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第一篇: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

       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是党章对共产党员提出的明确要求。学习贯彻党章,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加强道德修养。加强道德修养,不仅关系党员干部的个人品行,而且关系党的整体形象。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修养,是指人们为了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说明道德修养特别是为政者的道德修养,直接关乎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危。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绝大多数党员干部也都非常注重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但也不可否认,有极少数党员干部视道德修养为“细节问题”、“小事一桩”,放松了思想改造,思想道德滑坡。从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一些人沦为腐败分子,大都是从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开始的。因此,学习贯彻党章,一定要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一个重点,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加强道德修养,基础在于学习教育。要引导党员干部努力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加强党性锻炼,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增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自觉性,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同时,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人格力量为群众当好表率。

       加强道德修养,关键在于自省自律。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是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包括在一些小事细节上,都能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腿,坚决抵御各种落后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生活圈”、“交际圈”、“娱乐圈”中,提高自控能力,过好名利关、金钱关、美色关;在家庭生活中,努力做到量入为出,勤俭持家;在人际关系中,讲道德、讲原则、讲人格、讲正气,谨慎交友。自省、自律主要依靠个人的自觉性,但实际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缺乏这种自觉性。因此,对那些不自省、不自律,热衷于灯红酒绿,沉湎于低级趣味,丧失共产党人崇高情操和气节的人,必须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和组织处理。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于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实践证明,选用一个道德高尚的领导干部,可以影响和带动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错用一个不讲道德、没有修养的领导干部,不仅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而且破坏社会风气。因此,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既要重能力又要重德行,既要重政绩又要重政德,特别是要重视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口碑,使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得到重用,引导整个社会广泛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的良好风尚。

       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检验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根本标准。衡量一个领导干部道德水准的高低,不在于他自己怎么说,而在于他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到底怎么做。是选择做对人民有益的事,还是选择做无益于人民甚至有害于人民的事,这是对领导干部有没有道德、有没有修养的最直接、最准确的检验。广大党员干部应一辈子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二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

       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

       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寓意深刻,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光辉旗帜,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与实质

       荣或辱不仅是指人们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产生的自尊或自愧的心理体验,而且是指社会在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时形成的褒奖或贬斥。凡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都有自己对于荣与辱的看法和理解。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批判地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荣辱观的积极因素,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荣辱观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理论价值。

       荣辱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褒贬尺度和荣辱观是不同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胡锦涛同志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八荣八耻”,十分精辟,寓意深刻。

       “八荣八耻”,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内容上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四荣四耻”体现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的“五爱”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三荣三耻”体现的是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中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一荣一耻”体现的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由此可见,“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也是从总体上对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生动表述。

       “八荣八耻”,坚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荣辱观主要体现在对于辱的认识上,大多数思想家都是通过对耻辱的论述来阐释荣辱观的。孟子最早将“荣”和“辱”作为一对对立的概念来使用。他说:“仁则荣,不仁则辱”。在我国一些古代思想家那里,知耻乃做人之本。朱熹说,人只有“耻于不善”,才能“至于善”。管子更从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来看待“耻”,他说: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顾炎武进而指出:“四者之中,耻为尤要”。因此,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尤为强调教人以知耻,传统道德中的这种以教民知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深深积淀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融入在人们的道德实践之中。“八荣八耻”,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注入了时代的特点和实践的要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民族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在表现形式上,它突破了我国传统道德中主要以“耻”来阐述荣辱观的局限,把“荣”与“耻”这两个古老的传统道德概念切实对应了起来;在具体内涵上,它突破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把荣辱观仅仅作为道德范畴的局限,从社会主义价值观总体要求的高度,丰富、拓展了荣辱观的内涵和外延。

       “八荣八耻”,弘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是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正确荣辱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

