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有趣的化学实验

第一篇:初中阶段有趣的化学实验

       初中阶段有趣的化学实验

       一、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

       在讲授义务教育化学教材第一章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内容时,学生对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很容易理解,但对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同样可以灭火,总是持怀疑态度。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灭火原理,我们增加了一个降低温度灭火的实验。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向一个250mL的烧杯中加入150mL左右的水,然后再在水中加入适量的NH4NO3,并不断搅拌,使水的温度急剧降低;接着将少量豆油倒入一个小铁盒中,并点燃;再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烧杯冰冷的水面上,学生这时可以看到由于温度的降低而使火焰一下熄灭。为了使观察到的现象更全面,我们再把小铁盒拿出来,重新点燃,残留在铁盒中的豆油在空气中则再次燃烧起来。至此学生们对降低温度可以灭火深信不疑,同时也加深了对灭火原理的理解。

       二、氢气流吹泡实验的改进

       按照义务教材演示实验〔3-4〕的装置做氢气吹泡实验,吹的泡泡不能连续,有时控制得不好,泡泡也比较校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将此装置做了如下改动:先将胶头滴管的玻璃尖嘴换成不带尖嘴的玻璃管,然后剪掉胶头滴管胶头的顶部,再将市面上销售的小孩吹彩泡玩具的多孔塑料头剪下来插入已经剪开的胶头顶部,蘸些洗涤液,从玻璃管处通入氢气,就可在多孔塑料头处吹出连续且体积较大的氢气泡。继续追问: 看过,还有别的没? 补充回答: 魔棒点火

       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火烧手帕

       实验: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与水以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轻挤,用两只坩埚钳分别夹住手帕两角,放到火上点燃,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这时会发现手帕依旧完好如初。

       在一个装入稀盐酸溶液的大烧杯中放一个新鲜鸡蛋,它会马上沉底。不一会,鸡蛋又上升到液面,接着又沉入杯底,过一会鸡蛋又重新浮到液面,这样反复多次。这是由于鸡蛋外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稀盐酸时会发生化学反应:

       二氧化碳气体所形成的气泡紧紧地附在蛋壳上,产生的浮力使鸡蛋上升,当鸡蛋升到液面时气泡所受的压力小,一部分气泡破裂,二氧化碳向空气中扩散,而使浮力减小,鸡蛋又沉入杯底,稀盐酸继续和蛋壳发生反应,又产生二氧化碳气泡,从而再次使鸡蛋上浮。这样循环往复上下运动,最后当鸡蛋壳被盐酸作用完了之后,反应停止,鸡蛋的上下运动也就停止了、证明分子不停运动的补充实验——“铁树”开花

       取4条长15厘米的细铁丝,下端拧在一起,插在一个7号胶塞上,放在玻璃片上,上端分开成树枝形,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绑在树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浓氨水,罩上大烧杯。过一会儿,便可发现棉花团由白色变成了红色,犹如一株开满红花的“铁树”,十分壮观。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桃花”开的情境下,通过对“春风来”和“桃花开”现象的解释,启发学生想象分子的存在和不停地运动,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的理解,进而概括出分子的基本性质。

       二、有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补充实验——鸡蛋“跳舞”

       1、实验步骤及现象

       在一个玻璃茶杯中,放入大半杯清水,使水的深度比鸡蛋的高度高几厘米。把一个完好的新鲜鸡蛋放入水中,这时鸡蛋逐渐沉入水底。

       往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体积约为清水的),同时往茶杯里滴入一滴洗涤剂,并将溶液搅拌均匀。不久可见蛋壳表面出现气泡,气泡由小变大,由少变多。过一会儿,鸡蛋便缓缓上升,并且上下浮沉或不断翻转,犹如“跳舞”一般,妙趣横生。

       2、实验分析

       我们知道,各种蛋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当鸡蛋遇到盐酸时,会发生如下反应:

       CaCO3 2HCl=CaCl2 CO2↑ H2O

       由于CO2气体不断地附着在蛋壳表面,于是,它们的总体积就比鸡蛋原来的体积大得多,被它排开的水量不断增多,浮力也就逐渐增大,等到浮力大于鸡蛋重力时,鸡蛋便逐渐浮起来。当鸡蛋浮到液面时,附着在它上面的气泡破散逸出,这时平衡被破坏,鸡蛋“头重脚轻”,浮出液面的部分转向下面,气泡多的部分露出水面。以后,继续重复以上过程,表现为鸡蛋不断地翻转或上下浮沉,犹如“跳舞”。

       实验时加一滴洗涤剂是十分必要的,它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使液面上的泡膜破裂,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但不能多加。

       三、有关“酸、碱指示剂遇酸、碱变色”的补充实验——“雨”落叶出红花开

       1、实验步骤及现象

       (1)实验步骤

       ①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5%的H2SO4溶液画上花;②玻璃棒洗净拭干,再蘸10%的NaOH溶液画上叶;③将白纸挂上墙,用装有5%紫色石蕊试液的喷雾枪向纸上喷洒即可。

       (2)现象

       喷洒时可见纸上出现蓝叶红花,正可谓“雨”落叶出红花开。

       该实验是将“酸、碱指示剂遇酸、碱变色”的化学原理设计成富有诗意的趣味性实验,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识,学生通过此实验对紫色石蕊试液在酸、碱中的变色情况印象极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证明分子不停运动的补充实验——“铁树”开花

       取4条长15厘米的细铁丝,下端拧在一起,插在一个7号胶塞上,放在玻璃片上,上端分开成树枝形,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绑在树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浓氨水,罩上大烧杯。过一会儿,便可发现棉花团由白色变成了红色,犹如一株开满红花的“铁树”,十分壮观。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桃花”开的情境下,通过对“春风来”和“桃花开”现象的解释,启发学生想象分子的存在和不停地运动,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的理解,进而概括出分子的基本性质。

       五、有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补充实验——鸡蛋“跳舞”

       1、实验步骤及现象

       在一个玻璃茶杯中,放入大半杯清水,使水的深度比鸡蛋的高度高几厘米。把一个完好的新鲜鸡蛋放入水中,这时鸡蛋逐渐沉入水底。

       往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体积约为清水的),同时往茶杯里滴入一滴洗涤剂,并将溶液搅拌均匀。不久可见蛋壳表面出现气泡,气泡由小变大,由少变多。过一会儿,鸡蛋便缓缓上升,并且上下浮沉或不断翻转,犹如“跳舞”一般,妙趣横生。

       2、实验分析

       我们知道,各种蛋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当鸡蛋遇到盐酸时,会发生如下反应:

