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典型错题分析及教学对策

第一篇:小学数学典型错题分析及教学对策

       一、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737555217+9+1 8-6+16-5+7

       181421-(3+21)

       52813-15+1

       3二、解方程。

       7X-3.4X=14.4

       7a-18=31

       6(X+7)=96

       10-15-114317-(5-17)

       0.8X+0.4X=120

       2.8X÷7.2=35

       2(21-X)=24

       2713-(12-3)0.01X+7.2=8.6 37-7X=20

       三、解决问题。

       1、把一个棱长为6dm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横截面是9dm²的长方体钢材,锻造成的钢材有多长?

       2、一个长25cm,宽12cm,高20cm的长方体玻璃缸中装入一个棱长为8cm的正方体铅块,然后往缸中放一些水,使它完全淹没这个正方体铅块,当铅块从缸中取出时,缸中的水会下降多少cm?

       3113、芳芳用4小时完成作业,比小娟快6小时,小红比小娟慢20小时,小红完成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4、王叔叔家共饲养了369只鸡,其中母鸡只数比公鸡的5倍多9只。王叔叔家饲养的公鸡、母鸡各有多少只?

第二篇:二上典型错题分析及对策

       二年级上册数学典型错例分析及其对策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正确使用“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以上的两道题目是要求学生正确判断使用的长度单位是厘米还是米,部分学生因没有正确建立起厘米和米的正确长度观念,所以在做此类题目的时候会不经思考的吧小鸟的长度写成“长1(米)”,或者是操场“长28(厘米)”这样的错误。对于此类学生则可以通过让他们了解自己手臂的长度,了解自己手指的宽度,或者仔细观察尺子的刻度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

       2、用尺子测量时,不从0开始测量。如课本第10页的第10题。

       这道题目中,小男孩的测量是开始刻度对着3,结尾刻度对着7。有些孩子在读刻度的时候,有的直接读7的刻度,得出7厘米的错误长度,还有部分孩子会数数字,3、4、5、6、7,这5个数字,所以得出共有5厘米的错误长度。对于此类学生教师要纠正他们读刻度的习惯,要学生习惯数3-7这几个数字之间的格子,而不要去数有多少个数字,直接读刻度上的数字的情况是从0刻度开始测量的时候才能直接读结尾的刻度数。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1、竖式计算的格式不对。如: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时,学生刚开始学习笔算,对笔算的格式还不熟悉,所以在写竖式的时候就会出现上述的问题。对于这部分孩子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平时的课堂练习或者是课后练习,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进行订正。

       2、竖式计算时忘记计算进位。如:

       这样计算的学生因为在计算5 7的时候没有在十位的位置上写进位的“1”,所以在计算的时候就只计算了3 3,而忘了还要在加“1”。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强调,计算时一定要写进位,写了进位之后再计算就不容易出错了。

       3、竖式计算时忘记把得数写到横式上。如:

       此类的学生能够正确进行竖式计算,但是还是比较粗心,计算正确之后却没有最后把得数写到横式上。对于此类学生,教师在个别纠正的时候,多提醒学生计算完成之后要再检查一次。

       4、竖式计算退位减法时,忘了退位。如:

       此类的错误常会出现在偷懒不写退位“.”的这些学生身上。这些孩子在计算1减6不够减,和十位的5借1个十的时候,没有把退位的“.”写在5的头上,所以计算的时候就错误的计算了5减3等于2。对于这类的学生,教师要强调学生计算时必须要把退位的点写上去,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

       5、连加的计算简便写法时,学生写多了个加号。如:

       此类学生因为是听课的时候不够仔细,没有注意到其实是只用写一个加号就可以了。教师纠正的时候一定要学生看课本的例题,给学生自己比较,学生自己写的算式和例题的算式的区别,这样学生才会明白正确的算式怎么写。

       6、连加的计算简便写法时,学生少写了前一步计算的得数,如:

       这类孩子主要是心里边还不清楚连加计算的具体过程,对于此类学生在纠正的时候,就必须要他们说一说计算的过程,然后在把算式写出来。

       7、加减混合计算的简便写法,学生会把中间过程省略。如:

       出现此类问题的通常是口算比较厉害的学生,这些学生计算时先口算出结果,然后竖式就偷懒写成这样了。教师在纠正这些孩子的时候,要学生必须把计算的过程一步步的全部都写出来。

