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学习外国的四次浪潮

第一篇:近代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学习外国的四次浪潮

       近代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学习外国的四次浪潮

       黄勤①余黄明②

       (①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②柳州市一十[中)

       我国学前教育从诞生之初就是两方幼教思想、幼教制

       度、幼稚园模式和儿童教育心理科学i门为方传播,中国光 进知识分子的大力提倡、宣传的积极产物,而清末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则是幼儿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草 础、物质草础;而清政府兴学育刁的需要,外国教会在华 创办幼稚园,提供经验和模式,又是清末创办幼儿教育机 构的社会草础。

       一、第一次浪潮学习日本

       20世纪初,日本}、{比发展,幼儿园也随之得到发展,井迅速传入中国。幼儿园制度从日本传入中国,主要途径 有份个方面:一是派留学生到日本学习;一是派出代表ICI 赴日考察教育(含幼儿教育);份是戊戊变法失败后逃亡到 日本的维新志十的提倡和宣传。梁启超是最甲把日本幼儿 园制度介绍到中国的旅日学者。康有为在《大}J书》中借 鉴德国祸禄培尔的经验,提倡在初等教育学段中创设胎教 院(人本院)、育婴堂、慈幼院等社会学期教育机构,井从 入院资格、教养宗旨、教养员职责、管理制度、环境选择 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全面系统地沦述了学前教育。

       这个时期我国向日本学习学前教育经验的积极成果突 出反映在癸卯学制中,而这个时期的社会学前教育机构无 沦从教材设备、课程设置,到师资及帅资培养都全盘照搬 日本模式。这个时期,由于当局及社会人士对学前教育开 始有了重视的倾向,各地设立了一批蒙养院,尽管质晕 差、数晕少、基础薄弱,全盘照搬日本模式,然而毕竟有 了第一批学前教育机构。

       1.癸卯学制的颁行

       1902年张百熙草拟t《钦定学堂章程》,即千寅学 制,此学制业经颁布,却井未实施。1904年初又颁布t 由张之洞、张百熙、容庆合词的《奏定学堂章程》(以下 简称《章程》),即癸卯学制,其中包括蒙养院制度

       癸卯学制是我国清末第一个在全国颁行的学制,第一 次用国家学制的形式,把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确定下来,把社会幼儿教育机构的地位固定下来,使蒙养院成为我国 最甲的学前教育机构。.可以说,癸卯学制所定位的蒙养 院,是我国幼儿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里程碑。

       2.课程设置

       保教科目和教学方法《章程》规定,蒙养院保育教 导的科目有四:游戏、歌谣、谈话、手技。当时蒙养院普 遍设置了行仪、日语等课程。

       3.师资及培训

       我国第一所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创办于光绪 1903年8月,当时聘请了3名日本保姆负责经办,有户

       野美知惠担任园长,井拟词r《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保育科目包括行仪、训话、幼稚园语、日语、手技、唱

       歌、幼嬉7项。并规定一切费用除伙食外均属写备。湖南 写立蒙养院于1905年开办,聘请日本两女士为保姆,招 }I} 46岁的儿童。

       为了解决蒙养院帅资数晕小足及质晕低下的问题,清 政府采取份条措施:一是派人出国(主要是日本)‘学习幼 儿帅资课程和管理理i'e.;_是继续聘请受过:;lJ等教育和专 门训练的外国女子(主要是日本女子)到中国蒙养院任 教;份是创办女子帅范学堂或其他幼帅培训机构(如保姆 传习所),大力培训蒙养院帅资。

       生搬硬套日本模式带来r小良的后果,张雪门光生曾 批判清末仿效日本办理的蒙养院:他们将谈话、排版、唱 歌、识字、积木等科目,一个时问一个时问规定在功课表 上,教帅:}} r}}的^h在上面,蒙养生很端正的^h在下面。教 帅教一样,学生学一样,全部活动小脱教帅的帅范,儿童 小能自己别出心裁,也小许其别出心裁。至于各种}具和 材料,如果教帅小给,儿童自然小能自由取用,且放置的 地方很高,儿童业欲取而小得……在这种教育底下,儿童 是被动的,充满r压迫的芳闷。所学的全是零零碎碎的知 识技能,都是浮面的、虚伪的,日子稍久就立刻忘怀了。

       _、第_次浪潮学习欧美

       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政治民主和科学进步,反 对为封建服务的旧传统、旧道德、旧礼教,井JI始r马克 思主义的传播。这一思想解放运动给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 深刻的影明,在教育领域内掀起了一个空前深入)’泛的批 判传统封建教育和宣传、介绍两方教育理沦、教育学说,;马克思主义草本教育观点的热潮,从而使各种教育思潮和 教育运动得以产生和发展。以此为背景的我国现代幼儿教 育,因为有了新的借鉴,也从过去的主要学习日本转向卞 要学习欧美,井在探索和实践中总结了自己的经验,莫定 了学前教育中国化和科学化的良好草础。

       1.新的指导思想儿童中心论

       在当时国外的各种对我国学前教育产生)广泛影明的教 育理沦,;教育思潮中,影明最大的莫过于杜威的实用主义 教育思想,;儿童中心沦。儿童中心沦反对传统的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主张从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出 发,以儿童自身的活动为教育过程的中心。

       2.新课程设计教学法

       根据杜威理沦由克伯屈创制的设计教学法,与传统的 分科教学完全相悖。设计教学法以儿童生活中的事件为中 心,组成学习的单元,有预定的计划及目的,但总以儿童 活动为中心,使一切活动出于他们自己的自发。陈鹤琴光 生在充分吸收杜威及克伯屈理论的草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单元教学(即整个教学法),井最甲在南尔、苏州、南通一带试行。

