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第一篇:大学生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大学生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法律意识是人们理解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人们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而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呢?应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社会主义法制得以真正实现。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国家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无条件地服从和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再次,也即最重要一点,即培养大学生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同时,应杜绝一切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培养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良好观念。另外,应培养大学生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我国宪法和法律从各个方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务,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以内,有着极为广阔的自由活动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现,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最后,应培养公民在法律面前八人平等的观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入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别、民族、种族、职业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运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享有特权。平等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律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的法制原则,所以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公民在法律面前八八平等的观念 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现今高校课程中也几乎都没有法律基础课,但在开展普法教育及开设法基课程时,应注导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今虽多数高校均已开设法律课程,但由于是公共课,课时少,学生多不加以重视,许多学生只求在期考中成绩合格,这与当初教育部关于设置此课程的初衷相违背。作为一名法学教师,笔者从“教“这方面谈谈在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的几点建议。第一,教学内容选择:如前所述,法基课属大学课程中的公共课,课时少因此在教学中,法学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部门法,如民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由干与学生密切相关,因此也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了解法律,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第二点即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往的普法教育,法学教师多采用讲.授这一单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因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只是通过开设法基课程,进行普法教育,不足以使学生真正提高法律意识。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笔者谈几个这方面的建议。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如前所述,我们的法学课程由于课时少,在教学;中,我们只能采用“少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更不用说去努力学习法,以法保护自己。

第二篇:大学生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大学生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法律意识是人们理解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人们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而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呢?应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社会主义法制得以真正实现。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国家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无条件地服从和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再次,也即最重要一点,即培养大学生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同时,应杜绝一切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培养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良好观念。另外,应培养大学生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我国宪法和法律从各个方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务,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以内,有着极为广阔的自由活动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现,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最后,应培养公民在法律面前八人平等的观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入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别、民族、种族、职业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运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享有特权。平等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律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的法制原则,所以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公民在法律面前八八平等的观念。

       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现今高校课程中也几乎都没有法律基础课,但在开展普法教育及开设法基课程时,应注导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今虽多数高校均已开设法律课程,但由于是公共课,课时少,学生多不加以重视,许多学生只求在期考中成绩合格,这与当初教育部关于设置此课程的初衷相违背。作为一名法学教师,笔者从“教“这方面谈谈在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的几点建议。第一,教学内容选择:如前所述,法基课属大学课程中的公共课,课时少因此在教学中,法学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部门法,如民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由干与学生密切相关,因此也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了解法律,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第二点即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往的普法教育,法学教师多采用讲.授这一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更不用说去努力学习法,以法保护自己。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因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只是通过开设法基课程,进行普法教育,不足以使学生真正提高法律意识。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笔者谈几个这方面的建议。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如前所述,我们的法学课程由于课时少,在教学;中,我们只能采用“少

       而精”的方法,在部门法选择上,磨刀能控与崇全有密切共连的几门部门法,但中国法学精深,我们要全方位了解我国法律,从而更全面提高我们的法律意识。则可通过开展以“某法”为主题展开知识智力竞赛,学生通过这一活动,能主动去学习合同法内容,提高学法兴趣,何乐而不为。第三,可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很多是课堂——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大学生涯极为枯燥,通过组织学生去校外分听法庭审理,能开拓视野,也能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某方面,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另外,对于现今社会上的一些著名案例,诸如“胡长青受贿案”、“远华特大走私案”等一些重大复杂案例,可组织学生看录像,或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大于权”的论点,从另一层面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最后,要彻底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转变大学生某些错误观念,也要重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思想道德水平,特别要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结合起来,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不学法,不懂法,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就不适应时代需要。因此,我们应努力提高法学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一批具有全面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班级:物电学院2022级机械班

       姓名:胡光华

第三篇: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

       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群体,近几年来频频在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介上出现,血淋淋的事实让人触目惊心,使我们很难想像创造这个事实的犯罪群体就是大学生。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康树华曾就大学生犯罪做了一项调查,其结果令人堪忧:20世纪60年代,大学生犯罪约占青少年犯罪的1%;20世纪70年代,大学生犯罪占到了青少年犯罪的2.5%;而近几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17%。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大学生犯罪比例上升,这的确令人深思。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寂寞的决心和恒心。

       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对我国大量输出的书刊、影视、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许

