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篇:一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

       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个,其中()个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左右会写。

       4、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的话,写()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和()。

       5、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和(),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二.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4、()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6、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7、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9、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10、阅读教学过程是:()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20分)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3、语文教学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

       4、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说、唱、读、写。()

       5、语文课程目标在初中阶段识字与字的要求是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40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6、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传授知识、解答问题。()

       7、教学应注重思维结果、淡化思维过程。()

       8、课改的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了课改而课改,课改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

       9、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少了。()

       10、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语文新课程标准试卷答案

       一、1、交际

       工具性

       人文性

       2、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素养3、1600

       800

       2500 1600

       3000

       2500

       4、自己想说的 想象中的 认 识

       感 想

       5、见闻

       感受

       想象

       二、C、B、B、2、D、A、D、C、D、D

       三、√√√××× ×√×

       ×

       二、单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每个小题2分,共1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C)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三、多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共10分)

       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

       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③表演读。④默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

       ①合作精神 ②创新意识 ③参与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选择

       1、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D)。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A)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3、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D)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C)。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5、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D)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三、判断对错

       1、课堂教学是师生的生命所在(√)

       2、课堂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3、新课程强调,教学更应注重过程而不得结论。(√)

       4、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传授知识、解答问题。(×)

       6、改变师生关系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

       7、教学应注重思维结果、淡化思维过程。(×)

       8、课改的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了课改而课改,课改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

       9、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少了。(×)

       10、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第二篇:语文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模版)

       《语文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渝北区悦来中学

       谭世平

       一、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内容相当广泛: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都可以纳入学生的语文学习范围,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鼓励学生在电影、电视、广播、网络中学习语言的使用,在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中体味语文的妙用,在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中搜寻语文的影子,做到随时随处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是基础课程的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学习对每个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着坚实的基础,可有的孩子偏偏不重视语文的学习,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减弱,兴趣不浓。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本条件,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浓厚的兴趣应该成为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研究的课题,尽量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把语文上得生动些,丰富些,有趣些,感染力更强一些。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基本功水平,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使自己一站上讲台就成为一本语文的活教材,让自己对语文的热忱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此外,不断学习修炼,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将语文课堂变成师生人际交往、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圣地,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爱上语文。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语文教师不能只关心学生当前的语文考试成绩,更应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着力于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的习惯,主动阅读并作读书笔记的习惯,正确的书写习惯,良好的倾听、表达习惯,利用身边资源查找资料的习惯等等。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海洋里快乐遨游,以兴趣为出发点,以习惯为主线,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第三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第四篇:新课程标准复习提纲语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 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 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准确拼读 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 大字字母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帮助 阅读,帮助 学习普通话。

       8、识字是阅读和写字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9、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挂图、多媒体、表演。

       10、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 复现。

       11、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 地训练。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 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 交际 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 具体的交际情境 中进行。

       1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 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 新旧知识间 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 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 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9、《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 学生 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2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 学校、家庭、社区 等教育资源。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 语文学习时空,增加 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强调 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独立自主能力 和创新精神。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 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 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

       25、“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 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目标乃至三维的目标都 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7、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 何种结果,最后要注意用词准确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 层次性和 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 可测度性。

       29、学生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够正确 理解字义,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 认识能力。

       30、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 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感受、理解、欣赏和 评价 的能力。

       32、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33、《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 参与意识 和 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 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 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3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 基本的语文素养。”

       35、《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 倾听、表达

       与 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 人际沟通

       和 社会交往,发展 合作精神。

       36、课堂即时评价对调控教学、激励学生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终结评价积累素材。

       37、课程资源从存在形态看,可以划分为有形资源 和 无形资源 两大类。

       38、“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 理解和运用 祖国语文,丰富 语言的积累,培养 语感,发展思维。”

       39、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读准 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 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40、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 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

       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 深厚 文化素养,六是 高雅的言谈举止。

       41、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42、课程是动态的生态系统,因“ 教师、学生、文本 ”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 是最活跃的因素。

       4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 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 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

       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 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 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学写 读书笔记 和常见 应用文。”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汉语言的优秀文化成果,最终在学生身上养成的一种涵养水平。

       2、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3、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4、探究学习: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5、对话: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在平等的情形下,就教学问题展开的互动的、有意义建构的、全方位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活动。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在对话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6、课堂即时评价:也叫情境评价,这种评价主要针对在学生互动为主的多元状态下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果。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同学、学生本人;评价结论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激励性评语、体态动作、实物等;评价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

       7、课程资源 :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8、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可以理解力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

       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是指那些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那些与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人都是人本语文课程资源。比如教师、学习伙伴、家庭成员等。

       10、物本语文课程资源 :是指那些以物资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指语文教材、学校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各类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教学设施等。

       11、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如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

       12、体验学习:是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认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

       或愿景。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面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13、“三维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14、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有关三维的明显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三维目标交融在一起。

       15、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

       16、生字复现:是非常高效的识字教学途径,多种形式的复现能强化学生的记忆,增强识字的效率,提高识字的趣味性。

       17、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答: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答: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

       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4、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答:

       一、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二、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三、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5、《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

       答:

       一、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二、准确拼读音节。

       三、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四、认识大写字母。

       五、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答:

       一、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

       二、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三、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7、识字教学在语文学习中有哪些作用?