第三篇: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摘 要:社会主义荣辱观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学习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是把它变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变成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新风尚 倡导 树立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三月份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简明扼要、精辟深刻,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出发,为提高全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而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我们每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准绳,也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柱。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创新性、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我国优良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前瞻性的理论创新。中国是知名的礼仪之邦,自古就有着仁义道德、荣辱廉耻的优良传统。孔子主张“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礼”;孟子有“仁则荣,不仁则辱”的荣辱观念;荀子说:“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还有“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等。这些关于修身治国的格言名句都是古代的仁人志士对荣辱观的认识与看法,为统治者治国平天下提供了思想道德基础,而历史上所出现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是统治者以德治国的表现。正是受传统美德的影响,有多少忠臣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得失,如贾谊、魏征、包拯,又有多少英雄豪杰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牺牲生命,如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刘胡兰、夏明翰等。他们“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光辉写照,从而流芳百世。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是非、辨善恶、别美丑,告诉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脉相承的,与毛泽东提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提倡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提倡的“以德治国”等思想建设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呼声、富有前瞻性的理论创新。

       2.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一方面,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进入“十一五”时期,我国现在仍然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二者同时存在的关键时期,为适时抓住机遇、正确应对挑战,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准绳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让我们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大家都是为了温饱而疲于奔命。现在就不同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富裕了的人们在注重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关心精神文明,对精神文化层面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对人的品格素质、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人际关系等都有了更高的标准。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辟论述,正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层次精神文明建设的追求。

       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来自: 免费

       3.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规范社会行为、优化社会风气,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群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中,有18.5%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风气最受关注,这也是所有调查问题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随之出现。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为了经济利益不择手段的风气盛行,许多人已不辨是非、善恶、美丑,违法乱纪、强取豪夺、贪污腐败的丑恶行径不断出现,自私自利、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现象在社会上屡见不鲜。正如晚清学者龚自珍所言“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这些不良社会风气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影响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正如卢汉龙院长所说:“如今的中国社会日趋多元,要成功走过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需要求得多元价值观在道德底线上的共识,为中国的持续发展积淀厚实的精神文明资本”。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学习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是把它变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变成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

       1.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要“造势”,使全国各族人民都深知“八荣八耻”的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要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采取上报纸、入电视、开展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八荣八耻”深入人心。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发挥先进人物的“蝴蝶效应”,通过宣传典型的人和事,进而影响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胶南市委成立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报告团”到许多单位进行宣讲,代表用真情打动听众,宣传教育效果突出。实践证明,在学习先进的过程中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知荣弃耻、扬荣抑耻,自我激励、自我约束,有助于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建立。

       2.突出重点群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虽然人人都应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但要突出重点群体,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共产党是我们的执政党和领导者,不论何时何地,广大党员干部都应该始终走在最前列冲锋陷阵,始终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不仅如此,他们还是形象代言人,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都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有很大的影响力,正所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今天,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广大党员干部仍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只有这样,全国才会实现“上梁正,下梁不歪”、“上好德则下无隐,上恶贪则下耻争”的良好局面。郑州大学学生设无人看管零售摊拷问诚信的事情,反映出学生是一个学习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群体。广大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能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未来。所以,学校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给予他们文化知识的重任,还担负着培养国家栋梁给予他们思想道德教育的伟大使命。学校应该把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大事来抓,使学生真正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胶南市教体局结合教体系统实际,创新教育方式,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了“六个一”(即学校组织一次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升国旗仪式;校长为全校师生上一次荣辱观教育课;在每个教室张贴一张“八荣八耻”铭牌或宣传画;班级举办一次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和其他组织活动;在中小学、幼儿园中编写、传唱一批“八荣八耻”新童谣,并编入社会主义新农村校本教材;开展一次“寻找身边的荣辱——中小学生眼中的美与丑”征文活动)的“八荣八耻”宣传教育活动,营造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氛围。为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学校文化,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崇尚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作出了有益探索。

       3.构筑长效机制,务求持久性的成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抓就灵、一蹴而就,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持久性上下工夫。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宣传与文字宣传上,也不能过于强调个人自觉,而是要把加强教育与健全机制结合起来,用政策措施褒扬和激励先进,用法律手段引导和规范社会道德生活,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渗透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和各项行业管理制度中,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探索建立“单位考核与个人道德行为相结合的奖罚制度”,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好地体现在单位的日常工作管理当中、体现在社会生活的角角落落。

