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宽 《溪山行旅图》

第一篇:范宽 《溪山行旅图》

       范宽《溪山行旅图》

       这幅画在绢地上的山水立幅,以几乎三分之二的巨大篇幅描写一座巍峨高耸的远山,它虽然位于远处,却如劈面而来。山顶上郁郁葱葱的密林与体现山岩纹理的“雨点”,彼此映衬,加强了这座大山的凝重与雄浑,山间只落千仞的悬瀑与山下似云若雾的一片空蒙,相生相应,却又突现了山势的高远。面对此景,“高山仰止”之情,难免油然而生。中近景只占画面的三分之一,中景是欺负的丘陵山冈、茂密的从树、似隐若现的楼台与远远流来的泉水。近景但见几块巨石。在近中景之间,枝叶扶疏的老树之下,商旅赶着负运货物的驴队正在缓步而前。目注此景,似乎可以听到近处的蹄声得得,稍远的泉水淙淙,欣赏者的思路由山水而及于人事。在这富裕感染力的作品中,画家把“山从人面起”般的令人惊愕的崇高感与商旅缓行山间的牧歌式的情调巧妙地结合起来,把雄壮无比的山川景色与人们的和平生活结合起来,使这一幅作品就成为了成熟期中国山水画“大山大水”全景式构图的杰出代表。如果按焦点透视的法则来看,这幅画的艺术处理是无法解释的,不是近大远小,而是近小远大,不是平视,不是仰视,有不全是俯视。画家似乎是坐着直升飞机由下而上地摄取景物,近景与中景在他的面前几乎全是平视而略带俯视的,就是远景中那恍如当面矗立的堂堂高山,从山顶密林的走向和只画团团树冠而使枝干掩映其下的手法来看,依然是略带俯视的角度。正因为画家不拘泥于近大远小的法则,不受一个焦点的限制,敢于使焦点按立意需要而上下游动,所以有效地提高了艺术概括力,加强了艺术表现力,高度强化了自己的感受,尤其是那似近实远的高山,给人留下了寓目难忘的印象。

       由于不少作品已经遗失,还不能说这种手法一定就是范宽的独创,但说他把这种手法发展到新的水平,肯定是毫无疑义的。在范宽之前,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山水画已经走过了早期发展的漫长行程。从六朝以来,不少画家都在描山摹水,也都在表达特定立意的同时探索着空间的表现,但对山水的认识多多少少还与老庄思想乃至“烟霞仙圣”相关,表现空间的手段主要也是“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的“平远法”。自吴道子之后,特别是中晚唐五代以来,直面人生的山水画家,才更自觉地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理解山水,把山水作为某些文人隐居的场所,进而作为民族世代生息斗争的环境表现,为从整体上把握这个民族共存的“大物”与“活物”而努力探索,于是足以体现江山幽奥的“深远法”出现了,接着又摸索出了“高远法”、中国山水画表现空间的独特手法“三远法”终于随着内容的开拓而完成了。而这,正是《溪山行旅图》得以出现的时代背景,范宽之所以成为史有定评的杰出山水画家,也正是因为他以自己不同凡响的艺术创造体现了时代的认识和时代的艺术水平。范宽,字中立,陕西华原人。他画山水开始师法五代的荆浩,尤醉心于北宋的李成,但由于住在山间,几乎每日“对山危坐”,“纵目四顾”“以求其趣”,“以发思虑”,使他终于深深感到:“吾与其师于人,未若师诸物,与其师诸物,未若师诸心”。基于这样的认识,范宽毅然走上了“不犯前鹜”,“对景造意”的创造性道路。终于把雄伟壮丽的江山奇景与豪迈大度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取得了来源于自然美又高于自然美的成就,顺应了山水画发展的历史趋势,做出了自成一家的贡献而与他所师法的李成并称于世。