       3.新学制,幼稚园制度的确立

       1921年,孟禄来到中国进行调查井宣传其教育理沦。在他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下,1922年11月公布了《‘学校系 统改革令》,又千戊学制(新学制)这个学制将蒙养园改 称为幼稚园,规定收受6岁以下的儿童,井把幼稚园正式 列入学制系统,确立了它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 阶段的地位。

       4.幼稚园课程标准的规定

       1932年10月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共分 份部分:

       第一部分为幼稚教育总目标,该目标体现了尊重儿童 及其发展,追求儿童身心健康、快乐和幸祸及为人生发展 莫草的总原则。

       第_部分为课程范围,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 戏、社会和常识、}作、静息、餐点共7项,每项均列有 目标、内容及最低限度要求。

       第份部分为教育方法要点,共17条,其主要内容为: 规定将各科打成一片,实行课程(作业)中心制的设计教 J学;幼儿在园时问,全日约六小时,半日约份小时;各种

       作业就由儿童各从所好,自由活动。但是每日必有一次I才I 体作业,故事、游戏、音乐、社会和自然大都} }J由教帅引 导,施行团体作业;教帅是儿童活动中的把舵者、儿童问 题的最后的裁判者,教帅需细微、全面地观察儿童井记 录;必须充分利用户外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井注意设备要 合乎我国的民族性,合乎当地社会情形,要适应儿童需要 和小违背教育的意义等

       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由于是由我国专家学者在总结自己实践经验的草础上,根 据我国的国情编词的,业然也吸收和借鉴了两方的学前教 育思想,但充分体现了洋为中用的精神,因此它很富有民 族性;同时它以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等学科的理沦为 指导,对教育内容和方法所作的各项规定,都比较衬合儿 童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操作 性。业然它在有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和小足,如要求 仿照蒙台梭利的办法日_儿童定时进行静默等,但从总体上 来说,它对我国学前教育向中国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提高我国学前教育质晕,起了重要的作用。

       份、第份次浪潮学习苏联

       建国初期,我国教育界积极向苏联学习其幼儿教育理 沦和经验,这对改造我们的旧教育,建设新教育,起了积 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小够、生搬硬套的弊端。这些 在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 园暂行教学纲要》两个试行草案中得到体现。其要点如下:

       1.幼儿园的主要目标及教养原则

       (1)培养幼儿草本的}J生习惯,注意其营养,锻炼 其身体,保证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

       (2)培养幼儿正确运用感写和语西的草本能力,增

       进其对于环境的认识,以发展幼儿的智力。

       (3)培养幼儿爱国思想,国民公德和诚实勇敢、团结、友爱、守纪律、有礼貌等优良品质和习惯。

       (4)培养幼儿爱美的观念和兴趣,增进其想象力和 创造力。

       幼儿园教养原则:使幼儿全面发展;使教养内容和幼儿 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幼儿有独立活动完成简单任务的机会,使幼儿习惯于集体生活;使必修作业、选修作业以及户外活 动配合进行;使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密切配合。

       2.系统性教学的确立

       幼儿园教养活动项目共6项:体育(包括日常生活、卫生习惯、体操、游戏、舞蹈和律动等);语言(包括谈 话、讲述故事、歌谣、谜语);认识环境(包括日常生活 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图画、手工(包括图画、纸工、泥工、其他材料作业等);音乐(包括唱歌、表情、听音乐、乐器表演);计算(包括认识数目、心算、度 晕)。

       .可见,在当时实行的是苏联式的系统性、科学性的分 科教学,抛弃了陈鹤琴、张雪门等学前教育光驱所倡导和 试行的单元教学法。

       新中国成立之初,学习苏联的教育理沦和经验对有目 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作出了 可贵的贡献。但是,苏联专家、‘学者及其教育思想对我国 的学前教育的影明并不完全都是积极的,他们对两方当代 教育制度和教育理沦的片面观点,他们过分强调集体统一、正规化、教帅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的作用等思想,也都影响了我们的学前教育工作。如加强了计划性,忽视

       了灵活性:注意了集体,忽视了个体:机械划一,重教轻学,等等。在学习苏联经验的}J时,导致了对杜威实用主

       义、儿童中心沦等的彻底批判。

       四、第四次浪潮博采众家,为我所用

       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两方光进的儿童心理教 育理沦、学前教育方案逐渐引入我国,对传统的教育观念 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如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沦、维果 兹草的社会认知发展理沦等等。这些理沦认为学前儿童是 自身发展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儿童的发展是通过自身,;环境的交 互作用得到实现的;儿童是在活动中不断发展的,课程应 通过组织生活的、教学的、游戏的等教育活动进行。学前 教育应保证每一个幼儿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在身体、认 知、情感社会性等诸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整体的发展,为 每一个幼儿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去创造条 件。教帅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提供环境、控制环境、调整环 境份个方面,而不是包办、代替。

       这个时期,我国学前教育专家、学者在学习外国光进 经验时不再拘泥于一家之言,而注重博采众家,为我所 用;更注重结合本国、本地区、本园情况,创建自己的特 色,过去我国学前教育的宝贵经验也得到了继承,;发扬,如陈鹤琴光生创建的单元教学等等。这些观点都明确体现 在教育部2022年7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

       根据我国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要创建理想的学前教 育模式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走有自己特色的学前教育发展之路,依然是我们不断探索 的问题。

第二篇:近代以来我国教育制度演变

       近代以来我国教育制度演变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过后,中国开始进入了近代社会,中国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大变革时代。1840年前后,中国的教育主体还是传统的封建教育,但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几种新教育,一是地主阶级内部提出了改革封建教育,向西方学习的思想。鸦片战争后,清朝已成为一个衰落的封建帝国,教育仍然沿用旧制,日益空疏腐败,社会矛盾不断加深,主要表现在:1、科举制度腐败。清末科举流弊百出。“四书”中可以出的题目大多出尽,考试严格规定文章必以八股为体裁,书写字体必用小楷。2、官学名存实亡,私学教育空疏腐化3、实行思想钳制,大兴文字狱。为了维持摇摇欲坠的统治,清朝政府极端顽固守旧,闭关自守,对知识分子实行高压政策,进行思想钳制,不允许有任何新思想产生。这种教育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抵御不了外国的侵略,地主阶级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改革封建教育、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代表人物是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

