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一家人

第一篇:清代的一家人

       清代的[家人]

       1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记载了宏恩寺僧明心讲述的一个故事:

       

       上天竺有老僧,尝入冥,见狰狞鬼卒驱数千人在一大公廨外,皆褫衣反缚。有官南面坐,吏执簿唱名,一一选择精粗,揣量肥瘠,若屠肆之鬻羊豕。意大怪之。见一吏去官稍远,是旧檀越,因合掌问讯:“是悉何人?”吏曰:“诸天魔众,皆以人为粮。如来运大神

       力,摄伏魔王,皈依五戒。而部族繁伙,叛服不常,皆曰自无始以来,魔众食人,如人食谷;佛能断人食谷,我即不食人。如此哓哓,即彼魔王亦不能制。佛以孽海洪波,沉沦不返,无间地狱,已不能容,乃牒下阎罗,欲移此狱囚,充彼噉噬;彼腹得果,可免荼毒生灵。十王共议:以民命所关,无如守令,造福最易,造祸亦深。惟是种种冤愆,多非自作;冥司业镜,罪有攸归。其最为民害者,一曰吏,一曰役,一曰官之亲属,一曰官之仆隶。其四种人,无官之责,有官之权。官或自顾考成,彼则惟知牟利,依草附木,怙势作威,足使人敲髓洒膏,吞声泣血。四大洲内,惟此四种恶业至多,是以清我泥犁,供其汤鼎……。[1]

       这个故事的荒诞性是显而易见的。纪昀在此故事之后即说道:“语颇荒诞,似出寓言”。然而,这个故事又有其真实性,其“以民命所关,无如守令,造福最易,造祸亦深。其最为民害者,一曰吏,一曰役,一曰官之亲属,一曰官之仆隶”云云,正是清代社会的客观现实。纪昀记此故事,乃神道设教,也正是针对上述“四种人”的。

       本文要讨论的是上述“四种人”中的第四种人——“官之仆隶”。所谓“官之仆隶”,在清代正式的称谓叫做“长随”,俗称“家丁”或“家人”。“家人”云者,或以为是官之家属。这种按照今天的意义所作的字面理解,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些人在当时的官员看来,不同于吏和役这些“公人”,而是他们家里的人。但是,这些官员的“家里人”,是“官之仆隶”,不是官员的家属。官员的家属,是上文提到的第三种人,即所谓“官亲”。“仆隶”的意思很清楚,是仆人或者奴仆的意思。清代社会,大户人家使用奴仆是一种普遍现象。乡居和城居的地主,使用仆人耕地种田管理家事;读书士子去赶考,也使用仆人照顾其生活。清朝的地方官使用仆人,与这两种情况同出一辄,但由于地方官与地主不同,所业不同,使用的仆人也就有所不同。清朝的地方官大多是“学而优则仕”,原来一介书生时所使用的一二仆人,做了官不妨沿用,但情况如果仅仅如此,也许就排不进上述四种人的行列。需要指出,清代所谓“家人”,一般就指“官之仆隶”。也就是说,“家人”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它的内涵就是官员的仆人。正如纪昀所言,他们与吏役一样,虽“无官之责”,但“有官之权”。他们事实上成了地方行政运作中的有机组成要素。

       “官之仆隶”

       《偏途论》云:“‘长随’二字,乃堂官之别名。一二品文官家人名曰‘堂官’,又曰‘内使’。一二品武官家人名〔曰〕‘家将’,又曰‘内丁’。昔宋太祖雪夜访(赵)普,见有堂官一人跟随左右,恭敬至诚,故赐曰‘长随’。后为指挥之职。因此云‘宰相家人七品官’,由此而说。”[2]“长随”之名,是否起于宋太祖之赐,待考。明代有“长随”,但它既不是指挥之职,也不是官员的家人,而是宫中的宦官。赵翼《廿二史札记》云:“长随本中官之次等、受役于大珰者。”又云:“今俗所谓‘长随’,则官场中雇用之仆人,前明谓之‘参随’。《明史·宦官传》:高淮监税辽东,有参随杨永恩婪贿事发,几激军变;又税监陈奉在武昌肆毒,众欲杀奉,逃而免,乃投其参随十六人于江。又《何景明传》:太监廖銮镇关中,横甚,其参随遇三司不下马,景明执而挞之。[3]清代的“长随”与明代矿监税使的“参随”确有相同之处,但其渊源不在于此。从“家丁”这一称谓,似可看到其直接的渊源。所谓“家丁”,原指将帅的亲兵。明代中后期,将帅镇边御寇,多用家丁。[4]此风清代承之。从康熙年间限制地方官员多带家丁的情况看,清代初期官员蓄用家丁之风极盛。康熙二十五年(1686),御史刘子章条奏外官禁止多带家口。下部议。议准:“外任官员,除携带兄弟、妻子外,汉督抚带家人五十名,……汉督抚有管兵之责,如有多带者,令其自行陈请。至旗员有边疆差遣之事,非民官可比,督抚所带家口,不许过五百名”。[5]这是清代首次对官员携带家丁作出限制。然而,即以五百名为最高限额,[6]督抚家丁的队伍已然庞大。

       与明代相比,清代官员带用家丁发生了两个大的变化:一是普遍化。不仅肩负军政之职的封疆大吏如总督、巡抚者带用家丁,司、道、府、州、县等所谓“民官”也都带用家丁。在康熙二十五年的“议准”中,这些“民官”都有相应的家丁名额。其中“藩臬带家人四十名,道府带三十名,同知、通判、州县带二十名,州同、县丞以下官员带十名;……(旗员)司道以下等官所带家口,照汉官加一倍”。[7]二是行政化。将帅的家丁,在战乱之时,与将帅“