       8、计算连续加、减等夺红旗的题目,中间有个计算出错,导致后面的计算全部出错。如:

       课本31页:

       这样的题目,学生如果在计算

       这个过程中出错的话,那后面的计算也会跟着一路都错了。所以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计算的正确率是很关键的。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学生在画角的时候出现边不直,或者顶点不尖的问题。如:

       边不直是因为学生没有用尺寸等工具画图,而画直角的顶点不尖主要是因为学生直接用三角板印着画,而不是先画一个顶点,然后从顶点画一条边,接着用三角板来帮忙画另一条边,这样才能把顶点的角画好。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学生在做把口诀补充完整的题目时,会漏字。如: 一五()

       五五()

       有的学生在填“一五()”的时候,会写成“一五(五)”,填“五五()”的时候会写成“五五(二五)”。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1×5=5

       5×5=25

       这样的乘法算式所影响,学生在背口诀的时候直接照着算式的得数填数字了。教师在纠正的时候要学生仔细想口诀是怎么背怎么读的,怎么读怎么背的就怎么写。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一)学生在观察照片的时候,不容易分清楚照片中物体的左边还是右边。如:课本71页第4题

       这道题目,学生就很容易把2和3的位置弄错。出现此类的问题是因为学生不明白图中所表示的到底是建筑物的哪边。解决的方法则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是建筑物,把手伸开,然后用左右手来表示建筑物的左右,这样孩子就能区别出来了。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在做够不够的解决问题时,有的学生算式对了,但是回答却不对。如:课本85页第3题

       这道题目,学生会写算式:5×5 2=27(盆),但是回答的时候却回答“这些花不够”。原因是学生还不是很清楚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师纠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都说说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先让学生明确够是什么情况,不够又是什么情况,然后在给学生答题。

       第7单元:认识时间

       1、学生把时间的写法混淆。如: 这个时间的表示有的学生会把 电子表表示的方法写成:4:5 也有的学生会把文字表示的方法 写成:4时05分

       还有的学生会把电子表示的方法写成:4:05分。这些都是学生对时间的表示方法不熟悉的缘故导致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多注意这两周表示方法的区别,让学生多找找这样的错题,这样才能解决此类问题。

       2、接近整时的时间学生容易看错。如: 这样的时间,学生不注意的时候往往 就会写成:10:55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实物:

       一个大的钟来给学生观察。先让学生观察10:00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然后在把时间推到9:55的位置,让学生来说时间,这样多练习几次学生就能明白这样的位置应该表示的时间是:9:55了。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及分析对策

       典型错题:

       1、作业: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米,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错因分析:学生往往知道求环形面积的方法但错误率极高,主要是环形面积中干扰条件过多,如大圆和小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还有大圆和小圆之间的距离等,无法使学生排除干扰聚焦到“大半径和小半径”上去。

       纠错措施:结合本题,最好的办法是提倡画草稿图,找大半径和小半径的分步做法。

       典型错题:

       2、作业:解决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9/10米,宽是长的5/9。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错因分析:这是在学习简单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练习的,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把算出的宽就作为长方形的面积,也反映学生审题和学习习惯方面也存在问题。纠错措施:结合本题,对认真仔细的学生进行大力表扬。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加强审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典型错题:

       3、作业:甲数是24,乙数比甲数少1/3,乙数是多少?

       错因分析:题目本身存在问题,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列式24-1/3或24×(1-1/3)或24-24×1/3无从下手。

       纠错措施:结合本题,理解1/3在题中所表示的意义:如和24相同表示一数量可用减法计算;如表示乙数对应的分率,则可用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方法来计算。在没有强调的情况下,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为加深印象,可将题目改编为“甲数是24米,乙数比甲数少1/3,乙数是多少米?”加了单位后,再次理解1/3在题中所表示的意义,这时还能表示具体数量吗?