       CaCO3 2HCl=CaCl2 CO2↑ H2O

       由于CO2气体不断地附着在蛋壳表面,于是,它们的总体积就比鸡蛋原来的体积大得多,被它排开的水量不断增多,浮力也就逐渐增大,等到浮力大于鸡蛋重力时,鸡蛋便逐渐浮起来。当鸡蛋浮到液面时,附着在它上面的气泡破散逸出,这时平衡被破坏,鸡蛋“头重脚轻”,浮出液面的部分转向下面,气泡多的部分露出水面。以后,继续重复以上过程,表现为鸡蛋不断地翻转或上下浮沉,犹如“跳舞”。

       实验时加一滴洗涤剂是十分必要的,它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使液面上的泡膜破裂,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但不能多加。

       六、有关“酸、碱指示剂遇酸、碱变色”的补充实验——“雨”落叶出红花开

       1、实验步骤及现象

       (1)实验步骤

       ①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5%的H2SO4溶液画上花;②玻璃棒洗净拭干,再蘸10%的NaOH溶液画上叶;③将白纸挂上墙,用装有5%紫色石蕊试液的喷雾枪向纸上喷洒即可。

       (2)现象

       喷洒时可见纸上出现蓝叶红花,正可谓“雨”落叶出红花开。

       该实验是将“酸、碱指示剂遇酸、碱变色”的化学原理设计成富有诗意的趣味性实验,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识,学生通过此实验对紫色石蕊试液在酸、碱中的变色情况印象极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高考冲刺阶段化学实验总结

       高考总复习: 高中主要化学实验总结

       一、氢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实验1:如图所示,球形干燥管中装有碱石灰干燥剂。导管口蘸些肥皂水,控制氢气流速,吹出肥皂泡。当肥皂泡吹得足够大时,轻轻摆动导管,让肥皂

       泡脱离管口,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肥皂泡迅速上升,说明氢气比同体积的空气轻。

       实验2: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然后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用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时,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接触烧杯的手能感到发烫。

       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实际上是氢气跟空气里的氧气发生了化合反应,生成了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3:取一个一端开口,另一端钻有小孔的纸筒,用纸团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使纸筒充满氢气。移开氢气发生装置,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注意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刚点燃时,氢气安静地燃烧,过一会儿,突然发生爆炸,听

       到“砰”的声音。

       点燃前,纸筒内是纯净的氢气,遇火燃烧。随着氢气的消耗,空气不断从纸筒底部进入筒内,筒内的气体变成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这种混合气体遇火

       发生了爆炸。

       实验4:在干燥的硬质试管底部铺一层黑色的CuO,管口微向下倾斜。通入氢气,过一会儿,再给CuO加热。反应完全后,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现象与解释: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为亮红色固体,同时管口有水滴生成。

       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水。

       二、碳族元素

       实验1:把石墨电极或铅笔芯和导线连在一起,接通电源后,灯泡是否发亮?

       现象与解释:灯泡发亮,说明石墨能导电。

       实验2:参考左图所示装置,制一个净水器,并完成实验。

       现象与解释:混有红墨水的水变为无色,说明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实验3:把木炭加热到发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注意木炭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燃烧停止后,立即向瓶内倒入一些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燃烧后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与氧气反应生

       成了二氧化碳。

       实验4:把经过烘干的木炭和黑色的氧化铜共同研磨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里,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试管几分钟。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黑色固体变为有红色固体,说明有金属铜生成;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5:在一根细木棍的两端各系上一个大小相同的小纸袋(或一次性水杯),在木棍的中间部位系上一根细绳,使两端平衡,并把它系在铁架台上。取预先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注意观察颜色、状态),迅速倒入其中一个小纸袋中,观察两端的小纸袋是否继续保持平衡。

       现象与解释: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的气体;倒入二氧化碳的小纸袋一端向下倾斜,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6: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壁倾倒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二氧化碳使下层阶梯上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两点:第一,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第二,二氧

       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7:向盛有紫色试液的试管里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石蕊试液颜色的变化。待石蕊试液颜色变化后,停止通入二氧化碳,并取少量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

       加热,再观察石蕊试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当通入二氧化碳时,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当加热时,红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这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很不稳定,很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8:在盛有CO的贮气瓶的导管口点火,观察火焰的颜色。把一个烧杯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现象与解释:烧杯内壁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CO在空气里燃烧生成CO2,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

       实验9:在玻璃管里放入CuO,通入CO,并用气球收集尾气,然后加热,仔

       细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黑色的CuO变成了红色的Cu,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CO

       能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2。

       实验10:在一个小玻璃杯中放入少量洗净的碎鸡蛋壳,加入一些盐酸,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有气体产生,有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鸡蛋壳中含有碳酸

       盐。

       三、氮族元素

       实验1:在长玻璃管中放少量白磷,玻璃管的一端用软木塞或纸团塞紧,另一端敞开。先均匀加热红磷周围的玻璃管,然后在放红磷的地方加强热。观察

       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加热后,玻璃管内有黄色蒸气产生,并且在玻璃管内壁冷的地方有黄色固体附着,此固体即为白磷。

       实验2: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打开玻璃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

       入烧瓶。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杯内液体呈红色。说明氨极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具有碱性的氨水。(思考:如何用只用试管和烧杯做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实验?)

       实验3: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蘸一下,然后将两根玻璃棒

       接近,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当两根玻璃棒接近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这是由于氨水挥发出来的NH3与盐酸挥发出来的HCl化合形成微小的NH4Cl晶体。(思考:NH3与

       浓硝酸、浓硫酸靠近时有什么现象?)

       实验4:在试管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加热后不久,在试管上端的试管壁上有白色固体附着。这是由于受热时,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冷却后,NH3和HCl又重新结合,生成NH4Cl。

       实验5: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NH4)2SO4和NH4NO3固体,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10%的NaOH溶液,加热,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

       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加热后,两支试管中都有气体产生,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同时看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变蓝。说明(NH4)2SO4和NH4NO3都能与NaOH反应生成NH3。

       实验6: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透明塑料袋将试管口罩上并系紧,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将加稀硝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稍稍松开一会儿,使空气进入塑料袋,再将塑料袋系紧,观

       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反应开始后,两支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是塑料袋膨胀,加浓硝酸的试管中反应剧烈,放出红棕色气体。加稀硝酸的试管中反应较缓慢,放出无色气体;当空气进入以充满无色气体的塑料袋后,无色气体变成了红棕

       色。

       在上面的实验中,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了NO2,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了NO,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生成了NO2。