       4.选好实践载体,推进全民创建活动。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八荣八耻”所倡导的道德准则,变成公民的自觉行动。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融入到各种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中,让人们在实践中领悟“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的行动中,感受真情、领悟崇高、体验光荣,进而推动全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选好载体,积极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引导人们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突出“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内容,引导广大党员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从政理念。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以创建“平安青岛”、“和谐青岛”为载体,在全市上下开展友爱互助教育,引导群众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真诚相待、守望相助,促进全社会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融入到“热爱祖国、建设青岛”,“学法守法、与法同行”,“共铸诚信、共创文明”,“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等实践活动之中,努力培育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知书达礼的现代公民。

       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来自: 免费

第四篇: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摘要:社会主义荣辱观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学习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是把它变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变成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新风尚倡导树立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三月份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简明扼要、精辟深刻,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出发,为提高全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而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我们每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准绳,也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柱。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创新性、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我国优良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前瞻性的理论创新。中国是知名的礼仪之邦,自古就有着仁义道德、荣辱廉耻的优良传统。孔子主张“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礼”;孟子有“仁则荣,不仁则辱”的荣辱观念;荀子说:“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还有“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等。这些关于修身治国的格言名句都是古代的仁人志士对荣辱观的认识与看法,为统治者治国平天下提供了思想道德基础,而历史上所出现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是统治者以德治国的表现。正是受传统美德的影响,有多少忠臣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得失,如贾谊、魏征、包拯,又有多少英雄豪杰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牺牲生命,如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刘胡兰、夏明翰等。他们“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光辉写照,从而流芳百世。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是非、辨善恶、别美丑,告诉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脉相承的,与毛泽东提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提倡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提倡的“以德治国”等思想建设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呼声、富有前瞻性的理论创新。

       2.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一方面,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进入“十一五”时期,我国现在仍然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二者同时存在的关键时期,为适时抓住机遇、正确应对挑战,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准绳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让我们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大家都是为了温饱而疲于奔命。现在就不同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富裕了的人们在注重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关心精神文明,对精神文化层面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对人的品格素质、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人际关系等都有了更高的标准。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辟论述,正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也

       1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层次精神文明建设的追求。

       3.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规范社会行为、优化社会风气,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群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中,有18.5%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风气最受关注,这也是所有调查问题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随之出现。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为了经济利益不择手段的风气盛行,许多人已不辨是非、善恶、美丑,违法乱纪、强取豪夺、贪污腐败的丑恶行径不断出现,自私自利、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现象在社会上屡见不鲜。正如晚清学者龚自珍所言“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这些不良社会风气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影响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正如卢汉龙院长所说:“如今的中国社会日趋多元,要成功走过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需要求得多元价值观在道德底线上的共识,为中国的持续发展积淀厚实的精神文明资本”。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学习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是把它变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变成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

       1.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要“造势”,使全国各族人民都深知“八荣八耻”的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要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采取上报纸、入电视、开展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八荣八耻”深入人心。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发挥先进人物的“蝴蝶效应”,通过宣传典型的人和事,进而影响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胶南市委成立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报告团”到许多单位进行宣讲,代表用真情打动听众,宣传教育效果突出。实践证明,在学习先进的过程中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知荣弃耻、扬荣抑耻,自我激励、自我约束,有助于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建立。

