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推荐阅读]

第一篇:《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⑤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解释】 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俾(bǐ):使。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斗折蛇行()

       (2)凄神寒骨()

       (3)不可名状()

       (4)为之怅然()

       2.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乃记之而去

       B.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C.潭西南而望 而置州以来

       D.为之怅然佁然不动

       3.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的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两者同中有异。(1)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像北斗七星;使……感到凄凉(凄清);说出失望;失意,惆怅

       2.D

       3.(1)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2)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

       4.(1)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意思对即可。)

       (2)甲文:清澈透明

       乙文:水流湍急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2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B.以其境过清 咨臣以当世之事

       C.不可久居 高可二黍许 D.隶而从者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8.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白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9.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10.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两文中的“乐”,乐在何处,不同点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7.D(2分)

       8.C(2分)

       9.D(3分)

       10.柳宗元的“乐”是发现小石潭后暂时的自乐;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之乐、太守自乐,更有与民同乐的情怀。

       (能说出不同点在“与民同乐”即可,3分)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3

       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6.解释句子中的黑体字(4分)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潭中鱼可百许头 以其境过清

       7.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题2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甲乙两文所写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两文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心情?(4分,每问2分)

       9.甲乙两文的层次清晰,都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请选择其中一篇简要概括层意。(3分)

       甲文:

       乙文:

       参考答案:

       6.想 于是、就 大约 因为

       7.(1)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啊。(2)溪岸的形状像犬牙一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8.甲文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乙文描绘的是幽深冷寂的'景物,表现了孤凄悲凉的心境。

       9.甲文:月下漫步 月下景物 月下感受 ;乙文:潭中游鱼 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4

       文言文。(11分)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2分)

       (1)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堪:

       (2)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

       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2分)

       【小题3】阅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本文第2段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2)、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小题1】⑴不平的岩石 ⑵像狗牙那样

       【小题2】⑴、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⑵、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相互遮盖缠绕,摇动下垂

       【小题3】⑴水尤清冽 ⑵意在表现空有满腔才华却不得志的孤凄悲凉(或忧伤悲凉、凄苦孤寂)的思想感情。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堪”课文解释中有,如果记忆清楚就直接解释,如果记忆不清,就概括语境解释字词。“犬牙”按字面义理解即可。

       考点:古文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皆常用字词。学习古文,要注意积累词汇,尤其是对多义词,学习时要注意举一反三,学一知三,归纳识记,判断时可从自己归纳的多种义项中考虑选择。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句翻译要注意“斗”和“蛇”的用法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见”不是能看见,是“现”,“明灭”意为“隐隐约约”。第二句要注意尽量把每个字都译出来,译句也要尽量做到句式的工整。

       考点:文言翻译

       点评:本题有难度,虽然是学生学过的课文,第二句难译字较多,不好翻译。翻译文言句子,关键字词要解释清楚,尤其是与现代字词意思有混淆的,更要注意解释古义,不可望字见义。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最后一句理解,注意抓住关键字词,“幽邃”“过清”是写环境特点,“悄怆”“寂寥”“凄神寒骨”是写的心情。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所学课文,此问题是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学生熟悉。平时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听老师对一些问题的分析,理解问题,强化记忆。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5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潭中鱼百许头/杂然相许C.不可久居/居数月,典马将胡骏马而归D.乃记之而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2】.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文: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小题3】.全文两次写列“乐”,这与文章忧伤凄苦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

       答案

       【小题1】D

       【小题1】(1)(游鱼)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而敏捷。

       (2)向小石潭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题1】不矛盾。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恹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苦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6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解释】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裨(bǐ):使。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凄神寒骨( )

       ⑵悉皆怪石( )

       ⑶不可名状( )

       ⑷为之怅然( )

       2.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都邑之胜境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B.以裨形胜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乃疏凿芜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D.以其境过清其真无马也(韩愈《马说》)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的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使……凄凉使……感到凄凉(凄清)⑵全,都。⑶说出⑷失望,失意,惆怅