       :薛永年*《名作欣赏》

第二篇:《溪山行旅图》中范宽的诗画艺术

       《溪山行旅图》中范宽的诗画艺术

       学院:林学院 姓名:舒德远

       当人们把“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美名冠以王维以后,这似乎成了王维的代名词。当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时候,似乎就有这样一幅画出现在眼前,当看到《雪溪图》的时候,似乎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样的诗句。

       然而,当我仔细观看过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之后,范宽的画韵味尤深,从画的纹理之间更透出淡淡的诗香味,意蕴无穷,耐人寻味。“画中有诗”似乎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一.《溪山行旅图》是范宽“诗一般的性格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

       《溪山行旅图》中,一座大山占据了整幅画的很大一部分,巍峨地矗立在画的中央,当直面这幅画的时候,雄雄的大山迎面压来,像要倒塌下来压住自己一般,峰峦浑厚、气势雄雄、迫人眼目,给人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同时,其间树木杂生于嶙峋怪石之上,生机勃勃,是那顽强的生命力促使这些树木在极少泥土,极少养分,极少水分之下能够依然昂然生长,那些岁月消逝留下的斑驳,那些风雨冲刷留下的印痕,记录了多少岁月的沧桑与历经风雨的痛楚。然而,当我们直面这幅画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丝的悲壮,更多的是大山之上的那种宽广的胸怀,那种独立的性格,那种豪放的情怀,还有那“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的人生追求。如若立于这般巨山之上,想象与星辰共语,与天空比高,把酒共乐,不管江山许多愁,邀明月同赏如此多娇的江山。何其快也?

       如此的画风焉是凡夫俗子能够有的造诣,非范宽这般情怀与风格不能及此。然而范宽如此的造诣,主要源自于他诗一般的性格与风度。

       范宽生于五代末,壮于北宋,他的风度和仪表就像大山一般的魄力,如峭石般轮廓分明,性格狂荡不羁,不束缚于繁文缛节,而喜欢居于陕中的山野峡谷之中,与大山为友,与野木为交。同时,范宽好酒,不拘世故,似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如此以来,可以看出范宽性格宽厚,独立豪放,不拘世故,这是他艺术造诣的基础。凡是高超的艺术造诣,必定是艺术家本人的精神和性格最真实的展现,这就是所谓的“风格即人”。

       范宽常年居于陕中大山,后来又居于终南、太华山中。终南山、华山都临近长安,同属关中名山,其山峦体势宏大壮美,这无疑会对范宽的山水画境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其性格自然有山的味道,独立、豪放、狂荡不羁、不拘世故,这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展现。看溪山行旅图如此的画风,再看范宽的性格,由此我们不难窥见范宽与自然山川气质的完美切合,共同孕育了诗一般的范宽本人和诗一般的《溪山行旅图》。

       看图中巍峨的高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诗句自然浮现。立于如此的画前,没有世俗的纷扰,没有市井的喧闹,有的是“再与天空试比高”的豪气,同时,亦有“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的旷世情怀,这是诗一般的画,是范宽诗一般的性格与风度造就的传世经典,是那宽厚的大自然与淳朴的人性相结合的完美结晶。

       二.《溪山行旅图》是“诗一般的背景与范宽的完美结合”

       《溪山行旅图》中巍峨的高山迎面压来,在高大的山体山的衬托下,使其他的地方都显得很是渺小与卑微,幽幽深邃。同时,山脚之下树木丛生,怪石嶙峋,芳草萋萋,树木长在怪石之上严重缺乏水分与养分,使树皮脱落,枝干怪异,一种深邃怪异的环境和意境油然而生。一条飞瀑从山间一泻而下,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其中前景山脚处,巨石纵横,庙宇隐现,溪流湍急。近景大石突兀,一队旅人正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进。整个画面充满着幽深、静谧和伟大的气象。

