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文化相关内容[大全5篇]

第一篇:阿拉伯文化相关内容

       源于沙漠游牧民族的阿拉伯人,当他们随着伊斯兰教圣战的胜利而征服了肥沃的中东新月地区、波斯与埃及之后,阿拉伯人不仅是占有了一些地理上的区域,而且是占有了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的发源地。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阿拉伯文化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思想和伊斯兰教体系是紧密相连的。阿拉伯伊斯兰不仅限于阿拉伯民族而且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全世界穆斯林的文化成就。其实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水乳交融的一体。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既坚守纯洁的理念,追求崇高的理想,同时又充满包容,体现出开放的胸怀。当代的极端伊斯兰教派绝不代表阿拉伯伊斯兰文明。阿拉伯文化特别是在世界中古时期取得了令世人尊敬的辉煌伟大的成就,就连西方历史学家都对阿拉伯文化表示由衷的敬意。

       二.特点

       多民族性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集合体,除阿拉伯人外,还有波斯人、埃及人、印度人、塔吉克人、突厥人、西班牙人、叙利亚人,等等。各族通过互相接触、相互影响,逐渐融合渗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共同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可以说,阿拉伯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学习创新结合埃及、叙利亚、波斯等地,都是世界文化发达较早的地区。阿拉伯人在征服这些地区后,不仅接受了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而且又吸收希腊、印度文化的许多优秀成果,创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灵魂

       没有7世纪伊斯兰教的诞生,就没有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就不会有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因此就没有阿拉伯文化的问世。伊斯兰教不仅是阿拉伯统一的旗帜,同时也是中古时期阿拉伯社会文化进步的旗帜。

       三.历史评价

       恩格斯指出:“在罗曼语诸民族那里,一种从阿拉伯那里吸取过来并从新发现的希腊那里得到营养的明快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

       黑格尔指出:“阿拉伯人之获知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这件事具有这样的历史意义:最初乃是通过这条道路,西方才知悉了亚里士多德。对亚里士多德作品的译注和亚里士多德的章句的汇编,对西方各国,成了哲学的源泉。”

       英国学者罗伯特·布雷福特说:“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阿拉伯人,现代的欧洲文明就根本不会出现;如果没有他们,欧洲就不会扮演那么一种超越所有先前进步阶段的角色,“如果不是受阿拉伯文明的影响,在十五世纪,真正的文艺复兴就不可能发生。"

       英国学者蒙哥马利·瓦特说:“因为西方抵制伊斯兰教,轻视它的影响,夸大他们所依赖的希腊和罗马的传统,因此今天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纠正这种错误认识和承认我们对于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亏欠。”

       美国已故前总统尼克松在《抓住时机》中说:“当欧洲还处于中世纪的蒙昧状态的时候,伊斯兰文明正经历着它的黄金时代……几乎所有领域里的关键性进展都是穆斯林在这个时期里取得的…当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们把知识的边界往前开拓的时候,他们能眼光看得还远,是因为他们站在穆斯林世界巨人们的肩膀上”。“讲阿拉伯语的各国人民,是第三种一神教的创造者,是另外两种一神教的受益者,是与西方分享希腊一罗马文化传统的人民,是在整个中世纪时期高举文明火炬的人物,是对欧洲文艺复兴做出慷慨贡献的人们”。

       阿拉伯文化相关内容

第二篇: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文化——形成于阿拉伯帝国时期。它的产生首先得益于历代哈里发对文化的重视和提倡。为了保证国家的繁荣和巩固,他们十分重视对先进文化的摄取,提出“人最美的装饰品是知识”的格言。一方面,他们组织力量大力翻译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另一方面鼓励穆斯林远游各方,搜集古典著作,访求学问。阿巴斯王朝时期,他们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作“智慧之宫”。这些努力造就了中古阿拉伯人长于学习,提倡教育和学术的精神,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发展。另外,阿拉伯帝国版图内的许多地区都是古代文明的先进地区,使阿拉伯人得以广泛继承不同民族的丰富文化成果。因此,阿拉伯文化是在长期发展中,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逐渐融合而成的,也是阿拉伯人和境内众多民族共同创造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以阿拉伯语为主要语言工具,以伊斯兰教为指导思想,所以又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之称。其次,是它的多民族性和综合创新精神。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1)多民族性: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集合体,除阿拉伯人外,还有埃及人、印度人、波斯人、西班牙人、叙利亚人,等等。各族通过互相接触、相互影响,逐渐融合渗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共同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可以说,阿拉伯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2)注意把学习和创新结合起来:

       埃及、叙利亚、波斯等地,都是世界文化发达较早的地区。阿拉伯人在征服这些地区后,不仅接受了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而且又吸收希腊、印度文化的许多优秀成果,创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3)伊斯兰教是阿拉伯文化的灵魂:

       没有7世纪伊斯兰教的诞生,就没有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就不会有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因此就没有阿拉伯文化的问世。伊斯兰教不仅是阿拉伯统一的旗帜,同时也是中古时期阿拉伯社会文化进步的旗帜。

       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思想和伊斯兰教体系是紧密相连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不仅限于阿拉伯民族而且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全世界穆斯林的文化成就。其实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水乳交融的一体。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既坚守纯洁的理念,追求崇高的理想,同时又充满包容,体现出开放的胸怀。当代的极端伊斯兰教派绝不代表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伊斯兰文化的产生得益于伊斯兰教的产生,可以这样说:没有伊斯兰教,就要没有阿拉伯民族的崛起,就没有伊斯兰文化的产生。

       伊斯兰文化渊源:

       伊斯兰文化的源流、学科结构和特点。它来自三个渊源:

       1)阿拉伯人固有的文化:如阿拉伯语及文字,诗歌,谚语,故事传说,星象,音乐等。

       2)吸收外来文化:如希腊的哲学,各门自然科学,罗马的政治,法律,波斯的历史,文学艺术,印度的数学,天文学,医学及宗教哲学,中国的四大发明。

       3)伊斯兰教文化:如《古兰经》,圣训等。这些多样性的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兼收并蓄,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形成。它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研究、创新和发展,创造了具有伊斯兰特点的新文化,形成了知识形态的多学科体系,构成了伊斯兰文化的整体构架。

       伊斯兰现代文明的政治理念:

       为了保证人民的政治行动质量和生活质量,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知识:人民必须接受普及教育,是非分明,每个人都有生存的责任感。伊斯兰教育信士们说:〃敬畏真主就是有知识的开始。〃

       2)稳定:事物的平衡发展就是达到稳定的基本因素,任何事不能超越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偏重任何一方就是走极端,破坏稳定,例如宗教

       3)财富:财富代表物质的利益,鼓励人们创造财富,改善生活水平。4)康乐:健康才能快乐。有病寻求治疗,社会有保健体制;遏制不良习惯和伤害健康的毒品,如烟酒毒与色情。

       伊斯兰文化内容:

       伊斯兰文化内容丰富,涉及科学,宗教,政治,文学,哲学等各个方面。伊斯兰文化包括:

       1)哲学(自然哲学,宗教哲学,逻辑学,伦理学)。2)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医学,化学,物理学)。3)人文科学(历史学,地理学,语言学,文学,艺术)。

       4)宗教科学(古兰经学,经注学,圣训学,凯拉姆学,教法学,诵经学)。

       伊斯兰文化的特点:

       伊斯兰文化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她的包容性和强大的同化能力,当然这些都是以伊斯兰文化的先进性为前提。伊斯兰文化的特点是: 1)包容性:

       它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经过加工改造赋予伊斯兰特色。伊斯兰教义不同程度地渗透在各个学科领域,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既互相吸收、互相影响,又各自独立发展。2)继承性:

       它吸收和继承了古代东、西方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把东方科学注重经验描述和古希腊文化注重逻辑推理的不同传统有机结合,成为中世纪古典科学的集大成者。3)开创性:

       它将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发展所提供的新事实,观察实验所取得的新资料,经过创造性的理论综合,确立了新的学科概念、定理、理论,完善和创立了新的学科。4)实践性:

       它注重实地考察和观察,搜集掌握第一手资料,经反复实验和综合研究,得出假说和结论,并将自然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社会实践,促进了生产的发展。饮食文化:

       阿拉伯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饮食风俗可谓五花八门,但各国也存在许 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如主食为大饼和手抓饭肉食以烧烤的鸡肉,牛羊肉为主,喜爱甜食;穆斯林禁止吃猪肉,自死肉,浮水鱼,无鳞鱼,不吃外形丑恶和不洁之物(这也是不吃猪肉的原因之一),如甲鱼,螃蟹等,禁食一切动物的血,禁饮酒;喝汤或饮料是不能发出声响,食物一进入口不得复出,忌讳用左手触摸餐具和食品(因为用左手吃饭或喝东西被认为那些东西不会被真主所接受)等。还有很多人好奇穆斯林为什么不吃猪肉?这里的主要原因是,(1)貌丑、怪异,性贪婪、愚笨。世界各民族语言在形容人貌丑、懒散、愚笨等方面都用“猪”字形容。就连我们周围的有些人,在说某个人太笨的时候,也都开玩笑似的说“某某人太'猪'了。”(2)喜污秽。其生活区域肮脏不堪,食用的饲料也是污秽的,难与食草类动物相比。(3)性恶无常。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猪一旦饿极连所声猪崽也照食不误。一般动物,即便小鸟也会与饲养它的人建立某种感情,义犬救主等动物助人的故事广为人知,但猪却有时连饲养它的人的婴孩也有拱死吃掉的现象,其性较之虎狼有过之而不及。(4)混乱交配。幼猪一旦到发情期,有的会同生养他的母(公)猪交配,繁衍后代无上下、尊幼之分,在一般动物中也鲜有此事。还有,猪的脖子上只有一根筋,既不能看到天,也不能回头,穆斯林们是讲究回心转意的,而猪的这一特性和穆斯林们的这一生活习惯背道而驰,这也是穆斯林们不吃猪肉的一个原因。