       典型错题:

       4、作业:看线段图,按要求填空。(图略)关键句“乙比甲多3/4”(1)()与()比,单位一是()。

       错因分析:分数应用题中的谁与谁比与整数应用题中的谁与谁比混淆,分数应用题中必须是与单位“1”的量比,即必须是分量与总量比。

       纠错措施:举例比较整数应用题中的谁与谁比,前后是可以调换位置的;二分数应用题中的谁与谁比,是把单位“1”的量当作一个标准数,所以必须和单位“1”的量比。但是在分量与总量在比较时,可以把“乙数”作为分量,则对应得分率是1 3/4;也可以是乙数比甲数多3/4对应得分量“乙数比甲数多的数”与“甲数”比。

       典型错题:

       5、判断:任何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错因分析:由于假分数在平时运用较少,学生对假分数的意义遗忘较多,很多学生印象中的假分数是大于1的,而忽视等于1的分数也是假分数。因此对任何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判断有误。

       纠错措施: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忽视数学概念的教学和巩固,应把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于渗透,也可布置对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不定期的进行检查,不能临时抱佛脚,否则将悔之晚矣。

       典型错题:

       6、练习:把5/8千克的糖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5千克的()。错因分析:5/8÷5=1/8千克 纠错措施:这题要分两步来思考,先算出一份是多少千克: 5/8÷5=1/8千克,然后用1/8÷5=1/40,但是好多同学都只算了第一步。

       典型错题:

       7、练习:有一面三角形的小旗,面积是1/3平方米。它的底是3/2米,高是多少米?

       错因分析:1/3 ÷3/2=2/9 纠错措施:前面的知识还是没有很好的掌握,一些同学解答的时候还是忘了乘2。

       典型错题:

       8、练习:7克盐放到100克水里面,则盐与盐水的比是()。错因分析:7:100 纠错措施:“7:100”是“盐”与“水”的比,而“盐”与“盐水”的比应该是“7:107。

       典型错题:

       9、练习:一个长方形周长30cm,已知长与宽的比是3:2,则长方形的面积是()”。

       错因分析:长为18cm,宽为12cm,则面积为18×12=216cm2 纠错措施:学生忽略了长方形的周长包含两个长和两个宽,计算时应该首先将周长“30cm”除以2,再进行按比例分配。所以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长为9cm,宽为6cm,面积为9×6=54cm2”。

       典型错题:

       10、练习:1元硬币的直径为25mm,其中有一圈1mm宽的边。这一圈边的面积是多少平方毫米?

       错因分析:3.14×(26÷2)2-3.14×(25÷2)2

       3.14×(25÷2)2-3.14×(24÷2)2 纠错措施:错误有二,其一是不理解25厘米指圆环外圆的直径,其二是不理解1mm边宽在直径的两端均需要计算。而第二种错误主要集中的第二点原因上。

       典型错题:

       11、练习:说出百分数的意义。今年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册数比去年增加了12% 错因分析:今年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册数是去年增加图书册数的12%。

       纠错措施:对句子中单位“1”的量和比较量不理解;缺乏必要的数学阅读能力。

       典型错题:

       12、作业:A城的日照时间比B城多1/2,A城的日照时间是B城的()%。错因分析:50% 纠错措施:对“A城的日照时间比B城多多1/2”没有正确的理解,特别是从单位“1”入手分析。

       典型错题:

       13、作业:一瓶油重1/2kg,用去1/8kg,用去了百分之几?还剩下百分之几?

       错因分析:1/8=12.5%

       1/2-1/8=3/8=37.5% 纠错措施:对分数既能表示关系又能表示数量缺乏正确的理解,导致混淆而产生错误。

       典型错题:

       14、练习:甲、乙两根电线,第一根比第二根短3/4米,第二根比第一根长1/4,第二根电线长多少米?

       错因分析:学生看不出题目中量与分率的对应关系,所以走了很多歪路。

       纠错措施: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准单位“1”,还要分清数量关系,虽然都是分数,但前一个表示数量,而后一个表失分率。还要画线段图分析它们的对应关系。

       典型错题:

       15、(选择)把3米长的绳子剪4次,剪成相等的长度,则()。A、每段占3米的1/4 B、每段是1米的3/5 C、每段是全长的3/5 D、每段是3/4米

       错因分析:很少同学选择B,剪4次,其实剪了5段,这和锯木头的规律是一样的。纠错措施:解决这类问题,动手做演示实验,让学生看清楚剪4次,其实剪了5段,然后动脑想一想解题方法。

       典型错题:

       16、练习:小芳有36张邮票,小华的邮票张数比小芳多1/3,小芳比小华少多少张邮票?

