游活动而言, 游客不文明行为对环境、景观的消极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往往是长期累积所形成的, 而游客的游览活动是暂时性、动态性、异地性的, 所以游客并不能看到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严重后果。这就致使游客一方面对旅游景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缺乏认知, 另一方面对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的责任归属感缺乏认知。并且由于众多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同时存在, 也使游客个体对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性缺乏认知而去同与其他旅游者。这种种因素决定了游客在游览活动过程中不易形成保护环境的愿望, 因而也不易产生保护环境的行为。

       (2)旅游经验不足

       中国旅游业真正发展于改革开发以后,到现在尚不到三十年的时间,游客能够全面参与旅游活动的时间更短。1999年实行黄金周以后,旅游才真正普遍起来。正是由于旅游经验不足,很多游客在酒店住宿时会顺手带走酒店物品,在境外旅游过程中会发生不尊重当地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不文明行为。

       关于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解决

       1. 立法促进公民文明素质教育

       我国需要制订一部专门的公民文明素质教育法规,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的融合,同时政府要依法支持有利于公民文明素质教育的文化宣传活动,依法奖励文明素质突出的公民和单位,立法提倡文明礼仪。

       2.相关部门加强引导和管理

       与旅游业有关的部门,如政府环保部门、社会环保组织、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问题重要性的宣传,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要大力宣传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部门还要大力宣传旅游活动可能会给环境造成的损害, 尤其应让公众认识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对旅游环境、景观的污染和破坏,政府部门应经常性地向旅游者、旅游地居民公布环境质量信息及污染对健康、经济、环境的损害。通过种种措施使社会大众对旅游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3.旅游景区采取有效措施

       景区管理部门要重视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并其进行引导和管理。第一, 景区应提供各种设施、设备以防止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发生。如合理放置美观有趣的垃圾箱, 使游客便于、乐于负责任地处理废弃物。设置必要的美观醒目的标牌, 配置有亲和力的标志性说明文字及提醒文字, 揭示游客不至于太放任自己。第二, 景区管理工作人员首先应以身作则, 发挥示范作用, 带头爱护环境。景区可组织工作人员与青年志愿者一起开展环保活动, 这既可强化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 又能起到对公众的宣传作用。第三, 景区应制订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制约,对于有损景区形象的行为加以劝阻或惩罚。第四, 旅游景区在旅游活动项目的安排中应有意识地增加与环境、景观保护有关的内容, 使游客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相关知识,对游客进行生态知识、游览规范等的教育和引导,唤醒游客的生态责任意识。通过种种措施和手段在旅游景区内造就一种保护环境和景观、遵守游览规范的良好氛围, 使游客时时意识到旅游景区对其文明行为的期待, 从而能够约束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

       4.导游发挥监督作用

       导游可对游客的行为起到直接的示范、监督和制约作用。在旅游过程中, 导游不仅要完成解说等传统职责, 同时还应负有监督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职责。在帮助游客了解、欣赏环境和景观的同时, 应鼓励游客表现出对景区环境、景观负责的行为, 预防和制止其不文明行为。旅行社在组团出游之前,也要说明目的地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民族禁忌及行为方式。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是在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但会造成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危害,还会给其他游客造成视觉、听觉污染,影响他人的旅游心情。提高国民素质,维护国家形象,才能消除旅游不文明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钱霁明

       10313244

第五篇:中国公民出境游不文明行为对策探讨

       【摘 要】 文章列举了近年来中国出境游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的负面影响,分析了出境游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认为首先要客观对待,不要夸大其词,要积极应对:游客要入乡随俗,尊重他国民族和文化;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旅行社,为自身平安出游提供保障;旅行社应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安排专门的人员和领队;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城市有为游客文明旅游创造条件的义务;我国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媒体及互联网等平台做好有关文明出游的宣传;政府部门要出台一系列政策,营造良好的旅游文化氛围。

       【关键词】 国民素质;软实力;游客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出境游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国家旅游局统计显示,2022年到2022年,出境旅游人数由1213万人次增加到5739人次,增长了373%。2022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7025万人次,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世界第三大出境消费国。2022年,中国出境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同比增长19.5%,中国正在从世界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15年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尤其是因私出境旅游的快速增长,成为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改善、对外交流扩大的最直接、最生动的见证。面对可观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着力吸引中国游客,相继出台颁布了一系列的签证新政,使出境旅游越来越便捷,以期达到促进本国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良好经济效果。

       与此同时,中国出境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负面报道引起国内外议论,如在埃及神庙刻下“丁锦昊到此一游”、法国卢浮宫水池中泡脚,向空乘人员泼热水导致泰国航班折返等等。以上虽属个例,但严重损害个人形象,也容易招徕对整个国家的形象及民族性的错误评判,某种程度上也会对我国出境游产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提升出境游中国公民的文明素质,既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举措,又会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净化与美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更是塑造中国公民良好国际形象、增强中国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一、文献综述研究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研究是旅游伦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出境游”为主题检索词,在中国知网期刊网列有136篇文章,其中26篇涉及“出境游不文明行为”主题,以不同的视角对我国游客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专项研究,如: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我国游客在境外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内在机理及心理原因。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国民素质、传统文化、跨文化交流等因素进行研究。从经济学角度指出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所产生的预期收益要大于预期成本。从社会关系的角度,采用归类归因研究,分析各类不文明行为易发人群相应的社会关系。以上,均有助于对该问题研究的深化,但却不能全面地、系统地看待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因而无法提出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对策来解决现实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二、出境游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及影响