       阿拉伯饭菜的特点是甜,香,油腻。阿拉伯人多用盐,胡椒,咖喱粉,柠檬汁或西红柿酱作调料,口感偏重;做菜的方法比较粗线条,不是烤,就是炸或煮,要不索性就凉拌。

       掀开阿拉伯服饰文化的神秘面纱:

       阿拉伯传统服饰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面纱(面罩,头巾和盖头):

       由古至今,面纱一直是伊斯兰服饰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女性服饰。关于女性为什么戴面纱,戴头巾是人们一直好奇的问题之一。在阿拉伯文化里脸部,头部是评定人美善的关键部分之一,如果暴露可能很容易激起本能的情欲,进而可能会影响女性的安全和贞洁。这个风俗其实是重视女性的表现之一。2)大袍:

       大袍分为男式和女式两种。黑大袍是阿拉伯妇女的传统服装,做工简单,式样和花色因地而异。长袍是一块布,可裹全身,黑色、白色皆有。除了传统的黑色之外,阿拉伯妇女的长袍颜色现在也越来越多。男式阿拉伯大袍多为白色,衣袖宽大,袍长至脚,做工简单,无尊卑等级之分。它既是平民百姓的便装,也是达官贵人的礼服,衣料质地随季节和主人经济条件而定,有棉布、纱类、毛料、尼绒等。

       阿拉伯大袍历经千载而不衰,说明它对生活在炎热少雨的阿拉伯人有无法取代的优越性。生活实践证明,大袍比其他式样的服装更具抗热护身的优点,它不仅能把身体全部遮住,阻挡日光的直接照射,同时,还能把外面的风吹入袍内,形成空气对流,将身体的湿气和热气一扫而去,使人感到凉爽舒适。3)披风:

       在阿拉伯人看来,披风是节日盛装,男人在大袍外加件披风,显得神采奕奕,有男子汉气概。披风花色繁多,质量也不相同。4)头巾:

       阿拉伯男人的头巾也是沙漠坏境的产物,可以起到帽子的作用,夏季遮阳防晒,冬天御寒保暖。这种头巾是块大方布,颜色多为白色,也有其他颜色。布料有优劣厚薄之分,可随季节和环境而定。头巾放于头上,再套上一个头箍固定。戴头巾前先戴一顶小白帽,是许多阿拉伯男子的习惯。在非正式场合,他们更喜欢只戴小白帽而不包头巾。5)佩物:

       佩物是阿拉伯各部落长期养成的装饰习惯,其式样繁多,各有千秋,尤以也门和阿曼的腰刀最具特色。腰刀最初是用以防身自卫的武器,后逐渐成为服装饰品。佩戴腰刀也是男孩子长大成人的标志。阿拉伯妇女普遍喜欢佩戴各式金银首饰,个别女人甚至会把金银头饰、鼻饰、耳环、手镯、项链、戒指、脚镯和腰带从头戴到脚,以显示其富贵荣华。

       阿拉伯传统服饰属于伊斯兰服饰范畴,因此,伊斯兰教教义所体现的价值观是统摄这种服饰文化各要素的最高主导思想,使其具有鲜明的宗教特征,强调服饰中伦理观重于审美观。在伊斯兰服饰文化看来,凡是与伊斯兰服饰伦理学主要原则相悖的服饰艺术,不仅不美,而且非常丑恶,必须在道德上和法律上加以制止。伊斯兰教对服饰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强调服装必须遮盖羞体。虽然人体作为安拉的创造物是均称健美的,但人体有男女之别。暴露羞体很容易激起本能的情欲,从而败坏道德,使人降格为同动物一般。

       2)伊斯兰教崇尚洁净,反对服饰上的奢侈浪费,认为人类作为安拉在大地上的代治者,必须在享用安拉的恩典时遵循中正之道,即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3)反对男女不分,互相摹仿,认为这样做有悖安拉造物的本来面目和天性,这种在性别上的掩饰作假会使人性受到歪曲,从而走向堕落。

       伊斯兰服饰观念旨在从人们的穿戴上导人之善。既反对袒露羞体,挑逗情欲的服饰,也反对奢侈豪华、铺张浪费的服饰;既反对男扮女装,也反对女扮男装;既反对画眉粉饰,也反对续发造假,并且,在服饰美上遵循中正之美的原则。而中正之美和人性之美、和谐之美互动互融,相应生辉,构成伊斯兰美学的三大核心内容。

