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大陆

第一篇:望大陆

       《望大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字累词。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望我故乡”、“望我大陆”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望大陆》。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平介绍以及当时背景讲述,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感情诵读,感受思乡之苦,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诵读中感悟诗人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爱国寻根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望我故乡”、“望我大陆”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和寻根情怀 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PPT 微课 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1.1949年,有一位老人陕西老人,背井离家,离开了深爱的妻子和孩子,为了革命事业,留在了海峡的另一边。他每每站在高山之巅,眺望着那片可望不可即的大陆,泪流满面,不能自已。《醒世恒言》中写道:“但闻越鸟南栖,狐死首丘,万里亲戚坟墓,俱在南朝,早暮思想,食不甘味。”落叶尚且归根,狐死尚且首丘,更何况是人呢!你听听他内心的呐喊——(出示《望大陆》)(播放录音)(出示PPT)

       这位对家乡如此思念的老人是谁?(于右任)2.介绍(观看课文学习链接)3.板书课题:望大陆

       二、初读诗歌,感悟诗歌情调

       1.自读诗歌,注意生字新词,读顺读通诗歌

       重点生字:(PPT)“殇”,字音(shang),字义:指少年未成年而死。2.再次读文,注意划分节奏

       “兮”字为语气词“啊”,可以将“啊”代入试读感受(啊字代入略显平淡单调,缺少兮字的古朴伤感)

       划分朗读的节奏 每节诗之间停顿二拍,句与句间为一拍,句间停顿要长一些。·确定朗读的重音 抓住关键词语以及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把握感情基调 感情:深挚 绵长的思念 语调:低沉略带哀伤 语速:舒缓

       3.配乐朗读(播放《春江花月夜》)(全班齐读、男女生分读)

       三、研读课文,与诗人面对面

       1.过渡导入:2022年3月18日温家宝当选中国新一届总理后,在举行的第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提问“对两岸关系的看法”时,他说:“说起台湾,我很动情,不由地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首哀歌。”温总理当众吟咏了于右任先生的这首《望故乡》诗,并说“这是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曾以“激情山河的千古绝唱,令世界中华儿女裂腹恸心”作评价,那么这首诗到底好在哪里?下面让我们一起走入于右任的内心的呐喊;

       2.学习第一小节诗歌(1)指名读

       (2)思考:诗人的嘱咐是什么?(望我故乡)

       (3)为什么如此思念故乡?

       (那里有他的妻子,孩子,亲戚,朋友;日暮之年,渴望落叶归根)(4)能实现吗?(不可见兮)

       (5)再读诗歌,读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苦楚 3.学习第二小节诗歌(1)小组读

       (2)诗人仅仅是为了望不见大陆而哭泣吗?(希望祖国早日统一,实现海峡两岸同胞的愿望)(3)PPT出示当时国家背景

       (作为一位辛亥革命老人,他曾亲历中华民族被异族蹂躏的历史,甲午海战中国惨败、八国联军纵火圆明园、日本帝国主义长期割占台湾。他亲眼目睹一个曾经辉煌过的国家就这样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他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也正是为了致力于祖国统一、民族昌盛,“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与于右任等所有辛亥革命志士的共同意愿。虽然斗转星移,至1962年,外国列强早已被驱逐出了大陆,但台湾还孤悬海外,美国仍有部队长期驻守台湾,这样的国家现状当然是一个辛亥革命老人心中永远的伤痛。更何况,此时的诗人已经走近人生的终点,却又看不到两岸统一的一线曙光,万千感慨,凝聚于心,怎能不化作诗行喷涌而出

       呢?)

       4.此时此境,诗人明知道没有回乡的希望,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梦魂故乡呢?

       (微课展示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寻根情怀)(1)寻根含义(2)寻根意义(3)寻根显性方式(4)寻根意味诗句 5.学习第三小节

       (1)过渡:诗人如此思念家乡,渴望祖国统一,当他站在高处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朗读诗歌(男女生读)(3)反馈:(PPT)