       1988年,我国学者侯书山在“文明行为的基本含义浅析”一文中谈出,文明行为是指能把主观需要同客观可能性有机结合而进行的创造或消费社会财富的行为。我国出境游客不文明行为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产生的原因虽是复杂多样的,但都离不开旅游者内在的心理因素及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旅游者素质低下、自律意识薄弱、道德观念弱化、环保意识差、自我为中心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是影响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外在环境是指旅游者从小生活的社会氛围,所接触的人和事及受教育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看,外在的大环境影响旅游者内在的心理,又间接的影响旅游者的行为举止。

       中国公民的不文明行为是一种日常行为习惯的延伸,在陌生的环境下,自我约束力下降,有恃无恐的“我行我素”行为都会带来严重后果。首先,游客的惯性思维无意识中会与景区工作人员、当地居民的道德观念产生冲突或口角矛盾,从而大大降低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愉快体验和舒适度。其次,旅游者的不规范举止可能造成公共设施的受损,加大景区基础设施的损耗,使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威胁景区的生存和吸引力,直接影响当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再之,游客在出境游中的不文明行为也必将有损目的地居民对中国公民的印象,不利于目的地和我国进行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客观看待出境游不文明行为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是导致中国游客“被不文明”的主要原因。某些媒体以“博眼球”为第一诉求,采用哗众取宠的方式,不加分析地进行贬低,透过“自我丑化”的表象恰恰体现了其过度自卑的弱国心理。中国旅游业发展迅猛,游客文明素质和旅游市场的规范化管理相对滞后,这势必会出现一些引起海内外舆论关注的“成长中的烦恼”,这是中国旅游市场走向世界民族之林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梯,不必夸大其词。我们只需冷静、客观地予以对待,及时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切勿一味跟风、疯狂抹黑中国人的整体素质,而正中不怀好意、居心叵测之徒下怀,引发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

       2022年,美国在线旅游网站triposo对数千名用户进行了一项关于“你认为哪国游客最糟糕”的调查访问。调查结果显示,前10位游客名声最堪忧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德国、印度、法国、意大利和巴西。足见,不文明的行为并非是中国特有,更不能印上中国标签。经济发展、签证程序简化、人民币升值以及交通工具的多样化等一系列利好因素的叠加,使中国位居世界客源地第一。截至目前,对中国团队游客开放的全球旅游目的地国家也已超过100个。如此庞大的客流量,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这并不代表1.17亿人中的多数,更不能代表整个中国人的国民素质。不文明的中国游客只是特例,不文明事件的比例不足万分之一。

       四、出境游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应对策略

       诚然,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还不相适应,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相称,与世界发达国家公民素质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我们应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改变不文明的陋习,才能缩小差距,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改善中国游客的国际形象,成为中国“走出去”形象战略中的文明大使。作为游客自身,入乡随俗,对其他民族和文化的尊重,是游客在国外举止得体的重要前提。公民的旅游行为文明与否,是我国国情和公民综合素质高低的直接体现。不论是团体游、深度游还是背包游,每个人都是国家文化与文明的代表,言谈举止之间彰显国家形象。因此,出行前慎重调研,选择有资质、有实力、合格规范的旅行社,为自身平安出游提供保障。在出境游期间,若出现纠纷或权益受损情况时要理性维权,避免因采取过激行为,违反当地法律,造成自身权益进一步损失或其他不良影响。

       旅行社是组织、接待旅游者和安排旅游服务的重要环节,具有倡导文明旅游的宣传义务。旅行社应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安排专门的人员和领队,在旅游过程中向游客讲解有关文明旅游、入乡随俗、遵守法规等要求,通过行前知晓、行中遵守、行后总结等多种提醒方式,切实保障各个团队的文明出游。同时,旅行社还需要对导游群体进行定期的文明旅游规范培训,强化导游对游客文明旅游的引导,积极推广贴心服务、文明服务,保障旅游品质。

       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城市有为游客文明旅游创造条件的义务。景区要完善自身的设施建设与管理,在人员密集的旅游景点和游览线路上配备“文明旅游提示牌”等硬件设施,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文明旅游环境。酒店、航空公司、路面交通运输部门也应增添体贴入微的温馨提示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营造文明旅游氛围,引导人们摒弃不文明的行为,鼓励大家文明出行、文明旅游,使旅游活动更加文明有序的开展下去。

       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及互联网等平台做好有关文明出游的宣传,特别是树立文明旅游典型,将旅游中应有的行为潜移默化的传递给每个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强化人们文明旅游意识和自律意识。各地的旅游协会等行业组织机构,要将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发起“文明旅游倡议书”落到实处,落到明处。提倡旅游业界和广大旅游者达成“文明旅游”共识,将《游客文明旅游承诺书》作为与游客签订的旅游合同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此规范并约束游客进行文明旅游。

       政府部门要出台一系列政策,营造良好的旅游文化氛围,促使旅游成为国人休闲放松的重要选择。2022年5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提出一系列文明旅游的倡议。同年,中国第一部旅游综合法规正式实施,共设10章111条,其中明确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此外,对未认真履行好文明旅游引导职责的旅游社和领队,旅游管理部门也应依法给予处罚,对涉事游客不良行为信息通过省旅游行业协会纳入个人信用不良记录,再由相关部门监督执法,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五、结论

       旅游已发展成为世界公民间重要的文化交流形式。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是旅游者内在的心理因素及外在的环境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在全面提升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更要从游客、景区、旅行社、管理部门以及政府机构等多个方面,多措并举地提升旅游者的文明素质,对旅游业的长久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还将对旅行社运营模式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