       2.C

       3.⑴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⑵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

       ⑶因为溪在州城之右(的右边),就命名它为“右溪”。

       4.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意思对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4分)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4分)

       (1)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2)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描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怎样的心情? (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以:因为 差:交错

       小题2:(1) 潭 中 鱼 / 可 百 许 头 (2)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小题3:①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②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小题4: 幽静 或:幽深冷寂的气氛 孤凄悲凉的心情

       小题1:

       试题分析:“以”在古文中意思比较多,有“因为”“把、用、凭借”“认为”“来”等义,本句中是“因为”,“差”是多音字,本句中读cī,意为“交错”。

       小题2:

       试题分析:先了解句子的大致意思,划分句子的主谓成分划开即可。其它的附属成分之间无须划分。

       小题3:

       试题分析:解释清楚字词,“斗折”:像北斗星曲曲折折;“明灭”,忽隐忽现;“可”:能够;“凄”,使……感到凄凉;“神”:内心;“骨”,身骨;“寒”:使……感到寒冷,“悄怆”:悲凉;“幽邃”:幽深。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最后一段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一句分析,也可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8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猛浪若奔 奔______________

       (2)蝉则千转不穷 转______________

       (3)潭中鱼亩百许头 许______________

       (4)以其境过清以______________ 清______________

       2.下列成语中的“过”字与“以其境过清”中的“过”字意思不同的是()

       A.过犹不及

       B.矫枉过正

       C.文过饰非

       D.言过其实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朱元思书》选段中描写“水”的语句有___________;《小石潭记》选段中指写“水”的语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两篇文章都突出了“水”____________的特点。《与朱元思书》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志趣,《小石潭记》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绪。

       参考答案:

       1.(1)飞奔的马;(2)通”啭“,婉转发声;(3)大约;(4)因为;冷清

       2.C

       3.(1)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整日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可以看到一条小溪曲曲折折,时隐时现;

       (3)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寞极了,幽深极了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其箭,猛浪若奔;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清澈见底;淡泊名利、爱慕美景(或爱慕美景、避世退隐);被贬官之后孤凄悲凉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9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 与 学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哪里)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10.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其境过清 不以千里称也

       B.乃记之而去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而或不知其细 而或长烟一空

       D.而或不达于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11. 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

       (1) 窥谷忘反 反:

       (2) 理明矣 理: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译:

       13.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标点。(1分)

       问 与 学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

       14.【甲】文和【乙】文中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4分)

       【甲】

       【乙】

       15.【丙】文阐述了什么观点? (2分)

       答:

       参考答案:

       10.(2分)C

       11. (2分,每题1分)

       (1) 通“返”,返回。

       (2) 道理(或:事理)

       12. (4分,每题2分,意思对即可)

       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②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

       13.(1分,有错不得分)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14.(4分)

       【甲】文侧面(直接)描写(1分),突出水“清(或:清澈)、静(或:平静)”的特点(1分);

       【乙】文正面描写(或直接)和侧面(或间接)描写相结合(1分),突出水“清(或:清澈)、急(或:湍急)”的特点(1分).

       15. (2分,选取文中原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君子之学必好问。(或:君子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必须善于问问题)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0

       《小石潭记》一文,完成小题。(15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傲尔远逝( )

       【小题2】下列四组划线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若有作奸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③以其境过清 以钱覆其口(《卖油翁》)

       ④乃记之而去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A.①②③④四组全都不同 B.④相同,①②③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④相同,②③不同【小题3】翻译句子。(5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题4】文中哪三个句子最能直接体现小石潭的主要特征?从发现小石潭到离开,对于小石潭有哪几种独特感受?(5分)

       答案

       【小题1】(1)大约,大概 (2)像北斗星那样(3)游

       【小题2】A

       【小题3】(1)(2分,其中“澈”“布”各0.5分)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2)(3分,其中“犬牙差互”各0.5分,补上省略部分1分)那岸上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潭水)的源头。