       四、氧族元素

       实验1:将一支装满SO2的试管倒立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槽中。观察实

       验现象。

       现象与解释:装有S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以后,试管中的水面上升,试

       管中的液体变为红色。

       实验2:将SO2气体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里。观察品红溶液颜色的变化。

       给试管加热。观察溶液发生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向品红溶液中通入SO2后,品红溶液的颜色逐渐褪去;当给试管加热时,溶液又变为红色。实验说明,SO2具有漂白性,SO2跟某些有色物质

       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实验3:在200mL的烧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与解释: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且反应为放热反应,碳与浓硫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产生的气

       体使木炭变得疏松。

       实验4:在一支试管里放入一小块铜片,然后再加入5mL浓硫酸,用装有玻璃导管的单孔胶塞塞好,加热。放出的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或品红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反应完毕,冷却后,将试管中的液体慢慢倒入另一支盛有

       少量水的试管中。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与解释: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说明生成的气体是SO2;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

       色,说明铜被浓硫酸氧化成Cu2 。

       五、卤族元素

       实验1:用坩埚钳夹住一束铜丝,灼烧后立即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把少量的水注入集气瓶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振荡。观

       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与解释: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继续燃烧,是集气瓶里充满棕黄色的烟(CuCl2的微小晶体)。氯化铜溶于水后,溶液呈蓝绿色(溶液浓度不同,溶液颜

       色有所不同)。

       实验2: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有Cl2的集气瓶中。观察H

       2在Cl2燃烧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纯干净的H2可以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的HCl气体在空气里与水蒸汽结合,呈现雾状。

       实验3:把新收集到的一塑料瓶Cl2和一塑料瓶H2口对口地放置,抽去瓶口间的玻璃片,上下颠倒几次使H2和Cl2充分混合。取一瓶混合气体,用塑料片盖好,在距瓶约10cm处点燃镁条。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当镁条燃烧所产生的强光照射到混合气体时,瓶中的H2和Cl2迅速混合而发生爆炸,把塑料片向上弹起。

       实验4:取干燥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各一条,分别放入两个集气瓶中,然后通

       入Cl2,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干燥的布条没有褪色,湿润的布条褪色了。说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

       实验5:观察溴的颜色和状态。

       现象与解释:溴是深红棕色的液体,很容易挥发。如果把溴存放在试剂瓶里,需要在瓶中加一些水,以减少挥发。

       实验6:观察碘的颜色、状态和光泽。取内装碘晶体且预先密封好的玻璃管,用酒精灯微热玻璃管盛碘的一端,观察管内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碘被加热时,不经熔化直接变成紫色蒸气,蒸气遇冷,重新

       凝成固体。碘发生了升华。

       实验7:(1)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注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2)将少量溴水注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说明氯可以把溴和碘分别从溴化物和碘化物中置换出来;溴可以把碘从碘化物中置换出来。

       实验8:在装有少量淀粉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碘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

       化。

       现象与解释:淀粉遇碘呈现出特殊的蓝色。

       六、碱金属元素

       实验1:取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

       观察钠的颜色。

       现象与解释: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割。切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钠具有银白

       色的金属光泽。

       实验2:观察用刀切开的钠表面所发生的变化。把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

       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新切开的钠的光亮的表面很快就变暗了,这是由于钠与氧气反应,在钠的表面生成了一薄层氧化膜。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固体

       (Na2O2),发出黄色的火焰。

       实验3:(1)向一个盛有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投入小烧杯。观察反应的现象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2)切一块绿豆大的钠,用铝箔(事先用针刺一些小孔)包好,再用镊子夹住,放在试管口下,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等试管中气体收集满时,小心地取出试管,把试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检验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

       现象与解释:(1)钠与水剧烈反应,熔化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伴有“嘶嘶”的声音,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钠与水反应有气体产生,是放热反应。(2)试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时,有轻微的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4:(1)把水滴入盛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立即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2)用脱脂棉包住0.2g 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脱脂棉上滴加几滴

       水。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2)反应放出的热能使脱脂棉燃烧,而反应中生成的氧气又使脱脂棉的燃烧加剧。

       实验5: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Na2CO3或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

       倒入试管中,观察反应现象。

       现象与解释:装有NaHCO3的试管上的气球膨胀得快,说明与NaHCO3与稀盐酸的反应比与Na2CO3稀盐酸的反应剧烈。

       实验6:把Na2CO3放在试管里,约占试管容积的1/6,往另一支试管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加热,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起变化。换上一支放入同一容积NaHCO3的试管,加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Na2CO3受热没有变化,NaHCO3受热后放出了CO2。

       实验7:把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稍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跟钠在空气里的燃烧现象进行对比。

       现象与解释:钾在空气里燃烧火焰呈紫色,比钠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

       实验8:仿照上述“实验3(1)”完成钾与水反应的实验。

       现象与解释: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生成的氢气燃烧,并发生轻微的爆炸,说明钾比钠的金属性更强。

       七、镁、铝及其化合物

       实验1:把2cm×5cm的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立即把铝箔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

       放一些细纱),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反应

       生成Al2O3。

       实验2: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10mL浓NaOH溶液,在各放入一小段铝片和镁条,观察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后,用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两支试管口,有

       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镁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铝能反应,并放出一种可燃性气体

       ——氢气,同时生成NaAlO2。

       实验3:把点燃的镁条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里(集气瓶底部放一些细

       纱),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镁条在二氧化碳里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在瓶的内壁有

       黑色的碳附着。

       实验4:用两张圆形滤纸分别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四层。把内层滤纸取出,再底部剪一个孔,用水润湿,再跟另一纸漏斗套在一起,架在铁圈上,下面放置盛沙的蒸发皿。把5g炒干的氧化铁粉末和2g铝粉混合均匀,放在纸漏斗上,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并在混合物中间插一根镁条,用小木条点燃

       镁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镁条剧烈燃烧,放出一定的热量,使氧化铁粉末和铝粉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放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该反应生成了Al2O3和Fe,被称为铝热反应。

       实验5:在试管里加入少量稀的Al2(SO4)3溶液,滴加氨水,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续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用蒸馏水冲洗沉淀,可得较纯净的Al(OH)3。取少量Al(OH)3沉淀放在蒸发皿中,加热。

       现象与解释:生成的白色胶状沉淀是Al(OH)3,Al(OH)3分解生成Al2O3和

       H2O。

       实验6:把上述“实验5”中制得的Al(OH)3沉淀分装在2支试管里,往一个试管里滴加2mol/L 盐酸,往另一个试管里滴加2mol/L NaOH溶液,边加边振

       荡。

       现象与解释:在酸或强碱里都能溶解。Al(OH)3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铝盐,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

       八、铁及其化合物

       实验1:把烧的红热细铁丝伸到盛有Cl2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把少量水注入集气瓶中,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与解释:铁丝在Cl2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这是FeCl3的小颗粒。