       伴随着鸦片战争的炮声,中国传统的封建专制主义教育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演变。

       (一)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

       以龚自珍、魏源等启蒙思想为先声,以洋务教育为标志,中国近代教育开始起步并出现了以教会学校和洋务学堂为代表的新式学堂。虽然后来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这些新式学堂表现出来了不同特点,但毕竟使中国教育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除了举办洋务学堂以外,洋务派还开了官派留学教育的先河,19世纪70年代留学教育开始起步,以后成为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与此同时,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批评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要求改革传统的教育制度呼声越来越高,清政府终于在1902年和1904年颁布和实施了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制度——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除了政府国人主动学习国外思想教育外,外国人也在向中国输入西方文化,并开始在中国建立新式学堂。早在鸦片战争前,西方科学文化便随着传教士的脚步,悄然渗入中国大陆,当时意大利耶稣会教士利玛窦等人,开始传播自然科学和技术,逐渐地把西方数学、天文学、医学、地理学等科学介绍到中国。这时西方文化的渗入并不具侵略的性质,并不危及天朝帝国的尊严,也没有替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危险,故自皇帝至一般士大夫皆能接受。并且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虽然没有直接规定文化教育侵略的条文,但是英国夺得了五口通商、协定关锐、领事裁判权以及最惠国待遇等。这就开始了剥夺中国的主权,为文化教育的侵略打开了大门。1844年,签订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明确地获得了建教堂、传教、办医院、办学校的权力,并且还要受清政府的保护。列强利用这些不平等条约,夺取了在中国办教育的特权,为其文化侵略大开其道。总之,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国门被强迫打开后变化的形势,传统教育已难发挥维护中国社会生存发展的作用,开始了艰难的改革历程,逐渐由以民族文化为中心的封闭型教育向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开放型教育转变。

       (二)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

       随着资本主义的逐步发展,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到90年代转变为救亡爱国运动,即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他们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影响,要求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但是由于他们的阶级力量还十分薄弱,加之他们大多是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的知识分子,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既有反侵略、反封建的要求,又有软弱性。这种软弱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用更彻底的手段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只有一手抓皇帝,屡用上书请愿的办法,希望能说服光绪皇帝接受变法主张,并且自己来兴办学校、设立报管、著书等来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维新性质的学堂有两类。第一类是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培养变法人才办的学堂。主要有万木草堂、时务学堂、通艺学堂、浏阳算学馆等,影响最大的是万木草堂和时务学堂。万木草堂由康有为任总教授、总都督,并在教学和教学组织管理方面亲力而为,讲学效果显著。万木草堂在研究、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培养变法骨干上起了重要作用。时务学堂于1897年10月在湖南长沙创办,梁启超被聘为中文总教习。时务学堂办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有变法思想,有广博的知识。梁启超就任总教习以后,亲自制定了一个《湖南时务学堂学约》,规定学纲十条:立志、养志、治身、读书、穷理、学文、乐群、摄生、经世、传教。梁启超在此讲学数月,推动了维新运动在湖南的开展。资产阶级维新派办的学校,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别于封建主义的旧教育。从这些学校里,培养出一批变法人才,如梁启超、陈千秋、徐勤就是康有为办的万木草堂的高才生。

       1898年6月11日宣布变法至9月21日的“百日维新”中,资产阶级维新派积极推行新政,通过光绪皇帝,颁布了大批维新变法诏令。在北京设立了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的设立,早在百日维新前就有议论。“新政”开始后,总理衙门委托梁启超起草了《京师大学堂章程》,共分8章52条,上报光绪皇帝。光绪帝派孙家鼐为管学大臣,管理大学堂事务。1898年9月政变发生,新政停止,但京师大学堂并没封闭,于当年11月正式开学。后来,其封建性明显加强,所招收的学生,完全是五品到八品的官员和举人。民国初年(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

       “百日维新”期间筹办的各级学堂,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和愿望,对封建传统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所荡起的思想解放潮流,影响至深。

       (三)辛亥革命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

       20世纪初,在民族危机和人民反抗斗争的推动下,中国资产阶级逐渐分化成两派——革命派与改良派。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革命思想,建立革命组织,掀起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过程中十分重视举办学校,创办了很多新型学校。如上海的爱国学社,爱国女校,湖南的明德学堂,安徽的安徽公学、浙江的大通师范学堂等。这些学校对清末资产阶级革命起到了很大的组织和宣传作用。

       1、爱国学社:1902年4月,章太炎、蔡元培等在上海创立中国教育会,由蔡上海南洋公学学生反对学校当局无理开除学生,学生200余人愤而罢课退学。中国教育会支持学生的斗争,于1902年11月,为这些退学学生成立了爱国学社,蔡元培为总理。以后各地学生凡因受迫害或被开除的,都纷纷加入爱国学社,教员都是全国有名的学者和爱国人士,讲授各门科学都重视思想的陶冶和军事的训练,以助于锻炼精神和暴力革命的需要。这些报刊成为爱国学社向社会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学社的声望和影响日益增高,曾有力地声援全国各地的**。但也为此,爱国学社引起了清政府的忌恨,他们逮捕了邹容和章太炎,爱国学社也被迫解散。

       2、爱国女校:是中国教育会蔡元培等1902年冬在上海创办的一所提倡男女平等,妇女独立的学校。课程有外语、理化、代数、几何、法国革命史等。爱国女校为辛亥革命培养了不少坚强的女战士。1908年后,成为普通女校。