       望:天 地(视野宽广,心胸开阔)想:国殇

       (“殇”字解为名词,《小尔雅》说:“无主之鬼之为殇。”这个“殇”指不能归故里的魂魄。“国有殇”化用了屈原《九歌·国殇》中 “国殇”一词,“国殇”指为国死难者,南朝诗人鲍照《出自蓟北门行》中“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句可为印证。“国有殇”即“有国殇”,意为:有一个为国死难者。为国死难者自指本人,于右任作为辛亥元老,自比为主义献身之战士,于右任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以“国殇”来自况,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强烈的爱国心和深沉的悲憾。他悲憾于报国的壮志未酬而身先死,悲憾于个人的客死他乡,悲憾于祖国的分裂。面对个人遭遇与国家现状,他定然是死不瞑目!而他个人的悲哀也正是国家的悲哀。若国家统一,他岂能客死台湾,若政治清明,他岂能壮志未酬!“国有殇”在篇末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前文炽热情感的彻底喷发,是杜鹃啼血式地悲鸣。)

       (4)第三节用短短四句描绘了一幅图景:一个为国而死的魂灵站在一片空阔里,他孤零零、眼巴巴、泪汪汪的。整个意境是寂寥凄凉的。背景衬托人物,空阔的背景越发使他显得渺小、孤寂与可怜。这一节有景有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四、总结延伸

       1.再次深情朗读(师生一起)

       2.如今,海峡两岸已经实现往来(但仍未实现统一),此时此刻,你想对余老先生说些什么呢?

       3.交流反馈

       4.《乡愁四韵》结束本课内容

       五、作业布置 1.熟读成诵

       2.完成课时设计作业

       六、板书设计

       望

       // 故乡 大陆

       思乡

       爱国

第二篇:望大陆

       《望大陆》教学设计

       全海燕

       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体会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以及有家不能回的痛苦。

       2、感悟朗诵的魅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以及有家不能回的痛苦。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现代诗朗诵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近

       曾经有这样一位诗人,一位富有民族感和责任感的诗人,他于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就开始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其间他多次想回到大陆看看,可惜未能如愿,临终之时一首震撼中华民族的哀歌《望大陆》,诗歌一发表就立刻打动无数中国人的心。你们知道他是谁?他就是于右任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令无数国人潸然泪下的千古绝唱。

       二、朗诵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思考。(怀乡思国,悲愤)

       2、朗诵指导:

       ·划分朗读的节奏每节诗之间停顿二拍,句与句间为一拍。

       ·确定朗读的重音抓住关键词语以及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

       ·把握感情基调感情:深挚、绵长的思念

       语调:低沉略带哀伤

       语速:舒缓

       3、可采用领诵、合诵,单人和分组等多种形式朗诵。集体朗诵可模仿合唱和交响乐的形式:依诗歌脉络而安排第一节、第二节男女生分诵,最后一节全班齐诵。

       三、细读中品味

       1、纵观全诗,诗人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思乡之情等。)

       2、细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于老对故乡的深情,怎么体会到的?

       3、小组合作讨论并作圈点批注,交流。

       4、就是这样的一首哀歌,一段绝唱,一份遗恨,在无数中国人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吟诵着,不禁潸然泪下。让我们朗诵这首诗,再来感受十三亿中国人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四、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

       1、为什么就这样短短几行诗句却让整个中国震撼,让所有人都永远记住了它呢?

       2、学生默读感悟

       3、交流感悟(学生围绕诗人直抒胸臆,情真意切,语言凝练精悍来谈。)

       4、老师总结:诗人用简洁而凝练的语言直接告诉世人故乡是永远不能忘记的,看不见大陆他会痛哭流涕的,这种表现手法称为直抒胸臆。

       五、拓展升华

       1.与课文主题一致的文章你还知道哪些?(陆游的《示儿》,余光中的《乡愁》。)下面,我们来听听他们共同的心声(课件朗诵)

       2、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望大陆》,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海峡那一岸的同胞们,也让我们共同企盼台湾早日回到祖**亲的怀抱,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板书设计:

       /故乡—不能忘﹨

       望

       ﹨大陆—痛哭 ∕ 爱国

第三篇:望大陆

       《望大陆》教学设计

       李晓静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现代诗朗诵的基本方法。

       2、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

       [教学设想]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中包含的浓烈的思乡之情;通过揣摩品味,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本课拟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近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一件事吗?温家宝同志担任总理后,第一次与中外记者见面,在回答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时,说了一段充满骨肉情深的话: “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元老,复旦大学的老校友他临终前写过一首哀歌:

       在近千名中外记者济济一堂的大厅里,刚刚新任总理不足一小时,就充满激情地当众吟诵了这首诗歌,你们知道写这首诗的人他是谁?