       错因分析:由于条件中是小华比小芳多,问题中是小芳比小华少,所以有部分同学就不会了,理解题意的能力太差。

       纠错措施: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准单位“1”,还要分清数量关系,这道题中小芳的邮票张数是位“1”,小华比小芳多,反之小芳当然比小华少,要分清题意再做题。

       典型错题:

       17、练习:食品店用奶糖和巧克力配制一种礼品糖,每盒中奶糖与巧克力的质量比是5:3。如果有奶糖和巧克力各60千克,奶糖用完时,巧克力还剩多少千克?再有多少千克奶糖,就可以把巧克力全部用完?

       错因分析:很多同学不理解“奶糖用完时”以及“就可以把巧克力全部用完”这两句话的含义,以后在解答类似题目时,教师还是要先和学生理清题意,再让他们完成。

       纠错措施:在解答类似题目时,最好拿来实物演示,边做边让学生自己理解题意,也可以画线段图来分析题意。

       典型错题:

       18、练习:用来消毒的碘酒是把碘和酒精按1:50的比混合配制而成的。现在有20克碘,可以配制这种碘酒多少克

       错因分析:多数同学方法是掌握了,但是在读题时没看清楚最后问题算的是碘酒,而不是酒。

       纠错措施:在这类题目中要让学生看清楚碘酒是把碘和酒精混合配制而成的,而不是单纯的酒精,还要找对数量所对应的份数。

       典型错题:

       19、作业:一个长方形周长40米,长和宽的比是4:1,长和宽各是多少 错因分析:有些同学直接就用40÷5,认为算出来的就是1份,然后分别去乘4和1,这里要让学生理解40米表示的是两条长和两条宽,而4:1只表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比。

       纠错措施:画示意图来分析题意,让学生来理解40米表示的是两条长和两条宽,所以要先用40÷2,找到一条长和一条宽所对应的数量,从而找到4:1对应的数量,这样一来解题就很简单了。

       典型错题:20、练习: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80厘米,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错因分析:基本上错的原因和上一题一样,误认为180厘米对应的就是6份了。纠错措施:找来长方体框架分析题意,让学生来理解180厘米对应的不是6份,而180厘米它是4条长,4条宽,4条高的总和,所以以先要用180÷4来求出一条长、一条宽和一条高所对应的数量,再去一一求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典型错题:

       21、练习:一杯糖水,糖与水的比是1:16,喝掉一半后,糖与水的比是()。

       错因分析:部分同学错误的认为喝掉一半,糖与水的比也会减少一半,缺乏生活经验,不会联系实际想问题。

       纠错措施: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把题目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平时喝糖水时的情形,来体会整杯糖水从满到完是否一样甜,从而理解喝掉一半后含糖率是不变的,所以糖与水的比任然是1:16。

       典型错题:

       22、练习:六(2)班上体育课时,缺席2人,到课48人,出勤率是多少?如果有一次这个班体育课的出勤率是94%,那么这节体育课有多少人缺席? 错因分析:求特殊百分率中学生往往找不到总数就匆忙下笔,导致错误率比较高。

       纠错措施:理解特殊百分率的意义,有助于解决问题。建议借助:部分量÷总量=百分率。第二个问题也可借鉴等式用方程来解决。

       典型错题:

       23、练习:一种MP3,现在的售价是330元,比去年降低了170元,降低了百分之几? 错因分析:学生往往用“170÷330”来解答,错误的原因在于无法明白“降低的百分率”该怎样算。纠错措施:建议先找准“降低的百分率=降低的价格÷原价”,明白“降低”是跟“原价”做比较的。督促学生养成先分析问题再动笔做题的习惯。

       典型错题:

       24、练习:水结成冰,体积增加1/11,那么冰化成水,体积会减少()%。

       错因分析:看似很容易的题目,学生往往是不知道单位“1”的量的变化而茫然。

       纠错措施:建议先理清单位“1”的量,水结成冰体积增加谁的,我们把水看成11份,那么冰就是12份,再引导发现“冰化成水”时,应该是跟冰做比较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也可以用假设代入法来做。

       典型错题:

       25、练习:个人储蓄定期二年,年利率为4.68%,到期时要缴纳5%的利息税。李明将1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存期二年。到期后李明缴纳多少元的利息税?