       3、大通师范学堂:1905年9月,光复会领导人陶成章、徐锡麟等人在绍兴创办大通学堂,后改为大通师范学堂。该校设体育专修科,6个月毕业。1907年,该校由秋瑾主持校务。

       这些新式学堂是中国主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清政府挣扎过程中的产物,是主动的接受与改变。而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的在华办教育的权利后,都进行了对中国的思想侵略。

       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美、法等国各派教会以培养为教会服务的牧师、教师和为外国在中国经营企业、事业服务的人员为目的,在中国开始办教会学校,所进行的教育称为教会教育。

       教会教育:

       早在1818年,英国传教士玛利逊,曾在马六甲开设一所英华书院,目的是扩大影响,宣传基督教。教会学校的招生对象以贫苦人家的孩子为主,大多免收学费和膳食费;办学目的是为了在中国人中培植一批传教助手,扩展传教的速度。早期教会学校培养出一批为教会服务的洋奴,但这种学校是在中国土地上出现的新式教育,在办学形式、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员等方面,都突破了原有封建传统教育的模式,培养了一些具有改革思想的人才。虽然这并非侵略者所愿,但毕竟给中国的教育输进了一点新的因素。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与清政府新签或修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夺取了在中国内地建学校等特权。同时,西方列强在中国开办的企事业日益增多,洋务派兴办的洋务事业不断发展,这些都需要越来越多的新式人才,因而促进了教会学校的发展。教会学校在课程上,主要有宗教、外语、西学和儒家经典。1877年5月,为了适应教会学校的发展,规范教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以英美为首的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在上海组织了一个“教科书编纂委员会”,目的是把“基督精神”加进教科书中去,以奴化中国学生,控制教科书的编纂权。这是近代第一个在华基督教教会的联合组织。西方传教士在华开设的教会学校,不需要中国政府立案,只需它的认可即可。另外,各国还在20世纪初以后,使许多教会大学在其国内立案。如上海圣约翰大学、南京金陵大学,分别在美国哥伦比亚州大学和纽约州大学注册立案。于是,这些学校就成为设在中国的美国附属学校,学生可升入外国大学研究院,可获学位,中国的高等教育逐渐成为留学教育的预备学校,进一步发展了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侵略。

       然而,有侵略就会有反抗。随着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深,教会学校迅速膨胀。据统计,到1926年,基督教、天主教两教会在我国已有教会小学1.4万余所,中学400余所,大学19所,学生80万人。这些学校无一向中国政府立案注册,严重侵犯了中国教育主权。进入20世纪以后,在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影响下,各地会党纷纷领导人民抗洋兵、毁教堂。青年学生更掀起了反抗斗争,许多教会学校的学生,不断罢课、退学,表现了中国青年不可辱的民族气节。1922年以“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要在中国清华学校举行第11次大会为导火线,爆发了空前的非基督教运动,进而发展为收回教育权运动。“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是传教士穆德组织的。他在中国北京开会的目的是讨论“学校生活基督化”和“如何宣传基督教于现代大学生”等问题。针对这个新的侵略行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3月在上海领导发起组织“非基督教学生同盟”,发表宣言,通电全国。揭露基督教的反动本质及教会学校里所进行的文化侵略。随后全国30多个地区组织了类似的组织,形成了一个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运动。

       1925年“中华基督教教育会”不得不有所收敛改换侵略形式,承认“应向政府注册,遵守政府之规定,受政府之监督指导”。同年11月16日,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6条。规定外人捐资办学应作为私立学校请求政府认可,校长需为中国人,中国人应占学校董事会名额之过半数,学校不得以传布宗教为宗旨,课程须按部颁标准,宗教科目不得列为必修科等。尽管教会学校的教育权并没有因为收回教育权运动而得到彻底的收回,但收回教育权运动给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以重大打击,是日后教会教育走向本土化和世俗化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留学教育

       经历了种种屈辱、痛苦、比较、反思之后,国人意识到中国和西方的差距,并开始考虑如何向西方国家学习。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起步和发展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曾出现过一些零星自发的留学行为,留学生基本是教会学校的学生。倡导由政府派遣出国留学人员是在洋务运动开始之后。洋务派曾派不少留学生到英、法、美、日等国学习军事、技术和自然科学。如:1875年闽浙总督沈葆桢派遣福建船政学堂学生5人,前往法国学习船政,1876年李鸿章派7人赴德国学兵技。洋务派办留学教育是要维护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培养洋务人才。但它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过程中最名副其实的一步,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推进之功不可磨灭。历史的事实也说明,这些留学生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文明,学到了近代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知识,成为一批新型的知识分子和优秀的爱国知识分子。其中有科学技术人才如詹天佑、哲学政治学人才如严复等。在清末新政的刺激下,近代留学教育在进入20世纪后骤然勃兴,形成了规模盛大的留日高潮。由于留日高峰的形成,也引起美国的注目,认为这不利于美国在华的长远利益。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决定从1909年起,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一部分以“先赔后退”的方式退还中国,以发展留美教育。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中国尚无一套完备的现代学校系统,中国较完备的现代学校系统是在洋务运动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是教育制度的主干,随着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成功对中国的刺激和大批西方传教士对西方教育制度的译介,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批评传统的教育制度,要求改革传统的教育制度,培养真才。清政府为了缓和人民的不满情绪,以维持其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于1901年开始推行“新政”。陆续颁布一些改革政令,其中包括颁行新的教育制度,改革和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等。新的教育制度包括了“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在“癸卯学制”实施了8年后,1912年1月,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在教育方面,于1月9日成立中央教育部。并于1912年9月3日,颁布《学校系统令》,称为“壬子学制”。1913年,教育部又陆续颁布了各级各类学校法令,补充了这个学制,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学制系统,称“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很大进步,它缩短了学制年限3年或4年;取消了毕业生奖励出身的制度,消除了科举制度的阴魂;女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地位,癸卯学制中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壬子癸丑学制中,普通中学、中等实业学校、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都规定设立女校,初等小学还可以男女同学;从课程的改革上,取消了忠君、尊孔的课程,增加了自然科学课程和生产技能的训练;改进了教学方法,反对体罚,要求教育联系儿童实际,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虽然也有许多不彻底的方面,但它是近代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第一次系统的改革,它突出了资本主义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较全面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是资产阶级新教育反对封建主义旧教育的一次重大胜利,有着历史进步意义。