       是什么因素形成这样的伊斯兰服饰文化? 1)伊斯兰服饰文化与《古兰经》 :

       伊斯兰服饰文化是以伊斯兰教义这一最根本的价值观作为统摄服饰的文化,历史、时代、心理、审美各要素的最高主导思想。因此,这种服饰文化具有鲜明的宗教特征。

       “对伊斯兰教来说,《古兰经》是最主要也是首要的最高经典,是最根本最有权威的立法依据。是传播伊斯兰教过程中的方针,是必须遵循的规范与准则。” 《古兰经》中对于伊斯兰男子着装的要求是,服装打扮尽量体现男人的气质,气概和风度。要求遮掩的范围是在是肚脐至膝盖间。

       女子则禁止穿着稀薄、透明的衣服,以免暴露肉体,更不允许穿三点式或其它泳装。穆斯林学者们解释伊斯兰教服饰的标准应当是能遮住妇女的全身,而不是显露或透视出身体的轮廓,只有脸和手是允许自然露出的。因此最恰当的服装是宽大的袍子,并且不准系腰带。妇女的一切装饰应当只为她的丈夫,同时禁止妇女着男装。

       2)地理环境的影响:

       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而阿拉伯地区位于亚洲西部,多沙漠、戈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伊斯兰教服装,自然具备与本土气候相融合的服装服饰特征。3)生活习惯的影响:

       伊斯兰教崇尚洁净。为了保持身体洁净,伊斯兰教主张男缠头、女戴盖头。这样,在客观上起到了遮挡风沙、尘土的保洁作用与保护皮肤的作用。4)国家法规的体现:

       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的习俗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表现之一。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古兰经》为其立法依据,不戴面纱或盖头既是藐视伊斯兰国家的行为,也是不尊重伊斯兰教信仰的行为。

       在伊朗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法律规定妇女在公共场合除脸和手外,身体的其余部分都不准裸露在外(有些地方连脸都不准外露)。伊斯兰服饰造型的主要特点是简洁宽大的外形,力求将全身包裹住。这与现代服饰所提倡的简洁相符。

       阿拉伯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作用体现在: 1)保存并传播了西方古典文化: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毁坏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们认真研究它们,还把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

       2)阿拉伯人足迹遍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比如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的发明带给了欧洲;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

       3)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地理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阿拉伯文化特别是在世界中古时期取得了令世人尊敬的辉煌伟大的成就,就连西方历史学家都对阿拉伯文化表示由衷的敬意。阿拉伯文化以建筑,艺术,天文,数学,医学和文学的成绩最为突出。① 在艺术与建筑领域:

       阿拉伯世界对于艺术美有独特的追求。由于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排斥具象,因此阿拉伯艺术作品中缺少对人物和动物造型的塑造。所以,艺术家们都利用阿拉伯数字和几何图形进行艺术创作,精美的图案和花纹是阿拉伯艺术的独特风格。

       伊斯兰建筑别具一格,包括清真寺、伊斯兰学府、哈里发宫殿、陵墓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是世界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同印度建筑、中国建筑并称东方三大建筑体系。穆斯林仿照希腊和罗马式建筑形式,创立了风格独特优美的新样式,阿拉伯建筑以其宏伟、壮丽著称于世,它的外观是巍峨的穹顶和高耸的尖塔,精美朴素的内饰雕塑和花卉鸟兽等。然而其建筑艺术别具一格主要表现在清真寺的建筑和装饰方面。清真寺建筑多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封闭院套,四周环以拱廊或柱廊,中心的礼拜寺大厅顶部耸立着圆拱顶。麦加的禁寺,麦地那的先知寺,大马士革的倭马亚清真寺,科尔多瓦的大清真寺和印度的红堡,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古城建筑群被喻为阿拉伯古典建筑的典范。②在天文学方面,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和大马士革等地,都建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台,还创造了许多精密度的天文仪器,长期进行天文观测。他们制造的天文仪器,直到16世纪仍被欧洲天文学家使用。天文学家白塔尼的著作《恒星表》,在几百年内都是欧洲天文学发展的基础。

       ③数学方面,阿拉伯数学家利用并改造了印度数字,使用十进位法,使数学计算大为简化。他们创立了代数学,数学家花刺子密(约780~850年)的代数学著作《积分和方程计算法》,直到16世纪都是欧洲大学的主要教科书。代数学的阿拉伯名字就是通过这部著作传人欧洲的。

       ④医学是阿拉伯人最重视的科学之一,阿拉伯医学在世界医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保存和发扬了古代医学成就。阿拉伯人保存和翻译了大量古希腊、罗马医学文献,吸取了当时各族医学上的成就。