       他就是于右任先生。

       于右任简介:

       到了晚年,特别想念大陆,想念他的家乡,想念他的妻子,想念他的女儿。他常常登上台湾的高山之巅眺望大陆,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任泪水肆意流淌。他多么想回去看一看家乡,看一看家乡的亲人,看一看故土的一草一木啊!但是,他想回却回不来啊!一湾浅浅的海峡却铸成他永远的遗憾!在他去世之前,写下了这一首哀诗--《望大陆》。

       板书:望大陆于右任

       二、理解课文

       1.配曲《春江花月夜》,教师美读(语调缓慢、深情,期望中凸显深沉)。

       问1:你从中听出了什么?

       2.再读:让学生自由诵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 3.三读:指名两位同学诵读并要求他们说说如此处理的原因。

       教师明确: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抒写的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千千万万的游子对亲人、对祖国大陆的思念情怀。

       4.归纳并投影朗读的方法:

       ·划分朗读的节奏 每节诗之间停顿二拍,句与句间为一拍,句间停顿要长一些。·确定朗读的重音 抓住关键词语以及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把握感情基调 感情:深挚 绵长的思念

       语调:低沉略带哀伤 语速:舒缓 5.配乐,全班齐读。

       三、研读中感悟

       辛亥革命老人、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名家于右任的《望大陆》可谓悲怆深沉,饱含飘零海外游子之思国怀乡之挚情。诗作在1964年公开发表后,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2022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谈及台湾问题时曾动情吟诵此诗,并称其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此后,诗作在海内外传诵更广。它究竟好在哪里呢?我想听一下同学们的意见。

       小组合作讨论并作圈点批注,可出示问题提示学生思考:两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与两句“不可见兮”,何者更能表现悲怆深沉、爱国情挚、思乡意切的情感,为什么?

       提问明确:“不可见兮”句表现力强一些。因为这两句直抒胸臆,分别诉说思国、怀乡不得的不能承受之痛,其言朴实,其情真挚。“只有痛哭”与“永不能忘”互文见意,使得思国、怀乡之情悠远、绵长。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句更有表现力。理由是,这两句可以说是关乎身后事的遗言,流露出的是难遣之情、未了之愿――思念祖国、家乡、亲人,渴望两岸尽快统一。可惜诗人已经走近人生的终点,却又看不到两岸统一的一线曙光,可谓有死不瞑目之万千感慨凝聚于心,遂诉诸于文。“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放翁之《示儿》为最好佐证。陆游一生空怀收复失地、中兴宋室之志,可惜夙愿难成,以至抱憾终身,惟有冀望于九泉之下听闻一统中原之喜讯。先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四句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地从“生前”与“死后”两个角度表述了刻骨铭心的思念与无可奈何的伤痛之情。人为把他们划分为两个“对立面”,阻隔了情感,破坏了诗歌整体的和谐??

       四、拓展迁移

       1.阅读余光中《乡愁》,试品味两首乡愁诗的异同。

       五、小结:余光中与于右任先生相比,他是幸运的。在多方努力下,1992年,余光中终于跨过这湾海峡,重返阔别43年的大陆。在此后十多年中,余光中20多次返回大陆,参加各种文化活动。2022年当他与到机场迎接的侄儿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的时候,一向健谈的余光中哽咽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唯有两行热泪自腮边滚滚而下,砸在机场的土地上。2022年9月17日,余光中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福建永春县洋上村谒祖。这一天距他上次回乡已整整70年。离乡时还是翩翩少年,再次归来时已是垂垂老人。“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同学们,海峡两岸20世纪的国之乡愁,我们必须在21世纪解决,再也不能让这种历史的国愁延续下去!这需要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啊!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深情的吟诵这两首诗,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海峡那一岸的同胞们,也让我们共同企盼台湾早日回到祖**亲的怀抱,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课件播放罗大佑演唱的《乡愁四韵》——《乡愁》姊妹篇,师生齐唱中结束本课。

       六、布置作业:熟读成诵,能默写。

第四篇:望大陆_教案

       《望大陆》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诵《望大陆》这首诗,感受诗歌的抒情韵味。通过简单介绍诗人平生以及写作本诗的背景,初步体会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

       2、认识“兮”“殇”两个生字,知道这首诗歌的特点(楚辞体),感受诗人“望我故乡”“望我大陆”终又不相见的悲痛之情。

       3、通过对平生及写作背景的了解,在情景中诵读,感受人在台湾,心系故乡的思乡之苦,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学准备:课前收集诗人平生及写作背景,背景音乐。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近诗人(激发学生兴趣,引起相同体验)