       答: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

       8、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答:生字复现是非常高效的识字教学途径,多种形式的复现能强化学生的记忆,增强识字的效率,提高识字的趣味性。

       9、《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10、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善,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语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11、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答:

       一、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阅读中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的培养的过程。

       二、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2、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答: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

       13、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14、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答: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5、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答: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综合性学习中的问题有的来源于学科,有的来源于生活,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综合性学习中有许多问题的探究完成是需要多人来完成的,这对于独生子女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不言而喻的。综合性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十分重要,你认为有哪些途径?

       答:

       一、在语文教材中发现课题,即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二、在校园活动中发现课题。

       三、在社会大环境中发现课题。

       17、“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

       答:相同点:都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

       不同点:分解式目标按照三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三个维度叙写非常清晰明确。交融式教学目标不会出现有关三维的明显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三维目标交融在一起。

       18、教学目标有哪几种叙写方式? 答: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

       19、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答:

       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1)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2)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3)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1)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2)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

       20、什么是课程资源?

       答: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21、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有哪些种类?

       答: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的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22、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答: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3、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如: 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24、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安排不充分,学生能做的事没让学生做。第二,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第三,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不该分工的分了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25、你觉得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最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答:

       一、合作学习小组内组员间的不平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成绩好或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而成绩差或性格内向者,只是充当“听众”,坐在那里静听,有的甚至游离于小组学习的内容。而在班级交流时,代表小组汇报的还是那一两个频频发言的学生。如此就形成了那一两个学生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而其他学生只能充当“配角”、“听众”。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时难以激起学生的研讨激情。由于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更多地考虑的是课堂教学进度或只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去设计问题,而学生偏偏对这些问题不感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所讨论的问题有时虽然也是来自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但其缺乏普遍性,因而也就很难激发起学生讨论的热情了。有时教师安排学生讨论的时间太少也会导致学生兴趣难以激活现象。缺乏激情和生气的小组合作学习是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的,也就谈不上学生主体性的充分调动。

       26、语文教育应重视哪些特点?

       答:

       一、人文性。

       二、实践性。

       三、生活化。

       四、民族化。

       27、“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答: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四、观点论述题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要点:“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任务。“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比如标点、基本的修辞等。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课标要求课外诗文不少于160篇(段)。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的文明素养,它的提出是对以住大纲的超越。

       2、试述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要点: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首先是取决于语言文字的约定俗成、模糊等特点, 课标不再强调让学生掌握系统的语文知识。其次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主要是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完成,比如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让学生在习作中学会写作。

       3、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要点: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但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接受学习也是必要的,所以在提倡探究式学习的同时并不排斥接受学习,教师在该讲时还得讲、该传授时还得传授。

       4、你认为在拼音教学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要点:

       一、优化教学环境。二借助儿歌故事。

       三、利用游戏活动。四利用图画等媒体。

       五、动手实践中巩固。

       六、开放教学时空、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八、联系生活……

       5、“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抄写、默写。”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要点:《课标》对汉语拼音的难度降低了,时间减少了,但是作用没有削弱:汉语拼音不但能帮助学生识字,还能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和帮助学生阅读。《课标》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

       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必要的抄写是符合课标要求的,要求学生默写就有为难学生之嫌了,这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6、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要点: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这一提法是不当的。它首先是听说的整合。它与听说训练相比有以下特点:一是前瞻性。比如说体现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等。二是三维设计整体提高,它整合了三个维度的要求。三是操作性很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语文学习等规律。在教学方法上也与原来的听说训练有很大的创新,更重视互动等。

       7、《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点: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与减少教师指导不是对立的。教师少指导不是放弃指导,而是精心指导。教师的指导要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保护学生习作自信心。教师的指导要鼓励自由表达,鼓励创新,为学生解开束缚,让学生有选择表达方式、选择题材等自由。教师的指导要着眼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指导要把学生的习作引向广阔的生活。

       8、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

       9、你认为“生命课堂”有哪些具体表现?