       协力并心”,乃至“与

第二篇:清代文学

       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一、名词解释

       1、梅村体

       2、神韵派

       二、填空

       1、清初的重要诗派有王世贞为代表的神韵派、钱谦益为代表的虞山诗派、吴伟业为代表的梅村派。

       2、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诸家既是重要的思想家,也是当时文坛的主将。

       3、清初散文三大家指侯方域、魏禧、汪琬。侯方域的散文以才气见长,名篇有《李姬传》和《马伶传》、《任源邃传》。

       4、“岭南三大家”是指屈大均、梁佩兰和陈恭尹。

       5、“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是吴梅村的诗作《圆圆曲》中的名句。

       6、清初词派“阳羡词派”代表陈维崧、“湘西词派”领袖朱彝尊以及自成一格的著名满族词人纳兰性德被称为清初词坛三大家。

       7、吴伟业以唐诗为宗,其诗歌的主要内容为明末清初的历史现实。和自伤身世,他的最大贡献在七言歌行梅村体,代表作是《圆圆曲》。

       8、钱谦益建立起“诗有本”的真情论,主张兼采唐宋,创建虞山诗派,其代表作为《后秋兴》。

       三、简答

       1、略述顾炎武诗歌表现的爱国思想。

       2、清初有哪些重要的诗派?其文学主张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四、论述

       1、试述钱谦益诗歌创作的成就和影响。

       2、试述吴伟业诗歌创作的成就。

       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一、名词解释

       1、苏州派

       2、“一人永占”

       3、南洪北孔

       4、《闲情偶寄》

       二、填空

       1、《闲情偶寄》是李渔的戏曲论著,其中《词曲部》、《演习部》两部分,分别是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理论论述。

       2、传奇《双熊梦》又名《十五贯》,是朱素臣,《均田乐》的是尤侗,《风筝误》的是李渔,《秣陵春》的是吴伟业。

       3、《桃花扇》是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

       4、《桃花扇》的和《长生殿》的并称为“南洪北孔”,对《长生殿》的创作影响较大的前代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和元代白朴的杂剧《梧桐雨》。

       5、李渔擅写风情喜剧,体现其追求娱乐本位的创作宗旨,作剧十种,总题为《笠翁十种曲》,《风筝误》为其代表作。

       三、简答

       1、清初剧坛上主要有哪几类作家不同风格的创作?

       2、简述《清忠派》的思想内容。

       3、《长生殿》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4、简述《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5、《桃花扇》是怎样“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

       6、简述《桃花扇》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成就。

       四、论述

       1、试析《长生殿》的主题思想。

       2、试析《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形象。

       第三章、清初白话小说

       一、名词解释 才子佳人小说

       二、填空

       1、清代小说创作总体上已由改编迈入个体独创的阶段。

       2、清初的小说续本大致上有

       和

       两种做法,其中较优秀的续书有陈忱的《水浒后传》。

       3、题为“西周生辑著”的《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之后的一部以家庭为描写中心的长篇白话小说。全书用山东方言写成的。

       4、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有《玉娇梨》和《平山冷燕》,代表作家是天花臧主人和徐震。

       5、清初的拟话本有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

       三、简答

       1、简述清初白话小说的类型及总体成就。

       2、简述《醒世姻缘传》的思想内容的特点。

       3、简述李渔在白话小说方面的成就。

       4、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有什么特点?

       第四章、《聊斋志异》

       一、填空

       1、“聊斋”是书斋的名字,因集中作品多写鬼狐怪异的故事,故称“志异”。

       2、“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对蒲松龄作品的评价。

       3、《聊斋志异》之后较有影响的文言小说集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袁枚的《新齐谐》,沈起凤的《谐铎》等。

       4、《聊斋志异》共近500篇,从文体上看,有简约记述奇闻异事如同六朝志怪小说的短章,也有叙事委婉曲微如唐人传奇的篇章。清代学者纪昀讥其“一书而兼二体”,鲁迅称之为“拟晋唐小说”。

       5、《聊斋志异》代表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二、简答

       1、蒲松龄一生的境遇如何?对他的文学创作有何影响?

       2、简述《聊斋志异》的成书情况。

       三、论述

       1、试述蒲松龄对中国文学的主要贡献。

       2、试述《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3、如何理解鲁迅所说的《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创作特色?

       4、分析《婴宁》的思想艺术特色。

       第五章、《儒林外史》

       一、填空

       1、《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典范之作。

       2、“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队《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作的评价。

       3、《儒林外史》假托明代故事,实则展示的是清朝的社会状况,小说表达了的基本思想。

       4、小说塑造了两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可怜又可笑的典型人物是范进和周进,还塑造了堕落无行的劣绅严贡生,以及真儒名士的典型王冕。

       二、简答

       1、略述《儒林外史》讽刺文学的特征。

       2、《儒林外史》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三、论述

       1、试述杜少卿形象塑造的意蕴。

       2、试述《儒林外史》思想内容的突出成就。

       3、试析《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形象。

       第六章、《红楼梦》

       一、名词解释

       1、脂评本

       2、程甲本

       3、程乙本

       二、填空

       1、《红楼梦》本名为《石头记》,最初以80回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这些传抄本大都有署名脂砚斋的评语,故习惯上称之为脂评本或脂本。

       2、《红楼梦》全书120回,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乾隆五十六年,程伟元和高鹗将钱80回和后40回合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活字排印出来,书名为《红楼梦》,称程甲本。

       3、程乙本的印行,结束了《红楼梦》的传抄时代,使之得到广泛传播。

       4、近代数以百计的《红楼梦》戏中,梅兰芳的《黛玉葬花》和荀慧生的《红楼二尤》等经过杰出艺术家的创作,成为戏曲节目中的精品。

       三、简答

       1、《红楼梦》的主要版本有哪些?

       2、简述《红楼梦》的艺术结构特点。

       3、试述《红楼梦》的影响。

       四、论述

       1、试析《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

       2、怎样认识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3、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怎样认识这个评价。

       第七章、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一、名词解释

       1、格调派

       2、肌理派

       3、常州词派

       4、桐城派

       5、义法

       6、性灵派

       7、《骈体文钞》

       二、填空

       1、清中叶重要诗派有以沈德潜为代表的格调派,以翁方纲为代表的肌理派,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派。

       2、赵翼、蒋士栓与袁枚并称为“乾隆三大家”。

       3、清代影响最大的古文派别是桐城派,代表人物是方苞、刘大櫆、姚鼐,号称桐城三祖。方苞提出义法的主张;刘大櫆着重探讨义理、书卷、经济的关系;姚鼐欲合义理、考据、文章为一。

       4、清代最杰出的骈文作家是汪中,他的代表作是《哀盐船文》。

       三、简答

       1、清中叶有哪些较重要的诗派,其文学主张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清中叶有哪些较重要的词派和词人?