       【小题4】主要特征(3分,每点1分):水尤清洌(或:潭水清洌).全石以为底(或:全石为底),四面竹树环合(或:竹树环合)。的感受(2分,每点1分)一方面是乐,一方面又凄清。这固然与的心境有着紧密联系,又是因小石潭的景引起的。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2】本题考查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的理解能力。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不可久居(能够)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 若有作奸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如果)③以其境过清 (因为) 以钱覆其口(《卖油翁》)(用)④乃记之而去 (代词,代小石潭的景物 )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代词,代蒋氏)。经分析A为正确答案。

       【小题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4】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小石潭”的特征,然后根据文章中景物的变化来分析的独特感受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1

       柳宗元《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完成10—12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是A.可百许头(表示数目估计)B.日光下澈(清澈) C.水尤清冽(寒冷) D.隶而从者(随从)

       【小题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不正确的是A.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B.俶尔远逝【忽然间游到了远处去了。】 C.犬牙差互【狗的牙齿互相交错。】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小题3】.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本文以写景见长,写潭,写树,写水,写鱼,写源头,写岸势,都写出了特点,生动细腻,精美异常。 B.第一段写潭写树。开头以行踪缓缓步入“小潭”,接着紧扣“石潭”写石的变化,突出山水之奇,最后写潭四周的树木,动静结合,语言精练。C.第二段定点特写,正面写水侧面写鱼。首句突出了水的清澈,次句写鱼在水中嬉戏,一静一动,活泼可爱。D.第四段写感受,抒愤懑。“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既是对环境凄凉的感受,又是政治受挫遭贬后的忧伤心情的流露。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C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2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斗折蛇行 (4)以其境过清

       【小题2】 与“佁然不动”的“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B.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C.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D.然胡不已乎(《公输》)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题4】为什么柳宗元“闻水声”时“心乐之”,“坐潭上”时却“凄神寒骨”?

       答案:

       【小题1】(1)格外(2)大约(3)像北斗星那样(4)凄清

       【小题2】B

       【小题3】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小题4】柳宗元听到小石潭悦耳的水声,看到小石潭的美景,于是“心乐之”;但坐在小石潭上,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他又想到自己被贬的遭遇,于是感到“凄神寒骨”。

       解析:

       【小题1】文言文中的词语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可”,应解释为“大约”;“斗”,名次作状语,应解释为“像北斗七星那样”;“清”,是“凄清”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佁然不动” 的“然”意思是“……的样子”, “父利其然也”中的“然”就是“这样”的意思 ,相当于指示代词,指代上文提到的情况。“屋舍俨然”中的“然”意思是“……的样子”。“吴广以为然”中的“然”是“对、正确”的意思.。“然胡不已乎”中的“然”意思是“然而”。所以答案是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翻译这一句时要注意“下澈”: 照到水底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之情,后来这种感情发生了变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正是抑郁忧伤心情的折射反映。“一切景语皆情语”,对景物的感受正是他此刻内心情感的生动写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3

       古文阅读,完成问题。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

       B.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为乐)

       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年轻人)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认为,以为)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2)段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潭水的清洌?第(3)段写潭水的来源及岸势,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佳句赏析。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你的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1)(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过来露出水面。

       (2)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

       3.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三个角度描写。

       4.这句话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描写小石潭寂静、凄清的环境,抒发了悄怆悲凉的心境。(或从其他角度进行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4

       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完成文后题目。(12分)

       (甲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

       思书》)

       (乙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小题1】用"/"标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之处(每句只标一处,2分)

       (1) 自 富 阳 至 桐 庐 一 百 许 里

       (2)卷 石 底以 出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4分)

       (1)窥谷忘反 ( ) (2)猛浪若奔 ( )