       要点:从学生的方面说:一是多元的个性的课堂;二是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心灵得到震撼的课堂;三是学生主体得到尊重,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内涵得到丰富的课堂;四是课堂上学生充满生机,洋溢着生命活力(比如不断精彩生成)的课堂等。从教师的方面说:教师的生命也得到丰满,质量得到提升,教学水平得到发展的课堂。从师生结合的角度来说:是文与人,生与生,生与师充满和谐的课堂。

       10、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要点: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的答案的教学情况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在追求个性化阅读时,不应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失误时,教师要抓住这样的生成点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做到合情合理,既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又不是非不分。

       11、你觉得怎么做才能使各种学习方式更加有效呢?请选择一种学习方式具体阐述。

       要点:一是理解学习方式的本质,合理运用。比如不让学习方式成为课堂的装点。二是注重方法的指导。比如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三是加强过程的引导。四是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任务的合理分配,自我任务的完成,小组中提出意见,修正自己的想法,提出小组的方案、意见等。

       12、语文教育有什么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如何把握?

       要点:一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对语文材料反映的多元性。此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二是语文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三是语文教学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比如在字词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死记字词的解释,而是应让学生感受词语的内涵,意义,照顾到汉语言的模糊特征等。

       13、你认为在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要点:一是从教材、校园、生活中确立主题,并突出主题的综合性。二是教学过程的展开要强调实践性。三是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强调自由性。四是学习的组织要强调合作性。五是学习活动要发挥创造性。

       14、综合性学习活动要体现合作性,在具体实践中你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例说明。

       要点:既分工又合作,每一个学生完成自己的任务,又有团队意识。例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后,组织学生开展保护松源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把学生按兴趣分成调查小组,摄影小组等。调查小组在展开调查后形成调查报告,把报告寄给有关的部门。摄影小组把图片配上说明文字搞一次展览,开展一次热爱松源河的演讲会等。

       15、有人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前的语文活动课,你怎么看? 要点:首先,综合性学习借鉴过去语文活动的经验,但是因为内容的综合性与探究性特征,与过去的语文活动有很大的区别。其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再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也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具有语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个体性、本土性等特点。

       16、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要点:这次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课程管理的权利,尤其在学校层面上,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获得专业发展。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可以缩小课程开发者与实施者之间的距离,使课程计划更符合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观念。农村与城市在语文课程资源上是有差异,但是也有自己的特点、特色。认为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的观点是狭隘的。农村在课程资源开发上也是大有可为的。

       17、城市学校中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一定比农村学校多。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答: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它可分为三大板块:一是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二是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三是动态语文课程资源。从中可以知道: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它并没有城市与农村之分。并不是说农村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网络设备,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就一定比城市学校少。我们语文是无处不在的,语文课程资源也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具备一定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技能,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观,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深入的挖掘能力和教学方案的?施能力,并投入到这充满热情与创新的工作中,一定能收获与城市老师同样多的语文课程资源。

       18、有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语文书上的内容就能学好语文,教师不必花时间与精力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要点:语文承担着传承祖国文化的民族精神的任务,仅仅依靠教材和课堂是不够的,语文学应与生活的外延相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也正是因为这样而显得特别重要。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一线教师应主动地树立新的课程资源的观念。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来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事实证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等,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9、有观点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文知识的教学,这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知识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你怎么认为?

       要点:语文知识是构成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不要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完整,并不排斥那些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语文素养地形成有巨大作用的语文知识的教学。正如王尚文教授说的,语文教学只是不让语文知识来当家作主而已。

       20、你认为目前语文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要点:一是自主学习放任自流、华而不实。二是合作学习成了优生的独角戏、效率低下。三是探究学习舍本逐末、信手拈来。四是体验学习得不偿失等。

       21、“„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要点: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自主不同于自流,不同于教师放任自流。学生要有高品质的自主学习,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要精心地指导学生……

       22、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要点:语文素养的构成,可参见第一题。

       23、有教师认为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没有区别。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要点: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学习是把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比如人数)分组来学习。合作学习主要特点:一有共同的目标。二是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三是积极承担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四是建立有效的沟通,有效解决组内冲突。五是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形成集体的成果。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价。而小组学习则没有这些特点,它可以是个人在小组中独立学习,作一些没有共同目标的交流,可不必合作,学习结果也不代表小组的水平等。

       24、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对学生有利无弊。

       要点:有利有弊,关键在适当的运用。要处理好深入语言文字地品味与适当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关系。比如先入文感受,再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情感,加深印象等。

第五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写作部分)

       一、总目标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三.关于写作“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的内容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关于写作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建议。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标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科学地阐明了“写作”“写作能力”“写作教学”的内涵与要点。1.“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不只是一种技能,它是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力,又是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需要表达自我,需要与其他社会成员交流。表达和交流成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则是重要方式,而书面的表达和交流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通过书面的语言文字表达与交流,总是要表达交流自己对世界的各种各样的理解与看法,表达交流自己各种各样的想法与要求。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还会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因此,写作的过程又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是自我发展的过程。