       四、论述

       1、试述袁枚与性灵派的诗歌理论主张和创作风格。

       2、试述桐城派的散文成就及其影响。

       第八章、清中叶的小说戏曲及讲唱文学

       一、名词解释

       1、花雅之争

       2、京剧

       3、弹词

       4、鼓词

       5、子弟书

       6、《吟风阁杂剧》

       二、填空

       1、随着考据学的兴盛,清中叶出现了许多炫耀学问的小说,代表作是李汝珍所作的《镜花缘》。

       2、《雷峰塔传奇》为乾隆初黄图珌所作,后由戏曲艺人陈加言父女改编,又经方成培加工,成为比较完善的本子。

       3、清中叶较有影响的传奇作家是蒋士栓,现存剧作以《藏园九种曲》最有名,其中有《桂林霜》、《冬青树》。

       三、简答

       1、试述《镜花缘》的创作特色。

       2、简述清中叶戏曲创作的状况。

       四、论述

       试述中国戏剧史上的“花雅之争”及其重大意义。

第三篇:清代名人轶事

       篇一:2022年----《清代名人轶事_将略篇》 罗 提 督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还没有到,众人认为要等待禧恩来了再进攻。罗提督说:“包围时间长了我方军队会懈怠,叛军必定会逃跑。”于是违背众人的意见马上进攻,叛军几乎全部被消灭。

       译:东乡人罗提督的战功在《圣武记》中记载得很详细了。他的智慧也足可以谋划大事,不是只凭借武力称雄一时。罗提督曾经率领军队进入南山,搜捕残余的贼寇,村民深受猴群偷吃田里的粮食之苦,早晨必须用火器才能惊跑猴群。罗提督问明原因,让人捕来一只猴子,剃除猴子身上的毛,在这只猴子的脸上画上大眼睛等又丑又怪的形状。第二早晨等群猴来时,把那只猴子放回去,猴群都惊吓跑了,以后再也不来了。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稍)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译:罗提督常向别人讲述自己年轻时做贼时的事,一点都不忌讳,并且请读书人详细地记 载他做贼的事,真的是不一般的男子汉啊!(罗提督)改变品行后,才娶了妻子,他忽然患上了怪病,各种方法都治不好。一个道人路过门前说:“我有办法可以救你,只是要拿三万钱才能给你配药。”罗提督自忖家里贫穷,哪里拿得出三万钱,就对他的妻子说:“我病得就要死了,你也会饿死。如果卖掉你,得到钱去买药,那么我们俩都可以活了。”妻子哭泣着听从他,后来他的病果然好了。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译:(罗提督)官至夔州游击时,夔州关靠近夔州峡,山水迅猛湍急,瞬间千里。贩卖私 盐的船到了(往往)就敲锣呐喊,越过夔州关走了,他们的船都配备大炮器械,船两旁绑着大毛竹,像弓一样弯着。有别的船要追上时,就吹断绳子将毛竹发射出去,追的船一定翻倒,没人敢触犯(他们)。罗提督招募擅长游泳的人,拿着锋利的锯子事先藏匿在上游的水中,等盐船经过时,靠近船用锯子锯盐船的舵。盐船抵达夔州关时舵正好断掉,盐船不能前行,触碰礁石被撞破,贩卖私盐的人就全部被抓获。

       罗 既 官 游 击,乃 遣 人 访 其 妻,以 重 金 赎 还。为 夫 妇 如 初,报 其 鬻 身 救 夫 之 义 也。此 事 不 足 训,然 以(之)视(那些)少 共 艰 苦,既 贵而 厌 弃 其 糟 糠 者,其 厚 薄 之 区,殆 不 可 以 道 里 计。天 生 豪 杰,磊 磊 落 落,安 得 以 道 学 家 之 律 绳 之?

       译:罗提督做游击官后,就派人寻访他的妻子,用重金将妻子赎回,还像当初那样做夫 妻,报答妻子当年卖身救自己的恩情。这事不值得效法,然而拿这与年轻时共同经历艰苦、富贵后厌恶嫌弃糟糠之妻的人比较,这当中的重情与薄情的差别,几乎不能用里来计算。罗提督天生豪杰,光明磊落,怎么能用道学家的法则来衡量呢?(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púfú)至一老妪(yù)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chái等辈、婚配)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译:罗提督年轻时是无赖之徒,多次行窃,县令抓捕到他,用棍杖将他打晕,将他抛弃在 荒野。(罗提督)半夜苏醒过来,艰难地爬到一老婆婆家,老婆婆救了他。于是他改变品行,投身行伍,在同辈中是最骁勇善战的。当赵金龙发动叛乱时,罗提督接受任命,和总督卢坤前往平叛。叛军已经疲困,就要被擒获了。当时宣宗皇帝命令尚书宗室禧恩前来监督军队,(禧恩)解释 韬:(韜)tāo

       1、弓或剑的套子。

       2、隐藏,隐蔽:~光养晦(隐藏才能,收敛锋芒,不 使外露。亦作“韬晦”)。

       3、用兵的谋略:~钤。~略。

       夔:kuí

       1、〔~~〕敬谨恐惧的样子。

       2、〔~立〕肃立。

       3、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撄:(攖)yīng

       1、接触,触犯:~怒。~其锋。

       2、扰乱,纠缠:“不以人物利害相~”。~ 宁(道家所追求的一种修养境界,指心神宁静,不被外界事物所扰)。

       洵:xún

       1、诚实,实在:~美。《诗·邶风·静女》:“洵美且异。”