       多负面影响。

       受社会的不良的风气的影响。就大学生身边的就很多的不良风气,像如图书馆的书被乱图乱写,某些大学教授抄袭他人的学术论文被揭露„„,还有是社会上的凶杀,色情,受贿,贪污,蒙骗„„更可悲的是好人好事被冤枉的情况是时有发生,就这样一件一件的类似的事件的发生的同时,有些人们怕若上麻烦对好人好事是不闻不问。有很多的家长就这样教导他们的孩子不要多管闲事,常常把这些例子当成“教材”。不可否认这样的教育是不符合潮流的发展,好人好事被冤枉的情况也属少数。但是在这种让人学雷锋不讨好,反而招来一身的麻烦的案例是让很多的人接受了这样的一种观念“希望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有雷峰的出现,但自己又不想做雷峰”。这一些社会的不良的风气无形中让大学生把社会想得比现实更可怕,都可能污染大学生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成为大学生自身和教育界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时刻谨记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重大历史使命。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珍惜大学生活,从我做起,向先进人物学习,增强修养,知行一致,严于律己,见贤思齐,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朝着“真、善、美”统一的崇高境界迈进。

       第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新的生活理念,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顺境与逆境。“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第三: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

       第四: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做忠诚的爱国者。邓小平曾告诫我们“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

       第五: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创造人生价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六: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七: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无规矩不成方圆”。

       总之,大学生们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认清时代发展的形势,提高文化道德修养,加强法律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抵御不良行为的侵蚀,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做一个合法公民。

       而作为教育界,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正确的主张必须与良好的工作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实现方法体系的变革和创新。

       一是运用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必须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如教学录象,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以满足大学生求新、求知、求美、的要求,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美学特性及吸引力、感召力和渗透力。

       二是运用基础性教育与专题、典型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首先要着眼于基础性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切实了解和掌握一些基础性的东西,比如修养理论、法律知识等。在基础教育的同时,要进行一些专题教育,比如,举办“法律在我们身边”校园系列讲座,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社会成功人士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重点解决一些大学生关心的思想修养问题、人生伦理问题、道德与法律问题。

       三是运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目的的实现,不是在静止状态中,而是在动态中实现的。一方面,思想教育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着力解决他们的难点、疑点和关注的热点,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现实。另一方面,思想教育要注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发展学生的道德知识应用能力、行为选择能力、守法护法能力、理解他人的交流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总之,对于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需要大学生自己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努力,当然,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要努力做好,这是关键。

第四篇:大学生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范文模版]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艺设四班第一小组的王帅同学

       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

       2022年10月20日晚,西安音乐学院钢琴系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到西安外国语学院长安校区看望女友。当晚返回途中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西围墙外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某,药家鑫交通肇事后不仅不救助伤者反而因为害怕其看到自己的车牌号,担心日后找麻烦竟产生了杀人灭口的恶念。药家鑫拿出一把防身用的尖刀,朝仅仅只是轻度骨折的张某连捅数刀后,致受害人当场死亡。

       这个事件一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积烈反响,经媒体连续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并且极大地败坏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声誉。药家鑫事件虽属偶发个案,但教训是深刻的,并且从这个事件中映射出了的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存在了缺陷问题。这些事件不能不让人反思,为什么大学生会这样出现道德的滑坡呢?是教育问题?还是学生自身出现问题? 在我们看来,首先环境是一方面的因素,当前,互联网发展迅速,信息庞杂,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消极、迷信、黄色的内容。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有着重要影响。大学生身边的也很多的不良风气,像如图书馆的书被乱图乱写,某些大学生抄袭他人的学术论文被揭露等,更可悲的是好人好事被冤枉的情况是时有发生,就这样一件一件的类似的事件的发生的同时,有些人们怕惹上麻烦对好人好事是不闻不问因此大家多出现了这样的心理,“希望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有雷峰的出现,但自己又不想做雷峰”。很显然,这形成了一种很不好的风气,但在我们看来要想真正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就一定要先从我们大学生自己身上找问题,从我问大学生本身做起。因此,我们觉得大学生应当首先做好以下五点:

       第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因此只有树立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对于价值观,我们一定要正确地对待权力、地位、金钱。反对拜金主义,杜绝金钱至上的想法。第二,加强道德修养

       我们大学生使我们中华传统美德的最好继承者,在生活中,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乐于助人,勤俭节约,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见到老师的时候问声好,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有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积极打扫班级卫生,这些虽然看似很小的事情,但都实实在在的体现出来我们的修养。

       第三,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这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大学里要努力认真地而学习,有了最基础的文化素养基础我们才能寻求更高的提高,而且,学习是每个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努力学习本身就是自己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表现。

       第四,遵守社会公德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爱护公务,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社会中也要博施济众,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在献爱心的同时,自己也会感到十分欣慰。第五,增强法律意识

       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公共生活中的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规校级,牢固树立法律意识,以遵纪守法为荣,一违法乱纪为耻。

       我们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家肩负着伟大祖国复兴的使命,此我们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方向,而且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要做一名有道德有修养的当代大学生,不能是嘴上说说,更重要的是付诸行动,哪怕只是一些细小的事情,就是这样点滴的好行为,会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最后,让我用美国首位华裔市长黄锦波博士给中国大学生的新年寄语来结束本次演讲,他是这样说的: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有修养、有教养,比有文凭更重要。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人格、道德、做人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的终身。因此,我真诚地希望你们在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中,在整个人生道路上,千学万学一定要先学会做人,以良好的人品铸就崇高的人格魅力,以高尚的人格和道德修养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人生的辉煌!