       (3)水尤清冽 ( ) (4)斗折蛇行 ( )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小题4】甲乙两文都写水的清澈,其中甲文从正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乙文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则是。(要求填完整的一句)(2分)

       答案

       【小题1】(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2)卷石底︱以出(各1分

       【小题1】(1)通“返”,返回。(2)飞奔的马。(3)格外,尤其,特别。(4)像北斗星一样。(各1分)

       【小题1】(1)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2)(鱼)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各2分)

       【小题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各1分)

       解析【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5

       【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文】①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冬日妍燠②,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③然如浮屠氏④。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⑤,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⑥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⑦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⑧,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解释】①选自《五峰集》。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②妍燠,暖和。③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④浮屠氏,和尚,今译佛陀。⑤空嵌,孔窍玲珑剔透的样子。⑥瓴,瓦沟。⑦铿镗,这里指橡栗落在积叶上的声音。⑧沾醉,大醉。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2分)

       ①隔篁竹:

       ②斗折蛇行:

       ③从两家僮:

       ④小树长尺许:

       ⑤比晓: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

       3.下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中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往来翕忽从侧面描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B.乙文除了描写景美之外,还写到了子约的醉态,表现了人的性情之美。

       C.甲文按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的思路写景;乙文交代了空间的变化,但主要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D.甲文动静结合,画线句将石潭静景展露无遗,富有色彩美、谐调美。乙文形象生动,画线句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橡栗落地三级跳的过程,妙趣横生。4.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4分)

       【附答案】1.(2分)①成林的竹子(竹林);②像蛇爬行那样弯曲;③使跟从,带领;④小树高一尺左右(小树一尺来高);⑤等到。2(4分)①使人感到心神凄楚,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②路上,(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光秃秃的,很像一个和尚。3.(2分)D.4.(4分)甲文表达了热爱自然以及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乙文表达了纵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译文】泰定元年的冬天,我与客人张子约、陈叔夏带着两个仆人又来到雁山。冬天天气暖和,黄叶布满大地。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很像一个和尚。这时落日直射在东南山上,山中尽显紫气。鸟儿犹如赶着回家的人一样彼此呼唤,一道进入石梁过夜。石梁拔地而起,向上看,就像有架大梯子靠在房檐;向下是一中空的石梁洞,其中可以容纳千人;地上石梯玲珑剔透,就像腐木的根。石檐的外端有一棵只有一尺来高的小树,倒挂在绝壁上,树叶因为霜的关系变成红色,十分可爱。石梁下有一石梁寺,寺中的僧人沏茶端酒,主人和客人都喝醉了。月亮消失了,白云如流水般从西面飘来;风将橡栗吹落到瓦上,又弹到岩石下小屋上,从瓦沟上迸出,击中地上的落叶,发出咚咚的声音,几乎不像世间敲击金属石头的声音。点灯对望,没有话说。午夜来到,架起两张床,面对面躺着,子约已大醉,等到天亮,还在唤他的仆人,不知道他的仆人已经睡在了岩石下面了。

第二篇:《小石潭记》阅读及答案

       《小石潭记》 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参差披拂()佁然不动()....斗折蛇行()悄怆幽邃()...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悲凉凄怆的心绪。B.第一段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柳宗元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应为大家所熟悉。诗亦是他被贬到永州之后所写,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了自己的心情,与选文中“,”之句相契合。范仲淹、欧阳修、柳宗元均遭贬谪,却有着不同心境,试稍加分析。

       参考答案 随风飘拂 呆呆的样子 像蛇

       爬行一样 忧伤的样子 2 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鱼可百许头)其岸势/犬牙差互 3 C 4 孤独郁闷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 范仲淹希望效法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上忧天子,下忧百姓,以天下为己任;欧阳修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又能寄情山水,饮酒自乐,心胸豁达,善解己忧;柳宗元被贬,满怀忧郁愤懑,虽努力探山访水,终难排遣,不得解脱。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阅读思考】