       加水振荡后,生成黄色溶液。

       实验2:把光亮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另一端裹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集气瓶里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层细砂)里,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铁与

       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实验3: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用试管收集产生的经干燥的气体,并靠近火焰点火

       现象与解释:红热的铁能跟水蒸气反应,放出气体,这种气体靠近火焰点火时,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这是氢气。

       实验4: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根洁净的铁钉,然后分别注入5mL稀盐酸和

       稀硫酸。观察反应现象。

       现象与解释:都有气泡产生,试管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说明铁与酸反应生成Fe2 和H2。

       实验5:在装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放入一根洁净的铁丝,过一会儿取出。

       观察铁丝有什么变化。

       现象与解释: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说明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了单质铜。

       实验6:在试管里注入少量FeCl3溶液,再逐滴滴入NaOH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溶液里立即生成沉淀,这是Fe(OH)3。

       实验7:在试管里注入少量新制备的FeSO4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NaOH溶液,将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挤出NaOH溶液后,开始时析出一种白色的絮状沉淀,这是Fe(OH)2。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这是因为白色的Fe(OH)2被空气里的氧气氧化成了红褐色的Fe(OH)3。

       实验8: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10mLFeCl2溶液和FeCl3溶液,各滴入几滴

       KSCN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Fe3 遇KSCN溶液变成红色,Fe2 遇KSCN溶液不显红色。Fe3 与KS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Fe3 3SCN—=Fe(SCN)3。

       实验9:在上述“实验7”中盛有FeCl2和KSCN溶液的试管里再滴入几滴

       新配制的氯水,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无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原溶液中的Fe2 被氯气氧化成了

       Fe3 。

       实验10:在试管里加入5mL FeCl3溶液,加入几滴盐酸和适量还原铁粉,振荡一会儿,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溶液不变成红色,说明溶液中的Fe3 被铁还原成了Fe2 。

       第二部分 有机物的性质实验

       一、物理性质实验

       1.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真正涉及有机物物理性质的实验只有两个:

       (1)石油的分馏

       实验:装配一套蒸馏装置,将100mL 石油注入蒸馏烧瓶中,再加几片碎瓷片以防石油暴沸。然后加热,分别收集60℃~150℃和150℃~300℃时的馏分。

       现象与解释:石油是烃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在给石油加热时,低沸点的烃先气化,经过蒸馏分离出来;随着温度的升高,高沸点的烃再气化,经过蒸馏后又分离出来。收集到的60℃~150℃时的馏分是汽油,150℃~300℃时的馏分是煤油。

       (2)蛋白质的盐析

       实验:在盛有鸡蛋白溶液的试管里,缓慢地加入饱和(NH4)2 SO4或Na2SO4溶液,观察现象。然后把少量带有沉淀的液体加入盛有蒸馏水的试管里,观察

       沉淀是否溶解。

       现象与解释:有沉淀的析出,析出的沉淀可以溶解在水中。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无机盐溶液后,蛋白质的溶解度减小,使蛋白质凝聚析出,这种作用叫盐析。盐析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有机物物理性质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现归纳如下:

       (1)颜色:有机物大多无色,只有少数物质有颜色。如苯酚氧化后的产物呈

       粉红色。

       (2)状态:分子中碳原子数不大于4的烃(烷、烯、炔)、烃的衍生物中的一氯甲烷、甲醛呈气态,汽油、煤油、苯、甲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等呈液态,绝大多数高分子化合物常温下呈固态。(3)气味:中学化学中涉及到的很多有机物具有一定的气味,如:苯有特殊气味,硝基苯有苦杏仁味,甲醛、乙醛、乙酸有刺激性气味,乙酸乙酯有芳香气

       味。

       (4)密度:气态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时,密度比空气大;液态有机物密度比水小的有烃(烷、烯、炔、芳香烃)、低级酯、一氯代烃、乙醇、乙醛等;密度比水大的有硝基苯、溴苯、四氯化碳、氯仿、溴代烃、乙二醇、丙三醇等。烷、烯、炔等烃类同系物相对密度随着分子内碳原子数的增加的而增大;一氯代烷的相对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小。

       (5)水溶性:与水任意比混溶和易溶于水的有乙醇、乙酸、乙醛、乙二醇、丙三醇、苯酚(65℃以上)、甲醛、葡萄糖等;难溶于水的有烃(烷、烯、炔、芳香烃)、卤代烃、高级脂肪酸、硝基苯、溴苯。醇、醛、羧酸等有机物的水溶性随着分子内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二、化学性质实验

       1.甲烷

       (1)甲烷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

       实验:把甲烷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里,观察紫色溶液是否有变

       化?

       现象与解释: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甲烷与KMnO4酸性溶液不反应,进

       一步说明甲烷的性质比较稳定。

       (2)甲烷的取代反应

       实验: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大约3min后,可观察到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滴,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上升。说明量筒内的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发生了化学反应;量筒上出现油状液滴,说明生成了新的油状物质;量筒内液面上升,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量筒内的气压在减小,即气体总体积在减小。

       2.乙烯

       (1)乙烯的燃烧

       实验:点燃纯净的乙烯。观察乙烯燃烧时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乙烯中碳的质

       量分数较高,燃烧时有黑烟产生。

       (2)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实验:把乙烯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说明乙烯能被氧化剂KMnO4氧化,它的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3)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实验:把乙烯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溴的红棕色褪去,说明乙烯与溴发生了反应。

       3.乙炔

       (1)点燃纯净的乙炔

       实验:点燃纯净的乙炔。观察乙炔燃烧时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这是乙炔中碳的质量分数比乙烯还高,碳没有完全燃烧的缘故。

       (2)乙炔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实验:把纯净的乙炔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

       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说明乙炔能与KMnO4酸性溶液反

       应。

       (3)乙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实验:把纯净的乙炔通入盛有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

       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溴的红棕色褪去,说明乙炔也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4.苯和苯的同系物

       实验:苯、甲苯、二甲苯各2mL分别注入3支试管,各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用力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现象与解释: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甲苯、二甲苯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苯说明甲苯、二甲苯

       能被KMnO4氧化。

       5.卤代烃

       (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

       实验:取一支试管,滴入10滴~15滴溴乙烷,再加入1mL5%的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待液体分层后,用滴管小心吸入10滴上层水溶液,移入另一盛有10mL稀硝酸溶液的试管中,然后加入2滴~3滴2%的AgNO3溶液,观察反