       2、疏远。

       3、流泪:~涕(默默流泪)。窭:(窶)jù

       1、〔~数〕用茅草结成的圆圈。放在头上做顶东西的垫子。

       2、贫穷,贫寒:~家子(贫穷人家的子弟)。瘳: chōu

       1、病愈。

       2、损害,减损。

       鬻: 本义为“粥”,引申为“卖”。鬻文(为人撰写文章而接受酬劳,即“卖文”),鬻技(出卖技

       艺以谋生),鬻歌(卖歌,以歌唱谋生),鬻爵(出卖官爵)。成语“卖官鬻爵”,形容政治 腐败,统治阶级靠出卖官职来搜刮财富。训: 典式,法则。成语“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糟糠:酒糟糠皮,是穷人赖以生活的食物。后常用“糟糠”形容穷困共患难。“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知心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道里:指道学家主张的法则、规律。

       磊磊落落:分明的样子,也形容胸怀坦荡。

       绳: 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绳墨,准绳,绳正,绳之以法。

       【答案】c(a.为„„所苦,苦于„„,使困苦,困于。例:《列子·汤问》:“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史记·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 b.释放;放走。例:纵火,纵虎归山,七擒七纵。d.到达,抵达。例:抵京,抵临,平安抵达。)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其智能亦自可韬语其妻曰„„ ..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 ..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 【答案】b(凭,介词/相当于“而”,表顺承。a.他的,代词。c.他,代罗提督。d.将,将近,副词。)

       7、下列各组词语,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①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 ②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③俟船过,附而锯其舵④乃改行,投身军营 ⑤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⑥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答案】b(①叙述他曾经率兵到南山。④叙述他投身行伍。⑥叙述他跟妻子商量卖身以求钱治病事,这点勉强可算是。)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齐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

       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答案】d(“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无依据。)考 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痛苦 .

       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腾跃 .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 .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 碰到 .篇二:古代名人轶事 古代名人轶事

       古代名人轶事<茶墨之争> 宋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苏东坡既爱饮茶又擅长书法,一日司马光问他:“茶以白为贵,墨却以黑为贵;茶以身重为好,墨却以身轻为好;茶讲究在新,墨却讲究在陈。人们对茶与墨的追求正好相反,而您恰好喜好这两样东西,这是为何?”苏东坡巧妙答说:“上好之茶与妙品之墨都有陶然清香,这是他们共有的品德;茶与墨坚结实在,这是他们同具有的节操.贤哲和君子都有共同的品德和节操,一个长的皮肤黝黑,一个却长得白皙,这其实是同一个道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茶墨之争的故事。

       纪晓岚对对联

       清朝大学士纪晓岚一次奉旨巡查,乘船过一个河道。走到一处很窄的地方,正好与一大船相遇,互不相让。纪晓岚就呵斥对方让路。没想到对方是当朝的一员战功赫赫的老武将。对方也不示弱,正在僵持着。那个老武将听说是纪晓岚大学士,就提出了对对联的要求。武将出上联,纪晓岚对下联,如果对上了,老武将自己让路,对不上,他纪晓岚让路。纪晓岚一听连说行,没问题。武将的上联是: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橹速,暗含三国的文臣鲁肃。帆快,暗指刘邦手下的武将樊哙。整句话是说”文臣不如武将。)纪晓岚也看出来了这副对联的巧妙,就是一时对不上。急得一头汗也没对上,只好认输,给武将让路。纪晓岚闷闷不乐乘船到达了目的地。刚一下船,欢迎他的场面特别热闹。有锣鼓,有唢呐,有吹笛的,有吹箫的。他突然来了灵感,想到了下联:八音齐鸣,笛清哪如箫和。(笛清,暗指,西汉武将狄青。箫和,暗指刘邦手下的文官,有名的宰相萧何。整句话说武将不如文臣。)正好对上句,可惜纪大学士当时没对上,输了一回,总算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晚唐诗人杜荀鹤,酷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闲居书事》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对读书情有独钟,他写过多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有千古流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儿子,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写有劝人们读书要专一,切忌糊思乱想的《怜思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代诗人袁枚,博学多才,他的一首读书诗提醒了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清代诗人萧抡谓写有《读书有所见作》诗:“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忠告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持之以恒,并将其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篇三:名人轶事录 出版说明

       本丛书从二十世纪中华浩瀚文海中精选中华名家巨擘的佳构杰作妙 笔精华汇为一秩其内容上至宇宙之大下至蚊蝇之微举凡名人的涉笔成 趣之作诸如写山水名胜宠物雅品读书之乐名人趣事烟酒茶食鬼 鬼神神幽默调侃之精品尽收其中其可谓篇篇绝妙好辞字字玑珠华美 ●人有我有人无我有本丛书对二十世纪中华名人名作妙笔精华 收罗最广编选最精如当年林语堂几大弟子之作一些文名不让林语堂 梁实秋等人而至今鲜为人知的名人名作皆可在本丛书中一睹风采 ●体例得当规模宏大首推八卷编排新奇且每卷皆在二十万字左 右既精致又雅重改变了近年很多散文小品薄薄一册的旧貌 可忱畔夜读闲暇翻看可馈赠亲朋高雅庄重可藏之名山传之后 代可养性怡情增添品位

       可为有志于散文小品创提供最佳范本亦可满足世纪末的中国人回

       首往事的怀旧情绪是二十世纪中华文学宝库是二十世纪中华文化名人智慧的流露是精 品更是经典

       《名人笔》丛书八卷共收有100多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名篇散文其 中主要的名作家有