       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教育能提供具有文化知识的劳动者。在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下,一些知名人士如胡适、陶行知、黄炎培等人都纷纷提出了改革学制。1922年9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对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的学制草案稍加修改,于同年11月以大总统名义公布施行,即壬戌学制。一般称这个学制为“新学制”。“新学制”提出七项标准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即: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等。在讨论学制的同时,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组织了“新学制课程起草委员会”,1923年该委员会公布《中小学课程纲要》。小学设国语、算术、卫生、公民、历史、地理、工用艺术、形象艺术、体育、音乐等科。普通科分文理两组。公共必修科目有:国语、外国语、人生哲学、社会问题、文化史、科学概论、体育1922年学制的公布,结束了辛亥革命后教育上的混乱状况,反映了“五四”以来新教育改革的一些基本要求,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到一个重要阶段的标志。“新学制”除以后在学分制和综合中学制等方面有所改动之外,基本上沿用到全国解放。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制度由封建主义变为了具有先进思想的社会主义。马列主义理论及思想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千年的封建教育制度演变为现代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中国的教育制度变得实用、开明,成为了改革开放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

第三篇:近代以来

       近代以来,在西方强势文明的打压之下,中国人作为一个族群、一个整体,一心想着“富国强兵”,而难以顾及所谓人文、人性、人本等等精神的建构与发展。此即李泽厚先生所提出的著名论断:“救亡压倒启蒙”!晚清以降,中国历史中的许多大事件都是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的。从国家与民族的层面,洋务运动、清末革命、军阀混战、民国革命、抗日战争、国内战争、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经济挂帅、红色资本主义、GDP主义、功利哲学……无一不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这一目的。从社会与个人的层面,传统解体、全盘西化、理想主义、反道德主义、拜金主义、狼性精神……无一不是在“富国强兵”的口号下,逐渐迷失人性、迷失传统、迷失道德。“救亡压倒启蒙”这一命题的最终结果就是,中国人在完成了独立自主、富国强兵之后,不得不再次回过头来考虑人文关怀、人性回归、精神重建、思想启蒙等等问题。我们可以以“启蒙”一语概括之。与民国期间曾经出现过的“启蒙”不同,这种在上世纪80年代再度开启的“启蒙运动”具备了两层内涵,一层是继续承继“五四”精神的民主与科学启蒙,这在上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另一层是海外新儒家们“反哺”大陆所出现的儒学、国学启蒙,这在上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时至如今,虽然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远非当初人们所能想象,而文化、出版、人文等领域的虚假繁荣与泡沫效应也远非当初人们所能企盼,但是,热闹的背后,没有道德、人性、责任等等精神作为支撑的中国社会,所面对的却是人文精神在更深层次中的再度缺失。以《狼图腾》为代表的缺少人性与人文关怀的思想、作风盛行于世。官场如是、商场如是、军队如是、甚至学校亦如是!在当前的社会上,人们四处可见人情淡漠、弱肉强食、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关系满天飞、有钱能使鬼推磨……近年来群体性大事件的不断发生,也在以血的代价质疑着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道德等各个层面的现存体系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云南、贵州等地居民围攻地方政府、与警察直接对抗,出租车司机的大罢工与暴力骚乱,失地的农民与下岗的职工不断上访、围堵地方政府……无一不是对政治、行政体系的直接挑战。

       三鹿奶粉事件、完达山药品事件、味全奶粉事件、红心蛋事件、金华火腿事件、苏丹红事件……无一不是对经济、社会、道德、责任等“良知”的质疑与挑战。

       充满奴性的清宫剧、极度庸俗的小品、抄袭剽窃事件不断的学术界、以成显规则的娱乐界性规则……无一不是对原本高尚的文化、思想、艺术领域的讽刺与颠覆。在弄清楚了中国当前的如上问题的基础上,对于本文以及此后的文章而言,最大的挑战在于,面对当代社会所存在的这种人文精神缺失的格局,儒学又能怎样呢? 在此前的发表于网络的许多文章中,本人也一直在谈论儒学与儒学的意义,有兴趣者可以去查阅。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本人还将逐步写下一系列与这一主题相关的文章。还望关心儒学、关心启蒙、关心中国人文精神、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人士能够注目于此,不吝赐教!若能在这一问题上与众高手切磋琢磨,往复辩难,将是在下的荣幸!

       最后,有一点还需声名,尽管本人以儒学为安身立命之所,也以儒学为治学处世之道,但本人并不迷信儒学,也不相信儒学能够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一切问题。此处单提“儒学还有什么用”,只是因为既然已经明了当前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所在,那么,作为一个儒者,我们自然思考从儒学的角度将如何应对,从而提出更为详细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此,即能够为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与改善提供一己之思,也不失为论证儒学能够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继续生存、延续、发挥作用之一种方式。将这种思考的结果放置在网络之中,就是希望能够在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竞争性的平台中去检验这种源自儒家的方案是否能够有效、是否经得起辩难、是否能通过考验。我们所期待的绝不是唯一的真理,也不是万能的救世主,更不是一片光明的天堂,而是能够让我们以理性去思考的知识,是能够让我们在常识中生存得更好的体系,是能够让我们远离地狱地幸福安康地生存于人间……

       我们期待的并不多,仅仅是希望能够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独立自主地生存于天地之间!