       立于《溪山行旅图》之前,远远看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处于这般环境之下,大山摇摇欲坠,溪水潺潺幽咽,古木丛乱杂生,雾气迷蒙,怪石如猛兽一般虎视眈眈,使人感觉“山雨欲来风满楼”,自然不寒而栗。然而,当我们仔细看山脚时,一队商队缓缓行走于密林之下的崎岖山路上,这队商队看上去无精打采,似乎饱受了旅途劳顿的摧残,在如此的环境衬托之下,似乎从画之中隐隐传出清脆悦耳的铜铃声,让这个深谷不是那么的寂寞,似乎因为这队商队的到来,这个幽幽深谷才平添了几分生机。他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们要追寻什么?这一连串的问号给这幅画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这需要从《溪山行旅图》的历史背景去讨论。

       《溪山行旅图》作于北宋时期,北宋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朝代。北宋之前的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和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中国古代以正统史观为主,因五代建立于中原地区,占据着原唐朝都城的中央地区,以正统自据,故后来的史学家著五代史。而十国及其余政权被称为割据势力。五国政权的争夺,十国势力的割据,使中原大地的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文化也更多的是战火的硝烟味,更多的是冰冷的兵器和赤裸裸的争权夺势的关系。

       然而,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末以来,九州大地四分五裂的局面,北宋统治黄河中下游流域及以南一带广大地区,实现了中国大部统一。中原的统一是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润土,在这一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等等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特别是各地区人员的流动,促进了文化文明的交流,致使北宋的宋词与书画都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

       但由于与北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的强大,使北宋政权一直处于外族的危胁之中。民族的生存危机与国家的发展阻碍,使北宋的人们生活在摇摆不定的社会之中,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自然有它的特点,绘画当然也不例外。北宋思想开放,气氛宽容,这使北宋有了无穷的创造力,其经济成就甚至超过前代所谓的盛唐。经济繁荣,由于兴修水利,使农业稳定。手工业发展,并且开发矿山。船泊制造业也空前强大的,制造出宏伟壮丽的“神舟”。另外,北宋创造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奇迹。这是北宋冠冕堂皇的社会背景。不过,也不要忘记,北宋并不是人民生活的乐土。不然,就不会有一百零八个好汉一个个逼上梁山,为他们提供一个上演威武雄壮历史大戏的宽阔舞台。

       在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与背景之下,唐末五代,战争频繁,天下大乱,许多文人及画家都向往山林,寻求隐居的安定生活,而画家们都注重对大自然造化的亲和体验,在山水画创作上,注重对万物精神的追求与反映,并形成一种崇尚自然的审美心理,出现《溪山行旅图》中神秘的面纱并不奇怪,巍峨的高山与磅礴的气势与经济的繁荣和“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样的豪言壮语想辉映。同时,幽幽深邃的山谷环境和疲惫前行的商队与社会底层的黑暗和大众人民的劳苦生活相对应,这正好应了那一句“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现在,我已经陶醉了,真的陶醉了,完全的融入了这幅画中,我成为了画中商队的一员。在国家与民族备受外敌虎视眈眈的背景下,在社会处于黑暗与光明摇摆不定的情况下,为了温饱的劳苦,为了生活的奔波,随商队一起南北奔走,不知什么时候能够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能够安稳的生活。一路的艰辛跋涉走到了“大山摇摇欲坠,溪水潺潺幽咽,古木丛乱杂生,雾气迷蒙,怪石如猛兽一般虎视眈眈。”的环境中的时候。我的思绪复杂纷乱,似乎有一点被现实麻木的感觉,又似乎不甘现状,不愿认命,想要爆发去冲破命运的枷锁。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在想,也只能是想,为了温饱,为了生活,我还要一步步的走,尽管不知道明天会怎样,尽管不清楚未来在哪里,也还得往前走下去。

第三篇:溪山幽居图

       魏颙

       [元]或作名雍,字伯昂,天台(今浙江天台)人。工山水。《书画史》(中国古代名人录中华博物审编委员会)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汉族,出生于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逝世于上海),盛宣怀