       (二)阿拉伯人发展了药物化学。

       最杰出的医学家有拉齐斯(865~925年)和阿维森那(伊本·西那,980~1037年)。前者是巴格达国立医院院长,著名临床外科专家着有《天花与麻疹》和《医典集成》等重要著作,对西方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后者着有《医典》,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论着,获得“医中之王”的美誉。直到17世纪,该书都被西方视为医学权威著作。阿拉伯帝国地域辽阔,交通方便,朝觐和经商活动的进行,使地理学非常发达。阿拉伯人还是世界文化的传播者,中国的造纸术、罗盘针、火药,印度代数学、位置计算制和零的符号,都是由他们传到西方的,这对西方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⑤在文学领域:

       阿拉伯人最有名的文学著作有短篇小说集《一千零一夜》,我国古书中称麦加为“天方”,后来“天方”泛指阿拉伯,因此《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谭》。书中叙述了古代阿拉伯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每夜娶一王后,第二天早晨即行杀害。宰相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姐妹们,自愿嫁给国王。她用讲故事的方法,引起国王兴趣,因此未被处死。此后,她每夜讲述一个故事,一个接一个,一个套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终于使国王悔悟,并和山鲁佐德白首偕老。《一千零一夜》内容丰富,叙事生动,它包括寓言、童话、民间故事、名人轶事等。一般学者认为该书是在古代波斯《一千个故事》的基础上,吸取了埃及、伊拉克和印度等国的民间故事,经过几百年的修改补充,到16世纪才最后编定。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境内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显示了阿拉伯人民高度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是阿拉伯人民留给世界人民的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除了自身的文学成就以外,在整理、翻译和改编古典著作方面,阿拉伯人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三篇:阿拉伯文化PPT讲稿

       PPT3:

       出国前了解外国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禁忌很有必要,可以避免我们在与外国朋友交往时无意中发生误会,对我们直接与外国人打交道的人来说尤为重要。PPT4:文化背景

       阿拉伯民族有3亿多人,分布在西亚和北非,但是以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为主要特征的阿拉伯文化把阿拉伯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其实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水乳交融的一体。PPT5:问候篇

       (1)阿拉伯民族热情好客,见面时有一大套问候语。即使与生人初次见面,也会主动跟对方打招呼:“愿安拉的和平降临于你”。(意译为“你好”)这是一句全世界穆斯林通用的问候语。双方握手致意后,两人还会相互寒暄,问一些诸如:“您身体好吗?”、“您家里人好吗?”等客套话,对此,大多数人会用“一切赞美归于真主”和“真主仁慈”来作答,他们习惯将这些赞美真主的话时刻挂在嘴边。

       (2)如果是两个老朋友相见,那么,光说几句“你好”和握握手显然是不够了,必须相互拥抱,再行贴面礼,才能显出热情来。行贴面礼时,一方用右手扶住对方的左肩,左手搂抱对方腰部,然后,按照先左后右的顺序,贴面三次,即左——右——左。在贴面的同时,双方会低语道:“艾赫兰 ——艾赫兰——艾赫兰”(意为“你好”,阿拉伯一种常用的问候语)。如果俩人关系十分亲热,会在贴面的同时,嘴里发出亲吻的声音。此外,有少数人在见面时除握手以外,还会亲吻对方的鼻子和额头。因为穆斯林在做礼拜的时候,额头和鼻子是最先着地的地方,吻这两个部位,表示尊重对方,同时期望对方吉祥如意。(3)握手规矩多

        由于伊斯兰教的教义规定,男女之间授受不亲,男士不可以主动向女士伸手致意,一般是女士先伸手,男士方可握手,而且在握手的时候只握女士的指尖,点到即可。 男、女握手时,男士必须从座位上站起来,而女士则不必。 握手时,只能用右手。PPT6:拜访篇

       (1)阿拉伯人喜欢在节假日和周末走亲访友,也非常欢迎别人来家里做客,尤其是将迎接一位贵客来访作为家里的荣耀。阿拉伯人在互相拜访时很注重衣着和礼节,拜访者一般都事先预约并准时赴约,主人则会在家里准备好丰盛的饭菜来恭候客人到来。当然,守时观念弱也是阿拉伯人的一个特点。依照传统,异性之间一般不会互相登门拜访。(2)阿拉伯人在对外交往中注重“礼尚往来”,互赠礼品被认为是一种友好的表示。但一般来说,初次登门拜访时不必送礼品,这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习惯不同。如果大家已是熟识的朋友,拜访时可以适当准备一些礼物。馈赠礼品有禁忌-————在文化禁忌中讲

       (3)茶和咖啡在阿拉伯国家是非常受欢迎的饮品。阿拉伯人喜欢喝加糖的红茶,茶叶要用壶在炉子上现煮,而不是用开水沏茶,有人在煮茶时放糖,也有人等茶叶煮好后再放糖。多数外国客人喝阿拉伯红茶都会觉得太甜,而阿拉伯人却非常喜欢。阿拉伯人喝茶用的杯子与酒盅大小相似,所以,应该说“品茶”更恰当。