       应现象。

       现象与解释:看到反应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这种沉淀是AgBr,说明溴乙

       烷水解生成了Br—。

       (2)1,2-二氯乙烷的消去反应

       实验:在试管里加入2mL1,2-二氯乙烷和5 mL10%NaOH的乙醇溶液。再向试管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溴水。用水浴加热试管里的混合物(注意不要使水沸腾),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生成的气体能使溴水褪色,说明反应生成了不饱和的有机物。

       6.乙醇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实验:在大试管里注入2mL左右无水乙醇,再放入2小块新切开的滤纸擦干的金属钠,迅速用一配有导管的单孔塞塞住试管口,用一小试管倒扣在导管

       上,收集反应中放出的气体并验纯。

       现象与解释: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比水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慢,说明

       乙醇比水更难电离出H 。

       (2)乙醇的消去反应

       实验:在烧瓶中注入20mL酒精与浓硫酸(体积比约为1:3)的混合液,放入几片碎瓷片。加热混合液,使液体的温度迅速升高到170℃。

       现象与解释:生成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酸

       性溶液褪色。

       7.苯酚

       (1)苯酚与NaOH反应

       实验:向一个盛有少量苯酚晶体的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振荡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再逐滴滴入5%的NaOH溶液并振荡试管,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苯酚与水混合,液体呈混浊,说明常温下苯酚的溶解度不大。当加入NaOH溶液后,试管中的液体由混浊变为澄清,这是由于苯酚与NaOH发

       生了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的苯酚钠。

       (2)苯酚钠溶液与CO2的作用

       实验:向苯酚与NaOH反应所得的澄清中通入CO2气体,观察溶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二氧化碳使澄清溶液又变混浊。这是由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易溶于水的苯酚钠在碳酸的作用下,重新又生成了苯酚。

       (3)苯酚与Br2的反应

       实验: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过量的浓溴水,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立即有白色沉淀产生。苯酚与溴在苯环上的取代反应,既不需加热,也不需用催化剂,比溴与苯及其同系物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容易得多。这说明受羟基的影响,苯酚中苯环上的H变得更活泼了。

       (4)苯酚的显色反应

       实验: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苯酚能与FeCl3反应,使溶液呈紫色。

       8.乙醛

       (1)乙醛的银镜反应

       实验: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的AgNO3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温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AgNO3与氨水生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的Ag(NH3)2OH是一种弱氧化剂,它能把乙醛氧化成乙酸,而Ag 被还原成金属银。

       (2)乙醛与Cu(OH)2的反应

       实验:在试管中加入10%的NaOH溶液2 mL,滴入2%的CuSO4溶液4滴~6滴,振荡后乙醛溶液0.5 mL,加热至沸腾,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溶液中有红色沉淀产生。反应中产生的Cu(OH)

       2被乙醛还原成Cu2O。

       9.乙酸

       (1)乙酸与Na2CO3的反应

       实验:向1支盛有少量Na2CO3粉末的试管里,加入约3mL乙酸溶液,观察

       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试管里有气泡产生,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2)乙酸的酯化反应

       实验:在1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冰醋酸。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min~5min,产生的气体经导管通

       到Na2CO3饱和溶液的液面上。

       现象与解释:在液面上看到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这种

       有香味的透明油状液体是乙酸乙酯。

       10.乙酸乙酯

       实验: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6滴乙酸乙酯。向第一支试管里加蒸馏水5mL;向第二支试管里加稀硫酸(1:5)0.5mL、蒸馏水5mL;向第三支试管里加30%的NaOH溶液0.5mL、蒸馏水5mL。振荡均匀后,把3支试管都放入70℃~80℃的水浴里

       加热。

       现象与解释:几分钟后,第三支试管里乙酸乙酯的气味消失了;第二支试管里还有一点乙酸乙酯的气味;第一支试管里乙酸乙酯的气味没有多大变化。实验说明,在酸(或碱)存在的条件下,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了乙酸和乙醇,碱性条件

       下的水解更完全。

       11.葡萄糖

       (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实验:在1支洁净的试管里配制2mL银氨溶液,加入1mL10%的葡萄糖溶液,振荡,然后在水浴里加热3min~5min,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有银镜生成。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跟醛类一样具

       有还原性。

       (2)与Cu(OH)2的反应

       实验: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 mL,滴入2%的CuSO4溶液5滴,再加入2mL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有红色沉淀生成。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跟醛类一

       样具有还原性。

       12.蔗糖

       实验:这两支洁净的试管里各加入20%的蔗糖溶液1mL,并在其中一支试管里加入3滴稀硫酸(1:5)。把两支试管都放在水浴中加热5min。然后向已加入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最后向两支试管里各加入2mL新制的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3min~5min,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蔗糖不发生银镜反应,说明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不显还原性。蔗糖在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的产物具有还原性。

       13.淀粉

       实验:在试管1和试管2里各放入0.5g淀粉,在试管1里加入4mL 20%的H2SO4溶液,在试管2里加入4mL水,都加热3min~4min。用碱液中和试管1里的H2SO4溶液,把一部分液体倒入试管3。在试管2和试管3里都加入碘溶液,观察有没有蓝色出现。在试管1里加入银氨溶液,稍加热后,观察试管内壁有

       无银镜出现。

       现象与解释: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到,淀粉用酸催化可以发生水解,生成能发生水解反应的葡萄糖。而没有加酸的试管中加碘溶液呈现蓝色,说明淀粉没

       有水解。

       14.纤维素

       实验:把一小团棉花或几小片滤纸放入试管中,加入几滴90%的浓硫酸,用玻璃棒把棉花或滤纸捣成糊状。小火微热,使成亮棕色溶液。稍冷,滴入3滴CuSO4溶液,并加入过量NaOH溶液使溶液中和至出现Cu(OH)2沉淀。加热煮沸,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有红色的氧化亚铜生成,这说明纤维素水解生成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15.蛋白质

       (1)蛋白质的变性

       实验:在两支试管里各加入3mL鸡蛋白溶液,给一支试管加热,同时向另一支试管加入少量乙酸铅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把凝结的蛋白和生成的沉淀分别放入两只盛有清水的试管里,观察是否溶解。

       现象与解释:蛋白质受热到一定温度就会凝结,加入乙酸铅会生成沉淀。除加热外,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以及一些有机物均能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变性后,不仅失去了原有的可溶性,同时也失去了生理活性,是不可逆的。

       (2)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实验:在盛有2mL鸡蛋白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浓硝酸,微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鸡蛋白溶液遇浓硝酸变成黄色。蛋白质可以跟许多试剂发生特殊的颜色反应。某些蛋白质跟浓硝酸作用会产生黄色。

       第三部分 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实验

       一、燃烧的条件

       实验: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一定量的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

       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反应现象。

       现象与解释: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用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要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二、分子的性质

