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写评语大全

用文言文写评价

        人言无规矩不成方圆,汝等藐视课堂,恣意散漫,颇有哗众取宠之势。

       岂不知学生者贵在学而明德,以期自知之明,汝等行径,堪称学生者乎

毕业的时候给同学写评语,用文言文

        三年虽甚浅,而顾观过之路,有曲折之,多者为平.畅感.人道有功.亦有破败,请信“有志者事竟成。

       吾不知有多少\\星驰骛间\\挥挥手\\何抹\\此不绝如线之恋\\岂惧后之景尤美佳\\吾皆不可轻投\\展笑颜\\虽生别寻常事\\真诀\\而未见 三年的时光虽然很短暂,但回头看 看走过的路,有曲折的一段,的是平坦.舒畅感觉.人生路上有 成功.也有失败,请相信\"有志者事竞成

       我不知道\\有多少个星辰醉心其间\\挥一挥手\\又怎能抹去\\这不绝如缕的眷恋\\哪怕今后的风景更美更好\\我都无法轻抛过去\\一展笑颜\\尽管人生告别寻常事\\真告别时\\却又难说再见

如何用一段文言文评价一个人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战国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战国 楚 宋玉《神女赋》

       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战国 楚 宋玉《招魂》

       体若游龙,袖如素霓。

       汉 傅毅《舞赋》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汉 李延年《歌一首》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唐 杜甫《丽人行》

文言文夸别人文章写得好

        君之妙笔,令鄙不及。

       阚君一文言,直胜十年书。

       未尝遇其胜兮。

       出师表>:出师一表真明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笔力雄健,非同凡响

       胸罗万卷

       下笔如有神

       文思浩荡

       胸中历历著千年,笔下源源赴百川。

       词语有:雄奇峭拔,妙笔生辉,匠心独运,行云流水,百尺竿头,笔锋雄浑,沉着洗炼…

用文言文形容一个人很厉害怎么写

        1.原文: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翻译:天下的人才数量不过一石,曹子建一个人占了八斗,我分得一斗,从古至今其他人分一斗。

       意思:形容人才华横溢,特别是文学方面特别厉害。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

       例句:郑兄果然是才高八斗,刹那间想出来这么多办法。

       2.原文: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翻译: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

       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

       意思:前句形容人酒量豪放,后句形容人富有文采。

       出处:《滕王阁序》

       例句:我还真是小看了你的酒量,没想到你也是气凌彭泽之樽的人呢。

       3.原文: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翻译:你用不着带着铭刻功劳的石头,路上的行人全都是你的口碑。

       意思:夸奖对方功劳大,口碑好。

       出处:《五灯会元》

       例句:田局长,你也是有口皆碑的人物了,犯不着这么铺张浪费吧。

       4.原句: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翻译:在同类人中表现突出,比聚集在一起的人更高一筹。

       意思:夸奖对方某方面十分杰出,非同寻常。

       出处:《孟子》

       例句:你看看人家小明小红,哪个不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5.原文:经天纬地之才,气吞山河之志

       翻译:拥有洞悉管理天下的才能,胸怀吞没山河的豪气。

       意思:形容一个人才华卓越,志向远大。

       例句:听说江天玩放弃创业了,开始还自吹自擂说有气吞山河的志向呢,真是滑稽。

用文言文写出的名人列传 包含对文中人物的评价

       《史记》中的所有任务传记都是可以的。

       推荐一卷《廉颇蔺相如列传》给你看看啊。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1),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2),拜为上卿(3),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4)缪贤舍人(5)。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6)。

       秦昭王(7)闻之,使人遗(8)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9);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

       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10),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11)

       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12),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13),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14)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15)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16)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17)。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18)

       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19)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20),宁许以负秦曲(21)。

       王曰:“谁可使者

       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22)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23)。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24)见相如,相如奉璧奏(25)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26)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27),乃前曰:“璧有瑕(28),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29),倚柱,怒发上冲冠(30),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31)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32)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且以一璧之故逆(33)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34)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35)于庭(36)。

       何者

       严(37)大国之威以修敬(38)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39),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40)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41)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42)固请(43),召有司(44)案图(45),指从此以往十五都(46)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47)以诈详为(48)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49)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50)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51)相如广成传(52)。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53),怀其璧,从径道(54)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55)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56)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57)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58)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59),唯大王与群臣孰(60)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61)。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62),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卒廷见相如(63),毕礼而归之(64)。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65)。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66)会于西河外渑池(67)。

       赵王畏秦,欲毋行(68)。

       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赵王遂行,相如从。

       廉颇送至境,与王诀(69)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70),还,不过三十日。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71)。

       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72),请奏瑟(73)。

       赵王鼓瑟。

       秦御史(74)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75),请奏盆缻(76)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缻。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77)相如,相如张目叱(78)之,左右皆靡(79)。

       于是秦王不怿(80),为一击缻。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81)。

       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82),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83)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84)。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85),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86)。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87)。

       于是舍人(88)相与(89)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90)

       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91),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92),因(93)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94)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95)。

       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

       居二年,廉颇复伐齐几(96),拔之。

       后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

       后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

       其明年,赵奢破秦军阏与下(97)。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98)九人。

       平原君怒,将杀奢。

       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99)君家而不奉公(100)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

       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101),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102),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103)邪