       在许多阿拉伯国家,客人喝完茶后,主人还会邀请客人再喝上一杯咖啡,他们认为咖啡是招待客人最好的东西。阿拉伯咖啡与普通的速溶咖啡不同,是用烘焙并研磨好的咖啡末在铜质咖啡壶中煮沸而成,待咖啡煮沸后,再加入丁香、豆蔻和肉桂等香料,其味道独特,口感极苦。幸好咖啡杯非常小,最多只够你喝一口。喝完咖啡后,主人肯定会递给你一杯矿泉水,好去除口中的苦味。

       此外,在喝茶或喝咖啡的同时,主人会端上一些点心,当然,这些点心也是非常甜腻的。(4)西方国家家长会教孩子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但是在阿拉伯国家,如果你多次感谢主人的招待,他们会觉得他们做的不是你所期待的,因为做一个慷慨的主人是他们的标准。PPT7:

       阿拉伯男子走路的时候经常手拉着手,不用担心,他们不是同性恋,这只是他们表达亲密、友好、尊重的一种方式,所以下次如果你的阿拉伯朋友要拉着你的手去喝下午茶,一定要记得迎上去。PPT8:

       阿拉伯国家法律允许阿拉伯男人最多可娶四个老婆,但多数男人都娶不起四个老婆,当某个阿拉伯男人想娶第四个老婆时,必须经过前三个老婆签字同意,其中一个老婆不同意时,这个男人将无法迎娶下一个老婆。

       在婚姻问题上,穆斯林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对夫妻的权利与义务都有明确且公平的规定。对丈夫而言,他若娶了四个老婆,则他对每一个老婆的付出都应该是均等的。假如给一个老婆买了宝马,那么,必须给其他三个老婆购置同等级和档次的车辆,男人不可以对四个老婆厚此薄彼。男人和老婆离婚,除了分配财产外,必须供给离异老婆生活费及子女抚养费。这可是相当耗费精力与财力的事,所以大多数阿拉伯男人一般是娶不起四个老婆的,他们认为还是“一夫一妻”制好。PPT9:

       阿拉伯国家规定每周四、五的双休日。与阿拉伯人洽谈工作最好选在上午9点——下午1点以及下午5点—晚上8点;政府部门只工作半天,所以阿拉伯国家的政府的工作效率比较低。

       在阿拉伯国家,通用的是伊斯兰历而非公历。斋月是伊斯兰教历九月。在斋月,穆斯林白天不吃不喝,晚上进食。在斋月里去阿拉伯国家,在日出后——日落前的时段里不能在大街上或公共场所抽烟、喝水、吃东西。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尊重他们分宗教习惯。

       斋月里,阿拉伯国家一般都调整上下班时间,阿联酋规定早上9时上斑,沙特规定早上10时开始上班。斋月里,商业活动减少,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较低,经常找不到人,因此进行商务考察或业务谈判的人,应尽量避开斋月来访问。

       PPT10: “朝觐”是伊斯兰教为信徒所规定的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每一位有经济和有体力的成年穆斯林都负有朝拜麦加的宗教义务。

       伊斯兰教教义规定,穆斯林每天应做五次祈祷。晨礼:从拂晓到日出。

       晌礼:从中午刚过到日偏西。

       脯礼:从日偏西至日落。

       昏礼:从日落至晚霞消失。

       宵礼:从晚霞消失至次日拂晓。

       当祷告时,正在进行的一切工作暂停,甚至正在驾车行驶者也要停车作祷告。所以很有可能阿拉伯人会在正与你交谈的时候突然离开去做祷告。

       当其祷告时,客人只能耐心等待,切不可打断其祷告,或表示出不耐烦。PPT11:

       三、文化禁忌 饮食篇

       阿拉伯人可以食用的,除蔬菜水果及大部分水产品外,主要就是牛、羊、驼等大型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凡是陆地上的动物都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屠宰,否则也是被视为不清真的。阿拉伯人在饭前饭后都要做简单的祷告,这时同一个餐桌上的人都应该停止用餐,默默等候,决不能打断祷告,表示不耐烦甚至当场以此开玩笑。PPT13:社交篇

       “阿拉伯人的舌头,中国人的手”,此话是夸阿拉伯人嘴巧,说中国人手巧。阿拉伯人健谈,无论是新交还是老友,都应主动热情跟阿拉伯人交谈。当然,阿拉伯国家也有聊天的“禁区”,作为客人,不要主动和阿拉伯人谈论有关政治、宗教和性的话题„„

       不能双手交叉谈话:在任何国家,双手交叉谈话都被视为“态度傲慢”或“不礼貌”,在中东把这看得很严重,认为是“侮辱”或“挑战”。如果想拉近感情,可以选择聊一些阿拉伯人热衷谈论的话题,如诗歌、电影、体育、生意等。PPT15:做客篇