       错因分析:关于“利息税、税前利息、税后利息和本息”的计算,学生往往混淆不清。

       纠错措施:应该从上述这些钱的归属来分析,如:利息税是上缴银行的,税前利息是没有去掉利息税前的利息,本息就是税后利息加本金等等,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第四篇:小学数学计算错题分析及对策研究(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计算错题分析及对策研究》研究方案

       西堡小学四年级数学课题组

       执笔:李亚琴

       【摘要】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生在计算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我们必须找出错误原因,有针对性地预防,纠正计算错误,提高教学效果,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错误 错误类型 原因分析 矫正策略 研究 计算正确率 提高教学效果 方法 计算能力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从低年级的一两位数加、减法计算,到中高年级的多位数乘、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简便计算和四则混合运算,可以说计算贯穿了整个小学数学阶段的学习,这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计算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而计算能力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近几年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由于计算错误,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并且直接阻碍了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容易忽视的是,我们的许多学生,包括部分老师认识上的错误,把学生计算上出现的错误都归为“粗心”,一部分老师只重视方法和思路的引导,对计算过程的合理性、简捷性缺乏足够的指导,以致丧失了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训练的最佳时机。因此,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与说明

       1、年级:四年级全体学生

       2、计算:口算、竖式计算、脱式计算、简便计算、列式计算、计算速度。

       3、计算错误案例:学生在学习、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及教师在多年教学中遇到的典型错例。

       4、本课题旨在分析、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错误率较高的原因,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并保证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当前小学数学计算的常见错误,对错误进行归类,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并透过错误寻找解决的策略,形成计算的错题集,最终能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形成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教育心理学认为,计算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而知识转化为技能是需要过程的,计算技能的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组合阶段、自动化阶段。认知阶段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明确方法,也常常是我们课堂上的“重头戏”,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后三个阶段常常被我们忽视。一般来说,复杂的计算技能总可以分解为单一的技能,对分解的单一技能进行训练并逐渐组合,才能形成复合性技能,再通过综合训练就可以达到自动化阶段。因此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之后,正是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应该根据计算技能形成的规律,及时组织练习。教师要针对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深化对算理的理解,在练习中逐步获得简便的算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五、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计算错题的收集

       通过作业、练习、学生在平时计算中的错题,对错题进行整理归类,形成典型错题资源库,为后续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做好素材积累。

       2、小学计算错题成因的研究

       从学生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概念掌握等方面研究计算的错误原因。

       3、小学计算错题解决对策的研究

       根据错题成因的不同,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引导学生重建知识体系,提高解题能力。

       4、小学计算错题资源的研究

       通过对小学计算错题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建立、完善的小学计算错题资源,包括错例演示、原因分析、正确演示,使之成为小学教师及学生的重要教学和学习资源。

       5、教师对错题资源反思与交流。

       六、课题实施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作业、练习、及时收集学生在计算中的错题,并将错题进行整理归类,形成典型错题资源库。具体做法:教师准备一本记录本,每次批作业后,把学生出现的各种典型错误记录下来,并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原因,不仅要分析错误原因和种类,还要分析各种错误现象所占的比例,提出解决办法。每次记录抓住要点,既可以解决问题,也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

       2、个案研究法:通过对计算错误的学生进行个体分析,了解其内在的心理活动,全面分析学生的出错原因,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引导个体认识错误提高解题能力。具体做法: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要求学生进行“错误整理”,把自己作业本、练习册、试卷里的错误及时记录在错题本里,用简单的话写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订正、归类整理,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现象最严重的,帮助其分析错误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减少出错。

       3、个别谈话法: 课堂中教师对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在课堂上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注重对学生“发现”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经验总结法。边研究边总结经验,不断结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灵活的调整或改进研究的方法,以便取得更好的研究效果。

       七、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打算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从2022年9月申报开始,首先是文献资料的搜集与学习阶段,然后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实验的案例研究,最后对所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并进行推广。具体安排:

       1、准备阶段(2022.9-2022.10)收集有关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申报立项。

       2、全面实施操作阶段(2022.10-2022.4)按课题实施方案,展开错题收集及研究;开展研讨观摩活动和论文交流会;整理汇总资料。

       3、实践总结阶段(2022.4-2022.6)结题,实践总结,推广经验;积累研究资料,进行理论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报结题鉴定和评审。

       八、预期成果

       (1)《小学数学计算错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总结性报告》

       (2)小学数学计算错题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原始资料整理

       (3)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报告及反思、论文等。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关注中高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当前改革的实际需要。

       2.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理论依据较为充分,方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本人是已有好几年教龄的数学教师,已积累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第五篇:小学数学错误率较高的典型错题汇总