第四篇:外国近代美术史

       史前美术

       法国和西班牙的壁画: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画面主要以原始时代的动物形象为主,颜色主要以黄、红、黑为主要颜色。总体风格:写实、生动、活泼、豪放。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被称为“史前的西斯庭”,“受伤的野牛”“野牛群壁画”

       英国的雕塑:

       古埃及艺术的正面率:就是指表现人物时,头部为正侧面,但是眼却是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运用以上的表现手法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处理。是

       为了使人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和完整,这也是埃及绘画追求完整性的体

       现。《海夫拉坐像>

       古埃及写实主义风格的雕塑作品:<村长像><书记员>

       古埃及壁画和浮雕有共同的程式:1正面率:表现人物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2模带状排列结构,用水平线划分画面。3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4填塞法,画面充实,不留空道。5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多为褐色,女子为浅褐色或淡黄色,头发为蓝黑色,眼睛为黑色。古国王时期的浮雕代表作:“纳米尔古板”等都严格遵循这些程式。

       古希腊瓶花:几何样式,东方样式,黑绘式,红绘式,白底彩绘

       古希腊艺术的四个时期及其代表艺术:

       1几何纹样化时期:底庇隆陶瓶。

       ② 古风时期:瓶画建筑雕刻

       a.“库罗斯”和“科丽”雕像、“古风式微笑”;

       b.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的陶瓶艺术;

       c.希腊神庙的典型样式――“围柱式”神庙以及两种基本柱式。

       ③ 古典时期

       a.古典初期:德尔菲的驭者、掷铁饼者、持矛者;

       b.古典盛期:此期的建筑和雕塑最为完美地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理想。雅典卫城的建筑和雕塑最有代表性。雅典卫城由帕特侬神庙、厄瑞克忒翁神庙、山门、胜利女神庙组成;

       c.古典晚期:出现了新的建筑类型和古希腊第三种重要柱式。三位杰出的雕塑家。头像、尼多斯的阿芙洛狄黛、刮汉污垢的运动员等雕塑作品。

       ④ 希腊化时期

       a.帕加马城:宙斯祭坛;

       b.罗德岛派:拉奥孔群像;

       c.雅典:狄摩西尼;

       d.亚历山大里亚:努比亚少年、拔刺的少年;

       e.�@氨就�:米洛的维纳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古希腊3种柱式:多利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分期、各阶段的艺术特色、影响:

       ①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美术:中心在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绘画之父:桥托。“乔托”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伟大先驱之一乔托的艺术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水岭。

       “马萨乔”: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传统艺术,他以科学的探究精神,将解剖学,透视学的知识运用于绘画。作品:《出乐园》《纳税钱》。

       “桑德罗·波提切利”: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作品《维纳斯的诞生》《春》表达了画家对美好事物的爱恋,洋溢着人文主义乐观精神。

       2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美术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雕刻家多纳太罗,画家马萨乔

       马萨乔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繁荣期

       ②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美术:

       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我代表的一批美术家,进一步完善了15世纪意大利人的探索,使理性与情感、现实与理想在美术品中获得了完美统一,使形与空间的关系获得了高度和谐,从而为再现性的美术确立了一种经典样式,给后世提供了效法的最佳范例。

       ③样式主义美术

       拉斐尔去世之后,一批年轻美术家的创作背离了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理想和原则,抛掉了它那种自然、和谐、单纯的艺术风貌。他们追求一种视觉效果独特的、形式感很强的风格。出自他们手中的作品,往往带有刻意雕琢、冷漠疏远的味道,颇具主观与幻想的色彩。这一美术现象,流行于盛期文艺复兴之后,巴洛克时代之前,史家称之为样式主义美术。

       ④影响:由意大利确立起来的具有再现性倾向的古典美术的基本原则,一直影响着以后好几个世纪的欧洲美术发展。

       .达?芬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①艺术特色:把自然科学知识引入美术,是15世纪意大利人的重大贡献,达?芬奇继承了这种传统并大大完善了它。如他的代表作壁画《最后的晚餐》完美的构图、和谐的形与空间、丰富的心理刻划,都显示了古典美术大师达?芬奇的艺术特色。

       ②代表作:木板油画《岩间圣母》、壁画《最后的晚餐》、油画《蒙娜?丽莎》;

       2.米开朗琪罗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①艺术特色: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以力量和其实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他早年的雕塑《大卫像》是最鲜明展示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特点的作品。他真正实现了把生命从石头中释放出来的理想,以精湛的技巧、强烈的信心,雕凿出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

       ②代表作:雕塑《大卫像》、《摩西》、西斯廷天顶画《创造亚当》、祭坛画《末日审判》、雕塑《基督下十字架》、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穹隆;

       3.拉斐尔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①艺术特色:拉斐尔的作品一直被人们视力为古典美术精神最完美的体现。他是西方美术史上最擅长塑造圣母形象的大师。他那一系列圣母像,把感性美与精神美和谐无间地统一起来,从而传达出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永恒感情。纯真优美、庄重自然、明快清晰、和谐简洁,这些古典美术最为推重的品质,在拉斐尔身上获得了最鲜明的体现。

       ②代表作:油画《圣母的婚礼》、《美丽的女园丁》、《西斯廷圣母》、《座椅中的圣母》、壁画《雅典学派》;

       .提香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①艺术特色:是威尼斯画派的泰斗。提香喜欢表现五光十色、散发欢乐生活气息的华美世界。

       他的作品往往充满欢乐和世俗的情调。威尼斯画派画家素以用色著称,提香是其中的佼佼者。油画这种发挥光色表现力的形式,在意大利是由提香等人完善起来的。

       ②代表作:油画《酒神节的狂欢》、《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戴荆冠的基督》、《英国青年男子像》;

       7.威尼斯画派的代表性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①乔尔乔尼:油画《入睡的维纳斯》、《暴风雨》;是启蒙者