       鲁 迅 林语堂 张爱玲李健吾

       贾平凹 李大钊 端木蕻良

       陈独秀 徐懋庸 海 戈叶圣陶

       杨 朔 胡 适 秦 牧陈西滢

       储安平柯 灵 周犁庵丰子恺

       茅 盾 俞平伯 郁达夫臧克家

       刘白羽 梁实秋 沈从文文载道

       朱自清 老 舍 徐蔚南周楞伽 徐志摩钱歌川许地山梁启超 方令孺 周作人 许钦文 廖沫沙 郑振铎 陈子展谢冰莹 碧野 庐 隐 曹聚仁 吴伯萧郭沫若

       夏丐尊 施蛰存李广田 沙 汀 钱钟书刘海栗

       文洁若 朱 湘 章克标 吴组缃 张秀亚 王了一 台静农

       冰 心 聂绀弩 梁遇春 陈从周 周瘦鹃 罗念生 钟敬文 孙犁 文载道 林 庚 苏雪林 靳 以 赵景深 吴秋山唐 弢 王任叔 夏 衍徐 訏 谢六逸 王鲁彦 祝秀侠

       马国亮 陆侃如 王礼锡沈启无 陈衡哲林徽音马子华 吴 晗陈西滢 潘序祖 秋 翁 柳无忌 缪崇群 邵洵美阿 英苏 青 叶灵凤 老 向 1《且说中国人》

       本辑收五四以来鲁迅胡适林语堂等三十余位文学文化大师的杂感 随笔和杂文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抨击中国人的弱点揭示中国人性格描 画中国人形象是对二十世纪中国人的传神写照文笔或庄重或辛辣或 委婉或幽默或庄谐杂出或沉痛评说干姿百态中却皆显现出一颗拳 拳赤子之心 2幽默人生语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是春日里会心的微笑中国现代散文史曾出现一 批智商极高的幽默大师他们多以生花妙笔笑说人间百态从种种人生情 状中发现可笑可乐之事妙语连珠词采风趣读之令人忘忧令人喷饭 令人会心一笑或乐不可支如参禅悟道一样进入妙可不言的境界 3《雪夜话读书》

       雪夜闭门读禁书向被视为读书人最大乐趣本书精选文化名人大师

       近百篇美文看他们各以生花妙笔谈读书札记读书的习惯方法与乐趣爱书买书卖书乃至晒书焚书的苦乐书林书话及中外著名书店的种种

       轶闻趣事从书里到书外娓娓述说中包含有人间百态人生甘苦 4《山水名胜游》

       俗话说看风景不如听风景听风景不如读风景本书中的几十位名人大 家足迹遍布海内外一生好入名山游乘兴游尽山水名月生之后复以生 花生色之笔将人间美景移在纸上令读者在品味其游记美文的同时亦足 下出户而能遍游天下一举两得美不胜收且名人之笔往往为山水增色 读这类游记比亲游

       山水名胜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5《烟酒茶食趣》

       烟酒茶食为人生四乐不论伟人平民皆难以在割舍本书皆为文人 名人更与烟酒茶食为友为兄且比常人更能体味品尝出其中之味之趣看 他们谈烟之趣酒之味茶之品食之美 人生之乐尽在其中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6《宠物雅品迷》

第四篇:清代美术(模版)

       清代美术 一、四王与吴恽:致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求变化(1)王时敏:《云山图》创“娄东派”

       (2)王鉴:《夏山图》《梦境图》

       (3)王原祁:“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山中早春图》

       (4)王翚hui:《西山红树图》创“虞山派”

       (5)吴力:《湖天春色图》

       (6)恽yun寿平:《锦石秋花图》创“没骨”画法二、四僧:(1)朱耷:号“八大山人”,构思奇特,喜爱画白眼瞪天的怪鸟怪鱼,愤世嫉俗 《荷石水禽图》《孔雀牡丹图》

       (2)石涛:号“苦瓜和尚” 《淮扬洁秋图》《山水清音图》《苦瓜和尚语录》“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搜尽起风打草稿”

       (3)弘仁:号渐江,创“新安画派”画山水重笔墨

       (4)髡kun残:“吾之天游”《层岩叠壑图》

       三、(1)弘仁、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海阳四大家

       (2)髡残与程正揆kui并称“金陵二谿xi”

       (3)“金陵八家”:龚贤(成就最高,八家之首)《木叶丹黄图》《夏山过雨图》、樊析xi、吴宏、皱喆zhe、谢荪、叶欣、高岑、胡慥zao

       四、扬州八怪:直抒胸臆,打破成规(1)郑燮xie:号板桥,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化《竹石图》《墨竹图》 创“六分半书”

       (2)金农:创“漆书”

       (3)罗聘:《鬼趣图》

       五、宫廷绘画:郎世宁:《百骏图》《崇献英芝图》

       六、人物画:(1)改琦:《红楼梦图咏》

       (2)费丹旭:《东轩吟社图卷》

       七、版画:(1)殿版版画:焦秉贞:《耕织图》

       (2)民间版画:《芥子园画传》系统地介绍了传统绘画的基本画法和流派,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绘画教科书

       八、建筑:中国四大名园:留园、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九、工艺美术:(1)清代康熙时期盛行“古彩”,即五彩瓷,到雍正时期,五彩逐渐被线条柔婉、色彩淡雅的“粉彩”所取代(2)明清时期瓷器的装饰手法,彩绘已成为主流,标志着中国陶瓷已由“青瓷时代”进入“彩瓷时代”

       十、简述“扬州八怪”?

       答:

       1、“扬州八怪”是泛指清中期活动在扬州地区的一批画家,有郑燮、金农、黄慎等人

       2、他们在商品社会的生产竞争中,恪守文人的文化情操和文人画传统,以梅、兰、竹、菊、松、石等为主要描绘对象,除了表现诸如清高、孤傲、绝俗等思想外,还通过题诗写文,赋予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内容

       3、在艺术上,扬州八怪发挥水墨特长,以简括的手法塑造物象,笔墨纵横,锋芒尽显,直抒胸臆,打破了成法约束,冲击了当时流行的恽寿平一派正统花鸟画风,被称之为“怪”,这些画家形成了反映时代变化的新风貌,发展了了文人写意画

       十一、简述“四僧”?