       10.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② 不可名状()11.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参考答案

       10.答案:① 因为 ② 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1.答案: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3.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孤寂悲凉的心境.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第三篇:小石潭记

       从《小石潭记》看柳宗元山水散文的继承与发展

       董文丽

       汉语言文学一班

       摘要:柳宗元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山水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历代山水散文的优良传统,工于客观描绘,而且在散文中加入自己的感情,这一点使他的山水散文独具魅力。

       关键字:抒情

       客观描绘

       山水游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解(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柳宗元从其出生(773)到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去世的四十七年中,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四朝。而他一生的主要活动是在贞元、元和时期。柳宗元的文学业绩是和中唐古文运动紧紧联结在一起的,他的山水散文在中国山水散文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从他以后,山水散文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柳宗元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山水散文的优良传统。六朝以来的山水散文,大都侧重于客观景物工笔描绘,追求一种生动、形象、逼真的艺术境界,而往往缺乏主观感情的融合。我国的山水文学,始盛于六朝,谢灵运的《游名山志》,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陶弘景的《寻山志》、《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等,都是当时的山水名篇。这些散文对于山水景物都有极其生动细腻的描绘,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但是,它们在物我关系的处理上还存在有一定的距离,往往只是客观地描摹自然美,欣赏自然美,最多是借景抒情,自然景物与的主观感情是有着明确界限的,而集大成者则是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清朗疏朴的文风,对于唐以后的古文家的游记文影响极大。明末张岱在其《跋寓山注二则》其二指出:“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i。“《水经注》记山水简练传神,风格清新,深得山水之神韵,直接导启了柳宗元和徐霞客的山水游记。”ii刘熙载说:“郦道元叙山水,峻洁层深,奄有《楚辞·山鬼》、《招隐士》胜境,柳永州游记,此其先导耶iii。近人郑德坤说:“古来善为写景文者,莫如柳宗元。宗元迁谪永柳,得山水以荡其精神,出之者若不经意,而其书本上之得力,实从骊注脱胎而出,是骊注可为写景之模范也。iv”钱钟书先生说:“郦书刻画景物佳处,足并吴均《与朱元思书》,而下启柳宗元诸游记。”“吴之三书(指《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与郦道元《水经注》中写景各节,轻倩之笔为刻画之词,实柳宗元以下”游记之具体而微。”这些论述都肯定了《水经注》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巨大影响。

       柳宗元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

       清代陈衍曾说:“柳文人皆以杂记为第一。”v这里的杂记主要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以永州八记为杰出代表。所谓“永州八记”,包括柳宗元贬谪永州之时所写八篇山水游记。其中《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四篇,被称前四记,作于元和四年(809年)。另四篇《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被称作后四记,作于元和七年(812年)。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真正的艺术性的文学,美的文学。他善于选取深奥优美型的小景物,经过一丝不苟的小刻画,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之美。柳宗元曾说过:“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即通过文学家的发掘、加工和再创造,将那些罕见的胜景传给世人。在他笔下,自然山水是那么纯净,那么奇特,那么多姿多彩,那么富有灵性。他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成就,它不是只对山水的纯客观描写,而是有了突破性的提高,在客观描写中贯注了一股浓烈的寂寥心境,且借对山水的传神写照来表现一种永恒的宇宙情怀,使山水游记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裁。在唐人中,柳宗元于山水别有深情,但他的深情,是一种熔铸了整个生命的深情,而绝非王、孟式的闲适。柳宗元一面歌哭,一面寻路,将自己悲苦的生命感受和生命情怀完全融入到了笔下的山水中,山水抑或就是他的全部生命!当代美学家雅克·马利坦说:“在某种程度上是走进了人的血液之中,并同他一道吐露自己的情怀。”林纾说:“记山水则子厚为专家,昌黎不能及也。”“不能及”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韩愈没有柳宗元那样深刻的生命体验。