       小学数学错误率较高的典型错题汇总

       (一)计算题

       (1)500÷25×4

       =500÷(25×4)

       =500÷100

       =5

       (2)34-16 14

       =34—30

       =4

       错误率:46.43%;35.71%;

       错题原因分析:

       学生在学了简便运算定律后但还不太理解的基础上,就乱套用定律,一看到题目,受数字干扰,只想到凑整,而忽略了简便方法在这两题中是否可行。例如第1题学

       生就先算了25×4等于100;第2题先算16 14等于30;从而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错题解决对策:

       (1)明确在乘除混合运算或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不具备简便运算的因素,就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强调混合运算的计算步骤:a仔细观察题目;b明确计算方法: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能简便的按正确的计算方法计算。并会说运算顺序。

       (3)在理解运算定律及四则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对应练习题:

       14.4-4.4÷0.5;7.5÷1.25×8;36.4-7.2 2.8;

       (二)判断题1、3/100吨=3%吨(√)

       错误率:71.43%

       错题原因分析:

       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只能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一具体数量。而学生正是由于对百分数的意义缺乏正确认识,所以导致这题判断错误。

       错题解决对策:

       (1)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找一找生活中哪儿见到过用百分数来表示的,从而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错误率:64.29%

       错题原因分析: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学生主要是对角的概念没有正确理解。还有个原因是审题不仔细,没有深入思考。看到有两条射线就以为可以组成一个角,而没有考虑到顶点!

       错题解决策略:

       (1)根据题意举出反例,让学生知道组成一个角还有一个必不可少条件是有顶点。

       (2)回忆角的概念。强调要组成一个角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一个顶点、两条射线。

       (3)教育学生做题前要仔细审题,无论是简单的还是难的题目都要深入多加思考,绝不能掉以轻心。

       (三)填空题

       1、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1:3,这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比是(1:3);体积比是(1:5或1:9)。

       错误率:42.86%;35.71%

       错题原因分析:

       这题是《比的应用》部分的内容。目的是考查学生根据正方体的棱长比求表面积和体积的比。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是关键。学生有的是因为对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忘记了,有的是因为对比的意义不理解,认为表面积比和棱长比相同,所以导致做错。

       错题解决策略:

       (1)巩固理解比的意义及求比的方法。

       (2)明确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结合类似的题型加以练习,进一步巩固对比的应用。

       对应练习题:

       大圆半径和小圆半径比是3:2,大圆和小圆直径比是(3:2);大圆和小圆周长比是(3:2);大圆和小圆的面积比是(9:4)。

       2、圆柱的高一定,它的底面半径和体积成(正)比例。

       错误率:78.57%

       错题原因分析:

       这题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内容。学生做错的主要原因是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不会判断。也有的是因为他们把两个变量——底面半径和体积误看成是底面积和体积了,而导致这题做错。

       错题解决策略:

       (1)明确比例的意义及判断方法。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如果两种量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2)让生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根据题意找出高一定的情况下底面半径与体积这两个变量的关系,从而明确它们的比例关系。

       (3)结合类似的题目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对应练习:

       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成(正)比例。

       3、10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为(10)%。

       错误率:71.43%

       错题原因分析:

       一些学生是因为对“含盐率”这一概念的不理解,所以不知该如何计算,而导致做错。一些学生比较粗心,题目当中的10克盐和100克水这样的数字也很容易使那些粗心的学生马上得出10%这样的错误答案。

       错题解决策略:

       (1)理解含盐率的意义。并结合合格率、成活率等类似概念进一步理解。

       (2)结合求含糖率、合格率、出勤率等类似题目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3)教育学生做题前要养成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的习惯。

       对应练习题:

       值树节那天,五年级共植树104棵,其中有8棵没有成活。这批树的成活率是(92.31%)。

       4、甲班人数比乙班多2/5,乙班人数比甲班少(2/5或3/5)。

       错误率:60.71%;

       错题原因分析:

       学生把表示具体量25与表示倍数的25在意义上混同了。认为甲班人数比乙班人数多2/5就是乙班人数比甲班少2/5。对于数量与倍数不能区分。而且一会儿把甲班人数当成单位“1”,一会儿把乙班人数当成单位“1”,概念不清楚。

       错题解决策略:

       (1)区分数量与倍数的不同。

       (2)画线段图,建立直观、形象的模型来帮助理解。

       (3)明确把乙班人数看做单位“1”的量,于是甲班人数是:(1 2/5)=7/5.所以乙班人数比班甲人数少2/5÷7/5=2/7。

       (4)结合类似题目加强练习以达目的。

       对应练习:

       甲数比乙数少1/4,乙数比甲数多(1/3)。

       判断:甲堆煤比乙堆煤重1/3吨,乙煤比甲堆煤少1/3。(×)

       5、把一根5/6米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1/6),每段长(1/6)。

       错误率:52%;50%;

       错题原因分析:

       每段与全长之间的关系是1份和5份之间的关系,即每段占全长的1/5,5/6÷5=1/6米,每段长1/6米。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和分数除法的运用,学生没有理解和掌握。所以因为分不清两个问题的含义而把两个答案混淆了。一般这类型的题目在最后一个括号后会写上单位。但我为了检查学生的细心程度,单位

       没写,于是有些本来会做的人因为粗心而又错了。

       错题解决策略:

       (1)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楚两个问题各自的含义。

       (2)教育学生做题前要养成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的习惯。

       (3)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对应练习题:

       判断:有4/5吨煤准备烧4天,平均每天烧1/5

       。(×)。

       二、知识负迁移类

       (一)计算题

       0.9 0.1-0.9 0.1

       =1—1

       =0

       错误率:28.57%

       错题原因分析:

       一看到例题,学生就想到a×b-c×d形式的题目,就乱套用定律,只想到凑整,而忽略了简便是否可行。从而改变了运算规则,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错题解决策略:

       (1)明确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不具备简便运算的因素,就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强调混合运算的计算步骤:a仔细观察题目;b明确计算方法: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能简便的按正确的计算方法计算。并会说运算顺序。

       (3)在理解运算定律及四则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对应练习题:

       1/4×4÷1/4×4;527×50÷527×50;

       (二)选择题

       400÷18=22余4,如果被除数与除数都扩大100倍,那么结果是(A)

       A.商22余4

       B.商22余400

       C.商2200余400

       错误率:64.28%

       错题原因分析:

       本题考查与商不变性质有关的知识。被除数、除数都扩大100倍后,商不变,但余数也扩大了100倍,想要得到原来的余数,需要缩小100倍。而学生误认为商不变余数也不变,所以错选A,正确答案应该选B。

       错题解决策略:

       (1)验算。请学生用答案A的商乘除数加余数检验是否等于被除数。从而发现选A是错误的。

       (2)明确商不变的性质。但是当被除数、除数都扩大100倍后,商不变,但余数也扩大了100倍。想要得到原来的余数,需要缩小100倍。

       (3)在理解商不变性质有关知识基础上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对应练习:

       选择题:2.5除以1.5,商为1,余数是(D)。

       A.10

       B.0.01

       C.0.1

       D.1

       (三)填空题

       4/11的分子加上8,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8)

       错误率:21.4%

       错题原因分析:

       学生由于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错误,把分子、分母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与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混同,错误认为分子也应该加上8。

       错题解决策略:

       (1)请学生将4/11与答案12/19

       进行大小比较,从而发现分数大小变了,引发思考。

       (2)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结合类似题目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对应练习题:

       把2/3的分母加上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8)。

       三、粗心大意类

       1、计算题

       7÷7/9-7/9÷7

       =1-1

       =0

       错误率:39.28%

       错题原因分析:

       本题是考查学生分数四则运算。两个除法算式中都是7和7/9这两个数,由于粗心大意,会认为它们商是相等的。于是等到“1-1=0”的错误答案。

       错题解决策略:

       教育学生做题前要仔细审题,无论是简单的还是难的题目都要多加思考,绝不能掉以轻心。

       2、填空题

       一座钟时针长3厘米,它的尖端在一昼夜里走过的路程是(18.84厘米)。

       错误率:67.85%

       错题原因分析:

       这题是《圆的周长》部分的内容。学生对于这道题,知道要利用求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来解决。但对“一昼夜”这词不理解或是没有仔细审题,因此只计算了时针转一圈所经过的周长,最终导到结果错误。

       错题解决策略:

       (1)请学生仔细读题并解解释“一昼夜”的含义。

       (2)提出要求:做题前要仔细审题和理解。

       有些错误因为看起来很简单,很多孩子就不会引起重视,认为下次注意就行了,结果下次还是做错了。所以,发现错误后一定要引起重视。