       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还有思惠斋,东海,孤山居士,紫杏,愚卿等号。清末政治家、企业家和福利事业家,官僚买办。1879年,署天津河间兵备道。1884年,赴粤办理沙面事件;同年,署天津海关道。1885年,任招商局督办。1886年,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道台兼东海关监督。次年,在烟台独资经营客货海运,航运范围不仅扩大到山东整个沿海,而且还开辟了烟台至旅顺的航线。1891年春,在烟台设立胶东第一广仁堂慈善机构。次年,任直隶津海关道兼直隶津海关监督。1896年,任铁路公司督办,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奏设南洋公学于上海。1902年,任正二品工部左侍郎。其一生创造了中国的诸多第一,被后人誉为“中国商父”。他不仅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洋务运动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更是中国近代工业史和洋务运动史的缩影。

       盛宣怀有八个儿子、八个女儿,除了两个因病夭折外,其余后来都成了上海十里洋场的风云人物。

       有这么多孩子,也就有了这么多门亲家。十几对夫妻,再加上侧室、外室、如夫人、女朋友以及她们所生的孩子,于是就有了上百个孙子孙女外孙——浩浩荡荡的盛家子弟兵。到了这些孙子辈成年的时候,虽说盛家已经家道中落,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内中尽管日见“空旷”,而外面的架子还是要搭足的。于是乎,吹吹打打地又招来一大帮门户相当的孙子辈亲家……豪门联姻,裙带蜿蜒,枝蔓连理,使得盛家这个原已够大的家族,更加不可阻挡地膨胀起来。

       于是,小姐们一个个从这一处豪门深院,陆续步入另一座豪门深院;公子哥儿们,则在自家庭院,迎归那些灿若天仙的富家千金。至于他们婚后生活开心不开心,感情生活默契不默契,那是另外一回事。作为公子哥儿们,如果不开心,还有补救的办法,另找姨太太,开开小公馆,在外生孩子;而小姐们一旦婚姻不幸福,可就麻烦了,于是就又生出许多“女门低”的故事来。

       董夫人生的三儿三女,亲家都是江浙一带的地方豪富。庄夫人生的盛老四盛恩颐,娶了民国时国务总理孙宝琦的大女儿孙用蕙。盛老五盛重颐娶了苏州豪绅彭家的女儿;盛老七盛昇颐则娶了清末外交界的“大腕”人物吕海寰的八小姐。小姐当中,盛四小姐盛樨蕙,嫁给上海道邵友濂的二公子邵恒;五小姐盛关颐,嫁给福建人、后来成了台湾富豪的林薇阁;六小姐盛静颐,嫁浙江南浔“四象”之首(家财在一千万两以上者,当地人誉为“大象”)刘锦藻的公子刘俨庭。只有七小姐和八小姐是自由恋爱结婚的,但也是非常显赫的门第:七小姐盛爱颐嫁常州世家、庄夫人的内侄庄铸九;八小姐盛方颐嫁江西盐商、号称清末咸同年间的江南首富周扶九的外孙彭震鸣。孙子孙女辈中,有的嫁给李鸿章的侄孙,有的嫁给台湾银行的买办,有的嫁给汉冶萍公司萍乡矿长之子,有的则娶回了“江南一枝花”……

       如此“强强联姻”,富上加富,金枝玉叶,晨钟暮鼓,盛氏家族的气焰之盛,就可想而知了。然而换句话来说,如此金山银山,山堆海积,盛家的子孙后代,还用得着明白“创业”为何物吗?

       旭迟老人:黄山寿(1855-1919),字旭初,别字旭道人,晚号旭迟老人,又号丽生,原名曜,江苏武进人。官直隶同知。幼年贫困,一志于书画,书工唐隶北魏及郑燮、恽寿平,得其神韵。画则人物、仕女、青绿山水,双钩花鸟及墨龙、走兽、草虫、墨梅、竹石,无一不能。五十后,鬻画上海,卒年六十五。

       黄山寿(1855~1919),原名曜,字旭初,别字旭道人,晚号旭迟老人,又号丽生,江苏武进人。官直隶同知。幼年生活贫困,一生志力于书画。书法学唐、北魏及清郑燮、恽寿平等,得其神韵;国画创作则人物、山水、花鸟,无一不能。