       答:与四王同时的僧人画家朱耷、石涛、髡残、弘仁,力主继古开今,革新创造,史称“四僧”,他们都是由明入清的移民,移绘画寄托亡国之痛,抒发内心强烈的情感,四僧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抒发性情,创作时不限于临摹,不囿于挪用古法,以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四王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的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密切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艺术风貌虽各有不同,但在当时来说都是十分新颖大胆的创造。四僧以朱耷的艺术个性最鲜明,石涛的绘画思想影响最大,石涛有《苦瓜和尚画语录》传世。

       朱耷,号八大山人,他的绘画极具个性,具有奇简冷逸的风格,强烈的抒发了遗民之情,达到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空前水平,常画傲然屹立的荷花,白眼瞪天的怪鸟怪鱼,孤寂高傲,构思奇特,充分表达了他愤世嫉俗的个性特征,代表作有《荷石水禽图》等。

       石涛,号苦瓜和尚,其山水画多写对自然观察体验之所得,极富创造性,作品构图新颖自然,笔墨纵横潇洒,意境生气勃勃,他在他的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提出了“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搜尽起风打草稿”等主张,对当时被摹古风气笼罩着的沉闷的画坛,起到振聋发聩的启示作用。

       十二、简述故宫? 答:

       1、故宫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

       2、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3、建筑物个部分轮廓更加鲜明,色彩别具一格,从而使建筑物更加富丽堂皇,体现了极大的对称性,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4、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第五篇:清代文学

       清代文学

       授课目录:

       第一章 《长生殿》与《桃花扇》 第二章 清初白话小说 第三章 《聊斋志异》 第四章 《儒林外史》

       第五章 《红楼梦》 第六章 清代(初期-中叶)诗文词 概说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博学鸿词科,“乾嘉之学” 文学概貌:

       前期:遗民诗;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禛;纳兰性德;《长生殿》、《桃花扇》;《聊斋志异》 中期:《儒林外史》、《红楼梦》;性灵派诗人;桐城派 第一章 《长生殿》与《桃花扇》

       一、清初期至中叶戏曲

       二、洪昇与《长生殿》

       三、孔尚任与《桃花扇》

       一、清初期至中叶戏曲

       1、吴伟业(1609-1671)、尤侗(1618-1704)文人化的剧作家。剧作呈案头化倾向。

       吴伟业写有传奇《秣陵春》和杂剧《临春阁》、《通天台》。借戏剧感怀时事,抒发亡国之悲。尤侗作有传奇《钧天乐》和杂剧《读离骚》等,合称《西堂乐府》。以戏剧抒写科举失意的牢骚和对世道不公的怨愤。

       2、李玉(1591?-1671?)和苏州派

       平民专业剧作家。贴近世俗人生,关注时事政治;揭露黑暗现实较为有力,具有鲜明的伦理教化指向;在人物塑造上,富于平民色彩;演出效果好。

       “庙堂中有衣冠禽兽,绿林内有救世菩提”(叶雉斐《琥珀匙》)

       李玉,字玄玉,后因避康熙讳改作元玉,号苏门啸侣,又称“一笠庵主人”,吴县人。“一笠庵四种曲”,“

       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清初作有《清忠谱》(合著)、《万里缘》、《千钟禄》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

       3、李渔(1611-1680)

       字笠翁,浙江兰溪(今金华市)人。

       剧作有《笠翁传奇十种》,戏剧理论主要见其《闲情偶寄》。“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流而异派者也。”(《闲情偶寄》)重视戏剧结构,提出要“立主脑”,突出重要人物的中心事件;“脱窠臼”,摆脱陈套,追求新奇;“密针线”,结构严谨,脉络清楚。

       擅长风情趣剧的创作。才子佳人为主。剧情新奇,结构巧妙,不落俗套。《风筝误》

       清中期以后,以昆曲形式演出的杂剧和传奇(雅部)逐渐衰落,以弋阳腔、梆子腔、秦腔等为主的地方戏(花部、乱弹)日渐兴盛。道光年间(1821-1850)出现“京戏”,地方戏取得压倒“雅部”的优势。

       “纵使元人多院本,勾栏争唱孔洪词”,“南洪北孔”

       二、洪昇与《长生殿》

       1、洪昇(1645-1704)“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

       “不提防余年值乱离,逼拶得岐路遭穷败。”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2、传统题材:

       天宝遗事。唐代《长恨歌》、《长恨传》,宋代《杨太真外传》,元代白朴《梧桐雨》,明代《惊鸿记》、《唐明皇七夕长生殿》。

       “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败而能悔”,“死生仙鬼都经遍,直做天宫并蒂莲”。“余读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杂剧,辄作数日恶。”(《长生殿•自序》)

       3、复杂的主旨

       “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洪昇《长生殿》例言),“但使有情终不变,定能偿夙愿”。(《长生殿•团圆》)

       “占了情场,弛了朝纲”(《长生殿•进果》),“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长生殿•自序》)写情为主,同时寄寓政治教训和历史感伤。

       4、艺术成就

       人物:杨玉环,一个真实的宠妃形象。

       50出,内容丰满,结构严密,场面壮丽,情节曲折。曲词清丽流畅,融合唐诗元曲的特点,充满诗意。

       三、孔尚任与《桃花扇》

       1、孔尚任(1648-1718)

       2、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张瑶星道士:“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它不断么!”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桃花扇小引》)

       3、艺术创新

       人物:李香君,柳敬亭,侯方域,阮大铖,马士英,杨文骢(字龙友),“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桃花扇·媚座》批语)情节:围绕扇子展开,纷繁错综又有条不紊。第二章

       清初白话小说

       类型:明代小说的续书、世情小说、时事小说、才子佳人小说。

       一、《水浒后传》

       陈忱(1615-1671?),字遐心,号雁宕山樵,浙江人。

       李俊、燕青等人再度起义,抗击金兵入侵,最后到海外创立基业.二、《醒世姻缘传》

       1、原名《恶姻缘》,署名西周生。一百回

       2、两世的两种恶姻缘

       前世:晁源,妾珍哥,妻计氏,狐仙 后世:狄希陈,薛素姐,童寄姐,丫鬟珍珠

       3、全景式地反映出了那个时代吏治腐败、世 风日下的面貌

       4、反思封建婚姻制度,要求尊重女性、夫妻平等

       5、真切、细致,贴近生活原貌

       夸张、讽刺

       6、语言:山东方言(背景为章丘明水镇),流畅真切,幽默诙谐

       第三章 《聊斋志异》

       一、蒲松龄的生平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二、《聊斋志异》的文化内涵

       三、《聊斋志异》的艺术创新

       一、蒲松龄的生平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1、穷愁潦倒的一生

       小试——童生,州、府的考试——秀才(附生、廪生、贡生),乡试——举人(孝廉),会试——贡士,殿试(廷试)——进士

       2、《聊斋志异》的成书

       “喜人谈鬼,闻则命笔”,“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聊斋自志》)“新闻总入《夷坚志》,斗酒难消磊块愁”(《感愤》)。