       在郦道元的笔下,山水是鲜活的,充满生机的,已经渗入了审美主体浓郁的感情,给人带来了无限的美感享受。《水经注》写山水多有“争”、“竞”、“怒”、“奋”等字样,充满动感。而柳宗元则将表现和再现两种手法结合起来,既重自然景物的真实描摹,将自然景物描写的惟妙惟肖,生动逼真。又将主体感情不露痕迹的融入其中,令人于意会中领略的情感指向,由此可见,柳宗元的继承性,以《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为例。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它表现了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现了深厚的艺术功力。第一段,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120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终于见到一个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从此往下,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曲折反映。沉重的打击并没能摧折他的人格和素志,他依然能细致入微的观察这潭底的石头。尤以游鱼一段文字更见精采,虽未明写潭水,而潭水之清尽见矣,较之袁山松(《宜都山川记》)、吴均(《与朱元思书》)、郦道元(《水经注》)先写水清后写鱼游之法,有青蓝之胜。写群鱼对光影的瞬间感觉和活泼情态,生趣盎然,形象逼真。写鱼之乐,亦即人之乐,此类庄子观鱼的物我同

       一、主客相契之境。第四段写出了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觉,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被贬后心情的真实写照。

       这篇游记的总体脉络是从发现、览胜到探源、离去的全过程。状物写景,笔致精微,形兼备。文末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见出贬谪永州后的孤寂之感。在写景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丰子恺先生说:“所谓美的态废,即在对象中发现生命的态度”,“就是沉潜于对象中的‘主客合一’的境地,‘无我’‘物我一体’的境地,亦即感情移入的境地。”由此可见,柳宗元的散文达到了主客观统一的境界。

       在《永州八记》中,用精练的语言,入微地描绘了所见到的自然景物,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渗透其中。文笔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达到了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统一。这些精美的山水游记,语言清新,既描绘了秀美的自然山水,使其各具特色,又在其中蕴涵了自己的心情与政治遭遇,是柳宗元作品中最为脍炙人口的部分,也是悲剧人生审美体验的结晶。

       在中唐古文运动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是韩愈。韩、柳的出现,使得散体文的创作生面别开,气象一变。苏轼认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在散体文创作上有着众多的开拓,重要的一点是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读韩、柳的散文,会感到一股股扑面而来的情感浪潮,会感到令人神摇魄动的鲜活灵魂和生命力。韩文如长江大河,澎湃流转,横绝奔放的气魄借其滔滔雄辩而溢注行墨之间。更重要的是,韩愈在应用文中感怀言志,以感激怨怼奇怪之词,发其愁思不平之声,具备了源于现实的情感力度。柳宗元的书信、游记、论说文也都含有了情感因素。所以,唐代散文到了韩、柳这里,可以说竖起一道明确的界碑,此前,文多平庸、苍白、较少感染力;至韩、柳则面目为之一变,于浑厚坚实中寓有一气灌注的精神气脉和情感力量,展现出异常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也是中唐散文的独特之处。

       柳宗元的山水散文,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山水散文的优点,尤其是郦道元的《水经注》。在他的创作中,将景和情融为一体。自那以后,山水散文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体裁。而山水散文所具有的抒情性特征是那个时代的特色。

       解释

       i

       《琅嬛文集》卷五

       高建新 《论<水经注>对中国山水文学的独特贡献》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5月

       刘熙载

       《艺概·文概》

       郑德坤 《水经注引得序》 iiiiiivv

       《石遗事论文》卷四

       参考文献

       1、陈桥驿 《<水经注>和它的文化价值》

       2、吴传君 《从<小石潭记>中解读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继承与发展》《教学研究》

       3、王世官 杜培响 《山水游记散文的先导——<水经注>对山水游记散文的贡献》《文学评论》

       4、晋彪 《柳宗元<小石潭记>审美意蕴探析》《赤峰学院学报》 第33卷第5期

       5、孙玉冰 《文以明道德现实关怀:唐代韩柳古文论略》《青海社会科学》2022年第三期

第四篇: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导学案

       主备人:焦俊广 审核人:八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的翻译,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