       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如小玻璃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向水中加入一个小糖块。在容器外壁用铅笔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糖块溶解后,容器内液面下降。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

       有一定的间隔。

       三、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1: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白磷。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棒,并使玻璃棒能与白磷接触。将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棒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2:把装有无色NaOH溶液的小试管,小心地放入盛有蓝色CuSO4溶液的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两种溶液混合,再把小烧杯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现象与解释:上述两个实验反应前后天平都是平衡的。说明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跟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四、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实验1:在各盛有10 mL 水的2支试管中,分别缓缓地加入NaCl和KNO3固体。边加入,边振荡,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

       现象与解释:实验说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水里,NaCl和KNO3不能

       无限制地溶解。

       实验2:给上述“实验1”中盛有KNO3溶液和剩余KNO3固体的试管缓慢加

       热,边加热,边振荡。

       实验3:给上述“实验1”中盛有NaCl溶液和剩余NaCl固体的试管缓缓加

       入少量水,边加边振荡。

       现象与解释:“实验2”中,KNO3固体继续溶解;“实验3”中NaCl固体继续溶解。这两个实验说明,中温度升高或增加溶剂的量的情况下,原来的饱

       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实验4:在各盛有10 mL 水的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gNaCl和0.1g熟石灰,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后在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室温下,2gNaCl完全溶解在10 mL 水中,得到均

       一、透明的溶液;0.1g熟石灰却不能完全溶解,经充分振荡并静置后,有白色固体沉降到试管底部。说明,对于不同溶质来说,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的,稀溶液也不一定

       是不饱和的。

       五、结晶原理

       实验:在烧杯里加入10g NaCl和KNO3的混合物(其中NaCl的量较少)。注入15mL水,加热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然后冷却,观察KNO3晶体的析出。

       现象与解释: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较高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时,部分KNO3从溶液里结晶析出。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降温时,大部分NaCl仍溶解在溶液里。

       六、比较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

       实验:把相同条件下的HCl、CH3COOH、NaOH、NaCl溶液和氨水分别倒入5个烧杯中,接通电源。观察灯泡发光的明亮程度。

       现象与解释:连接插入CH3COOH溶液和氨水的电极上的灯泡比其他3个灯泡暗。HCl、NaOH、NaCl是强电解质,溶于水能完全电离成离子;CH3COOH和氨水是弱电解质,在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故HCl、NaOH、NaCl溶

       液的导电能力比CH3COOH和氨水强。

       七、离子反应

       实验:在试管里加入少量CuSO4溶液,再加入少量NaCl溶液。观察有无变

       化。

       在另一支试管里加入5mL CuSO4溶液,再加入5mL BaCl2溶液,过滤。观

       察沉淀和滤液的颜色。

       在第三支试管里加入少量上述滤液,并滴加AgNO3溶液,观察沉淀的生成。

       再滴加稀硝酸,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现象与解释:第一支试管中没有明显变化,溶液仍为蓝色;第二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为蓝色;第三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通过对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支试管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第二支试管中,CuSO4电离出来的Cu2 和BaCl2电离出来的Cl—都没用发生化学反应,而SO42—与Ba2 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的BaSO4白色

       沉淀。

       八、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块铝片,再加入5mL盐酸,当反应进行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变化。

       现象与解释:手有温暖的感觉,温度计测量的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

       热反应。

       实验2: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 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再加入10g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使Ba(OH)2·8H2O与NH4Cl充分

       反应。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玻璃片上的水结成冰。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九、比较金属性强弱

       1.钠、镁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实验:向一个盛有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小烧杯。观察反应现象和溶液颜色变化。

       取两小段镁带(已擦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3mL水,并滴入2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然后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金属钠与水剧烈反应,滴入酚酞试液的溶液呈红色;镁与冷水无明显变化,加热缓慢反应,滴入酚酞试液的溶液呈红色。说明镁的金属性比

       钠弱。

       2.镁、铝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实验1:取一小片铝和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各加入2mL1mol/L盐酸。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镁快。说明镁的金属性比铝

       强。

       实验2:分别向MgCl2溶液和AlCl3溶液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向Mg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NaOH溶液,白色沉淀不溶解;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NaOH溶液,白色沉淀溶解。说明Al(OH)3的碱性比Mg(OH)2弱,即铝的金

       属性比镁弱。

       十、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1:在两支放有少量大理石的试管里,分别加入10mL1mol/L的盐酸和

       10mL0.1mol/L的盐酸。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在加入10mL1mol/L的盐酸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逸出,而在加入10mL0.1mol/L的盐酸的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很慢。许多实验证明,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实验2:取三个小烧杯,编号为1、2、3。用黑笔在烧杯底部画上“ ”字。按下表中的数量先分别在烧杯中加入Na2S2O3溶液和蒸馏水,摇匀。然后再同时向3个烧杯中加入2mLH2SO4溶液,搅拌并记录开始时间,到溶液出现混浊现象使烧杯底部的“ ”字看不见时,停止计时。

       现象与解释:溶液出现混浊现象使烧杯底部的“ ”字看不见所需的时间,第1个烧杯最长,第3个烧杯时间最短。3个烧杯中,第1个烧杯Na2S2O3的浓度最小,反应速率最慢;第3个烧杯Na2S2O3的浓度最大,反应速率最快。

       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用类似于上述“实验2”的方法,根据下表完成实验。

       现象与解释:溶液出现混浊现象使烧杯底部的“ ”字看不见所需的时间,第1个烧杯最长,第3个烧杯时间最短。3个烧杯中,第1个烧杯中温度最低,第3个烧杯中温度最高,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3.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质量分数为5%的H2O2溶液和3滴洗涤剂,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观察反应现象。

       现象与解释:在H2O2中加入MnO2粉末时,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而在没有加MnO2粉末的试管中只有少量气泡出现。可见催化剂MnO2使H2O2分解的反

       应加快了。

       十一、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在一个小烧杯里混合10mL0.01mol/LFeCl3溶液和10mL0.01mol/LKSCN

       溶液,溶液立即变成红色。

       把该红色溶液平均分入3支试管中。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1mol/LFeCl3溶液,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少量1mol/LKSCN溶液。观察这两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并与第三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相比较。

       现象与解释:当加入FeCl3溶液或KSCN溶液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都变深了。这说明增大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都能促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更多的Fe(SCN)3。

       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把NO2和N2O4盛在两个连通的烧瓶里,把一个烧瓶放进热水里,把另一个烧瓶放进冰水里。观察混合气体的颜色变化,并与常温时盛有相同混合气体的烧瓶中的颜色进行对比。