       黄山寿山水多青绿,颇见功力。青绿山水一派的精髓,他能化为己用,表明他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开拓和变革。他画山笔力方硬,但不刻薄,在直接勾勒的山骨和皴擦的山体之间达到完美的结合。《匡庐读书图》画近处岸边,茅屋中有人在读书吟诗,屋外有两人在散步缓行,后有童子相随,前面两人一副仙风道骨的身影与山中云雾缭绕的境界化为一体。远山山顶耸立丛丛松林,山中潺潺流水把静的山变成动的山,从而同云雾、行人打破了山中的宁静。

       此楹联为楷书:春风夏雨秋夜月,唐诗晋字汉文章。无上款,落款为:黄山寿。钤一印:云轮阁。

       【姓名】:潘大和

       【年代】:清代·乾隆——嘉庆

       【类别】: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

       【人物简介】:

       清乾隆-嘉庆年间制陶名艺人。

       恽祖翼(1835-1900),晚清臣。江苏阳湖(今常州市)人。字叔谋,又字崧耘。举人出身。以知县累官至武昌(今武汉)道。镇压王觉一教民起义。1889年(德宗光绪十五年)后历任湖北督粮道,汉、黄、德道兼江、汉关监督。1895年晋湖北按察使。次年迁浙江布政使,任内开挖嘉兴(今嘉兴)泖河,疏港建闸,以资蓄泄;疏浚杭州上塘河,灌溉临平、乔司等处农田三十余万亩;改上虞南塘土圩为石坝,免为水患。1900年代表巡抚加入张之洞、刘坤一发起的“东南互保”。寻授浙江巡抚,镇压衢州(今衢州市)反洋教斗争。后病死。

       衢州教案发生后,浙江布政使恽祖翼当即致电盛宣怀,请他转请两江总督刘坤一“速派晓事大员,并带一营赴衢查办,将起意及下手各„匪‟悉数擒斩,以谢洋人,并为吴故令雪憾”。刘坤一随即致电江西巡抚松寿,令他派袁树勋带一、二营清兵由江西广信奔赴衢州,与浙江清兵一同会剿。

       清史稿列传二百三十五

       恽祖翼,字叔谋,江苏湖阳人。同治三年举人。以知县累至道员,再摄武昌道。教匪王觉一约期起事,祖翼时筦营务,乘夜率亲兵掩捕之。总督涂宗瀛疏保祖翼有济变才,光绪十五年,授督粮道。调汉黄德道,兼江汉关监督。以襄河涨发易坏舟,创设襄樊报水电,树牌鸣钲,各船备御,水至遂无患。晋按察使,擢浙江布政使。祖翼以州县徵粮照旧折价,近年钱贵银贱,民力不支,乃重定银价,设櫃徵收,不得假手书役,人称其惠。尤尽心水利,於嘉兴开泖河,疏港建闸,以资蓄泄。於杭州浚上塘河,临平、乔司等处农田三十馀万亩皆获灌溉之利。上虞南塘旧以土筑,水至辄决。采众议,改建石塘千一百丈,始免水患。

       二十六年,北京拳乱报至,祖翼独起抑阻。匪陷江山、常山,衢民复毁教戕官,英国欲以兵舰赴浙。祖翼亟遴员驰往镇抚,获真犯抵偿,潜消兵衅。会两江、湖广总督与各国订约保护南疆,电询浙省。巡抚刘树棠方卧病,祖翼即迳电以浙省附约,人心以安。