       2.突出重点群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虽然人人都应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但要突出重点群体,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共产党是我们的执政党和领导者,不论何时何地,广大党员干部都应该始终走在最前列冲锋陷阵,始终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不仅如此,他们还是形象代言人,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都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有很大的影响力,正所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今天,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广大党员干部仍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只有这样,全国才会实现“上梁正,下梁不歪”、“上好德则下无隐,上恶贪则下耻争”的良好局面。郑州大学学生设无人看管零售摊拷问诚信的事情,反映出学生是一个学习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群体。广大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能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未来。所以,学校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给予他们文化知识的重任,还担负着培养国家栋梁给予他们思想道德教育的伟大使命。学校应该把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大事来抓,使学生真正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胶南市教体局结合教体系统实际,创新教育方式,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了“六个一”(即学校组织一次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升国旗仪式;校长为全校师生上一次荣辱观教育课;在每个教室张贴一张“八荣八耻”铭牌或宣传画;班级举办一次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和其他组织活动;在中小学、幼儿园中编写、传唱一批“八荣八耻”新童谣,并编入社会主义新农村校本教材;开展一次“寻找身边的荣辱——中小学生眼中的美与丑”征文活动)的“八荣八耻”宣传教育活动,营造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氛围。为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学校文化,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崇尚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作出了有益探索。

       3.构筑长效机制,务求持久性的成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不可能

       一抓就灵、一蹴而就,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持久性上下工夫。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宣传与文字宣传上,也不能过于强调个人自觉,而是要把加强教育与健全机制结合起来,用政策措施褒扬和激励先进,用法律手段引导和规范社会道德生活,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渗透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和各项行业管理制度中,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探索建立“单位考核与个人道德行为相结合的奖罚制度”,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好地体现在单位的日常工作管理当中、体现在社会生活的角角落落。

       4.选好实践载体,推进全民创建活动。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八荣八耻”所倡导的道德准则,变成公民的自觉行动。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融入到各种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中,让人们在实践中领悟“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的行动中,感受真情、领悟崇高、体验光荣,进而推动全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选好载体,积极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引导人们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突出“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内容,引导广大党员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从政理念。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以创建“平安青岛”、“和谐青岛”为载体,在全市上下开展友爱互助教育,引导群众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真诚相待、守望相助,促进全社会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融入到“热爱祖国、建设青岛”,“学法守法、与法同行”,“共铸诚信、共创文明”,“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等实践活动之中,努力培育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知书达礼的现代公民。

第五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小康社会新风尚

       2022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

       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小康社会的道德建设明确了具体要求,为我国树立新的社会风尚提供了指导。荣辱观是社会的价值导向,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首先,不同性质社会的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荣辱观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发生作用的方式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通过传统和教育承受了这些情感和观点的个人,会以为这些情感和观点就是他的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出发点。”

       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建筑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导致资本主义世界拜金主义的盛行。拜金主义就是一种把获取金钱视为生活最高原则的人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金钱的占有及其数量的多少,决定了人社会地位的高低,成为资本主义荣辱观的标准。资本主义荣辱观反映了资本主义失衡的价值体系,人不能主宰自己创造的物质与财富,而是反过来受其驱使,其结果就是人的异化,道德的沦丧,利己主义与享乐主义的蔓延。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在这里,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符合人民、集体、国家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利益是衡量荣辱的标准。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实践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然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念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受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与消费文化的冲击,社会上弥漫着金钱至上的荣辱取向。一些人的是非观念、荣辱观念已完全被金钱所左右,以金钱为转移,为了获取金钱不择手段,严重败坏了社会的风气。他们是假冒伪劣的商品的制造者、以权谋私的贪官、索要红包的医生、学术腐败的学者,而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甚至坑蒙拐骗的事件在我们的身边时有发生。试想,如果以这样的荣辱观为价值导向,我们的国家将走向何处。

       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战略,承担着奠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坚实物质基础的历史重任,同时还必须为建设社会主义孕育丰厚的精神土壤。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的美好前景,决不仅仅意味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的物质产品极大丰富,还必然伴随着人们精神世界的高度发达。我们今天倡导“以人为本”,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此外,社会主义荣辱观还传承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民族品质的传统荣辱观,以热爱劳动、勤俭朴实、为人正直、主张正义、崇尚科学为荣,以不劳而获、巧取豪夺、沽名钓誉为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概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对于我国当前精神道德领域出现的问题有着非常鲜明的针对性,为端正社会风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