       同学们,我们过过了中秋节,中秋节人们最希望的是什么?引出王维的诗歌《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是呀,盼望回归家乡,亲人团聚,是每一个游子的乡愁。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是与乡愁有关的,人生漂泊,四海为家,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芳香,浪迹天涯的游子,便心起归航,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那一轮皎洁的明月(举头„„,低头„„);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又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的长相思;而到了现代,在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眼中,乡愁便 1 / 4 是那一湾浅浅的海峡。那么在于右任老先生那里,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望大陆》这首诗。

       2、学生自由朗读学习链接,了解于右任写《望大陆》的背景。

       3、通过学习链接中“羁留“一词,了解于先生的苦衷,从而理解只能“望故乡,望大陆”有家不能回的思乡之苦,和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也许有学生会想到以身殉国的问题,可用司马迁的话来解答。人固有一死,或重天泰山;或轻于鸿毛)

       (板书课题:望大陆,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自读课文,小组内相互学习生字新词,师再检查。之后再次读课文,读通顺、流利。

       2、指名检查学生对课文是否读通顺,指正。通过认识“兮”,了解本文采用的是楚辞体的写作方式;通过对“殇”的字形拆解,记住“殇”的读音与写法,从而了解“国殇”的含义。

       3、学习体会诗歌1小节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死后葬于高上之上,可以望我故乡)(2)指名学生读1小节,评价

       (3)师生交流得出要带着舒缓、悲伤、绵绵的思念、低沉等语调读这篇课文。

       引出古诗: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眼,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4 简要解读这首诗,用古诗解读望故乡的深情。古诗句1: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古诗句2: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简要解读这以上诗句意思,鸟兽尚能如此思乡,何况是人呢?

       4、学习体会第2小节情感。

       (1)简要介绍(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于先生的家人都在大陆,终没有能团聚)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希望祖国统一,好让更多的人能家人团聚。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也有一位大诗人,在自己弥留之际,也作出了一首千古名诗,希望国家能够统一,引出古诗: 《示儿》陆游 诵读余光中《乡愁》

       (理清以下几个问题:

       1、诗人为什么要死后葬于高上之上?

       2、他为什么不回故乡,或是故乡的亲人与他团聚?

       3、诗人远望故乡时的所想——在背景音乐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说一说,诗人在望故乡时,会想象自己亲人的哪些事)

       5、学习齐读第三小节(1)男生读第三小节诗词

       想:诗人都望到什么?(见到“天”“地”望不到边,给人视野宽大,心胸开阔感觉)(2)让学生明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盼望统一(3)齐读最后一句诗词。

       理解“山之上,国有殇”的意思(强烈期望两岸统一,而有生之年又看不到而失望,及未能见到亲人痛楚心理)

       (4)如何读出那种感情呢?指导学生练读。

       / 4(5)指导结合板书“山之上,国有殇”,在全诗词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爱国思乡)

       三、拓展升华

       在音乐声中,让学生想象余先生望故乡时,他的家在在做什么? 交流

       四、教师范读。全课结束。

       / 4

第五篇:望大陆教案

       语文S版六上:《望大陆》教案

       教材简析

       《望大陆》是一篇略读课文。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病重时的一首哀歌,一首绝唱,是一首以爱国诗人屈原的“骚体”为样式写成的诗歌。饱含着他期望叶落归根和祖国统一的一往深情。诗的前两小节采用同一句式反复呈现的写法,表达了始终思念故乡、心系大陆的强烈情感。第三小节借用北朝民歌《敕勒川》中的“天苍苍,野茫茫”写出看到的“天”“地”的景象。进一步表达对大陆的思念。“山之上,国有殇”借用屈原《九歌》中“国殇”一词,表达自己愿意像为楚国而战的阵亡将士那样以身许国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学习者分析:

       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同学间在学习上的差距已较明显,学生在思维、认识、兴趣爱好、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日渐增加,有的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得很快,全面发展的学生显现出来,有特长的学生也较突出;有的学生有松劲厌学情绪,自信心不足、自制力显著下降。,而学生正处于勤奋或自卑的心理形成阶段,发展顺利,就会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如果发展出现障碍,学生就会缺乏生活的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在学习方面,他们不再唯老师之命是听,对老师的教育时违时从,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训练方式都不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也比较难于集中到学习上来。这个时期,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2、过程与方法:指导朗读课,学会朗读,运用学会的朗读方法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感情。