       旋擢巡抚。以浙省防练各营积弊,疏请整饬,略言:“浙省水陆防练各营数逾制兵,陆续添募,饷实不敷。而统领各营哨,不顾操练缉捕为何事,汲汲焉唯浮冒剋减,食弊自肥。术愈出而愈奇,勇日杂而日弱,盗日防而日多。今将荡涤宿垢而作新之。立法自上,责在督抚。臣任事即通饬各营,与之更始。以后如有贪劣将弁,仍敢浮冒剋减,决不姑容。拟先励其廉耻,而兼课其材武。一面饬州县查保甲,办团练,以辅制兵之不逮;一面遴委廉幹道府,酌带哨勇,分往浙东西,抽点名粮,认真校阅。遇有大股盗匪,督率营县搜拿,务绝根株。总期合散为聚,化惰为勤,堪备一日之缓急。虽然,营卫小疾,疏解足矣,受病既深,断非猛剂不治。天下之病,无一不根於利。统领营哨,闻见已惯,谓夫督抚所能操以绳其下者,撤之而已,参之而已。撤之则又顾而之他,参之则已饱飏而去;且未几而又夤缘开复矣,未几而以将才调用矣。惟督以峻法,务去泰甚,庶有以振暮气而戢贪风。或震於各国一时之强,几谓全恃火器,不知其本原仍在临财廉,与士卒同甘苦。否则未战先溃,火器徒以赍寇,直自伐耳。可否请旨饬下兵、刑各部,采臣治乱用重之议,嗣遇将弁赃证确凿者,分别轻重,严定参革、追缴、倍罚、斩绞之例,庶军心一振,於时局或有裨益。”疏入,诏饬各省著为令。未几,丁母忧归。卒,恤如例。浙人请立祠祀之。

       论曰:疆吏当承平时,民生吏治,要在因地制宜而已。日昌、宝第皆以尚严著绩效。宗瀛、廕霖饰之以儒术,亦后先称治。培敬有为有守,崧骏兄弟所至尽职,宝泉励清操,祖翼能济变,并有可称。至应祺官关陇、新疆垂四十年,边地初辟,治绩烂然,实心实政,其劳亦不可没云。盛宣怀对于档案的兴趣来自于他的父亲盛康,盛康是科举出身,曾做过湖北盐法道,他就喜欢收集档案。盛宣怀子承父好。而且盛宣怀的档案还有个特点,就是毫不避讳。比如人家写给他说别人坏话甚至告密的信,一般人“阅后即焚”,但他都留着。盛宣怀赴山东任职时,家眷没有随行,其夫人听说他在当地玩女人,就写信给他,责备他不该不爱惜身体乱来,这样的“家丑”级别的信,盛档里都有。但冯金牛表示,盛宣怀其人一向低调谨慎,收集档案却如此大胆,是大家都想不到的

第四篇:圣海傅山拓展训练心得范登宽

       你们是一个团队吗?

       为期两天一夜的傅山拓展训练在欢声笑语声中结束了,心中甚是庆幸,为了公司领导在适当的时候举办了适当的培训,而自己没有让自己因为其他的理由推掉这次训练;为的是这次拓展训练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一次磨练,更是心灵的一次洗礼。它不仅仅简单一次训练,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思维、一种考验、一种气概。更让我理解了团队的含义。

       “你们是一个团队吗? ”这个问题是这次拓展活动安教练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每个小组在每个场合每次被安教练问到的时候,我们每次都是异口同声高亢地回答。那感觉似乎只要我们一致高声回答我们就是一个团队了。但是每次教练都诡异的看着我们说,“我感觉你们不是”经过两天的竞争与合作,欢笑和汗水,我们理解了团队的含义,不是像某些人说的,团队就是一个有口才的人对着一群有耳朵的人讲话。通过两天的训练,我们领会了团队的真谛。

       团队关键词一 ——目标统一

       我们在玩七巧板游戏的时候,教练把我们梦想队分成了七个小组,分别给了五块半不同颜色、形状各异的小塑料板,按照要求平成不同的图形。我们拿到各自的任务书以后,每个小组没有详细的沟通,迅速进入了角色,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目标,你争我多、相互竞争,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到最后才知道要完成团队的整体目标才能获得最大的分值。一个企业的总体目标是就是企业发展壮大,企业发展壮大离不开营销,所有的部门都是为了销售服务的,所以生产部门要生产出优质的产品;销售部门就是不断拓展客户,提高服务的满意度;企划部门就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营销方案;