       (1)去阿拉伯人家里做客,有时见不到女主人,向主人问他妻子的情况是不礼貌的。(2)如果见到了阿拉伯人的妻子,可以打招呼,但切不可过份热情,也不要主动和阿拉伯人的妻子握手,因为阿拉伯女子是不和别的男人握手的。(3)不要问孩子的情况

       (4)到主人家时要脱鞋,除非主人提出不用脱鞋。如果不脱鞋,坐着时,你最好把脚踩地上,不要架着脚,以免露出鞋底,会被认为是对他们的侮辱。

       (5)不要未经同意随意参观阿拉伯人的房间。这些举止会被主人认为是对他们的侮辱。PPT16:衣着篇 PPT17:送礼篇

       阿拉伯人在对外交往中注重“礼尚往来”,互赠礼品被认为是一种友好的表示。馈赠阿拉伯人礼品时要注意:

       (1、2)一般不要在初次见面时送礼,也不要只有一个人在场时送礼,以免行贿之嫌;(3)不可给女主人送礼,以免被认为是对其隐私的侵犯,但给孩子带礼物他们会欣然接受。(4)阿拉伯人认为不让他们表示自己的慷慨大方是不恭的,这会危害到双方的关系。阿拉伯人很富有,送给他人的礼品一般都是贵重礼品,同时也希望收到同样贵重的回礼,因为阿拉伯人认为来而不往是有失尊严的问题。

       (5)因为伊斯兰教严禁偶像崇拜。洋娃娃等外形类似人像或形象逼真的动物玩偶,是禁止放在家里当装饰品的。阿拉伯人的解释是:这些东西放在家里,天天观看,日子一久,会形成“偶像崇拜”。(6)不要送酒,因为阿拉伯人多数是穆斯林,对他们来说,酒为禁物。对禁酒成习的教徒,这种行为无异公然劝他破戒。

       (7)盯住阿拉伯主人的某些物品看个不停是很失礼的举动,因为这位阿拉伯人一定会认为你喜欢它,并一定会要你收下这件东西。如果你拒绝的话,一定会得罪他。

       (8)阿拉伯国人不喜欢星星图案,因为其政治上的对手以色列国旗以星星做图案。除了有星星图案的包装纸不受欢迎外,对穿星星图案衣服的人也很不满。PPT20:游览篇

       进清真寺参观必须脱鞋,而且要先迈右脚进入。

       女性参观者应戴头巾或领取一件长袍套在身上,否则不能进寺。在礼拜时间参观清真寺切勿喧哗。清真寺内绝对禁止吸烟、吐痰。

       未经允许,不要给阿拉伯小孩、妇女拍照 PPT21:

第四篇:我心目中的阿拉伯文化

       我心目中的阿拉伯文化

       想起阿拉伯,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些阿拉伯人,他们身着肥大的袍子,头顶显眼的头巾,头巾下面是高耸突出的鼻梁,还有那头戴黑面纱,身穿黑大袍的阿拉伯妇女在一群白色大袍中间显得尤为突出,但是又感觉她们被刻意地埋藏于众人之中。

       对于他们的服饰,我看着感觉挺奇怪的,衣服十分简单,没有什么很繁琐的设计,像是直接用布在自己身上围一圈而成。后来在一次阅读的时候才无意知道——原来他们的大袍在炎热的沙漠里倒是一件非常实用的衣裳。大袍比其他式样的服装更具抗热护身的优点,无论白色或其他颜色的大袍,在吸收外来热量的同时,里面形成一个通风管,空气自下而上流通,带走了热量,就犹如烟囱一样,使人体感到凉爽。奇特的衣服,这是阿拉伯给我的感性的印象之一。

       我与阿拉伯的交集,大概是从小学开始的。《一千零一夜》——这部伴随了我多少个夜晚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在《一千零一夜》里面总有一些新鲜神奇的东西,会飞的毯子,无所不能的神灯和魔戒指,还有可以一夜飞来的华丽宫殿„„都很吸引年幼的我。在《阿拉丁神灯》中善良聪明的阿拉伯少年——阿拉丁,在《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中勇敢的阿里巴巴和机智的马尔基娜„„这些人物形象无一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那句“芝麻开门”的咒语更是经典,这些也成为了我童年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上中学之后,开始学地理,当老师讲到中东地区的时候,我又一次见到了阿拉伯,这个有些神秘的地方。这里的地处沙漠,但石油资源丰富,水比油贵。大部分人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相信真主。