       3、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的情感。

       4、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情感。【学习难点】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资料链接】

       1. 有关: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之一。他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2、写作背景

       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375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永州当时是一个荒僻未完全开化的地区。但永州山脉起伏,丘壑幽深,河川纵横,风景雄奇美丽。

       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作为贬官,柳宗元在永州有职无权,无所事事,于是有时间出游。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在永州期间,柳宗元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描述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2.关于“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

       【自主学习】

       1、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清liè()为chí()为kān()yǐ然()chǜ尔()xī忽()篁竹()参差()斗折()差互()寂寥()

       悄怆()幽邃()

       2、解释加点字

       (1)一词多义

       1、(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2、(清)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

       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4、(差)参差披拂:

       其岸势犬牙差互:

       5、(以)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6、(为)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

       (2)词类活用

       ⑴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 ⑵意动用法 心乐之 ⑶名词作状语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皆若空游无所依(3)重点词语解释

       1、可百许头:

       2、佁然不动:

       3、俶尔远逝:

       4、其岸势犬牙差互

       5、悄怆幽邃:

       6、寂寥无人

       7、,明灭可见

       8、全石以为底

       9、蒙络摇缀:

       10、往来翕忽

       3、特殊句式

       例句: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全石”为宾语,“以全石为底”。⑵省略句

       例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影布石上”之前省略了主语“鱼”

       4、熟练而准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把握下列句子的停顿。(用“|”画出停顿)全 石 以 为 底 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5、翻译下列句子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覆。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理清本文写作思路。本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思路为:发现小潭——()————小潭源流————()【合作探究】

       1、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初见小石潭的感受是怎样的?你从原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后来感情发生了怎样变化?为什么

       2、这篇文章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刻画小石潭的?你最喜欢这些景物里的哪一处?它的什么特点让你觉得特别美?请选择一处进行赏析。

       3、探索尝试:小石潭如此之美,请你分析分析:柳宗元是如何把这小石潭写美的?

       4、柳宗元虽“记之而去”,但那一汪小潭而今已成永州的著名旅游景观,一日,作为导游的你带队到此游览,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呢?请结合课文的描写,展开想象,写一段导游词。

       【达标测试】:

       1、请结合句子,写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以:全石以.为底

       ()

       为:全石以为.底

       ()

       以.其境过清

       ()

       为.坻,为屿„„()

       卷石底以.出

       ()清:水尤清.洌

       ()

       可:潭中鱼可.

       百许头()以其境过清.

       ()

       不可.知其源

       ()

       2、析佳句,探深情: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山水如此多娇,哪能不让人触景生情?请再读课文,游小石潭时的心路历程。

       1)请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柳宗元游小石潭时心情如何? 2)寄情于景是山水游记的通用法则,我们该如何体会这类文章的款款深情呢?

       3、展文采,撰美文:

       柳宗元虽“记之而去”,但那一汪小潭而今已成永州的著名旅游景观,一日,作为导游的你带队到此游览,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呢?请结合课文的描写,展开想象,写一段导游词。

       四、课堂小结,背诵美文: 一行游小石潭,赏美景,留下千古美文,这其中佳景,佳句,及其寓情于景之妙法,不能背诵,岂不遗憾?

       五、检测拓展 :

       1、请结合句子,写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以:全石以.为底

       ()

       为:全石以为.底

       ()

       以.其境过清

       ()

       为.坻,为屿„„()

       卷石底以.

       出

       ()清:水尤清.洌

       ()

       可:潭中鱼可.

       百许头()以其境过清.

       ()

       不可.