       现象与解释:在烧瓶中存在平衡:2NO2(g)→ N2O4(g);ΔH<0

       混合气体受热颜色变深,说明NO2浓度增大,既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被冷却时颜色变浅,说明NO2浓度减小,既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十二、盐类的水解

       实验:把少量CH3COONa、Na2CO3、NH4Cl、Al2(SO4)

       3、NaCl、KNO3的固体分别加入6支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振荡试管使之溶解,然后分别用pH试纸加

       以检验。

       现象与解释:CH3COONa、Na2CO3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NH4Cl、Al2(SO4)3是弱碱强酸盐,其水溶液呈酸性;NaCl、KNO3是强酸强碱盐,其水溶

       液呈中性。

       十三、原电池原理

       实验: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平行地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可以看到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没有气泡产生。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如

       左图),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用导线连接后,锌片不断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流通过。这一变化过程可表示如下:

       锌片:Zn-2e—=Zn2 (氧化反应)

       铜片:2H 2e—=H2↑(还原反应)

       十四、电解原理

       实验1:在一个U形管中注入CuCl2溶液,插入2根石墨棒作电极,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与电池正极相连的 电极附近。接通直流电源,观察U形

       管内发生的变化及试纸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接通直流电源后,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阴极石墨棒上逐渐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这是析出的金属铜;在阳极石墨棒上有气泡放出,并可闻到刺激性的气味,同时看到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可以断定放出的气体是

       Cl2。这一变化过程可表示如下:

       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

       阴极:Cu2 2e—=Cu(还原反应)

       实验2:将上述“实验1”的装置中的CuCl2溶液换成饱和食盐水,进行类

       似的实验。

       现象与解释:在U形管的两个电极上都有气体放出。阳极放出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说明放出的是Cl2;阴极放出的气体是H2。同时发现阴极附近溶液变红,这说明溶液里有碱性物质生成。这一

       变化过程可表示如下:

       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

       阴极:2H 2e—=H2↑(还原反应)

       实验3:如图所示,在烧杯里放入硫酸铜溶液,用一铁制品(用酸洗净)作阴极,铜片作阳极。通电,观察铁制品表 面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银白色的铁制品变成紫红色。这一变化过程可表示如下:

       阳极:Cu-2e—=Cu2 (氧化反应)

       阴极:Cu2 2e—=Cu(还原反应)

第三篇: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情况问卷调查表

       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情况问卷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们课题组为了了解你们对初中化学实验的情况,特邀你参加进行此次问卷调查,你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将成为我们的重要参考材料。我们期望能收到你填写完整的问卷,谢谢合作!

       一.选择题

       1.你对化学实验的态度怎样?()

       a.喜欢且想尝试b.喜欢但害怕操作c.一般d.不喜欢且害怕受伤

       2.你怎样看待实验课内容()

       a.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b.能学到知识,但不能深入了解

       c.没多大意义

       3.你上实验课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a.对实验内容感兴趣b.可以提高能力c.为了完成任务

       4.平时做实验前有预习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的习惯吗?()

       a.有b.有,但看不懂讲什么c.偶尔有d.从来没有

       5.平时上实验课你和你的搭档如何分工?()

       a.两个人相互协作b.照搭档说的做 c.叫搭档按我说的做d.大多是搭档在操作

       6.在实验中,当实验不成功或有异常现象时,你是()a.不放在心上b.独立思考找出原因 c.与同伴共同分析d.反复实验

       7.你愿意对教科书上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让实验效果更好吗?()a.愿意b.不愿意c. 可以考虑

       8.你是否感觉到做实验的时间不够,没搞清楚实验的来龙去脉,并希望再做实验?()

       a.经常b.偶尔c.完全没有

       9.你初步遇到实验题解答的感觉是()

       a.容易b.较容易c.较难d.很难

       10.当你解答实验题遇到困难时,你采取的方式是()a.及时询问b.置之不理

       c.失去信心d.自己钻研及时解决

       11.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化学课()

       A、理论分析B、化学实验

       C、习题解答D、生活中的化学E、其它:

       12.你对化学学习感兴趣的原因是()

       A、受到化学教师的影响;B、化学学科本身很有理;

       C、要升学D、化学要做实验

       13.你对化学学习没有兴趣的原因是()

       A、老师不好B、化学很枯燥C、化学难学

       D、化学实验条件不好E、化学不是独立考试科目

       14.你认为化学实验对学习帮助大吗?()

       A、大B、一般C、不大D、不好说

       15.做完第一次化学实验,什么感觉?()

       A、.就那回事,按书上的做B、那个氨水真难闻„„会致病么?

       C、很有意思的实验,又长知识了

       16.如果让你做一个难度较大,操作较复杂,并且药品对身体有伤害的实验,但是可以给你中考或高考加点分,你愿意马上尝试?()

       A、.这个我回去问问爸妈B、不行,绝对不行

       C、告诉我注意事项,告诉我实验室什么时候开

       17.你希望化学课()(可以多选)

       A、多做实验,加强印象

       B、老师有激情,能掉东学生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C、广泛联系生产生活或者联系其他科学知识

       D、讲解例题多些,注意思路点拨

       18.你最厌烦的化学教学活动是()

       A、做化学实验B、学习理论知识

       C、做练习D、其他

       19.你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如何?()

       A、感兴趣B、有点感兴趣

       C、不感兴趣但不讨厌D、不感兴趣且讨厌

       20.你对化学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持的态度是()

       A.有趣,很想自己去动手做一遍B.觉得很有趣,但不想去做

       C.很少有机会去做D.无所谓

       21.你对化学实验的态度怎样?()

       A.喜欢且想尝试B.喜欢但害怕操作

       C.一般但不至于反感D.不喜欢且害怕受伤

       22.你是否尝试过在家里动手做一些你感兴趣的实验()

       A. 经常做B. 偶尔做C. 从来不做

       23.如果课堂上让你做演示实验给同学们看,你的心里感受是什么?

       ()

       A.有信心也有能力演示好;

       B.虽然会演示,但是没信心且怕被同学取笑;

       C.对实验不大了解,而且以前操作不大规范,心里说:“老师,你还是叫别人吧!”