       宗教这个东西对于我而言不可谓陌生,但伊斯兰教确实感觉离自己很遥远,对于穆斯林们的生活也很好奇。

       伊斯兰教的规矩很多,禁忌很多,还要定期做礼拜,按时斋戒,感觉这给生活带来了一些负累和羁绊。我没有一颗信仰宗教的心,但如果从乐观的角度来看,他们那繁多的教条,礼仪,虽然会使生活繁琐一些,没有那么多的自由,但是借助宗教的力量可以很好的约束人们的行为,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与孔老夫子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克己复礼”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对于真正的教徒而言这些真的可以培养一个人虔诚的心,纯净人的思想。我想这大概也是宗教之所以能领导一个国家的原因之一了吧!就像斋戒,长期忍饥挨饿固然会有伤身体,但是短时间内地克制自己的欲望,提高了自律精神。饥饿之后也会更明白食物的可贵。人们对饥饿的体会也更能激起内心中对贫饥者的怜悯,而且在斋月中伊斯兰教也是提倡慈善捐助的。宗教所做到的这些又何尝不是一种德育?不是一种对人的善化?

       再次接触阿拉伯就到了现在,其实我对阿拉伯文化,对伊斯兰教的了解也不多,理解也很幼稚,很片面,但是依然保持着好奇,相信通过为数不多的几次学习一定能更好地了解阿拉伯这个民族,这种文化。

第五篇:阿拉伯之春

       阿拉伯之春

       2022年12月17日,突尼斯的一名因找不到工作无奈做小贩的年轻人穆罕默德·布瓦吉吉抗议城管的暴力而自焚。这一事件随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发大量的群众示威游行,要求总统本~阿里下台。事情最终以本~阿里放弃了握在手里23年的政权,突尼斯政府改朝换代而告终。然而事实并不止于突尼斯内政。相似的背景,相似的文化,让突尼斯政权更迭的风吹起了阿拉伯国家政权更迭的浪潮,“阿拉伯之春”的运动才由此展开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在突尼斯发生政权的更迭之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利比亚总统卡扎菲、也门总统萨利赫也相继下台。叙利亚至今仍旧战争不断,局势动荡。阿尔及利亚、约旦、沙特、阿曼、巴林、摩洛哥、科威特、黎巴嫩、卡塔尔等其他阿拉伯国家乃至部分非阿拉伯国家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这些局势动荡不安的地方,透过媒体的报道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些似曾相识却又不完全相似的场面。在这之前,阿拉伯国家当中,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已经执政了十几年或者是几十年,甚至有些地方还有国王来执政。国家大都存在着民主程度低、贫富差距悬殊、非政府武装扰乱社会、人权的侵犯、政府贪污腐败、国民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等众多问题问题。越穷战乱越多,二战之后当世界其他地方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北非、中东在局部的战争中无法自拔,经济发展受挫,当稳定下来的时候人们发现自己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及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国家,发现生活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了,于是把一切的责任归咎于政府的无所作为,接着就是游行示威,自发组织武装力量,最终整个国家再次陷入战争的轮回。

       仔细想想,在中东,在阿拉伯国家,因为压迫、经济等问题而举行的游行示威不在少数,偏偏这一次突尼斯小贩的自焚就能撼动阿拉伯国家的政权,难道没有什么疑点么?我们不难发现,是有人利用了这一事件,利用了参与抗议活动的民众。背后最大的操控者毫无疑问是美国。美国把自己的霸权主义在阿拉伯之春这一运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利用人们对当地政府政策和经济条件的不满情绪而在背后煽风点火。像很多在俄罗斯及其周边国家的美国名义上的基金会等社会团体一样,这些社会团体活跃于阿拉伯国家当中,向民众宣传美国的“民主”与“自由”的思想。在这一过程中,网络电视媒体的影响巨大。参与《阿拉伯革命:不为人知的一面》一书编写的埃里克·德内瑟在面对《环球时报》记者的采访时曾说:“2022年3月的一天我在的黎波里,半岛电视台和CNN报道说卡扎非轰炸市内一些地区,造成人员伤亡。当时我在离该地区不到一公里处,根本就没看到任何政府军的行动。”不实的报道、暴力的场面等进一步鼓动了那些内心想参与变革的特别是年轻的民众。

       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也想削弱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利益,比如中国在利比亚对石油的投资。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中国应该认真分析阿拉伯之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首先,水能载舟,亦能载舟,一个不顾民众需求的政权,一个不讲求民主自由的政权,不可能会长久。压迫的政权即使能够在建立的初期苟延残喘,也绝对不会在更远的未来继续存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逼近民众的忍受上限的时候,再强悍的军队也抵挡不住革命的浪潮。其次,发展好经济,并且处理好贫富差距的问题。引发阿拉伯之春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许多人在饥荒当中饿死于路边。如今中国已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但对于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还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随着这种差异的扩大,社会矛盾会越来越严重,容易造成社会不安。最后,加强国防的建设,提高对美国及其同盟的警惕。从阿拉伯之春的运动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如今的战争不像过去那样武器不够还可以靠人数肉搏。我们的国防应该朝着信息化,精英化发展。培养国防科技人才,拥有更多我们自己的武器及信息设备研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