       3、知识与技能: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教学时间:第四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诗人:

       教师板书课题(望大陆)齐读课题,教师谈话:读了题目,你想到些什么?或有什么问题?(设想学生可能会问:谁望?为什么望?诗是谁写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一件事吗?温家宝同志担任总理后,第一次与中外记者见面,在回答台湾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时,说了一段充满骨肉情深的话:“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一位元老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着哀歌。”接着,他完整地背诵了这首著名的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你们知道写这首诗的人他是谁?他就是于右任先生。

       简介诗人生平及写作本诗的背景。(让学生读学习链接1段,再补充学生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师作适当的补充。)

       二、领悟诗情,在诵读中感知

       1、小声初读全诗,注意两个生字的音和形,把每句诗读正确、流利,明白每小节诗的大意。把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

       2、交流:

       (1)“兮”“殇”都是一声;“殇”Shang,翘舌音。

       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殇:一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二指死难者。如:国殇,指为国家作战而牺牲的人。

       (2)讲讲你从每小节中了解到的诗意。

       (3)提出不懂的地方。

       3、逐节细读,解决问题,着力体会全诗所表达的情感:

       (1)读第1、2小节时,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葬我于高山之上)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结合他独居台湾,身患重病以及他的日记等进行理解)[ 1949年4月于佑任撇下妻小被迫随国民党去了台湾。晚年,于右任孤居台湾,在大陆还有他的妻子和女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越来越强烈,然而,盈盈一水的台湾海峡无情地割断了于老先生的思念之情。有家不能回,亲人不能见,他过着凄凉冷漠的生活。步入老年之后,于右任先生身患重病。1962年1月24日在日记中给亲属写下遗言:“我百年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最高者,树要最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之后,他于1962年1月24日,从这遗言的思绪中迸发成血泪交融、心痛如割的诗篇《望大陆》]

       (2)读第3小节,思考:诗人望见了什么呢?(可从“天苍苍,野茫茫”去想象那壮阔的画面。指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他心中有什么想法呢?(可从“山之上,国有殇”去体会他愿以身许国的情怀。)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情怀。诗中表达出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4、指导朗读:

       •划分朗读的节奏,每节诗之间停顿二拍,句与句间为一拍。

       •确定朗读的重音抓住关键词语以及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

       •把握感情基调感情:深挚、绵长的思念

       语调:低沉略带哀伤;语速:舒缓

       (1)让学生自由诵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思乡、惆怅)

       (2)、齐读,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3)、三读:指名两位同学诵读,集体评价优劣。

       三、背诵诗文

       教师谈话:这几节小诗,是一份遗言,一段绝唱,一首哀歌。它饱含着于佑任先生期望叶落归根、祖国统一的一往情深,它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请同学们读一读“学习链接”第2、3自然段。(学生阅读)如今,距离于右任先生当年写下《望大陆》已快半个世纪了,但是这首诗所表达的爱我中华的拳拳这心对祖国的统一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让我们带着对这位真诚的爱国者的缅怀之情,去完整地背诵它吧!(学生齐背)

       四、小结:

       《望大陆》以“望”字统领全篇,使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双眼睛,一双充满着浓郁乡愁,期盼回归的眼睛。全诗的重心全在这一双眼睛上。无疑,“望”字即为“诗眼”。

       怀乡是人共有的感情,只是于右任先生的感情特别深;统一是中国人共有的愿望,只是于老的愿望特别切。

       五、拓展交流

       1.与课文主题一致的文章或怀念家乡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交流一下。

       乡愁

       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示儿》陆游“死后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于先生其它怀念乡土的诗句:“长恨天涯隔一水,头白鸳鸯各自飞,两岸心声都是泪,一寸相思一寸灰”。“海上无风又无雨,高吟容易见神州”“垂垂白发悲游子,隐隐青山见故乡”“夜梦中原,白首泪频滴”

       3.香港于1997年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也回归祖国,两地与祖国大陆实行一国两制,繁荣安定,两岸人民迫切希望祖国统一,党和政府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对这些情况了解有多少,交流一下。

       4.学了本文你内心有些什么想法,或有些什么话要对台湾人民或领导人讲,可以写在日记中。

       同学们,让我们牢记这首诗,把它作为礼物,吟诵给海峡那一岸的同胞们,也让我们共同企盼台湾早日回到祖**亲的怀抱,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板书设计:

       大陆

       望

       山之上,有国殇--------(爱国思乡)

       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