       3、现存版本:

       抄本,青柯亭本,张友鹤会校会注会评本,简称“三会本”。

       二、《聊斋志异》的文化内涵

       1、取士制度的反思

       《司文郎》,《贾奉雉》,《王子安》

       2、爱情的百花园

       《阿宝》,孙子楚,情痴,“性痴而志凝” 《婴宁》,王子服

       “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宁者也。”(《庄子》)

       知己之爱,《连城》,乔生

       柏拉图式爱情,《娇娜》,孔雪笠与娇娜

       “观其容可以忘饥,听其声可以解颐。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裳’矣”。

       《宦娘》,温如春,葛良工。《阿绣》,狐女,刘子固

       3、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倒影 《促织》,明宣宗,成名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官虎吏狼,《梦狼》,《潞令》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民族思想,《公孙九娘》

       4、讽刺丑陋世态 《骂鸭》

       5、寄寓人生哲理 《劳山道士》 《画皮》

       三、《聊斋志异》的艺术创新 幽冥世界社会化、花妖狐魅人格化

       1、结合了志怪和传奇两类文言小说的传统,吸收了白话小说的某些长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2、人物与情节

       传记体性质,以人物为中心,年轻女郎。“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绿衣女》,《白秋练》,《花姑子》 《促织》,《席方平》,《金和尚》

       ……冥宅壮丽如宫阙,楼阁房廊连亘数十亩,千门万户,入者迷不可出。祭品象物,多难指名。会葬者盖相摩,上自方面,皆 伛偻入,起拜如朝仪;下至贡监簿史,则手据地以叩,不敢劳公子,劳诸师叔矣。当是时,倾国瞻仰,男女喘汗属于道,携妇襁儿,呼兄觅妹者声鼎沸。……(《金和尚》)

       3、语言:

       叙事状物写人精妙传神,充分发挥文言精练含蓄的优长,而避免了其滞涩含糊的缺点。

       母闻之,面色灰死,大骂曰:“业根,死期至矣!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出。未几成入,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仓猝莫之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促织》)

       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怳,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迨望报也,草木皆惊,……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忽然而飞骑传人,报条无我,此时神色猝变,嗒然若死,则似饵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王子安》)

       第四章 《儒林外史》

       一、吴敬梓

       二、科举制下的文士图谱、社会图景

       三、讽刺文学的典范

       四、结构、语言

       一、吴敬梓

       (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诗文集《文木山房集》

       二、科举制下的文士图谱、社会图景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假托明代故事,取材于现实士林。

       1、穷极文人形态

       2、(1)重大时弊

       王冕:“文人有了这条荣身之路,把文行出处都看轻了。” 周进,范进(2)文人无行 匡超人(3)文人无文(4)名士画皮

       2、辐射社会

       官僚制度、人伦关系、社会风尚 王惠,王仁、王德,王玉辉,鲁小姐

       3、正面人物寄托理想 士林贤者,杜少卿、王冕 新型女性,沈琼枝 市井奇人,裁缝荆元

       三、讽刺文学的典范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是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1、白描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无卖弄,无一贬词而情伪必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情节朴素,摆脱了传奇性。描写客观、生动,很少评判。

       2、合理的夸张 范进中举发疯 严监生

       四、结构、语言

       1、结构

       “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事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一个明确的中心主题 情节上的内在统一 短篇艺术与长篇艺术相结合

       2、语言

       高度纯熟的白话文,准确、形象、洗练 一字传神

       第五章 《红楼梦》

       一、与版本

       二、《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三、《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四、《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红学:旧红学与新红学

       旧红学:评点派和索隐派,蔡元培《石头记索隐》

       新红学:考证派,胡适《红楼梦考证》,俞平伯《红楼梦辨》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当代红学: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评〈红楼梦研究〉》

       一、与版本

       1、曹雪芹(约1715-约1763)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祖籍辽阳。正白旗。曹玺、曹寅,江宁织造理事官,曹颙、曹頫 百年望族,诗礼之家。生于繁华,终于沦落。

       2、版本(两大系统)

       80回抄本,《石头记》,脂砚斋,畸笏叟,脂评本

       120回本,高鹗(1738-1815),字兰墅,祖籍辽东铁岭。翰林院侍读。程甲本,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鹗,木活字排印。程乙本

       二、《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鲁迅 《〈绛洞花主〉小引》)

       《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1、爱情婚姻悲剧

       2、封建大家族没落的悲剧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3、人生悲剧

       主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 奴才:晴雯、鸳鸯、司棋;袭人 护官符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四大家族:贾、王、史、薛

       荣国府 宁国府 贾母 贾敬 贾赦 贾政 贾敏 贾珍 邢夫人 王夫人 林黛玉 尤氏 贾琏 贾元春 贾蓉 王熙凤 贾宝玉 秦可卿 贾迎春 贾探春 惜春

       贾环 贾蔷

       李纨 史湘云 薛宝钗

       薛姨妈 薛蟠

       三、《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1、反复渲染人物的独特个性

       宝玉(痴),突破了传统的性格模式,一个历史转折前夜的叛逆者形象。黛玉(泪),宝钗(冷),王熙凤(辣)

       2、在对比中写出人物的差别

       黛玉与妙玉,孤高;平儿与袭人,温顺

       3、写出人物的复杂性

       4、心理描写成就空前

       内心的矛盾冲突,微妙的心理活动 静态描摹,细腻展现

       四、《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1、三维立体交叉式为主干的网状结构 两条主线:宝黛爱情,贾府盛衰 一条隐线:刘姥姥(贾府盛衰的见证人)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注此写彼,手挥目送”

       2、写实与诗化

       日常生活,细腻逼真,精心提炼 在平凡中抓矛盾

       诗词,黛玉《葬花吟》,“质本洁来还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宝钗《柳絮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宝玉《芙蓉女儿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 环境、季节烘托人物和氛围