       D.不懂,也不想做演示实验。

       24.做化学实验时你的做法是()

       A.观察记录,及时总结思考B.观察现象,记下他人总结C.只看现象,不关心总结D.无关紧要,做其他活动

       25.对化学实验中产生某些现象与书本不一致时,你会()

       A.尽可能提出可能产生的原因B.去问老师或与同学讨论

       C.等待老师的解释D.置之不理

       26.你认为化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动画的画面能否帮助理解物质的微观

       变化()

       A.很有用B.基本有用C.没有必要D.无所谓

       27.你认为化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实验录像,能使实验现象看得更清楚吗()

       A.更清楚B.更不清楚C.没有必要D.无所谓

       28.上新课时,刚演示过的实验是否需要使用多媒体重现一次()

       A.很有必要B.偶尔有必要C.没有必要D.无所谓

       29.上复习课时,是否需要使用多媒体温习实验过程()

       A.很有必要B.偶尔有必要C.没有必要D.无所谓

       30.你喜欢老师上化学实验课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为()

       A.边列出实验具体操作步骤,边做演示实验

       B. 只用文字叙述实验现象

       C.边做演示实验,同时结合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

       D.只播放实验视频

       31.你认为下列哪种方式的实验教学更加有效?()

       A.实验视频、模拟动画B.图片或挂图

       C.教师演示实验D.学生探究实验

       32.演示实验中分连续演示和分步演示是否有必要?()

       A.都有必要B、只要连续演示

       C.只要分步演示D.任一个即可

       33.根据学科特点,你认为各种化学实验对你学习化学知识是:()

       A.很有帮助B.有帮助C.帮助不大D.无帮助

       34.你认为实验对化学学习有必要吗?()

       A、很有必要B、一般必要C、没有必要

       35.你认为在化学实验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毅力等方面有帮助吗?()

       A、有B、一般C、没有D、说不好

       36.你觉得实验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A、很有必要B、一般必要C、没有必要

       37.你喜欢实验老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

       A、边讲边实验B、教师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C、使用多媒体演示D、小组实验

       38.在处理实验结果时你会()

       A、编造数据,反正实验课也不重要B、认真对待错误的实验数据,查出原因

       C、视情况而定

       39.在实验讨论时,你是()

       A、认真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但发言不多,怕说错B、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C、听人家讨论,但很少发言,觉得没意思D、不大注意人家讨论,也不发言

       40.课堂上你有主动提问题的习惯吗?()

       A、有 B、不常有 C、没有

       41.在化学实验课上你会做实验记录吗?()

       A、每堂课都记笔记 B、大多数时候记笔记

       C、很少记笔记 D、从不记笔记

       42.在实验课以外的时间,你想进入实验室做你想做的实验吗?()

       A、很想B、比较想 C、一般 D、不想

       43.你希望实验室完全开放,能让你随时做实验?()

       A、非常希望B、无所谓C、不希望

       44.化学实验学生实验是否能正常进行?()

       A、基本能B、完全可以C、完全不进行D、很少进行

       45.初中老师每月可以进行几次课堂演示实验 ?()

       A、8次以上B、4次以上C、2次以上D、几乎不做

       46.初中学生每学期可以进几次实验室?(不含实验考试)()

       A、10次以上B、5次以上C、2次以上D、从来没进过

       47.初中教师演示实验是否让要学生动手帮忙?()

       A、有时会B、经常会C、从来不

       48.你们初中学校有专门的实验管理教师吗?(不上课只负责实验准备和实验室管理)()

       A、有B、无C、不清楚

       49.你们初中学校的化学老师多吗?()

       A、3名以上B、2名以上C、只有1名D、只有2名

       50.你们实验室设备齐全吗?

       A、齐全B、仪器简陋

       C、仪器数量少种类不全D、不清楚

       二.问答:你认为老师应该如何上好实验课?你对实验课有哪些打算?请提出合理的建议。(请将答案用正楷字写在背面)

第四篇:初中实验教师培训班学习心得--化学

       初中实验教师培训班学习心得

       受学校安排,这两天我参加了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初中实验教师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学习教育专家、教授的讲座,使我对中学实验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相信必将对我以后的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将我的收获与思考汇报如下:

       一、正确认识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化学实验应具有以下教学功能:它是化学科学认识之源泉,是训练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是养成科学态度的必由之路,在创建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上全面展开的今天,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独特的作用,构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展示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获取真知,收获乐趣。

       二、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人手,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

       三、充分利用化学趣味实验,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可以是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人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

       四、增加动手实验的机会,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初三学生的好奇心强,富有参与精神,很乐于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且每次实验的成功都给他们带来无比的欣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重视家庭小实验,开放实验室。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探究能力。教材上的实验或活动与探究,这些实验中有很多存在一定的深化空间,可根据教学情况“顺势”延伸,需要的时间少。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能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多渠道、多角度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就能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五、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索,得出结论。通过实验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而且也使学生们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适当补充实验、改进实验手段

       对一些较难操作或有危险性的演示实验,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且又是可燃性气体,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危险。但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我们就要创设条件将实验改进然学生去做。演示实验可见范围较小,为弥补其不足,演示完毕后,教师的做法通常是在教室巡回让学生观察,但是学生看到的没有过程,仅是结果。同时也浪费了课堂时间。在教学中,要想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多样化的实验手段。借助幻灯投影,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可把一些在教室做不了的实验和不适合做的实验制成教学软件,在课堂上播放,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通过实验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当前,更需要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下,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篇: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情况问卷调查表

       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情况问卷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们课题组为了了解你们对初中化学实验的情况,特邀你参加进行此次问卷调查,你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将成为我们的重要参考材料。我们期望能收到你填写完整的问卷,谢谢合作!

       一.选择题

       1.你对化学实验的态度怎样?()

       a.喜欢且想尝试b.喜欢但害怕操作c.一般d.不喜欢且害怕受伤

       2.你怎样看待实验课内容()

       a.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b.能学到知识,但不能深入了解

       c.没多大意义

       3.你上实验课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a.对实验内容感兴趣b.可以提高能力c.为了完成任务

       3.你希望实验室完全开放,能让你随时做实验?()a.非常希望b.无所谓c.不希望

       4.平时做实验前有预习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的习惯吗?()a.有b.有,但看不懂讲什么c.偶尔有d.从来没有

       5.平时上实验课你和你的搭档如何分工?()

       a.两个人相互协作b.照搭档说的做 c.叫搭档按我说的做d.大多是搭档在操作

       6.在实验中,当实验不成功或有异常现象时,你是()a.不放在心上b.独立思考找出原因 c.与同伴共同分析d.反复实验

       7.你愿意对教科书上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让实验效果更好吗?()a.愿意b.不愿意c. 可以考虑

       8.你是否感觉到做实验的时间不够,没搞清楚实验的来龙去脉,并希望再做实验?()

       a.经常b.偶尔c.完全没有

       9.你初步遇到实验题解答的感觉是()

       a.容易b.较容易c.较难d.很难

       10.当你解答实验题遇到困难时,你采取的方式是()a.及时询问b.置之不理

       c.失去信心d.自己钻研及时解决

       二.问答:你认为老师应该如何上好实验课?你对实验课有哪些打算?请提出合理的建议。(请将答案用正楷字写在背面)

       202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