       ②提香:油画《酒神节的狂欢》、《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戴荆冠的基督》、《英国青年男子像》;是集大成者

       ③委罗涅塞:油画《利未家的宴会》;

       ④丁托列托:油画《圣马可解救作奴隶的基督徒》、《最后的晚餐》;

       样式主义: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大师创作的一大批光辉灿烂的美术品,确立了一种完美的典范。在人们眼中,它们是最理想最完善的化身,后来的美术家面对它们不禁有面对沧海之感。意大利一些年轻美术家,受到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创作的鼓舞,不顾他们作品的内在精神,希图仿效和发展他们的风格;另一些更有才能和抱负的人,则致力于形式语言上有所变化、有所创新,注重在作品中显示他们自己的特点。总的看来,他们的创作背离了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理想和基本原则,抛掉了它那种自然、和谐、单纯的艺术风貌。他们追求一种视觉效果独特的、形式感很强的风格。出自他们手中的作品,往往带有刻意雕琢、冷漠疏远的味道,颇具主观与幻想的色彩。但对那些口味别致的人来说,它们倒是相当有魅力的东西。这一美术现象,流行于盛期文艺复兴之后,巴洛克时代之前,史家称之为样式主义美术。国人也有据西文译成风格主义或矫饰主义美术的。佛罗伦萨是样式主义美术的发源地和最重要的中心。在萨托门下,出现了样式主义早期代表庞多尔莫和罗素。

       (1)庞多尔莫

       庞多尔莫(Pontormo,1494--1557)本名雅各布·卡鲁西,具有鲜明个人风格,他的作品显示出更多新因素。

       代表作品 《基督下十字架》(约1526--1528),塞满画面的人物几乎全平贴在前景上,这些色彩轻淡、线条流利的人物仿佛像云朵一样飘在没有真实空间感的虚空中。他们缺乏体积感和重量感,就像单薄的剪纸一样。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一种非现实的意味。

       (2)罗素

       罗素(Giovanni Battista Rosso Fiorentino,1495--1540)是位颇有才气、风格独特的画家。罗素曾应热爱意大利美术的法国国王法朗梭瓦一世邀请在法国工作,从而把样式主义留在了枫丹白露,影响着法国美术的面貌。

       代表作品 《基督下十字架》(1521),虽与庞多尔莫上述名作题材相同,但却有自身的特色。几何形十字架、梯子和有棱有角的生硬人物形象组成了一个停滞凝固的绘画世界。画面上所有人物都仿佛中了妖法一样僵立在那儿,造成一种奇特的、惊恐不安的感觉,从而强化了作品的悲剧意味。

       (3)布隆基诺

       佛罗伦萨画家布隆基诺(Agnolo Bronzino,1503--1572),是样式主义全盛期的代表人物。他在庞多尔莫教导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素以笔法精致、感情冷漠、色彩刺目著称。

       代表作品: 《托莱多的埃莱诺拉及其子乔凡尼·德·美第奇》(约1550),就是鲜明体现他画风的完美例证。暗蓝色背景衬托着衣饰华丽的静止人物,刻画得十分精细的贵妇人神态冷漠,就像瓷人一样,具有冷冰冰的高雅气派。

       尼德兰画派:

       “罗伯特·康宾”“扬·凡·埃克”:《教堂中的圣母》《根特祭坛画》《阿尔诺芬尼夫妇像》4

       老彼得格鲁盖尔在农民风俗画中满怀热情地塑造了许多的农民形象人如《农民舞蹈》《农民婚礼》

       德国文艺复兴: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多才多艺,学识渊博,油画家,铜版画,家雕刻家,建筑师。他最早用版画表现农民和下层人民生活,《农民和他的妻子》《三个农民在谈话》《农民舞蹈》。小汉斯·霍尔拜因;《在伦敦的使节》

       埃尔·格列柯(艺术奇才);油画《拉奥孔》

       法国文艺复兴美术:枫丹白露画派从16世纪30年代开始,意大利艺术家来到法国参加枫丹白露宫的建筑工程,使得法国文艺复兴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地的雕刻家和画家在意大利样式主义画家罗索等领导下进行枫丹白露宫的装饰,逐渐形成了“枫丹白露派”。这个流派创造了灰泥高浮雕与绘画相结合的新的装饰效果,追求优雅、妩媚。

       西班牙文艺复兴美术:格列柯的艺术特色:埃尔·格列柯:《圣家族》、《基督诞生》。他以色彩和光线为主要表现手段,拉长的人物体态带有神经质的不安情绪,反映了没落贵族的忧郁的心灵。他的伟大之处还在于揭示了社会的矛盾,以哲学家一般犀利眼光洞察到了西班牙的危机。巴索的艺术特色

       17世纪欧洲美术

       17世纪意大利美术:卡拉奇兄弟及其画派:卡拉奇:壁画《维纳斯和安碦塞斯》。雷尼:壁画《黎明女神》。多勉尼基诺:《狄安娜之行》。卡拉瓦乔:油画《召唤圣马太》

       巴洛克美术家和贝尼尼:巴洛克式17世纪意大利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其艺术特点:1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是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2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3它有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4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5它的综合性,巴罗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6它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地位,7大多数巴洛克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巴洛克艺术16世纪后半期在意大利兴起,17世纪步入全盛时期,18世纪衰落。巴洛克的艺术风得到了教会的强有力的支持,主要流行于意大利、佛兰德新、西班牙等天主教盛行国家。巴洛克艺术对18世纪的洛可可和19世纪的浪漫主义都有积极的影响。意大利艺术大师贝尼尼和佛兰德新画家鲁本斯的作品都反映17世纪巴洛克艺术最辉煌的成就。