       3、叙述视角的变换

       4、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无比丰富的叙述语言

       五、《红楼梦》的影响:

       1、小说、戏剧领域

       2、红学

       3、海外的传播与研究

       第六章 《镜花缘》及其他长篇小说

       一、《镜花缘》

       二、其他长篇小说

       一、《镜花缘》

       李汝珍(约1763~约1830),字松石,原籍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移居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100回

       武则天、百花仙子、唐敖、唐小山、林之洋、舵工多九公 红文馆、红文宴

       “若要晓得这镜中全影,且待后缘。” 讽喻现实,寄托理想。

       第二十三回 说酸话酒保咬文 讲迂谈腐儒嚼字

       “先生听者:今以酒醋论之,酒价贱之,醋价贵之。因何贱之?为甚贵之?真所分之,在其味之。酒味淡之,故而贱之;醋味厚之,所以贵之。人皆买之,谁不知之。他今错之,必无心之。先生得之,乐何如之!第既饮之,不该言之。……”

       女儿国、淑士国、两面国(浩然巾)、长臂国、无肠国、君子国(“惟善为宝”,“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珍禽、异兽、奇物:刀味核、蹑空草(掌中芥)

       二、其他长篇小说

       1、《绿野仙踪》

       李百川(约1720~约1771)冷于冰 “以大盗、市侩、浪子、猿狐为道器,其愤尤深。”(鲁迅《小说旧闻钞·杂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污浊和混乱。

       2、李绿园(1707-1790)《歧路灯》

       3、夏敬渠(1705—1787)《野叟曝言》、屠绅(1744-1801)《蟫史》、陈球(约1808年前后在世)《燕山外史》等,受考据学风影响,都有显示才学、炫耀辞章的倾向。

       第七章 清代(初期-中叶)诗文词

       一、遗民诗人

       二、钱谦益、吴伟业及“南施北宋”

       三、王士禛与康熙诗坛

       四、袁枚与清中叶诗坛

       五、古文三大家与桐城派

       六、词的中兴

       一、遗民诗人

       二、卓尔堪《明遗民诗》,四百馀人,诗歌近三千首。“严夷夏之防”。

       1、黄宗羲(1610-1695)

       “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夫诗之道甚大,一人之性情,天下之治乱,皆所藏纳”(《南雷诗历·题辞》)

       注重学问、推崇宋诗,选辑《宋诗钞》

       2、顾炎武(1613-1682)

       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

       《精卫》:“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3、王夫之(1619-1692)

       4、屈大均(1630-1696)

       诗学屈原和《离骚》,兼学李白、杜甫,诗风多变,有时奔放,有时沉郁,自谓“可比太白”。

       二、钱谦益与吴伟业及“南施北宋”

       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孳(1615-1673)被称为“江左三大家”。

       1、钱谦益(1582-1664)

       清诗的开山之人,把唐诗华美的修辞、严整的格律与宋诗的重理性相结合。

       2、吴伟业(1609-1671)擅长七言歌行,“梅村体”叙事诗

       “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3、南施北宋:

       施闰章(1618—1683)和宋琬(1614—1674)

       《上留田行》:里中有啼儿,声声呼阿母。母死血濡农,犹衔怀中乳。

       三、王士禛与康熙诗坛 王士禛(1634-1711)

       “神韵说”,诗歌要有高妙的意境和天然的韵致,富于言外之味。语言清秀隽永,风格清远冲淡。其理论来源主要是钟嵘的“滋味说”,司空图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严羽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等诗学主张。“神韵诗” “南朱北王”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

       四、袁枚与清中叶诗坛

       1、沈德潜(1673-1769)“格调说”。“格调”,本意是指诗歌的格律、声调,同时也指由此表现出的高华雄壮、富于变化的美感。诗歌风格,主张中正平和、委婉含蓄,反对发露。“诗至唐为极盛”(《古诗源序》)

       2、翁方纲(1733—1818)“肌理说”。“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志言集序》)。肌理,诗中的义理和作诗的条理。学问是作诗的根本,“宜博精经史考订,而后其诗大醇”(《粤东三子诗序》),主张宗法宋诗。

       3、袁枚(1716-1797)和性灵派

       “性灵说”,“性”即性情、情感,“灵”即灵机、灵趣。

       人的性情是诗歌的本源,“性情以外本无诗”。(《寄怀钱屿沙方伯予告归里》)

       性情是具体个人的性情,作诗须讲求自我个性,不可因袭他人,“诗者各人之性情耳,与唐宋无与也”。(《答兰垞论诗书》)

       “作诗如作史也,才、学、识三者宜兼,而才为尤先”(《蒋心才余藏园诗序》),追求天才、灵感,创新。

       重视学习古人。

       4、江右三大家:袁枚、蒋士铨(1725-1785)、赵翼(1727—1814)郑燮(1693—1765)等

       5、黄景仁(1749—1783),张问陶(1764—1814)的诗

       五、古文三大家与桐城派

       1、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和汪琬

       魏文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文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散文中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曲详尽。

       2、桐城派: 桐城三祖

       方苞(1668-1749)刘大櫆(1698-1780)“义理”、“考据”、“辞章”合一

       六、词的中兴

       1、清初词坛

       流派多,名家多,佳作多,出现中兴局面,以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为三大家。

       “锡鬯、其年出,而本朝词派始成”,“嘉庆以前,为二家牢笼者十居七八”(谭献 《箧中词》)。纳兰性德(1654-1685)

       “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人间词话》)

       “天分绝高”,“纯任性灵”(况周颐《蕙风词话》)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2、浙派词及常州词派

       浙派词(浙西词派),朱彝尊,厉鹗(1731-1815)

       “清空”,“醇雅”,主张宗法南宋词,尤尊崇格律派词人姜夔、张炎,讲究字句声律。“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姜尧、张氏最为杰出。”(朱彝尊《词综·发凡》)“词则宜于宴嬉逸乐,以歌咏太平。”(朱彝尊《紫云词序》)龚翔麟选《浙西六家词》

       常州词派,张惠言,强调词有比兴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