       知其源

       ()

       2、古人登山临水,赏花抚木,往往有所寄托,有所感悟。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写景抒情,托物言志,已经成为一个通用的艺术法则。来看看这些句子通过写景,抒发了什么情。(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2)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

       ()

       【学习反思】

       学习收获: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存在的疑惑:

第五篇:小石潭记

       编写人:朱宏豪

       审核人:陈燕

       审批人:王来清

       时间:2022年10月

       《小石潭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学习重难点】 通过推敲、揣摩、细细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体会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轻松预习】

       一.学生根据工具书、课下解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积累字词。

       自测: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 ⑵俶尔远逝

       2、说明句中加横线词的词类现象。

       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⑵斗折蛇行 斗: 蛇: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⑷凄神寒骨 凄: 寒: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

       ⑵“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上文哪句话相呼应:

       ⑶描写潭中鱼静态的一句是:。

       编写人:朱宏豪

       审核人:陈燕

       审批人:王来清

       时间:2022年10月

       写其动态的一句是: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想一想,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5、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第二课时

       【课堂学习】

       1.交流预习内容。质疑交流解决疑难。

       2.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生交流回答。

       发现小石潭-----------------------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划线字注音。

       huáng()竹 佩环()清冽()参差()()

       披拂()寂liáo()佁然()翕忽()

       翠蔓()犬牙差互()日光下澈()俶尔()

       坻屿嵁岩()()()蒙络摇缀()()

       悄()怆()幽suì()

       4.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刚才同学们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概括了小石潭景物的特点,对文中的重点词句也有了更深编写人:朱宏豪

       审核人:陈燕

       审批人:王来清

       时间:2022年10月

       刻的理解。当年,柳宗元满怀壮志地参加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运动,不幸失败,被贬到偏远荒凉的湖南永州,那种心境不言而喻。你能体会文章所传达出的的情感吗?试着谈一谈。

       5.背诵全篇

       【拓展训练】比较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小石潭记》全文。

       〔乙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攦①之形;其旁,堡坞②,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⑤,而列是夷狄,更⑥千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故劳而无用。(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解释〕①梁攦(lì):屋的正梁。②堡坞:土筑的小城堡。③箭:小竹子。④疏数(cù):疏密。⑤中州:中原。⑥更:经历。⑦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吾 疑 造 物 者 之 有 无 久 矣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乃悟前狼假寐 C、乃不知有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甲乙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柳宗元

       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编写人:朱宏豪

       审核人:陈燕

       审批人:王来清

       时间:2022年10月

       〔甲文〕《小石潭记》

       〔乙文〕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元结《右溪记》)

       〔解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凹陷(又作“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二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2、解释下面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⑵以其境过清 清:

       ⑶南流数十步 南: ⑷不可名状 名: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⑵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4、面对美景,乙文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

       编写人:朱宏豪

       审核人:陈燕

       审批人:王来清

       时间:2022年10月

       附参考答案:

       【阅读训练一】

       1、①大约 ②忽然

       2、①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②名词作状语,像北斗那样曲折;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蜿蜒爬行 ③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

       3、①伐竹取道 ②水尤清冽 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文章着意渲染了小石潭寂寥、凄寒、幽怆的气氛,借以抒发了在失意苦寂处境中悲凉凄怆的情感。

       5、观鱼时的心情:“似与游者相乐”,在这种环境中,暂时忘却了自身的烦恼,产生了与鱼同乐的情趣。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浸透着凄苦悲凉和压抑的心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是写触景生情,忧伤至极,从此可以看出借山水,力求排遣郁闷的心情,但又最后无法解脱的深沉痛苦的心境。

       【拓展比较阅读】

       (一)1、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2、B

       3、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碳水清澈透明),鱼儿好像都在空中自由游动,四周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照在水底的石头上。

       4、欣赏自然美景的喜悦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二)1、潭水和游鱼;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2、⑴大约、大概 ⑵凄清、冷清 ⑶向南 ⑷说出

       3、⑴那石岸的形状想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⑵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遮蔽。

       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对自己境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