       奎尔奇诺:壁画《黎明女神》。科尔托纳:壁画《巴尔贝利尼家族的辉煌历史》。建筑家:波罗米尼《罗马泉圣卡教堂》、《圣伊沃教堂》。鲁本斯《劫留西帕斯之女》《爱的乐园》,贝尼尼:贝尼尼是17世纪巴洛克雕塑最杰出的代表。他的雕塑作品热情奔放而富于戏剧性,强烈的动态具有旋风般的力量,在雕塑上发展出一种奇特的空间关系和幻觉效果。其技巧娴熟流畅,造型光洁精致,富有贵族气派。他还善于把雕塑与装饰性的背景相结合,利用特殊的光线使雕像与建筑融为一个整体。《大卫》、《圣德列萨的神迷》。

       17世纪荷兰美术:l)肖像画家哈尔斯

       荷兰绘画三大师之一的哈尔斯《吉卜赛女郎》、《微笑的酒徒》

       (2)伦勃朗

       群像画《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浪子回头》、《耶稣治愈病人》

       (3)风俗画家和维米尔《倒奶的厨娘》、《称珍珠的妇人》《画室》《读信的少女》

       (4)风景画家

       戈延《乡村景色》

       (5)静物画家

       卡夫

       荷兰小画派:与哈尔斯、伦勃朗和维米尔同时代的画家们都被习惯地称作“荷兰小画派”。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名称,它准确地概括了17世纪荷兰美术的与众不同之处,即荷兰画派包括着许多支派。每一个城市都各有各的画派,一个城市之内也画派林立,各具特点。“荷兰小画派”的画家们是以题材的多样性来打动观者的。在他们的笔下常常出现的是谨小 慎微的小市民,养尊处优的贵妇人,美丽多情的少女,浪荡不羁的青年和勤劳质朴的仆人以及流浪汉和醉鬼等等

       17世纪西班牙美术

       苏巴朗:创作以宗教画为主。他以具有写实倾向的朴实严谨画法描绘着圣徒、圣徒的殉难和普通修道士的生活。这些作品中散发着庄严的宗教气息。《圣塞拉皮翁》(1628)、《圣芳济各在静恩》(约1639)

       委拉士开兹:他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冷静的观察力和形与色的完美结合。这优点是非常适合创作肖像画的,而作为宫廷画家,绘制王室成员和权贵的肖像,无疑是主要任务。《煎鸡蛋的老妇人》(1618)

第五篇:当代外国学前教育

       期末作业考核

       《当代外国学前教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文献法

       答:文献法是通过分析重要的学前教育文件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的一种方 法。

       2.美国幼儿园

       答:幼儿园以公立为主,公立幼儿园绝大部分附设于初等学校,成为初等学校的一部分。美国的幼儿园招 收5岁儿童,以半日制为主,重点是向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发展儿童的良好习惯,培养儿童同别人合 作的精神。

       3.保育所 答:保育所是日本的幼儿教育机构,是作为福利设施对缺乏保育条件的家庭的婴幼儿乃至少 年进行保育的机构,由厚生省管辖。

       4.和田实

       答:东京女子师范学校副教授,他的核心思想是自由保育论,批评恩物中心的保育。基本观点是(1)诱导保育。(2)游戏是基于幼儿自然本能的自发活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答:1.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

       2.百种语言。

       3.强调“互动关系”和“合作参与”。

       2.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的职业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答:在美国,培养学前教育师资采用多层次,不同规格的办法。一般来讲,幼儿园教师的培训由教育性的学院或科系完成。主要分职前教育与在职教师培训两种。职前培训即为培养新师资所进行的专业教育,在职教师的培训即对教师所进行的继续教育。职前教育的层次是职业中学、初级学院(两年制)、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在职教师培训主要是对教师进行短期教育。

       3.日本幼儿教育的主要问题。

       答:1.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2.幼儿园与保育所之间很难保持联系和统一课程,3.国立幼儿园和公立幼儿园、保育所教师的工资较高,造成私立幼儿园无足够合格的教师;

       4.迅速都市化造成儿童游戏活动的安全地带减少,对儿童健康有害的环境污染加剧。

       4.简述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答: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该模式的教育目标是以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儿童学业技能、道德知识和社会规则,形成今后成功接受学校教育必须的行为、读写算等技能。方法主要是强化。

       5.乌索娃的主要理论贡献是什么?

       答:1.将教学原理应用于学前教育领域,并加以具体化。

       2.确定了苏联学前教学的任务和内容。

       3.提出学前教学的新方法——指示法。

       4.确立幼儿园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必修作业。

       三、论述题(共30分)

       论述蒙台梭利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答:蒙台梭利学校的教育目标 :

       1.发展每个儿童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2.帮助每个儿童发展自信心。

       3.帮助每个儿童形成集中注意的习惯。

       4. 形成儿童永久的好奇心。

       5. 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坚持性。

       6.发展儿童的心理安全和秩序感。

       教育内容:

       蒙台梭利学校的教育内容包含日常生活练习、感知觉练习和初步的知识学习(书写、阅读和数学)三个部分。

       1.日常生活练习。通过日常生活的体验获得一些生活技能,开始学习把注意力集中在一项活动中,学习按照顺序来做每一件事情,通过自我指导来获得独立性。

       2.感知觉练习。通过视、听、触、味、嗅等感官的练习,增进儿童的经验,让儿童在考察、辨别、比较和判断的过程中扩大认知范围,为智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3.初步的知识学习。初步的知识学习包括儿童可以学会的阅读、书写和算数。蒙台梭利学校的教育方法 :

       蒙台梭利学校使用的教育方法是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有准备的环境、教师和教具三个要素组成。这三个要素是一个相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所谓

       有准备的环境,就是一个适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是一个能引发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的环境,一个充满自由、爱、营养、快乐和便利的环境。教师的角色应成为环境的提供者、自由的保障者、发展的协助者。

       蒙台梭利教具大体可分为四类:生活训练教具、感官教具、学术性教具和文化艺术性教具。教具具有“自我纠正错误”的功能,使幼儿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