       谢谢!

       —正文字数:1591-

       班级:

       演讲者:

       撰稿人:

       小组成员:

第五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知识点归纳

       本资料是由老师划重点,杨强精心整理而成

           

       大学生活的特点: 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适应大学生活的关键:

       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优良学风重点在于:

       当代大学生成才目标:

       社会活动的变化;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

       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 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的基本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两者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素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现实性和针对性都很强;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 注重知行统一;

       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 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的划分:从性质和层次上:理想分为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从时序上划分: 理想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从对象上划分: 理想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从内容上划分: 理想分为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  

       

        

          想;

       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理想和信念的关系: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意义: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  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确立理想信念: 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使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  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家;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祖国的主权和尊严;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

       

        做忠诚的爱国者:

       

         

       维护国家统一;

       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世界观: 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 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马克揭示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不但是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世界观与人生观: 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方面体现出来的;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     样的人生 才有意义;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态度: 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 意愿;

       端正人生态度: 人生需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反对拜金主义:拜金主义人生观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的人生观; 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一种把享乐主义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 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 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  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 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有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

        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 我价值 就没法存在;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他人和社会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评价人生价值的四个坚持:  坚持能力有大小和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资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

       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人生环境: 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总和; 科学对待人 生环境,主要就是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合理调控情绪; 

       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 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坚持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 互伴随、相互统一的;

       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在道德要求上,不应把享受个人的权利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先决条件,承担社会的责任,为社会作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他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仰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的起源:  

       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道德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的社会意识形态;

         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道德认识功能:

       是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调节功能: 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   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问题上,我们要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主义科学辨析,自觉避免各种错误倾向的影响;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强调个人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                

       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三个层次的道德要求:无私奉献、一心为公;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诚信建设;

       诚信: 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全面发展的前提;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道德修养: 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的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得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学思并重; 省察克制; 慎慎独自律; 积善成德; 知行统一; 公共秩序: 是有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有序的公共生活 :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网络生活的道德要求: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共财 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种类: 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20日)处罚程序;

       调查、决定和执行程序;(询问查证时间不超过8小时,情况复杂的不超过24小时)

       集会游行示威基本原则;政府依法保障原则;权利义务一致原则;和平进行原则;(文娱、体育活动,正常的和宗教活动,传统的民间习俗活动,不适用《集会游行  示威法》,此外,负责人应在举行日期的前5日前向主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

       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道路交通安全法》基本原则;

       依法管理原则;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

       职业的通俗表述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一定的职业是从业者获取生活来源、扩大 社会关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职业道德:

       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 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其适用范围是除公务员和比照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劳动农业者、现役军人等以外的所有劳动者;

       《公务员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适用于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法官和检察官; 《劳动法》基本原则: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按劳动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 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 协商、调解、仲裁、提起诉讼; 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 申诉、控告、仲裁、诉讼; 自主择业和主动创业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爱情的本质: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性爱、理想和责任; 恋爱中的道德: 尊重人格平等; 自觉承担责任; 文明相亲相爱; 婚姻: 是指由法律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产生的夫妻关系;

       家庭: 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社会属性是婚姻和家庭的本质;

       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和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结婚: 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结婚的必备条件: 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必须达到法定婚龄;(男22,女20)结婚的禁止条件:

       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结婚登记是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

       夫妻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两个方面; 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离婚的两种方式: 协议离婚(男女双方自愿);

       诉讼离婚;

       法律: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识的规范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三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

       全国人大立法程序大体包括四个环节: 法律案的提出; 法律案的审议;

       法律案的表决;

       法律的公布;

       行政执法的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       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党的15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 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路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新的国家安全观:

       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

          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

       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   的习惯与取向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1787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四次修正案;

       宪法的特征: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其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  

         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依法纳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

       我国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

       专门人民法院包括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等; 民法: 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                   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 自愿原则; 公平原则; 诚实守信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非财产权两大类;主要有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

       身份权是民事主体基于某种特定身份享有的民事权利;主要包括配偶权、亲权等;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法行政或者行政法治原则,可分为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和理性原则;

       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的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相当原则; 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犯罪: 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构成包括: 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

       排除犯罪的事由: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故意犯罪形态: 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

       刑罚体系: 主刑 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与死刑;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以及适用于外国人的驱逐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