       写作是复杂的精神生产,写作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不仅是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写作是创造,即使是写一篇应用文、写一张便条也是一种创造。因为,应用文、便条也需要清晰明白、文从字顺。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清楚明白、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充满创造的、复杂的精神劳动。

       2.“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能力是人的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正所谓文如其人,写作总是反映着一个人的人品、学养和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一个人的文章,我们也往往能看出这个人阅读的量、阅读的面、阅读的品位,看出他的立场、观点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学应以写作为中心,也不意味着阅读为了写作。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种提法提示我们应十分重视写作教学;应注重作文与做人的关系,注重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习之间的关系;应多从写作去考察评价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3.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这是“写作教学”总的指导思想、总的原则。其内涵非常丰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写作指导应贴近学生实际,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写作课程的设计,写作教学的过程,都要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写作过程的愉快,让他“愿意”“高兴”“能够”“容易”进行书面表达。

       写作指导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关起门来进行简单的字词句篇的“作文训练”。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逐渐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这是“真情实感”的源头活水。同时,这样的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是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与提升的过程。

       写作指导的目标是能够让学生书面表达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正表现了对世界对自我的认识。写作指导就应着力于培植学生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乐于”“易于”“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准确地把握“写作”的目标 写作教学指导,应围绕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建议”部分,主要强调要根据学段的特点组织教学,并对“写话”“习作”的定位做出说明,指出:“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这是课程标准的重要改革,降低写作的门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逐步打好写作的基础,不要操之过急,坏了孩子们一辈子的写作兴趣,削弱了他们对母语的感情。要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不要盲目“提前”。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教学建议”突出了“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四种能力,而不仅仅是表达能力:这与各个年段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也充分体现了写作教学建议的总的指导思想。观察、思考是表达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绝非只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与表达能力紧密相连,也表现了人的基本素养。因此,观察、思考、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意义不仅在于有利于表达。

       “教学建议”还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写作教学尤其要重视文风问题,要引导学生抵制社会恶劣文风的影响。这既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四)注重学生的自主写作与自由表达

       写作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与自由表达,创设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解放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放开手脚,表达真情实感。特别是在初学写作的时候,不要用过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他们,使他们动辄得咎,望而生畏。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要爱护童心、童趣、童真,要总是用各种规范去束缚他们,用成人的眼光去挑剔他们。要提倡平时多练笔,有感而发,有感即发,不要总是在作文课上应命而作。要改进命题作文方式。命题作文要贴切实际,让他们有话可说,如果总是让他们无话可说,那么,他们也就更有可能去说假话、空话、套话,抄抄别人的东西了事。通过命题引导学生写作,命题之时注意留有空间,让学生自主拟题、自主选题,这才是好的做法。

       (五)重视学生写作的过程与实践

       写作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重视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学会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修改,这是任何文体的写作必须经历的几个环节。指导任何文体的写作,都应重视这些环节。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应有一个取材、立意、构思的过程。学习列出提纲,或画出思维导图,这样一个提炼 思想、谋篇布局的过程,是利于写作的。初稿完成后,还应该加工润色,反复修改。

       重视这些写作环节,也是重视写作的基本规律。把握住这些环节,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那些“下笔千言,一挥而就”的佳话,并不是没有这些基本环节或过程,只不过是在大脑中完成了取材、立意、构思、布局等环节。中小学生学习写作,应重视这些基本的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突出了“立意”。本来“实验稿”中的“构思”也含有“立意”的意思,但突出“立意”,更加鲜明地提示,文以意为帅,正是所谓“练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练意”。空洞的文章,套话连篇的文章,是没有灵魂的。

       重视写作的这些基本环节,在提高学生写作的基本功上下工夫,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希望只是通过模仿名篇佳作甚至优秀学生作文选,就能写出好文章,那只能是美好的愿望。即使是模仿,也应对模仿的佳作做出分析:人家怎样构思立意,怎样谋篇布局,怎样遣词造句。简单的仿写,甚至生吞活剥,是不可取的。

       学生的写作能力只能在写作实践中得到提高。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在听说 读写的实践中学会听说读写,是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重视学生的实践,不等于不要知识,也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指导。但是,即使把一些写作知识背得滚瓜烂熟,没有大量丰富的写作实践,还是学不会写作,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所以,写作知识的教学,还是要精要,有用。太多了,太系统了,反而会束缚学生的学习。在学生多读多写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恰当的指导、点拨、修改,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效果会更好。

       (六)注意写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初中阶段的写作指导,还应加强听说读写之间的沟通,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大量的实践证明,这样不但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七)注意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

       写作指导还应积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媒体和网络环境,革新了教育手段,改变了教育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能够丰富表达的形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相互评改的机会。很多学校,学生建立自己的网页,建立自己的博客,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在网络上相互评改作文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