       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

       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

       对曰:“道远险狭,难救。

       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

       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

       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104)勒兵(105),武安屋瓦尽振。

       军中候(106)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

       坚壁(107),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秦间(108)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

       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109)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

       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110)而趋(111)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

       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112)而至。

       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113)之。

       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114)以待之。

       不然,必败。

       赵奢曰:“请受令(115)。

       许历曰:“请就鈇质(116)之诛。

       赵奢曰:“胥后令邯郸(117)。

       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

       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

       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

       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

       七年,秦与赵兵相距(118)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119),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赵王信秦之间。

       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120),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

       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121)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122),不知合变(123)也。

       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124)。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125),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126)即(127)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

       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128),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129)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何如其父

       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

       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130),妾得无随坐(131)乎

       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132),易置(133)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134)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135)之。

       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馀,几不得脱。

       赖楚、魏诸侯来救(136),乃得解邯郸之围。

       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137)未壮”,举兵击赵。

       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

       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138)。

       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139)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

       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

       廉颇曰:“客退矣

       客曰:“吁

       君何见(140)之晚(141)也

       夫天下以市道(142)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

       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

       廉颇遂奔魏之大梁。

       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

       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

       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143)之。

       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144)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145)矣。

       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

       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

       廉颇卒死于寿春。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146),备匈奴。

       以便宜(147)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148),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149)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150),急入收保(151),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152)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153)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馀,匈奴每来,出战。

       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154)。

       复请李牧。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155)强(156)起(157)使将兵。

       牧...

<滥竽充数>>文言文给主人公的评语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

       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

       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闵(min)王继承了王位。

       齐闵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

       于是齐闵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

       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

       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

       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用文言文写一位同学,要原创的,主要写他学习好

        一、

       吾之同窗,亦是好友。

       相识于开学,XX成绩名列榜首,引众人慨叹。

       吾上前道贺攀谈,甚感钦佩,此人非但文采出众,成绩登顶,且虚怀若谷,待人和蔼。

       相谈甚欢,遂成好友。

       XX之优异,赖闻鸡起舞,寒暑不逼;赖勤学苦练,从无间断;赖不耻下问,皆为我师。

       如此者,焉能不出类拔萃乎

       二、

       昔有一人,名曰:(…)。

       极善快走,体育甚好,故身体甚好。

       此人也极好学,废寝忘食、悬梁刺股却可自得其乐。

       知书达礼,出口成章,世人皆爱。

       却有子建之才,云长之能。

       何人不羡其才

       此人却洁身自好,有莲花之志。

       钱学森曾曰:中国少全才。

       此不一全才乎

       希望同学能够采纳,谢谢

       持之以恒,迎难而上的勇气,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加强知识的记忆,多练多问,我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为人谨慎,心性坦荡。

       沉稳深刻、思维严密。

       全神贯注,书写工工整整。

       努力探索,你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勤学苦练,不耻下问的精神。

       积极上进,为人诚恳,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

       爱集体,有礼貌,诚实,谦逊,纯朴,大方,你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看到你开开心心地生活,看到你快乐地成长,我很欣慰。

       祝福你,美还的明天在向你招手。

       学习,工作你总能带着一股认真的劲儿。

       瞧你,字迹端正了,成绩稳定了,大家也更喜欢你了。

       继续加油吧

       关心集体,生活俭朴,作业也能及时认真完成,是个好学生。

       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成绩也较好,但是还须加把劲,继续保持下去,争取更大进步

       享受荣誉的赞美决时不沾沾自喜,经历艰苦的磨砺时不失奋斗的勇气。

用文言文怎么表达:“和自己一模一样”

        1、如果是回答朋友的提问,可以说:“余亦然也。

       2、如果是书面表达自己同意某观点,可以说:“吾然其说。

       或“吾亦然其说。

       3、如果想说明别人和自己的外貌相似,可以说:“视之同吾之镜中也。

       文言文

       1、基本概念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2、主要特点

       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

       “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

       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中国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

       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

       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赞美文言文写得好的句子

        意图在心,落笔有声

       顷刻而就,文不加点

       七夕依旧弦月,已千年,仍记牵机断肠词中帝。

       【字字血,句句泪,纵关情,却是岁月难拒水长流】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词源倒流三江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信手拈来世已惊,三江滚滚笔头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凌云健笔意纵横】

       文不加点,倚马可待,援笔立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日赋千言,心织笔耕,七横八竖,头头是道,左抽右取,触手生春,胸罗万卷。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引自李商隐《魏碑》

       【一语惊醒梦中人.语不惊人死不休.】

       【添一字嫌繁,删一字嫌简】(非成语)

       行云流水 丹青妙笔 拍案叫绝 妙笔生花 笔扫千军 笔下生花

       惜墨如金 点石成金 笔下生辉 一气呵成 字字珠玉 酣畅淋漓

       淋漓尽致 栩栩如生 维妙维肖 惟妙惟肖 文笔极佳 才思敏捷

       博学多才 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言简意赅 完美无缺 一针见血

       远见卓识 义正词严 出口成章 出类拔萃 出神入化 气贯长虹

       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 排山倒海 惊涛骇浪 雷霆万钧 惊心动魄

       横扫千军 惊天动地 见缝插针 文从字顺 十全十美 无懈可击

       无与伦比 龙飞凤舞 文笔犀利 文风幽默 文章雅致 层次清晰

       观念明确 欢风华丽 妙不可言 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