       团队关键词二——团结协作、合理分工。

       “穿越电网”活动项目时,大家并没有先急于过网,而是由程总和王师傅根据不同的网眼和每个人的身材决定过网计划,最后决定过网方式采取抬、拉、托、拽,网眼充分论证谁是合适人选,谁先过谁后过,最后在全体的努力下一举通过。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分工,团结协作,根据不同人的性格特点,能力专长,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我们才会事半功倍。

       团队关键词三 ——沟通

       孤岛生存游戏让我深刻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孤岛求生”中,每个队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是肓人,站在孤岛上,茫然无助地等待救援;一个小组是聋哑人,知道游戏规则,但却无法与盲人沟通,焦虑万分;一个小组是健全人,他们能用语言表达思想,能沟通,能指挥,但他们却在珍珠岛上为如何让鸡蛋不摔碎而奋斗着,老师说本来这是几分钟就能完成的游戏,就是因为我们相互之间没有沟通导致花费了40多分钟才完成任务。三个不同的岛屿就相当于我们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同层面。盲人岛就相当于企业的基层,哑人岛就相当于企业中层,珍珠岛相当于企业高层,没有沟通,基层的需求和呼声就得不到解决,中层的的执行就没有那么精准,高层的决策就是空中楼阁。

       团队关键词四——群策群力

       每个游戏环节,都体现集体的智慧,企业每个员工每人一个智慧的水滴,就汇成创造的海洋,我们只用十几分钟的时间让55名全体圣海成员都翻过了4.2米高的毕业墙。

       站在毕业墙前合影的时候,安教练问,“你们是不是一个团队?”“是”,全体圣海人更加高亢更加激情更加整齐的回答。我们相信圣海人会实际行动来诠释团队的含义。

第五篇:范忠山磨课反思

       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磨课”反思

       桦川二中 范忠山

       为了将我校省级科研课题《分层教学法》落到实处,响应学校科研室的号召,十月二十七日,我校数学教师周立战讲授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这节课,对分层教学法这一理念进行了尝试与探索,课堂上,周老师,做到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体现了分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亮点: 1.教学目标体现分层。

       教师在新课前为学生提供了三组学习目标,为不同的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及达到的要求,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理念。

       2.小组交流体现分层。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同一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编组,每四人一组,编排序号,针对难度不同的题,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充分采用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达到了以优带差,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困惑:

       1.在实践中,分层教学的影子还不多,如何设计,按照什么模式走,还不是很明确。理科分层重点放在了习题上,如何在教法与学法上体现分层,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中,由于编组排序,指定同学回答问题,学生显得有些被动,是否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个人看法:

       倡导隐性和动态的学生分层。

       一般的分层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优秀、中等和欠佳。

       隐性分层法即教师采用同样的尺度和方法,暗中把同一班级中水平相当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学生之间只有“组”与“组”的区分而没有类的差别,既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也避免了公开分层容易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弊端。教师需要在备课和教学记录中做好相应的记录。

       隐性分层更方便动态教学,随着授课和训练的进行,学生通过努力取得不同的成绩可以立即改变自己的层次,有的提高,有的降低,增强竞争性,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四、分层教学法应该注意问题:

       分层教学法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带来的问题也应当有充分的估计,需要认真探究:

       1、分层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课堂的主角从以老师为主转到以学生为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不可能再沿袭从前的模式:“一个教案用到底”,“一种方法教到底”。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提出的问题也是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工作的难度和繁杂度大大增加。

       2、分层教学法对课堂纪律带来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教师长期在班级授课的体制下,比较容易控制课堂秩序,分层教学法释放了大多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使得个别不够自觉的学生有机可乘,趁着教师单个辅导之时玩游戏、聊天甚至私自走出课室,这种现象不是分层教学的必然后果,不能因噎废食,但是确实需要教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去重视

       总之,《分层教学法》这一课题的提出,为我校注入了新鲜活力,更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自我,提高素质的平台。

       今后我一定虚心学习《分层教学法》教育理念,争取在科研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力争成为科研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